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二年級勞動技術課教案篇一
1、通過語言講述與欣常活動,教育幼兒勤勞動的孩子人人愛。
2、通過調查活動,知道幼兒在家勞動的情況,鼓勵幼兒要積極參加勞動。
3、通過實踏活動,教育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要積極大膽地做。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愛勞動的孩子人人愛》圖片、磁帶、記錄表、鉛筆、臟毛巾等。
活動過程
1、結合圖片講述,知道勤勞動的孩子人人愛。
2、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結合圖片,引出中心:勤勞動的孩子人人愛。
3、老師提問:
(1)小朋友你們在家有沒有洗過自己的襪子?想不想自己動手洗呀?想不想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呀?
(2)我們來看看明明在家是怎樣做的?老師引導幼兒看書。讓能力強的幼兒看書講述。
4、記錄自己愛勞動的事。
5、和同伴互相交流。
活動延伸
我會洗毛巾。
教師提供臟毛巾,請幼兒積極參與自己會做的事,提高幼兒勞動的積極性。
活動反思
使幼兒懂得勞動是快樂的、光榮的,只有勞動我們才會有幸福的生活從而激勵幼兒從小愛勞動、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小學二年級勞動技術課教案篇二
水稻的基本種植情況
在我省的糧食生產中,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居首位。稻米含有淀粉、蛋白質、脂肪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是我省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我省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農產品;稻草、米糠不僅是飼養(yǎng)家畜、家禽的飼料,也是醫(yī)藥、化工和輕工行業(yè)的重要原料;稻殼是生產天花板等
建筑材料的原料。因此,學習水稻的主要栽培技術,對于改善人民生活。加速我省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種子處理
水稻種子在浸種催芽前,必須先對種子進行處理。種子處理的目的是:殺死種子上攜帶的病菌,清除種子中的雜質,選出健壯飽滿的種子。搞好種子處理工作,要求了解曬種、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種子消毒等種子處理技術,初步學會鹽水選種的技術。
1、發(fā)芽試驗
為了解種子質量,播種前要做好發(fā)芽試驗。其方法是:從稻種中隨機抽取有代表性的種子,分成2~3組,每組50或100粒種子,放在鋪有濾紙的發(fā)芽器皿(或小布袋)內,加足水后,放入溫箱或火炕上,使其在28℃~30℃溫度條件下發(fā)芽。第4—5天計算種子的發(fā)芽率(勢),第10天計算出發(fā)芽率,求出的各組的平均值,即為發(fā)芽率(勢)。
發(fā)芽率低于80%的種子,是不符合種子質量標準的種子。要及時更換。軟盤育秧更要重視發(fā)芽率。
2、曬種
曬種可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曬種時,種子鋪成3—4厘米厚,要勤翻動,避免受熱不均勻,并要注意防潮,一般曬3~4天即可。
3、選種
選種是為了清除秕谷、雜草種子,選出飽滿、整齊、純凈的種子,以利培育壯秧和減少雜草。一般經風選、篩選后,再用一定濃度的溶液選種。通常以鹽水選種最好。用來選種的鹽水比重為1.05一1.11。配制這種濃度的溶液,一般每50千克水加食鹽10千克,充分攪拌,使食鹽充分溶解。
4、種子消毒
種子消毒能消滅附著在種子上的稻瘟病、惡苗病、白葉枯病等病害的病原體。
各地對種子消毒的方法很多,但因品種和病害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浸種消毒方法。一般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a.石灰水浸種。用1%石灰水浸種4~6天。目的是利用石灰水與空氣接觸,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碳酸鈣結晶膜,隔離空氣,悶殺胡麻斑病、惡苗病及稻瘟病的病原體。浸種時,不要破壞水面上的石灰膜。
b.抗菌劑“401”浸種?!?0廣浸種具有殺菌和促進稻種發(fā)芽的作用,尤其對稻瘟病和惡苗病的防治有顯著效果。
浸種時,早稻用10%“401”抗菌劑500倍液,浸種2天;晚稻用1000倍液,浸種2天,兼有促進發(fā)芽的作用。
c.代森胺浸種。用50%代森胺乳劑500倍液,浸種一晝夜,可殺死稻種上的病原體。
d.惡苗靈浸種。用35%惡苗靈250倍液,浸種4~6天。
e.多菌靈浸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3~4天,不但可殺死稻瘟病病原體,而且可兼治稻惡苗病、稻胡麻斑病,并有促進種子發(fā)芽的作用。
采用藥物浸種時,無論使用何種藥劑,經藥劑消毒后的種子,要立即用清水沖去種子表面的殘留藥液。同時,還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工作,不要用手攪拌種子;不隨便存放藥液,不亂傾倒剩余藥液或浸種后的廢液;盛放過藥液的器械,不要在人、畜飲水處清洗等。
作業(yè):回家實作鹽水選種
浸種催芽概說:
水稻種子經過浸種催芽,然后播種育秧,對提早出苗、縮短秧田期、提高成秧率、爭取早播早插等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搞好水稻的浸種催芽,要求了解浸種催芽的標準,初步掌握高溫破胸、通氣催根、適溫催芽、攤晾煉芽等催芽技術。
一、浸種
浸種就是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使種子吸足發(fā)芽時所需要的水分,達到縮短發(fā)芽時間、出苗整齊的目的。
浸種時,先將種子放入水缸或其他容器內,再向缸內加入適量清水,水量以浸沒種子為宜。在浸種過程中,每天輕輕攪拌一次稻種,并更換一次清水。浸種時間的長短,與水溫及稻谷的品種有()關。如水溫30℃時,浸種2—3天,20℃時浸種3~4天,lo亡時則需浸種8天;粳稻谷殼厚,浸種時間應稍長,秈稻谷殼薄,浸種時間可稍短。勿用被油、鹽、酸、堿等污染的水浸種。
種子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殼表面光滑,向著陽光觀察,谷殼半透明,腹白分明可見,種胚膨大突出,顏色鮮白,米粒易折斷。當種子吸入的水分相當于干種子的20%一30%時,就可撈出洗凈催芽。
二、催芽
經催芽后的稻種,播種后扎根快,出苗早,縮短秧田期,提高成苗率,有利于培育壯秧。
催芽的標準是:在3~4天內催好芽,發(fā)芽率達92%,種子破胸露白,根芽整齊,芽長不超過半粒谷,根長l粒谷,根芽粗壯,形如竹筍。一般情況下,溫度高芽可稍長,溫度低宜催短芽。如采用軟盤育秧,破胸露白時,就可播種催芽的方法很多,如蒸汽催芽、火炕催芽、薄膜棚催芽、大堆催芽、溫室催芽等。不管采用何種催芽方法,其催芽原理和技術要求基本相同,即“高溫破胸、通氣催根、適溫催芽、低溫晾芽”等基本技術環(huán)節(jié)。其作用都是調溫調濕、翻堆通氣散熱,控制好種子發(fā)芽的條件。
1.高溫破胸。谷殼表面露出種胚的白點時稱為破胸期。溫度是破胸的主要條件。高溫破胸,就是在催芽前,先用50℃左右的溫水預熱稻種15~20分鐘。然后趁熱上桶(堆)催芽,并覆蓋保溫,使谷堆溫度保持在35℃~38℃。種子一般經過15~18小時后,即可破胸露白。
2.通氣催根。稻種以破胸露白到齊根期間要經常翻動谷堆通氣,使堆內外溫度均勻和通氣良好,同時適當淋灑30℃~35℃的溫水,補充必要的水分,促進胚根生長,使氧氣、溫度、水分協(xié)調。
3.適溫催芽。根長齊之后,淋透一次25℃的溫水,翻堆通氣散熱,調節(jié)溫度和濕度,起降溫增濕調氣的作用,使種谷的根長芽短,根芽生長健壯,催出合乎要求的種芽。
4.攤晾煉芽。在播種前,為緩沖催芽種子的環(huán)境條件與秧田條件的差別,應進行攤晾煉芽。方法是將催好芽的稻種攤開3~5厘米厚降溫,使種溫降至與環(huán)境一致時再播種。當?shù)痉N達到催芽標準而恰遇寒潮不能播種時,可用保持稻種微濕、低溫(不宜低于10℃)的方法晾芽,可保持7—10天。待天氣轉晴時,搶寒尾暖頭播種。攤晾煉芽時,要注意防止干芽。
作業(yè):回家實作催芽
一、目的要求學會水稻種子催芽的管理技術和基本操作步驟,學會處理催芽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初步掌握“高溫破胸、通氣催根、適溫催芽、攤晾煉芽”等基本催芽技術環(huán)節(jié)。
二、工具與材料已經過選種、消毒和浸種的稻種、水缸、木桶、瓢、紅磚、溫度計、無病害感染的稻草或草袋。
三、操作步驟:預熱稻種、上堆催芽、覆蓋保溫、查溫翻堆、翻堆散熱通氣、攤晾煉芽
小學二年級勞動技術課教案篇三
1、了解電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及電的來源。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家用電器,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對他們進行統(tǒng)計分類。
3、通過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電的好習慣。
1、制作多媒體課件:城市夜景,語音教室,醫(yī)院手術室,商場電梯,花卉噴灌,電子顯示屏。
2、電的來源及發(fā)電方式的錄像片。
3、拍攝一些家用電器照片。
1、啟發(fā)學生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了電將會怎樣?
(引導學生依據自身的認知經驗提出各種假設)
2、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離不開電,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3、揭示課題,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1、多媒體展示電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
2、請學生說說點的其他用途,認識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3、觀看錄像資料,讓學生了解電的來源和發(fā)電方式。
4、了解電的來源后,針對不同的發(fā)電方式,可以有目的的教育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電的習慣,并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樣的方式是節(jié)約用電(比如:隨手關燈,出門關掉電視機等)
5、同時還可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因為我們國家雖然國土面積很大,在世界排名第三位,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的資源就很少了,節(jié)約用電就是減少資源的消耗,這也是愛國的一種具體行為。
1、出示家用電器照片,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你家里有哪些家用電器?那些你會用?小組內可議一議使用各種家用電器的體會,進一步認識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同時完成書上習題。
2、小組內合作完成課文中的統(tǒng)計表。
3、小組內合作完成課文中的填空題。
4、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法給家用電器分類。
組織學生議一議自己希望用的的家用電器及理由,先小組內交流,后小組內推選代表交流。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到當?shù)氐募矣秒娖魃a企業(yè)參觀,了解家用電器的生產流程;或到專業(yè)的家用電器商場參觀,要贏有關人員作介紹,邊參觀邊講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給學生分號租后讓學生自己去參觀,回校后組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