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1. 了解故事大意。
2. 分析愚公這一藝術(shù)形象,領悟其思想意義。
3. 拓展思維空間,結(jié)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的閱讀。
重點難點
1、掌握文中難解詞句,疏通全文,熟讀背誦。辨析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習過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學常識
列子其人:
二、研讀共品
反復朗讀,解決問題。
1.讀準字音:
2、字詞理解: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應
(2)一詞多義:
3、重要句子(翻譯并判斷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誠。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4、試著翻譯課文,會復述即可。
三、互助釋疑
四、鞏固拓展
五、總結(jié)提高
作業(yè):字音、字詞解釋熟練把握。
第二課時
一、交流感知
回顧文學常識、字詞解釋。
二、研讀共品
1、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分析愚公形象
3、作者為什么在這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呢?有何用意?
4、本文采用神話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
5、主旨:
三、互助釋疑
四、鞏固拓展
五、總結(jié)提高
六、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永久的悔(語文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永久的悔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掌握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樸實語言中所含的復雜感情。
2.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本文的教學主要從找出文章線索人手,然后圍繞這個線索按照段落順序逐步講解,所運用的方法主要有問題法、討論法、教師范讀、演講法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使其懂得審視自己的行為,珍惜親情,探尋與/義母、長輩相處的最佳方式。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1.學習本文真實自然的描寫方式,感受本文平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2.對學生進行相關(guān)的情感教育。
難點1.本文的線索是吃的東西,這一點較不常見,對此應稍作分析。2。文章對母親的描寫不多,卻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教學突破對學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說教的方式,可通過演講,引導學生自己明白體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查閱資料,掌握作者情況及作品背景。學生準備預習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準確認讀課文中疑難字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chuàng)建情景。導入課文(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在學習本課之前,我想請大家回班
憶一下,有沒有什么事情讓你們至
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勵學生舉手講述,注意對學生的
心結(jié)進行開導。
3.師:本文題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老師,寫這
篇文章時季老師已年近九十,卻還
在對一件往事耿耿于懷,可見這件事1.低頭沉思,回憶往事。
2.舉手講述讓自己至今懊惱不已的往
事,注意情節(jié)的完整性。
3.聽教師講述,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
對本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
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有著怎樣的地位。
那么,讓這位九十歲的老人永生難
忘,始終無法釋懷的到底是一件什么
樣的事呢?
板書課題。
二、分析課文第l、2自然段(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l、2自然段。
2.師: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學生回答。
板書: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3.師:為什么說它是作者心中“永久”
的悔?
抽學生回答。
板書: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4.師:作者在第1段用了兩個成語“俯
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們在文中
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學生回答,總結(jié)。
5.讓學生用上面兩個成語造句,并加
以點評。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3.思考回答。
生:因為它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
4.思考回答。
生:這兩個成語說明作者后悔的事
有很多,但卻能不假思索地說出讓
他感觸最深的事,因為它一直在他
心中,是作者無法解開的心結(jié)。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讓學生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nèi)容,明了文章線索(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請學生默讀課文。
2.師:剛才大家都閱讀了課文,對文章
的內(nèi)容有了大致了解。請大家思考
一下,作者這篇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圍1.默讀課文,熟悉文章內(nèi)容。
2.踴躍回答。
生:全文是圍繞吃的東西展開的。
繞什么展開的?
3.師:很正確,具體有哪些吃的呢?
抽學生回答。
板書:白的黃的紅的
4.師:不錯,“白的、黃的、紅的”就是本
文的線索,它貫穿文章始終。作者
為什么要以吃的為線索呢?這一點
作者在文中作了說明,請大家找出
來。
5.抽學生朗讀相關(guān)語句。
6.師:因為孩子最容易關(guān)心吃的東西,
所以作者對小時候的記憶總與吃的
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一點可以理解。但
為什么母親吃不到好東西這件事也
會讓他想起母親呢?
組織學生討論。
7.讓學生匯報討論結(jié)果,并加以總結(jié)。
3.思考問題。
生:白的麥子面,黃的小米面和棒子
面,紅的高粱餅。
4.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
5.朗讀:.“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
關(guān)心吃的東西。第二,除了。黃的’
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
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p>
6.分組討論,每組選一個小組長,作好
討論記錄。
生:母親之所以只吃紅的是因為她
把白的和黃的讓給了我,這讓我感
動至深。
生:母親艱辛一生,作者兒時無法體
會,成人時又無法報答,內(nèi)心悲涼。
7.匯報討論結(jié)果,在教師點撥下明確。
四、本課小結(jié)
本課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明確了文章線索,對第l、2自然段進行了分析,知曉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親對“我”的關(guān)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
五、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永久的悔
季羨林
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線索:白的黃的紅的.
教學步驟
(第2課時)一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閱讀理解3、4自然段1.閱讀3、4自然段,對作者家境和母親形象有初步認識
2.分析閱讀5-8自然段2.閱讀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親對自己的關(guān)愛
3.重點研讀9-11自然段3.研讀相關(guān)部分,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輔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4.完成課堂練習
一、閱讀理解3、4自然段(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讓學生閱讀第3、4段,思考這兩段
主要講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學生回答,并總結(jié)。
3.師:這兩段篇幅不長,卻將作者父輩
生活的艱辛深深地印人讀者腦海。
文中有些詞語極富表現(xiàn)力,請大家
找出來。
4.指導學生用這些詞語造句,以加深
理解。
5.師:母親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抽學生回答,將內(nèi)容板書(見課末板
書設計)
6.師:如何理解“這個五里路,就是我
母親畢生所走的最長的距離”?
組織學生討論。1.閱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段在文
中的作用。
2.生:這兩段主要講述了作者貧困的
家境,將母親的大致輪廓也勾勒了
出來,為后文的展開鋪墊了感情基
調(diào)。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舉目無親、背井離鄉(xiāng)、千辛萬苦……
4.用上述詞語造句。
5.生:娘家姓趙,十分貧窮;不識一字,
連名字都沒有;走過的最長的路就
是從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討論這一句話中所飽含的深情
二、分析閱讀5-8自然段(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細讀5~8段,掌握其內(nèi)容。
2.師:吃白的是最高標準,其次是黃的
和紅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學生回答。
3.師:但“我”卻偶爾可以吃到點白的
或黃的,有哪幾種途徑可以得到呢?
抽學生回答,將內(nèi)容板書(見課末板
書設計)。
4.讓學生齊讀第7段,注意讀出感情。
5.’組織學生討論:文中母親在中秋節(jié)
給我半塊月餅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
一處對母親行為的描寫,語言極其
樸實,卻讓人感觸甚深,為什么會有
這種效果呢?1.細讀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與我們家無緣,‘黃的’
與我們緣分也不大,終日為伍者只
有‘紅的’。”
3.生:可以從家境較好的大奶奶那里
得到一小塊饃饃;中秋節(jié)母親會想
辦法給我弄一點月餅;為二大爺割
牛草也可得到一點黃的?!?/p>
4.齊讀第7段,體會文中流露的母子
情深。
5.分組討論,匯報交流討論結(jié)果,在教
師指導下領會文中自然流露的母親
對兒子的關(guān)愛之情。
三、重點研讀9一ll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母子情深(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飽含深情地朗讀“我在她身邊呆到
六歲……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
界”。
2.抽一個學生朗讀第10自然段。
3.師:這兩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讀來都讓人有一種辛酸的痛。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
待”,年少時對母親的恩情理解得并
不深刻,等到知道報答時卻已不能,1.聽教師朗讀,感受其感情基調(diào)。
2充滿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
3.領悟作者平實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深
情,聯(lián)想自己的情況,體會父母對自
己的愛。
這里面包含了作者多少無奈啊!
指導學生領悟這兩段作者平實的語
言中所蘊含的深情。
4.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
待”為題組織一次小型演講會,對學
生進行情感教育。
4.踴躍發(fā)言,說說自己平日是如何與
父母、長輩相處的,從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對自己的愛。檢討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應該如何去回應、去
報答父母、長輩的關(guān)愛。
四、完成課堂練習(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疑難字詞練習(見隨堂練習設計)。
2.指導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1.掌握相關(guān)知識。
2.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完成課后習題。
五、本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主要按段落順序?qū)φn文進行了較為詳盡地分析,使學生對文中質(zhì)樸語言所蘊含的復雜情感有了深入體會,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動人應在于情而非文。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認識到父母及長輩對自己的關(guān)愛,懂得思索探尋與他們相處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空悲切。
六、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永久的悔季羨林母親:
線索
白的:大奶奶給;中秋節(jié)母親想辦法弄
黃的:為二大爺喂牛討得
紅的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一般的紀念性的文章都會圍繞被懷念的對象展開,但本文語言平實,對母親的描寫著墨極少,只有一處行為描寫和一處語言描寫,卻同樣能觸人心弦,讓人潸然淚下,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可讓學生課外模仿作文。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母親不知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闭堧S意想像一個片斷(如村邊眺望、臨終思念等)對母親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
教學探討與反思
1.文中有許多成語,讓學生把握運用,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2.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可以從理清文章線索人手。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一、課前準備,營造氛圍。
老師:在初一,我們學過一首寫大海的詩,是曹操的,題目叫《觀滄?!?,內(nèi)容大家還記得嗎?學生:記得。
老師:我們一起來背誦。
學生: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老師:這里描寫的大海是那樣充滿生命的生機,表現(xiàn)了詩人的博大胸襟和遠大抱負。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跟“海”有關(guān)系。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nèi)容老師:大家喜歡旅游嗎?學生:喜歡。
老師:因為旅游總是給我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奇,我們總是喜歡去探究。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文章,一起到亞洲西部去探究神秘的死海。(板書課題:死海不死)
老師:大家已經(jīng)預習過了,這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的?學生:說明。老師:對,以說明為主。說明文主要是給人們介紹一些科學的知識。在說明文中,有一種文體,叫科學小品。(板書:科學小品)
老師:關(guān)于科學小品,我想大家應該了解它的這么幾個特點:首先,它給人們介紹一些知識,所以它具有知識性;這些知識是科學的,正確的認識,這叫做科學性;在介紹科學知識的同時,作者不是用平實的語言,而是用文學的、形象的語言來描繪,讓我們感覺到這些知識很有意思,這叫做趣味性。(板書: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
老師:學習這篇文章,我給大家介紹一種讀書的方法,叫做四讀法。
老師:我們讀一篇文章時,可以從文章的題目、結(jié)構(gòu)、內(nèi)容、語言四個方面,去領會和理解。
現(xiàn)在,大家看文章的題目,你從題目中讀到什么?你有哪些探究和發(fā)現(xiàn)?(學生看書,看題目,思考片刻。)
學生1:文章說明的對象是死海,說明了“死海不死”。老師:這是死海的??
學生:特點。死,又不死。
老師:大家覺得這里有意思嗎?哪些詞語?請大家在題目上圈畫一下。學生:有意思?!八馈焙汀安凰馈薄?/p>
老師: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很好,這正是文章要告訴我們的。抓住文章的題目,我們就讀出了文章要說明的主要內(nèi)容。老師:下面,大家迅速讀課文,看哪些段落介紹了有關(guān)死海的知識,介紹了死海的哪些知識,你是怎樣知道的。一會兒,大家一起來交流,分享你的發(fā)現(xiàn)。(學生看書,勾畫語句,思考。)
學生3:第1段說死海的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連海邊也寸草不生。這就是“死?!钡妹脑?。第2段說人們在死海中,即使不會游泳,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擔心會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老師:這位同學的回答解釋了題目中的疑問,為什么叫“死?!?,又為什么“不死”。請大家圈畫課文中相關(guān)的句子。
老師:大家看,在這兩段中,“死”的含義是否相同?為什么?
學生:不一樣。第一個“死”是指動植物的死,死海水中沒有生命;第二個“死”指人,是說人不會被淹死。
學生4:第4段,介紹了死海中有多種礦物質(zhì),這樣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體的密度。
學生4:介紹了死海的咸度很高。老師:大家看,咸度高是因為什么?學生:死海海水的浮力大。
老師: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學生:原因。
老師:好。我們明確一下,這一段介紹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的原因。文章用了一個設問句,然后回答。下面,繼續(xù)交流你的收獲。學生5:第7段。介紹人們對死海的開發(fā)利用。
老師:這是死海的“今天”。大家看這一段,還寫出了死海的什么?學生:幾十年前的死海。老師:也就是死海的??學生:過去。
老師:大家從文中找找看,以前的死海有什么特點?學生:荒涼。
老師:請大家圈畫出“荒涼”。文中介紹人們怎樣開發(fā)利用死海的?
學生6:死海旁邊出現(xiàn)了一些工廠,同時修建了一些現(xiàn)代化的游泳池、高級旅館和游樂場所。
老師:此外,還有什么?
學生6:死海海水有治病的功能,吸引著許多游客。
老師:對。這樣,我們看,死海被開發(fā)利用在建工廠、旅游和療養(yǎng)這些方面?,F(xiàn)在的死海與過去相比,有什么變化?學生:出現(xiàn)了不少生氣。
老師:“生氣”,和我們平時說“我不高興,我很生氣”中的“生氣”意思一樣嗎?
學生7:不一樣,這里是生機勃勃的意思。
老師:是這樣吧?一個詞語的意思要結(jié)合上下文來理解,“生氣”在這里的意思就是“生機、活力,熱鬧的景象”。請大家圈畫并記一下。學生8:第6段,介紹了死海的地理位置,死海地處約旦和巴勒斯坦之間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
學生10:死海的源頭主要是約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礦物質(zhì),河水流入死海,不斷蒸發(fā),礦物質(zhì)積淀下來,越積越多,就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海。
學生:死海得名的原因,“死海不死”的特征,死海海水浮力大的原因是咸度高,死海形成的原因。
學生:邏輯順序。
學生: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
老師:大家注意到,這里說的“死”是什么意思?學生:消失、干涸。
老師:大家理解得非常正確。結(jié)合上下文,“死”在文章中有不同的含義,同學們學習很用心,理解很到位。
老師:通過讀文章的段落結(jié)構(gòu),我們讀出了死海的一系列知識,那么文章作者是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這些知識的?它們有什么作用?(學生找相關(guān)段落,分析說明方法,圈畫詞語和句子。)
三、細讀課文,領會方法
老師:好,現(xiàn)在把你的探究和發(fā)現(xiàn)與同學共享。
學生12:第四段和第六段,第三段和第五段是引用。
老師:第四和六段還沒有具體說,她就到第三和五段了,跳躍很大,大家能跟上吧?
(對學生12)你給大家具體說說。
學生12:第三段引用了一個傳說,說明死海海水的浮力很大,人在里面淹不死;第五段引用了一個神話傳說,說明了人們對死海形成過程的一種推測。
老師:大家看,她說得特別好,不僅說出了這兩段的說明方法,而且指出了說明的內(nèi)容。大家想,如果去掉這兩段,文章的趣味會怎樣?學生:少了很多。
老師:這樣大家就可以分析出,“引用”這種說明方法的作用是??學生:增強文章的趣味性,使讀者有閱讀興趣。
老師:大家說得很好。我們請另一位同學來說第四段和第六段的說明方法。學生13:第四段中,“135.46億噸氯化鈉,63.7億噸氯化鈣,20億噸氯化鉀,另外還有溴、鍶等”,這是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第六段中,“它的南北長75公里,東西寬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約有400米,也是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老師:大家看,這些數(shù)字有什么作用?
學生:說明了死海水里含有大量的礦物質(zhì),說明了死海的長、寬和深度。
老師:對,這些數(shù)字準確地說明了死海的這些情況,非常直觀。大家看,這些數(shù)字,有非常準確的,叫確數(shù),也有些不太精確的,叫約數(shù)。大家找一找,看有什么不同。
老師:這位同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約數(shù)通常有詞語上的標志,如“大約”、“左右”等等。有時,我們也可以不用這些詞來表示約數(shù)?,F(xiàn)在讓我來猜一下同學們的年齡,十二三歲,十三四歲。是這樣嗎?學生:差不多。
老師:你看,我沒有用準確的數(shù)字,卻知道了大家的年齡??磥?,有時候約數(shù)反而更能準確反映事物的情況。再有,你家到學校有多遠?學生:一公里。
老師:不確定時,我們也可以說二三里路,三四里路。這里的“二三”、“三四”都是約數(shù),也都能準確反映出家與學校的距離。老師:除了列數(shù)字,文中還有哪些說明方法?(學生一時沉默了。)
老師:大家看,第四段介紹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為咸度高時,說“死海海水里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大家注意到這里的標點符號了嗎?它有什么作用?學生:冒號。
老師:冒號在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有哪些礦物質(zhì),文章告訴我們了,有氯化鈉、氯化鈣、氯化鉀、溴、鍶等,這些是什么說明方法?學生:舉例子。
老師:對。通過舉例子,我們就具體直觀地了解到死海海水中含有的礦物質(zhì)是哪些,很明白。
還是在這一段,最后,還有一種說明方法??
學生15:這樣,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體的密度,無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來,沉不下去。
老師:這句話用的說明方法是??學生:作比較。
老師:很對。通過比較海水和人體的密度,我們就清楚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大家在課文上圈畫,作一下筆記。
老師:現(xiàn)在我們回顧剛才的內(nèi)容,文章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引用的說明方法,
使我們了解到死海的相關(guān)知識,增長了很多見識。那么大家喜歡讀這樣的說明文嗎?
(學生讀書,圈畫,和同學交流。)
四、研讀課文,問題探究
老師:說說你對文章的發(fā)現(xiàn),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閱讀興趣?
學生16:文章的題目很有意思,“死”?!安凰馈?,“死”和“不死”,讓我有一種急于讀下去的念頭。
老師:這位同學說的很形象,標題很吸引人,有懸念,讓人欲罷不能。聯(lián)系剛才的分析,課文最后還提到死海的將來??學生: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
(學生一時間沉默。)
學生:第一段,第二段。
老師:大家看這兩段,如果我們?nèi)サ粑闹心切┟鑼懙?、修飾的詞語,剩下的是什么??
學生:遠遠望去,死海的波濤此起彼伏,無邊無際。
學生:但是,誰能想到,如此浩蕩的海水中竟??甚至??大概
學生:(讀課文)人們在這無魚無草的海水里,能自由游弋;不會游泳的人,總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擔心會被淹死。
老師:文章中能夠激發(fā)我們閱讀興趣的詞語是??
學生:然而,令人驚嘆的是??竟??即使??也??真是
老師:請大家圈畫、標記這些詞。這兩段中的這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和修飾詞語,讓我們讀者一下子就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會這樣,使我們急于閱讀下去,這正是作者體現(xiàn)科學小品趣味性的地方。
老師:大家看,如果我們把課文第三段的內(nèi)容放到第四段后面來講,會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學生思考。)
學生:先說死海不死的原因,再說死海不死的故事(傳說),就感覺到?jīng)]有那么大的懸念,吸引力就不那么強烈。
老師:我們同學說的很好。安排文章的內(nèi)容時,要講究一定的順序??茖W小品的趣味性也正是在這里:會寫文章的人,常常能設置一些懸念,引起讀者的疑問,這樣的文章就比那些平鋪直敘的文章有吸引力。這對我們寫作文也是很有啟發(fā)的。
五、欣賞圖片,關(guān)注死海
老師:學完了課文,同學們一定對死海充滿了好奇心。下面我們就通過欣賞圖片來揭開死海的神秘面紗。
播放死海的有關(guān)圖片
(一)體現(xiàn)死海的“死”:海水中沒有生命,海邊寸草不生
(二)體現(xiàn)死海不死:人在死海里沉不下去,可以在海面上自由游弋,可以在海里讀書看報
(三)死海中礦物質(zhì)的結(jié)晶體:令人感嘆驚訝老師:這就是死海的奇妙。死海在哪里?
學生:在亞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
老師:大家地理學得好,課文學得也很仔細。如果有一天,大家有機會去西亞旅行,那么你會不會把課文上學到的知識和你的親身體驗結(jié)合在一起呢?愿我們有這樣的機會去體驗大自然的奇妙。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下課。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課后學習: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讀給父母或朋友聽。
第14課時
綜合一單元的內(nèi)容和涉及的事物,進行學習總結(jié),分析自己在學習中的得與失,對自我正確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删鸵韵聨讉€方面讓學生總結(jié):
總結(jié)方面 獲得收益 存在問題
(1)課堂發(fā)言的情況。
(2)完成作業(yè)的情況。
(3)參與活動的情況。
(4)學習興趣的增強。
(5)學習能力的提高。
(6)情感態(tài)度的升華。
(7)對老師建議、評價
5、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五
(一)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釋加點詞語
環(huán) 蔚然 翼然 臨 作 名 輒 意 得 寓
2、翻譯下面的語句。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把文段分成兩層,并概括層意
第一層 第二層
4.本段描寫景物,先寫 ,再寫 ,最后寫 ,這樣寫景的順序是 。
5.在文段中找出兩個成語 , 。
6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
7作者自號醉翁是因為。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 ,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解釋加點詞
霏 歸 開 暝 芳 秀 漁 蔌 陳 酣 觥 籌 弈 蒼顏 頹然
2.譯句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3.寫出第1段中描寫春夏秋冬景色的語句
春 夏
秋 冬
4.寫出第1段中描寫山間朝暮景色的句子
5.第2段共寫了四層意思,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這四層意思的句子; ; ;
6、寫滁人游山時踴躍而熱鬧的語句是:
7、最能表現(xiàn)眾人在太守面前無拘無束的語句是:
9、最能準確而全面地概括文中宴會特點的一項是( )
a、酒香菜美 b、奢侈熱鬧 c、簡樸歡樂 d、飲玩兼?zhèn)?/p>
10、第二段描寫的主要用意是表現(xiàn)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加點詞語
已而 翳 上下 謂
2、翻譯下面語句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點明了全文中心的語句是 。
4、本段用了層層襯托的寫法。先用 之樂襯托 之樂,再用 之樂襯托 之樂。最后點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
《醉翁亭記》答案:
(一)1.解釋加點詞語
2、翻譯下面的語句。
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亭四角翹起,象鳥張開翅膀的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面的,這就是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與喝酒,而在于秀麗的山水之間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把文段分成兩層,并概括層意
第一層 描寫醉翁亭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二層 醉翁亭的由來及命名之意
4.本段描寫景物,先寫 瑯琊山 ,再寫 釀泉 ,最后寫 醉翁亭 ,這樣寫景的順序是 由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 。
5.在文段中找出兩個成語 峰回路轉(zhuǎn)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6、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環(huán)滁皆山也 。
7、作者自號醉翁是因為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
(二)1.解釋加點詞
蒼顏 臉色蒼老 頹然 醉醺醺的樣子
2.譯句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老老小小,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這是滁州人出游的情景。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是太守喝醉了。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太陽出來以后,林間的煙霧逐漸散開,到傍晚云霧凝聚,山谷就昏暗了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野花開放,散發(fā)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
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水底的石頭露出水面
3.寫出第1段中描寫春夏秋冬景色的語句
春 野芳發(fā)而幽香 夏 佳木秀而繁陰
秋 風霜高潔 冬 水落而石出
4.寫出第1段中描寫山間朝暮景色的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 云歸而巖穴暝
5.第2段共寫了四層意思,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這四層意思的句子
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 眾賓歡也 ; 太守醉也
7、最能表現(xiàn)眾人在太守面前無拘無束的語句是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 ,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
9、最能準確而全面地概括文中宴會特點的一項是( c )
a、酒香菜美 b、奢侈熱鬧 c、簡樸歡樂 d、飲玩兼?zhèn)?/p>
10、第二段描寫的主要用意是表現(xiàn)作者 與民同樂 的思想感情。
(三)1、解釋加點詞語
已而 不久 翳 陰暗 上下 指高處和低處的樹林 謂 是
2、翻譯下面語句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享受快樂,酒醒了能夠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但是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六
一、單元說明
本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環(huán)境為主題,全部都是科學文藝作品。以不同的體裁、形式,表達了對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與思考。生態(tài)問題是一個全球問題。通過學習這些,要引導學生放眼世界、著眼未來,關(guān)注人類,關(guān)注自然。思考由于人類的盲目性導致日益惡化的生態(tài)問題,從中獲得啟示。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把握其科學的內(nèi)容與文學的形式相結(jié)合的共同特點,又要了解各種體裁的不同特點。
2、學會閱讀科學作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解詞句,把握文意,概括要點,感受作品。
3、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及運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4、在綜合性活動中培養(yǎng)正確地把科技信息傳達給他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科學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達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
倡導運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學習,采用默讀法、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延伸拓展法等教法,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人們對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然、保護自然,樹立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guān)懷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探究學習。
2、引導學生關(guān)注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guān)懷精神。
3、了解科學文藝作作品的特點。
四、教學設想(教學措施)
1、本單元內(nèi)容都是圍繞著環(huán)境、自然、人類這類熱門話題展開的.,所以可以引導學生查找相關(guān)資料,聯(lián)系實際,通過身邊生活、相關(guān)學科知識、各種輿論媒體了解相關(guān)情況,加深對的理解,增強自身體驗。
2、靈活地運用教學策略??偟膩碇v,可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關(guān)注對他們的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guān)懷精神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共同提高。
4、教師應引導學生對五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領略科學文藝作品體裁的多樣性。本單元有散文、報告文學、科幻小說,既要把握其科學的內(nèi)容與文學的形式相結(jié)合的共同特點,又要了解各種體裁的不同特點。
5、教師要充分做好綜合性學習的準備工作,指導學生有選擇有側(cè)重地開展活動,將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結(jié)合起來。
五、課時安排
《敬畏自然》2課時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1課時
《旅鼠之謎》1課時 《大雁歸來》1課時 《喂——出來》2 課時
《寫作與口語》2 課時 檢測2 課時 總計11課時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七
二、復習內(nèi)容:
1、熟練掌握1——4單元重點詞語的讀音及寫法。
2、熟練背誦及默寫會25、30課、課外古詩詞、22、24、26、27重點古文。3、文言文會重點實詞的解釋,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詞多意現(xiàn)象;會一些名句的翻譯;會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回答一些重點問題。
重點古文:
《桃花源記》(陶淵明)《陋室銘》(劉禹錫)《愛蓮說》(周敦頤)《三峽》(酈道元)《答謝中書書》(陶弘景)《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4、現(xiàn)代文重點要求: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會就一些重點文段回答一些重點問題;會記敘文、說明文、小說的一些知識點和考點。
(1)新聞知識點。
(2)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人物描寫對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
(3)說明文重點掌握說明文的順序,說明方法及作用,語言的特點。5、綜合性學習:
(1)世界何時鑄劍為犁(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名言、格言、成語、詩歌;古今戰(zhàn)役;你對戰(zhàn)爭的評價和看法)。
(2)讓世界充滿愛(愛的歌曲;具體情景下的口語交際,主要考語言運用能力)。
(3)說不盡的橋(橋的成語、俗語、歇后語、詩歌、故事;名橋欣賞等)。(4)走上辯論臺(主要考語言運用能力,比如給出正方一個觀點,問:假如你是反方,你會怎樣辯論)。
(5)蓮文化的魅力(荷花的別稱、詩歌、風俗、用途、傳說故事等)。(6)怎樣搜集資料(知道搜集資料的途徑方法,以及怎樣用電腦搜集資料)。6、名著導讀,要求:
(1)熟記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書至少掌握3個以上經(jīng)典故事情節(jié)。(3)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評價。(4)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三、復習措施:
1、充分利用早讀時間把好基礎知識的過關(guān),主要包括:(1)1——4單元重點詞語的讀音及寫法。(2)25、30課、課外古詩詞的背誦與默寫。(3)22、24、26、27課重點古文的背誦與默寫。
2、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結(jié)合《初中單元測試》的單元測試的文段閱讀訓練,指導學生閱讀的答題方法與技巧,落實記敘文、說明文、小說的一些知識點。
3、利用閱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經(jīng)典故事情節(jié)、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特色等。
4、進行四次基礎知識與重點古文釋詞譯句的測試,每次只需15——20分鐘,及時批改與講評,督促學生牢固掌握。
5、在19周一進行一次綜合基礎知識測試,進行復習知識的查缺補漏。6、每天的語文作業(yè)主要讓學生復習古文,結(jié)合《學習輔導》上的練習進行。
四、復習資料:
1、《初中單元測試》上的文段閱讀訓練、古文練習。2、《學習輔導》.
3、《語文天地——期末復習大盤點》
7、《語文天地》期末模擬試卷一、二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八
我想,作者寫說明文難道要記住這些說明順序、方法才能寫好嗎?我突然想起,葉老先生寫這一篇文章是給蘇州園林的影集寫的序,何不從這點出發(fā)設計教學?有了這個想法,我進入課堂后,我設計了幾個問題;1、作者給誰寫這篇文章?他要告訴他們什么?2、作者怎么寫的?然后引導學生看注釋,明確寫作目的,再引導學生抓住蘇州園林的總特點。第二個問題,我引導學生:蘇州園林那么多處,作者在怎么選擇寫作點,來告訴大家他要告訴大家的蘇州園林這個特點呢。我覺得這兩個問題深入淺出,操作性強,從課堂來看,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在課堂上讀中有析,析中有讀,課堂很有氣氛。
反思這堂課,我覺得我們平常學習說明文太多的理性、邏輯與條理,使說明文的教學課堂就像說明文一樣枯燥,即使是公開課,為了避免枯燥,也常常去抓語言點來設計,如果說明文語言平實就難以出彩。
八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九
1.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內(nèi)容。
2.分析居里夫婦的精神品質(zhì)。
一.預習檢測:
1.讀準字音:
簡陋(lu)熾熱(ch)瀝青(l)
驟雨(zhu)猝至(c)窒息(zh)
吹噓(x)攪動(jio)筋疲力盡(jn)
鐳(li)釙(p)嘎嘎地響(g)
踱著(du)氣氛(fn)酸漬(z)
熒光(yng)輪廓(ku)小心翼翼(y)
2.居里夫人簡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籍波蘭。1895
年與比埃爾居里結(jié)婚。他們共同就貝克勒爾在當時首先發(fā)現(xiàn)的放射性現(xiàn)象進行
研究,先后發(fā)現(xiàn)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并因此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比埃爾居里逝世后,她繼續(xù)研究放射性現(xiàn)象,并提煉出金屬態(tài)的純粹的鐳,因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在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際,艾芙居里發(fā)表了《居里夫人傳》一書,該
傳記詳細敘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紹了其丈夫比埃爾居里的事跡,并著重
描寫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事態(tài)度,讓讀者體會到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
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zhì)。
二.情景導入:
曾經(jīng)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和
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長時間,在如何艱難的環(huán)境里提取鐳的,你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美麗的顏色》一探究竟吧!
三.初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本文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精讀課文,分析形象
1.精讀課文,我們從中感受到了居里夫婦哪些可貴的品質(zhì)?請結(jié)合具體
材料說明。(用“我認為居里夫婦是一個的人,從文中可以看出來?!钡木涫交卮稹?
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個具有堅定信念的人…
2.“美麗的顏色”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一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煉的鐳略帶藍色熒光的美麗;二指居里夫人
熱愛科學、不懈追求的態(tài)度和精神。
五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
“科學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譽,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人類謀幸福!”她
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nèi)的10種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shù)機構(gòu)
頒發(fā)的獎章16枚;
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gòu)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0多個。
愛因斯坦曾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
壞的人?!?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惡性貧血癥。她一
生創(chuàng)造、發(fā)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zhì),直至最后把生命
貢獻給了這門科學。
我們敞開心扉為她唱出最美的贊歌吧!
六拓展提升
為居里夫人寫一段頒獎詞。
環(huán)境艱苦
美麗的顏色工作繁重堅定信念獻身科學無私奉獻
收獲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