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一
“嘟嘟”,爸爸的汽車喇叭聲響了,我和弟弟趕緊跑下樓,爸爸說下午帶我們出去好好玩一玩。我們興高采烈,手舞足蹈。
我建議去澤雅風景區(qū)參觀游覽,爸爸點頭答應。
我們坐在車里,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經過漫長的時間,終于到達了澤雅景區(qū)。我興致勃勃地跳下車,欣賞這美麗的山水風景。
我們依戀地告別了美麗的金坑銀瀑,來到了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四連碓造紙作坊。據(jù)說這里有宋代延續(xù)至今素有“中國造紙術的活化石”之稱的紙山文化。頓時,一股強烈的好奇心油然襲來,我迫不及待地跨過了一個又一個臺階,來到一座陳舊的小房子里,里面又“臟”又“臭”,一個龐大的圓形水車不停地轉動著。仔細一看,這轉動的大水車正推動一個大石錘上下移動!只見這石錘伴隨著沉悶的撞擊聲,一下又一下重重地往地面砸去。
地面上鑲嵌著一個石臼,里面裝滿了正被石錘一直砸著的粉末。
爸爸告訴我這就是中外馳名的造紙術,我們的祖先把毛竹放在水里完全浸泡后,利用水力資源,通過水車傳動原理,用石錘將毛竹搗爛成粉狀,然后將其倒入水池中,經過發(fā)酵變成了紙漿,再將這些紙漿一層一層撈起曬干便是紙了。我驚訝――這就是神秘的古代造紙術!真使我大開眼界,受益非淺。忽然間我明白了――原來這里的“臟”和“臭”是毛竹發(fā)酵釋放出來的??磥?,這里面大有學問,我們的祖先早就發(fā)明和掌握了這一科學技術,并利用它為人類創(chuàng)造幸福,真了不起!我深感自豪和光榮。
溫州的山水聞名天下,而澤雅風景更富有文化的氣息和神奇的智慧。我愛奇異秀麗的自然風景,我愛博大精深的科學文化。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二
溫州是浙江省轄地級市,簡稱"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溫州歷史悠久,是我國優(yōu)秀的旅游城市。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溫州楠溪江
導游詞
,歡迎參考!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素有“天下第一水”之稱。 楠溪江東臨雁蕩,南距溫州,西連仙都,北接仙居,被譽為“中國山水畫搖籃”。它的美美在于原始古樸、野趣天然;在于純凈柔和、絕無污染。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
楠溪江為樹狀水系,水量豐富,河流曲折擺蕩,有所謂“36灣72灘”,流水暢而不滯,緩急有度,常年不枯。在楠溪江中坐竹筏靜靜的漂流,遠眺青山,近看灘林,俯賞江水,令人心曠神怡。 江中、下游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著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許多傳統(tǒng)文化遺跡。在這里,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社會耕讀文化、宗族文化演變情況,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筑藝術的動人魅力,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楠溪江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qū)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qū),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構成了層次豐富、動靜有致的獨特景觀。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qū),共有800多處景點,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麗水古街等。
到楠溪江位于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交通便利。
1.火車: 乘火車到永嘉站下,坐永嘉城鄉(xiāng)巴士,即可到達楠溪江景區(qū),約一個小時。
2.飛機: 乘飛機到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后,打車到安瀾亭碼頭,再坐輪渡到甌北后,在碼頭邊上的小型客運站乘巖頭方向的中巴到楠溪江景區(qū)。
3..客車: a:從溫州出發(fā) 乘客車到到安瀾亭碼頭,再坐輪渡到甌北后,在碼頭邊上的小型客運站乘巖頭方向的中巴到楠溪江景區(qū)。 b:從杭州、上海出發(fā) 乘客車到永嘉縣城,再換乘城鄉(xiāng)巴士到達楠溪江景區(qū)。從杭州出發(fā)約4小時,從上海出發(fā)約7小時。
楠溪江內部,有鄉(xiāng)村中巴往返穿梭于各主要景點和主要的城鎮(zhèn)之間。
溫州楠溪江位于永嘉縣境內,以江美、澗曲、瀑多、潭碧、峰奇、巖秀、石怪、洞幽、樹珍、村古著稱,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之說,是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山水田園名勝區(qū)。它分七大景區(qū),即楠溪江、大箬巖、石桅巖、四海山、陡門、水巖、北坑。其中楠溪江、大箬巖景區(qū)尤負盛名,更值得一游。
楠溪江有72灣、36灘,兩岸遍植多種珍貴樹木。從永嘉縣乘游船溯流而上,可一覽楠溪江的美麗風光。由沙頭鎮(zhèn)至巖頭鎮(zhèn),中間經行漁田灘林、九丈灘林、西岸灘林、溪南灘林等景點,只見江中灣灣流水,清清碧波,點點漁舟;岸上疊疊云嵐,層層煙樹,隱隱古村,真如仙境一般,令人有"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感覺。特別是溪南灘林處的獅子巖,景色更加迷人,令人擊掌叫絕。
舟行所見最著名古跡當首推羅浮雙塔。雙塔分別矗立在龜、蛇二山上。龜山位于江南岸,匍匐如龜:蛇山位于江北岸,婉蜒如蛇,它們隔江對峙,相距僅180米,其山巔之雙塔,皆始建于西晉,重修于明。
楠溪江由北往南曲曲折折貫穿整個永嘉,是浙南地區(qū)最令人神往的一片山水。登山探幽、漂流賞水,甚至只是漫步江邊,都讓人不忍離去。而點綴其中的古村落中,舊時的書院、宗祠比比皆是,頗有韻味。尤其是春夏之交,溪流和田園如夢似幻。
在楠溪江的上、中、下游共辟有8個景區(qū),中游地帶的獅子巖景區(qū)內的巖頭鎮(zhèn)是游人的食宿大本營,游人可乘坐由此開往各鄉(xiāng)鎮(zhèn)的班車四處游覽。鎮(zhèn)上普通標間平時百元上下,不過節(jié)假日可能有較大的漲幅,且最好提前預訂。旅游區(qū)內的幾個主要景點玩下來大概需要兩三天,不過各景點分開售票,游人可自由選擇。大部分地區(qū)都可以從甌北客運站乘車到達,自駕更方便。
從火車站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巖頭古村的麗水街,以巖頭為界,巖頭周邊的獅子巖不僅有開闊的江面,也是熱門的漂流地。芙蓉古村和蒼坡古村從巖頭鎮(zhèn)步行都在20分鐘左右,坐三輪車只要幾塊錢,算得上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適合攝影和人文愛好者。西邊小楠溪段的大若巖景區(qū)包括了崖下庫、陶公洞、九漈石門臺等景點,走崖下庫的懸空棧道,看九漈石門臺的瀑布,是最值得體驗的部分。大若巖東側的埭頭古村是保存比較完整的古民居村落,而更深處的茗岙梯田則是攝影愛好者喜歡的去處。
巖頭東北的鶴盛附近有石桅巖、龍灣潭等具有雁蕩特質的景點,以山石景點為主,可爬山賞景,并不會太消耗體力。甌北到鶴盛坐中巴只需15分鐘左右,不過通常還需包三輪車到景區(qū)(約15-30元),鶴盛鎮(zhèn)上有農家樂提供食宿,但石桅巖景區(qū)下入口附近,以烤全羊出名的嶺上人家更受親睞。
除了以上游人常去的景點,巖頭北側的上游有林坑、嶼北和青龍湖,東北東南有楓林和花坦等古村,更適合不走尋常路的游客,這些地方距離巖頭都不算太遠,通??勺鴰讐K錢的中巴再換一段三輪車抵達。近一些的楓林甚至可以直接坐三輪車過去(5公里左右)。
漂流是楠溪江不可錯過的活動,坐在竹筏上欣賞楠溪江景色是非常經典的游玩方式。漂流價格取決于你漂流的地點,從北到南有渡頭、小港、楠溪江二橋、獅子巖、龍河渡五處渡口,渡頭-獅子巖參考價75元/人。周邊的青龍湖景區(qū)可乘竹筏看蓮花巖、大橋和漂亮的河灘。大若巖景區(qū)也有小楠溪漂流,通常有竹筏也有皮劃艇。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三
溫州市茶山五美景園為國家3a級景區(qū),位于浙江省大羅山西麓省級茶山森林公園風景旅游區(qū)內,占地6萬平方米。
五美景園是大羅山內花崗巖地貌景觀最為典型與集中的地區(qū),巖石造型奇特,洞府景觀幽深、奧妙,臥龍溪峽谷、瀑布景觀壯美、險峻。整個景區(qū)包括五美園、臥龍、山重樓、香山、花果山五個亞景區(qū)。五美景園突出森林公園的特色,展現(xiàn)綠色-、清涼世界,眾多珍稀動物在此棲息,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園內不但有古長城、峰火臺、大前門、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名家楹聯(lián)書畫長廊、亭臺樓閣、茶館酒樓等一大批仿古建筑和歐式風格的逍遙別墅群,還有鍔魚潭、百鳥園、廣場鴿、熊園、蛇島、水上樂園、鼓詞場、民族村、野營燒烤、民族歌舞表演、美食街,以及雄獅、猛虎、金牛、等巨型雕塑,是一個集文化教育于一體的新型旅游勝地。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四
歷史上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占地5,200余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范圍還要大出近千畝。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間,所創(chuàng)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yōu)游享樂,并于此舉行朝會,外理政事,它與紫禁城(故宮)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為御園。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收藏極為豐富,堪稱文化寶庫。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法國)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guī)模宏大而富麗堂煌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陳設豪華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藝術珍品。據(jù)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描述,園中富麗輝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稱,亦非歐洲人所能想見。各種寶貴的珍品,均積聚于此皇家別墅,千門萬戶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紋瓷器和琺瑯質瓶盞,織金織銀的錦緞、氈毯、皮貨、鍍金純金的法國大鐘,精美的圓明園總圖,寶石嵌制的射獵圖,風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額,以及本國其它各種藝術精制品和歐洲的各種光怪陸離的裝飾品,應有盡有。
圓明園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一處規(guī)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園林。平地疊山理水,精制園林建筑,廣植樹木花卉。以斷續(xù)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臺、曲廊、洲島、橋堤等,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余處山水環(huán)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群。園內水面約占三園總面積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開鑿大中小水面,由回環(huán)縈流的河道串聯(lián)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園內又綴疊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構成了山復水轉、層層疊疊的園林空間。使整個園林宛如江南水鄉(xiāng)般的煙水迷離,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五
“東甌名城”溫州,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中國沿海九個港口之一,公元320xx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始建溫州城。相傳建城時,有一只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云騰飛,故又名“鹿城”。
“東甌山水甲江南”,溫州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蕩山,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峰險洞幽的百丈漈三個國家級名勝風景區(qū);有以“東方夏威夷”著稱的南麂山列島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巖嶺自然保護區(qū)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溫州還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前沿城市,商業(yè)經濟相當發(fā)達。溫州人幾乎家家戶戶經商,專業(yè)市場遍地開花。一方面,外資大量涌入溫州,使其迅速發(fā)展成為科技先進、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xiàn)代化商貿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溫州人開辦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皽刂菽J健?、“溫州速度”、“溫州商人”,享譽海內外。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zhèn),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0xx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yè)發(fā)達著稱,是青瓷發(fā)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繡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xiāng),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xiàn)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溫州市場經濟起步較早、發(fā)展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場”聞名全國,是中國個體私營經濟的先發(fā)地區(qū)和股份合作經濟的民祥地。曾被新聞界、理論界稱為“溫州模式”,也有叫“溫州經濟格局”、“溫州發(fā)展路子”。經過20多年的演變,溫州經濟格局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更加凸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
溫州人憑借敢為人先、特別能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在改革開放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第一個實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個制定私營企業(yè)條例,第一個建立股份合作制企業(yè),第一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轉讓等。200余萬溫州人在全國、在世界各地建起了眾多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店。走南闖北的溫州人,把溫州經濟與全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聯(lián)系在一起,這成為我國一個獨特的經濟現(xiàn)象,它不僅促進了溫州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對全國經濟發(fā)展作出了溫州人的貢獻。
——建設東南沿海大商港,包括交通樞紐港、商貿港、金融港、信息港,使溫州成為區(qū)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建設國際性輕工城,使溫州成為世界輕工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集散基地和創(chuàng)新基地;
——建設濱海山水文化名城,實現(xiàn)溫州城市發(fā)展由“甌江時代”向“東海時代”跨越,由濱江城市向濱海城市邁進,同時搞好生態(tài)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使溫州成為宜居、宜商、宜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
共
3
頁,當前第3
頁1
2
3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六
溫州歷史悠久,人杰地靈。
遠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溫州古為甌地,秦統(tǒng)一全國后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xiāng)置 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縣甌北鎮(zhèn)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つ喜坑缹?、安固、橫陽、松陽四縣置永嘉郡,郡治設在甌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區(qū)),是溫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自此以后,歷1300余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辛亥革命爆發(fā),1920xx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政府。
1920xx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qū)。溫州區(qū)初稱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qū),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后數(shù)度更名,稱第四特區(qū)、第三特區(qū)、永嘉行政督察區(qū)、第八行政督察區(qū),1948年 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 區(qū)。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qū),并設溫州市。建國后,改稱為溫州區(qū)專員公署。其后,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qū)和溫州市合并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F(xiàn)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qū),瑞安、樂清2市(縣級)和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
溫州歷代人材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我國學術史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文學方面,詩壇上出現(xiàn)了“永嘉四靈”詩派;戲曲上首創(chuàng)了"南戲"這種民間戲劇形式。南宋熙祐年間,醫(yī)學家陳元擇以《三因方》為理論基礎創(chuàng)立了永嘉醫(yī)派;兩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黃公望、劉基、孫詒讓等等。當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燦爛:夏鼐、夏承燾、蘇步青、谷超豪……。
溫州人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也譜寫了現(xiàn)進代的創(chuàng)業(yè)篇章,溫州人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fā)展的四百精神,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1978年到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工業(yè)總產值、財政收入、外貿出口、農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都翻了五至六番,年均增幅達20~40%;大多數(shù)溫州人的生活水平已步入小康;古老的溫州城,面貌日新月異,昔日黑壓壓一片的破舊民房,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所代替,城區(qū)建成面積從1978年的12平方公里拓展到76平方公里,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現(xiàn)代化城市形象矗在東海之濱。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七
溫州是浙江省轄地級市,簡稱"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溫州歷史悠久,是我國優(yōu)秀的旅游城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溫州旅游
導游詞
范文,歡迎參考! 希望你們喜歡。雁蕩山坐落于浙江省溫州樂清境內。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鳥名。雁蕩山根植于東海,山水形勝,以峰、瀑、洞、嶂見長,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開山鑿勝,發(fā)軔于南北朝,興盛于唐宋,文化底蘊豐厚。
雁蕩山形成于1.2億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全山總面積450平方公里,景點550多處,辟有八大景區(qū),其中靈峰、靈巖、大龍湫精華薈萃,被稱為“雁蕩三絕”。
雁蕩山有著獨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觀山景、嘗海鮮”,“一景多變,移步換形”。這是它區(qū)別于中國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楠溪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溫州市永嘉縣境內,距溫州市區(qū)23公里,與北雁蕩山風景區(qū)毗鄰,為華東地區(qū)新興的以溪流景觀為主體,山水田園風光、農耕文明遺跡融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區(qū)。 疊疊云嵐煙樹榭,彎彎流水夕陽中。三百里楠溪江,清、彎、秀、美。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樸、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純凈柔和、絕無污染。經檢定,含沙量僅為每立方米萬分之一克,水質呈中性,ph值為7,符合國家一級水標準,被專家們譽為“天下第一水” 。
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如日間泛舟坐筏漂游江上,遠眺綿綿青山,近看郁郁灘林,俯賞碧藍江水,飽覽溪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如夜間游江,見漁火點點,聞漁舟晚唱,受江風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盡抒幽情逸致;如歇息灘林,橫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晝如昏,朦朧幽靜,促膝談心,詩意盎然,此樂何極。 上游溪幽林茂,飛瀑成群;中游水清見底,卵石斑駁,兩岸灘林如黛;下游江水逶迤,舟楫如梭,全區(qū)共有625平方公里,劃分為七大景區(qū),計有800多個景點。楠溪江竹筏飄流,驚險刺激,令人心曠神怡。
溫州瑤溪景區(qū)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溫州市東郊的龍灣區(qū)境內,距離市區(qū)中心僅16公里,因“溪石皆色”而聞名,有金鐘瀑、瑤溪瀧、鐘秀園、龍崗山和千佛塔五大景區(qū),尤以幽谷金鐘、水石同蹤、鐵壁潭影、梅林深、山色湖光、鷺鷥閑云、煙雨朦朧、仙疊龍崗、千佛春秋、鐘靈毓秀等十大景觀最為著名。
瑤溪是溫州歷史文化名勝薈萃之地。龍崗山遺址,距今四、五千年,唐立國安寺,宋造千佛塔,明建玄真觀,明清以來名士云集,眾多摩崖碑刻、文物古跡點綴于碧水玉石之間,自然風光與人文英華渾然一體。瑤溪伏夏清涼、隆冬燠溫,林果海鮮四時豐饒,區(qū)內溫州外商活動中心按四星級旅游涉外飯店標準建造,是會議商務、度假休閑、觀光旅游的理想選擇。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八
江心嶼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甌江中游,屬于中國四大名嶼。江心嶼風景秀麗,東西雙塔凌空,映襯江心寺,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溫州市江心嶼
導游詞
,歡迎參考!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該嶼風景秀麗,歷史古跡,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謝靈運、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嘆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
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唐季以還,嶼上逐漸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東麓建凈信禪寺。宋開寶二年(969),又于東山西麓建普寂禪院,并先后建西塔、東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趙構為避金兵南下,曾駐蹕普寂禪院。 與鼓浪嶼,東門嶼,蘭嶼并稱“中國四大名嶼”。
紹興七年(1137),僧清了奉詔來江心嶼設壇傳經,率眾填塞中川,兩嶼遂連接為一;填塞處,建寺,名中川寺,通稱江心寺。未久,高宗賜名為龍翔興慶禪寺,奉為“宗室道場”。其后,外國僧侶也慕名來參禪膜拜,至明清兩代,仍絡繹不絕。 江心嶼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跡,且古木蔥蘢,風景秀幽,向有“甌江蓬萊”之稱。各代詩人題詠
詩詞
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張子容、韓愈、張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詠及孤嶼。江心寺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積約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為天王殿,東西有長廊,兩端置鐘鼓樓。今宋代古鐘尚存。中殿為圓通殿,最為壯觀,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江心寺為全國32所觀音道場之一,。殿內檻聯(lián)匾額,琳瑯滿目。正柱聯(lián)為宋王安石撰并書。后殿三圣殿,殿額與
對聯(lián)
皆為弘一法師所書。寺周古木參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為全國對外開放142座重點寺院之一。原名凈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駐蹕孤嶼時,改稱興慶。重建于清嘉慶年間。寺兩側有琉璃泉,泉水清冽,為溫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墻內有橄欖一株,相傳明萬歷十五年(1587)為郡守衛(wèi)承芳所植,20xx年被毀。建國后溫州市博物館建于此寺,常年展出歷史文物,現(xiàn)改為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
位于江心寺東面。南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脫險來溫,留居中川寺,作《北歸宿中川寺》詩。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就義200周年而建此祠。祠內原有文天祥石質雕像和名人題詩碑刻,后被毀壞,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國公造像題記》碑。1981年整修,回廊鑲嵌《正氣歌》及20塊后人憑吊詩詞碑刻,并有聯(lián)云:孤嶼自中川,逝水難消-恨;崇詞足千古,英風猶挾怒濤鳴。
東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說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曾毀于兵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萬歷,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徑8米余,6面7層,青磚圍砌。過去外圍層層有平座、欄桿和出檐,內有扶梯直上塔頂,可俯瞰甌江澎湃,飽覽風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溫州辟為商埠。1894年始在東塔山下建造英國駐溫領事館,次年落成。英借口警衛(wèi)工作需要,強迫溫州地方當局拆除東塔內外的飛檐走廓,留下這座中空無頂?shù)乃?。塔頂自然生長一株100多年樹齡的榕樹,無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綠,實為奇觀。今塔仍巍峨雄偉,像一座飽經風霜、歷盡滄桑的歷史豐碑矗立在東峰之巔。
西塔始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一說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繕。塔高32米,底徑7米,6邊形,7層,中空,系樓閣式青磚仿木構建筑。遠遠望去,碧水藍天,全身披綠的西峰山托著磚紅色寶塔,塔剎直入云端,蔚為壯觀。就近處,江風吹動四十二個檐角的銅風鈴送聲,四周枝頭飛禽清脆的啼嗚,交響成趣。塔每層每面均有小佛龕,內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態(tài)自然,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塔周圍置青石坐凳,萬木扶疏,清幽格靜,引人遐思。因塔身傾斜,曾于1982年進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風格。
江心嶼公園位于甌江中游,現(xiàn)有面積1070畝,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該嶼風景秀麗,歷史古跡,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燦明珠,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謝靈運、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嘆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
東西雙塔凌空,映襯江心寺,別具匠心。嶼中名勝古跡眾多,如宋文信國公祠、浩然樓、謝公亭、澄鮮閣及博物館、革命烈士紀念館、工人療養(yǎng)院均系省市級文保建筑。數(shù)百年來流傳至今的江心嶼十景,如春城煙雨,甌江月色,孟樓潮韻,遠浦歸帆,沙汀漁火,塔院筠風,海眼泉香,翠微殘照,海淀朝霞,羅浮雪影更使游客留連忘返。
嶼內古樹名木蒼翠蓊郁,山繞水環(huán),亭臺點綴,橋榭相映,山光水色嫵媚竟秀?,F(xiàn)建有兒童樂園、青少年活動中心、游樂場、情人島、盆景園,共青湖等,素有“人間仙境”之美譽。
為充分開發(fā)江心嶼夜景資源,實施江心嶼“亮麗工程”建設,動用現(xiàn)代影射原理和多種手法,重點突出二塔一寺,使甌江上的這顆明珠更具名符其實,達到環(huán)境、藝術、氣氛和格調的完美統(tǒng)一。以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由強力光帶分離出江心嶼與江濱路火樹銀花燈飾相互輝映,使甌江之夜更加光彩艷麗。此景實系全國名勝之罕見,國家領導人、國際友人、僑胞和廣大游客涉足于此無不贊嘆不已。
江心嶼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的甌江中,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江中島嶼,也是溫州城區(qū)最值得一逛的地方。島上不僅有始建于南宋的東西塔等古跡,也有當年英租界的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從南宋到開埠各個不同時期的溫州歷史。
景區(qū)包含東園(江心公園)和西園兩個主要部分,西園主要是游樂設施,諸如水上世界、兒童樂園,適合小朋友;東園則多是人文景點和古跡,江心寺、東西塔等主要景點都集中在這里,也是島上游客最多的地方。由東甌大橋自駕可到西園附近,但游人多會選擇乘車至江心碼頭,再坐一小段輪渡,由東園上島(輪渡票包含在江心嶼門票里)。兩園是相通的,入園只用買一次大門票,不過西園里的游樂設施需另購票。
島上通常步行游玩,雖然寺院和紀念館大多下午五點左右便關門了,不過很多人并不在意,在他們看來,夜晚的江心嶼,樹影婆娑中兩岸繁華的夜景,才是到訪這個島嶼的理由。
游船??吭诮膸Z東南,上島后首先看到的便是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英倫風的建筑很是雅致,如今此處已是一間私人會所。領事館周邊,常會遇到新人在這兒取景拍婚紗照,晚上在一旁的花園酒吧就著江風喝杯啤酒,欣賞甌江夜景也是十分愜意的事兒。
由此沿著右邊的路走,不遠便可到達東塔。高二三十米的東塔和西面的西塔是島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東塔始建于南宋,由于失去了塔頂?shù)娘w檐,如今頂上長出一棵樹,很是奇特。西塔晚東塔一百年,每層都有小佛龕,里面有石雕佛像。這兩座塔不僅是祈福的地方,而且至今都是甌江船舶的導航標志。
東塔和西塔之間也是江心嶼的主要游覽區(qū),最值得一看的要數(shù)江心寺的黃色建筑群。去到江心寺的人大多會被寺院正門兩側王十鵬的疊字對聯(lián)吸引:“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后人對這幅對聯(lián)有不止一種解讀,但不管哪種,都是描寫江心嶼云聚云散、潮漲潮落的美景的。來到這里,不妨自己試著給出自己的答案。
江心寺周邊,有紀念文天祥的宋文信國公祠和浩然樓,以及一度辟為溫州博物館的興慶寺、小巧雅致的澄鮮閣。寺院東西兩側各有一個紅色景點,西面是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東面是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感興趣可以進去參觀。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九
溫州是浙江省轄地級市,簡稱"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溫州歷史悠久,是我國優(yōu)秀的旅游城市。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溫州著名景點
導游詞
,歡迎參考!楠溪江由北往南曲曲折折貫穿整個永嘉,是浙南地區(qū)最令人神往的一片山水。登山探幽、漂流賞水,甚至只是漫步江邊,都讓人不忍離去。而點綴其中的古村落中,舊時的書院、宗祠比比皆是,頗有韻味。尤其是春夏之交,溪流和田園如夢似幻。
在楠溪江的上、中、下游共辟有8個景區(qū),中游地帶的獅子巖景區(qū)內的巖頭鎮(zhèn)是游人的食宿大本營,游人可乘坐由此開往各鄉(xiāng)鎮(zhèn)的班車四處游覽。鎮(zhèn)上普通標間平時百元上下,不過節(jié)假日可能有較大的漲幅,且最好提前預訂。旅游區(qū)內的幾個主要景點玩下來大概需要兩三天,不過各景點分開售票,游人可自由選擇。大部分地區(qū)都可以從甌北客運站乘車到達,自駕更方便。
從火車站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巖頭古村的麗水街,以巖頭為界,巖頭周邊的獅子巖不僅有開闊的江面,也是熱門的漂流地。芙蓉古村和蒼坡古村從巖頭鎮(zhèn)步行都在20分鐘左右,坐三輪車只要幾塊錢,算得上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適合攝影和人文愛好者。西邊小楠溪段的大若巖景區(qū)包括了崖下庫、陶公洞、九漈石門臺等景點,走崖下庫的懸空棧道,看九漈石門臺的瀑布,是最值得體驗的部分。大若巖東側的埭頭古村是保存比較完整的古民居村落,而更深處的茗岙梯田則是攝影愛好者喜歡的去處。
巖頭東北的鶴盛附近有石桅巖、龍灣潭等具有雁蕩特質的景點,以山石景點為主,可爬山賞景,并不會太消耗體力。甌北到鶴盛坐中巴只需15分鐘左右,不過通常還需包三輪車到景區(qū)(約15-30元),鶴盛鎮(zhèn)上有農家樂提供食宿,但石桅巖景區(qū)下入口附近,以烤全羊出名的嶺上人家更受親睞。
除了以上游人常去的景點,巖頭北側的上游有林坑、嶼北和青龍湖,東北東南有楓林和花坦等古村,更適合不走尋常路的游客,這些地方距離巖頭都不算太遠,通常可坐幾塊錢的中巴再換一段三輪車抵達。近一些的楓林甚至可以直接坐三輪車過去(5公里左右)。
漂流是楠溪江不可錯過的活動,坐在竹筏上欣賞楠溪江景色是非常經典的游玩方式。漂流價格取決于你漂流的地點,從北到南有渡頭、小港、楠溪江二橋、獅子巖、龍河渡五處渡口,渡頭-獅子巖參考價75元/人。周邊的青龍湖景區(qū)可乘竹筏看蓮花巖、大橋和漂亮的河灘。大若巖景區(qū)也有小楠溪漂流,通常有竹筏也有皮劃艇。
北宋熙寧間(1068—1077)九牛山尖古塔被雷震圮,邑令葛逢以“青龍有聲井邑興”遷建于此?!皶r有僧曰梅塔主者,建塔九層,并建塔院,設鐘鼓?!?/p>
南宋淳熙間(1174-1189),縣令趙彥暉、袁采續(xù)建。塔高約18米,系六面七層樓閣式磚塔。須彌座。每層平座為平磚疊澀。八角倚柱,方形?柱,明間設?門,次間雕佛像,菱角牙子疊澀出檐,斗栱四鋪作。葫蘆形塔頂,塔磚上舍錢題記多處。
原塔院淳熙二年至五年(1175—1178),縣令趙彥暉、袁采續(xù)行修建,五十年代拆毀。塔高約18米,磚結構,六面七級空心樓閣式。菱角牙子疊澀出檐,檐有生起,翼角微翹,檐下用四鋪作平斗拱。平座為平磚疊澀,挑出甚淺,不施斗拱,八角倚柱,方形式柱,明間壺門,次間雕佛像,塔磚上舍錢題記頗多。造型壯美,為“蕭臺八景”之一。東塔高聳???,時見云煙繚繞,數(shù)十里外就可望見。元李孝光《東塔云煙》詩云:“海月四更多塔去,天風萬里擘松開。煙消日出無人到,獨自看云山上來?!泵康桥R游覽頗不乏人,今塔下路旁還刻有“王梅溪讀書外”等字樣。
該塔莊嚴挺秀,雕刻優(yōu)美,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1989年列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江心嶼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的甌江中,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江中島嶼,也是溫州城區(qū)最值得一逛的地方。島上不僅有始建于南宋的東西塔等古跡,也有當年英租界的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從南宋到開埠各個不同時期的溫州歷史。
景區(qū)包含東園(江心公園)和西園兩個主要部分,西園主要是游樂設施,諸如水上世界、兒童樂園,適合小朋友;東園則多是人文景點和古跡,江心寺、東西塔等主要景點都集中在這里,也是島上游客最多的地方。由東甌大橋自駕可到西園附近,但游人多會選擇乘車至江心碼頭,再坐一小段輪渡,由東園上島(輪渡票包含在江心嶼門票里)。兩園是相通的,入園只用買一次大門票,不過西園里的游樂設施需另購票。
島上通常步行游玩,雖然寺院和紀念館大多下午五點左右便關門了,不過很多人并不在意,在他們看來,夜晚的江心嶼,樹影婆娑中兩岸繁華的夜景,才是到訪這個島嶼的理由。
游船??吭诮膸Z東南,上島后首先看到的便是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英倫風的建筑很是雅致,如今此處已是一間私人會所。領事館周邊,常會遇到新人在這兒取景拍婚紗照,晚上在一旁的花園酒吧就著江風喝杯啤酒,欣賞甌江夜景也是十分愜意的事兒。
由此沿著右邊的路走,不遠便可到達東塔。高二三十米的東塔和西面的西塔是島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東塔始建于南宋,由于失去了塔頂?shù)娘w檐,如今頂上長出一棵樹,很是奇特。西塔晚東塔一百年,每層都有小佛龕,里面有石雕佛像。這兩座塔不僅是祈福的地方,而且至今都是甌江船舶的導航標志。
東塔和西塔之間也是江心嶼的主要游覽區(qū),最值得一看的要數(shù)江心寺的黃色建筑群。去到江心寺的人大多會被寺院正門兩側王十鵬的疊字
對聯(lián)
吸引:“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后人對這幅對聯(lián)有不止一種解讀,但不管哪種,都是描寫江心嶼云聚云散、潮漲潮落的美景的。來到這里,不妨自己試著給出自己的答案。江心寺周邊,有紀念文天祥的宋文信國公祠和浩然樓,以及一度辟為溫州博物館的興慶寺、小巧雅致的澄鮮閣。寺院東西兩側各有一個紅色景點,西面是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東面是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感興趣可以進去參觀。
洞頭望海樓位于浙江溫州市洞頭縣境內。望海樓乃1520xx年前南北朝時,永嘉郡守顏延之在洞頭筑望海樓亭以觀海景。公元820xx年,唐代詩人張又新任溫州太守后,特地乘船尋樓并寫詩紀游。因此重建望海樓景區(qū)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意義,建成后的望海樓旅游區(qū)將成為洞頭最具特色、最具觀賞價值的旅游區(qū)。
洞頭是溫州市唯一一個以縣名冠名的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山明水秀,四季如春,具有島嶼奇、礁石美、沙灘佳、大橋秀、戰(zhàn)旗紅、風情純等特點,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為了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加快打造"溫州大都市旅游休憩基地"的進程,縣委、縣府斥資建設望海樓景區(qū)主體工程(望海樓、詩亭、望亭、鐘亭、詠史碑廊、門臺、停車場),該工程已于20xx年1月動工興建。到此登望洞頭勝景盡收眼底,可見七橋雄據(jù)、五島連峙、海天美景以及洞頭列島全貌,并與"海中湖"景區(qū)遙相呼應。
望海樓建在洞頭本島最高處,海拔227米,整個景區(qū)占地140.9畝,主樓2700平方米,樓層明三暗五,高35.4米,坐北朝南。樓的三層和五層設有觀景廊,登樓遠望,可看到洞頭的概貌,南邊是洞頭漁港、半屏山,東邊是新老城區(qū),西面是七座跨海大橋,北面是大海與島嶼。
洞頭是溫州市唯一一個以縣名冠名的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山明水秀,四季如春,具有島嶼奇、礁石美、沙灘佳、大橋秀、戰(zhàn)旗紅、風情純等特點,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到此登望海樓望洞頭勝景盡收眼底,可見七橋雄據(jù)、五島連峙、海天美景以及洞頭列島全貌,并與“海中湖”景區(qū)遙相呼應。
看過"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十
北宋熙寧間(1068—1077)九牛山尖古塔被雷震圮,邑令葛逢以“青龍有聲井邑興”遷建于此?!皶r有僧曰梅塔主者,建塔九層,并建塔院,設鐘鼓?!?/p>
南宋淳熙間(1174-1189),縣令趙彥暉、袁采續(xù)建。塔高約18米,系六面七層樓閣式磚塔。須彌座。每層平座為平磚疊澀。八角倚柱,方形?柱,明間設?門,次間雕佛像,菱角牙子疊澀出檐,斗栱四鋪作。葫蘆形塔頂,塔磚上舍錢題記多處。
原塔院淳熙二年至五年(1175—1178),縣令趙彥暉、袁采續(xù)行修建,五十年代拆毀。塔高約18米,磚結構,六面七級空心樓閣式。菱角牙子疊澀出檐,檐有生起,翼角微翹,檐下用四鋪作平斗拱。平座為平磚疊澀,挑出甚淺,不施斗拱,八角倚柱,方形式柱,明間壺門,次間雕佛像,塔磚上舍錢題記頗多。造型壯美,為“蕭臺八景”之一。東塔高聳???,時見云煙繚繞,數(shù)十里外就可望見。元李孝光《東塔云煙》詩云:“海月四更多塔去,天風萬里擘松開。煙消日出無人到,獨自看云山上來?!泵康桥R游覽頗不乏人,今塔下路旁還刻有“王梅溪讀書外”等字樣。
該塔莊嚴挺秀,雕刻優(yōu)美,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1989年列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十一
動物園距市中心6公里,海拔高度150米,登高可俯瞰鹿城全景。
動物園動物展出采用目前國內外流行的放養(yǎng)與生態(tài)型籠舍結合的展出形式;園內建有大象館、河馬池、虎山、獅園、熊山、鹿苑、孔雀園、水禽湖、兩棲爬行館等館舍。
飼養(yǎng)有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非洲獅、大象、長頸鹿、黑猩猩、長臂猿、小熊貓、丹頂鶴、金剛鸚鵡、巨蟒、鱷魚等珍稀動物。
動物表演每天定時演出精彩的動物表演節(jié)目。
小朋友可在人與動物交流廣場飼喂撫摸鴿子和各種小動物。
園內還設有小賣部、快餐廳、電話亭、休息亭廊等完備的服務設施。
動物園自開放以來,園區(qū)的自然風光、規(guī)劃布局、建筑特色、園林綠化、動物展出、管理服務都得到各界好評。
現(xiàn)在溫州動物園已成為浙南、閩北地區(qū)集游覽、科研、科普、野生動物保護等功能于一體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綜合性動物園。
溫州動物園按國家二級動物園建設,總投資3700萬元,于2000年國慶正式建成對外開放,先后引進長頸鹿、黑猩猩、山魈等珍稀動物,舉辦了兩屆動物藝術節(jié),每年都開展豐富多彩的以野生動物保護為主題的科普教育活動,增強了動物園的吸引力,客流量逐年遞增,2004年客流量達58萬人次,門票收入達 915.8萬,2005年1-10月接待游人近50萬人次,門票達960萬元,旅游總收超億元。
社會反響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取得較好成績。
溫州動物園位于風景秀麗的景山公園蓮花芯景區(qū)。
園址峰巒環(huán)繞,松柏蒼翠,竹林繁茂,溪流淙淙。
山花點綴漫山遍野,鳥語蟬聲回蕩其間,使游客有回歸自然的感覺。
動物園根據(jù)國家二級動物園規(guī)模設計與建設,占地面積 22.7公頃,總投資3700萬元,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
溫州動物園距市中心6公里,海拔高度150米,登高可俯瞰鹿城全景。
現(xiàn)飼養(yǎng)各類野生動物80多種近1000余只。
是浙南地區(qū)唯一的`動物園。
也是浙南、閩北地區(qū)集游覽、科研、科普、野生動物保護等功能于一體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綜合性動物園。
動物園園內建有大象館、河馬池、虎山、獅園、熊山、鹿苑、孔雀園、水禽湖、兩棲爬行館、百鳥園等館舍。
飼養(yǎng)有東北虎、非洲獅、大象、長頸鹿、黑猩猩、長臂猿、小熊貓、丹頂鶴、金剛鸚鵡、巨蟒、鱷魚等珍稀動物。
動物表演每天定時演出精彩的動物表演節(jié)目,如海獅水上芭蕾、狗熊溜冰等。
小朋友也可在人與動物交流廣場飼喂撫摸鴿子和各種小動物。
溫州動物園位于風景秀麗的景山公園蓮花芯景區(qū)。
距市中心6公里,海拔高度150米,登高可俯瞰鹿城全景。
園區(qū)占地面積22.7公頃,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
于2000年10月1日建成,現(xiàn)飼養(yǎng)各類野生動物80多種近1000余只。
是浙南地區(qū)唯一的動物園。
也是浙南、閩北地區(qū)集游覽、科研、科普、野生動物保護等功能于一體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綜合性動物園。
動物園園內建有大象館、河馬池、虎山、獅園、熊山、鹿苑、孔雀園、水禽湖、兩棲爬行館、百鳥園等館舍。
飼養(yǎng)有東北虎、非洲獅、大象、長頸鹿、黑猩猩、長臂猿、小熊貓、丹頂鶴、金剛鸚鵡、巨蟒、鱷魚等珍稀動物。
動物表演每天定時演出精彩的動物表演節(jié)目,如海獅水上芭蕾、狗熊溜冰等。
小朋友也可在人與動物交流廣場飼喂撫摸鴿子和各種小動物。
溫州動物園是以展出活體珍稀野生動物為主要內容的主題公園,堅持豐富動物的展出內容,提高動物園的景觀質量,讓游客在休閑娛樂中接受有關野生動物、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教育,建有展館近30處,現(xiàn)有各類珍稀野生動物150種,2000余只,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40種,共278 只。
投資120萬元建成開放了動物表演場,每天定時為游客表演海獅水上芭蕾、狗熊溜冰等精彩節(jié)目,投資180萬元新建了百鳥園,引進了20多種800多只鳥類。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十二
溫州地處浙江東南沿海,是浙南地區(qū)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全市現(xiàn)轄鹿城、龍灣、甌海3區(qū),瑞安、樂清2市和洞頭、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縣,總面積11783平方公里,總人口800萬人。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zhèn)。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公元320xx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溫州是南戲故鄉(xiāng),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則誠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xiàn)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溫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是全市文化、文物、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工作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對外同時掛溫州市文物局牌子)。局機關內設辦公室、人事教育處、監(jiān)察室、計財產業(yè)處、政策法規(guī)處、行政審批處、文物管理處、文化藝術處、市場管理處、廣播電視管理處、新聞出版管理處和機關黨委等12個處室。局屬單位分別為市文化市場行政執(zhí)法支隊、市群眾藝術館、市圖書館、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市博物館、市藝術研究所、市文物保護考古所、溫州書畫院、市越劇團、市甌劇團、溫州大劇院、溫州大戲院、市電影公司、東南劇院、新時代電影大世界、新中國影都等21個?,F(xiàn)有專業(yè)技術人員1046人,其中高級職稱88人,中級職稱297人,初級職稱661人。
近年來,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文化系列工程,緊扣重點,突出特色,全面抓好建設、繁榮、發(fā)展、管理、保護、改革等各項工作,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各項事業(yè)得到平穩(wěn)和較快發(fā)展。
文化設施逐步完善。全市達標文化館、圖書館達12個,達標綜合文化館達223個,總建筑面積21.67萬平方米。20xx年以來,投入近12多億元,新建在建文化設施面積13萬多平方米,溫州博物館、溫州圖書館新館等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相繼建成。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投資6億多元的溫州大劇院已經投入使用。建成省級東海明珠、市級金海岸文化明珠鄉(xiāng)鎮(zhèn)162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分中心179個,初步形成市、縣、鄉(xiāng)三級文化網(wǎng)絡。
文藝精品、文藝人才不斷涌現(xiàn)。全市有國辦藝術表演團體九個,劇種包括甌劇、越劇、昆劇、木偶等,九個國辦劇團年演出超1000場,觀眾近200萬人次,戲劇事業(yè)呈現(xiàn)出創(chuàng)作、演出兩旺的局面。近年來創(chuàng)作了大量具有時代氣息和濃郁地方特色文藝作品,特別是1998年以來,充分挖掘、繼承、利用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資源,啟動了南戲新編系列工程,創(chuàng)作了一批在國內產生一定影響的優(yōu)秀南戲新編劇目,受到專家的推崇和群眾的歡迎。南戲新編劇目《荊釵記》、《張協(xié)狀元》、《洗馬橋》和新編現(xiàn)代越劇《溫州女人》應邀晉京或赴港臺和各市巡回演出,參加中國戲劇節(jié)、中國藝術節(jié),獲得中國戲曲學會獎、曹禺劇本獎、文華新劇目獎、文華表演獎等國家級獎項。近十年來,我市每年都有歌舞、戲劇小品、美術等作品入選全國“群星獎”,累計獲得“群星獎”四金八銀六銅的成績。書法作品近年來獲國家級獎項10個,美術作品獲國家級獎項13個。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切實加強。全市現(xiàn)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5處,省級文保單位50處,縣(市、區(qū))級文保單位496處,館藏文物近4萬件,其中一級文物368件。民族民間藝術得到保護。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78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3個。黃楊木雕、剪紙、甌繡、發(fā)繡、甌塑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樂清市象陽鎮(zhèn)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工藝之鄉(xiāng)。
文化產業(yè)不斷繁榮。20xx年全市文化產業(yè)單位共有18955多家(含個體經營戶),其中法人單位近6000家,從業(yè)人員16萬多人,全年經營收入313多億元。印刷業(yè)形成規(guī)模,企業(yè)達2795家,產值220億元,年產值5000萬以上企業(yè)31家、億元以上企業(yè)15家。出版物發(fā)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全市現(xiàn)有圖書發(fā)行網(wǎng)點1661處,出版物批發(fā)單位29家。電影業(yè)通過狠抓改革和大力開拓市場,溫州雁蕩電影院線發(fā)展福建寧德、寧波象山影院等加盟,成為跨省跨地區(qū)的全國院線,20xx年票房總收入達到6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
廣播電視事業(yè)不斷繁榮。目前已建成覆蓋市區(qū)通向全市8個縣市的與省接軌的有線廣播電視網(wǎng)絡,有線電視用戶143萬。全市建有市、縣兩級廣播電視臺10座,自辦12套電視節(jié)目和12套廣播節(jié)目,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8.50%和98.38%。農村廣播電視基礎設施也日臻完善。
在溫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將圍繞文化大市建設的總體目標,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努力打造溫州戲曲故里、歌舞之都、書畫名城、百工之鄉(xiāng)四大文化品牌,進一步增強文化綜合實力,促進人的素質全面提高,為溫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十三
溫州位于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臺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緯27度03分-28度36分、東經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間。溫州市陸域面積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鹿城、龍灣、甌海和洞頭四個區(qū))面積1313平方公里。
境內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現(xiàn)梯形傾斜。綿亙有洞宮、括蒼、雁蕩諸山脈,泰順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為溫州市最高峰,東部平原地區(qū),人工河道縱橫交錯。
溫州的山脈有玉蒼山、雁蕩山等山脈。山體主要由流紋巖和凝灰?guī)r構成,局部有花崗巖。由于長期受流水侵蝕,或地震影響,山體崩塌形成了無數(shù)奇峰、異洞、怪石、陡壁、峽谷、飛瀑。
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7.3-19.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間。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年日照數(shù)在1442-2264小時之間。主要水系有甌江、飛云江、螯江,境內大小河流150余條。溫州陸地海岸線長355公里,有島嶼436個。海岸線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溫州市河流發(fā)育受地質構造制約,沿華夏式斷裂線流向。干流大抵西向東流,又因縱橫斷裂影響,支流多構成羽狀水系。許多河流左右岸流域面積不對稱,如甌江支流大部分發(fā)育在左岸;飛云江更甚。河流多為山溪性強潮河。源頭海拔1000米以上,下游則在濱海平原,河床比降大。上游谷深坡陡,河床呈v形,水急灘險。河口為溺谷,深受潮汐影響,水流緩而多泥沙沉積。集水區(qū)域的降雨形式以梅雨和臺風雨最多。各河流汛期的出現(xiàn)主要在6~9月,而12~1月水位最低。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變幅,平原河流一般是2~3米,山區(qū)河流可達10多米。由于氣候溫暖濕潤,植被保存較好,河流的含沙量較少,南雁山區(qū)、括蒼山區(qū)是浙南暴雨中心,暴雨強度大,沖刷能力強。飛云江、鰲江、蒲江等沿河坡地土壤遭受嚴重沖刷,含沙量高;河口感潮段,因受潮汐頂托作用,河水特別混濁。各河流的氣溫年平均值在19℃左右,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最高月平均氣溫多出現(xiàn)在7月,最低月平均氣溫在1月或2月;年際變化不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溫州導游詞雁蕩山篇十四
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該嶼風景秀麗,歷史古跡,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謝靈運、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嘆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
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唐季以還,嶼上逐漸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東麓建凈信禪寺。宋開寶二年(969),又于東山西麓建普寂禪院,并先后建西塔、東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趙構為避金兵南下,曾駐蹕普寂禪院。 與鼓浪嶼,東門嶼,蘭嶼并稱“中國四大名嶼”。
紹興七年(1137),僧清了奉詔來江心嶼設壇傳經,率眾填塞中川,兩嶼遂連接為一;填塞處,建寺,名中川寺,通稱江心寺。未久,高宗賜名為龍翔興慶禪寺,奉為“宗室道場”。其后,外國僧侶也慕名來參禪膜拜,至明清兩代,仍絡繹不絕。 江心嶼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跡,且古木蔥蘢,風景秀幽,向有“甌江蓬萊”之稱。各代詩人題詠詩詞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張子容、韓愈、張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詠及孤嶼。
江心寺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積約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為天王殿,東西有長廊,兩端置鐘鼓樓。今宋代古鐘尚存。中殿為圓通殿,最為壯觀,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江心寺為全國32所觀音道場之一,。殿內檻聯(lián)匾額,琳瑯滿目。正柱聯(lián)為宋王安石撰并書。后殿三圣殿,殿額與對聯(lián)皆為弘一法師所書。寺周古木參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為全國對外開放142座重點寺院之一。
原名凈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駐蹕孤嶼時,改稱興慶。重建于清嘉慶年間。寺兩側有琉璃泉,泉水清冽,為溫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墻內有橄欖一株,相傳明萬歷十五年(1587)為郡守衛(wèi)承芳所植,20xx年被毀。建國后溫州市博物館建于此寺,常年展出歷史文物,現(xiàn)改為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
位于江心寺東面。南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脫險來溫,留居中川寺,作《北歸宿中川寺》詩。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就義200周年而建此祠。祠內原有文天祥石質雕像和名人題詩碑刻,后被毀壞,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國公造像題記》碑。1981年整修,回廊鑲嵌《正氣歌》及20塊后人憑吊詩詞碑刻,并有聯(lián)云:孤嶼自中川,逝水難消-恨;崇詞足千古,英風猶挾怒濤鳴。
東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說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曾毀于兵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萬歷,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徑8米余,6面7層,青磚圍砌。過去外圍層層有平座、欄桿和出檐,內有扶梯直上塔頂,可俯瞰甌江澎湃,飽覽風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溫州辟為商埠。1894年始在東塔山下建造英國駐溫領事館,次年落成。英借口警衛(wèi)工作需要,強迫溫州地方當局拆除東塔內外的飛檐走廓,留下這座中空無頂?shù)乃?。塔頂自然生長一株100多年樹齡的榕樹,無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綠,實為奇觀。今塔仍巍峨雄偉,像一座飽經風霜、歷盡滄桑的歷史豐碑矗立在東峰之巔。
西塔始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一說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繕。塔高32米,底徑7米,6邊形,7層,中空,系樓閣式青磚仿木構建筑。遠遠望去,碧水藍天,全身披綠的西峰山托著磚紅色寶塔,塔剎直入云端,蔚為壯觀。就近處,江風吹動四十二個檐角的銅風鈴送聲,四周枝頭飛禽清脆的啼嗚,交響成趣。塔每層每面均有小佛龕,內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態(tài)自然,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塔周圍置青石坐凳,萬木扶疏,清幽格靜,引人遐思。因塔身傾斜,曾于1982年進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