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分餅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一
通過分析教材,我設計了四次分餅活動,每次的側重點不同,第一次是將三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四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這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然后組織交流,最后教具演示,這樣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們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再觀察驗證,從而加深對兩種分法的理解。第二次是將7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有了之前的分餅經(jīng)驗,孩子們很快得出結果,這既是對新知的鞏固,又能引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數(shù)。接著問:“把4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把9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又能得到多少呢?”從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在此基礎上,揭示“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的概念,讓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分子分母的特點,以及這三種分數(shù)與1的關系。最后給出一組分數(shù),讓學生判斷各是什么分數(shù),哪些分數(shù)的大小相等,在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活動安排,條理清楚,目的明確,學生學得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反思本課教學,有三點啟示和兩點不足
啟示是:
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正義心,但是教學任務和發(fā)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二,要有實踐空間。一部好的電影作品,應留有一定的余地,應讓觀眾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
三,從“獨奏”走向“合奏”。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本堂課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話,很好的解決了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從“獨奏”走向“合奏”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不足之處:
一、學生對于3張餅的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三張餅,也就是帶單位和不帶單位的分數(shù)區(qū)分不清,這在習題中得到了驗證,分數(shù)的意義這一節(jié)應進一步加強認識。
二、要求學生練習太少。由于在前邊我讓學生探索、匯報用了本節(jié)大部分時間,以致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用假分數(shù)、帶分數(shù)表示陰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