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1.引導學生積累語言,了解幾種植物的生長特點,能夠熟讀成誦。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出處,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把最想告訴別人的內(nèi)容寫下來。題目自擬。
3.練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并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
1.對于兒歌能夠熟讀成誦。
2.豐富知識,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出處,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把最想告訴別人的內(nèi)容寫下來。題目自擬。
4.練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事物,并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伴交流。
教學過程。
一、“日積月累”的教學。
1.導入。
師:同學們,您們喜歡兒歌嗎?誰會背?
指名學生背兒歌。
師:同學們背得真不錯,老師也學會了一首新兒歌,想聽嗎?
2.老師背兒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p>
師:好聽嗎?想不想學?咱們就一起學一學。
3.學兒歌。
學生初讀兒歌。注意讀準字音。
(1)指名讀,及時正音,再自由讀。
(2)了解兒歌中各種植物的生長特點。
師:你從兒歌中了解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重點講解正月是指一月。
4.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比一比,看誰讀得最好。
5.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兒歌。
二、“成語故事”教學。
(一)引入。
師:你知道哪些成語故事?
1.指名學生說一說。
(二)學習“胸有成竹”這個成語。
1.初讀成語,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成語故事,及時糾正字音。
3.了解寓意。
師: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老師相機加以說明:“胸有成竹”這一個成語出自文與可的故事,是說他在畫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個他要畫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們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盤的考慮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
4.作業(yè):背誦兒歌;把這個成語故事講給家長聽。
三、習作教學。
1.讀習作要求,明確習作內(nèi)容。
2.學生分小組自由談感興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確定自己想寫的內(nèi)容。
3.引導學生體會本單元描寫植物的課文的寫作方法,注意表達的順序。并舉一反三,體悟描寫其他事物的方法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教學設計。
4.生習作,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四、習作講評。
1.回憶作文要求。
2示較好的習作,欣賞評價,說說好在哪里。
3.出示中、差兩種層次的作文,評講,集體幫助修改。
3.學生動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希望小朋友們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
第二課時。
習作。
一、明確習作要求,自主選擇習作內(nèi)容。
趣事?仔細回憶一下,把你最想告訴別人的內(nèi)容寫出來吧。
2.根據(jù)習作提示,讓學會僧無拘無束的小組交談中,捕捉習作內(nèi)容,激發(fā)習作興趣。
二、自擬題目,自主習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再寫。
師巡視個別指導。對觀察日記和寫法和格式稍作指點。
學生試寫。
第三課時。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nèi)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伙伴的話,了解展示內(nèi)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nèi)容。
(1)在小組內(nèi)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課時。
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fā)現(xiàn)了?
2.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第二句話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
(2)指名讀,
(3)小組比賽,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讀詩句。
(2)指名讀。
(3)想一想:找出12種花名,聯(lián)系句子說好所各種花的特點或了解到的其他內(nèi)容。
(4)男女生比賽讀。
(5)背誦歌謠導背誦:抓住花的特點。
(6)抄寫歌謠。
第五課時。
一、趣味語文。
二、詞語盤點。
1.讀讀寫寫。
2.讀讀記記。
3.聽寫詞語。
三、完成同步單元練習。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1.開展朗讀競賽,朗讀全文。
2.假如你是這只小烏鴉,你還能想出別的辦法喝到嗎?鼓勵暢所欲言。
二、復習,完成課后練習,適當補充拓展練習。
1.繼續(xù)完成課后練習2。
2.完成課后練習3。先自由讀詞語,再指名讀,最后抄寫。
3.用“找、看、放、升、高”進行擴詞練習。教師在黑板上記下同學們說的詞。最后挑幾個詞讓學生抄下來。
三、說話訓練。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生字;掌握量詞;對字母表掌握并運用。
2.能力目標:積累詞句并運用;積累古詩并背誦;正確閱讀《陽光》。
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閱讀的興趣。教學重點:識字,積累詞句并運用。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閱讀的興趣。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掌握量詞;對字母表掌握并運用。
2.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趣味識字。
1、學生自由讀字詞。(教師正音)。
2、從這些字詞里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都和量詞有關)。
3、你還能說一些這種形式的詞語嗎?(一個人、一座山……)。
4、集體齊讀字詞。
二、字詞句運用。
1、找一找,連一連。
(1)背誦字母表。
(2)學生獨立完成:給大寫字母找到對應的小寫字母,并連一連。
(3)學生展示。
(4)按照順序讀一讀。
2、讀一讀,想一想。
(1)學生自由讀左邊生字。學生領讀。
(2)同學們讀完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明、星、早、陽是給日加偏旁組成的新字。)。
(3)同學們還能組成其他新字嗎?(音……)。
(4)學生自由讀右邊生字。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了?(給寸加偏旁組成了新字過、時、對、村。)。
(5)集體齊讀這些生字。
三、課堂總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詞句并運用;積累古詩并背誦;正確閱讀《陽光》。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臺。
1、出示詞語,學生自讀。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齊讀。
4、選擇其中幾個詞語說一句話。
二、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教師簡介作者孟浩然。
3、請學生試說《春曉》的意思。(教師指導)。
4、集體齊讀,學生背誦。
三、和大人一起讀。
1、和老師一起讀。
2、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陽光》,并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四、課堂總結(jié)。
學了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節(jié)課首先呈現(xiàn)給學生文中景物的圖片,學生在欣賞中感受,在感受中認識生字,在識字中了解課文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了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猜字謎、游戲鞏固識字等,學生在活動中、游戲中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追求“識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戲化”,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
課堂上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互動交際,促使他們動腦、動眼、動手、動嘴,調(diào)動多種感官協(xié)調(diào)參與。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游戲中識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認識“吵、胖、現(xiàn)、歲、票、交、弓、甘”等8個漢字,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能力。
2.辨析形近字的字音和字形,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使用。
3.通過想象練習用詞語說話,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練習用詞語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1.學生交流在識字加油站和以前的學習中有哪些識字方法。
師小結(jié):看電視識漢字、在身體名稱中認識漢字、逛街時識漢字、看食品包裝袋認識漢字。
2.師過渡:認識漢字的方式有很多,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有趣的方法:加法和減法。要想知道這種神奇的方法,就趕緊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二、學習“識字加油站”
1.學習“加法”識字:
(1)師出示第一組通過“加法”組合成的漢字,指名學生讀一讀這些“漢字加法算式”。
(2)出示漢字“吵、胖、歲、現(xiàn)”,指名學生認讀,相機正音:“吵”是翹舌音,“歲”是平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學生認讀漢字。
(3)鼓勵學生為這四個字口頭組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鞏固對漢字的理解。
(4)師小結(jié):通過漢字與漢字的相加,也可以組成新的漢字。組成新漢字的兩部分大部分是左右結(jié)構(gòu),也有上下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全包圍結(jié)構(gòu)等。
(5)鼓勵學生回憶,學過的漢字中有哪些也可以通過“加法”來識記,指名學生交流。
師適當板書:姓、李、晴、因、夢。
2.學習“減法”識字:
(1)生自主學習第二組通過“減法”得到的漢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出示漢字“票、交、弓、甘”,指名學生認讀,相機正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學生認讀漢字。
(3)鼓勵生為漢字口頭組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強對漢字字義的理解。指名學生說說這些漢字是如何通過“減法”得到的。
(4)師小結(jié):利用認識的漢字去掉一部分而形成新的漢字,這種識字方法也很常見。師鼓勵學生說說還有哪些漢字也可以通過“減法”來識記。根據(jù)學生的交流師適當板書。
3、鞏固識字:出示八張漢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鞏固識字成果。
小游戲:通過摘蘋果游戲讓學生鞏固生字,激發(fā)學習興趣。
4、師小結(jié):漢字中有很多都可以通過“加法和減法”這種方法來學習,希望小朋友們熟練掌握這種學習漢字的方法,以能認識更多的漢字。
三、學習“字詞句運用”
1、學習第一部分:
(1)師過渡:在我們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漢字就像雙胞胎一樣長得很像,我們把這樣的漢字叫做“形近字”。
(2)出示課文中的四組形近字,指名學生認讀,發(fā)現(xiàn)其讀音上的不同。
(3)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組形近字的字形,指名學生說說每一組的兩個字在字形上的細微差別。
(4)進一步鼓勵學生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區(qū)別這些形近字,師在生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指導:可以抓住漢字的.字形與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加以區(qū)別。
如:“牛”字第四筆出頭的“豎”表示的是牛頭;“已”表示完成了一部分,所以第三筆豎彎鉤半出頭;“人”是一個象形字,從字形上看像一個人昂首挺胸,而“入”就像一個人彎腰低頭走進房子的樣子。(師適當出示相關圖片,使學生形成直觀感受。)。
(5)生自主完成填空練習,并與同位輕聲交流自己的答案。
(6)指名學生匯報自己所填的漢字,師生共同評議訂正。
(7)鼓勵學生說說在已經(jīng)學過的漢字中還有哪些形近字,師適當板書。(如:萬—方;為—辦;樂—東等)。
(8)師小結(jié):我們在辨析形近字的時候,不僅要從外表上發(fā)現(xiàn)它們的細微差別,更要從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上去區(qū)別,這樣才能區(qū)分得更加徹底。
2、學習第二部分:
(1)出示六個詞語,指名學生認讀。
(2)鼓勵學生說說讀每一個詞語的時候,頭腦里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畫面。
(3)指名學生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師適當出示相關畫面,給予學生直觀的欣賞。
(4)生自主練習說話,并用上所給的詞語。
(5)指名學生交流,師生共同評議,在評議中師給予方法引導:說話時句子表達要完整清楚,句子與句子之間要有一定的聯(lián)系。
(6)再次指名學生交流,鼓勵學生把自己說的幾句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四、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又掌握了一種認識漢字的方法,而且還區(qū)別了幾組漢字雙胞胎,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將詞語變成了有趣的句子,收獲可真不少?。?/p>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多動腦筋,才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繼續(xù)學習“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發(fā),培養(yǎng)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
2、理解三,四兩個自然段的詞句和段落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放錄像,當學生看到兩只羊“頭對頭,角對角,你頂過來,我頂過去,誰也不肯讓,斗得狠兇”的畫面時,定住影像,提問:“怎么才能將它們分開呢?”學生各抒己見之后,老師說:“從前,有一個像你們一樣大的孩子,叫華佗。他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既不費力氣,又沒傷著自己,就把兩只羊分開了。人們稱他是聰明的華佗。你們想知道他是用的什么辦法嗎?下面我們就學習這篇課文?!?/p>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自己小聲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邊讀邊標自然段續(xù)號。
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什么事?有不明白的詞句和問題劃下來。
2、指明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3、質(zhì)疑,適合在這個階段釋疑的一般性問題。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或者討論才能解決的問題,就放在下個階段解決。
過渡:媽媽為什么送小華佗到藥鋪去學徒?你們小聲讀第一自然段。
三、細學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想:從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有名去世。
問:父親去世了,華佗當時是什么心情?那我們應該怎么讀第二句話呢。
誰愿意試著讀一讀。齊讀。
過渡:父親去世了,7歲的小華佗被媽媽送到蔡醫(yī)生藥鋪學徒,他這么小,蔡醫(yī)生收下他了嗎?我們學習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輕聲讀。
思考:蔡醫(yī)生怎么考華佗的?為什么要考他?
理解:分開--拉開。
過渡:蔡醫(yī)生讓小華佗把兩只相斗的羊分開,那兩只羊是如何打架的請你們在第三自然段里找一找,找到后用“-----”畫下來。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分小組學習討論。
(2)小組匯報學習的結(jié)果。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在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再次放錄像。
問:通過兩只羊打架的樣子說明什么?
板書:斗得兇。
問:“兇”可以換什么詞?(厲害)。
(4)我們把兩只羊斗得很兇的場面,讀出來。
指名讀男生讀。
(5)問:華佗看到這種晴景怎么想的?
板書:硬拉不行。
理解:硬拉。
問:為什么硬拉不行?
過渡:硬拉是不行的,華佗想出什么辦法?好在哪里?請我們學習第四自然段。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想:這段有幾句話?
(2)讀第一句話。
想:華佗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這樣做?
板書:采拿晃。
(3)讀第二句話。
問:羊看到青草怎么做的?
理解:爭著去吃。
(4)讀第四句話。
問:結(jié)果怎樣?
小組討論:“引開”與“應拉”有什么不同?
(5)讀全段。
(6)填空練習。
華佗采來()的青草,兩只手()拿了一把,在兩只面前()。兩只羊看到青草都爭著去吃。兩只()的羊被華佗()。
(7)指導背誦。
這段有3句話,先寫華佗想的辦法,再寫羊怎么做的,最后寫結(jié)果。記住這個順序就能很快地背下來。
試背男生背齊背。
過渡:華佗完成了蔡醫(yī)生的考題,蔡醫(yī)生怎樣做的呢?齊讀第5自然段。
5、學習第五自然段。
齊讀,指名回答問題。
6、為什么課題是“聰明的華佗?”
四、有語氣地朗讀。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1、認識“忘、挖”等12個生字。
2、會寫“井、鄉(xiāng)”等6個字。
會寫“井、鄉(xiāng)”等6個字;認識“忘、挖”等12個生字。
會寫“井、鄉(xiāng)”等6個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喜歡聽歌嗎?現(xiàn)在我們就來聽一首歌。(播放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說說你聽懂了什么?你對毛主席了解多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瑞金市沙洲壩的老鄉(xiāng)們是怎樣懷念這位偉人的。(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題目識字、分散難點。
課題中的這幾個生字,誰認識?(字卡依次出示:忘、挖、井)。
點撥:
忘:形聲字;擴詞;用“忘記”說話;書空。
挖:形聲字。
井:與“開、并”區(qū)別;
書空。
(出示插圖)說說:井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用?
三、初讀感知、再次識字。
1.范讀課文,想一想:“挖井人”是誰?“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誰?
2.回答問題時,相機出示:席、戰(zhàn)、士。
3.生識記生字。
點撥:席:形聲字;與“度”區(qū)別。
戰(zhàn):翹舌音;形聲字;與“站”區(qū)別。
士:翹舌音;與“土”區(qū)別;擴詞。
四、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自讀課文,邊圈出本課生字,并畫出文中的生詞。
2.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3.練寫生字。
4.教師巡視,指導書寫生字。
五、作業(yè)布置。
識記本課生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2、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自學生字。
1、說說識字方法。
2、認讀生字。
二、自主識字、匯報方法。
1.指讀課文。
2.匯報識字方法。
點撥:導:擴詞。
革:獨體字。命:你怎么記住它?
解:你在哪見過這個字?刻:形聲字;它跟誰長得像?
念:書空;擴詞;用:“想念”說話。你還知道哪些心字底的字?
三、鞏固識字、積累詞匯。
1.去掉音節(jié),認讀生字,并組詞。
2.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并選詞說話。
3.讀句子,要把字音讀準。
(1)我今天忘記帶課本了。
(2)爸爸正在挖土。
(3)導游阿姨的解說太吸引人了!
四、再現(xiàn)生字、指導書寫。
1.認讀“井、鄉(xiāng)、面、忘、想、念”,并組詞。
2.觀察每個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
3.重點指導:忘、想、念。
4.生描紅、臨摹。
五、課外延伸、拓展視野:收集更多的關于毛主席的圖片、資料、故事。
六、作業(yè)布置:熟讀課文。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義。
第18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1.認讀生字:席、導、解、鄉(xiāng)、面。
2.認讀詞語:挖井、戰(zhàn)士、革命、想念、時刻、立刻。
3.用“想念、時刻”練習說話。
二、引入課文。
毛主席是偉大的,人們世世代代歌頌他、贊美他,因為他給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財富”。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進瑞金沙洲壩,去尋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板題)。
三、回顧課文、質(zhì)疑問難。
瀏覽課文,說說: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已經(jīng)讀懂了什么?(同桌互說,再指名說)還有什么問題需要進一步解答的?(預設問題:1.毛主席和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o鄉(xiāng)親們挖井?2.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四、品讀課文、感悟情感。
1.帶著問題仔細讀課文,然后跟同小組的同學一起朗讀感悟。
2.接力讀,要注意斷句。(師適時指導)。
3.說一說:(1)毛主席和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o鄉(xiāng)親們挖井?鄉(xiāng)親們是怎樣懷念毛主席的?(指讀課文相關段落)。
(2)誰還知道更多的有關“紅井”的故事?(生或師講“紅井”的故事)。
(3)“挖井”是件容易的事嗎?
議一議: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談一談:在你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誰關心幫助過你嗎?你有哪些想法?
讀一讀:讀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練讀、指讀、評價讀、齊讀)。
五、作業(yè)布置。
六、板書設計。
毛主席:挖井愛人民。
吃水不忘挖井人鄉(xiāng)親們:立碑愛領袖。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出示兩只羊激烈爭斗的課件。
師:這兩只羊在干什么?情況怎樣?
(生答略)。
師:你們看他們頭對著頭,角對著角,你頂過來,我頂過去,誰也不肯認輸,一副非得拼個你死我活的樣子。這樣下去他倆必定是兩敗俱傷。聰明的孩子們讓我們想想辦法將他們分開吧!
(學生說自個兒的辦法,師生共同評議)。
師:還有沒有更簡便易行的好辦法呢?既不費力,又不花很長的時間,還不會傷害到羊?
古代有一個聰明的孩子用一個簡單的辦法巧妙的將這兩只羊分開了,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想)他就是我國著名的醫(yī)生華佗。(板書課題)華佗是怎樣把這兩只養(yǎng)分開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課始,讓學生復習了生字詞語,初讀了課文,大致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生:其他小朋友都慌了,只有司馬光沒有慌。
生:其他小朋友有的哭了,有的叫著喊著去找大人。
師:你來表演一下這些小朋友。
(生作哭狀)大人,大人……。
師忙打斷:不會叫大人吧!
生:叔叔,叔叔……(笑嘻嘻)。
生2:叔叔叔叔……(作哭狀)。
師:這樣才像真的。不能笑嘻嘻的。那么,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拿起石頭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朋友。
這樣做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學生學習興趣較高。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1、知識目標:通過參觀使學生了解學校的環(huán)境,知道自己班級教室衛(wèi)生間、閱覽室,班主任辦公室……的位置,認識門牌上的字。
2、能力目標:通過參觀使學生初步具備自主識字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參觀校園,滿足新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對學校的熱愛之情。
認識了解學校的基本設施。
認識學校出現(xiàn)的簡單的字。
圖片。
:一課時。
一、認識書中出現(xiàn)的字【8分】。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欣賞語文書的封皮并認識封皮上的字。
(二)看圖上的四幅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做什么?(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然后找同學到前面?zhèn)€別匯報)。
二、帶領學生參觀學校并認識學校里的一些字?!?5分】。
本班教室——衛(wèi)生間——教室——辦公室——收發(fā)室……在參觀的同時,可以讓學生講講這些地方是做什么用的?(學生邊看邊聽介紹,然后回到教室后互相交流)。
三、其他要求【15分】。
(一)見老師、客人要問好,讓路(右側(cè))。
(二)進老師辦公室要先敲門,經(jīng)允許方可進入,進入后要先問老師們好,走時要說老師再見。(學生做表演示范)。
※[設計意圖]結(jié)合教學對學生進行尊敬師長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作業(yè)設計【2分】。
回到家里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的校園。
板書設計:
1—2看看我們學校里的字。
語文班級。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和一個部首:“木”。會寫6個一類生字,了解“刀”字的演變過程。
2、積累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在情境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激發(fā)兒童尊重別人勞動成果和愛惜糧食的意識;感受親情,體會親人的關懷。
教學重點:識字與寫字。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食物圖卡。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觀察對比兩幅圖的情境。
2、認識情境中出現(xiàn)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結(jié)合生活實際,情境導入。
二、觀察圖片,體會情境。
1、分別觀察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你分別看到了什么?
2、注意觀察比較兩幅圖,看看有什么區(qū)別?
(1)第一幅圖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米飯、湯、炒菜。
用具:筷子、勺子。中餐。
其它:水杯、香油。
(2)第二幅圖的餐桌上有什么?
吃的:奶油、面包、橙汁。西餐。
用具:叉子、刀。
(3)說一說:中餐和西餐有什么不同?
三、識字與寫字。
1、圖文結(jié)合。把本課的食物圖片分別貼在黑板上,與生字卡片一一對應,找出要學習的生字。認讀一、二類字,書寫一類字。
(1)看刀的字理演變過程,學習“刀”字。
(2)學習“杯”字。注意“木”字旁做部首時捺變點。
(3)注意“叉”“勺”“包”的筆順。
2、對號入座。把食物圖片貼在左側(cè),生字卡片貼在右側(cè),請同學連線。
3、游戲:模擬用餐。3人為一組扮演家庭成員,共進西式早餐和中式晚餐,以詞卡代替食物,通過表演的形式讀出詞語或物品的名稱。
作業(yè)設計:晚餐時說一說,餐桌上有哪些食物和用具。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復習鞏固生字。
2、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做游戲:西餐有哪些食物和用具?中餐有哪些食物和用具?找到字卡貼到黑板上。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朗讀。
二、朗讀指導。
1、輕聲:叉子筷子勺子。還有哪些類似詞語?
2、兒化音:橙汁(兒)。
三、完成課后練習。
1、連線,讀一讀。拼拼音,讀詞語,進行連線。
2、讀一讀,比一比。
(1)準確地讀出下列字。
(2)觀察比較這幾組字有哪些特點?引導得出規(guī)律:“加一筆”組成新字;“加一個部首”組成新字。
(3)擴詞與區(qū)別。
3、分類,涂顏色。
(1)準確讀出下列詞語。
(2)小組合作討論,這些詞語如何分類?說一說,涂一涂。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4、背一背。
(1)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背得快!
(2)說一說《鋤禾》這首詩的大概意思。
(3)平時吃飯時,小朋友的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為什么?
作業(yè)設計:把《鋤禾》背誦給家人聽。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二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云彩”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弄清是月亮跑得慢,云彩跑得快。
2、過程與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觀察及自讀,掌握生字,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圖文結(jié)合,角色朗讀,深入理解課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以及勤于動腦,認真思考的習慣。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啟發(fā);貿(mào)心觀察,勤于動腦。
兩課時。
1、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云彩比月亮跑得快以及判斷的方法。
課件等。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問:喜歡夜空嗎?為什么?
學生反饋自己生活中的觀察。
2、教師:有一個小朋友,他不僅發(fā)現(xiàn)夜空的美,他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秘密。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4、學習生字:
二、認讀生字,疏通課文。
(一)教師范讀課文:聽準每個字的讀音。
(二)檢查聽讀情況。
三、隨文識字,理解課文。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幾個小朋友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會兒明,一會兒暗。)。
問:這句話里有一對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
2、想象:你能想象一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嗎?學生暢談想象,感受意境。
3、說話練習:一會兒,一會兒。學生小組內(nèi)練習說句子。集體反饋,引導學生評價。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問:他們說的話有什么不同?
分組讀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文:小文想了一個什么辦法讓大家觀察月亮和云彩?
2、反饋交流,問:樹杈起什么作用?
學生再讀課文:這個辦法好不好?你覺得小文是個怎樣的孩子?(引導學生體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會想辦法,很聰明。)。
3、齊讀課文第4自然段。
1、總結(jié)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指導寫字。
3、拓展延伸,了解關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識或故事。
1、收集的云彩和月亮的知識或故事。
2、田字格。
一、分角色朗讀,背誦課文。
二、指導寫字。
三、拓展延伸,發(fā)散思維。
(一)問:你還能用其他的辦法告訴大家“云彩跑得比月亮快”嗎?
學生說方法,教師肯定學生合理的想法。(尋找或設置某一固定的參照物)。
(二)總結(jié):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如果我們能像小文一樣仔細觀察生活,認真思考問題,就一定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得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