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一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
2、音樂知識:法國號、四三拍。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曲,并學習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xiàn)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xiàn)自信的“我”。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guī)律。
重點難點:
1、學生親身感受、體驗表現(xiàn)四三拍的律動變化。
2、了解有關圓號——法國號的知識。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1、學生踏著圓號吹奏的樂曲進入教室。
2、請學生從《小樂隊》中唱到的五種樂器的圖片中試著找出所聽的樂器。
3、教師簡介圓號也稱法國號。導入歌曲《法國號》。
1、《法國號》的范唱錄音。
2、學唱歌曲,并讓學生尋找歌曲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教師分句教唱,注意樂句間的完整性。
3、啟發(fā)、提示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xiàn)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xiàn)自信的“我”。
4、待歌曲演唱熟練后,加入教材第26頁所示范的律動,邊唱邊做律動。
1、請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不同的聲勢,表現(xiàn)四三拍的強弱規(guī)律。
2、以組為單位選擇不同的律動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教師就學生自制小樂器進行提示,并提出要求??蓞⒄战滩闹械氖痉?,指定各組所需完成的樂器制作;更可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的樂器類型。還可指定學生準備下節(jié)課上需完成自制樂器的材料等等。教師可根據(jù)學生能力、條件,特別是教學時間自主選擇此項教學的要求和難度)。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學習簡單的舞蹈律動,配合歌曲《法國號》背唱。
2、學習用口風琴等樂器為歌曲伴奏。
3、展示自制的小樂器或隨堂自制簡單的小樂器。
教學目標:
1、通過背唱、做律動等活動,做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目的,使學生順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節(jié)奏。
2、通過學生使用自制樂器為同學的`演唱伴奏,培養(yǎng)音樂節(jié)奏感和協(xié)作、配合的能力。
3、通過學習表現(xiàn)三拍子律動的簡單舞蹈,進一步鞏固對四三拍的認識與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
重點難點:
1、學生用自制的簡單樂器為演唱歌曲伴奏,并從中體會創(chuàng)造與合作的樂趣,以及培養(yǎng)學生關注不同質(zhì)地、不同器形的樂器會有不同的音樂變化這一問題。
2、表現(xiàn)三拍子律動的簡單舞蹈,注意協(xié)調(diào)性。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過程:
1、學生共同復習背唱《法國號》這首歌曲。
2、學生自己邊唱邊加表現(xiàn)四三拍強弱變化的聲勢,注意對比明顯。
3、學習簡單的舞蹈律動,加深對四三拍節(jié)拍的感受與體驗。
(1)教師完整示范。
(2)教師分解示范,學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國號》的錄音,學生自己做舞蹈律動。
1、教師請學生展示自制的打擊樂,并做簡單評價。并按樂器類型分組站立(皮質(zhì)類、散響類、木質(zhì)類、金屬類以及有音高變化的和能發(fā)出特殊音響的)。
2、教師請全班同學分別為兩聲部,分別用各自的小樂器表現(xiàn)兩種節(jié)奏型,并相互配合。
(1)3/4 x o o | (建議用皮質(zhì)類、金屬類)
(2)3/4 o x x | (建議用木質(zhì)類、散響類、有音高變化的樂器)。
特殊音響的樂器根據(jù)其發(fā)音特點,由教師現(xiàn)場決定其分類。
3、待學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國號》的演唱。
4、教師示范用口風琴或自制的樂器演奏(保證學生的安全)為學生的演唱伴奏。并請學生辨別伴奏的節(jié)奏是(1)(2)的哪一種節(jié)奏型。
5、學生學習用口風琴或自制的樂器演奏伴奏部分(根據(jù)學生能力可降低難度,每人只演奏一種音型,甚至是按節(jié)奏演奏一個音,但難度在于相互的配合。此方法更能培養(yǎng)學生神情專注、相互合作的能力)。
6、學生分為兩部分,相互為同學的演唱伴奏。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合唱曲《小樂隊》。
2、識并初步熟悉《小樂隊》中唱到的除圓號以外的四件樂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學目標:
1、通過集體欣賞和分組試唱、聽辨各聲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曲《小樂隊》的變換無窮的結(jié)構(gòu)能力。
2、學生通過配合欣賞《小樂隊》進行自制打擊樂伴奏及舞蹈律動的編創(chuàng),起到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參與性意識,又鞏固、提高單元教學目標之目的。
3、繼續(xù)熟悉另四件樂器的外形及音色。
重點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關注不同質(zhì)地、不同器型的樂器會有不同的音樂變化這一問題。
2、認識并記住另外四件西洋樂器的名稱、音色及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1、完整聽賞《小樂隊》,請學生找出歌曲中唱到的樂器的名稱,并與圖形或事物相對應。
2、分別簡介另四件樂器的外形及音色。
1、分組熟悉《小樂隊》各聲部的旋律,教師做補充講解。
2、各組用自制打擊樂為其演唱的聲部配1—2小節(jié)的固定節(jié)奏音型的伴奏。
3、教師按任意順序演奏一遍各聲部主題,學生以組為單位迅速做出反應并配上子編的伴奏。
4、各組就反應的速度、編配、演奏等情況相互做簡單的評價。
5、完整欣賞《小樂隊》的演唱錄音,聽出歌唱的順序。
6、各組編創(chuàng)簡單的表現(xiàn)四三節(jié)奏規(guī)律的舞蹈或律動(最好能表現(xiàn)自己對聲部所唱樂器的音色的理解與感受)。
7、跟隨《小樂隊》的演唱錄音,各組用字編的舞蹈、律動表現(xiàn)聲部演唱的順序。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紫竹調(diào)》
2、復習本單元所有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講解及參與性聽辨,使學生更全面的了解《星空》這首樂曲。
2、通過多種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的決心。同時達到再次復習本單元所學知識的目的。
重點難點:
1、能聽辨出演奏主題的樂器音色。
2、知道三件領奏樂器的名稱,并能區(qū)別出中西樂隊的合奏音色。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專注欣賞、用心表現(xiàn)音樂的習慣和能力。
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有給大家?guī)砹巳齻€好朋友,同學們看一下,你認識它們嗎?
1、教師出示三件民樂器的圖片,請學生試著說出他們的名字。如回答不上來,再出示三個名稱供學生選擇。
2、請學生聽《紫竹調(diào)》中三件樂器的獨奏片段(任意順序),請學生試著說出是哪件樂器在演奏,并在教師的提示下模仿出該樂器的演奏姿態(tài)。
3、請學生聽一段西洋管弦樂隊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調(diào)》的合奏部分,并能正確區(qū)分他們即可。
1、教師介紹有關《紫竹調(diào)》的相關知識。
2、聽演唱版的《紫竹調(diào)》,可嘗試模唱前兩句,以感受地方風格。
3、聽賞全曲,記錄出演奏的順序依次為:樂隊合奏——笛子領奏——琵琶領奏——二胡領奏——樂隊全奏。
4、再聽全曲,學生分別代表三個樂器,模仿進入演奏的順序。
5、學生分組用不同材質(zhì)的打擊樂器,隨音樂的感覺分別為一種樂器的領奏段落做即興伴奏。比比看哪組同學的演奏與樂曲配合的最貼切。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二
1、學唱歌曲《蘆笛》。
2、用大鼓和小鼓為歌曲伴奏。
1、會唱歌曲《蘆笛》,并能用自然而又輕快的聲音準確表現(xiàn)歌曲情緒。
2、了解輪唱這一演唱形式,輪唱要做到不追趕、和諧。
3、了解樂器大鼓和小鼓,并學會基本演奏方法
1、唱好附點八點音符。
2、輪唱時聲音和諧、節(jié)奏整齊。
多媒體、錄音機、大鼓、小鼓、竹笛、課本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jié):“二四拍”就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二拍。它的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二四拍的歌曲:《蘆笛》
蘆笛是一種吹管樂器,是用一種蘆草做成的。形狀和竹笛差不多。蘆笛是人類最早的吹管樂器,制作比較粗糙、隨意。不象竹笛這么精致。現(xiàn)在一般作為孩子們的玩具。的風景名勝桂林蘆笛巖就因為那里生長特別適合做蘆笛的蘆草而得名。好,下面請大家看大屏幕。
(看歌曲的視頻。)
2、師:這首歌曲的情緒怎么樣?(輕快、活潑)這就是二四拍歌曲的特點,特別適合行進時演唱,所以也叫進行曲。好,下面我們就來學唱歌曲。(出示歌譜《蘆笛》。)
(1)聽老師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讀第一段歌詞。(由于歌曲中附點八分音符出現(xiàn)較多,學生讀有一定的難度)
(2)學生邊劃拍邊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讀第一段歌詞。
(3)跟著老師學唱第一段歌詞,重點唱準附點八分音符。(可用跟唱法、聽唱法)
(4)跟著老師學唱第二段歌詞。(方法同上)老師可吹奏歌譜,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5)把一、二兩段歌詞連起來有感情地唱,邊唱邊打出二四拍的強弱規(guī)律。
3、師:剛才我們唱這兩段歌詞時采用的是齊唱的方法,下面我們要增加點難度,用輪唱的方法來唱這首歌。什么叫輪唱呢?(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19頁)同一個曲調(diào),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按規(guī)律先后進入的演唱形式。
(1)請一、二兩大組先唱一小節(jié),三四兩大組后唱一小節(jié)。
(2)提問:想一想,怎樣才能兩個聲部一起結(jié)束?(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jié):先唱的聲部多唱一小節(jié),就可以和后唱的聲部一起結(jié)束。
(輪唱練習:可以小組和小組輪唱,男生和女生輪唱)
今天啊,老師就帶來了兩樣樂器:大鼓和小鼓。
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20頁,讓我們參考一下大鼓和小鼓的演奏姿勢和方法。
5、出示歌曲的伴奏譜。(譜略)
(1)請學生一起分別練習大鼓和小鼓的節(jié)奏。
(2)請一、二兩大組模仿大鼓的節(jié)奏,三、四兩組模仿小鼓的節(jié)奏。
請一位小朋友上臺演奏大鼓,兩們小朋友上臺演奏小鼓的節(jié)奏,其余小朋友齊唱歌曲一、二兩段。(分批表演)
6、老師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蘆笛》,知道了這是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還學到了一個音樂知識“輪唱”:就是同一個曲調(diào),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按規(guī)律先后進入的演唱形式。我們還認識了打擊樂器大鼓和小鼓,并且掌握了它們的基本演奏姿勢。我們今天的收獲真不小啊!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歌曲的第三段,并且要求背唱這首歌。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三
1、指導學生根據(jù)音樂的情緒為音樂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遜發(fā),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1、讓學生感受樂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與表達的不同的情緒。
2、學生感受民族音樂,激發(fā)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聽賞法、引導法。
錄音機、多媒體設備、演示文稿、flash畫面、磁帶。
一、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學生走進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歌曲嗎?
(唱)“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個神秘的地方,去聽聽那里的音樂。
三、欣賞《苗嶺的早晨》。
1、聽的時候請你仔細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展示苗嶺風景畫面(播放第一樂章音樂)。
2、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聽了這段音樂之后的感受。
3、這么美的音樂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遍在聽的時候,看老師的手有什么變化嗎?學生隨教師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誰知道這么美的音樂是來自哪個民族嗎?(苗族)這首樂曲就叫《苗嶺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鼓勵學生隨意說出自己知道的樂器)。
5、現(xiàn)在讓我們伴著《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多媒體放映有關苗族服飾、居住、歌舞圖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誰來說說你對苗族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呢?(個別交流)。
7、看來同學們對苗族的了解還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司哂忻缱逄厣母枨?,聽……。多媒體播放苗族飛歌特點歌曲《小背簍》。
這首苗族歌曲給你帶來的又是怎樣一種感覺呢?(聲音尖高……)。
8、這就是苗族的飛歌,它的音比較高、尖,節(jié)奏寬、自由(多媒體展示)。那么之前我們聽的《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的音樂和剛剛聽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類似嗎?(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樂曲。
9、多媒體播放:讓我們再欣賞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第一樂章。演示文稿展示樂器口笛,向?qū)W生簡單介紹樂器口笛。拓展有關樂器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四、聽全曲。
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苗族,領略了苗族的風光,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說說你的.收獲。
五、小結(jié)。
1、課件出示“笛子”:同學們聽過笛子演奏的《苗嶺的早晨》嗎?
2、請欣賞:苗族舞蹈《苗嶺的早晨》它的伴奏音樂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傾聽和觀賞喲!(學生聽賞)。
教師在指導學生分段時,應根據(jù)音樂的情緒進行劃分,比如:歡快熱烈的情緒用你喜歡的顏色畫一個圖形來表示,抒情的情緒用另一種顏色來表現(xiàn),這樣,學生就會很輕松的分出段來。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四
1、能學會演唱《我們大家跳起來》。
2、在音樂活動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風格,能按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進行身勢動作的創(chuàng)編。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參加集體舞。
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學會《我們大家跳起來》這首歌。
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風格,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cai課件、鋼琴、碰鈴、舞板
一、定向
1、導入
(cai課件展示:生日快樂的音樂與畫面。)
師:同學們,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請大家參加我的生日舞會,你們愿意嗎?讓我們大家跳起來吧。
2、隨樂集體律動。(3/4拍子)
二、導學鋪墊
師:剛才大家跳得很高興,那你們想知道18世紀歐洲的皇室貴族們開宮廷舞會的情景嗎?
1、聽賞《小步舞曲》
初聽:簡單介紹音樂家巴赫。
第一遍:安靜地聽(cai出現(xiàn)歐洲風景畫面)。
第二遍:邊聽邊介紹巴赫(cai出現(xiàn)巴赫頭像)。
復聽:體會小步舞曲風格(cai宮廷舞會片段)。
師:你們從參加舞會的人的表情和服飾上能看出什么?
(端莊、彬彬有禮、華麗)
師:小步舞是當時流行于貴族中的宮廷舞蹈,跳舞時人的姿態(tài)要高雅、端莊。(學生模仿舞蹈姿態(tài)。)
隨樂模仿:老師帶著學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
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現(xiàn)舞步模擬動畫)。
第二遍:隨樂模仿(播放〈小步舞曲〉)
師:誰能說出“小步舞”的舞步特點?
小結(jié):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
3/4xxx|xxx|
強弱弱 強 弱弱
2、體會并掌握三拍子樂曲的強弱規(guī)律
師:既然是舞會,就離不開樂隊,同學們請拿起樂器,一起來演奏吧!
(1)打擊樂器伴奏:
a.隨樂敲一敲,讓學生自主地體會三拍子樂曲的強弱規(guī)律。
b.個別學生示范。(用不同的樂器,要求敲出強弱規(guī)律)
c.選擇強弱敲一敲。
(2)身勢動作創(chuàng)編:
師:剛才小樂手們用樂器表現(xiàn)了三拍子的特點,還能用其他方法表現(xiàn)嗎?
a.自由創(chuàng)編身勢動作。
b. 身勢動作接龍。
三、學唱歌曲
師:真是一群聰明的小樂手。聽,舞會上傳來了美妙的歌聲。
1、范讀與范唱
2、學唱歌詞
師:大家學唱了《我們大家跳起來》這首歌,你們覺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導學習難點:第二、四樂句
4、分組演唱,體會舞曲風格
一組同學演唱時,其余學生用樂器和身勢動作為其伴奏;老師指揮,并適時指導。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當一次宮廷樂手和歌手好嗎?記住,要高雅端莊。(師彈琴,學生邊唱邊用樂器和身勢動作伴奏。)
四、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
師:舞會馬上要開始了,參加舞蹈的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1、創(chuàng)編
學生分組隨樂自編動作。
2、展示
每組派兩名代表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
3、評價
學生互相評價,老師作指導性評價。
4、集體表演
師生自由選擇角色,全班集體表演。
五、課堂小結(jié)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說說)大家的收獲真不少,謝謝大家與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最后讓我們一起來跳一曲小步舞,盡情享受這美妙的音樂吧!
全班在集體舞中離開教室。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五
教材分析:
本課是融音樂、文學、思品、社會等學科為一體的一堂愛心教育課。在教法上改變了以往音樂課從練聲——節(jié)奏——視唱——歌曲的固定模式,而是根據(jù)新課標的宗旨,本著全面參與、個性發(fā)展,探究、合作、創(chuàng)新等教育理念進行。這首短小的兒歌以擬人化的筆觸,給孩子們一種啟示:愛不僅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付出和奉獻,教育學生懂得愛、學會愛。
學情分析:。
1、上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引導中自然地進行學習,在音樂活動前,用音樂進行師生問好;活動中,律動音樂、游戲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的背景音樂等,都以音樂為主;活動后,以《世上只有媽媽好》、《我的好媽媽》音樂作為結(jié)尾。
2、通過聽、唱兩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掌握歌曲的基本節(jié)奏,熟悉歌曲的旋律,為歌曲學唱打下基礎。通過歌曲內(nèi)容的討論、歌詞的朗讀交流激發(fā)情感,之后過渡到歌曲的學唱,在演唱和歌表演中進一步體驗和表現(xiàn)情感。
3.處理和表現(xiàn)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所要表達的情感,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目標:。
1.用聽唱法學會演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創(chuàng)編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學唱歌曲,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心,教育孩子從小尊敬、愛護老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節(jié)奏從密集到稀疏的'學習。
2、指導學生唱準音高和連音與非連音。
3、指導學生能夠富有表情的聲音唱好歌曲。
4、對學生進行愛心、情感教育,使之感悟、體驗愛。
教學過程:。
(一)由“母親節(jié)”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1、你們都知道5月13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母親節(jié))。
2、你們都為媽媽做過些什么?(學生回答)。
3、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我們來看一看小烏鴉為媽媽做了些什么?(學生講書上。
插圖內(nèi)容)。
4、教師告訴學生“反哺”是怎么回事。
(二)歌曲學習。
1、教師范唱。
事先設問:老師在唱歌曲時表情有什么變化?
2、學生回答:小烏鴉是怎樣做的?
3、學生聽錄音范唱。
教師設問:小烏鴉為媽媽做了什么事?要求學生用歌詞來回答。
4、學生再聽錄音范唱,邊聽邊輕聲念歌詞。
5、學生隨錄音范唱輕聲跟唱。
教師提出要求:第一遍跟唱時只能自己聽到,第二邊聽唱時,讓旁邊的同學聽到。
6、難點解決。
難點1:一字多音處。
解決方法:由教師親自范唱,并告訴學生仔細聽老師的范唱,一個音向另一個音。
滑動,學生模仿。
難點2:第五樂句高音處。
解決方法:指導學生輕聲跟唱,切忌喊唱。
7、感情處理。
由學生分別說出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的感情。
學生可能說不準第二樂段的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三)表演。
1、學生聽音樂自編動作。
2、請表演好的學生上臺表演。
3、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
(四)課堂小結(jié)。
學習了《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后,你們覺得自己應該向小烏鴉學習什么呢?
我們應該怎樣來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呢?(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實際是怎樣。
做的)。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我的好媽媽》。
(五)板書設計。
小烏鴉愛媽媽。
5555|36|5--|3--|。
路邊開放野菊花,
4444|46|5--|2--|。
飛來一只小烏鴉,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1、你是有感情的在演唱本首歌曲嗎?
2、你是不是參與了歌曲創(chuàng)編和表演動作?
3、在整個表演過程中你很積極投入嗎?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六
學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理解歌曲的思想內(nèi)涵,初步學會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
1、 導入。
從我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有80%的人民生活在農(nóng)村,農(nóng)民的狀況如何決定著國家的命運引入,再從改革開放后農(nóng)村面貌的變化和農(nóng)村兒童的'生活樂趣等方面導入本單元的課題,引起學生們(尤其是城市學生)的興趣和關注。
2、 學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可以大致介紹一下冬瓜與南瓜,因為城市的兒童可能不太熟悉。
(2)學唱歌詞,注意歌曲中的切分節(jié)奏“x x.”和“x x x”,還應注意休止符,尤其是“0x”中的八分休止符。
要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緒,敘述、親切、明朗,速度要把握好,必要時還可以解釋一下“瓜蔓”和“小英英”,并對一些字進行“整音”,如“拱”、“灑”等。
(3) 學唱最后12小節(jié)歌譜,要求學生注意到歌譜中沒有“4”“7”這兩個音。
3、 再次復習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要求課下設計恰當?shù)谋硌輨幼鳌?/p>
1、學生參與的程度與參與率。
2、能否初步學會歌曲《冬瓜和南瓜》,節(jié)奏、旋律、情緒正確。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七
教學目標:
1、能積極參與聽賞活動,能感受到《杜鵑圓舞曲》的不同情緒,并能用不同標志區(qū)分不同樂段。
2、能學會演唱歌曲《春來了》。
3、能參加并學會演唱二部輪唱《兩只老虎》。
課時安排:2節(jié)課。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聽賞《杜鵑圓舞曲》及學唱歌曲《春來了》。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在“尋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環(huán)節(jié)中,感受3/4拍子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歡快、愉悅的情感,并大膽參與表現(xiàn)。
教學難點:
1、感受圓舞曲的特點。
2、用歡快、愉悅的情感演唱《春來了》。
教學用具:鋼琴、錄音機、磁帶、掛圖、卡片、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尋找春天”——聽賞《杜鵑圓舞曲》。
1、導入。
(1)律動:學生伴隨著《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興地走進教室。
2、聽賞《杜鵑圓舞曲》第一段音樂主題。
聽一聽:
(1)聆聽第一段音樂主題。
(2)提問:小朋友,你們在音樂里聽到了什么?
說一說:
(1)啟發(fā)學生:“大家在音樂里聽到了什么情景?”
(2)說一說小杜鵑唱歌的情景。
學一學:用不同的節(jié)奏學一學小杜鵑不同的叫聲。
唱一唱:用小杜鵑“布谷”的叫聲摸唱第一段音樂主題。
3、聽賞《杜鵑圓舞曲》第二段音樂主題。
聽一聽:
(1)聆聽第二段音樂主題。
(2)提問:小朋友,你們在音樂中聽出小杜鵑在做什么?
(3)聽音樂想象。
說一說:
(1)啟發(fā)學生:“從音樂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2)鼓勵學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說出來。
跳一跳:隨著音樂,學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種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
講一講:
(1)介紹圓舞曲的特點。(3/4拍,圓舞曲)。
(2)學小杜鵑跳圓舞曲。(兩個人手拉手跳,全班圍成圈)。
4、完整聽賞《杜鵑圓舞曲》。
(1)聆聽《杜鵑圓舞曲》,用擺圖形譜的方法來辨別兩段音樂主題,并擺出結(jié)構(gòu)圖:
a.聽到第一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三角形)。
b.聽到第二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長方形)。
c.聽到第三段音樂主題擺出圖形(三角形)。
(2)再次聆聽《杜鵑圓舞曲》,在表示兩段相同音樂主題的圖形上填顏色,并說出理由。
(3)再次聆聽《杜鵑圓舞曲》,并隨音樂進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學唱《春來了》。
1、導入師:小杜鵑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2、聽:聽賞《春來了》。
3、說:(1)想象春天的情景。
(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唱:
(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要求:用輕快、活潑的聲音隨旋律模唱。
(2)唱歌詞。
(3)演唱《春來了》。
三、課堂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
四、課后記:學生已掌握圓舞曲的特點,在歌唱《春來了》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二部輪唱《兩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戲。
教學重點:學習二部輪唱(奏)法。
教學難點:聲部之間的對應與和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琴、鋼琴。
教學過程:
一、定向?qū)W生聽《動物之歌》邊律動邊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導入情景。
二、導學。
1、情景導入師:踏著歡快的樂曲,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大森林,小動物們都來歡迎我們。讓我們來看一看,第一個出來歡迎我們的是誰呢?(播放多媒體課件)。
(1)觀看森林動物,聆聽動物的叫聲或腳步聲,并進行模仿。
老虎的吼聲:2/4x-||恐龍的腳步聲:2/4x-:||。
小雞的叫聲:2/4xxxx:||。
(3)用上面的節(jié)奏,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節(jié)奏卡農(nóng)。師:突然,森林里發(fā)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讓我們來看一看,聽一聽,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播放課件)畫面:由暗變亮,太陽慢慢升起來,各種動物從睡夢中蘇醒,兩只老虎從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兩只老虎》。
師:發(fā)生了什么怪事?
生:來了一只沒有耳朵和一只沒有尾巴的老虎。
師:會唱這首歌嗎?
2、熟悉歌曲。
(1)學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導學生體會小老虎的動作,用活潑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學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學習二部輪唱(奏)。
(1)兩個聲部先后結(jié)束的二部輪唱(奏)。
師:兩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賽跑的游戲,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倆是怎樣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著跑(先后出發(fā),先后到達)。
師:兩只老虎一前一后賽跑,有點像我們節(jié)奏練習中的哪種形式?
生:“森林之聲”的節(jié)奏練習(卡農(nóng))。
學生分成兩組,按節(jié)奏念《兩只老虎》歌詞做卡農(nóng)練習。
師:你們能不能用歌聲把兩只老虎一前一后追著跑的情景模仿出來?(將學生分成兩大組,由組長組織討論,分別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著跑的情景模仿出來。)。
(2)兩個聲部同時結(jié)束的二部輪唱(奏)。
師:第一次跑完了,沒尾巴的老虎不服氣,要求再比一次。請你們仔細觀察第二次比賽與第一次比賽有什么不同?(播放課件)。
師:為什么沒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沒尾巴的老虎?
生:沒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沒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勵它。
2、模仿與活動。
由一位學生選擇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沒耳朵的老虎是怎樣跑得。(最后兩小節(jié)進行反復)。
全班分成兩部分,用歌聲或吹奏口琴進行模仿,第一組反復最后兩小節(jié)后,兩組同時結(jié)束。
學生把老虎第一次賽跑和第二次賽跑的情形連起來,模仿一至兩次。
四、創(chuàng)作與表現(xiàn)。
1、創(chuàng)編歌詞。
師:兩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會兒。森林里有跑來了幾只小動物,你們瞧瞧誰來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兩只老虎》換成《四只松鼠》,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并進行即興表演。
2、表現(xiàn)。
學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戲。
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模仿同時結(jié)束的二部輪唱形式進行游戲;另一組模仿先后結(jié)束的二部輪唱形式進行游戲。然后兩組互換輪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戲。學生邊唱邊做,當唱到最后一拍時,做山洞的同學雙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間的同學要求表演一個節(jié)目。
五、尾聲。
(播放課件)。
畫面:由亮變暗,小老虎和其它動物漸漸遠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兩只老虎》。
師:小老虎要回家了,讓我們用歌聲送它們回家吧。
學生邊邊唱《兩只老虎》邊走出教室。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八
1.歌舞形式是表達人們喜悅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這一形式也最能充分體現(xiàn)音樂的社會性。在豐收時刻,人們往往會載歌載舞,盡情抒發(fā)他們喜悅的心情。
2.初步了解人聲分類的音樂知識。
第一課時。
聆聽《豐收之歌》、音樂知識、表演《桔梗謠》。
1.邊歌邊舞表演《桔梗謠》,表現(xiàn)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情緒。聆聽《豐收之歌》,以即興舞蹈的形式的抒發(fā)豐收的喜悅之情。
2.初步了解人聲分類的音樂常識。
1.聆聽《豐收歌》。
這是一首朝鮮族的抒情民謠。朝鮮族居住于我國東北部,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人們能歌善舞,民間歌曲非常豐富,抒情民謠是其中一朵鮮花。這類歌曲一般常用徵、羽、宮等調(diào)式,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流暢,節(jié)奏豐富多樣,多用各種三拍子的節(jié)拍。由于采用鮮明而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所以很多抒情民謠可以直接用于舞蹈。
《豐收歌》就是一首以勞動為題材的抒情民謠。歌曲為8小節(jié)的單樂段結(jié)構(gòu),但整個樂段在每一段歌詞之后再配上襯詞重復一次。歌曲一開始旋律就作上行四度加大二度的進行,這正是朝鮮族抒情民謠的音調(diào)特征之一。歌曲的旋律優(yōu)美流暢,節(jié)奏輕快并富有律動感,生動地表現(xiàn)了朝鮮族同胞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的情景。
2.歌曲《桔梗謠》。
這是一首曲調(diào)優(yōu)美、帶有舞蹈性節(jié)奏的朝鮮族民歌。“桔?!笔浅r族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謠》。朝鮮族民歌優(yōu)美動聽,富有舞蹈特點。
歌曲采用3/4節(jié)拍,音樂輕快明朗。歌曲為七個樂句組或的一段體結(jié)構(gòu)。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一、二句的變化反復,第五樂句加以襯詞,旋律作了發(fā)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統(tǒng)一,又有變化,生動地塑造了朝鮮族姑娘勤勞活潑的形象。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聆聽《豐收之歌》。
1.以每年的春節(jié)晚會的歌舞場面為導入。介紹:丹麥人民豪放開朗,以能歌善舞而著稱。
2.欣賞《豐收之歌》。
設問:聽著音樂,看著教材中的歌詞和插圖,你能想象出丹麥農(nóng)民在歡慶豐收時的歌舞場景嗎?師生討論。
3.再次聆聽《豐收之歌》。
三.音樂知識:人聲分類。
1.提問:《豐收之歌》是由誰演唱的?
2.我們在第五單元欣賞過的《媽媽之歌》、《小白菜》是誰唱的?
3.人的歌唱聲部分類主要為三大類,你能總結(jié)嗎?
4.教師小結(jié):人聲分類的基本知識:人聲分男聲、女聲、童聲。
5.你們能舉出男聲、女聲、童聲的歌唱曲名嗎?
四.表演《桔梗謠》。
1.解題:桔梗,是朝鮮族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2.聆聽范唱,可以跟錄音做幾個朝鮮族的動作。
3.學唱曲調(diào):把曲調(diào)做成七張卡片,每張卡片4小節(jié),并編號。
(1)集體在教師指導下學唱前8小節(jié)的1、2兩張卡片。先出示卡片1,教師范唱曲調(diào)1,學生隨教師的教棒點譜學唱1,邊唱邊拍節(jié)奏。兩到三次即可學會。出示卡片2,用上述方法學唱。然后合起1、2兩張卡片,完整唱好前8小節(jié)曲調(diào)。
(2)把3、4、5、6四張卡片由學生四位組長抽簽,各組一張卡片,在組長帶領自學,教師巡視指導,但教師的重心要參與抽到卡片5的一組,并進行輔導。即:教師要提出要求:每組要用集體智慧自學并唱好,聲音要輕,不要影響其他三組的學唱。
(3)各組匯報自學情況:由組長帶領唱本組的卡片,全體學生點評。
(4)把卡片集中按序號排列在黑板上,在教師指揮下各組接唱。
(5)最后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使曲調(diào)完整,聽一次范唱后,學生齊唱曲調(diào)。
4.再次聆聽范唱,學生跟范唱輕聲配上歌詞。
5.完整地、歡樂地歌唱《桔梗謠》。
6.學習朝鮮舞基本動作。(可以參照教學光盤上的舞蹈動作)。
7.邊歌邊舞。
8.配上伴奏完整表演。(用鈴鼓和堂鼓進行伴奏)。
9.全體表演《桔梗謠》喜慶歌舞活動。
五.小結(jié)勞動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我們要熱愛勞動。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九
感悟音樂與情感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運用音樂語言分析音樂作品,學唱曲譜.
1感受和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感悟音樂是情感的藝術。
1、能分辨出音樂的段落、體裁、演奏樂器及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沃爾塔瓦河的主題音樂并根據(jù)圖片劃分段落.
能夠主動搜集表達不同情感的歌曲向同學介紹。
1很高興和同學們一同走進這節(jié)音樂課,今天的主題是情感之聲。
設問:人類的情感有哪些?
母愛、友情、愛情等。
1播放歌曲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對比小提琴版探究找出作品的異同?
討論喜歡哪個作品,為什么?
3組織評論樂曲再重復時候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母親教我的歌》師:在親情之中,
有一個人的愛最為偉大,從我們出生之時就時刻縈繞在我們身邊。沒錯,那就是母愛。
母親把她所有的愛與奉獻都慷慨地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這種情是每個人都為之動容的。
同學們能說出幾首歌詞母親的歌嗎?(《燭光里的媽媽》《母親》《我的好媽媽》等等)。
在捷克,有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作曲家,他叫德沃夏克。他從小非常喜愛音樂,但是家庭窮困加之父親的反對,小德沃夏克總是在母親的掩護下偷偷的學習音樂,最終成長為一位優(yōu)秀的作曲家。當?shù)挛窒目碎L大成人,母親也離他而去。于是他便創(chuàng)作了這首《母親教我的歌》,用它來寄托對母親的無限哀思之情。
1、欣賞《母親教我的歌》和小提琴曲《母親教我的歌》感受兩首不同風格的作品。
2、對比討論:這兩首作品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小提琴的音色纏綿哀傷,讓人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對比聲樂曲的帶歌詞演唱,更似是:此處無聲勝有聲。
3.學唱歌曲的旋律,體味歌曲的情感特征。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最善于表達人類復雜而細膩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路中,音樂以其獨有的方式抒發(fā)著人類各種不同的思想感情,讓我們做有心人去感受人類中不同的情感.
小學音樂教案三年級篇十
學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理解歌曲的思想內(nèi)涵,初步學會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
1、導入。
從我國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有80%的人民生活在農(nóng)村,農(nóng)民的狀況如何決定著國家的命運引入,再從改革開放后農(nóng)村面貌的變化和農(nóng)村兒童的生活樂趣等方面導入本單元的課題,引起學生們(尤其是城市學生)的興趣和關注。
2、學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可以大致介紹一下冬瓜與南瓜,因為城市的兒童可能不太熟悉。
(2)學唱歌詞,注意歌曲中的切分節(jié)奏“xx.”和“xxx”,還應注意休止符,尤其是“0x”中的八分休止符。
要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緒,敘述、親切、明朗,速度要把握好,必要時還可以解釋一下“瓜蔓”和“小英英”,并對一些字進行“整音”,如“拱”、“灑”等。
(3)學唱最后12小節(jié)歌譜,要求學生注意到歌譜中沒有“4”“7”這兩個音。
3、再次復習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要求課下設計恰當?shù)谋硌輨幼鳌?/p>
1、學生參與的程度與參與率。
2、能否初步學會歌曲《冬瓜和南瓜》,節(jié)奏、旋律、情緒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