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小班語言篇一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游戲是兒童活動的中心。”分析《小蝌蚪找媽媽》這則故事,在較長的故事篇幅中,最主要讓幼兒了解的就是青蛙媽媽的外貌特點,因此,我根據(jù)故事中的情景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小蝌蚪找媽媽”游戲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故事內(nèi)容,讓欣賞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1、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學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
2、學習安靜的傾聽故事,了解青蛙媽媽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變青蛙的初淺知識。
1、幻燈片
2、圖片:兩只大眼睛;圖片:嘴巴寬又大;圖片:四條腿;圖片:白肚子;
一、師幼一起扮演小蝌蚪,游進活動室。
(播放背景音樂)你們是誰呀?那我是誰呀?咦,我們的媽媽呢?姐姐帶你們?nèi)コ靥晾镎艺覌寢尠伞?/p>
二、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1、幻燈片(鴨媽媽的形象)
(1)我們看誰來了?我們問問看鴨媽媽看見過我們媽媽嗎?(鴨媽媽,鴨媽媽,你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
(播放鴨媽媽的話:好孩子,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2)鴨媽媽說我們的媽媽長得怎么樣?(媽媽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
(3)出示圖片:兩只大眼睛,嘴巴寬又大。
2、幻燈片(大金魚的形象)
(1) 游呀游,找呀找,這是誰呀?大金魚長得怎么樣?(兩只大眼睛,嘴巴寬又大)。我們問問看它是我們的媽媽嗎?(大金魚,大金魚,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播放大金魚的話:好孩子,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2) 大金魚是我們的媽媽嗎?它說我們的媽媽是怎么樣的?(媽媽有四條腿)
(3) 出示圖片:四條腿。
3、幻燈片(大烏龜?shù)男蜗螅?/p>
(1)游呀游,找呀找,你們看誰來了?大烏龜長了四條腿,我們問問看它是我們的媽媽嗎?(大烏龜,大烏龜,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播放大烏龜?shù)脑挘汉煤⒆樱也皇悄銈兊膵寢?,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p>
(2)大烏龜是我們的媽媽嗎?它說我們的媽媽是怎么樣的?(媽媽肚皮是白的)
(3)出示圖片:白肚子
4、幻燈片(大白鵝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你們看誰來了?白白的大白鵝我們問問看它是我們的媽媽嗎?(大白鵝,大白鵝,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播放大白鵝的話:好孩子,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
(2)大白鵝是我們的媽媽嗎?它說我們的媽媽是怎么樣的?(媽媽穿著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
(3)指出:綠衣裳。
5、幻燈片(青蛙的形象)
(1)游呀游,找呀找,我們看看青蛙長的怎么樣?(她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綠衣裳。)
(2)我們問問看,它是不是我們的媽媽?(好孩子,我是你們的媽媽)
三、完整欣賞故事至唱起歌來呱呱呱……
2、咦!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我們的媽媽怎么跟我們一點也不像呢?我們來問問看,(媽媽,媽媽,我們怎么一點也不像你呢?)(播放青蛙的話:好孩子,你們會慢慢的長大,會先長出兩條后退,再長出兩條前腿,你們的小尾巴呢也會不見的,還會穿上綠衣裳)
四、結束部分。
1、游戲:小蝌蚪的轉(zhuǎn)變:在池塘里,小蝌蚪們一天天長大,慢慢的伸出后退,伸出前腿,穿上綠衣服,呱呱呱的叫。
2、呱呱呱跳出活動室,去草地上玩。,小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小班語言篇二
1、學習用畫圓的方法表現(xiàn)小蝌蚪的主要特征。
2、繼續(xù)練習水粉平涂的技能,并感受用多種工具結合作畫的樂趣。
3、在創(chuàng)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實物小蝌蚪;淡藍色水粉顏料、毛筆;蠟筆、圖畫紙、抹布等。
1、導入活動,以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2、觀察實物小蝌蚪。
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一起看一看。(觀察小蝌蚪,相互說一說)
小蝌蚪在水里東游游、西游游,真快樂,我們一起學著小蝌蚪的樣子游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小蝌蚪有圓圓黑黑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會在水中游泳。
3、小蝌蚪這么可愛,老師真想把它畫出來,小朋友們想不想?那該怎么畫小蝌蚪呢?(提示語:身體怎么畫?然后呢?)
4、請個別幼兒上前示范,并請其他幼兒說說是怎么畫的?
5、教師示范平涂水粉顏料。
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嗎?那我們就用淡蘭色水粉顏料為小蝌蚪涂一條小河,讓小蝌蚪自由自在的游泳吧!。(毛筆在顏料盆里蘸一蘸,在盆口刮一刮,然后按一個方向平涂,從紙的左端涂向右端,要涂滿整張紙。)
6、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小蝌蚪的身體要畫的圓一點,涂色要順著一個方向。
7、評價活動。
由另一位教師扮青蛙媽媽說:“呱呱,我的寶寶在哪里?教師說:“青蛙媽媽在找小蝌蚪寶寶了,我們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庇伞扒嗤軏寢尅痹u價幼兒的作品。
我在示范蝌蚪畫法的時候,由于需要換材料畫尾巴,這之間孩子們比較不能協(xié)調(diào)。我可以引出一個知識點,告知幼兒蝌蚪是先長身體的,慢慢地才長出尾巴。這樣就將多次按壓身體后再添畫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給幼兒了,他們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小班語言篇三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nèi)容,并能看圖復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1、頭飾:青蛙小蝌蚪鴨魚烏龜?shù)念^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件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一、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xiàn)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教師展示幻燈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按照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后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有什么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復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復述時要啟發(fā)幼兒通過不同語調(diào)/速度/音色和節(jié)奏來表現(xiàn)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xiàn)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么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
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小班語言篇四
1.練習原地轉(zhuǎn)圈和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
2.用眼睛尋找目標后能快速行動。
3.遵守游戲規(guī)則,奔跑時能夠避免碰撞。
4.幼兒能自主結隊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xié)作,提高團結協(xié)作能力。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1.青蛙、鴨子、白鵝頭飾各一個。
2.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學會表演“小蝌蚪”。
1.準備活動,引起興趣。
幼兒跟著教師學小蝌蚪做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操吧!點點頭呀點點頭,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彎彎腰呀彎彎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p>
2.玩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
“小蝌蚪”邊念兒歌邊自由地游來游去,當念到“轉(zhuǎn)個圈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頭”時,就原地轉(zhuǎn)圈仔細想;當念到“快去找媽媽”時,首先看清媽媽在哪里,然后趕緊跑到媽媽身邊。
(2)教師與配班教師分別帶上青蛙、鴨子、白鵝不同的頭飾,組織幼兒游戲。
(3)請一名幼兒扮演“青蛙”進行游戲。
注意提醒幼兒在奔跑時注意避讓,防止碰撞。
3.放松活動——我是快樂的小青蛙。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青蛙,放松并整理各種動作。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準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將個別示范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小班語言篇五
1.熟悉歌曲旋律,嘗試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猜謎游戲,敢于大膽猜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在愉快的游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3.樂于傾聽同伴的猜測和想法,體驗歌唱游戲的快樂。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jié)奏律動。
5.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nèi)容,并能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難點:大膽猜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在愉快的游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活動準備
金魚、青蛙、大白鵝背影圖片;打勾、打叉、問號圖片若干;小蝌蚪變青蛙過程圖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
暖和的春天來了,一群小蝌蚪在水里不停地游來游去,它們在找誰?讓我們一起聽聽歌曲是怎么說的吧!(范唱1)
二、嘗試用輕快的聲音、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歌曲
1.初步感知歌曲內(nèi)容。
師:小蝌蚪在哪里找媽媽?(在池塘里找媽媽)(范唱2)師:小蝌蚪在池塘里是怎樣找媽媽的?(范唱3)
單句練習:轉(zhuǎn)呀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游呀游,游呀游。
2.用簡單動作感知歌曲內(nèi)容。
師:小蝌蚪在池塘里“轉(zhuǎn)呀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游呀游,游呀游”可以用哪些動作表現(xiàn)呢?(范唱4)用動作感知:轉(zhuǎn)呀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游呀游,游呀游。
教師引領幼兒進行――歌曲+動作,完整感知歌曲內(nèi)容。(范唱5)
師:小蝌蚪們,我是蝌蚪姐姐,這里就是小池塘,我們一起在池塘里找媽媽吧!
三、玩“猜謎游戲”,通過翻圖片找尋答案的方式,不斷激發(fā)幼兒學唱歌的興
趣
1.在猜猜小蝌蚪的媽媽是誰的喜悅中完整歌唱。
師:哇,好清澈的池塘呀,我們的媽媽就在池塘里的這些動物里,如果我們猜對了就能見到媽媽啦!可是,哪一個才是我們的媽媽呢?我好想去翻一翻,你們想不想去翻一翻?那你們先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到池塘里的。(出示小動物背影圖)
示范:蝌蚪姐姐游到池塘里找媽媽,媽媽到底在到哪?讓我來翻一翻,咦,這是誰呀?(大白鵝)大白鵝是我們的媽媽嗎?選出不是“x”的標記放在大白鵝的旁邊。
師:剛才蝌蚪姐姐是怎么到池塘里?(蝌蚪姐姐是游到池塘里)
2.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蝌蚪姐姐沒找到媽媽很傷心,可能是因為剛才我們有一句歌詞沒唱好,是哪一句呢?
單句練習:小池塘里轉(zhuǎn)圈游。
3.完整游戲,教師點數(shù),選出來后幫助被選的小蝌蚪到池塘里翻圖片。
大家都想去池塘里找媽媽,我們要選一個小蝌蚪游到池塘里。怎么選呢?唱歌結束時,蝌蚪姐姐游到哪個小蝌蚪的面前,他就可以游到前面的池塘里找媽媽。
師:“幸運的人就是他!你有機會去池塘里翻一個動物的圖片,翻翻看它是不是我們的媽媽。
請幼兒說一說,圖片里的動物是誰?”“你覺得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媽媽?”“有沒有誰有不同意見?”“為什么?”“都認為是?”“都認為不是?”“有沒有覺得它有可能是小蝌蚪的媽媽?”(是、不是、可能是,教師提供標記進行記錄)
4.請翻動物圖片的小蝌蚪再去邀請另一位小蝌蚪,教師幫助其一起游戲。(猜測、驗證同前)
5.鼓勵小蝌蚪嘗試自己游戲,教師幫助幼兒根據(jù)記錄表梳理大家的推測。
四、遷移經(jīng)驗,將“媽媽媽媽你在哪,媽媽媽媽你在哪”歌詞替換為“青蛙媽媽在這里,青蛙媽媽在這里”
1.驗證:“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呀?哪個是正確的答案?
暖和的春天來了,媽媽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圓圓的卵。太陽暖暖地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媽媽生下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瞧,我就是小蝌蚪。一天一天過去了,小蝌蚪突然發(fā)生了變化,先長出了后腿,又長出了前腿,然后我的尾巴慢慢縮了進去。小蝌蚪變呀變,變成了一只青蛙。所以,青蛙才是小蝌蚪的媽媽。(出示小蝌蚪變青蛙過程圖)
2.練習歌曲最后一句:青蛙媽媽在這里,青蛙媽媽在這里。
師:誰是小蝌蚪的媽媽?青蛙才是小蝌蚪的媽媽。原來,池塘里大蝌蚪是小蝌蚪長大的樣子,旁邊的金魚和大白鵝都是青蛙媽媽的好朋友。
3.用輕快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唱出自己“獲得”的喜悅。
師:小蝌蚪們,讓我們一起開心地唱歌吧。
活動總結
《小蝌蚪找媽媽》選自《幼兒園單元教育課程大全》,歌曲歡快、有趣。由于原版歌曲太長、變化頻繁,對小班孩子難度較大,因此,活動中我將較復雜的中間兩句進行刪減,將歌詞替換成“轉(zhuǎn)呀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游呀游,游呀游”,朗朗上口,便于孩子學唱歌曲。在游戲的設計上,通過猜謎游戲,將科學知識和音樂歌曲相融合,鼓勵孩子敢于大膽猜測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在愉快的游戲中逐漸熟悉歌詞和旋律。
在開始部分,教師組織孩子坐成圓形,把圓圈想象成池塘,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引導孩子進入游戲情境。
在基本部分,教師通過五遍范唱,讓孩子們層層探索中學習傾聽歌曲。在五遍范唱的過程中,教師語言簡潔、精煉。如:范唱一,要解決小蝌蚪在找誰;范唱二,小蝌蚪在哪里找媽媽;范唱三,小蝌蚪在池塘里怎么找媽媽;范唱四,用動作感知轉(zhuǎn)呀轉(zhuǎn),游呀游;范唱五,完整歌曲+動作。這樣精煉的語言,不僅提出的問題明確,也能讓孩子帶著問題一遍一遍在傾聽中尋找答案。在玩“猜謎游戲”時,通過翻圖片找尋答案的方式,不斷激發(fā)幼兒學唱歌的興趣。此游戲中,孩子們思維活躍、參與性非常高。小朋友扮演“小蝌蚪”,老師扮演“蝌蚪姐姐”,在請小蝌蚪上來翻圖片時,老師隨機游到一個小蝌蚪面前請他去池塘找媽媽的方式,尊重他們,滿足他們。在反思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扮演“蝌蚪姐姐”先游到池塘里找媽媽,蝌蚪姐姐沒找到媽媽很傷心,可能是因為剛才我們有一句歌詞沒唱好,是哪一句呢?然后練習較難的一句歌詞,這樣既幫助孩子掌握歌曲,又在情境中。在驗證答案時,教師應再出示一個池塘,以生動形象的表演,幫助孩子梳理青蛙為什么是小蝌蚪的媽媽。
在結束部分,配班老師扮演“青蛙媽媽”跳到小蝌蚪的面前,共同用輕快的聲音唱出自己獲得的喜悅之情。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始終處于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xiàn)了孩子的主體性。通過猜謎游戲,將科學知識與音樂歌曲相融合,孩子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就是青蛙。其實,在活動中還可隨機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供多種途徑讓幼兒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機會,讓幼兒在發(fā)現(xiàn)、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尋找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小蝌蚪。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小班語言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則謎語,想不想猜一猜?
生:想
師:恩,我們看看誰最聰明,聽好了:大腦袋,長尾巴,黑灰身子水中滑。
生:小蝌蚪
師:有同學說是小蝌蚪,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蝌蚪圖片,指向圖片相應位置)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在水里游來游去,是不是小蝌蚪呀?!
生:是
師:那么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
生:青蛙
師:(課件出示青蛙圖片)看一看,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一樣嗎?
生:不一樣
(課件出示課文題目,學生跟老師讀課題)
1、復習生字
師:先來檢查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認讀的幾個生字,看一看這些字藏在新的詞語里,我們還認不認識。
(課件逐一出示詞語“灰色”“歡迎”“追趕”“披著”“打鼓”“阿姨”“山頂”。)
生:(認讀字詞)
2、交流識字的方法
生:(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根據(jù)圖片和上下文的意思猜字音;請教其他人;查課后生字表)
3、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鑒,下面我們自己再把課文讀一讀,還沒解決的生字,可以做上記號,等老師讀的時候再認識它。
生:(自讀課文)
師:下面聽老師把課文讀一讀,不認識的字可要注意嘍!
(教師配樂范讀)
1、結合圖片,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老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誰有信心能比老師讀得更好,來給同學們讀一讀第一段?
(點名讀第一自然段,2至3名同學試讀,教師就語氣、感情和流利程度做適機點評指導)
師:讀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誰能說一說?
(如果同學們感悟不夠充分,可以換另種方式提問,比如:“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蝌蚪長得什么樣子呢?”)
生:(個別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師:(結合同學的描述,用課件逐一出示圖片及“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一條長尾巴”等重點詞句)
2、結合游戲表演,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時候,都遇到了誰,他們是怎樣幫助小蝌蚪的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自然段。
(點名讀第二自然段,可選2至3名同學朗讀,教師引導其他同學作出點評,如誰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表達得更形象,誰把鯉魚阿姨的關切表現(xiàn)出來了)
師: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下面誰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
(選出角色演員,配戴好頭飾,提醒演員“迎上去”的蝌蚪和鯉魚阿姨各自該站在什么位置,該向什么方向游)
生:(表演)
師:(情景表演結束,教師點評。)
師:小蝌蚪又遇到了誰?
生:烏龜
師:我們來看一看,烏龜是怎樣說的。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過程同上,情景表演時提示演員“追上去”的蝌蚪和烏龜該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在鯉魚阿姨和烏龜?shù)膸椭?,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下面來看第四自然段,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范讀)
師:小蝌蚪這次遇到了誰?
生:青蛙媽媽
師:(出示青蛙圖片)誰能說一說,青蛙有什么特征?
生:“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師:(隨著學生的介紹,用屏幕逐一出示重點詞句)
4、自主學習五、六自然段
師:我們自己來讀一讀五、六兩個自然段,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討論,也可以記下來一會我們集體來解答。
生:(學生自讀五、六兩段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生:(學生互問互答,教師相機指導。)
師:老師也有一個問題,誰知道一只青蛙每天大約能捕捉多少只害蟲呢?
生:(議論)
生:(選擇)
生:保護青蛙、不傷害它們
5、分角色朗讀,鞏固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教師從旁指導。
1、思考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
生:想
(教師播放flish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又欣賞了歌曲,那么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呢?
(課件逐一出示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不見了的圖片。分別觀察小蝌蚪的身體有了什么變化)
生:完成練習“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后腿),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沒過多久,(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青蛙)”
2、激發(fā)學生情感,學習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師:我們在故事中認識了很多朋友,誰能說一說,你最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
生:個別發(fā)言,陳述喜歡的理由
師:相機點評指導
(蝌蚪:不畏艱險,面對挫折不氣餒,終于克服了各種困難找到了媽媽;青蛙:捕捉害蟲,是田里的衛(wèi)士;烏龜、鯉魚:關心別人,助人為樂。)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很喜歡故事里的小蝌蚪,你們有沒有什么話想跟小蝌說呀?
生:有
生:好
(學生興致勃勃地給小蝌蚪寫信,教學活動結束)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小班語言篇七
1、在學青蛙跳的過程中,讓幼兒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2、練習輕松、自然地跳,發(fā)展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及勇敢、關心他人品質(zhì)。
1、知識準備:小蝌蚪、小青蛙的基本常識。
2、實物準備:磁帶、錄音機、實物青蛙、青蛙哥哥胸飾一個,飛蟲一串、小青蛙胸飾裝飾成池塘的輪胎若干(不同高度)、小蝌蚪、荷葉若干。
一、準備活動:
幼兒與老師一起頭戴胸飾,隨著音樂進入場地,觀察小青蛙,做模仿動作。
二、基本活動:
幼兒練習輕松、自然地跳。
(1)幼兒嘗試從“池塘”邊往下跳。
(2)請能力強的幼兒示范,幼兒仔細觀察。
(3)引導幼兒嘗試不同高度的“池塘邊”上往下跳。
(4)“消滅害蟲”,提高幼兒練習的興趣。
(5)游戲:跳荷葉
(6)游戲:幫助小蝌蚪玩法:小青蛙們跳入“水快要干了的”小池塘,救出小蝌蚪,并把它們送到青蛙媽媽的身邊。
三、放松活動:青蛙哥哥帶領小青蛙到水時玩,做放松動作。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jù)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加。體育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是完成幼兒體育任務,培養(yǎng)、促使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小蝌蚪找媽媽教案小班語言篇八
1、對觀察小昆蟲、小動物有初步興趣。
2、練習添畫蝌蚪的尾巴。
3、認識黑色,鞏固棉簽畫的方法。
知識經(jīng)驗:幼兒有畫棉簽畫的經(jīng)驗。
物質(zhì)材料:黑色顏料、棉簽、小毛巾等。畫好蝌蚪身體的畫紙,小蝌蚪的.圖片。
一、開始部分:
1、用兒歌引出小蝌蚪。
小蝌蚪,小蝌蚪,黑黑腦袋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
2、認識小蝌蚪。
觀看小蝌蚪的圖片,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二、基本部分:
1、觀察畫面。
出示畫紙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nèi)容,發(fā)現(xiàn)畫了幾只小蝌蚪但都沒有尾巴。
2、示范畫法。
教師拿出棉簽,用棉簽蘸黑色顏料在每只小蝌蚪的身后畫出彎彎的(曲線)小尾巴,示范過程中注意提醒小朋友如何使用材料。
3、幼兒作畫。
(1)準備材料。
每人一張畫紙,一根棉簽,黑色顏料放在桌子中間。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引導幼兒用棉簽添畫小蝌蚪的尾巴。
三、結束部分:
1、將幼兒作品擺放在一起進行欣賞,勵幼兒大膽參與。
2、收拾繪畫用品,組織幼兒洗手。
為幼兒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增強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