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季已至,隨著氣溫的起伏變化,傳染病防控工作迎來關鍵時期。當下,流感尚處中流行水平,新冠呈低水平波動,且登革熱、瘧疾等境外輸入風險攀升,部分傳染病在局部地區(qū)有抬頭趨勢。為助力各單位、社區(qū)及家庭有效抵御傳染病侵襲,我們精心整理了 2025 年春季預防傳染病防控措施大全。從個人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到公共環(huán)境消殺,從疫苗接種普及到疫情監(jiān)測預警,措施全面且具實操性,全力守護公眾健康。?
春季預防傳染病防控措施 篇1
大地回暖、萬物復蘇,在盎然的春意中,人們增加了外出的旅程,與此同時,蟄伏的各類春季常見傳染病的病原也開始伺機而動。學校、家長和孩子要做好春季校園傳染病預防工作,備足個人防護用品,做好個人及家庭、學校的防護措施,多病共防,遠離流感、水痘等春季常見傳染病。家長們快來看看防治方法吧!
常見傳染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全年均可發(fā)病,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所有人群均易感。以發(fā)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表現(xiàn),部分患者以嗅覺、味覺減退或者喪失為首發(fā)癥狀,少數(shù)患者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癥狀。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
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寒戰(zhàn)、頭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主要經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被污染的手、物品等傳播。
流行性腮腺炎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頭痛、腮腺腫大、面部腫脹疼痛。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見。是兒童和青少年期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癥狀上最初出現(xiàn)頭痛、發(fā)熱,隨后出現(xiàn)腮腺腫疼痛,常先見一側,然后另一側相繼腫大。主要經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品傳播,妊娠早期可經胎盤傳播導致胎兒發(fā)育畸形。
水痘
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冬春兩季多發(fā),其傳染力強,水痘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fā)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主要以發(fā)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xiàn)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發(fā)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手足口病
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輕微,以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傳播途徑較多,除了可通過消化道傳播外,患者說話、打噴嚏、咳嗽等都可以傳播該病。另外集體生活中使用共用的玩具、餐具、密切接觸都可能造成疾病傳播。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發(fā)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臨床上以發(fā)熱、上呼吸道炎、結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為特征;傳染性極強,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發(fā)生流行。患病后大多能獲得終身免疫。起病有發(fā)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咽喉痛、眼結膜充血、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精神不振、煩躁啼哭、食欲減退,有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此前稱為諾瓦克樣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腸道疾病,可通過食物、水和接觸傳播,具有高度感染性,人群普遍易感。諾如病毒是成人病毒性腹瀉和胃腸炎的首要病因。諾如病毒是近年來引起學校感染性胃腸炎群體爆發(fā)的主要原因。爆發(fā)傳染途徑主要是食源性傳播、水源性傳播以及人-人接觸傳播。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腹部痙攣性疼痛及腹瀉。病程較短,一般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對癥或支持治療為主,預后良好。
預防措施
學生篇
1、遵守學校防疫規(guī)定。不隱瞞個人及共同居住者的旅居史、接觸史。如果出現(xiàn)發(fā)熱、干咳、氣促、呼吸道癥狀等,要立即告訴家長或老師,及時就醫(yī),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
2、及時接種各類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大部分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避免感染水痘、流感、肺結核等傳染病。
3、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到校后要洗手,避免用不清潔的雙手接觸口、眼、鼻;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捂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后投入有蓋垃圾桶。寄宿生不共用、混用臉盆、毛巾、漱口杯等私人物品。
4、盡量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在校期間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鬧、少聚集;在餐廳內,錯峰就餐、間隔取餐、分開用餐;與他人交談保持適當距離。寄宿的同學在宿舍區(qū)內不要串寢、聚集和扎堆。疫情防控期間保持社交距離。
5、加強上下學路途個人防護。盡量選擇步行,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途中要全程規(guī)范佩戴口罩,減少接觸手、按鈕等公共設施,盡量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
6、合理膳食,營養(yǎng)均衡。飲食不均衡,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或其他營養(yǎng)元素缺乏的情況,從而使抵抗力下降。因此,提高免疫力,營養(yǎng)搭配很重要。要攝入足夠的魚、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7、規(guī)律作息,積極鍛煉。充足的睡眠是保證良好生長發(fā)育以及提升免疫力的先決條件,要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適當?shù)膽敉饣顒涌梢源龠M生長發(fā)育,強健體魄,提高免疫力。
學校
1、準備充足的防疫物資,如口罩、測溫儀、洗手液、消毒劑等。
2、學校應加強疫情監(jiān)測,落實晨、午檢制度,學生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采取送診或居家休息等措施;
3、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4、每日對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5、發(fā)現(xiàn)有疑似傳染病時,要及時向衛(wèi)生和教育部門報告;
6、督促學生勤洗手;
7、在全體教職工中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
家庭
1、家長和學生都要勤洗手;
2、餐具要常清洗、消毒;
3、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4房間要每天開窗通風,做好居家衛(wèi)生清潔工作。
5、膳食營養(yǎng)要合理搭配,保證學生充足的休息,增強自身免疫力。
6、避免與其他有發(fā)熱、咳嗽等癥狀的人員接觸。
7、每天檢查身體情況,出現(xiàn)疑似癥狀應做好防護、及時就醫(yī)。
春季預防傳染病防控措施 篇2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春季是多種傳染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人們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各種疾病菌生長、繁殖加快,加上氣候變化無常,溫差較大,導致人的抵抗力下降。當春季來臨時,人體內環(huán)境很難與外界環(huán)境相適應,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機而入、侵襲人體,特別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結核病等傳染性疾病的流行。這些疾病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觸等傳播。
春季傳染病預防措施主要有
1、學習、了解傳染病相關知識,樹立傳染病的防病意識。
2、接種相應的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xiàn)在一般都有疫苗,預防性疫苗是抵抗傳染病發(fā)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生活要有規(guī)律。注意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增強機體抵抗能力。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免疫力。春天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經常鍛煉,增強抵抗力。
5、春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遇到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
6、發(fā)生病例后,應及時隔離治療,注意做好消毒工作。
7、定時開窗通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保持空氣清新。
8、盡量減少到空氣不流通、人多擁擠的場所。
9、注重咳嗽禮儀,常洗手。注意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潔凈的食物,把好“病從口入關”。
10、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到公共場所應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春季預防傳染病防控措施 篇3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春季是傳染病多發(fā)季節(jié),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腸道傳染病等。
為了確保幼兒的安全,我園除了做好幼兒的宣傳教育、嚴格執(zhí)行晨午檢制度、認真做好開窗通風、幼兒園清潔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后、就餐前或接觸污染環(huán)境后要洗手。
2、保持環(huán)境清潔和通風
保持家環(huán)境清潔和良好通風狀態(tài)。經常打掃室內,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
3、天氣變化多端,注意及時增減衣物
春季幼兒衣服的增減要適當,并且及時根據(jù)天氣狀況調整。還應注意孩子運動后出汗較多容易著涼現(xiàn)象。
4、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
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fā)季節(jié),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以減少可能與患病人群接觸的機會。盡量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時要佩戴口罩。
5、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6、出現(xiàn)癥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yī)
一旦孩子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等癥狀,應讓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場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員。如癥狀較重,應盡早前往醫(yī)院就診,以及時獲得有效治療。
7、及時接種相關疫苗
常見傳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時接種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fā)生的最佳手段。
二、春季飲食注意事項
1、保證鈣質的充足供應
春天是孩子長個的好季節(jié)。孩子長高主要是骨骼發(fā)育的結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鈣。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肉類、蝦皮、芝麻、海帶等。不能讓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飲料,因為里面含有較多的磷酸鹽,會阻礙鈣在體內吸收代謝。
2、多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孩子的身體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盡量多吃些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蘋果、西紅柿、青菜、大棗等。
3、多吃粗糧、雜糧有好處
粗糧、雜糧能給人體補充微量元素、各種維生素和纖維素,可以多食用粗、雜糧,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非常重要,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主要癥狀:發(fā)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jié)酸痛不適等,發(fā)熱一般持續(xù)3~4天,也有表現(xiàn)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維持的時間不長,病毒不斷發(fā)生變異,可引起反復感染發(fā)病。
預防措施: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常開窗通風,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等,避免飛沫傳播;勤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適當增減衣物,常備隔汗巾;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居家休息,及時就醫(yī)。
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腦膜炎雙球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環(huán),形成敗血癥,最后局限于腦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膿性腦脊髓膜病變。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在空氣中傳播,該病從潛伏期末開始至發(fā)病10天內具有傳染性。
主要癥狀:發(fā)熱,頭痛、嘔吐、皮膚瘀點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嚴重者可引起敗血癥休克和腦實質損害,導致聽力下降或耳聾、智力低下等后遺癥。
易感人群:多發(fā)生于冬春季節(jié),患者以兒童為主。
預防措施:預防接種(最重要);出門戴口罩,避免接觸易感人群;勤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經常通風,勤換、曬衣被;發(fā)現(xiàn)患者,及時送醫(yī),并做好隔離消毒。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fā)生在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冬春兩季高發(fā),其傳染力強,自發(fā)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結痂期均有傳染性,接觸或飛沫吸入均可傳染,易感兒接觸傳染源發(fā)病率可達95%以上。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主要癥狀: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后,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xiàn)頭痛、全身不適、發(fā)熱、食欲下降等前期癥狀,繼而出現(xiàn)有特征性的紅色斑疹,后變?yōu)榍鹫?、再發(fā)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后開始干枯結痂,持續(xù)一周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干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見于2-10歲的兒童,一次發(fā)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預防措施: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流行期間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等也很重要;不要接觸病人,多吃含維C食物,提高抗病能力,多運動,增強抵抗力。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jié)容易發(fā)生,多發(fā)生于兒童。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shù)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癥狀:本病大多數(shù)起病較急,有發(fā)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癥狀?;颊咭粋然螂p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并發(fā)癥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睪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于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接種腮腺炎疫苗。
五、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fā)生在冬春季節(jié)。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接觸后90%以上均會發(fā)病,1-5歲小兒發(fā)病率最高。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病人的眼結膜、鼻、口、咽等處的分泌物(如眼淚、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著麻疹病毒。
主要癥狀:麻疹的潛伏期為10-11天,開始時癥狀像感冒,但同時出現(xiàn)眼紅、眼皮發(fā)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嚴重的癥狀。第4天起從耳朵后面開始出現(xiàn)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內皮疹遍及全身,隨后疹退,脫屑。其他癥狀也逐漸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于嬰幼兒,但近年來由于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fā)病年齡有后移趨勢。
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做好保健工作,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節(jié)少到公共場所,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六、紅眼病
一般指急性結膜炎,正常情況下,結膜具有一定防御能力,但當防御能力減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加時,將引起結膜組織炎癥發(fā)生,這種炎癥統(tǒng)稱為結膜炎。按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結膜炎。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最常見為眼——手——眼的傳播。另外接觸患病者用過的毛巾、手帕、洗臉用具、電子游戲機、電腦的鍵盤等,或到患病者接觸過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主要癥狀:在早期,紅眼病患者通常會覺得眼睛很痛,分泌物增加,眼睛赤紅,眼周腫脹,易流淚,不敢見光。
易感人群:小孩及老人。
預防措施:如發(fā)現(xiàn)紅眼病,應及時隔離。注意衛(wèi)生,勤洗手、勤剪指甲。春季是傳染病高發(fā)季節(jié),為保障幼兒園每個孩子的衛(wèi)生安全,除我園日常的消殺工作之外,也需要各位家長全力配合監(jiān)督幼兒勤洗手,多喝水,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學會保護好自己。
七、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主要發(fā)生于1-7歲的小兒,尤其是5歲以下,4-7月或夏秋季為發(fā)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一定要做好隔離、消毒工作。
保健知識
主要癥狀:超過24小時持續(xù)高熱不退,即使口服退熱藥也很難退熱;小便明顯減少,或一整天沒有小便;精神萎靡、煩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大汗淋漓;頻繁嘔吐,特別是呈噴射狀吐;頭痛難忍;四肢抖動,站立不穩(wěn)。
預防措施:預防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尤其是勤洗手,正確的洗手,盡量少去人群比較集中的。
八、蕁麻疹
小兒蕁麻疹,俗稱風疹團,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大小不一的紅斑性及水腫性反應,常伴瘙癢。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細菌、病毒、花粉、灰塵等都可以成為過敏原。一般的蕁麻疹都是由過敏引起的,因此,要讓孩子遠離過敏原。
主要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大小不一的紅斑性及水腫性反應,常伴瘙癢。
預防措施:建議患者注意防止接觸一些過敏性物質,去醫(yī)院檢查過敏原,控制自己的飲食,不要進食過于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一些發(fā)物,特別是辣椒,牛羊肉等。建議患者進行心理調節(jié),切勿過于緊張,保持良好心態(tài),避免出現(xiàn)冷熱刺激。
九、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shù)患兒可能會出現(xiàn)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損害,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容易發(fā)生死亡。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主要癥狀:以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少數(shù)患兒可能會出現(xiàn)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損害,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容易發(fā)生死亡。
預防措施:勤洗手,多消毒;經常通風,勤曬衣被;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
十、猩紅熱
猩紅熱為主要由A組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保健知識
傳播途徑:猩紅熱的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偶可經接觸傳播。
主要癥狀:早期咽部充血、扁桃體紅腫,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咽痛、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一般發(fā)熱24小時內出現(xiàn)皮疹,開始于耳后,頸部,上胸部,一日內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鮮紅色,針頭大小,有些像“雞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壓時,可使紅暈暫時消退,受壓處皮膚蒼白,經十余秒鐘后,皮膚又恢復呈猩紅色,面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唇周圍及鼻尖則顯得蒼白,舌紅腫。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少年多發(fā)。
預防措施:該病有特效的治療藥物,治療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顯下降,但早診斷、正確治療是關鍵。
春季傳染病雖然種類繁多,但只要我們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阻斷傳染病的流行與傳播。
家長朋友們,從現(xiàn)在起一起努力吧,讓我們用細心與耐心給孩子一個可以盡情玩耍的溫暖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