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冬殘奧會中國故事篇一
這是中國參加冬殘奧會以來,代表團規(guī)模最大、運動員人數(shù)最多、參賽項目最全的一屆,參加了輪椅冰壺、殘奧冰球、殘奧高山滑雪、殘奧單板滑雪、殘奧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全部6個大項、73個小項的角逐。參賽各大項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而且,代表團中有85名運動員為首次參加冬殘奧會,占88.5%,平均年齡25歲。
本屆賽事之前,中國運動員從未在冬殘奧會雪上項目上獲得過獎牌,最好名次為第4名。這次殘奧高山滑雪、單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四個大項均獲得金牌,雪上項目隊共奪得17枚金牌、18枚銀牌、22枚銅牌,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同時,冰上項目全面進入世界強隊行列。
與上屆取得的1金成績相比,本屆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在競技層面取得歷史性跨越。這反映出以北京冬殘奧會為契機,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yè)迎來蓬勃發(fā)展的新階段。
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中央,一張閃耀著光輝的唱片“奏”出美妙的音樂……13日晚,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現(xiàn)場,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殘健共融的表演者們將“唱針”緩緩推動至地面,這張唱片在舞臺呈現(xiàn)出的“留聲機”上旋轉(zhuǎn)啟動?!傍B巢”也由此成為了全球唯一舉辦過夏奧、殘奧、冬奧、冬殘奧開閉幕式的體育場。
本次冬殘奧會閉幕式參演群體中,約30%為殘疾人,70%為健全人。閉幕式主題表達為“在溫暖中永恒”,注重表達殘疾人的故事,由此契合主題,定格感人瞬間。隨著激光的刻印,“留聲機”邊緣逐漸勾勒出冬殘奧會六大項的運動形象輪廓,掀開了回顧本屆冬殘奧會高光時刻的帷幕。9天賽程期間的精彩瞬間,隨著“留聲機”的旋轉(zhuǎn)而激情浮現(xiàn)。殘疾人運動員穿越冰雪,在9天時間里拼搏奮斗、挑戰(zhàn)自我的瞬間再次感動觀眾。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在各代表團旗手出場前,搖頭晃腦地穿著輪滑鞋上了“最后一趟班”。本屆冬殘奧會閉幕式上,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為云南籍越野滑雪運動員楊洪瓊。她包攬了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組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3個項目金牌,是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金牌數(shù)量最多的運動員。
會旗交接冬奧會進入意大利時間,冬殘奧之火在伴奏中緩緩熄滅……開閉幕式主題歌《雪花》再次響起,在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中,“北京20__”字樣的閃耀焰火在鳥巢上空璀璨綻放。至此,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閉幕式完滿結(jié)束,運動員們在賽場上奮勇拼搏的精神永遠刻在了觀眾心中。
冬殘奧會中國故事篇二
“冰墩墩”掀起的熱潮還在持續(xù),“雪容融”緊接著登場——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開幕。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的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延續(xù)了北京20__年冬奧會帶給世界的溫暖和感動,并讓這場盛會的意義遠超體育范疇。放下國別與種族的隔閡,突破戰(zhàn)火與紛爭的陰影,“一起向未來”的呼聲將全球人民團結(jié)在一起,共同呼喚一個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國農(nóng)歷二月初二,這一天在民間有“龍?zhí)ь^”的說法。一個月前,北京冬奧會在“立春”中給了人們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龍?zhí)ь^”則寓意著萬物齊發(fā)的盎然生機和五彩斑斕。在北京冬奧會上,運動員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同時也讓觀眾享受了一場場超級視覺盛宴;已經(jīng)拉開序幕的冬殘奧會則為殘疾人運動員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提供了舞臺,而他們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精神,帶給全球觀眾的激勵和感動也必將余韻悠長。
從1976年第一屆冬殘奧會在瑞典舉辦以來,冬殘奧會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世界殘疾人運動員展示競技水平和演繹生命價值的舞臺,也為世界搭建起友誼的橋梁。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一些地區(qū)還存在不確定性,而北京冬殘奧會依然如期舉行,這是中國為促進奧林匹克事業(yè)和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作出的新貢獻。
事實再次向世界證明,中國是值得信任的。中國已經(jīng)向世界呈現(xiàn)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各國運動員沒有后顧之憂地在這里交流和競技,我們也有信心有能力舉辦同樣精彩的冬殘奧會,確保殘疾人運動員在美好的無障礙體驗中,盡情展現(xiàn)生命之美。人們將會看到,盡管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但“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將在北京冬殘奧會上熠熠生輝,團結(jié)與和平的信念也將再次被高高舉起。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曾說:“殘疾人運動是喚醒人類良知的運動?!比澜缬谐^10億的殘疾人,約占總?cè)丝诘?5%,其中中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北京冬殘奧會提供了一個窗口,讓世界集中看到他們的存在、努力和不易,同時也給世界一個機會,為殘疾人運動員的自強不息鼓掌,并推動全社會對殘疾人的關(guān)懷。推動人類的和平、包容和融合,是本次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名字的重要內(nèi)涵,也是它傳遞給世界的溫暖信息。
就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前夕,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fā)表的《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和權(quán)利保障》白皮書披露,全國殘疾人社區(qū)文體活動參與率由20__年的6.8%持續(xù)提升至20__年的23.9%。北京冬殘奧會上,佩戴防偽追溯碼的導盲犬和其他多項高技術(shù)助力殘疾人的設(shè)施和服務,也都紛紛亮相。北京準備此次冬殘奧會的細心周到完全不亞于此前的冬奧會,對履行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一絲不茍,這是中國政府“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一種自然的國際延伸。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位盲人運動員,這在殘奧會和冬殘奧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當這位盲人運動員摸索著幾次嘗試將火炬插入雪花臺時,全場觀眾為他加油打氣;當火炬留在大雪花中心,整個體育場掌聲雷動。這一幕令人動容。有網(wǎng)友評論說:“他雖然看不到光,卻為我們點亮了夜空。”歷史已經(jīng)鐫刻下北京20__年冬奧會帶給人們的驚喜和希望,它也將鐫刻下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的溫暖和感動。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我們期待,在北京冬殘奧會的賽場上,殘疾人運動員用他們的友愛、勇氣和堅強,為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和平、溫暖、積極的能量。
冬殘奧會中國故事篇三
泰國奧委會副主席、國際奧委會委員巴達瑪·利斯瓦達恭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克服諸多挑戰(zhàn)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
巴達瑪說:“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說明只要精心策劃、團結(jié)一致,我們就可以變不可能為可能?!?/p>
她說,雖然全球肆虐的疫情給運動員和其他所有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但中國成功舉辦這兩項賽事,進一步證明了體育不僅能給人們帶來快樂,也能傳遞希望與鼓舞。
“奧運會這樣的國際性體育賽事可以說是唯一能夠讓全世界在和平、團結(jié)且沒有任何歧視的情況下攜手前行的活動。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將繼續(xù)鼓舞并啟發(fā)年輕一代和殘障人士積極開展并投身于冰雪運動?!彼f。
巴達瑪表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自己留下了太多難忘記憶,北京是歷史上首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為未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樹立了新的標桿。
她說,中國向全世界奉獻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同時,中國將本國傳統(tǒng)文化與冰雪文化和奧運文化完美融合于一體,所做努力令人欽佩。
她尤其對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表示贊嘆,通過人工智能、機器視覺、5g和云技術(shù)等科技手段的運用,中國克服了疫情影響,在賽場中營造了“人少而不空”的效果,也進一步印證了科技將在體育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并最終實現(xiàn)相輔相成的目標。
巴達瑪表示,從20__年夏季奧運會到20__年冬季奧運會的14年間,北京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發(fā)展迅速,現(xiàn)代化程度更高。本屆冬奧會期間,“我們見證了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可謂創(chuàng)新、現(xiàn)代科技、綠色能源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完美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