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媱潟鴥?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培訓計劃篇一
一年來,家長學校各項工作注重抓早、抓細、抓落實。期初,召開了校務(wù)工作會議,組成新的家長學校組織機構(gòu),聘請全國勞模李玉軍、七營村書記林宏軍等作為家長學校領(lǐng)導小組成員,開展各項工作。
組織建立起來后,家長學校立即召開會議,具體布置各項工作,各個人落實具體責任,并經(jīng)過討論確定本學年的工作主題,著重組織家長討論“怎樣幫助您的孩子適應(yīng)小學生活”、“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怎樣輔導孩子學習”等活動。并在其中貫穿家庭德育教育。
一年來,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議著重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幫助您的孩子適應(yīng)小學生活”“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怎樣輔導孩子學習”等講座。
通過講座,使廣大家長認識到孩子是可塑的,明確了家長的責任,認識到應(yīng)該對孩子愛而不溺,嚴而有輕,并學到了一些關(guān)于獨生子女的家教方法。通過這些會議,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各項活動。經(jīng)過這些家長會議,既加強了家校聯(lián)系,又縮短了家長與孩子兩代人之間的距離,糾正了家教中的一些失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學年來,家長學校十分重視加強家校間日常的聯(lián)系。印發(fā)家校聯(lián)系冊(小學生素質(zhì)報告冊),以便家長向老師反映情況,獲取信息。同時,學校要求家長每星期寫反饋意見。經(jīng)過雙方努力,家校雙方配合得更加默契。
本學期來,家長學校又要求全體教師進行家訪。尤其是對后進學生,結(jié)合海原縣千名教師進社區(qū)活動,要求全體教師與其結(jié)對子,每學期至少家訪1次,或見面一次。經(jīng)過家訪,使廣大老師更深入地了解到學生在家表現(xiàn),掌握了第一資料,方便了自己的工作,提高了工作實效。
1、我校組織家長參與了學校的一些重大活動,提高了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意識,使家長鞏固“共同教育孩子”的觀念。邀請部分家長參加學校的六一、元旦等慶祝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家長們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親手制作的作品和表演出精采節(jié)目時,在由衷的高興之余,也真切地體會到了素質(zhì)教育的優(yōu)越性。
2、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請家長帶著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家長在實踐和日常生活中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3、開展親子閱讀,即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這是指在教育就本質(zhì)而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旨在育人的活動?;顒蛹仁墙逃幕A(chǔ),
又是教育的目的。在活動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和與他人的交往,人類文明積淀的財富得以繼承發(fā)揚光大,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家庭中大人與孩子一起閱讀。
通常,我們將親子共讀理解為“大人為自家的孩子讀書”。在這里,我們不妨理解得更廣泛些。從參與人的`角度看,孩子一方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自家的孩子,也可以是別家的孩子。從閱讀活動的內(nèi)容來看,除了核心的閱讀活動外,親子閱讀可以從選書的時候開始,一直到讀后的交流,形成一個“選書—讀書—聊書—再選書—再讀書?”循環(huán)立體的過程。
從共讀的形式上看,親子共讀可以是大人讀給孩子聽,也可以是孩子讀給大人聽,也可以是大人讀給大人聽,也可以是孩子讀給孩子聽,也可以是自己讀給自己(默讀或讀出聲音);除了“讀”的形式,還可以有表演、圖畫、手工、實驗等等多種形式,重要的是,大人與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因此,從廣泛的意義上說,親子共讀可以理解為大人與孩子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
教子尚須人品高,樹直還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長,不僅是家庭的事、學校的事,還是全社會的事,只有綜合教子的合力效應(yīng),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雖然家長學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真正把家長學校辦到家長的心坎上,還尚須不斷努力,相信有廣大家長的配合,我們家長學校會越辦越好。
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培訓計劃篇二
家長的榜樣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zhì)無時不刻地影響著孩子,可以說從孩子身上,我們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1、正確的孩子觀
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我們都清醒地認識到:孩子不是等待被填充的無思想者,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具有主動精神的學習過程的實施者、生成者、發(fā)展者,他們具有各自的需求、興趣、特長。作為家長,必須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發(fā)展需求,正確地認知,合理地引導。絕不可強迫孩子做他們不感興趣的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另外,不要認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實際上孩子的頭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小大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人人都說孩子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因此,作為家長也要更新觀點,“蹲下身來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思想,解讀孩子的行為,和孩子們建立“朋友式”的新型關(guān)系,參與孩子的活動,了解其喜怒哀愁。在與孩子的交往中,促進孩子的成長。
2、科學的教育觀
學習社會化,學習終身化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突出特點。教育的目標是教會孩子學會生存,教會孩子學習,以終身受用。因此,學習已不僅僅是內(nèi)容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方法的培養(yǎng),讓孩子明確“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學什么”涉及到孩子的學習興趣問題,對孩子想學的東西家長要進行引導,以保證其正當?shù)男枰軌虻玫綕M足;“怎樣學”則涉及到學習方法問題,孩子喜歡的是一些游戲性的活動,實踐性的學習,因此,家長要明確認識到這一點,切不可用“題海戰(zhàn)”、“陣地戰(zhàn)”,“疲勞戰(zhàn)”去拴孩子。否則,很容易使孩子和自己形成對立。而以前,動輒就以棍棒、巴掌教訓式的教育方法,也應(yīng)當轉(zhuǎn)向賞識,讓孩子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害怕心理中走出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變厭學為樂學。
3、適當?shù)陌l(fā)展觀
家長要注意孩子們各門學科成績的均衡發(fā)展,各科成績都很優(yōu),不等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孩子需要發(fā)展的,不僅有知識,還有能力、道德、品格、體質(zhì)、情感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學校提出搞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具體化為“掃好地,唱好歌,寫好字,讀好書,做好操”。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要對孩子提出這些要求,并嚴格讓孩子努力去做到。
4、正確的評價觀
提到孩子的成績,更多的家長總而把眼盯在期中或期末的一張試卷上,著眼于孩子在班級的名次。雖然現(xiàn)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但對于成績,我們也不是避而不談,只不過,要科學地看待。確實,試卷因為它具有直觀性、綜合性、濃縮性等特點,有助于我們快速地了解孩子,但分數(shù)的高低并不等同于能力的高低,它只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量化的參數(shù)。我們在看試卷時,一要前后看,看孩子有無進步,只要進步的,就是可喜的,就是要積極鼓勵的;二要綜合看,看孩子知識、能力、智力、品德是不是都有進步,試卷只能表明孩子在學業(yè)成績單方面的,一次性地。因此,分數(shù)的高低、名次的前后并不能說明孩子行還是不行。
1、布置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歡讀書,那么,家中應(yīng)該有書、雜志、報紙。孩子在書香環(huán)境中成長,自然會喜歡接近書,喜歡看書。但是,這個環(huán)境還必須是簡化了的,不能太嘈雜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學習刺激,以免孩子無法專心地學習。
2、用正面的語言和親自示范的方式來教導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學習一種好的行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語言,明確地告訴他所要做的行為,例如告訴他“我們應(yīng)該……做”,而不只是批評他、責備他做得不對。然后再親自示范正確的動作來教導他。如果孩子說會,那么就讓他做給你看,再指導他正確的方式。
3、不要打擾他的專心。
4、和孩子一起游戲。
從游戲中可以訓練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時也可以將復雜的學習活動分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勵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為,有一丁點的進步,哪怕他的表現(xiàn)不如我們的理想,我們也要鼓勵、贊賞他,使他保有學習的原動力。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愛要適時、適量。“權(quán)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動的學習行為,而非內(nèi)心自動自發(fā)的自愿行為。研究證明,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懷,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動機、態(tài)度的形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關(guān)愛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兒童有良好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
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培訓計劃篇三
時間:2020年3月25日
地點:各班教室
主持人:
授課教師:
主題:《重視對孩子的思想教育》
活動內(nèi)容:
1.提出重視對孩子的思想教育。
2.建議父母要走出思想誤區(qū)。
3.建議家長教育孩子樹立崇高的理想。
4.提倡家長認真指導孩子結(jié)交朋友。
5.老師分班介紹。
6.老師和家長進行交流
家長學校工作總結(jié)
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環(huán)境,為了讓更多的家庭成為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環(huán)境,成為健康的理想的學習型家庭。一年來,我校家長學校工作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使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讓素質(zhì)教育走進千家萬戶,促進了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1、建立了由校長為組長,校家長委員會代表組成的家長學校領(lǐng)導小組,并對活動領(lǐng)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人員進行了分工,做到了分工落實,職責明確。
2、組織學習,統(tǒng)一認識。
為了讓學校全體教師、全體家長了解“家長學?!钡囊饬x、目標、內(nèi)涵、策略等,我們根據(jù)學校的實際,利用
“全體教職工大會”、“班主任會”“家長會”、“家長學?!薄翱l(fā)學習材料”“學校網(wǎng)站”“問卷調(diào)查”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習書籍。同時還使大家明確了“家長學校”“誰在學?”、“學什么?”、“在哪兒學?”“什么時間學?”“怎樣學?”“為什么學?”六要素。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提高了廣大教師和家長對辦家長學校重要性的認識。
為了使家長學校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根據(jù)調(diào)查到的家教情況、家長的教育觀念等實際情況,制訂了《郭店中學家長學校工作計劃》,實施點名簽到制度和學期考評制度。并充分發(fā)揮學校、班級兩個層面家長委員會的作用,使大家做到目標清,方向明,從而確保家長學校工作扎實開展。
1、建立基地
我校家長學校領(lǐng)導小組把多媒體教室作為家長學校的活動基地,并為家長學校學員提供了學習條件。
2、提供資源
我校積極向?qū)W生家長宣傳推薦《家庭教育》等書籍、雜志,給家長提供了資源共享和及時交流的平臺。
3、開展系列活動
(1)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最新理念。針對家長家庭教育理論、經(jīng)驗缺乏的特點,我校有計劃地舉辦了系列講座,向家長系統(tǒng)地傳授生理學、心理學、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等基本知識。家長學校各年級的主講教師在認真研究、大膽實踐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適合本年級學生特點的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使家長的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的成長同步。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布置,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計劃,把教學內(nèi)容分解到各級部,各級部再分解到各學期、月份。根據(jù)需要召開,由班主任主講,也安排有關(guān)任課教師講課。講座從內(nèi)容上分三種:一種是系列專題講座。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班級特點安排內(nèi)容。第二種是名家講學。聘請名家講學的目的是使家長從更高的層次上去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答家庭教育中的疑難問題,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種是家長介紹經(jīng)驗。每一次專題講座后,安排部分家長把在家教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家教經(jīng)驗介紹給大家。這樣不僅指導家長把學到的家教知識靈活運用于家教實踐中,使家長總結(jié)的好經(jīng)驗得到及時推廣,而且提高了家長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2)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我們請家長到校和孩子一起聽任課教師的課,一起評課,一起參與討論學校、班級教育教學情況,并發(fā)問卷調(diào)查和意見反饋表,及時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提出的寶貴意見,密切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促使家長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交流、發(fā)展。
4、組織研討
家長們就“如何大手拉小手,開展家庭文化建設(shè)”“在與孩子交流溝通中遇到的困難”“家長要放下架子與孩子互相學習、平等交流”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家長們自由暢談,各抒己見,既增進了家長與家長、家長與老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促進了家長們揚長避短,不斷提高家教質(zhì)量。
1、我校組織家長參與了學校的一些重大活動,提高了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意識,使家長鞏固“共同教育孩子”的觀念。教師節(jié)邀請家長參加座談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讓家長參加學生的活動課,有利于使家長加深對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的理解,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家長的特長。
2、我校每學期都開展“優(yōu)秀家長”評選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家長對參加各項活動的熱情。
3、廣泛的交流增強了教育合力,總結(jié)了寶貴的家教經(jīng)驗。加強教師和家長個體之間的交流是增加學?!彝ソ逃狭Φ闹匾侄?。我校具體做法是:以家訪為主,輔之以“家長接待日”等方式。班主任在家訪時,可以較全面地了解學生接受家庭教育的情況,從而更好地組織學生家庭中每一位成員密切配合,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環(huán)境。
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培訓計劃篇四
被尊重被關(guān)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一個人覺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沒有疑慮、沒有孤獨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態(tài)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這就很容易產(chǎn)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親,她出于擔心和愛護,常常嘮叨女兒要少與男生來往。有一次,母親竟臭罵了幾個來邀女兒去過朋友生日的同學。這使女兒受到極大的傷害:她在同學面前好沒面子,同學不再跟她來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們不讓我好過,我也要讓你們難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氣你們!就是不好好讀書!就是要把你們的錢拿去花光!”但她內(nèi)心又很孤獨,很苦悶。作為父母,本來唯恐傷害了子女,但卻在不經(jīng)意中傷害了子女。結(jié)果,即推開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開。父母與孩子雖天天相處一屋,心理卻相隔很遠。做子女的視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動輒跟父母頂嘴發(fā)脾氣,有的閉瑣自己疏離家庭,有的甚至離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愛無從入手,看著自己親手撫育、一點一點長大起來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無論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實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對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卻不知怎樣去理解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長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雙親。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這在親子之間,本來應(yīng)該沒有問題,但事實并不是沒有問題。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并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shè)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嬌寵孩子。如前面這個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夠站在女兒的角度思考(畢竟我們做父母的也年崐少過),至少不會做出“臭罵前來邀請女兒的同學”這樣過于傷害女兒自尊心的行為來!父母應(yīng)該知道: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愿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yīng)切記: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因為他們再不是那個兒童期的孩子了。對上面那個被同學前來邀請參加生日宴會的女兒,家長完全可以這樣做:先要肯定“社交”對于女兒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不僅是因為同齡人能使孩子更開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齡人的交往中,來增進對自己、對他人的認識和了解。然后,再給孩子指出,時間安排上要適當,社交活動不可沒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時間,畢竟讀書學習是主要的。給孩子講清道理,孩子一定也會理解,這樣不是很好嗎?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xiàn)。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jié)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F(xiàn)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xiàn):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沖突馬上就減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下面的練習,請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抱怨他的母親:“媽媽最討厭了,一天到晚嘮叨個沒完!”你的反應(yīng)是什么?
1、不孝子孫!媽媽這么辛苦,從小把你養(yǎng)大,你還嫌討厭,像話么?
2、你覺得,媽媽講話很干擾你?
3、你怎么會有這種感覺?還虧你講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煩?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說說嗎?
比如:當你的孩子對你說:“老師偏心,別人講話不批評,就批評我”時,你的反應(yīng)是什么?
體諒理解的反應(yīng)應(yīng)該是這樣:“也許老師是偏心了,你覺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許老師是沒有看見別人說話。再說,你講話也是事實,批評你講話這一點是沒錯的,是不?這樣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覺,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錯的,孩子就會心服口服。
而不體諒理解的反應(yīng)往往是:“不要說老師偏心,你自己講話難道是對的?不要去管別人有沒有講話,先問問你自己有沒有講話?你還好意思說老師偏心!”。有的家長可能認為,這樣才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錯了!其實,這樣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覺,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實。結(jié)果孩子覺得連父母也不公平,不講道理。他被這樣的負向情緒困擾,再不會去考慮自己有沒有錯,更加認定老師批評自己是不公平的。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nèi)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guān)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于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fā)孩子的抵觸情緒。
看這么一個鏡頭:有一天,女兒在該回家的時候還沒有回家。家長開始想:這孩子,又貪玩了。繼而是憤怒:都什么時候了,人影子都不見!不等她,我們先吃飯!心里想:她回來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頓不可!晚飯后7點、8點,家長越來越焦慮:這孩子不會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開始一個一個打電話詢問女兒的同學。正在此時,門玲響了,母親迫不及待地去開門,(接下來會怎么樣?大家想一下),這位母親是怎么做的呢?劈頭一陣責罵:“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們差一點沒去報案......”女兒試圖解釋,但母親此刻哪里容得下傾聽女兒的解釋?劈臉又是一個巴掌,打得女兒捂著臉跑進自己的房間去嗚嗚地哭起來。這位家長用“責罵和巴掌”傳達了自己對女兒的那一份刻骨銘心的關(guān)愛。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這種不當?shù)姆绞剿谘凇.敻改笇χ⒆討嵟熈R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盡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fā)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他不想讓兒子像自己一樣,直到長大成人,直到父親臨終才體會到父親一直是愛自己的。不過,許多家長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長大了會知道父母當時、當年是“為了自己好”。事情結(jié)果縱然如此,可是我們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當時的“對立情緒”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們?yōu)槭裁床辉谝婚_始就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對他的關(guān)心和疼愛呢?國內(nèi)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于嚴厲、缺乏溫情的養(yǎng)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yīng)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yīng)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們都非常為你擔心,我已經(jīng)撥了十幾個電話,還差一點要打110報案了!
“擔心”是家長真正的感覺,“憤怒”則是由“擔心”而產(chǎn)生的。直接地、坦誠地把自己的“擔心感覺”告訴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當?shù)脑蜻€是不正當?shù)脑蛲須w,聽到這樣的話,多半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guān)心,并且產(chǎn)生內(nèi)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溝通為基礎(chǔ),接下來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宮里處處受皇上寵愛,但是老太后不喜歡她,覺得她太粗野,不知書不達理。皇上也怕老太后,就命令小燕子背詩練字,結(jié)果小燕子受不了這種束縛,離家出走,在外面歷經(jīng)磨難,受盡委屈。在這兒咱不說小燕子怎么樣,我想說一下皇上的感覺和態(tài)度,當他得知小燕子離家出走的消息以后真是氣得暴跳如雷,平日里那樣寵她,她竟然逃走?!小燕子回來以后,本以為皇上會懲罰他,皇上卻說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是非常感人的,我想讓大家看一下這個片斷。
(放《還珠格格》片斷)
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深切關(guān)愛,也是家長應(yīng)該履行的職責、義務(wù)。但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1、避免夸大事實。不要用“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這樣的句式。憑心而論,你的本意并非認為自己的孩子真的“總是如此”、“肯定如此”、“從來如此”。所以應(yīng)避免。
2、避免籠統(tǒng)模糊。如果你對孩子的某種行為不滿,要避免籠統(tǒng)的指責“你這個孩子......”而應(yīng)該具體地說“你這個行為......”“你這件事......”因為你真正不滿意的是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3、善于認錯。家長也有無理的時候,認錯時不要說“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錯!”“反正你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準確的表達應(yīng)該是:“也許你是對的”“也許是我錯了?!?/p>
總之,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時,要避免指責,而是對她說出自己真實的感覺。
練習:如果你對孩子過多看電視的行為不滿意,你怎樣告訴他?
a、整天就知道看電視!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樣及得上他?不爭氣的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掃大街吧!(這樣說,實際上只是發(fā)泄了自己的焦慮情緒,并且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個“壞孩子”,因而他會更不思進取。)
b、明天開始,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的電視!(這樣憑一時沖動作出的決定,并沒有考慮它的可行性。)
c、我們?yōu)槟愕囊暳?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們將協(xié)助你控制。因為我們是父母,我們要對你負責。(把關(guān)心和協(xié)助明確告訴孩子。)
《父母必讀》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你擁抱過嗎,耳語過嗎?》,文章說: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人在情緒平靜、心理穩(wěn)定時是最理智的。
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tài)而言,就已經(jīng)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guān)系了。
有個家長對我說:“我的兒子長大了,越來越不聽我的話。兩人之間總覺得沒話說,這是不是‘代溝’?”我說:“你多多擁抱你的孩子?!彼f:“根本不可能,他總是躲著我,別說擁抱了,就連握手、摟肩膀這樣的接觸都沒有過。我們都覺得那樣太不自然、太尷尬。”我說:“父子倆的接觸都到了尷尬的地步,你還考慮自然不自然。再‘自然’下去,你們之間就形同陌路了。別忘了,他是你的兒子?!薄澳俏以撛趺醋瞿?”他問我。
“星期天帶他離開喧囂的鬧市,做一次郊游,只有你們父子倆。在大自然中你們或互相攙扶攀登,或并肩在林中小徑散步,不要談任何有關(guān)學習和工作的事情,盡量體會回歸大自然的松弛與和諧。當無任何外界干擾的時候,你們父子倆的心靈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心靈的相通又會使你們自然地擁抱在一起。根本就沒有什么‘代溝’,只是你們的心靈沒有機會溝通。”
父子之間、母女之間都要多溝通,家長要多計劃、多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慢慢地,孩子同你都會習慣這種方式,越習慣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比較含蓄的,我們不善于說出來或做出來,我們明明愛孩子卻很少對孩子說:“孩子,我們愛你”。就連夫妻之間也是這樣,一個出差在外好長時間,回來的時候你去車站接他,兩人遠遠的看見,頂多是相視一笑或者點點頭,說明我們還認識。國外的表達方式就不同,他們會擁抱、親吻。當然,我們有我們的國情,我們不必強求自己去模仿。如果你實在不愿接受擁抱這種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頭頂頭、摟肩膀、拍拍頭或后背、用力握他的雙肩、輕捋他的頭發(fā)等也都可以采用??傊?,家長在這方面應(yīng)該積極主動。
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我們應(yīng)該經(jīng)常用語言、動作、表情和姿態(tài)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你對我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但在這種溝通中,我們做家長的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少說多聽。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一位母親,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啞了。兒子放學回來后說:“媽媽,老師批評我了?!苯又驮V說老師怎么怎么不對。當時,這位母親特別想批評兒子:你錯了,老師是對的??墒且驗樯ぷ訂?,說不出話,就只好瞪著眼睛,看著兒子說。等兒子終于說完了以后,突然兒子又說了一句:“媽媽,我謝謝您?!彼敃r一愣,不知兒子是什么意思。兒子又說:“謝謝您,今天聽我說了這么多話?!钡诙?,兒子又對媽媽說:“媽媽,你昨天雖然什么都沒說,但是我已經(jīng)明白了,我錯怪了老師?!边@就是傾聽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評論,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但是不要認為溝通需要用嘴去說,其實溝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聽。可以說,傾聽有時候是最好的溝通。
有人寫過這么一篇文章,叫做“善于傾聽亦風光”。文章說,能言善辯固然是一種能耐,但善于傾聽也是一種涵養(yǎng)。卡耐基的被人喜愛的六個秘訣之一就是--做一名忠實的聽眾。有人說“不被任何贊美之辭所迷惑的人,也一定會被專心聽他講話的人所迷惑?!鄙朴趦A聽、欣賞別人說話的才能,比其它任何才能更難具備,因為人們往往只考慮自己所說的,而把別人所說的當耳旁風。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溝、夫妻之間的矛盾、婆媳之間的不和,根源往往就是缺少“傾聽”的一方,每個人都想說,每個人都不注意去聽,矛盾就來了。當家長的,好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總是希望孩子聽自己的,卻很少主動去聽孩子的。那么,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在座的各位都來試著克制一下自己,改變一下自己,在家里我們盡量的少說,多聽,你會發(fā)現(xiàn)與孩子的關(guān)系、與配偶的關(guān)系、與老人之間的關(guān)系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培訓計劃篇五
家長學?;顒佑涗?/p>
時間:12、20
地點:社區(qū)居委會
參加人員:社區(qū)居民
活動主題: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上學時,有的父母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未了甚至還要補上一句:“等一等,讓我看你的衣服扣好沒有?書包里是否要帶的東西都帶了?!闭\然,孩子,尤其是初上小學的孩子,上學時可能會遺忘了課本。教育孩子不要忘記攜帶需要的課本和文具是很重要,但是要想孩子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習慣,就應(yīng)讓孩子自己去檢查,親自去做。而且,疏忽也是免不了的,偶爾也會有遺漏。但這不要緊,孩子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自己遺忘了課本或必要的文具,這次吃了虧,影響了聽課,那么他下次就不會再忘記了。而且這種教訓要比父母叮嚀十遍深刻。如果父母一味地幫忙孩子準備一切,孩子就會產(chǎn)生一種依靠心理,自己能夠?qū)σ磺胁宦劜粏枴?/p>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敗和失誤。而且通常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失敗為成功之母”。那么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大人應(yīng)放手讓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圍內(nèi)自理,讓他失敗,碰釘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如果從小,一切都由父母包辦,孩子感到一切都能夠依靠父母,構(gòu)成一種“安全感”,那樣反而容易出大事。
滑雪場里經(jīng)常發(fā)生的骨折事故。大都發(fā)生在和緩的斜面,而不是在陡峻的斜面。建筑工人從腳手架上失足跌落的意外事件多發(fā)生在接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在高處。這些都是因為越是不大危險的地段,人們的安全感反造成心理上的松弛和注意力的分散。所以經(jīng)常讓孩子處于依靠和安全感中,對孩子的成長反而不利。一旦父母有疏忽,或離開了父母,自己就會束手無策,時時出事。
不要干涉孩子零用錢的花法,那里還有一個培養(yǎng)孩子學會理財?shù)膯栴}。孩子口袋里有了零用錢,這就給孩子提出了一個怎樣花的問題,它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念。此刻有的小學里學生自己組織了學生銀行。有的把錢積攢起來,買大東西;有的把錢資助困難同學。這些對孩子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