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導思想
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以《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2019年語文高考考試大綱為依據(jù),貫徹我校新課改”12X3”“任務趨動,模塊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教學與培養(yǎng),以語言文字運用為基礎,以閱讀和寫作為重點,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優(yōu)輔差,注重課內外的結合,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確保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二、分段目標
1.第一輪(2018年8月18日至2019年3月25日),重在全面復習,考點精講,夯實基礎;
2.第二輪(2019年3月28日至2019年4月22日)重在專題復習,綜合運用,查漏補缺;
3.第三輪 (2019年4月25日至2019年6月1日)重在強化訓練,追求效率,提高實戰(zhàn)能力。
一輪復習主要進行全面復習,梳理三年所學知識:
1. “教材無盲區(qū),處處是考點。”教材回歸復習,重點梳理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有關知識。
2. 考點知識專題復習,共四大版塊22個必考知識點。根據(jù)學科特點,部分二輪復習要穿插到一輪中進行。為全面提高寫作能力,作文訓練以限時訓練為主,每月1-2次,長抓不懈。
第二輪主要是結合套卷練習查漏補缺,重點復習學生薄弱的專題;第三輪是綜合復習和考前沖刺。
三、增分策略
畢業(yè)班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存在較大差距,作為任課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全面培養(yǎng),充分要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首先是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作為任課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學習新課標,明確新課標對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不斷吸納先進的語文教學理論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現(xiàn)有資料分析教材,駕馭教材,扎扎實實備好課,講好課,要充分發(fā)揮課內45分鐘的效力,要特別注重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
2.積極參與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認真研讀2019年考綱,分析2018年高考試卷,發(fā)揮集體智慧,挖掘團隊潛力,團結協(xié)作,提高備課和教學質量。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和備課活動時間,積極參與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按教學的統(tǒng)一要求和進度進行教學。對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都要認真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設計好課堂練習,靈活處理教材。
3.大力踐行我校“任務趨動,模塊教學”授課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實行備課資料資源共享,備課方式各施所長。同時,通過聽骨干教師示范課及相互聽課、評課,相互促進,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4.做好高中階段語文教學與語文新課標和高考語文考試說明的銜接,認真學習語文新課標和高考語文考試說明,關注高考語文命題改革動向,用適應高考要求的新的教學理念統(tǒng)領教學,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明確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鉆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要講練結合,以練促學。
5.重視每一次大考及周測的質量分析,務求分析到每一個小題每一個學生。加強對考生的語文學習方法及答題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要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6.高度重視閱讀和寫作教學。認真搞好課堂閱讀教學,每周精選一部分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和文言文,通過多媒體課件、工具單提供給學生閱讀,以此養(yǎng)成學生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閱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寫作能力上主要是加強對給材料的議論文的訓練。一是掌握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和結構;二是學會合乎邏輯的思維推理,能辯證地分析說理;三要了解議論文的語言特色,學會潤飾語句。爭取通過一學年的訓練,讓那些議論文方面的確有所長的學生能夠寫出一篇規(guī)范的、高質量的議論文。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學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時反饋給學生,及時指導、評價、交流,激發(fā)寫作動力,同時用最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學生作品啟發(fā),激勵學生寫作,把作文教學落到實處。課堂作文和課外練筆相結合。
針對近三年全國卷作文命題的特點,關注社會現(xiàn)實,彰顯時代精神,注重邏輯思辨,考查語文素養(yǎng)。務必搞清楚任務驅動型作文、時事材料類作文、關系類作文、漫畫類作文這四類材料作文的寫法。
7.重視平時作業(yè)、訓練(課堂和課外)內容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重視試卷命題質量,對學生加強考試規(guī)范、考試技巧和考試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
強調語文學習最基本的方法——積累,大力強調積累的突出作用,布置積累任務,檢查積累作業(yè)。并根據(jù)學科特點,布置有效的語文作業(yè)。作業(yè)有背誦、演講、知識點展講、口譯、口述等口頭作業(yè),也有默寫、練字、隨堂作業(yè)、課后作業(yè)、工具單練習、作文及教輔資料上的作業(yè)等書面作業(yè)。
8.做好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輔導教育。作為任課教師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況,與學生廣交朋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反饋學生的意見、信息,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做好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輔導教育,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
9.重視培優(yōu)輔差。利用間操時間及晚自習時間,認真抓落實,抓過關,抓臨界生,加強個別輔導和學科培尖工作。
10.對高三學生語文學習的工具要求:①語文積累本(摘抄好詞佳句優(yōu)美語段);②錯題分析本;③語文練筆本(寫周記、漫筆、讀書札記);④練字本(要求學生每周堅持練字,書寫工整,寫規(guī)范字,狠抓良好的書寫習慣養(yǎng)成);⑤課堂筆記本。
在此基礎上,建立語文學科文件夾。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文件夾進行管理。
此外,還必須有語文學習工具書,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等。
四、主要考點一覽
一、語言文字運用
1.準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形(因全國卷不直接考查字音,故省略)。
2.書寫時標點符號使用的正確與規(guī)范。(不直接考查,但會在文言文斷句及寫作中體現(xiàn))
3.正確理解詞語(主要是成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并能正確使用。(高頻考點)
4.熟練掌握語病常見類型并能準確鑒別: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高頻考點)
5.訓練提煉內容、概括語意、擴充語言成分、豐富語言信息的能力
6.掌握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這部分內容可能會在文學類閱讀、古代詩歌鑒賞中考查)
7.學習語言表達簡明、連貫(高頻考點)、得體(高頻考點),準確、鮮明、生動(壓縮、擴寫、仿寫、續(xù)寫)(重要考點)。從2018年全國卷看,這部分內容一般會以短文改錯的形式綜合考查。
8.邏輯推斷題、圖文轉換題(特別是流程圖、徽標圖)也是考查的重點。
二、古代詩文閱讀(必考考點)
1.讓學生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2.背誦常見的名句名篇(高中14篇,初中50篇)。
3.提高鑒賞以唐宋詩詞為主,以及其他時代、體裁的作品的能力。
三、現(xiàn)代文閱讀(必考考點)
閱讀理解論述類文本及非連續(xù)性實用類文本。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xiàn)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四、寫作(必考考點)
學會實用類文體寫作。提高學生議論文、書信等寫作的能力。重點是任務驅動型作文、時事材料類作文、關系類作文、漫畫類作文這四類材料作文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