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一
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會10個生字,認讀6個字。
2、體會有問號的句子的語氣,并讀一讀。
3、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開展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懂得做事要全面調查。
1、會有問號的句子的語氣,并讀一讀。
2、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3、開展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開展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書寫10個生字,含一個多音字。
2、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問號的作用。
教學重點:
生字的書寫:貌丑兇范
教學難點:
生字的記憶和書寫。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生齊讀課題)
讀完課題,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題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你能給它加上一個合適的標點嗎?
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讀讀,讀出疑問句的語氣。
貓頭鷹為什么不能當勞動模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一定要把字音讀準。
(1)自己讀。
(2)畫出生字。
(3)標出自然段?;氐秸n文。
2、我請同學們來讀,誰愿意讀?你自己選一個自然段讀。
提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聽,聽一聽他們誰的字音讀得準,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說的誰?
3、解詞:師:剛才讀書的時候,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詞語特別難理解,都把我給難住了,你么愿意幫幫我嗎?
課件:恥笑中的“笑”在課文中指什么?下面那個意思更準確?
(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fā)出歡喜的聲音。
(2)怕人家看不起。
(3)大笑。
4、剛才我們讀課文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誰還記得是什么問題?(課文主要寫了誰?)
(1)學生答課件出示鳳凰、烏鴉、麻雀、貓頭鷹圖
(2)這里還有幾個詞語,讀一讀。
課件:推薦勞動模范調查
(3)能不能用上這七個詞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
5、你們有自己的看法嗎?(學生自由暢談)
6、老師給大家?guī)追N選擇,請你們舉手選出你們的看法。
(1)當然能當
(2)就它能當
(3)調查后決定
(4)不能當
(老師了解學生選擇的情況,然后做決定)
看來同學們都有不同的選擇,那咱們學完生字之后再說。
三、學習生字。
貓頭鷹的相貌又兇又丑。我們來學習貌、兇、丑三個生字。
自己說一說。
兇注意寫的時候,里面的兩筆位置靠上些,這個字才好看。
丑字要特別注意這個字的筆順。
作業(yè):
抄寫生字。讀課文。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通過欣賞,能口齒清楚地朗誦兒歌,使兒童體會濃濃的母愛之情。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活動準備]1.畫有藍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魚兒,花園、風兒、花朵,媽媽、嬰兒等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藍天、星星、大海、魚兒、花園,花朵、媽媽的手、嬰兒等的貼紙若干。
3.錄音機一臺,抒情音樂磁帶一盤。[設計思路]著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曾贊美《搖籃》是“一支美妙的搖籃曲”,“是歌也是詩”。它以悅耳動聽的音韻展現(xiàn)了“藍天”、“大?!?、“花園”以及“媽媽的手”這一幅幅開闊兒絢麗的畫面,運用擬人、比喻等藝術手法將它們和諧地聯(lián)結在一起,形成一個溫馨、寧謐的環(huán)境,可以使孩子們陶醉在這種優(yōu)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活動流程]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完整欣賞詩歌,反復聆聽——→朗誦詩歌,啟發(fā)設問,集體討論――→遷移
1.出示“搖籃”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都有什么關系?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媽媽搖著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5.傾聽配樂詩朗誦《搖籃》,要求幼兒傾聽時想象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幼兒在午睡前躺著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1.集體朗誦并交流討論
a。詩歌里講了哪些搖籃?(幼兒回答后,教帥出示背景圖)b。詩歌里說的這些搖籃,分別是哪個寶寶睡覺用的呢?(幼兒回答后,師生共同粘貼,把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小朋友寶寶分別送入各自的搖籃)c。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d。教師讓幼兒充分發(fā)表看法后發(fā)表白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媽媽的手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搖籃,每個小朋友要感謝媽媽對我們的關愛。2.表演游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例:當詩歌里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時,扮演藍天的幼兒便可想像抱著星星,搖它入睡的動作,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詩歌里說:“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那么,藍天除了是星星的搖籃,還可以是誰的搖籃?大海又可以是誰的搖籃?(幼兒自由發(fā)言后,教師對幼兒的仿編詩句進行組合,并把詩歌念給小朋友欣賞)例:藍天是搖籃,搖著月寶寶,白云輕輕飄,月寶寶睡著了。大海是搖籃,搖著船寶寶,浪花輕輕翻,船寶寶睡著了。花園是搖籃,搖著鳥寶寶,風兒輕輕吹,鳥寶寶睡著了。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寶寶睡著了。
為了便于兒童記憶吟唱,全詩采用重復的詞語、相同的句式,造成一種聲音的回環(huán)。韻腳選用了“遙條”韻,烘托出一種甜美柔婉的氣氛,使得美好的情致與音樂的旋律自然地統(tǒng)一在一體。《綱要》中提出,要讓幼兒接觸社會,初步了解人與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皳u籃”這首詩歌,從環(huán)保的角度向幼兒展示了當今大城市中存在的問題,取材現(xiàn)實,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整個活動,以小猴生病為線索,把大城市的污染以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在幼兒面前,使幼兒深深感受到空氣污染的危害性,從而一起為凈化城市出謀劃策。于是,“種樹、種花、改制摩托車”等方法應蘊而生,充分寄托了孩子們的美好設想和愿望。
有人說,環(huán)保教育對于幼兒來說較難滲入,而本活動,老師的成功在于以情激情,從而激發(fā)起幼兒真正的言行。語文教案-詩《搖籃》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三
①談話導入,交代教學目標。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每個寓言都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寓言兩則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通過學習課文,理解寓意,學會生字。
②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多媒體動畫《守株待兔》,激發(fā)學習興趣。
現(xiàn)在老師先請大家欣賞《守株待兔》,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邊看邊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③揭示課題,釋題。
a、揭示課題,正音。
b、釋題:問:“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④學生自由讀課文,老師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段落序號。
學習1、2段。
a、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那個人為什么會守在樹樁旁邊等待兔子呢?
b、默讀課文,說說那個種田人是怎樣得到這只野兔的?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板書:撿到兔子)
c、出示生字“竄”“撞”,理解意思。(竄——亂跑;撞——碰)
d、他撿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齊讀。
他這樣想可能嗎?對不對?為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指導有感情地讀句子,指名讀、齊讀第1、2段。
學習第3段。
a、自由讀課文,說說這個人后來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板書:整天坐守莊稼全完了
b、齊讀第3段。
a、他這樣做對不對?錯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c、老師總結寓意。(注意語言要淺顯易懂)
d、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呢?舉例說說。
e、老師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對于偶然得到的東西,我們不應該抱有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才會取得收獲。
f、齊讀課文。
認讀生字,交流記字方法。
出示要求寫的九個字,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書寫應注意什么。
指導寫字。
完成課后練習“讀讀想想”。
把本課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再請他們講一個寓言故事。
①會認“寓”等10個生字,會寫“守”等9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寓言故事。
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日記兩則
1、認識則、昨等13個生字,會寫份、粉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并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認識則、昨等13個生字,會寫份、粉等8個字。
一、 學習日記格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叫日記嗎?(請知道的小朋友說一說,老師相機點撥,特別講日記的格式)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位小朋友寫的兩則日記。板書課題,齊讀。
二、 初讀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要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把字音讀正確
2、 開火車讀詞語,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3、 分組再讀課文。
4、 說說兩則日記分別寫了什么事?
三、 指導寫字
1、 認讀要求寫的8個字,并用這些字分別組詞語。
2、 分加指導,練習書寫。
四、課后作業(yè)
練習寫一則日記。
一、 復習回顧
1、 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 用多種方法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和要求寫的字。
二、 朗讀感悟
1、 范讀課文
2、 學生自由讀
3、 分小組體會讀
a、 合作學習。
b、 指名匯報交流
c、 小結:日記要有一定的格式,日記的內容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氣、正文。
4、 學生細讀
a、 小組討論:這兩則日記寫了些什么?
b、 指定小組匯報
c、 小結:日記是對自己說的話,必須真實。有些小秘密,都可以記錄在里面。
5、 學生精讀
a、 學生讀兩則日記,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b、 比較這兩則日記的不同,指名回答。
c、 小結:日記內容必須新鮮,每天都有不同的內容。寫日記要寫一天里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事。
三、 拓展活動
1、 展示自己。
2、 當小醫(yī)生修改日記。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四
1、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2、體會有問號的句子的語氣,并讀一讀。
3、開展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要全面的看待問題,不能只看外表。
教學重點: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指導讀出問號的句子的語氣;
難點:開展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課文——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什么是勞動模范?讀完課題,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題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讀讀,讀出疑問句的語氣(指名——范讀——齊讀)
1、圍繞這個問題發(fā)生了一個小故事,自己打開書讀一讀,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還記得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個鳥類朋友?
出示鳳凰貓頭鷹烏鴉麻雀誰愿意叫叫它們的名字?
出示推薦勞動模范調查這還有一些詞語朋友?指名讀。
用推薦、調查說一句話理解詞義。
3、用上這幾個詞語說一說這個故事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小動物們認為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為什么?(自己默讀課文)
師:小鳥認為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從課文中找找讀讀?!霸S多小鳥推薦貓頭鷹,說它是田園衛(wèi)士,捕鼠能手,應該當勞動模范”
讓學生點評:捕鼠能手,田園衛(wèi)士,真能干。
師:就讓貓頭鷹當勞動模范,結果怎樣呢?(鳳凰派烏鴉、麻雀去調查)請你默讀課文2、3自然段,邊讀書邊想一想它們是怎樣調查的?
師:誰和大家說說烏鴉是怎樣調查的?
烏鴉
師:誰來說說烏鴉是怎樣匯報的?(生讀原句。)
想想:烏鴉同意貓頭鷹當勞動模范嗎?為什么不同意?
學生匯報:貓頭鷹太懶了師追問: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課件出示句子:大王,我大白天查看時,貓頭鷹還在睡懶覺。我又向周圍鄰居了解情況,大家都說貓頭鷹一年四季總是白天睡大覺。
師:能不能讓貓頭鷹當勞動模范?怎么讀讓我們聽出來不能讓貓頭鷹當拉動模范?可以把“都”、“總是”變紅。烏鴉是不是就和一個人調查了?(不是)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大家都說)那你該怎么讀?
師: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烏鴉?(認真、負責)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貓頭鷹太懶了,所以說?(課件出示句子)這樣一個懶漢,怎么能當勞動模范呢?
師:大家看,這句話后邊是什么號?(隨著學生說問號變成紅色)你們都來讀讀這句話,想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誰來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指名說,師注意評價(課件出示句子)
這樣一個懶漢,不能當勞動模范。
師:這是怎樣的一個懶漢?
師:現(xiàn)在你們就是烏鴉,你們特別不同意貓頭鷹當勞動模范,所以,你們就向鳳凰大王匯報。
(創(chuàng)設情境:小動物們都說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我派小麻雀、烏鴉去調查,也不知道怎么樣了?哎,小烏鴉回來了,我得問問去,烏鴉你調查的結果怎么樣?快向大王我匯報匯報。
麻雀
師:也不知道麻雀調查的怎么樣?哪只小麻雀向我匯報匯報。
課件出示句子:大王,貓頭鷹的相貌又兇又丑,叫聲難聽,非常嚇人。如果讓它當勞動模范,會損害我們鳥國的形象,讓外國恥笑。
師:它相貌什么樣?叫聲怎么樣?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貓頭鷹的圖片)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師:烏鴉和麻雀都認為貓頭鷹不能當勞動模范,鳳凰聽了他倆的匯報怎么說的?自己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師:鳳凰是怎么說的?你能試著填填嗎?(出示填空)烏鴉,貓頭鷹在()干什么,你()了嗎?麻雀,你怎么能()呢?你們再去()。
師:小烏鴉你們只調查了夜晚,調查白天了嗎?你們的調查怎么樣?小麻雀你以貌取人。什么叫“以貌取人”?你能不能聯(lián)系上文說一說。(指生說)這就叫以貌取人。
師:那怎么辦?再去調查。
師:貓頭鷹到底能不能當勞動模范呢?我們也和烏鴉、麻雀一起去調查調查。
師:貓頭鷹也來了,你們趕快去和它打聽打聽情況吧?(師扮演貓頭鷹)
師:這只是貓頭鷹自己的說法,光聽它一個人說行嗎?(向他的鄰居打聽打聽)這次,它們是夜里去調查的。它們在樹林里看到了黃鶯、喜鵲,就和它們了解情況。
師:百聞不如一見,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師補充資料:一個夏天里貓頭鷹起碼要捕食野鼠一千只,假使一只野鼠在一個夏天吃掉二斤糧食,一個夏天就為人們搶救下成噸的糧食。)不愧是“田園衛(wèi)士捕鼠能手”
師:哦。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學生說(教師板書:擦掉“嗎”)
師:貓頭鷹能為人類保護許多糧食,我們認為它能當勞動模范。還有什么模范?那“模范”這兩個字怎么寫?
師:誰來說說你怎么記這兩個字?(卡片)
師:怎么才能把這兩個字寫漂亮呢?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個字的結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先描,體會(擺好寫字姿勢)
師:板書(范)
生展示,再寫一個
四、拓展延伸
其實,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能干的鳥,它們也能當勞動模范,還有誰能當勞動模范,說一說理由??梢赃@樣提醒孩子:()能(),怎么不能當勞動模范呢?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五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1·經過課前預習,你了解維也納嗎?請將課前準備好的維也納資料卡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漫談對維也納的初步認識。
2·大家聽過圓舞曲嗎?那我們就邊聽邊欣賞維也納的美麗風光吧!
3·聽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帶著這份心情讀讀課題!
1·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馮驥才。我們還學過他寫的《刷子李》《珍珠鳥》《花的勇氣》。今天我們就跟著他一同去認識維也納,走進維也納,感受維也納,享受維也納的美,好不好?
2·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難可以提出來。
3·糾正幾個字音,積累優(yōu)美詞匯:
盡量盡快撩動巢穴
豐富而不重復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徹彎彎曲曲又暢如流水寧靜又精致
4·讀完課文,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心中的維也納,你會怎么說呢?
5·質疑:針對這句話你們有什么疑問嗎?(結合板書?)
1·那就讓我們帶著疑問:你認為課文哪些地方最能體現(xiàn)出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呢?請找出這個句子或者詞語,并把它劃下來,如果能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
2·默讀課文,學生動筆在文中找句子。
(幻燈)“有一種鳥的叫聲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轉、嘹亮、悠長,變化無窮,它怎么能唱出如此豐富而不重復的音樂?”
a這里寫出了鳥兒的歌聲怎么樣?(富有變化)那就富有變化的讀一讀這個句子!你認為鳥兒為什么能唱出如此豐富而不重復的音樂呢?(長期生活在維也納,連鳥兒都都有了音樂的靈性了,真是鳥鳴如音樂啊?。?/p>
b想聽聽嗎?閉眼(播放鳥兒音樂)聽到鳥叫聲心情如何?指名讀這個句子。
c怪不得作者說:“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1·師小結:“維也納的清晨是充滿音樂的,維也納的山,維也納的水,維也納的建筑,維也納的路,維也納的花,甚至維也納的空氣,維也納一切的一切都彌漫著音樂的氣息,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本S也納的人們每天都沉浸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真是幸福呀!
1·推薦閱讀《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2·老師和同學們合作開展《走進維也納》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認識維也納。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六
掛圖、拼音卡片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拼音王國里最有意思的聲母,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三幅圖。
2、誰能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指名說)
生:一只大公雞。
生:一個氣球。
生:一個西瓜。
(西瓜的特點:切開了??纯聪笫裁?
二、今天咱們要認識的聲母就和這三副如圖有點關系
學習新聲母。
1、(出示:jqx貼在相應的位置)猜一猜它們叫什么?
2、小組內自學,討論結果。
3、匯報學習結果,師糾正,師生共同評價。
4、編順口溜:一只小雞jjj,一個氣球qqq,一個西瓜_x。
三、練習jqx與韻母相拼
1、出示“雞、七、西”,學生認讀。
2、評一評,改一改
雞七西
qīxījī
3、游戲形式練習拼讀
每人拿一個拼音卡片,找找朋友,并把它拼出來。(聲母為jqx)
四、比一比,賽一賽,爭做有心人
1、出示:gǔhúkū
júqǔxū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尋找jqx與ü的拼讀規(guī)律)
3、小結:順口溜: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就脫帽。
五、拓展練習
1、想一想,說一說,你知道那些和ü相拼得音節(jié)?
2、仔細觀察查字表中的音節(jié),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七
1、了解松鼠的討人喜歡的特點。
2、體會本文準確而生動的說明語言。
3、激發(fā)學生關心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體會本文準確而生動的說明語言,學會抓住特征生動形象地描寫小動物。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動物世界嗎?見過小松鼠沒有?能把你了解的松鼠向大家介紹一下嗎?(學生介紹)
今天我們將隨著法國的博物學家布豐一起走進他的《松鼠》,具體全面地了解松鼠這種動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個別讀。
2、其他學生糾正字詞音,同時體驗你對松鼠的初步感受?用“我————松鼠的句式?!?/p>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那作者為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松鼠的漂亮。(齊讀)哪位同學能摸擬松鼠的語氣向大家介紹它漂亮的外貌,老師給出以下詞語提示:
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體態(tài)、吃相清秀、閃閃有光、矯健輕快、美麗、坐著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討人喜歡,那么作者又如何體現(xiàn)它馴良的習性呢?(學生討論,交流)
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
活動時間:夜晚(不擾人類)。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傷害人畜)。
4、除此這外,松鼠還有哪些討人喜歡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說明小松鼠乖巧的?
(1)過水方法用尾巴當帆和舵。
(2)警覺性強跑躲逃。
(3)跑跳敏捷善于爬樹。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1、如果我們在生物課上面來學習認識松鼠,你還會喜歡嗎?為什么?對了,正是由于作者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尤其是把松鼠擬人化了。你能否找出這些句子或詞語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呢?
2、學生看書、思考、交流。
3、本文正是有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才讓我們對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深為喜愛。但作為說明文來說,它主要是用來向人們介紹某種事物的,這就要求說明要有分寸,所以對說明語言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準確。本文的語言也符合這一基本要求,你能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說明語言準確性的詞語或句子嗎?
4、學生思考、交流。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八
1.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特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作者生平,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體會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間”志向。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古詩。
1.了解石灰的特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聯(lián)系作者生平,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體會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間”志向。
3.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古詩。
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二、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三、“托物”寫詩,抒發(fā)志向
在有層次的品讀中明詩意、悟詩情。
借助資料,體會于謙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
學生閱讀的資料;ppt。
第二部分過程設計
1、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石灰吟》。讀題。吟,是古詩的一種形式。吟誦,贊美的意思。這首詩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謙)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于謙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確目標
石灰有什么值得稱頌的?
3、預期效果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走進古詩,走進于謙,用以前學古詩的方法明詩意,悟詩情。怎么樣對自己有信心嗎?
民主導學
任務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任務呈現(xiàn):
自由朗讀古詩,至少讀三遍。要字正腔圓地讀,讀到讀準字音了,讀通句子了,讀出節(jié)奏了停下來。遇到易錯的字音可以在書上做出標記。
自主學習:
自由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展示交流:
1、誰來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讀,評價。同桌互讀。
任務二: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過渡:老師這兒有一份資料,具體描述了石灰的制作過程。
任務呈現(xiàn):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這份材料與于謙的描寫哪些地方是一一對應的。借助它把你認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詞解釋標在書上空白處,并試著理解詩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學習:學生對照材料與古詩,尋找制作過程的聯(lián)系點。
展示交流:
1、對比中說詩意,隨機品讀,評讀。(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錘萬擊理解字意:錘、擊。和千錘萬擊是虛指的用法
(2)經過烈火的焚燒——烈火焚燒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石灰態(tài)度如何?板書若等閑。解釋字意。多么堅強的石灰想說些什么?指名說前兩句的詩意并隨機品讀。
(3)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粉骨碎身用關聯(lián)詞“雖然——但是——”說一句話!
(4)教師過渡質疑:在我們看來難以承受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石灰為什么能“若等閑”“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間)——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們教室的白墻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清白?潔白干凈。
2、后兩句的詩意會說嗎?讀出石灰的心聲。同桌交互說詩意。
3、教師總結:通過對石灰制作過程的了解,你認識怎樣的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你對石灰產生了怎樣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導朗讀:帶著對對石灰的敬意去讀。
5、過渡:于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可能會有怎樣的人生經歷?請看資料。閱讀資料談體會。
6、石灰、于謙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嗎?石灰如人,人如石灰。這首詩正是于謙一生的寫照啊!這就是古詩中“托物言志”的寫法。
7、設境誦讀。
(1)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愛思考的小于謙,你會怎樣誦讀你寫的這首詩?
(2)為官后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坎坷的為官生涯時。
(3)當他戴著腳鐐手銬走上刑場的時候,他又會怎樣誦讀這首詩呢?(指名學生讀)(音樂起,誦讀全詩)
8、背誦古詩。
任務三:“托物”寫詩,抒發(fā)志向
過渡:同學們還學過哪些托物言志的詩?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們的志向呢?
任務呈現(xiàn):在這兩首托物言志的詩中任選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們的志向。
自主學習:創(chuàng)作詩句
展示交流:學生相互交流詩句積極評價
檢測導結:
目標檢測:
1、選出正確的解釋:等閑
a、空閑b、平平常常
2、寫出最能體現(xiàn)于謙心聲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反饋:同桌交換意見,再集體訂正
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錘萬擊
烈火焚燒等閑———清白
粉骨碎身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九
教學第一首古詩《絕句》。
1、能讀懂古詩《絕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
3、會背誦、默寫《絕句》。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x。
一、揭示課題。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范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jié)的景x?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學《絕句》。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jié),觀察x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鳴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x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x水鳥。青天:藍x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窗含,從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著。也就是窗柜里圍著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康囊馑肌|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x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x邊??恐h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yè)本》第2、3、5題。
課后反思:
在古詩的教學中,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讀古詩理解古詩中一些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整首詩。往往忽視了課文中x圖的作用。課文中的x圖我仔細觀察和古詩的意思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x圖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后再理解。發(fā)現(xiàn)有些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學古詩時千萬別忘記x圖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運用工具書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的說明方法,進行說、寫訓練,發(fā)展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了解當代科技及其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以及為科技的發(fā)展而勤奮學習的積極性。
知道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學習作者介紹玻璃的表達方法進行說寫訓練。
教學難點:
領悟各種玻璃的不同的表達方法
1、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文,搜集關于玻璃的資料,了解科技發(fā)展的情況。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聯(lián)系生活,激趣導入
1.了解生活中的推銷員: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到家里推銷商品的推銷員,他們是怎樣推銷的?指名簡要介紹。
2.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同學們假如要讓你當一個“推銷員”向客戶推銷一種“新型玻璃”(板書課題),你們認為,怎樣推銷才能贏得客戶的青睞呢?(引導學生領悟出:必須了解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哪些特點和作用?怎樣準確表達出來等等。)
3.教師導入:好,我們每個同學都來當一次推銷員,看哪些同學推銷的水平?我們先來了解關于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設計意圖:興趣是兒童認知活動的內驅力。本環(huán)節(jié)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采用“創(chuàng)境激趣”法,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產生學習需求,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
二、自主學習,理解內容
自主學習生字新詞,掃清閱讀障礙。
1.學生自學,教師檢查學習效果。
(1)檢查下列詞語的讀音,理解帶點字:安然無恙、藕斷絲連等。
(2)重點檢查字形易混的幾個字,并注意辨別相近的幾個字的字形和意思:嫌—謙、歉;粘—沾、貼;噪—燥、操、躁;廢—費。
2.這篇新型玻璃的“說明書”,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找出五種新型玻璃。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感知內容,了解文章所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
自主學習,完成表格,理解內容。
1.要當好推銷員,讓更多人了解“新型玻璃”,我們應該先了解其特點和作用,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完成表格內容。要求
(1)自學課文:讀、思、畫、圈、收集資料……要重點畫出特點和作用,概括出來。
(2)填寫表格并注意玻璃名稱與特點的聯(lián)系。
新型玻璃名稱特點作用
夾絲網防盜玻璃有層絲網,自動報警防盜,用于重要部門
夾絲玻璃堅硬不碎,藕斷絲連安全不易傷人,用于高層建筑
變色玻璃反射陽光,改變顏色調節(jié)室內光線,用于建筑物
吸熱玻璃夏天擋光,冬天擋冷房間冬暖夏涼,用于窗戶
吃音玻璃臨街窗子,消除噪音房間減少噪音,用于臨街窗子
2.交流自主學習和填寫表格的情況
交流時先小組后全班。全班交流自學情況時,注意比較同學填的內容的異同,抓住生成點,在比較與釋疑中得出更好的答案。這兒要注意:學生填寫的內容沒有,只有更好。
3.指導逐段細讀品析,領悟多種說明方法。
這篇課文除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之外,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新型玻璃的?
引導領悟用詞準確、形象生動的特點,同時領悟出“舉事例、分類別、列數(shù)據(jù)、作詮釋、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皧A絲網防盜玻璃”運用了“舉事例”的方法。說明“夾絲玻璃”的堅硬時,用“藕斷絲連”來形容。說明“變色玻璃”時運用“打比方”,比作“自動窗簾”。把噪音比作來無影去無蹤的“隱身人”。在介紹吃音玻璃時,作者又運用擬人和通過具體例子和數(shù)字加以說明的方法等。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自主細讀文本,感悟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領悟說明的方法,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能真正做到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召開新型玻璃展銷會,評選推銷員。
1.組內自主練習。我們知道了這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為了讓更多的人來認識并購買,下面大家就來當一次推銷員,想想怎樣介紹才能贏得顧客的青萊呢?請同學們先自己在小組內推銷,選出一個最有特點的。
引導學生總結出友情提示:
(1)要介紹好新型玻璃的特點及作用
(2)推銷要恰當?shù)剡\用說明方法
(3)推銷具有創(chuàng)意,注意語言表達、態(tài)度等。
2.全班交流,評選。老師當主持人,學生當評委,師生共同評選出創(chuàng)意、推銷詞、推銷效果的“推銷員”。
[設計意圖:通過評選“推銷員”,給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能力的空間,學生全身心投入,主體參與性極高,激活了學生的內驅力。學生在進一步理解和鞏固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提高口頭表達、傾聽和評析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由“被動學”轉為“主動學”。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社會競爭意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拓展延伸,訓練表達
1.請同學們根據(jù)生活的需要,運用本文學到的說明方法,每人結合課前預習時對新科技的了解,創(chuàng)意一種新型產品,用一段話寫清楚了,最后評出“小小發(fā)明家”。
2.學生寫,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讀,師生點評,評出“小小發(fā)明家”。
4.小結:真是奇思妙想,富有創(chuàng)意,新奇實用,相信大家只要刻苦學習,不斷探索,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就一定能夠“夢想成真”,為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史寫上更加光彩奪目的一筆。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十一
知識與能力:學會10個生字,認識8個字。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死海吸引游客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和探索大海與人的關系,感受大海的神奇,激發(fā)學生熱
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圍繞主線自學課文,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知道四大海的特點,及給游人帶來的歡樂。
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死海的資料,結合語言文字和插圖,體會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生字卡片、教學插圖、有關死海的資料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初讀課文
1、看人躺在波浪上看書,喝咖啡的畫面。
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書,喝咖啡呢?這是什么地方?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教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學生初讀課文
讀準字音,不懂的詞查字典。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學生讀生字,正音
“阻”是平舌音。
“幻”注意字形,不要掉了左邊一點,右邊不要加橫。
“仰”字不要多加一撇。
2、指名分自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沒有?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學生回答(作者游覽的死海的所見所感)
三、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想想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學生小組交流,教師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作者瀏覽死海,留下深刻印象,死海哪些地方吸引游客?
二、學習課文
死海吸引游客之處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景色美麗、奇異
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五顏六色,像彩虹,變幻多彩的光暈。
2、名字奇特
引導學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理解“死?!泵钟蓙?/p>
3、浮力大
引導學生讀第6-9自然段,領會作者好奇興奮的心情,感受死海的神奇
補充有關死海資料,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再讀課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遍。
四、作業(yè)設計
1、寫生字。
2、小練筆:向大家介紹你游覽過的最感興趣一處景點。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十二
1、引導學生了解一詞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2、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體會概括敘述的句子。
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三課時
樂園
了解一詞多義,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說說每組加點詞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組讀詞,讀熟練,將不懂的詞語畫下來,先和同桌討論。
2、檢查朗讀,說說每組詞語的意思。
3、以“走”為例,引導學生了解詞語的本義和引早義。
4、學生分組講座理解多義詞詞義的方法。 師小結:一詞多義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意義不同,平時不斷積累多義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引申義是由本義引申出來的。比喻義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詞義。理解時要以本義為基礎。掌握聯(lián)系語境中推斷具體含義的'方法。
二、讀一讀,想一想,體會加點詞語的作用。
1、讀,
2、分組討論:加點詞語的作用。
3、介紹概括具體式的表達手段。
4、小結:閱讀時抓住概括性的總起句和總結句,就能很快把握語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時使用概括具體式的表達手段,就能全面,具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正確流利地讀句子。
2、討論句子的意思。
四、讀一讀
1、自主學習:要有自己的見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過什么例子具體說明的? 2、怎樣閱讀才有自己的見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獨到見解的是思維深刻的表現(xiàn)。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十三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細膩的描寫所包含的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比喻的妙用。
3、學習生字詞,朗誦課文。
學習作者對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寫。
學習比喻的妙用。
了解全文內容,初知夕照的美好。了解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學會其中的句子。
1、出示生字詞。抽查生字詞的情況。
2、組詞訓練。
1、自由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指導并引導加深理解。
3、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
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別在課文中的什么段落?
5、教師引導大家理解。
大家再自由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上面的景色的?
仔細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美景的?
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課文是怎樣描寫它們的,找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
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話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繪一下。
夕照的景色是美麗的,用自己的話來描繪這美麗的景色,讓每個人都來愛我們的大自然,讓大自然永遠美麗下去。
進一步學習課文,學習方法的總結,體會比喻的妙用。學習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來寫句子。
1、聽寫生字詞語,檢查學習情況。
2、說說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進行品析。
1、有感情地朗讀本課。說說自己學習本課總的感受。
2、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你從本課的學習中了解了哪些學習方法。
3、體會比喻的妙用。
找找文中出現(xiàn)的比喻句,說說把什么比做什么,體會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用自己的話并且用上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寫自己生活中見到的美景。
4、這一段描寫的景色美嗎?喜歡哪一句就讀哪一句。學生進行感情朗讀的訓練。
夕照是美麗的,充滿詩意的,充滿生機的。夕陽還會變成怎么樣呢?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
1、背誦課文。寫寫生字詞語。
2、找出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進行仔細體會。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十四
教學目的要求:
1能借助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文。
2理解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本教學的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著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而要問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教具準備:
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教學思路:
先借助漢語拼音讀文,初步感知文內容;接著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逐段閱讀文,進一步理解文內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帶“放”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自讀文《小牛站起來了》。
教學時間:
三時。
教學過程:
第一時
1上新前,老師想出個問題考考大家:一個木桶中,裝了滿滿的一桶水,假如你們把一塊石子扔進水中,這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咚,咕咚。)(板書:咕咚)就是這聲音,曾經嚇跑過好幾種動物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想)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新文,這篇文的題目就叫《咕咚》。
2這是一篇閱讀文。這篇文到底講了什么事呢?下面請聽錄音。
要求:仔細聽,認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講了哪幾種動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故事中講了小兔、小鹿、小猴、狐貍、山羊、大象和野牛這些動物)
1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你不理解的字、詞。
3指名朗讀文,進行朗讀指導。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問題。
全文共有____個自然段,____幅圖,講了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真相的事。
出示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圖意參考:
1兔子聽到木瓜熟后掉進湖里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聽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
3大象也跟著跑。野牛攔住了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4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剛才,老師和大家聽了錄音,讀了文,看了插圖,同學們對《咕咚》這篇文所講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這篇文中,兔子聽到“咕咚”聲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幾種動物為什么也跟著就跑,野牛為什么攔住它們,故事的結果怎樣?這些問題你們想知道嗎?(想)老師下一堂再和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
第二時
1通過上節(jié)的學習,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
2這篇文講了什么事情,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文。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為什么跑?(它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它有沒有仔細看一下?(沒有)
4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一聲,這聲音太響了,膽子很小的兔子聽到這個聲音會怎么樣?(害怕)
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嚇了一跳、拔腿就跑、邊跑邊叫)(隨機理解:拔腿就跑)
6它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崩斫猓哼@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7指導朗讀:“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起來了。)
2小猴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小猴聽了兔子的叫聲,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從小猴子邊跑邊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們來了,小猴子心里會怎樣?(非常害怕)
4指導朗讀:“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讀得重一些,調要拉得長一點)
小猴子那可怕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一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放第四自然段的配樂朗讀錄音)
6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怎么樣?“大伙兒”指誰?(有狐貍、山羊、小鹿。它們也跟著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大伙兒”指狐貍、山羊、小鹿)
7它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保浚ㄋ鼈冋J為“咕咚”是一種可怕的東西,要來吃它們了)
8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它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說“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其它的動物以為“咕咚”吃它們來了。它們把“咕咚”越傳越厲害)
9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0就這樣,很平常的一聲“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一種很怪的動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它們一個跟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也怎樣了?(跟著跑起來)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野牛攔住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它是怎樣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攔住了大伙兒)
3(出示“攔住”一詞)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和大伙兒后是怎樣問的?(指導學生用“先問____,再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問____”的句式回答。)
分角色朗讀“野?!钡膯栐捄汀按笙蟆薄巴米印钡拇鹪挕?/p>
1(出示掛圖4)這幅圖講了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兒是怎樣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比較朗讀后思考:
(1)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撞擊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們都怎樣呢?(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這里的“大伙兒”指誰?為什么都笑了?(“大伙兒”指:兔子、小猴、小鹿、狐貍、山羊、大象。它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動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這時候,它們會想些什么呢?(誘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瞎跟著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結文。
1這篇文主要寫了兔子聽到“咕咚”的響聲,沒有弄明白,就邊跑邊叫“咕咚”非??膳隆P『镒勇犃送米拥脑?,跟著跑起來,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貍、山羊、小鹿聽到后,一邊跑一邊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野牛卻不這樣。他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最后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到事情不慌張,能先問個為什么,不盲目地跟著別人跑。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貍、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么,別人怎么說,也跟著別人怎么說;別人怎么做,也跟著別人怎樣做)
3我們同學們以后遇到事情應怎么辦?(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第三時
1學生分小組試講故事。
2小組推選代表上講臺講故事。
以八個同學為一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種動物的頭飾,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1借助拼音,讀通文,初步了解文內容。
(1)指名朗讀,老師糾正讀音。
(2)讀了這篇文,想想文告訴了我們一什么事情?(小牛沒有聽烏龜?shù)膭窀?,不怕摔跤,終于學會站起來了的事。)
2對照插圖,找出與圖相對應的自然段。
(1)指名說說每幅圖講了什么內容?
參考圖意:
①小牛學站起來,幾次摔跤,烏龜勸它別學了,小牛沒有聽從。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僅站起來了,而且還在練習走路呢!
(2)根據(jù)圖意找出相應的自然段。(1—4自然段;—7自然段)
3指名讀后問題,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樣站起來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通過反復練習,終于站了起來。)
(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失敗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別人的話,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 小學語文教案設計范例篇十五
1、會認13個生字。
2、能正確書寫8個生字。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作者的轉變。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具準備:小黑板
1、小朋友們,我們在讀了一些書,認識一些字,就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記下來,這就是日記。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位小朋友寫的兩則日記。板書課題,齊讀。
1、師領讀課文,讀準字音
2、自由讀課文。自己讀準字音。
3、認記生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認記,并為它組詞。
(2)抽生說說記住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的?
4、齊讀生字、開火車讀,同桌互相檢查,作上記號
1、在識字的基礎上再讀課文,看看是否能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2、齊讀課文。
3想想日記和課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師根據(jù)學生回答規(guī)納總結。并在日記本上寫出日記的格式。
第一則
1、學生自由讀第一則日記,看看這篇日記是什么時候寫的?
2、小作者在“六一”兒童節(jié)前一天做了一個美妙的夢,她夢見了什么?(她夢見媽媽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送給她)
3、她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4、媽媽回來了!她的手里提著一大包東西呢!里邊有些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樣打開包的?(理解迫不及待)5、所有的東西都有兩份,你知道為什么嗎?(一份給我,一份給阿英)
6、小作者沒有得到心愛的裙子,她心里高興嗎?如果你是她,你心里會怎樣想?(抽生說說)(板書:要媽媽買裙子——媽媽沒買——關心幫助別人)
7、試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生氣的語氣。
8、齊讀第一則日記。
第二則
1、請女生齊讀第二則日記,男生仔細聽,看看這一則日記是什么時候寫的?寫了些什么?(7月20日寫的,寫阿英妹妹來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個夢)
2、阿英是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貧窮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學)
3、阿英妹妹告訴我些什么?(她說媽媽一直寄錢幫助她上學)
4、讀到這里,你覺得媽媽是個什么樣的媽媽?你還生媽媽的氣嗎?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請生說說)
5、小作者又做了一個夢,這次她又夢見些什么呢?(生自由輕聲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夢見了什么)(她夢見媽媽帶她去買裙子,可是她沒有買,她用錢買了許多書帶到苗家山寨,把書送給苗族小朋友,還和他們一起高興地玩。)(板書:媽媽要買裙子——我沒讓買——學會關心他人)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還會買那條裙子嗎?為什么?(請生說說)
7、齊讀第二則日記。
說說你今天想寫什么?今天回家就寫出來吧!念給爸爸媽媽聽聽。
板書設計:
日記兩則
要媽媽買裙子——媽媽沒買——關心幫助別人
媽媽要買裙子——我沒讓買——學會關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