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構筑理想課堂讀后感篇一
汾西縣第一小學 任秀萍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
我們忠誠于講臺,因為我們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我們忠誠于學校,因為我們肩負教書育人的責任,當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走進第一小學這片沃土,面對一個個鮮活可愛的面孔,面對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我總是一次次默默的告訴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有人說兒童是一本書雖然要讀懂這本書并非易事,但要成為一位出色的教師就必須去讀它,有人說,兒童是花木,教師是園丁,園丁悉心照料著花木,但需要尊重它們自然地成長。實際上,兒童比花木要復雜的多,教師的工作比園丁的工作也復雜的多,盡管他們擁有著共同或共通的規(guī)律。
法國文學家雨果在他的詩里曾經寫到:“花是尊貴的,果實是甜美的,讓我們都來做葉吧,因為葉,是平凡而謙遜的?!蔽矣X得這首詩就是為教師寫的,因為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今天,在慶祝教師節(jié)的日子里,我榮幸地站上這方講臺,誦讀這樣意味深長的詩句,即將開始我至真至誠的講述,我心中無比激動,也感到萬分的驕傲自豪。
時光匆匆,轉眼間我已走過了十八年的從教生涯。細數(shù)往昔歲月的點點滴滴,我感嘆:生活原來給了我們那么多感動。為了這真情付出后得到的感動,我一直在追求著。剛剛參加工作時,信心百倍。記得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走進課堂,感覺一切都是那樣美好。然而,醉酒方知酒味濃,為師才知為師難。一段時間之后,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覺早就一掃而空,面對一群求知欲渴的孩子們,我才真正意識到教師職業(yè)是何等的艱辛和瑣碎,三尺講臺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難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風和日麗,鶯歌燕舞。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挫折和失敗總是不斷地踩痛我們的心。我們是把失意的怨氣撒在孩子身上,還是收起此時內心的苦楚用微笑面對純真可愛的孩子?我想沒有人愿意選擇前者,因為你的心中有愛!
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與愛的”。是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了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有了愛,幸福的感覺幾乎每一天都在,從清晨的上課鈴聲響起,在悅耳的鈴聲中走進教室;推開教室的門走上講臺,從講臺上凝視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向他們問好,然后聆聽他們真誠的回應。這就是我的一天,日復一日地積攢著這樣的小幸福,然后沉淀為我的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我覺得,我選擇了我熱愛的職業(yè)。有人說,教師這個職業(yè)太平凡,太清貧了,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有數(shù)不盡的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wèi)這個職業(yè)的圣潔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著我們這些后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于功利,就像“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一樣。
是呀,有人也曾經為教師做了種種詩意的描繪:說如果學生是花朵,教師愿意做綠葉陪襯,如果學生需要光明,教師一定要做蠟燭燃燒自己。這樣的例子也大有所在,遠起,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嘔心瀝血,以教為重;現(xiàn)代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教幾十年,始終安于“粉筆生涯”,獻身教育、鞠躬盡瘁。還有“大山深處孤身支教,傾頹教室獨點明燈”的徐本禹,他,為了自己的那份承諾,畢業(yè)后毅然放棄讀研的機會,義無反顧地去了遙遠而貧窮的貴州。譚千秋,一雙曾傳播無數(shù)知識的手臂,在汶川地震發(fā)生的一瞬間,承受住了千鈞重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一名教師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普通崗位就是一份責任,每一名學生都是教師的全部。
今天,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愛我的學生,我會像母親一樣無私和不求索取;愛我的學生,我會像手足一樣把心和他們貼得更近;愛我的學生,我會像朋友一樣與他們風雨同舟;愛我的學生,我會不溺愛不袒護,在他們跌倒時,鼓勵他們勇敢的站起來!我相信“人民教師”這光榮而神圣的稱謂,它總能讓我擁有無窮的力量。
構筑理想課堂讀后感篇二
我理想中的數(shù)學陽光課堂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2011)》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我想,這便是理想的數(shù)學陽光課堂。那么,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老師,如何來打造這種陽光課堂,我不斷反思,探索,實踐,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營造快樂、民主、合作的學習氛圍
“數(shù)學好玩”是數(shù)學家陳省身先生對數(shù)學的贊美。數(shù)學有他特有的魅力。但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類型模仿,習題演練,讓大部分學生常常難以感受到他的魅力。甚至覺得數(shù)學枯燥、抽象,毫無學習興趣。所以,在陽光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有了興趣,便有了快樂。心理快樂能使人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對一切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充滿創(chuàng)造力。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講故事,猜謎語,兒歌,過關游戲,幽默的語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積極的、快樂的參與學習。如教學一年級《填未知數(shù)》這一課時,我先讓孩子們看一段三分鐘的故事視頻《堅強的小錫兵》,孩子們一下子被色彩豐富的畫面,曲折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了,看完后,我對孩子們說,小錫兵遇到了一次比一次艱辛的困境,但都被他堅強的挺過去了,今天,我請小錫兵來到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陪我們到數(shù)學王國去闖關,好嗎?孩子們興致勃勃的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在闖關游戲中,我把本節(jié)課的數(shù)學內容與故事情境相結合,孩子們興致盎然。
快樂的氛圍讓孩子主動學習。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在陽光課堂中也必不可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以平等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索,與學生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fā)現(xiàn)和成果。教師應耐心傾聽學生的意見,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意見應充分肯定;有的學生得到的結論雖然不正確,但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有一些正確的想法和方法,教師應肯定他們有價值的地方;也有的學生反映了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這也是有價值的,便于教師指導;即使有學生的意見是錯誤的,教師也不能置之不理或簡單的否定,應當注意保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鼓勵孩子敢想、敢說、敢做。
敢想。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兒童更是這樣。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時,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強烈。教師應創(chuàng)設研究氛圍,引導學生積極的觀察、實驗、猜想、推理、研討等活動,自主地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去創(chuàng)造數(shù)學。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游戲列出了一些相同數(shù)相加的連加算式,這些連加算式很長,寫起來和計算起來都很麻煩,于是,我讓孩子們去找,去想給這種相同數(shù)相加的連加算式減肥的方法,孩子們想了很多種方法,合并加數(shù)的方法、甚至語文里省略號的方法等等,還有的同學通過預習,馬上想到了乘法,于是,大家都發(fā)現(xiàn)乘法這種方法最簡便,那個高興勁簡直就像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對于學生來說這就是發(fā)明,就是創(chuàng)造。這樣,學生對乘法的意義理解得更深更透。
敢說。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問學生答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讓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一個答不上再多問一個,答對了,就算全班都懂了。其實這樣的一問一答并不意味著所有學生都懂了,也不意味著此問題就這一個答案。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發(fā)言的機會,縱使有不同的想法也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或否定,很難說出自己想說的。這種強制、封閉的教學,限制了學生個性和主體性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容易養(yǎng)成學生一種服從、保守、循規(guī)蹈矩的人格特征。
在陽光課堂中,教師不僅要會“講授”,而且要會“傾聽”。對同一個問題注意用“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誰還想說”“誰還有不一樣的方法”等話語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獨立的見解、勇于創(chuàng)新,說自己想說的。
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能鼓勵孩子大膽大聲;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鼓勵孩子敢說敢辯。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能讓學生清晰、簡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聽懂別人的發(fā)言,圍繞問題積極地進行有依據(jù)地思考。
在一節(jié)課結束時,鼓勵孩子能結能展。每節(jié)課結束時,引導孩子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想到了什么?”
敢做。馬芯蘭教師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確,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思維和想象最為活躍,能夠獲得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的理解。
如我在上《立體圖形的拼組》這一節(jié)課,安排了“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一年級學生年齡雖小,但喜歡動手去感知。利用這一點,我引導學生在“滾”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感知圓柱體容易滾,是因為它們的面是彎曲的,鼓出來的;而長方體、正方體不容易滾,是因為它們的面是平的。在學生的活動中,我適時對學生的合作做出評價,對好的給予鼓勵,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拉近了學生與數(shù)學活動的距離?!岸岩欢选薄ⅰ按钜淮睢?、“數(shù)一數(shù)”讓學生動手操作,雖然教室里的情形有點亂,但學生在“堆一堆”、“搭一搭”、“數(shù)一數(shù)”中學會了按序數(shù)數(shù),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正方體容易搭,圓柱體、球不容易搭,但容易滾。學生敢想敢做,如果只聽教師的口頭表達,效果肯定要差的多。上完這節(jié)課,我更深切地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可以讓學生主動去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積極自主的參與中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我更懂得了,作為一線的數(shù)學教師,要有意識去為學生營造學習環(huán)境。你聽:“老師,我搭的橋像嗎?”“老師,我造了一幢漂亮的房子?!薄袄蠋?,我明白球、圓柱體不容易堆起來?!薄袄蠋?,我明白了汽車的輪胎為什么是圓柱的??”從孩子們一聲聲稚嫩的聲音中,我感覺到了學生在總結,在拓展,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寶貴的自信心,從孩子們認真地堆疊到成功后露出的笑臉中,我也感覺到了陽光課堂的燦爛,它拉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數(shù)學的距離。
陽光課堂,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孩子生動活潑,主動,富有個性的成長,希望我的努力能讓“人人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shù)學需求,最大限度的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
構筑理想課堂讀后感篇三
我心中的理想課堂
南關小學 王文清
尊敬的領導、各位同仁:你們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理想與現(xiàn)實》。課業(yè)革命的號角吹響了邯鄲大地,各個中小學校奏響了暢想理想課堂的樂章。對于理想課堂,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理想的課堂是一個舒展輕松的過程”,也有人說:“理想的課堂是一種感受幸福的體驗”,還有的人說:“理想的課堂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理想王國”。而我要說,理想課堂應該是真實的、高效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
理想的課堂應當是常態(tài)下的課堂,即真實的課堂
我們都曾經看到過許多公開課、競賽課,教師為了追求最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時都把追求完美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不惜課前訓練學生,甚至,課中“誘導”學生,此時的教學變成了演戲,此時的課堂成了表演的舞臺。這種追求教學本質以外的表演課,只會使課堂走樣,只能給學生成長帶來負面影響。要知道,真實的才是最動人的,真實的也才是最美麗的。所以,理想的課堂必須是學生全面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的常態(tài)下的課堂,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永遠煥發(fā)出青春的活力與真實的生命力。
理想的課堂應當是實現(xiàn)高效率的課堂,即雙贏的課堂
美國耶魯大學的門口兩側各有一組浮雕,描繪的是老師給學生上課的情景,一組是臺上老師侃侃而談,臺下學生昏昏欲睡,另一組正好相反,老師酣然入夢,而學生卻在臺下爭辯得不可開交。應當說兩種課堂教學都不是我們期望的理想狀態(tài)。(見《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
那么,我們期望的理想狀態(tài)是怎樣的課堂教學?那就是現(xiàn)在教育界談
論最熱的話題——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下,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在自由自在的探索中飛翔。這樣的課堂是師生“雙贏”的課堂。
凡是教師泛泛而講,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課堂,絕對算不上理想的課堂。凡是學生在課堂上爭辯得不可開交,沒有教師的積極組織和引導,同樣算不上理想的課堂。
有人說有理想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會有收獲。20年來,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
讓教書和學習都成為一種享受,是我心中期望的理想課堂。讓教書和學習成為一種享受,就是教師與學生雙方要以熱情的投入、和諧的交流、愉快的心境來完成“教”與“學”的任務。這樣的課堂充滿詩意,教師用詩人的激情,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點燃學生創(chuàng)造的激情。這樣的課堂充滿人文的關懷,教師的人格魅力如冬日的暖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
因此,有教育專家說,高效課堂是知識的超市,是生命的狂歡,是教師畢生追求的理想,我期待著在踐行高效課堂的實踐中和學生一起實現(xiàn)“雙贏”、“雙發(fā)展”。
三、理想的課堂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即智慧的課堂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錢守旺曾經說過:“煥發(fā)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蔽遗e雙手贊同!
我們強調課堂教學的務實,但堅決反對課堂教學的呆板,更加反對用鐵的紀律給學生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套上枷鎖。課堂之所以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就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課堂教學的價值就在于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預設、不可復制的生命歷程。
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把我們的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來看待,尊重我們的學生,遵循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切莫把我們的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成績的爬梯。如若不然,我們的暫時的所謂的成績,一定會抹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抹殺學生的想象力。(最近,《邯鄲晚報》上登載“21個國家調查顯示:中國中小學生想象力倒數(shù)第一”用準確的數(shù)據(jù)向我們說明,我們的教育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本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力也越來越豐富,但其實不然。問題在我們的教育中,一直教孩子尋找標準答案,束縛他們獨立的思想,不允許孩子有異常的想法,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最有改革激情的教師,決不會讓自己占領所有的課堂時間,而不顧學生的感受的。新課改強調: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課堂上學生全員參與,他們的主體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就能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這樣的課堂,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黑板上是學生的“名言”,是他們自己的感悟、體會,是他們發(fā)自內心感悟的真情流露。課堂上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思維敏捷,教師也魅力四射。在這樣的課堂上,會多一些笑聲歡語,多幾分幽默,多一些輕松,多幾許神采飛揚。
當我們把教學視為自己的生命活動的時候,我們所面對的文字就充滿了靈性和活力,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就充滿了智慧和激情。課堂就成了智慧的課堂,我們不再只是教書匠,而是要影響學生一輩子的靈魂工程師。
總之,課堂興,則教育興。理想是一種追求,是一種目標,是一種方向。也許每個人,每個教師對理想課堂的描繪和“影像”是不一致的,但為了一切孩子的發(fā)展,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積極尋求的愿景是相同的,讓我們在共同追求理想課堂的旗幟下,在課業(yè)革命的行動中,一齊攜手共勉,追求和實現(xiàn)這個美好的理想。
構筑理想課堂讀后感篇四
《我理想中的完美課堂》讀后感
三秀小學李廷勤
作為一名教師,肩膀上肩負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家長們把孩子交到我們的手中,更是對我們飽含了多少的期盼?!段依硐胫械耐昝勒n堂》正是要力求讓我們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因為沒有教師的學習、反思所帶來的進步,就不會有學生的進步。今天我就與作者一起乘著思想的翅膀來反思我們的教育,反思我們的教學,在反思中進行提升,并多一些教育教學上的籌碼。
一、反思我們的教育,用愛理想教育。
文章的第一個章節(jié):反思我們的教育。作者比較客觀地闡述了中國教育的問題,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切,帶給孩子們太重的負擔,也透析了中國教育方式上的一個盲點,以及對教育者誠懇地提出了希望。我比較有感悟的篇章是《我理想中的完美課堂》,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 “沒有感動沒有真情也便沒有教育”。是的,我踏上了教育學生這一塊領土上,面對的是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教育也是融入在每天的生活中,“抗拒喝牛奶”、“玩具的爭搶”、“孩子的偏食”、“還未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有許多為之傾心的事情,但是我想只要用真情付出就會有回報,同時也感動著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感動是真情的流露也是對孩子關愛的流露,在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上應多讓自己感動,就會享受到教育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幸福?!鞍嗉壥菍W校最基本的要素,正如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要素。對社會來說,如果一個個的家庭美滿了,這個社會就比較美滿;對學校來說,如果一個一個的班級有生機了,這個學校就比較有生機”那班主任就是管理班級的一個領軍人物,也是對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教育者。那么在第四篇章愛的教育中,更讓我們教育者(包括父母)看到了教育的真諦,因為我本身也是班主任,因此也是深感做班主任的不易。
二、反思我們的教學,成就理想課堂。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課?至今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標準,因為一堂好課所隱含的因素過于復雜。在《我理想中的完美課堂》中給了啟迪,古人韓愈指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如此看來,為師之道,必然應該“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師者,應該做到有智慧的教學,應該嚴謹而不乏機趣,莊重而不乏詼諧,讓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露。怎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怎么樣的教學是有智慧的教學?《我理想中的完美課堂》中指出:教師是藝術家,課堂便是教師的藝術品。我們應該追求完美的課堂。但是,完美的基石必須是課堂的“真”、“善”、“美”,的不然,再完美的課堂也失去了靈動。好的課堂不必是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課堂,不必是學生踴躍舉手,完美答題的課堂,但一定是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才是課堂的追求。好課體現(xiàn)以下幾種狀態(tài):首先,好課應是“活躍”的課;其次,好課應是保持“自然”的課;再次,好課應是富有“氣息”的課;好課應是留足“空間”的課??。教學有法,但教無寫法,對一堂好課的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讓我們在教學的實踐中善于思索,勇于探究,勤于實踐??共同期待著各自心中的一堂好課。
三、閱讀、實踐、探索,提速專業(yè)成長。
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學習不僅是教師豐厚文化底蘊,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徑。廣泛閱讀是教師成長的必要條件,讀書是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這個品質要求的,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養(yǎng)教師的讀書人的氣質。教育是一個價值引導過程,一個引領學生成為我們所希望成為的人的過程。教師的思想豐贍、深刻,學生的心靈才會豐厚、光明;作為“思想者”的教師,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視角看待問題,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會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精神的滋養(yǎng)。
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深入探索,自覺反思”是教師理論聯(lián)系實踐,不斷解決出現(xiàn)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是教師自身迅速成長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