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花種 教學設計 對花教學設計四年級篇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黃梅戲分花腔類作品的演唱方法和潤腔特色 2、了解黃梅戲的地方方言。3、學唱黃梅戲《對花》 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識(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了解了黃梅戲的發(fā)展情況)那么我們誰能列舉出幾個黃梅戲的代表作?讓學生回答
生:如:《天仙配》、《打豬草》、《女駙馬》、《夫妻觀燈》等 師:這幾出作品同屬黃梅戲但也有它的不同。如:《天仙配》、《女駙馬》兩出戲都是大段的用于抒情、敘事,唱腔委婉、悠揚、抒情。而如:《打豬草》、《夫妻觀燈》它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多用襯詞呼、嘿、呦之類較多,唱腔圓潤且又有一定的限制。
2、這樣就分出了黃梅戲的兩大類:花腔、平詞。
3、讓學生展示上節(jié)課學習的《女駙馬》中的選段《誰料皇榜中狀元》
4、學習花腔類作品《對花》 1)播放黃梅戲《對花》
1)提醒學生注意戲詞中的方言咬字情況。2)讓學生找出哪些字是用方言咬字的? 3)聆聽、感受、體驗黃梅戲《對花》唱腔特點。4)講解作品內容
黃梅戲《對花》是《打豬草》中的一個選段由“二小”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個打豬草一個看竹筍。陶金花在打豬草時.拔草用勁過大,不小心碰斷了金小毛家兩根竹筍,慌忙用草將筍蓋上,這時,在樹上看筍的金小毛看見了,認為她有意偷筍,踩破了她的籃子。小姑娘哭著拉他去見媽媽,要他賠籃子。金小毛無奈,將舅母讓他買鹽的二百文錢賠她,她知道底細后不要金小毛賠了,說:“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斷了的竹筍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動,又幫著她送到家里。一路上邊走邊唱盤歌《對花》,什么花都問遍了,終于回到家中,金花媽媽不在家,金花打了三個雞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戲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
四、模仿學唱(唱黃梅)
1、師:播放《對花》前一段戲詞(采用“聽唱”法教學;個別樂句采用 “口傳心授”法教唱)
師生活動:
①、教師范唱一段唱詞。
②、跟教師伴奏輕聲整體學唱戲詞。③、分角色學唱戲詞。
④、找出難唱樂句,師生共同解決。2、戲曲是門綜合藝術,剛才我們看到演員們除了唱和念還用了什么形式來表現(xiàn)這段戲詞的?
五、活動展示(演黃梅)
1、播放黃梅戲《對花》伴奏音樂。 師生合作共演黃梅。2、聆聽辨別
生:聆聽比較,選擇花腔唱段。六、拓展延伸
師:播放黃梅歌《對花》,展示黃梅戲在其他藝術領域的魅力!師生交流,歸納
總結
。在黃梅戲《打豬草》的音樂聲中結束新課!
花種 教學設計 對花教學設計四年級篇二
《對花》教學設計
學生分析
本首歌曲的授課年級是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四年級甚至是現(xiàn)在的孩子們來說,民歌離他們的生活是那么的遙遠,很多同學都不是很喜歡演唱民歌,而《對花》這課的重點是要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韻味。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這首歌并唱出韻味來哪?在教學中要用各種手段,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的基本情況如
下
:
1、聲樂方面:能用緩呼緩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欣賞方面:能根據音樂的基本要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
境。
3、表演方面:能比較正確的表達歌曲內容。 4、存在問題:音準不夠,視唱能力有限。
教材分析:《對花》是我國北方民間廣泛流傳的一首傳統(tǒng)小調,歌曲中有很多鮮明的特點,如帶有“上滑音”的旋律;加上“襯詞”的歌詞;前兩句一問一答,后面都是大段的襯詞等。是一首說唱風格的歌曲。歌曲為2/4拍,一段體。旋律歡快、流暢,兩人一組,邊拍手邊按季節(jié)唱著花的名字。這種演唱形式成為了孩子們喜歡的唱歌游戲。
教學目標:
? 了解河北民間音樂的特點,體會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與情緒。? 學會演唱《對花》這首歌,并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進行演唱。
? 能掌握對唱、表演唱這兩種演唱形式,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了解、體驗其它地區(qū)《對花》的特點。教學重點
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演唱歌曲《對花》 教學難點 創(chuàng)編歌詞活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 導入(看河北秧歌片段,初步了解河北民間音樂文化的特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進河北的民間音樂,去體驗感受他們的藝術魅力。
(師播放多媒體課件1,生欣賞)師:看了這段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熱鬧、很幽默、動作很隨意……
師:河北的民間舞蹈非常生活化,主要形式就是秧歌。他的特點是場面熱鬧,表演很隨意,詼諧幽默,表現(xiàn)了河北人憨直爽朗的一面。? 聲樂演唱形式:表演唱
師:接下來我們來欣賞黃梅戲《打豬草》片段(師播放多媒體課件2,生欣賞)師:他們的表演有什么特點?
生:他們表演的很美,他們在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師:你們說的很好,那么,你們能給這種邊做動作邊演唱的形式下個結論嗎? 生:表演唱.
師:很好(多媒體出示課件3,生齊讀)? 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一問一答的特點。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河北的民間舞蹈秧歌,還學習了聲樂演唱形式表演唱,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一首河北民歌《對花》(師播放《對花》課件,生初聽)師:他們的演唱有什么特點? 生:有人問,有人答...... 師:總結“一問一答式”。
2、復聽歌曲,學習聲樂演唱形式“對唱”。 師:歌曲中問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 生:.......
師生按節(jié)奏問答式讀歌詞
師:同學們,歌曲中這么一問一答很有意思,你們能給這種演唱形式下一種結論嗎?
生:對歌,對唱......
師:總結:對唱(課件3)
3、再聽音樂 學習音樂知識“對花” 師:為什么歌曲的名字叫對花? 生:.......
師:總結"對花"的概念(課件4)4、學唱歌曲
①師彈琴問,生回答;生生問答 ②音樂知識“上滑音”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樂曲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記號? 生:是“↗”
師示范唱有無上滑音的第一樂句,生對比,上滑音在樂句中的作用。(師出示課件4)
5、完整的演唱歌曲,師提示上滑音的唱法。 ? 創(chuàng)編歌詞
師:同學們,一年四季花常開,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絢麗多姿,你們知道一年四季還有其他的什么花開嗎?你還想把它戴給誰那? 生:春季,桃花;夏季,荷花......
生:戴給白衣天使;人民教師;警察叔叔.......
師板書學生的回答結果,師彈琴,生演唱(生生問答唱)完成歌詞創(chuàng)編活動. ? 拓展欣賞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民間音樂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除了我們剛才學習的河北民歌《對花》,其他的地區(qū)也有特別好聽的《對花》,下面我們來欣賞(師播放課件5)
生:欣賞東北二人臺、山西、山東、黃梅戲《對花》 師:你們覺得這些《對花》都有什么特點? 生:...... 師:簡單總結 ?
總結下課
回顧本節(jié)課內容:表演唱、對唱、對花、上滑音(播放課件)
花種 教學設計 對花教學設計四年級篇三
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梨園樂
(六)》
黃梅戲----《對花》教學設計
南和縣第三中學 任 航
教學內容:本課是河少版音樂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首黃梅戲唱段《對花》,這是能夠增強熱愛我國戲曲音樂文化的一個唱段。
課 型: 唱歌課
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正處于叛逆期,對社會的關注存在片面性,對音樂的喜好偏向流行性,對傳統(tǒng)地方戲曲了解甚少,雖然同學們對于歌曲的掌握比七年級的時候更快更到位,但聲音和肢體的表現(xiàn)力變得較為被動,不太積極主動參與表演和表現(xiàn)。本節(jié)課試圖通過對黃梅戲《對花》的教學,幫助學生拓展音樂文化視野,感受傳統(tǒng)地方戲曲的寶貴價值。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對黃梅戲的起源、唱腔特點有所了解。
2、能夠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對花》,并能夠加入簡單的動作進行表演;
3、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和感受黃梅戲的風格特點,傳 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藝術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本課的學習,體驗黃梅戲的獨特魅力,增進對黃梅戲這一劇種的濃厚興趣;
難點: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有韻味地邊表演邊唱黃梅戲《對花》片段。
教具準備 :快板、多媒體課件、電子琴、音像資料 教學方法 :講授法、示范法、探究法,合作法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師:由慢到快敲擊鑼鼓,用戲曲的托腔念白方式與學生問好。生:集中注意力,配合老師問好。
導入教學
師:今天老師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和同學們問好,是因為要和咱們班的同學一起到梨園走一遭,領略一下地方戲曲的獨特魅力。師:那下面老師就給大家表演一段戲曲,請同學們猜猜這是哪一個劇種。
師:表演黃梅戲《誰料皇榜中狀元》選段 生回答(黃梅戲)師——簡介黃梅戲 生——通過老師的講述和ppt了解黃梅戲的簡介,并注意ppt上的出示的關鍵詞,所有同學跟隨老師的快板,有節(jié)奏的念白,并用唱的方式鞏固知識點。
板書劇種、簡介
師:黃梅戲作為我國五大劇種之一,其中有許多名家名作值得我們欣賞學習。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黃梅戲的名家---嚴鳳英老師。(ppt)聽賞分析部分
1、老師給大家播放黃梅戲的花腔小戲---《打豬草》,想想這個唱段的音樂情緒如何?
2、介紹《打豬草》劇情。
2、帶問題聽賞《對花》
1、唱段中有發(fā)音和普通話不太一樣的字,請找出來。
2、黃梅戲的唱腔有何特點?
唱腔特點:聲音位置靠前 棵、么發(fā)音不一樣 學唱部分
1、同學們跟著快板節(jié)奏讀出歌詞
2、教唱《對花》,強調一字多音部分,指揮學生完整演唱(ppt)
3、學生跟琴演唱
4、同桌或小組分角色練習作品
5、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演唱《對花》
表演部分
1、由教師分別教授“陶金花組”和“金小毛組”身段表演動作。
2、鼓勵學生全體起立進行表演,并予以評價、鼓勵; 拓展部分 欣賞經典選段
1、《樹上的鳥兒成雙對》——(選自《天仙配》)
2、戲歌《對花》
通過大家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黃梅戲有什么新的認識和了解呢?(學生回答老師總結)教學小結
今天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黃梅戲,祖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博大精深,大家今天接觸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只要我們留心生活,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耳朵多角度的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定會有很大收獲,請大家平時聽流行歌曲的同時,也要多聽聽戲曲,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
花種 教學設計 對花教學設計四年級篇四
《對花》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湘藝版四年級上冊 授課年級
四年級上
學生分析
本首歌曲的授課年級是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四年級甚至是現(xiàn)在的孩子們來說,民歌離他們的生活是那么的遙遠,很多同學都不是很喜歡演唱民歌,而《對花》這課的重點是要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韻味。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這首歌并唱出韻味來哪?在教學中要用各種手段,采用多種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的基本情況如下:
1、聲樂方面:能用緩呼緩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欣賞方面:能根據音樂的基本要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
3、表演方面:能比較正確的表達歌曲內容。
4、存在問題:音準不夠,視唱能力有限。 教材分析:《對花》是我國北方民間廣泛流傳的一首傳統(tǒng)小調,歌曲中有很多鮮明的特點,如帶有“上滑音”的旋律;加上“襯詞”的歌詞;前兩句一問一答,后面都是大段的襯詞等。是一首說唱風格的歌曲。歌曲為2/4拍,一段體。旋律歡快、流暢,兩人一組,邊拍手邊按季節(jié)唱著花的名字。這種演唱形式成為了孩子們喜歡的唱歌游戲。
教學目標:
1、了解河北民間音樂的特點,體會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與情緒。
2、學會演唱《對花》這首歌,并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進行演唱。
3、能掌握對唱、表演唱這兩種演唱形式,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4、了解、體驗其它地區(qū)《對花》的特點。 教學重點
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演唱歌曲《對花》 教學難點 創(chuàng)編歌詞活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河北秧歌片段,初步了解河北民間音樂文化的特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進河北的民間音樂,去體驗感受他們的藝術魅力。
(師播放多媒體課件1,生欣賞)師:看了這段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熱鬧、很幽默、動作很隨意……
師:河北的民間舞蹈非常生活化,主要形式就是秧歌。他的特點是場面熱鬧,表演很隨意,詼諧幽默,表現(xiàn)了河北人憨直爽朗的一面。
二、聲樂演唱形式:表演唱 師:接下來我們來欣賞黃梅戲《打豬草》片段(師播放多媒體課件2,生欣賞)師:他們的表演有什么特點?
生:他們表演的很美,他們在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師:你們說的很好,那么,你們能給這種邊做動作邊演唱的形式下個結論嗎? 生:表演唱.
師:很好(多媒體出示課件3,生齊讀)
三、
學唱歌曲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一問一答的特點。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河北的民間舞蹈秧歌,還學習了聲樂演唱形式表演唱,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一首河北民歌《對花》(師播放《對花》課件,生初聽)師:他們的演唱有什么特點? 生:有人問,有人答...... 師:總結“一問一答式”。
2、復聽歌曲,學習聲樂演唱形式“對唱”。 師:歌曲中問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 生:.......
師生按節(jié)奏問答式讀歌詞
師:同學們,歌曲中這么一問一答很有意思,你們能給這種演唱形式下一種結論嗎?
生:對歌,對唱...... 師:總結:對唱(課件3)
3、再聽音樂 學習音樂知識“對花” 師:為什么歌曲的名字叫對花? 生:.......
師:總結"對花"的概念(課件4)4、學唱歌曲
①師彈琴問,生回答;生生問答 ②音樂知識“上滑音”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樂曲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記號? 生:是“↗”
師示范唱有無上滑音的第一樂句,生對比,上滑音在樂句中的作用。(師出示課件4)
5、完整的演唱歌曲,師提示上滑音的唱法。
四、創(chuàng)編歌詞
師:同學們,一年四季花常開,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絢麗多姿,你們知道一年四季還有其他的什么花開嗎?你還想把它戴給誰那? 生:春季,桃花;夏季,荷花......
生:戴給白衣天使;人民教師;警察叔叔.......
師板書學生的回答結果,師彈琴,生演唱(生生問答唱)完成歌詞創(chuàng)編活動.
五、拓展欣賞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我們的民間音樂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除了我們剛才學習的河北民歌《對花》,其他的地區(qū)也有特別好聽的《對花》,下面我們來欣賞(師播放課件5)
生:欣賞東北二人臺、山西、山東、黃梅戲《對花》 師:你們覺得這些《對花》都有什么特點? 生:...... 師:簡單總結
六、總結下課
回顧本節(jié)課內容:表演唱、對唱、對花、上滑音(播放課件)
花種 教學設計 對花教學設計四年級篇五
二年級美術《花花衣》教學設計
李娜 【設計意圖】
本課是人教版美術第三冊第六課的學習內容,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由于本課是上學期學習過的內容,如果再教學生對瓶子進行包裝,既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新意。所以我從增強廢舊物品的實用性入手,引導學生開發(fā)廢舊物品的用途,并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裝飾,使這些廢舊物品既美觀又實用。【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并用包裝、彩紙剪貼等方法進行裝飾,使其成為一件即能美化生活,又有實用性的裝飾品。
2、設計、制作過程中能夠合理選用媒材及方法。
3、體驗制作的樂趣,提高動手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變廢為寶,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掌握裝飾廢舊物品的方法。難點:能根據用途設計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窘虒W具準備】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各種廢棄的容器、包裝紙、彩色紙、碎布、緞帶等材料,準備彩泥、顏料、膠水等工具。還可準備各種野生植物的花朵、種子、石子、貝殼、泥土等。
2、教師準備范作
師:課件、范例、彩色紙、皺紋紙條、剪刀、乳膠等。
生:廢舊物品、剪刀、乳膠、彩色紙、紐扣、毛線、彩帶等等可以用于裝飾的物品?!窘虒W過程】
二、過程設計:
1、導入階段 ⑴感受歷史
現(xiàn)代人很重視對物品的裝飾,美的物品能讓人賞心悅目,心情愉悅。不過裝飾、美化物品可不是現(xiàn)代人的專利。你們看:這是陜西省半坡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距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懂得要把物品裝飾得美美的。這種美化的物品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瓷盤、瓷瓶、家具上的花紋。⑵環(huán)保意識
隨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制造了越來越多的垃圾,給生活環(huán)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如果我們能把原本要丟棄的物品進行改造、再利用,不就能為保護環(huán)境盡點力嗎?這些東西就是用不起眼的冰棒棍、螺絲、易拉罐等創(chuàng)造出來的。
教學過程:
活動一:
教師先出示幾個裝飾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提問: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擺在什么地方?
知道它原來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討論:說說老師是怎樣裝飾這只瓶子的?。⑶導入課題
這些由廢舊物品做成的工藝品是不是非常有創(chuàng)意,上學期咱們也學習了變廢為寶的方法,用包裝的方式把瓶子進行裝飾,你們看小朋友們都把瓶子裝飾得可美了。今天老師再教同學們用幾種簡單的學過的方法來為廢舊物品穿上漂亮的花衣裳,讓它成為即能裝飾生活又實用的寶貝1.用彩繪、粘貼等方法包飾一個廢舊的容器,使其成為一件美化生活、環(huán)境的裝飾品?;顒佣?/p>
1、學生用裝飾材料將容器全部掩蓋起來,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
2、用水粉顏料涂色,應該少加水,也可以現(xiàn)在瓶子上裹一張紙,干后再涂顏色。
3、用紙片拚貼的同學,可以根據需要將紙裁(撕)的小一些,這樣比較容易伏貼。還可用繩子、線繞圈捆綁的形式來使紙片固定。
4、還可以用蠟筆畫好圖案,在水粉涂色,然后用它包裝容器。
5、還可以選擇貝殼、石子等材料粘貼。
活動三:
將裝飾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適合單獨放置,哪些適合組合在一起。
2、發(fā)展階段
⑴老師這里有個空的礦泉水瓶,想把它利用起來裝點東西。于是我把它剪開了,當成一個筆筒。你們說這筆筒好看嗎?老師把它裝飾一下,你們瞧!
老師運用彩紙剪貼的方法,剪出各種點、線、面來裝飾這瓶子。(簡單講解)
⑵老師要把這鞋盒子做成收納盒,裝美術工具,可外觀一點兒都不好看,裝飾以后,也就成了個藝術品。示范如何包盒子,怎樣用點、線、面,甚至是畫畫的方法裝飾。(準備:盒子裝飾成品—半成品—未裝飾三種盒子進行較詳講解)⑶老師給大家一些時間思考一下,你要對廢舊物品進行怎樣的改造?你想怎樣裝飾它?
生回答,師對好的創(chuàng)意給予表揚。
3、本課練習:
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并穿上花花衣,使它成為既美觀又實用的物品。要求:大膽想象、制作;構圖飽滿,顏色搭配合理。做工要細致。
4、生作業(yè),師巡視輔導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作業(yè)展示
評價:發(fā)揮了廢舊物品的什么用途?是否美觀?是否精致?
6、拓展
老師還要向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皺紋紙條。(課件:紙條制作方法)
改造和裝飾廢舊物品的方法還有很多,老師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樹立起美化生活和環(huán)保的意識,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花花衣【教學反思】
《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生活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美術”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對生活理解和感受的過程,兒童手工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無疑也是這樣。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觀察實物——藝術品,觀察教師的制作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美、理解美,這樣才會進一步去創(chuàng)造美。
容器,使其成為一件美化生活、環(huán)境的裝飾品。通過包裝容器的教學,使兒童不斷地觀察和想象并進行多方構思和嘗試,從而提高“因勢造型”創(chuàng)新形象的能力和立體塑形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和良好的審美情趣,感受變廢為寶的藝術活動給生活帶來的樂趣。
花種 教學設計 對花教學設計四年級篇六
第九課 《對花》教學設計及案例分析
湘教版四年級上冊
學校:廣西師大附中德明外國語學校 教師:魏老師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對花》這首歌曲;
2.聽賞笛子二重奏《頂嘴》,體會笛子的音樂特色; 3.學習滑音、對唱和表演唱的音樂知識; 4.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教學重點:
演唱歌曲《對花》,聽賞《頂嘴》感受其音樂特點,掌握滑音、對唱和表演唱的音樂知識。教學難點:
滑音,對唱和表演唱的實際運用。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紅綢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快過年了,你們家里都是怎么歡慶節(jié)日的呀?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家里過節(jié)的方式真是多種多樣,好熱鬧呀!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看我國華北地區(qū)的人們他們是怎么過節(jié)的。
(播放視頻,華北農莊里的人們在扭著秧歌,歡慶節(jié)日)
師:看到這里,有誰認出了這種舞蹈叫什么了嗎?
生:……秧歌
師:你知道的真多,那么遠的地方的舞蹈你都認識。沒錯,這就是秧歌,流行于我國華北地區(qū)。說到華北的舞蹈和民間文化,就不得不提到他們的樂器,接下來你們來聽聽,你能猜出這里面的樂器來嗎?(評析:導入簡潔,吸引,以視頻導入,貼近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學習氛圍)
二、聽賞《頂嘴》
(播放《頂嘴》)
師:聽到這里,你聽出來里面有哪些樂器了嗎?注意,這是我國的一首民間樂曲。(意圖:提示樂曲中不會有西洋樂器)
生:自由回答……
師:那么主旋律又是由誰演奏的呢? 生:笛子。
師:聽的真仔細。沒錯,是笛子,有幾支呢? 生:2,3,4……
師:這首曲子里有2支笛子在吹奏,那他們在干嗎呢? 生:自由發(fā)言……對話!
師:對的,他們在對話,好像在攀比誰家過節(jié)更熱鬧一樣,多有意思啊~為什么笛子能吹出這么生動,形象的情景出來呢,這就要說說滑音這個知識了。
(打出‘滑音’的知識點)(評析:很好的引導學生感受笛子的音域特色,演奏技巧的認識,如果能加入讓學生說說樂曲的情緒,避免老師的直接說教,效果會更好)
三、學唱《對花》
師:那咱們怎么唱出滑音的效果呢?進入我們今天的重點,《對花》的學習。
(打出全譜)
師:30秒時間觀察歌詞,為什么歌曲要叫對花,為什么不叫開花,戴花呢?
(學生可以三兩小聲討論,匯報)
師:對啦,因為又2個人演唱,來看屏幕(打出對唱和表演唱的音樂知識)
師:原來這種演唱形式是對唱,我們來聽一遍,這種歌唱形式的感覺。
(初聽《對花》感受其音樂表現(xiàn))
師:這歌真有意思,想要唱好這首歌,得先解決下面2個難點:(打出譜例,由老師引導學生解決節(jié)奏問題,用鋼琴彈奏旋律,感受音高的具體位置)(評析:教學重難點突出,解決徹底,使學生在歌曲的學唱上減少了不少彎路。)
解決難點后,1分鐘時間學生自己試著把詞填入歌曲。(評析:充分的讓學生自主學習歌曲學唱,使學生在識曲唱曲技能上得到鍛煉)
由老師范唱全曲,提出要求,讓學生注意裝飾音和節(jié)奏密集的地方。
師生一起演唱全曲,引導學生解決音準和節(jié)奏問題。
將學生分成2個小組,進行對唱練習,最后跟著伴奏演唱。(評析:師生共同合作,演唱,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音樂活動:
師:大家唱的很不錯了,但是看起來很枯燥,咱們把秧歌的一些動作加到這首歌曲里,這就變成一個表演唱的節(jié)目了。
先由老師示范秧歌基本步——十字步,然后師生共同練習(播放《對花》師生共同活動)
(評析:活躍了課堂氣氛,分為融洽,使課堂達到一個高潮,感受到了音樂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效果非常好)
五、小結:
師:我們今天都學習了什么?
(滑音、對唱、表演唱等音樂知識,學會了歌曲《對花》,還跳了跳秧歌)
師:希望同學們能在不久的春節(jié),把這份快樂傳遞給你們的家人,讓我們在《對花》的歡樂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在《對花》的背景樂中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