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三維教學目標分析論文篇一
——如何落實歷史的三維目標
小店街道二中 攸麗芬
有效的歷史教學,就是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fā)展,使歷史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并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主體參與有效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已成定論。重要的是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首先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個溫暖的、學生能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
2、教師要學會贊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要樂于給予學生需要或渴望的額外幫助。
3、培養(yǎng)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履行責任的能力。學生有能力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能夠勝任獨立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中的自己的任務。
4、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lián)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撥動學生的心弦。
二、教學目標具體化。三維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才便于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把三維教學目標具體化,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
1、教學對象;
2、學生的行為;
3、確定行為的條件。條件是指能影響學習結(jié)果所規(guī)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為的速度、準確性和質(zhì)量三個方面來確定。如八年級中國歷史《鴉片戰(zhàn)爭》三維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通過課前準備和閱讀課文,學生 能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南京條約》的內(nèi)容;
2、認識或分析 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3、通過學習課文或觀看影片《林則徐》《鴉片戰(zhàn)爭》,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或?qū)懗瞿愕母惺?;討論中國為什么會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
三、教學內(nèi)容問題化。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提煉問題給學生,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問題,把學習過程變?yōu)樘岢鰡栴}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既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也要引導學生從細節(jié)上發(fā)現(xiàn)問題,如《三國鼎立 》的教學,老師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再深入解決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如:
1、東漢末年,群雄中曹操為什么能逐漸強大而統(tǒng)一北方?
2、為什么會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鼎立是怎樣形成的?
3、如何評價曹操、諸葛亮等人物?第一個問題就是著眼于細節(jié),問題的解決,既要引導學生比較,又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體會 ;第二個問題就是著眼于整體,問題的解決,要引導學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三個問題著眼于情感和價值觀。
四、教學過程實踐化。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實踐的過程,正如新課程所指出的“歷史是體驗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驗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體驗實踐?!睔v史體驗實
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yǎng)。如活動課教學,我們可以情景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參與、思考、激活想象世界、接受情景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了對歷史的感悟和思維方法的學習,在評價時對情感的表達進行反思,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準確,更加具體,更加生動形象。
五、教學指導方法化。老師要有強烈的方法論意識,根據(jù)不同的學習類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指導。
1、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指導:陳述性知識也稱描述性知識或記憶性知識,它具有靜態(tài)的性質(zhì),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教科書中大量的課文可看作是陳述性知識,從歷史知識積累的角度來說,主要是閱讀識記。老師的指導主要是如何根據(jù)課文特點,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
2、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也叫步驟性知識或過程性知識,它具有動態(tài)性質(zhì),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程序性知識對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導技能的訓練和促進技能的形成。教科書中程序性知識 見于課文的“導讀”“閱讀提示”“思考?練習”以及“想一想”、“活動建議”的提示當中,更多的是沒有見諸文字,全憑老師根據(jù)教材特點而定。
3、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指導:策略性知識是指學生在學習情景中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和對學習過程的調(diào)控,它不同于圈畫、講解、分析比較等具體的學習方法,而是由學習方法、學習調(diào)控和元認知等要素構(gòu)成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隨著年級的升高,老師要逐步引導學生自己明確每次要從教科書學到什么,要利用哪些資源和怎樣利用這些資源,要采用怎樣的學習策略才能達到學習目的等。
攸
麗
芬
小店街道二中
歷史教學三維目標的心得體會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
小店街道二中
攸麗芬
新課標所確定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密切相關的。這三個目標是有梯度的,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使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層層深入,并最終達到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最關鍵的是“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目標在“過程與方法”中得到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又在“過程與方法”中得到體現(xiàn)。
歷史是一門最生動、最真實、最精彩的課。它記載了人類艱辛而神奇的生命歷程,展示了以人為主體的時空長廓;演繹了事物與事件的紛繁美麗,具有恒久的藝術魅力。歷史本是一個過程,沒有過程就沒有歷史;歷史教學也是一個過程,沒有過程就無所謂教學。對于渴望知識,想了解人類發(fā)展軌跡和奧妙的學生來說應該是一門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學科。然而,我們大部分的學生雖然喜歡歷史,卻對歷史課不感興趣。究其原因,問題存在于傳統(tǒng)的重分數(shù)、重結(jié)果而不重視以人為本的教學的過程與方法。
過程與方法。歷史課標沒有對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作出具體要求,師生應根據(jù)“課程目標”中有關“過程與方法”的總體目標,參照“教學活動建議”,結(jié)合教學實際,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關于學習方法,首先要遵循程序問題,按程序?qū)W習,能夠節(jié)約時間,容易使學習行為達到熟練化、自動化。所以學習的一般過程離不開學習、運用、鞏固、總結(jié)等環(huán)節(jié)。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必須讓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真正的主人。要擺脫以往教學中學生只有學習,而沒有運用、鞏固、總結(jié)機會的舊模式,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展示學習的效果。
其次要遵循原則問題,即人們在學習中應該遵循的準則或要求。這一要素具有以下特點:較之具體的操作程序和方式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點;是人們主觀提出的要求,具有規(guī)范性、主觀性的特點;學習原則既可以涉及整個學習活動,也可以涉及學習活動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因而具有層次性的特點。
再者要遵方式問題,指的是完成學習任務所采取的具體途徑、形式和方法等。我們建議歷史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應該包括記憶、思維、聽說、閱讀、觀察、練習、寫作、實驗、參觀、表演、欣賞、研究、總結(jié)、評論、創(chuàng)作、討論、訪問、調(diào)查、游戲、收集資料、制作圖表、社會活動等等。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應多層次、多方位地創(chuàng)造有利的教學條件,如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提供多種輔助性教學材料,以利于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特別要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最后要遵循手段問題,指學習活動中采用的工具或物質(zhì)手段,具有物質(zhì)性、多樣性的特點。教學中學習手段應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積極運用教學
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組織教學,開發(fā)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完成歷史學習“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教學,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科學知識的方法,所以以上概述的學習方法的四個要素的動作執(zhí)行者都是學生。如“概述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加速發(fā)展的趨向,理解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復雜性”的學習內(nèi)容,就可以使學生“通過查閱報刊雜志、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進行社會調(diào)查等形式,了解當前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并從中學習收集資料、社會調(diào)查等方法?!斑^程與方法”目標實施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學習并學會學習的過程。
歷史學中三維目標的心得體會
——如何落實歷史的三維目標
小店街道二中
攸麗芬
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核心是人的發(fā)展,三維目標是交融互進的,三維目標不是均等存在的,我認為新課程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一個理論創(chuàng)新點就是三維目標,我們現(xiàn)在的素質(zhì)教育,從新課程來看,就是落實三維目標。就歷史教學來說,有效的歷史教學,就是經(jīng)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fā)展,使歷史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并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那么有效教學,我認為要做到以下:
一﹑參與有效化,重要的是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首先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有情緒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個溫暖的、學生能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
2、教師要學會贊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要樂于給予學生需要或渴望的額外助。
3、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lián)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撥動學生的心弦。
二、教學目標具體化。三維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才便于在課堂教學中落實。
三、教學內(nèi)容問題化。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提煉問題給學生,還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把學習過程變?yōu)樘岢鰡栴}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教學過程實踐化。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實踐的過程,正如新課程所指出的歷史是體驗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驗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體驗實踐。歷史體驗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yǎng)。如活動課教學,引導學生參與、思考、激活想象世界、接受情景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了對歷史的感悟和思維方法的學習,在評價時對情感的表達進行反思,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準確,更加具體,更加生動形象。
五、教學指導方法化。老師要有強烈的方法論意識,根據(jù)不同的學習類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指導。
六、教學評價多元化。在當前的教育管理中,我們教師可能最關注的是教學評價了。因為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標準和教育得以真正實施的有效保障。教學目標的多維決定了教學評價也應該是多元的,既要評價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又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評價過程與方法。
三維目標是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完成的總體目標,是新課程理念的總體體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是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盡快取得成效,取決于廣大教師對它的認識的深入程度,取決于對有效教學策略、方法的整合和運用。我本人認為,凡是能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配合得融洽緊密的課,肯定會是一堂優(yōu)秀的歷史課,這也正是我在學實踐中努力追求的方向
攸
麗
芬
小店街道二中
三維教學目標分析論文篇二
對“三維教學目標”的理解
三維教學目標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個教學目標,它們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一維目標——知識與技能: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huán)境和交往、體驗;方法指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fā)現(xiàn)式學習、小組學習)。
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不僅強調(diào)個人價值,更強調(diào)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不僅強調(diào)科學價值,而且強調(diào)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tǒng)一;不僅強調(diào)人類價值,而且強調(diào)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tǒng)一;從而使學生內(nèi)心確定其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三維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lián)系,融為一體。
知識與能力,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教與學都是通過知識與能力來體現(xiàn)的,知識與能力是傳統(tǒng)教學的內(nèi)核,是我們從傳統(tǒng)教學中應繼承的東西。
過程與方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tǒng),新課程倡導對教與學過程的體驗,方法的選擇,是在知識與能力目標上對教學目標的進一步開發(f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tǒng)。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情感體驗、態(tài)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xiàn),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故此失彼,而應努力實現(xiàn)多維目標的整合。
三維教學目標分析論文篇三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掌握相關的文言知識,流暢地翻譯全文。
二、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總結(jié)歸納法;比較法,通過前后兩賦比較理解文章主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寫景狀物中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并與《赤壁賦》比較,理解作者被貶黃州時復雜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窘虒W重點】
歸納積累文言知識;與《赤壁賦》比較講解,通過抓關鍵字句加深對作者人生態(tài)度的認識?!窘虒W難點】
蘇軾儒、佛、道思想在兩賦中的反映。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時年45歲的蘇東坡所寫的赤壁二賦在我國文學史上傳為美談。文天祥《讀赤壁賦》云:“昔年仙子謫黃州,赤壁磯頭河漫游?!蓖跏镭憽肚俺啾诙住贰百x是雙珠可夜明?!笨磥碇挥袃善啾谫x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蘇軾當年的所思所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感受蘇軾在 《赤壁賦》中的未盡之意。
二、走近作者,說說你對蘇軾的認識。蘇軾:與黃庭堅(詩)合稱“蘇黃”,與辛棄疾(詞)合稱“蘇辛”,與歐陽修(散文)合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蘇軾出身于一個比較清寒的文人家庭,從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尤其是在父親蘇洵由發(fā)奮讀書而入仕的影響下,早年便“學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蘇軾中進土,年方21歲,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廳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條顛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年間,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后經(jīng)蘇轍等人營救才免罪釋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從“烏臺詩案”到流放黃州是蘇軾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獨苦悶。但是生性曠達的詩人在老莊佛禪和山水之樂中求得解脫,自號“東坡居士”,并寫了千古傳唱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這樣充滿哲學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等到宋哲宗即位,新黨失勢,舊黨執(zhí)政,蘇軾被召還朝任翰林學士等職;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處,并在實際中實施,當舊黨要廢除一切新法時,他又挺身而出主張對新法“參用所長”,因而被誣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擠。及至哲宗親政后,新黨再度上臺,又以詩人曾依附舊黨為名將年近六旬的詩人貶至嶺南惠州,再貶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蘇軾終于遇赦北歸,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兩個月,詩人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頗有幾分英雄末路、美人遲暮的空漠之意和蒼涼之感。
三、寫作背景介紹 元豐三年(1079年),蘇軾因 “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為排遣內(nèi)心郁悶,他泛舟赤壁,先后寫下了《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三個月后,重游赤壁,寫下了《后赤壁賦》。
四、溫故知新,熟悉課文。
1、高一時我們學過蘇軾的《赤壁賦》,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文中描繪了怎樣的景色,由此又引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嘆?
明確:該文描繪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風、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觀,有這些景觀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在赤壁出現(xiàn)過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揭示了人生短促而無常之悲,自己與英雄相比更顯渺小,從而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文中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些美景。也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嘆。)
2、聽錄音欣賞課文
五、朗讀并分析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
2、結(jié)合注釋串譯第一段
重點字詞提示:步:出發(fā) 既:已經(jīng) 盡:全部
顧①:環(huán)顧 已而:過了一會兒 顧②:可是
諸:之于
3、思考:第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描寫夜游黃泥坂的時間及同行者為游赤壁做準備。
4、“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睂懗隽嗽鯓拥姆諊惺裁醋饔?? 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寫出初冬月夜靜謐溫馨的氣氛,烘托出主客濃厚的游興,并為下文寫登山和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并背誦課文,結(jié)合《第二教材》進一步理解課文。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分析課文
(一)研習第二段
1、齊讀,口譯。
重點字詞提示:乃:于是。上:向上爬。履:爬過。巉:險峻。披:撥開。危:高。震動:使震動。反:通“返”。放:放任。聽:聽任。句式:復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句)
2、思考:
(1)第二自然段寫了什么?
明確:對復游赤壁時所見景色做了具體的描寫。(2)本段寫了哪些場景?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美景)
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
(3)蘇軾獨自歷險,無人能從。當他登上峰頂后,突然“劃然長嘯”。你如何理解蘇軾的“劃然長嘯”?
1、表達登上峰頂后的那種壯懷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靈,天地的主宰 2 抒泄貶謫黃州以來心中所積壓的種種郁悶之情。(4)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a、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b、歷史背景:宋與西夏交戰(zhàn)慘敗,全軍覆沒,死者約60萬,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滿目凄涼。對赤壁之景舊顏不再的感嘆實際暗含對世事變化無常,年華逝水的無奈蓋嘆;更有對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驚嘆。
(二)研習第三段
1、齊讀,口譯。
注意字詞:適:剛好 東:從東面(名次作狀語)西:向西飛(名詞作動詞)
2、第三自然段寫了什么?
明確:主要寫江中見鶴,后夢見道士化鶴
(三)總結(jié):
本文蘇軾情感的變化:由景而樂,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長嘯,長嘯后的放任漂流,隨遇而安的平靜心情作為過渡,引出道士化鶴的夢境,最終歸之于空。(以儒為主,融合佛老)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第二教材》“課堂反饋”練習。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第一、二段)。
二、歸納文言知識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以待子不時之須
2、反而登舟
3、俛而不答
(二)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
1、是歲十月之望。
2、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3、曾日月之幾何。
4、反而登舟。
5、予乃攝衣而上。
(三)詞類活用
1、顧而樂之
2、草木震動
3、掠予舟而西也
4、橫江東來
(四)重點虛詞
指出下列“而”字的意義及用法
1、歸而謀諸婦
2、悄然而悲,肅然而恐
3、攝衣而上
4、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五)文言特殊句式
選出句式不相同的一句(c)a、蓋二客不能從焉。(省略句,“從”后省略了“予”)b、問其姓名,俛而不答。(省略主語“我”、“道士”)c、復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是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三、合作探究
(一)試從寫景、抒情兩方面比較《赤壁賦》與《后赤壁賦》的不同之處。
提示:
1、找出兩篇文章中寫景的句子。
2、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分析景與情是怎樣融合起來的。明確:
《赤壁賦》描繪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風、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觀,引發(fā)了作者和朋友對于歷史和人生的感慨;由這些景觀聯(lián)想到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哉”,揭示了人生短促而無常之悲;自己與英雄相比更顯渺小,從而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最后以“變”與“不變”的辯證法求得精神上的解脫達到豁達超脫的境界。(樂—悲—樂)
《后赤壁賦》蘇軾情感的變化:由景而樂,得魚酒更樂,樂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悲,悲而長嘯,長嘯后的放任漂流,隨遇而安的平靜心情作為過渡,引出道士化鶴的夢境,最終歸之于空。(樂—悲—空)
(二)《后赤壁賦》的結(jié)尾描寫了孤鶴,敘述了夢境,這些內(nèi)容是否有特殊的含義,請談談你的看法。(課后練習二)
提示:結(jié)合“鶴”的特性,注重“孤”的意義,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提示:在我國傳統(tǒng)意象里,鶴具有高貴、幽雅,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特征。結(jié)尾借此含蓄地傳達出他企圖超脫塵世,逍遙物外的心態(tài)。
四、拓展延伸(古典詩歌中動物意象的傳統(tǒng)意義)猿猴:它讓人感覺到哀傷,凄厲。如: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駱賓王《詠蟬》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柳永《雨霖鈴》
雁:是一種候鳥,它要隨季節(jié)遷徙,它又是古人傳遞消息的一種方式,于是就象征著孤獨、思鄉(xiāng)、思親、音信、消息等意義?!把阕只貢r,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李清照《聲聲慢》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吨傺汀稘O家傲》 馬(鐵馬):馬打上鐵掌,就意味著要上戰(zhàn)場,所以鐵馬就是戰(zhàn)爭,英雄氣概的代名詞了。如: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
(瘦馬):奔騰、追求、漂泊。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R致遠《天凈沙?秋思》
杜鵑:俗稱布谷,又叫子規(guī)、杜宇、望帝。古代神話中,望帝傳說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來多用“杜鵑”來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如: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拙右住杜眯小?魚:自由、愜意。
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yè)的成功。如: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如: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陶淵明《歸園田居》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第二教材》“學習效果檢測”練習。
3、預習《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六、教學后記
三維教學目標分析論文篇四
三維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jù)中職的特征,分為識記、理解、運用三部分。具體如下: 識記:是什么? 理解:為什么? 運用:怎么做?
與布盧姆教學目標對應層次
認知 動作技能 情感
識 記 知識 知覺 接受
理 解 領會 有指導的反應 反應
運用一 應用 復雜外顯反應 價值化
運用二 價值性格化
護理教學 目標層次
布魯姆教學目標層次與教學目標常用動詞表
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常用詞
教學目標層次
常用的動詞
知道(識記)
列舉、說出、背誦、復述、認出、標明、陳述、寫出、默出、排列、回憶、辨認、描述、指明、為...下定義、寫出...的名稱
舉例:正確說出影響人需要滿足的主要因素
領會(理解)用自己語言解釋、敘述、比較、區(qū)別、舉例說明、摘要、歸納、轉(zhuǎn)換、分類、鑒別、選擇、改寫
舉例:比較干熱消毒與濕熱消毒,正確說出兩者之間異同點 應用(運用)計算、發(fā)現(xiàn)、修改、制定...方案、訂出...計劃、運用、闡述
舉例:能運用所學公式,正確計算不同氧濃度的每分鐘氧流量分析(運用)分類、對照、檢查、評析、分析、評價、綜合(運用)設計、編寫、組織、計劃、綜合、歸納、總結(jié) 評價(運用)比較、判斷、論證、評定、鑒別
技能領域教學目標常用詞
依次、按順序、正確、準確、連貫、在…多少分鐘內(nèi)、誤差小于、一次成功、步驟正確、協(xié)調(diào)、無多余動作 例如:能正確測量血壓,誤差小于4mmhg
能正確依次裝卸氧氣表
能正確完成皮內(nèi)注射操作,做到步驟正確,動作連貫協(xié)調(diào),進針角度、深度、藥量三準確
情感領域教學目標常用詞
接受(識記)接受、覺察、默認、認可、參加、順從、參與、注意、聽講、知道、看出、選擇、贊同、容忍
舉例:能參加周日義診活動 能執(zhí)行整體護理的工作程序 反應(理解)選擇、表示、贊成、反對、拒絕、請求、提出、同意、糾正、嘗試、模仿、聽從、陳述、回答、完成、遵守、記錄、幫助、表現(xiàn)、歡呼、稱贊
舉例:贊成開展社區(qū)保健活動
請求老師提供更多的整體護理學習資料
評價(理解)接受、承認、決定、影響、支持、區(qū)別、認證、判斷、解釋、評價 愛好(運用)專注、主動、駁斥、渴望、堅持、評價
舉例:渴望參加社區(qū)護理活動
主動與他人討論整體護理的實踐意義
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運用)習慣、指導、判斷、保持、養(yǎng)成、自覺、探索、貢獻、創(chuàng)造、固守、修正、拒絕、要求、抵制、貫徹、正視、改變
舉例:自覺運用整體護理觀指導自己的護理服務行為 在護理工作中始終保持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