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感悟,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寫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經(jīng)驗教育隨筆 小學教育隨筆感悟篇一
比如看到這樣一則教學案例,這是一場公開課,課題是小學數(shù)學《可能性》,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體驗活動,把全班分成了10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給除了顏色區(qū)別的七個紅球,三個白球,要求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摸,每個小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摸出之后看過重新放進盒子,搖一搖其他成員繼續(xù)摸,總共摸十次,然后分別統(tǒng)計摸出紅球和白球的次數(shù)。
按照可能性呈現(xiàn)結(jié)果,一般情況下應該摸出紅球的次數(shù)應該比摸出白球的次數(shù)多。
但是,老師在讓學生展示結(jié)果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不一般的結(jié)果,有一個小組代表說,“我們小組摸出紅球三次,摸出白球七次?!?/p>
有的老師和學生開始驚訝,有的老師很興奮,覺得課的精彩就要出現(xiàn)了,課堂陷入了沉默,卻聽到當事教師這樣說,“你是不是統(tǒng)計錯了?!”“沒有錯!不信你問問他們。”孩子有些被愿望和困惑,多么期待老師接受自己答案的不同,多么期望老師安慰或解釋些什么。
可是這個教師卻沒有說,只是以其他幾個小組的數(shù)據(jù)繼續(xù)了新課,當然對可能性的分析沒有錯,卻讓聽課的教師和學生驀然覺得少了些什么。
我首先分析一下這樣一個結(jié)果,摸球的結(jié)果總的分布應該會呈現(xiàn)一定的比例結(jié)果,是需要一定案例統(tǒng)計的結(jié)果,但是對于每一次具體的結(jié)果,卻是不確定的,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應該是沒有錯誤的,這也是研究可能性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特別是可以指導學生如何看待一些轉(zhuǎn)盤游戲,更確定地生活,而不是游戲的'生活。
再回頭看這樣一個課堂以外,反映出一定是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中不曾考慮過,似乎也未曾經(jīng)歷過,也缺乏相應的冷靜分析與應變機智的,比如說可以把各組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加在一起,還可以告訴孩子再摸摸,或者發(fā)放的球并不是除了顏色一模一樣,盒子的設計是否真正保證每一個球,學生都容易摸到,并且沒有特別感覺,一摸到就拿出的……很多細節(jié)需要注意。
所以,遇到課堂中的意外,你會怎么辦?從某種程度也折射出我們的教育機智和經(jīng)歷有什么,我們的備課是否以生為本,時刻尊重學生,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中生成些什么,還折射出我們的教育側(cè)重的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融合。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教學不僅是學生學會了什么,更是學生頓悟些什么,是教師從中也體悟到什么,一種教學共長的合作。
小學經(jīng)驗教育隨筆 小學教育隨筆感悟篇二
人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局限,學生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必須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去吸收新東西??梢姡瑢W習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教給學生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因此現(xiàn)代教師的主角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zhuǎn)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zhuǎn)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xiàn)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yǎng)學習者”的過程,實現(xiàn)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zhuǎn)變。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使學生獲得必須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靈活運用傳授的方法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反復訓練的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采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潛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應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chǎn)生一種求知的愿望,在這種內(nèi)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
預習只需粗略的閱讀,了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地去聽講,或者說帶著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準備程度和此刻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狀況下,理解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shù),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于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chǎn)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潛力的培養(yǎng)。
1、閱讀法。
閱讀是預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應把書本上有關資料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夠“走馬觀花”。對于陌生的新知識,決不能僅看一遍,而要多看幾遍,反復研讀,可在重點和難點部位做記號,以引起自己足夠的注意。
2、聯(lián)想法。
聯(lián)想是預習不可缺少的貫穿于全過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語文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在預習時總會引起一些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過程,實際也是將知識融匯貫通、初步掌握的過程。有了聯(lián)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發(fā)展。想象力是人的潛力之一,對學好語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列寧所說:“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zhì)?!?/p>
3、設問法。
從某種角度講,能對某物提出問題,說明對該事物是了解的,同樣,若對預習的資料能提出幾個為什么,則說明預習是成功的,不怕不會學,就怕沒問題。在預習時,除了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外,還應逐步鍛煉自己變換思維的角度,要一題多問,故設難關,以求甚解的自學潛力??梢婎A習時應個性避免的是那種表面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頭腦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設問,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
整理是預習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透過預習,對新知識的掌握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已學會的知識自己會感到喜
1、總覽單元?,F(xiàn)行中學語文課本都是以單元做為基本單位的,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識和規(guī)律。因此,對整個單元瀏覽一遍,預先構(gòu)成一個知識系統(tǒng),明確單元要點,高屋建瓴,可少走彎路,便于比較和總結(jié)。
2、分析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觀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這個窗口,也就占據(jù)了“攻擊”課文的有利地勢。有的題目啟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觀念往往影響他作品的風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為時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fā)的。對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資料,課文中選入的偉大作家魯迅的文章,有些資料與背景有直接的聯(lián)系。
5、思考練習。對課后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解答。這樣既提高了作業(yè)的質(zhì)量,同時又節(jié)省了時間。
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對培養(yǎng)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及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幫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潛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資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潛力。
小學經(jīng)驗教育隨筆 小學教育隨筆感悟篇三
教師的鼓勵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養(yǎng)料;教師的鼓勵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
教師的鼓勵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加,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在班里有時似乎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我班也有這樣的同學,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好象也改變了他自己。一次在餐廳吃飯時,吃完飯很多學生都去站隊準備回教室,只有他在收拾同學們遺留在餐桌上的殘羹剩飯,我?guī)ш牷亟淌液?,立刻在班級表揚了這位同學,并盡力贊美了他品德優(yōu)良的好行為。此后,我又從幾件小事里發(fā)現(xiàn)他性格中閃光的地方,并及時給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fā)和升華。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他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yè)完成得很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
在我的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鼓勵的語言送給每一個學生,使之發(fā)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
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yōu)點給予鼓勵,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fā)學習動力。
小學經(jīng)驗教育隨筆 小學教育隨筆感悟篇四
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晝夜僅有24小時”。可還有人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是擠出來的。還有人說:時間就是生命??磥砦业臅r間就是生活,抓住寶貴的生命,發(fā)展自我的未來。從蘇霍姆林斯基或其他人的.話中,說明教師的工作是光榮的,職責是重大的,任務是艱辛的。所以教師們要充分掌握好時間,才不會與生活發(fā)生“摩擦起電”。
其實我認為,凡是會利用時間的人從來也不忙,他們做任何事情總是井井有條,辦起事情也是高高興興的。而不會利用時間的人總會埋怨時間不足,或是工作任務繁重,弄得自我整天灰頭土臉的。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只要有好的心境,一切皆有可能。
匆匆想起,年輕人為何心煩意亂呢?進入新環(huán)境后,對新工作無從下手呢?不明白是先從哪里下手,從何做起?我想這就是因為年輕人不會利用時間,像好多老教師一樣,他們之所以從沒有怨言,就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將自我的時間安排好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年輕教師的桌子太亂,他們?yōu)榱粟s一項工作而忽略了這個小問題。而好多老教師的桌子上卻僅有一杯水,一支筆。以前我就是這樣的一名年輕教師。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學生的作業(yè),僅有很小的一個空間能夠使用,如果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務時,往往使我無從下手,只能千方百計的騰出一點空隙來繼續(xù)工作。也正如豬一樣:只要有自我睡覺的地方就足能夠。
可是此刻好多了,桌子上的東西少了。如果說以前桌上的作業(yè)堆得是一座大山,那么此刻就是小丘。我想,以后我的桌子上就會成為平原。
那么教師的時間是從哪里來的呢?我認為:一是要擠時間,二就是會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