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歷年高考作文全國卷1篇一
青年的發(fā)展與國家、民族未來的發(fā)展緊密相關。要想做一個“有為”的青年,自然離不開“可為”的時代。
“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古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智慧,其實也是他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無奈之舉。生不逢時,自然壯志難酬,才有了屈原自沉汨羅江、“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時代悲歌,才有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而今,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血液和靈魂,給了我們“可為”的勇氣和力量。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造就了一大批“有為”的杰出人才。吳文俊、黃旭華、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巨匠,彭士祿、張桂梅、黃文秀等時代楷模,哪一位不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自己在這個“有為”時代的精彩?
在“可為”的時代,我們應做“有為”青年。生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我們是幸運的,要擔起的責任也是重大的。在這個欣欣向榮的時代,我們在時代發(fā)展的洪流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小而言之,做“有為”青年,是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生命綻放光彩;大而言之,做“有為”青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些人想通過“躺平”來抵制“內卷”,寧做“佛系"人,也不相信自己能夠靠聰明的大腦和勤奮的雙手成就一番事業(yè)。但是,僅靠想天尤人豈能“封狼居胥”?僅靠坐而論道豈能“上九天梳月"?空談之聲再澎湃,又豈能敵過在荒漠風沙中筑起綠色屏障的賽罕壩人的堅守之心?空談之聲再激昂,又豈能敵過為國家科研事業(yè)默默貢獻的科學家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心?
以“可為”作舟,揚“有為”之帆?!翱蔀椤钡臅r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卻不等于只要生活在這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們就能成為“有為”之才。我們不僅要有成為“有為“青年的決心和勇氣,還要有把理想付諸實踐的行動力,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迎難而上,在“可為”的新時代中大有作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讓我們一起搭乘“可為”這艘時代的巨輪,揚起“有為”的風帆,乘風破浪、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佳作點評
1、文章立意高遠,語言鮮活生動。文章以“在‘可為’的時代,讓我們成為‘有為'青年”為主題,在論述中將個人的“有為”融入“可為”的時代,將個人的人生價值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聯(lián)系,立意高遠,內涵豐富。考生巧妙地引用了韓愈、王勃、龔自珍等人的詩文,并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富有文采。
2、采用遞進式結構,抽絲剝繭地展開論述??忌謩e從三個分論點進行論述:“‘可為'的時代,造就了‘有為’的人才”“在‘可為'的時代,我們應做‘有為’青年”“以‘可為'作舟,揚‘有為’之帆”,層層遞進,深化論述。前兩個分論點探討了“可為”與“有為”的關系,第三個分論點強調了應當將“有為”的想法變?yōu)椤坝袨椤钡男袆?,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歷年高考作文全國卷1篇二
有為青年正當時
中國共產黨從嘉興一艘紅船艱難揚帆起航,以李大釗、焦裕祿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歷經苦難,終使中國從過去的一窮二白、積貧積弱走到今日的百業(yè)興旺、繁榮富強?!耙淮擞幸淮说氖姑淮擞幸淮说膿敗!泵總€時代都“可為”,每個時代都需敢為、有為的青年發(fā)憤圖強。
何為“可為”?往昔崢嶸歲月里,無數革命志士、拓荒勇士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國難當頭,百姓生靈涂炭,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為變法維新大業(yè)而不畏犧牲、視死如歸;政權腐朽,國民麻木,魯迅高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于是以筆為槍,永不休戰(zhàn);科技式微,國力薄弱,因為“我的事業(yè)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錢學森毅然回國,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灑在荒無人煙的羅布泊,在祖國的上空升起震驚世界的蘑菇云。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敢作敢為,令人敬佩,成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習的榜樣。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順應時勢,敢作敢為,讓自己的青春綻放獨特的光彩。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踏著先輩們指明的道路、我輩更應披荊斬棘、繼往開來。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國從不缺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新時代下,在廣闊的農村,你會看到秦玥飛等青年的身影,他們腳踩黃土、俯首躬行,用汗水和熱愛將陽光灑向大地,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在沒有硝煙卻依舊充滿危險的抗疫一線,你會看見像甘如意、陶麗圓等一大批年輕的逆行者,以一襲白衣扛起了如山的重任。不管是扶貧干部還是醫(yī)護人員,他們都懷著“可為必當有為”的斗志,明知前方困難重重,卻不顧一切迎難而上,或為謀取民生福祉,或為守護患者的身體健康。沒有人不怕困難,但敢做有為的堅毅賦予他們對抗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生活在大有可為的時代,我輩青年更應胸懷壯志,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在時代洪流中劈波斬浪,乘風而行,做有為青年,青春方能自成芳華。
佳作點評
1、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開篇簡潔扼要地指出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苦難走到如今的百業(yè)興旺,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有為青年的敢于擔當,主題突出,立意高遠。考生將個體事例和群像事例巧妙搭配,對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時代的故事信手拈來,使素材多樣化,內容更充實。
2、巧妙引用名句,增強說理效果。第二段中,考生在列舉事例時,分別引用了譚嗣同、魯迅、錢學森的名句,使論證言之鑿鑿,增強了說服力。
歷年高考作文全國卷1篇三
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做有為之人
可為,即大有可為的時代;有為,即有所作為。愿當代青年人都能在大有可為的時代背景下,做有為之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歷程,其取得的每一個成就,都是以有為精神不懈奮斗的結果。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成功推進、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黨在亟須有為的時代,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奮斗的精神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如今,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和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國邁進了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如此大好時代,中華青年怎能無為?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有為呢?
欲成大器,必立大志。青年要做到有為,心中就要有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志氣。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從小便立志要為正處于列強壓迫下茍延殘喘的中國帶來希望的曙光,做有為的中國新青年。他們用滿腔的愛國情激勵我們,要想為祖國繁榮做貢獻,必定要在青年時期立下有為之志。
新一代青年人,不僅要立可為之志,還要刻苦學習,磨煉自己。正如周恩來總理在那個戰(zhàn)火四起的年代,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后赴國外留學、通讀政論和各國有關制度和思想的書籍、即使是在革命斗爭中。仍克服艱難險阻、勤學不輟,為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青年 要想成為中國的脊梁,就要用知識武裝自己,不懼困境,不斷地提升自我。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求我們承擔起民族的希望、國家的使命。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期間、舉國支援武漢、為武漢人民加油。在戰(zhàn)疫前線、后勤防線處處可見青年人的身影?!盀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我們要時刻關注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做一個真正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人民,在可為中有為的新時代青年。
愿當代青年人都能在大有可為的時代背景下,做有為之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佳作點評
1、引證豐富,論述深刻??忌信e了陳延年、陳喬年、周恩來以及疫情期間奮斗在各行各業(yè)的青年人等事例,從中得出青年一輩應做有為之人的道理。另外在文章開頭和結尾,均強調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照應文章主體,深化主題思想。
2、切合情境,體悟真實。本文緊扣“當代青年要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奮斗不止”的主題展開論述,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的回顧和對今日富強祖國的感受,都來自考生對材料的真實感悟。因此顯得非常親切,極易引起閱卷老師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