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一
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
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沈鉤。
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fēng)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yīng)信別離愁。
天上共悠悠。
天朗氣清的秋夜,皎潔的月光灑滿西樓。云堆散開時,圓月如明鏡高懸夜空;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月圓月缺何時才能停止啊!
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fēng)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會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離群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
星漢:指銀河。
迥:遠(yuǎn)。
素娥:嫦娥。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托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離愁,寫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全詞寫景生動,體物精微,意境悠遠(yuǎn),含蓄蘊(yùn)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jié)M西樓”,寫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云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不知重復(fù)了多少次。上句寫天上月,云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下句寫江中月,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前句“鑒”寫月圓,后句“鉤”寫月缺:“冰吐鑒”、“玉沉鉤”,句式新穎別致。本應(yīng)是“冰鑒”、“玉鉤”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詞組“冰鑒”、“玉鉤”,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鑒、鉤描明月的形態(tài),不僅句式有頓挫峭撥之妙,而且詞意上也頗具匠心。上片結(jié)句“圓缺幾時休”,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缺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開啟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漢迥,風(fēng)露入新秋”,寫斗轉(zhuǎn)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fēng)玉露的新秋?!暗す鸩恢獡u落恨,素娥應(yīng)信別離愁?!痹轮械す鹚臅r不謝,雖然它不會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群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別稱。丹桂,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結(jié)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yuǎn)的樣子。一個“共”字,收到了“一石擊雙鳥”的藝術(shù)效果。
這首詠月詞,留給讀者的回味是深長悠遠(yuǎn)的。那清麗瀟灑、簡約含蓄的風(fēng)致,確乎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二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翻譯】
【詩意】
《憶江南?其一》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fēng)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fēng)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dāng)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diǎn)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fēng)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薄叭粘觥?、“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qiáng)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lián)系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于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lán)”。
杜甫寫景,善于著色。如“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諸句,都明麗如畫。而異色相映襯的手法,顯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學(xué)習(xí),如“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lán)”(《秋思》)、“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題岳陽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正月三日閑行》)諸聯(lián),都因映襯手法的運(yùn)用而獲得了色彩鮮明的效果。至于“日出”、“春來”兩句,更在師承前人的基礎(chǔ)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明媚的春光里,從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藍(lán)葉那里吸取顏料,兼用烘染、映襯手法而交替綜錯,又濟(jì)之以貼切的比喻,從而構(gòu)成了闊大的圖景。不僅色彩絢麗,耀人眼目;而且層次豐富,耐人聯(lián)想。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于洛陽的《魏王堤》七絕云:“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痹诮稀叭粘鼋t勝火”的季節(jié),洛陽卻“花寒懶發(fā)”,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diǎn)兒春意。
花發(fā)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qū)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yuǎn)。但即使春天已經(jīng)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nèi)心深處贊嘆“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yuǎn)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余情搖漾,凌空遠(yuǎn)去。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三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賞析
這是描寫江南風(fēng)光的一首七言絕句?!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已經(jīng)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要具體一些,似乎使人參觀了幾個景點(diǎn),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xiàn)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fēng)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首先人描繪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扒Ю铩闭f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fēng)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jìn)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fēng)春雨中若隱若現(xiàn),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yùn)。南朝統(tǒng)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睋?jù)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fēng)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nèi)涵也更顯豐富。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fù)盛譽(yù)。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痹娨婚_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是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睂τ谶@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于文學(xué)藝術(shù)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睆那皟删淇?,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yīng)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nèi),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yùn)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diǎn)是--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苯鸨梯x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diào),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澳铣倍指o這幅畫面增添悠遠(yuǎn)的歷史色彩?!八陌侔耸笔翘迫藦?qiáng)調(diào)數(shù)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qiáng)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四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fēng)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夢江南》納蘭性德。
夢里的江南總是這般柔情似水,亦是這般別緒如絲,夢里夢外,總教人情不自禁回想那煙柳繁花之地;小榭軒窗,霧閣樓臺;小橋流水,玉階垂簾。
那天彤霞似霰,燕宿雕梁,你,名垂千史的詞帝傳人――納蘭容若,一身長袍,翩翩拈兒苒苒披,騎著英勃的俊馬,飛奔而至;那天,煙水晴嵐,絲絲柳帶,淡淡梅花,你,流芳百世的江南才女――沈婉,一襲素衣,淡淡衫兒薄薄羅,踏著紛飛的柳絮,飄然而來。
泛水清波,蕩舟心許,如水的江南里有你們互訴情誼;詩詞對壘,淺酌低歌,如煙的江南是有你們萍水相依;采擷紅豆,拈花一瓣,如霞的江南里有你們酬卿相貽;守宮護(hù)花,鴛鴦雙繡,如夢的江南里有你們相記前生,如夢的江南啊,你用一根情絲系住天南地北的兩顆心,古往今來,有多少翩翩書郎,纖纖少女,將夢里的心,夢里的情在此相傾,亦有我少節(jié)序沉浮,人杳思依,空留一寸回廊相思地。
造物弄人,天妒雙飛鳥,江南煙雨雖謎亂世人的心,卻始終是一杯苦澀的酒,千點(diǎn)相思淚,貯作玉壺冰,自古至今,飲醉了多少人的心,亦飲碎了多少人的心。
位高權(quán)重的大學(xué)士明珠――康熙炙手可熱的寵臣,只因一個高處不勝寒便將貪欲的水焰燃向脆弱的江南,可憐的婉兒,當(dāng)一封圣令猶如瘋狂的死神將年邁的父親押至斷頭臺,你也因此脫下昔日溫文爾雅的大家閨秀的仙袍,從此淪蒼落風(fēng)煙。
情仇較量,愛恨交織,薄命的婉兒,你要如何應(yīng)對那一世的孤苦,雨打芭蕉時,你是否對月流珠心欲碎,聲聲催憶當(dāng)初;是否空念相思卻無望,心字已成灰;是否只影懷遠(yuǎn)淚淋漓,欲恨不能言。
傷心難話,欲訴無言,多情的容若,你該怎樣面對那殘酷的考驗,韻笛偏幽時,你是否臨風(fēng)灑淚心自醉,點(diǎn)點(diǎn)皆思過往;是否握手西風(fēng)情難盡,偏到鴛鴦兩字冰,是否別緒如絲睡難成,孤枕空憶當(dāng)時。
江南煙雨里,誰與誰相遇相識相變,誰又與誰擦肩而過,背道而馳;江南煙雨,迷亂了世人的眼,卻彌漫不了你我的心;江南煙雨里,最難忘是那似水流年般的芬華歲月,誰的憨情,誰的笑靨,都一一化作那一江春水最深的沉淀,印在記憶里,最美的痕跡。
夢里的江南,江南里的夢,夢里夢江南,倦眼只模糊,但愿如夢的江南能在我的記憶里記前生,憶飄零。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五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fēng)!
這首詞寫夢憶江南,為李煜亡國入宋后所作,抒發(fā)作者的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李煜降宋后,悔恨長伴,追憶不斷。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這一切多從詞中出。故這首詞開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只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這是作者國破成囚后的真實心境。此情不解,便入夢中。李煜用夢寫別情離恨的很多,這本也是詩文騷客常用的筆法,但這里李煜有意強(qiáng)調(diào)夢魂,有魂離此地,親歷故國之用,既是為下面的夢憶場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無奈中的一種寄托,其情苦切,也略可見一斑。在夢里,作者借魂歸故國,又回到了舊時的繁華歡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時的階下之囚,車如流水馬如龍,語言樸實、洗練,一言以蔽之,熱鬧場面活靈活現(xiàn),笑語歡歌宛在眼前。此語原出《后漢記》,本為馬皇后詔中指斥外戚奢華的一句話,用在這里似乎別有寓意,是否是李煜對自己當(dāng)年的安于奢麗、偏于閑逸的生活有檢討悔恨之意,也未可知?;蛉缬岜菰啤赌咸贫髟~輯述評》中析云:以當(dāng)年之繁盛,突出今日之孤凄。對過去的眷戀越深,此時的悲哀越重。接下來花月正春風(fēng)一句,似乎夢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將其與開篇多少恨對解,則婉轉(zhuǎn)曲致,寓味深長。
全詞僅5句27字,但卻內(nèi)容豐富、寓意深刻。作者以反寫正,以樂寫悲,以歡情寫凄苦,昔與今的對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但也蘊(yùn)寓了極深的用意,以人有回味無窮之感。全詞一筆即成,語白意真,直敘深情,是一首情辭俱佳的小詞。
這兩首同調(diào)的詞,描繪了兩幅江南美景。全詞以“閑夢”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懷思的悲情,綴筆不多而氣氛濃郁,未見雕琢而含蘊(yùn)深遠(yuǎn),描摹生動,筆筆見情,足見才力。
第一首寫春景。
“閑夢遠(yuǎn),南國正芳春?!备爬▽懗鰪V大的江南地區(qū),正是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jié)。春之名“芳”,使人如見百媚千嬌的花容,如聞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詞人從三方面具體描寫了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風(fēng)拂面、水波蕩漾的春江?!按瞎芟医婢G”的“江”,當(dāng)是流經(jīng)南京城的長江支流秦淮河。春滿金陵,石城生輝,秦淮河上綠波蕩漾,畫船游舫,來往穿梭,船上絲竹相和,飛揚(yáng)出舷的樂聲飄蕩于水波之上,動人心魄。這里,詞人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無形之聲和鮮明之色集合調(diào)配繪制成一幅水上音樂會的畫圖。句末的“綠”,乃是春天的顏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寫水色,亦狀春色。它與“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一樣,一下就將生機(jī)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無余。其次,詞人又把目光轉(zhuǎn)向陸地,抓住春風(fēng)楊柳、飛絮滿城的典型景色,進(jìn)一步寫出江南春景之美。“滿城飛絮滾輕塵”,是實景的形象描寫,同時還是對春風(fēng)的暗寫。詞人并未直接寫春風(fēng),但從那一“飛”一“滾”之中,卻已使人覺得撲面的春風(fēng)是無所不在了?!拜p塵”翻滾,除春風(fēng)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觀賞,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踐起輕塵滾滾,故“滾輕塵”乃借物寫人,說明游人之多。只有這樣,才能與下面的描寫自然地銜接起來?!懊⒖椿ㄈ恕保捍菏前倩ㄊ㈤_之時,觀賞眾芳,確是賞心悅目的快事,所以,寫春是很難不寫花的;但詞人卻不直接寫群花如何美麗動人,而只說把看花人“忙殺”了。一個“忙殺”,則百花之美,看花人興致之高,人之多,場面之大,盡在其中。
第二首寫秋色。
“閑夢遠(yuǎn),南國正清秋?!痹~人筆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其總的特色是一個“清”字?!扒濉?,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涼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氣候兩方面的特點(diǎn)。正因為“清”,詞人才能將這秋景(無論是近、中、遠(yuǎn)景)看個清清楚楚,也才能將這秋景生動地描繪出來。
“千里江山寒色遠(yuǎn),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痹诳偫ㄇ锷扒濉焙?,接著,也是從三方面對之加以具體描寫。首先是遠(yuǎn)景,詞人從大處著墨,給“千里江山”敷上一層“寒色”,勾畫出一幅江山秋晚圖。所謂“寒色”,乃清冷之色?!昂迸c“清”,其義是可以合二而一的?!昂h(yuǎn)”的“遠(yuǎn)”,既說明是遠(yuǎn)景,又是對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個模糊的數(shù)的量度,它還與“閑夢遠(yuǎn)”的“遠(yuǎn)”在內(nèi)容上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遠(yuǎn)”,來說明“閑夢”之“遠(yuǎn)”。其次是中景?!疤J花深處泊孤舟”,既是寫自然景物,也是寫人的活動?!爸邸敝^“孤”,除從數(shù)量上指舟乃獨(dú)木一葉外,也暗點(diǎn)出舟中人的孤獨(dú),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涼;如再看這“孤舟”乃泊于蘆花深處,則其孤獨(dú)、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調(diào)上與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暗言谠旅鳂恰?,是說秋月當(dāng)空,銀光如瀉,高樓之上,笛聲忽起,那悠揚(yáng)的笛聲,忽高忽低,時斷時續(xù),它說明吹笛人的心靈在顫動,聽笛人的心潮在激蕩。古代詩人,大都以笛聲寫離別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舊,有感于鄰人吹笛之發(fā)聲嘹亮,嘆而賦日:“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fù)尋?!碧迫艘嘤小按档亚锷斤L(fēng)月清,誰家巧作斷聲?……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盡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見,詞人在這里所表達(dá)的也是一種思念故國的眷戀難舍之情。不過,它不像前面那樣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點(diǎn)出,而是隱含于笛聲之中。我們只有明了了這一點(diǎn),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內(nèi)容的實質(zhì)。
總之,這兩首詞的寫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對景色的特點(diǎn)作總的概括,然后再從三個不同方面加以具體描寫;所不同者,是它們的色調(diào)和情調(diào),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歡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q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fēng)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yuǎn)。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六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
[簡介]
這組詞寫于838年(唐文宗開成三年)。當(dāng)時白居易以太子少傅分司東都,住于洛陽。他少年時曾過江南,五十歲后又先后出任過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江南的風(fēng)光、名勝,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dāng)他寫這組詞的時候,已是晚年。他已厭倦于朝廷里的仕官生涯,因此對秀麗的江南懷有特殊的好感。此詞每首才二十七字。即使在小令中,它的篇幅也算是很短的。但白居易這三首詞卻表現(xiàn)了極豐富和極深厚的情感,真可謂是詞短情長。從內(nèi)容方面說,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向往。從結(jié)構(gòu)方面說,這組詞的寫法幾乎完全一致:即頭兩句為點(diǎn)題,中兩句為對勝景、勝事的描繪,末尾以呼應(yīng)開頭作結(jié)。它很明顯受到民歌的影響,既具有回環(huán)復(fù)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潑的情調(diào)。
[賞析]
這三首詞既是各自獨(dú)立成篇又是互為聯(lián)系的,必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分析。
第一首攝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jī)盎然,色彩艷麗?!叭粘鼋t勝火”一句刻畫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紅得勝過火焰。表現(xiàn)出春天花卉的生機(jī)勃勃之態(tài),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次句說“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春水蕩漾,碧波千里,詩人更夸張地形容它比藍(lán)草還要綠,這深濃的碧綠色,與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發(fā),便覺更加絢麗奪目。詩人敷彩設(shè)色,用色彩明艷的詞藻,很好地顯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態(tài),像作者這樣長期居住在蘇杭的人自然是“能不憶江南!”即便素未到過江南的人也會急欲一睹為快。
如果說第一首是對江南春色的客觀的把握,總體的描繪,來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過突出描繪蘇、杭這兩個被人喻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來驗證“江南好”了。古神話中有月中桂樹的傳說?!赌喜啃聲份d:“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墮,寺僧亦嘗拾得?!笨梢娺@寺中月桂的說法不過是寺僧自神其說而已。但是,生活真實不等于藝術(shù)真實,作品運(yùn)用這一傳說,意在表達(dá)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時“山寺月中尋桂子”也表現(xiàn)了詩人浪漫的想像,我們眼前仿佛現(xiàn)出怒放的`丹桂,聞到桂子濃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頭”則描繪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觀。詩人通過對當(dāng)年山寺尋桂和錢塘觀潮兩個代表性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僅用兩句話就足以使人想見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繪蘇州之美。蘇州有當(dāng)年吳王夫差為美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等風(fēng)景名勝古跡,有名叫“竹葉春”的美酒佳釀,蘇州的女子也更美麗多姿,能歌善舞,她們的舞姿,令人聯(lián)想到那在風(fēng)中沉醉的荷花。詩人以美妙的詩筆,簡潔地勾勒出蘇州的旖旎風(fēng)情,令人無比神往。
三首詞各自獨(dú)立而又互為補(bǔ)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fēng)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開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結(jié),藝術(shù)概括力強(qiáng),意境奇妙,使人讀其詞而直欲奔向江南實地觀覽一番。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七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漢樂府:原是漢初采詩制樂的官署,后來又專指漢代的樂府詩。漢惠帝時,有樂府令一官,可能當(dāng)時已設(shè)有樂府。武帝時樂府規(guī)模擴(kuò)大,成為一個專設(shè)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會、宴饗時的音樂,兼管采集民間歌謠,以供統(tǒng)治者觀風(fēng)察俗,了解民情厚薄。這些采集來的歌謠和其他經(jīng)樂府配曲入樂的詩歌即被后人稱為樂府詩。
田田:荷葉茂盛的樣子。
可:在這里有“適宜” 、“正好”的意思。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fēng)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還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dú)特的風(fēng)味。
讀完此詩,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撲來,想著就令人覺得清爽。還不止于此,我們感受著詩人那種安寧恬靜的情懷的同時,自己的心情也隨著變得輕松起來。
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機(jī)的青春與活力,領(lǐng)略到了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歡愉和甜蜜。這就是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八
原文: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tuán)銀。夜久更闌風(fēng)漸緊。與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fù)心人。
譯文:
遙望著窗外,朦朧的月亮就好像一團(tuán)白銀。夜深人靜,身邊風(fēng)聲漸緊。月亮被烏云遮住了。風(fēng)呀,請你吹散月亮邊上的烏云,讓它照到我那負(fù)心漢。
賞析:
這首敦煌曲子詞,是一首失戀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間怨婦詞。但僅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夠的;還須體味詞中蘊(yùn)含的那一份癡情,須看到女主人公對“負(fù)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夠味。
前兩句寫景而兼比興?!疤焐显隆币灰皇撬紜D隔窗所見。身處室內(nèi)i也能見月,表明月已升高,時屆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轉(zhuǎn)來襯托思婦之無寐。夜深不寐,進(jìn)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這三個字寫月亮,卻溶入了時間(深夜)、人物(思婦)以及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相思)三個連鎖意念?!斑b望似一團(tuán)銀”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雖不比太陽的亮度強(qiáng)烈,卻也晶瑩刺眼。而思婦所見的月亮,卻像質(zhì)態(tài)渾貢、色調(diào)灰白的銀團(tuán)。這是朗月通過窗紙透映出來的形象,表現(xiàn)人在室內(nèi)隔窗視月所得的視覺映象。按照抒情詩抒發(fā)人物主觀感受的需要,高掛在天的月,通過人物感官的過濾,所以有如此的描寫。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來,是從隔窗所見的角度對月亮的進(jìn)一步描寫,但它并不單純是對隔窗之月的描寫。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觀察,這就巧妙地帶出了望月的人物?!巴鼻凹右弧斑b”字作空間狀語,一則前面承接“月”之遠(yuǎn)掛高天,一則后面照應(yīng)“負(fù)心人”之遠(yuǎn)離自己。
從開頭兩句到下面兩句,詞意有個跳躍,形成一處空白,這就是夜闌天變,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風(fēng)驅(qū)散“月邊云”之語。詞中女子似未感覺到風(fēng)起正是天變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風(fēng),求它“與奴吹散月邊云”,癡態(tài)可掬。其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急于讓明月“照見負(fù)心人”。然而“照見”又如何,卻不更說,意極含混,卻能啟發(fā)讀者尋思?!奥犜捖牱丛?,心愛叫冤家?!奔幢懔R對方為“負(fù)心人”,也未必是決絕語,反而見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見此詞之妙,全在將俗語所謂“癡心女子負(fù)心漢”作了藝術(shù)的表現(xiàn),且寫得很有特色。此詞表現(xiàn)手法之妙,在于將戀愛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渾然一體。而口語化的語言,又為詞作增添了活潑生動的情致。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九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fēng)光的一首七言絕句?!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已經(jīng)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要具體一些,似乎使人參觀了幾個景點(diǎn),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xiàn)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fēng)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首先人描繪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扒Ю铩闭f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澳铣陌侔耸拢嗌贅桥_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fēng)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jìn)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fēng)春雨中若隱若現(xiàn),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yùn)。南朝統(tǒng)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據(jù)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fēng)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nèi)涵也更顯豐富。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fù)盛譽(yù)。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是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睂τ谶@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于文學(xué)藝術(shù)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yīng)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這是因為千里范圍內(nèi),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yùn)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diǎn)是--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苯鸨梯x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diào),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yuǎn)的歷史色彩?!八陌侔耸笔翘迫藦?qiáng)調(diào)數(shù)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qiáng)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十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2、賈:商人。
3、潮有信:潮水漲落有一定的時間,叫“潮信”。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
早知潮水的漲落這么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這是一首閨怨詩。在唐代,以閨怨為題材的詩主要有兩大內(nèi)容:一是思征夫詞;一是怨商人語。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社會背景的。由于唐代疆域遼闊,邊境多事,要征調(diào)大批將士長期戍守邊疆,同時,唐代商業(yè)已很發(fā)達(dá),從事商品遠(yuǎn)途販賣、長年在外經(jīng)商的人日見增多,因而作為這兩類人的妻子不免要空閨獨(dú)守,過著孤單寂寞的生活。這樣一個社會問題必然要反映到文學(xué)作品中來,抒寫她們怨情的詩也就大量出現(xiàn)了。
這首詩以白描的手法傳出了一位商人婦的口吻和心聲。詩的前兩句“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所講的是一件可悲、可嘆的事實,所用的語言卻平淡、樸實,沒有作任何刻畫和烘染。我們在欣賞詩歌時會發(fā)現(xiàn),有的詩句要借助于刻畫和烘染,而有的詩句卻正是以平實見長的。它們往往在平實中見情味,以平實打動讀者。這是因為,其所寫的事物本身就具有感染力量,其表現(xiàn)手段愈平實,愈能使讀者看到事物的真相和原形,從而也更容易吸引讀者。這兩句就收到了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而且,就一首詩而言,在布局上要平、奇相配。詩人之所以在上半首中敘說力求平實,是為了與下半首中即將出現(xiàn)的奇想、奇語形成對照,取得平衡。
下半首“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兩句,突然從平地翻起波瀾,以空際運(yùn)轉(zhuǎn)之筆,曲折而傳神地表達(dá)了這位少婦的怨情。根據(jù)上半首的內(nèi)容,如果平鋪直敘寫下去,也許應(yīng)當(dāng)讓這位少婦抱怨夫婿的無信,訴說自身的苦悶;但讀者萬萬意料不到,詩人竟然讓這位少婦異想天開,忽然想到潮水有信,因而悔不嫁給弄潮之人。這就從一個不同尋常的角度,更深刻地展示了這位少婦的苦悶心情。其實,潮有信,弄潮之人未必有信,寧愿“嫁與弄潮兒”,既是癡語、天真語,也是苦語、無奈語。這位少婦也不是真想改嫁,這里用了“早知”二字,只是在極度苦悶之中自傷身世,思前想后,悔不當(dāng)初罷了。
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認(rèn)為李益的這首詩與張先《一叢花令》中“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諸句,都是“無理而妙”。鐘惺在《唐詩歸》中評這首詩說:“荒唐之想,寫怨情卻真切。”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說:“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語。乃知《鄭風(fēng)》‘子不我思,豈無他人’,是怨悵之極詞也。”應(yīng)當(dāng)說,這首詩的妙處正在其落想看似無理,看似荒唐,卻真實、直率地表達(dá)了一位獨(dú)守空閨的少婦的怨情,與其說它是無理、荒唐之想,不如說它是真切、情至之語。這里,因盼夫婿情切,而怨夫婿之不如“潮有信”;更因怨夫婿情極,而產(chǎn)生悔不當(dāng)初“嫁與弄潮兒”的非非之想。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內(nèi)心活動過程,正合乎這位詩中人的心理狀態(tài),并不違反生活真實。
唐代有些名詩人善于從民歌吸取營養(yǎng),特別在他們所寫的絕句中有不少風(fēng)貌接近民歌的作品。這首詩就富有濃厚的`民歌氣息。它的詩題《江南曲》,本是一個樂府民歌的舊題,是《江南弄》七曲之一。詩人選擇這一題目來寫這樣的內(nèi)容,其有意模仿民歌,更是顯而易見的。
李益(748-829), 唐代詩人,字君虞?!按髿v十才子”之一。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jìn)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北游河朔,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jì)從事。嘗與濟(jì)詩,有怨望語。十六年南游揚(yáng)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fēng)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xué)士、左散騎常侍等職。自負(fù)才地,多所凌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憲宗時俄復(fù)用為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集賢學(xué)士,判院事,轉(zhuǎn)右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詩風(fēng)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端瓦|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dāng)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xì)w的怨望心情,不復(fù)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diào)。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于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為《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天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qiáng)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后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蘆管悠揚(yáng)激起鄉(xiāng)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十一
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注釋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2、山郭:靠山的城墻。
3、南朝:東晉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齊、梁、陳四朝合稱南朝。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jù)《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余所”。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數(shù)字。
5、樓臺:指寺廟。
江南春的詩意/江南春的意思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昔日到處是煙霧籠罩的寺廟,如今亭臺樓閣都滄桑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哀江南賦序原文篇十二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鶯啼:即鶯啼燕語。
郭:外城。此處指城鎮(zhèn)。
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biāo)記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quán)。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shù)。
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筑。
煙雨:細(xì)雨蒙蒙,如煙如霧。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fù)盛譽(yù)。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詩一開頭,詩人放開視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個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寫作上,詩人首先運(yùn)用了映襯的手法,把“紅花”與“綠葉”搭配,并用一個“映”字,從視角上突出了“江南春”萬紫千紅的景象。同時,詩人也從聲音的角度,通過聽覺,表現(xiàn)出江南春天鶯歌燕舞的熱鬧場面。詩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間上擴(kuò)大詩歌的審美境界,而且為后面的描寫奠定了基礎(chǔ)。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吧焦鄙匠?。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熬破臁敝腹糯频晖饷鎾斓幕献?。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這里,詩人運(yùn)用了列錦的修辭手法,描寫了進(jìn)入眼簾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這幾個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現(xiàn)出一定空間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獨(dú)有的建筑特色。特別是一個“風(fēng)”字,不但增添了詩歌的動態(tài)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從而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yùn),人文氣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東晉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南朝?!八陌侔耸隆笔切稳莘鹚潞芏唷R驗槟菚r,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廟也建得很多。這句意思是說,南朝遺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這里,詩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上一轉(zhuǎn),視線集中在“寺廟”上,想象空間拉大,思維回溯到“南朝”,這樣,給增強(qiáng)了詩歌歷史文化意蘊(yùn),而且提升了詩歌的審美境界。同時,詩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這個虛數(shù)來修飾,不但使詩歌富于形象感,也照應(yīng)著首句中的“千里”,更為重要的是表現(xiàn)了南朝時代佛教盛行的.狀況,并為后面結(jié)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礎(chǔ)。
第四句“多少樓臺煙雨中”?!盁熡辍奔慈鐭煱愕拿擅杉?xì)雨。這句的意思就是說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fēng)煙云雨中。這里,詩人不用“寺”,而又改換成了“樓臺”,這不僅是為了避免用詞重復(fù),更主要的是適應(yīng)“煙雨”這樣的環(huán)境。在這里,詩人通過虛實結(jié)合,有眼前而歷史,內(nèi)心無比感慨——?dú)v史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這里,詩人以審美的眼光,欣賞著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詩人以深邃的思維,穿過時空,感悟歷史文化的審美意義。
杜牧特別擅長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xiàn)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dá)一縷縷含蓄深蘊(yùn)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xiàn)的多為思舊懷遠(yuǎn)、歸隱、寫意的詩情。
賞析分歧
關(guān)于《江南春》絕句的主旨,有沒有借古諷今是分歧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rèn)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是以佞佛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教也是惡性發(fā)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蛘J(rèn)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dá)對統(tǒng)治者治國乏術(shù)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rèn)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tǒng)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jī)。他們認(rèn)為晚唐詩人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nèi)涵也更顯豐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rèn)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了解詩首先應(yīng)該從藝術(shù)形象出發(fā),而不應(yīng)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江南大自然風(fēng)光?!扒Ю铩笔菍V闊的江南的概括。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jī)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寫了江南獨(dú)特的地形風(fēng)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fēng)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么明麗的江南??!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痹诖禾斓奈⒂曛?,則另有一番風(fēng)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shù)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xiàn),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虛數(shù),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諷刺了皇帝依賴佛教。其中應(yīng)指現(xiàn)存于江陰青陽鎮(zhèn)的悟空寺。
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qū)的風(fēng)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xiàn)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同時杜牧還留下了一首《芙蓉湖》),贊譽(yù)江陰美景:
丹樹村邊煙火微,碧波深處雁初飛。蕭條落葉垂楊岸,隔水寥寥聞?chuàng)v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