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簡短篇一
語言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一種工具,恰當巧妙的語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們學習第22課《語言的魅力》,板書課題,和老師一起寫課題,齊讀,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什么樣的疑問呢?魅力是什么意思?(有吸引力)那什么樣的語言有吸引力呢?
指名接力讀,集體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總結方法——板書——集體朗讀
概括課文的方法:用簡練的語言說清楚:誰,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結果怎樣。
在繁華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襤褸的盲老人在行乞,在一塊木牌上寫了“我什么也看不見”,可人們無動于衷。后來當法國大詩人讓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討牌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后,人們紛紛慷慨解囊。
板書: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慷慨解囊 無動于衷
人們看到兩塊木牌上的字有什么具體反應?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來。
(一)學習“我什么也看不見”一部分:
街上過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著華麗的紳〔shēn〕士、貴婦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無動于衷,有的還淡淡一笑,便姍〔sh?。睢硦櫠チ?。
1.衣著:(近義詞)穿著 著裝 (多音字)著火 走著
2.無動于衷的意思:衷,指內心,心里一點兒也沒受觸動
換詞練習:置之不理 置若罔聞 不理不睬 不動聲色 麻木不仁 熟視無睹 面不改色 泰然自若
3.姍姍而去:姍姍是慢慢的意思,可以換成緩緩而去 寫出了貴婦人優(yōu)雅離去的樣子
4.說明了什么?人們都很冷漠 司空見慣 木牌上的字一點兒都沒有打動人們
5.其實老人值不值得同情呢?
在繁華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著一個衣衫襤〔lán〕褸〔lǚ〕、頭發(fā)斑白、雙目失明的老人。
衣衫襤褸:襤褸是破爛的意思 頭發(fā)斑白:頭發(fā)花白
6.指導朗讀 (用我們的聲音讀出情感)
(二)學習“春天來了,可是”這一部分
1.看到這個牌子上的字,人們怎樣做?
2.當大詩人加上這句,為什么人們就慷慨解囊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富有詩意的語言,能產生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濃厚的感情色彩。 板書:富有詩意 感情濃厚
3.當人們看到“春天到了”,會想到什么?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藍天白云,那綠樹紅花,那鶯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1) 改陳述句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藍天白云,那綠樹紅花,那鶯歌燕舞,那流水人家,叫人陶醉。(男女對比朗讀)
反問句的好處:增強語氣
(2)按照一定的順序:天空——植物——動物——人家
(3)你眼中的春天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春光明媚 春風拂面 春回大地 生機勃勃
楊柳依依 春色滿園 柳綠花紅姹紫嫣紅 百花盛開 百花爭艷 春暖花開
草長鶯飛 百鳥爭鳴 鳥語花香
青山綠水 春水潺潺 小橋人家 春意盎然
(4)換詞練習
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________,那__________,那_________,那________,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4.課件播放 春天美景 一片漆黑
一株嫩芽蘊育著新的生命,拂堤楊柳,搖曳著春的生機;
百花盛開,有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黃的油菜花,把大地裝扮得五彩斑斕;
百鳥爭鳴,時而在花間飛舞,時而在枝頭棲息,好一個鳥語花香的春天;
春水潺潺,草長鶯飛,大地一派生機盎然!
但這良辰美景,對于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5.當人們想到這個失明的老人,一生里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對他產生同情之心呢?
反問句改陳述句 師生比較朗讀
當人們想到這個失明的老人,一生里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會對他產生同情之心。
6.指名讀,指導朗讀
7. 練習背誦
8.看板書總結全文
過渡句:不但這篇文章寫出了語言的魅力,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外交時的語言也充滿了魅力。
1.拓展閱讀:《周總理外交——走上坡路》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并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過渡句:除此之外,我們身邊的提示牌也處處充滿語言的魅力。
2.寫作指導:學寫提示牌
草坪:不要踐踏草坪!
草兒青青,足下留情! 草兒要睡覺,請您邊上繞! 小草怕疼,踏之何忍?
語言的魅力——押韻 觸動人們內心 富有詩意 感情濃厚
3.學練結合: 寫提示牌: 水塘邊 草坪 花壇 電燈開關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寫提示牌,請試著寫一寫。
板書設計:
22 語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么也看不見
慷慨解囊 無動于衷
富有詩意 感情濃厚
結束語: 同學們,語言充滿著無窮無盡的魅力,只要我們多讀書,多積累,就一定能成為擁有語言魅力的人。
精彩提示語展示:
電燈:隨手關燈叫聲好,節(jié)約能源人人笑。
燈泡弟弟要休息,隨手關燈要牢記!
花壇:花兒很柔弱,大家勿撫摸!
小花多可愛,請勿來傷害!
花兒寶寶在睡覺,請你不要來打擾!
水塘:不扔垃圾,魚兒歡喜!
地球是我家,保護環(huán)境靠大家!
我的這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
一個宗旨:玩轉語言
兩個理念:培養(yǎng)語感
三個重視:扎實訓練
四個環(huán)節(jié):目標實現(xiàn)
一個宗旨,玩轉語言:
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味,就應該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海洋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品嘗文字盛宴,感受語言魅力。
兩個理念,培養(yǎng)語感:
我始終堅持“以讀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緊扣文本,讓學生采用“配樂接力讀、默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以讀悟文。抓住兒童特點,采用輕松靈活的教法,循序漸進,搭建梯度,多角度的評價,讓學生掌握新知,培養(yǎng)語感,鍛煉思維,發(fā)展能力。
三個重視,扎實訓練:
(一)重視語言的積累
1.文字游戲,調動知識儲備;
2.板書課題,不忘指導寫字;
3.概括課文,傳遞成語意識;
4.隨文學習,形成語言積累。
——組詞、多音字、近義詞、詞義、換詞、句式轉換……
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語言文字訓練扎實有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注重學法的指導,體現(xiàn)了濃濃的語文味。
(二)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
1.概括的能力
2.朗讀的能力
3.背誦的能力
(三)重視讀寫結合
1.寫春天美景
2.寫提示牌
四個環(huán)節(jié),目標實現(xiàn):
一、解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二、初讀課文,概括大意:
三、品讀課文,語言訓練:
四、拓展閱讀,讀寫結合
第三環(huán)節(jié):兩個板塊,化繁為簡。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簡短篇二
語言的魅力在北師大課文四年級下冊第一課里面出現(xiàn)的,是一篇講述語言神奇的文章。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我們來看看。
這是位有魅力的語文教師。真的好欣賞她。這是她休完產假后第一次聽她的課,久違她的課堂有一年半的時間了。以前總喜歡到她班上聽課,喜歡她課堂上那份從容,那份深刻,那份深情,她的舉手投足、她的一言一語都散發(fā)著濃濃的書卷氣,把她對語文的摯愛,對語文的詮釋展露無遺。常常沉浸在她的課堂里,感受語文的魅力,享受語文帶給我的美好情愫。
這節(jié)課最成功之處是學生的情感全部被調動起來了,每一個學生都是那么主動、那么投入地學習,與上學期上課的感覺有著天壤之別。
之所以能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源于這節(jié)課有濃濃的語文味。
教師抓住文中幾處關鍵而精彩的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品味出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品味出語言文字的魅力。
一是“無論”這一段話的反復咀嚼玩味,首先引導學生反復讀,在讀中品味感受,指導讀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教師在幾個關聯(lián)詞上做了著重號,幫助學生讀出文章的語氣。接著教師進行了一個語言訓練,可謂一劍雙雕,教師讓學生把這段話描寫的情景用一句話概括,先讓學生自己說,再出示填空()路過的人,()把錢給了老人。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和精練表達語言的能力,又結合這段話的特點訓練學生運用關聯(lián)詞語的能力。教師訓練的目標非常明確,訓練的方式循序漸進,沒有滿足于前面的訓練,下一步活動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教師問學生:“既然一句話就能表達的東西,作者卻用這么多話來表達,哪種表達方式你更喜歡?”學生說書上的表達好,具體了,人物很多。學生的感受是表面的,思考是淺層次的,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fā),在于點燃。教師接下來的引導讓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充分感受到這樣表達的妙處。教師讓學生再讀這句話,再去感受,體會到什么。有的學生感受到人物的衣著不一樣,有的學生從“掏”“摸”這兩個詞中感受到不同的人物用不一樣的詞,揭示了人物的心理,衣著華麗的'人是“掏”說明他有錢,很干脆,衣著襤褸的人用“摸”說明他可能也很窮困,有點猶豫,但還是被“春天來了”幾個字打動了。教師點撥升華學生的認識:“一個掏,一個摸把人物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我們讀這段話可以想象人物的外貌、動作、甚至可以觸摸到人物的心靈。作者自己的語言就充滿魅力?!?/p>
二是文中描繪春天美景的句子,這幾個句子全是反問句,教師抓住這個特點引導學生反復讀體會這樣表達帶來的效果。
學生在這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逐漸走進文本,走近作者,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獲得體驗和感悟的方法及能力。這樣的教師,這樣的課堂充滿魅力。
教師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比較深刻,比較全面,因此能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課文。比如:“春天來了”這四個字,有些教師上課過多局限于這四個字讓人們想到許多春天的美景,和后面“我什么也看不見”形成強烈的反差,因此激發(fā)人們的同情心。而這位教師卻讓學生思考這樣一位老人,之前并沒有獲得人們的幫助,這是為什么?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詩人加了一句話,人們內心那種善良情感被激發(fā)了,被釋放出來,是詩人的善良,詩人的感情讓這句話煥發(fā)了魅力。
又如文中寫到詩人看到人們紛紛給老人捐錢,感到很欣慰。教師抓住“欣慰”一詞給學生一個開闊的思維空間:詩人為什么感到欣慰?
學生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到了詩人感到欣慰的原因:詩人為人世間純美而善良的感情感到欣慰;詩人為這樣一位老人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感到欣慰;詩人為語言的魅力感到欣慰。學生每談到一方面,都能結合課文的具體語言來體會,來感悟,這幾個體會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來思考的,幾乎涵蓋了課文的所有內容。這樣的思維是有深度的,有廣度的。課文的學習被有機地作為一個整體呈現(xiàn)出來,學生的思維能容易走向深刻,走向全面。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簡短篇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闭Z文素養(yǎng)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通過文章的學習感悟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實踐中逐步提高的。我在進行《語言的魅力》一課的教學中,圍繞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展開語文教學活動和語文實踐活動。
《語言的魅力》這篇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在繁華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襤褸的盲老人在行乞,他身邊牌上寫道“我什么也看不見!”但是人們無動于衷,后來當法國大詩人讓?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討牌上改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人們紛紛慷慨解囊。“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打動人心、富有詩意的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在人與人之間織出愛的紐帶。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本課學習過程中,我緊緊抓住這撥動人心弦的話語,鼓勵他們主動地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感悟,發(fā)展思維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學生通過朗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理解語言,通過對比“我什么也看不見!”積極地思考,表述自己的觀點,激發(fā)情感,認識語言的巨大力量,體會語言的魅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效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表達、思維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有句話說的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教學的外延就有多大?!鄙钪刑幪幙梢娪绪攘Φ恼Z言。學生理解課文中語言的魅力后,我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向社會,到生活中去尋找有關語言的魅力的格言、警句、故事。于是,學校、花園、街道……都留下了他們尋找的足跡。一張張精美的語言卡、警示語被展示出來。學生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后實踐活動,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充滿吸引力。既可以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拓寬學生的思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又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多種能力,內在潛力得到激發(fā),真正的會學語文、活學語文、樂學語文。
在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讀——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初讀課文,我亦被其深深吸引。這篇課文讓我們感受到的是語言的神奇魅力,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備課中我考慮最多的也是這一點。
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兩句話不同的效果入手,進行比較和體會。先放手讓學生去尋找答案,再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體會文本。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思維被徹底的激活,他們的答案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且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見和質疑。在課件(春景圖)地配合下,學生對這句話的魅力也有了較深刻地體會,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1、教學時間上把握不準,一放一收之間,教師的尺度把握得不夠準,因此沒能完成全部預設的教學任務。
2、學生思維活躍,但教師在調控上還欠缺火候,導致學生在體會文本時依然顯得很浮躁。
3、教師的評價語言和導語設計還不夠豐富。
上完這節(jié)課感觸頗多,在課前也于同仁有過激烈地爭論,對閱讀教學中,特別是問題設計上,應從此處著手還是從大處著手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來看,我認為在問題設計上,還是應從大處著手,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真正的放開,讓他們自己讀、想、悟,個性化的閱讀才能真正得以體現(xiàn)。當然,這樣做必然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如: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比較散、比較碎;學生能力的不同,可能思維的方式、習慣也不同,對文本的理解水平必然也存在較大差異;教學中可能會出現(xiàn)迂回的情況,教學時間難以有效控制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如果不解決,雖然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但教學必然是低效和無序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會出現(xiàn)混亂。
我個人認為,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對課文有極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在放手讓學生閱讀的同時,教師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要等放亦能收。對課文的理解思路和引導設計要精巧,同時要盡可能的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作好預估,并設計好相對的指導??傊挥凶骱米畛浞值臏蕚?,才能從學生的回答中敏銳地捕捉到其思維的火花,并因勢利導引入教學軌道之中,引導學生從紛繁的答案中準確的捕捉和體會文本之精華,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此同時,教師應重視學法的指導和歸納,只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減少教學中的迂回,提高學習效率。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簡短篇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我在執(zhí)教《語言的魅力》一課時,在課堂上設置了一些語言實踐,力求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文字體會文章情感,并在閱讀過程中高效調動積累,主動構建知識,同時將語文視野投向廣闊的生活世界,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價值?;匚墩n堂上的點點滴滴,有得有失,有喜有憂。
在學生朗讀了文中描寫春天的那段話:“春天是美好的……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之后,我問學生:你看見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體會到什么?
生:春天到了,我看見了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
生:春天到了,我看見了茂盛的綠樹,耀眼的紅花。
生:春天到了,我看見了藍盈盈的湖水,綠油油的稻田。
生:春天到了,我聽到了鶯歌燕語聲。
……
師:春天多美?。。ㄕn件打出春光圖。)(此時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已經被調動起來,他們用優(yōu)美的語句描述著在閱讀之后,想象之后,頭腦中出現(xiàn)的美麗春天的景象。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對自然的喜愛、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得到了陶冶。)緊接著,畫面一片漆黑,盲老人靜坐一旁,響起了哀婉的《江河水》。同學們,這時的你想說些什么?
生:盲老人太可憐了。我們在享受春天的樂趣,盲老人卻在黑夜里忍饑挨餓。
生:我為老人心酸,盲老人的生活太悲慘了。
生::“春天到了,可是……”這六個字添得太好了,突出了盲老人的不幸,觸動了那些無動于衷的人們內心美好的一面,喚醒了人們藏在內心深處的同情之心,憐憫之情。
師:好一幅讓人心馳神往的春天美景圖!然而,良辰美景對于這位盲老人來說卻只是一片漆黑,這怎么不讓人對他產生同情之心呢?千言萬語,盡化作了一句話——(引讀)“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
反思:語文教學,“厚積”還須“厚發(fā)”
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本著“厚積才能薄發(fā)”的宗旨,在閱讀課上注重學生的讀,重視語言的吸收和內化,卻較少關注學生在課堂上運用語言的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就意味著閱讀教學的任務不只是理解、品味、吸收、接納、積累語言,還應該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引導學生傾吐、表達、活用語言,以達到“厚積并厚發(fā)”的效果。
在上述片斷中,我根據課文故事的特定情境,在學生品讀感悟的基礎上,適時的點撥指導,使學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產生了共鳴,理解了“春天到了,可是……”這句話的魅力之所在。當時,我很為自己這一創(chuàng)意而得意。課后,我想,當時為什么不充分、高效地調動學生的古詩詞積累,將古詩詞中描寫的春天美景與實際生活相印證,使學生在頭腦中迅速建立表象,進一步促進對“春天來了,可是……”這幾個字的魅力的感悟。平時,老師們常??嘤趯W生古詩詞積累的機械和呆板,以致出現(xiàn)“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困境。我完全可以提供“春天到了,我們正常人可以看到(),可以看到(),還可以看到();然而對于這位盲老人來說,()”這個句式的訓練。這種訓練不僅可以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才能的舞臺,還可以使學生在語言訓練中感受到春光的美妙及古詩詞言約意豐的特點,使學生頭腦中建立的春天美景表象與盲老人眼前一片漆黑的表象形成鮮明對比,讓學生在體會到盲老人痛苦的同時,同情、憐憫之心油然而生,語言訓練和情感發(fā)展也將同時得到和諧共構。
后來,我在另一個班上這節(jié)課時,我先讓學生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詞,我將這一環(huán)節(jié)改為了:
同學們,咱們平時不是背過許多古詩嗎?你能靈活地把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詞用進去嗎?沒想到,學生紛紛舉手。
生:春天到了,我們正常人可以看到“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可以看到“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還可以看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然而,對于這位盲老人來說,眼前只是一片漆黑。
……
課后的反思與再次實踐告訴我,在閱讀課中,教師若有強烈的語言訓練意識,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語言庫存,并加以恰到好處的點撥,那么學生的思維和語言也會如泉水般汩汩流淌,課堂將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美妙境界。這比起一味地以播放錄像或展示圖片替代學生的語言實踐,來得更扎實更有效。
師: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城市正在創(chuàng)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咱們學校也在同學中征集文明行為警示語,你們想不想發(fā)揮語言的能力,參與這項活動?
課件出示:請任選以下一種情況寫一則警示語:(1)不隨意踩踏草坪;(2)節(jié)約用水。也可以選擇其它情況設計一則警示語。
(三分鐘后,陸續(xù)有學生舉手)
生:你丟下的是美德,我撿起的是垃圾。
生:美味在口中,細菌在肚中。
生:腳下繞一繞,小草對你笑。
生:水龍頭正在哭泣,請趕快幫它擦干眼淚。
生:給我勤洗澡,學習步步高。
生:天空不能沒有白云,樹林不能沒有小鳥,自貢不能沒有綠色。
……
師:詩人讓·彼浩勒用富有許意的語言幫助了一個盲老人,大家也用語言的魅力為校園的美好出謀劃策。好的語言,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能使人的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有句名言說得好,“語言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希望同學們認真學好語文,讓自己的語言也有魅力。
“語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應該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要讓學生體驗到語文學習是有趣的、有意義的,就應該徹底摒棄那些單純枯燥的語言訓練,應該讓訓練凸顯生活氣息,富有情趣,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價值。
上述片斷,我緊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文眼——魅力,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寫文明行為警示語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語言,盡情展現(xiàn)語言的魅力。這樣的訓練,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涵的領悟,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技能,同時還在語言實踐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在練筆中,學生的情智均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語文學習的價值也自然而然在其中得到體現(xiàn)。
我國語文教育專家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遍喿x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遵循語文知識的建構規(guī)律和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重視語言實踐,巧妙引導語言實踐,才能使語文課更具“語文味”,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簡短篇五
語文教師想要教學成功,課堂教學語言尤其重要,以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營造濃郁文化氛圍的語文課,能讓學生聽后如沐春風,使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充滿魅力。我認為教師應從知識性、趣味性等方面來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
課堂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而教師的課堂語言則滲透著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教學目的把握,是學生思維的主要導向。因此,教師要在每一節(jié)課里都讓學生吸收到新的“養(yǎng)分”。就必須有真才實學,使學生真切地感到自己通過學習在不斷地充實,這就需要教師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深入的鉆研和理解。
隨著新課程改革,各學科的內容相互滲透。學生不僅僅滿足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對語文課文中所涉及的其它學科知識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拓寬知識面,由“專才”變成“全才”。例如,我在教《時間的腳步》,對文中所涉及到的歷史學、生物學、地理學知識,我都能詳細地給學生講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后悄悄議論“嘿,咱老師真了不起,能上知天文,下曉地理?!?/p>
教師的課堂語言僅具有知識性是不夠的,試想學生每天一堂接一堂的課去聽,這對于十幾歲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難耐的“剪熬”。若遇到“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的情形,教學效果便大大削弱,這就要求教師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本身的枯燥,使學生能從課堂中得到享受和樂趣。教師在授課中,可以穿插一些生動、幽默的笑話在教學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教師恰到好處的課堂教學語言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愿更多的教師能關注到這一點,使自己豐富多彩的課堂語言成為繽紛教壇一朵常開不敗的奪目奇葩。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簡短篇六
語言有著怎樣的魅力?這個問題對于四年級孩子來說,恐怕三言兩語難以說清。然而《語言的魅力》這篇文章,卻以一個簡單的故事向我們詮釋了語言的魅力之所在。
故事講得是一位詩人在一個街邊乞討的盲人老婦身邊的木牌上,加了幾個字,結果竟讓以前不施舍的路人紛紛解囊相助。“春天來了”四個簡單的字為何能有如此大的魔力?它不僅喚醒人們的同情心,還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呢?這是一個很有探索價值的問題,也是激發(fā)學生與文本對話與心靈對話的導火索。
在教學課課的過程中,圍繞這個問題,我鼓勵學生主動地閱讀,引導他們在閱讀中感悟,發(fā)展思維。有效的朗讀讓學生在閱讀、表達、思維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我的具體做法是:
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問題:還是這個地點,還是這位老人,為什么上午、下午乞討,結果卻有這么大的差別?讓學生在比較中閱讀文本,感悟人們行為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來自于什么?
對詩人加的四個字“春天來了”,讓學生對春天的景象展開豐富的想象,盡情抒發(fā)對春天的感受,繼而把孩子們的思緒收回來,“這一切美妙的景象對于這個盲人老婦來說似乎與她沒有多大關系,她的眼睛里只有黑暗,除了黑暗還是黑暗......”讓無限春光與老婦人眼前無盡的黑暗形成對比,此時此刻,孩子們的同情心自然地生發(fā)出來,從而體會到了“春天來了”四字的作用,領會到了語言的魅力。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交流他們在課前搜集的打動人的語言。
本節(jié)課教學不盡人意之處是:
當詩人看到路人都紛紛向老人施舍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神情,沒有抓住“欣慰”一詞讓學生多角度思維,詩人欣慰的是什么呢?不然,學生對詩人加了幾個字后的這句話所表現(xiàn)出來效果會有更深刻的情感體驗。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簡短篇七
4月10日進行了小組教學,講授了《語言的魅力》一課。在這課教學中我的教學目的有:
(1)學習重點段落第1、6自然段,抓住詞語,理解句子。
(2)體會詩人添加上幾個字后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知道什么樣的語言是有魅力的語言,學習使用有魅力的語言并通過課后第5個練習體現(xiàn)。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后,經過老師們的評課和自我的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中年級的語文講讀課文的分析是以學習理解詞語和句子為主,這節(jié)語文課缺少指導學生理解和使用已經學習過的和新的解詞方法運用的訓練,因而沒有達到理解重點語句的目的。在讓學生抓住詞語理解句子時,詞語的理解方法,理解那些詞語,都是老師指出的.,不是以學生的問題為依據而出現(xiàn)的。再一個問題是:“春天到了,可是……”你想到了什么?沒有讓學生讓書中的語言來回答,學生的想象脫離了文本,使學生對重點段的出現(xiàn)偏離;朗讀是學生對文本理解后的反饋,但缺少老師的指導。
課后,我做了兩點(1)結合了老師們的建議,重新設計了教案;(2)認真思考了對課文的重難點的突破。老師在課堂上知道指導學生運用什么方法去突破中難點,既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積累上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從而達到突破中難點,獲得新知識的目的。
《語言的魅力》教學反思簡短篇八
小組教學雖然已經結束,但是留給我的思考卻非常多。一節(jié)公開課,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教師平時教學的一個縮影,教師在這節(jié)課中所展示的是平時積累的結果,任何精彩的課堂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教師在平時給予足夠的錘煉和積淀。
這次小組教學我講授的是《語言的魅力》,課后,許多老師為我評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幾點教學反思。
1、挖掘教材不夠深入、到位。特別是本篇課文的重點,沒有在課
堂中得以體現(xiàn),到底什么是語言的魅力,學生通過學習本篇課文有所了解,但是比較膚淺,語言的魅力應該是與人的心靈產生共鳴,能夠打動人心的語言,不在乎多少華麗的詞語,不在乎多少修飾性的`語言,而本課中“春天到了,可是……”這幾個字就是激起了人們心中對盲老人的無限同情,感同身受才使得大家紛紛解囊相助,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而我在備課時,雖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沒有深挖掘,沒有在這一點上多下功夫,而是將一部分寶貴的時間討論這是一個怎么樣的詩人,結尾落在了用有魅力的語言去幫助別人,去做一個有愛心的人,不知不覺偏離了主題。課后,王文麗老師在評課時說道,詩人在本課中不是必要的,不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了解他,處理他,一筆帶過即可,重點是了解語言的魅力,了解“春天到了,可是……”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多帶來的巨大效應。因此,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深深反思到自己在挖掘教材時,還需再多下些功夫,找準切入點,走好第一步,才會使學生真正受益。
2、在教學活動中,指導語、銜接語以及總結語都十分重要,對于
我這樣一位年輕教師來說,經常感到無從下手,而這些恰恰都是課堂生成中最精彩的地方。本學期,我的科研課題就是教師的語言,在這節(jié)課中,我就對其中的指導語有了更切身的體會。課的結尾,我讓孩子們在學習了課文的基礎上,給兩幅圖畫寫警示語。而我對此也有意識對此進行反饋。但是,我只是對學生們所寫的內容進行表揚,或者肯定,沒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使這個反饋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反饋之后,學生仍不知道自己如何修改自己的警示語,如何寫得更好。課后,教研員王文麗老師在評課中也說道:在練習時,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運用恰當?shù)闹笇дZ幫助學生修改自己的作品,真正使反饋達到其應有的目的,產生應有的效果。而我想,指導語在備課中,是無法預設的,靠的都是老師平時的功底,靠的是老師在課下的積累,因此,我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時刻關注自己的課堂語言,特別是自己欠缺的地方,通過讀書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從而更好的駕馭課堂。
課堂要扎實,這絕不是一句空談,決不是靠環(huán)節(jié)多樣,課件精美,語言豐富就能做到的,這還遠遠不夠,我總希望自己的語文課能夠飽滿、充實,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中有所得,讓學生上了這節(jié)語文課就是和沒上有區(qū)別,我想:教師能走多遠,學生才能走多遠。我會繼續(xù)努力,感謝聞書記,感謝王文麗老師。感謝潘老師,感謝組里的每一位老師給予我的幫助,功在平時,利用每節(jié)課,錘煉自己,給學生一節(jié)節(jié)有魅力、有實效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