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電子版篇一
《分果果》是小班數(shù)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理解物體和物體“一樣”的含義,并能對其進行分類。本次活動,通過請幼兒幫助小貓將水果進行分類,學習按照食物的種類進行分類,并且學會用食物標記來表示分類結果,重點強調先分類,再貼上標記。集體嘗試按規(guī)則分類,并貼上相應的標記,使幼兒進一步感知物體與物體相同的含義。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1.能給三種水果分類,并用相應標記表示分類結果。2.進一步感知物體與物體相同的含義。從幼兒操作情況上來看,幼兒初步達到了預設目標,較好地完成了物品分類。
一、找特征,學習分類
1.教師出示小動物和水果圖片。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新朋友,一個是小兔,一個是小貓。
2.教師帶領幼兒跟小貓、小兔打個招呼。
3.出示三籃分類分好的水果,和一籃沒有分類好的水果。師:小兔和小貓各自開了一家水果店,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水果店里都有哪些水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分類好的水果看起來很清楚,沒有分好的看起來很亂。
4.請幼兒說說小兔和小貓放水果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發(fā)現(xiàn)小兔的水果是分類分好的,小貓的是沒有分好的)你覺得哪種方法好?
反思: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幼兒找到兩家水果店放水果的不同點,分別哪家水果店的水果放的要整齊(如圖)。大部分幼兒都喜歡小兔的水果店,在問及原因時,有幼兒回答道:“因為小兔的水果分的很清楚?!蔽壹皶r地給予了肯定,并順勢將“一樣的水果分在一起”這個概念滲透進去。但也有一名幼兒喜歡小貓的水果店,當時我沒有問那名幼兒原因,而是直接告訴他小貓的水果店不好。我應該耐心地詢問其原因,再根據(jù)他的回答做出相應的回應。
一、插標記,鞏固分類
1.出示水果標記,引導幼兒認識水果標記。
2.引導幼兒知道將水果標記貼到分類好的相應的水果籃上。
3.引導幼兒幫助小貓,像小兔一樣把水果分類分好。請個別幼兒上來進行分類。
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幼兒認識標記,并示范分類。首先問幼兒貼在籃子上的是什么?有幼兒回答:“標記?!蔽壹皶r給予肯定,并告訴幼兒這是水果標記,水果標記要貼在相應的籃子上,這樣小動物們來買水果時看起來就更清楚。然后請幼兒幫助小貓向小兔那樣把水果分一分,我請了三名幼兒分別給蘋果、西瓜和梨分類。上來的幼兒都能分對,等分完類后,又請了一名幼兒上來貼相應的水果標記。上來示范操作的幼兒給坐在下面的幼兒進行了一個很好地示范
一、齊操作,加深對分類的理解
1.師:小貓家還有很多水果需要小朋友幫忙分類,我們一起來幫幫小貓吧。
2.出示幼兒操作材料,(籃子圖片和水果圖片)。引導幼兒把水果按“一樣的分在一起”這個要求,將水果貼到籃子里去,然后把旁邊的水果標記貼到相應的框里。
3.重點引導幼兒知道,先分類再插標記。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挑選幾個幼兒操作材料,進行展示交流,觀察交流有沒有分錯的,并進行改正。,為接下來的集體操作墊下了很好的基礎。
反思:活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組織幼兒集體操作,在操作前提醒幼兒先分水果再貼標記。在幼兒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幼兒能將水果進行正確的分類,并能做到分完后再貼標記,很多幼兒都能完成的又快又對。但也有及個別年齡小的幼兒一開始不知如何操作,于是我對其進行了個別指導。最后,我將幼兒的操作結果貼在黑板上,組織幼兒進行統(tǒng)一檢查(如圖)其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有一張分類錯誤,然后進行了統(tǒng)一糾正。
整個活動以小兔小貓開水果店為情景貫穿始終,讓幼兒感受到了活動的趣味性。但在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比如巧妙的設計問題,并能在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回答,及時作出正確的回應等還需進一步得以改善,使得整個活動能更加完善。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電子版篇二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和表達的條理性;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作業(yè)設計
作業(yè)的設計有基礎題,有提高題。適應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基礎題:
“新龜兔賽跑”。運用前后的語言描述烏龜和小兔在不同時段的位置。
提高題:
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前后。(對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三、與小專題的結合
我們的小專題題目是:《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有效教學策略》。在“前后”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觀察情境圖,并用數(shù)學的語言有序的、完整的表述。
讓學生解決“小動物在哪里,排在第幾位,他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這需要學生數(shù)學的思考。讓學生明白問題是什么,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同伴交流,和對方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補充和修改自己的。
在這節(jié)課中,我有意識的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提供給他們交流合作的機會。實際看來,學生的表現(xiàn)是比較好的。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電子版篇三
1. 使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中,體驗前、后的位置與順序。能準確地確定物體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 培養(yǎng)學生關于前后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這個單元內容的教學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有關體驗,結合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認識前后。教師不要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素材的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觀察、模擬、游戲等。在各種活動中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學習數(shù)學是有趣的,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人大附小的學生來源比較好,學前有一定知識基礎,對于前后的認識比較清楚。學校的教學設備先進,每個班都有多媒體展臺。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設計并制作了一套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前后位置的關系;在情境中理解前后的相對性;在小組合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簡單的推理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前后的實際應用。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我的前后
1. 請同學介紹自己。
2. 請同學在介紹自己的同時,介紹前后桌的同學。
3.老師自我介紹。
4.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5.根據(jù)學生的意見,與學生交流。
6.我的前后明白了嗎?你們的前后是什么呢?
全體起立,面向老師,說一說,你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向后轉,看一看前后有變化嗎?換個方向再說一說你的前后是什么。
⒎你站的方向不同,你的前后一樣嗎?
(二)活動二:排隊買票
2. 到了動物園門口,笑笑首先在做什么?(電腦演示圖1。)
3.笑笑排到哪兒,她前面有幾個人,她后面有幾個人?
5.這時淘氣跑來了,他想排在笑笑這里買一張票,你們認為可以嗎?(電腦演示圖2。)
⒏笑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笑笑想了想她是這樣做的(笑笑排到最后,電腦演示圖4)。笑笑的位置又有變化嗎?你們猜一猜笑笑這樣做是怎么想的。
(圖1)(圖2)
(圖3)(圖4)
(三)活動三:百米賽跑
1. 同學們,緊張的百米賽跑就要開始了。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有哪些運動員參加比賽。預測一下誰得冠軍。(電腦演示圖5。)
2. 比賽開始,你看到了什么?(電腦演示圖6)跑步比賽繼續(xù)進行,馬上要到終點,現(xiàn)在你看到了什么?(電腦演示圖7)兩人一組交流。
3.集體反饋交流。
4.討論:小松鼠跑在前面還是后面呢?
5.交流反饋。小松鼠和小鹿比,小松鼠在后面;小松鼠和小白兔、小烏龜、小蝸牛比,小松鼠在前面。
(圖5)(圖6)(圖7)
(四)活動四:卡丁車賽
2. 笑笑用手機給我們發(fā)來這樣一個短信:2號車排在最前面,1號車在5號車和3號車的后面。(電腦演示圖9。)
3.從這個短信里你能知道什么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4.你們倆能根據(jù)這些信息,用手中卡丁車圖片擺出比賽的畫面嗎?
5.四人一組交流檢查。
6.集體反饋。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⒎看到了比賽的畫面,你能提出哪些問題?(電腦演示圖10。)
(五)活動五:“坐車”
2. 從動物園往前坐幾站就到了人大附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從師生互相介紹中,自然地引入課題。學生在幫助老師解決困惑的過程中,理解了“前后”位置是如何確定的,在親身體驗中體會前后與人站的方向有關系。
在“排隊買票”的活動中,體會前后的順序,在笑笑排隊的幾次位置變化中,理解“前后”的變化與排隊的位置也有關系。同時,在笑笑怎樣解決幫助淘氣買票的問題上,學生的意見是不一致的,當時有的同學認為淘氣和笑笑是好朋友,笑笑可以幫他買一張票;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做不好,應該自己去排隊。當看到笑笑讓淘氣站到自己的位置,笑笑排到最后一個時,覺得笑笑既解決了淘氣的困難,又遵守了公共秩序,這樣做非常好。這個情境既能使學生感知前后位置變化的相對性,又使他們懂得要遵守公共秩序。
在“百米賽跑”中,學生通過對小松鼠跑在前面還是后面的討論,進一步理解了前后的相對性?!翱ǘ≤囐悺钡那榫承路f時尚,又合情合理。同學們團結合作,認識字的同學認真讀信息,其他同學根據(jù)信息擺圖片,在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下,解決這樣一個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在“坐車”情境中,擴展應用,使學生體會“前后”,增加生活常識,體會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案例點評〗
這節(jié)課,教師不是把認識“前后”的位置關系,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教學,而是設計“同學們與笑笑、淘氣共同參加動物運動會”這一情境貫穿全課。學生在整個情境活動中不斷體驗探究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在親身參與中感受體驗前后變化的相對性,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前后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同學們合作交流中判斷推理出前后的順序,提高空間想像力。本課電腦課件制作精美,情境生動有趣,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突出體現(xiàn)學生學習數(shù)學活動的情感態(tài)度,關注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