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長護苗心得體會 呵護新苗同成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篇一
大自然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株再美麗的花,一棵再筆直的樹,不經意間也會有枝杈旁逸斜出,即使是經過人工打點的植株,時間久了,也會參差不齊。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在從小的生活中,父母的引導與指點就尤為重要。無論是孩子成長中所犯的錯誤,還是不適當?shù)难哉Z或行為,父母的及時糾正以及時常提醒,甚至是特定的教育,都是對孩子性格,人格及精神的塑造。時時的密切關注和記錄,不只是家長的反思,還有提醒,有助于今后對引導方法的及時調整,更是對孩子的警示。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的孩子,也就是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了自己,并檢查自己的人格。"于是,便成了那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與孩子的密切交往中,看到孩子的行為,便會不斷提醒父母及時發(fā)現(xiàn)并改過自身的問題,以便為孩子樹立更好的榜樣。一件被當成笑料的故事講述了:一天一個人對自己的兒子說:"這幾天你一直玩游戲,就不能控制一下把精力用到學習上嗎?"于是兒子回答:"以前爺爺經常告訴你不要整宿到外面打牌,你不也還是去了。"可見,無論是行為得當還是失當,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重點是有過錯及時改正。盡管父母不一定做得盡善盡美,但要始終如一地標準要求自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態(tài)度更是影響孩子的關鍵鑰匙。有時,一句鼓勵,一句期許,都足以撐起孩子的人生目標,邁向更加廣闊的天地,而這些又恰恰建立在相互陪伴的基礎上。曾經有一個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名年幼的兒子,靠放牧為生。一天他們趕羊到山頂,一群大雁飛過,兒子們便說,如果可以飛起來甚至比大雁飛得還要高,該有多好,這樣,就可以飛到溫暖的地方,不用再放羊,還可以飛到天堂看媽媽。于是牧羊人鼓勵兒子們說,你們現(xiàn)在還小,如果想飛,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可以飛起來,去你們想去的地方。兒子們牢記父親的教導,并一直為此不斷努力,等他們長大后終于飛起來了。他們就是萊特兄弟,他們發(fā)明了飛機。
只有堅持不懈的陪伴和密切的關注,才能指導孩子的進步,并修正自身的瑕疵,甚至在必要的時刻提出關鍵的指引。這,便是共同成長;這,便是陪伴的力量。父母是助孩子揚帆起航的風,孩子是提醒父母時刻轉航的風向標,相伴相行。
家長護苗心得體會 呵護新苗同成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篇二
說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了我們數(shù)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兒童,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yōu)槿烁改傅某砷L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里也在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著教育的開始,教育可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智力開發(fā),學習成績的好壞。我認為,家長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會道德;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識教學、智力開發(fā)這些一定要由學校教育來完成。即便家長懂得這些知識,可能不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和專業(yè)老師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為家長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對孩子的教育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這過程也的確是凝聚著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嚴”字當頭,抓住小學關鍵期
大學者胡適曾經這樣說:“一個人小的時候,最是要緊,將來成就大圣大賢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個大奸大盜小竊偷兒,都在這家庭教育四個字上分別出來”?,F(xiàn)今社會獨生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請他人管教孩子的現(xiàn)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嚴格教育,對孩子“錯愛”、“溺愛”、把孩子慣得不像樣,如對人沒禮貌,本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爺爺奶奶代辦,一邊做作業(yè)一邊講話,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業(yè),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認識的大學生、高中生中均出現(xiàn)過要父母給盛飯事件。我們絕對不要認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稱之為“事件”,是認為這種孩子“嬌生慣養(yǎng)”、“自私”、“以我為中心”。沒有同情心,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樹大并沒自然直。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yǎng)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要多為公著想,盡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yōu)的學生。
我家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采取“小時嚴、大時寬”。幼兒園、小學時期,孩子還比較聽話,好管教,容易養(yǎng)成好習慣,這時我對兒子以嚴為主。孩子只要小時侯養(yǎng)成好習慣,大了寬松一點兒也出不了格。這也就是關鍵期,任何教育都有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最為有效,如果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學階段,它是建立常規(guī)、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最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培養(yǎng)各種良好習慣最易見效,抓住這個環(huán)節(jié)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養(yǎng)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么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盡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xiàn)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yǎng)。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溝通,當好慈祥父母親,及時解疑答難,正確引導孩子。
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于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感和愛心,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我家非常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我們主要從要求兒子不說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丟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另外孩子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點兒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作業(yè)完成得如何,學習順利嗎?有什么新鮮事,心里有沒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tài)。同時,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人和事說起,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我們從不用過多的課外培訓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四、經常與老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tài)和表現(xiàn)。
家庭和學校之間要經常保持聯(lián)系,保持一致,家長應當主動到學校去拜訪老師,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思想態(tài)度,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態(tài)度,聽課是否認真、發(fā)言是否積極等情況,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虧老師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彎路及孩子一些不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家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我家對孩子的教育還做得很不夠,而且一些方法還在不斷地摸索,我們將不斷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與老師、家長們共同探討,使孩子們能夠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為人父母者,欲子孫賢者,不染惡習。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奮刻苦努力的學習,將來能成為我們國家的棟梁之材。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對孩子進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
貪婪癡慢,人心墮落要因。一切時,一切事要正確引導,養(yǎng)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yǎng)孩子要一切為公著想,要使其作到斷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頭。
家長護苗心得體會 呵護新苗同成長,家庭教育講座心得篇三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yǎng)教育孩子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人們常說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fā)展和成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
作為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同時,自己必須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性格、品德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我們家長來說,要求孩子愛讀書,自己在家也常讀書;要求孩子懂禮貌,自己也能跟左鄰右舍友好相處;要求孩子愛整潔,自己也能跟孩子一起整理房間,打掃衛(wèi)生??傊?,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時時刻刻注重言傳身教,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上學路上,我經常告訴她要講文明、懂禮貌、不亂丟果皮、垃圾要放到垃圾箱里;在學校里要尊敬老師、上課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遵守學校紀律。在家里,我盡量讓她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掃地、洗手帕、洗杯子?,F(xiàn)在她自己洗臉刷牙、穿衣穿鞋、整理書包文具都沒有問題。
做飯時,我會讓她幫忙,比如讓她洗洗黃瓜,擇擇韭菜。洗黃瓜她洗得又快又好,可是擇韭菜時,她剛擇幾棵就沒有耐心了。我夸獎她擇得特別認真,特別干凈。聽到我的鼓勵,她又細心地繼續(xù)擇下去。孩子剛做這些事情時,難免會出錯,這就要求我們家長要有耐心,因為你一但批評了她,她的積極性就可能會消失,應該先表揚她,再耐心地指出她不對的地方,接著幫助她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她的積極性,讓孩子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每天都提醒她按時完成作業(yè),養(yǎng)成預習和復習的好習慣,努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放暑假,我鼓勵孩子認真背古詩,并給她錄音,提高她的興趣。我還每天讓孩子閱讀半小時的課外書。首先選擇有吸引力的故事讓孩子閱讀,漸漸地不用我說,她每天就會自覺主動進行閱讀。
言傳身教,堅持每天閱讀,幫父母做家務,這些好的做法讓我家的涵涵養(yǎng)成了好習慣,成為師生交口稱贊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