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假日生活隨筆 小學(xué)教師寒假生活隨筆篇一
一早起床,天空飄著毛毛細(xì)雨,也擋不住我逛街的熱情。主要想幫媽媽買一件毛衣,到了那家店,跟店主已經(jīng)熟識,她推薦了一款毛衣,我一眼看好,上身一試,剛合適,分分鐘搞定。但是看著滿屋子的衣服(一點不夸張,她家除了衣服,連落腳的地方都很緊張),勾起了我的購物欲,于是自己拿自己試,老板娘只顧忙她的去了,最后選了件加棉牛仔襯衫和一件羽絨服,都挺滿意的,結(jié)賬走人。對了,還有個小插曲呢,她家也有男裝,我看好一件衣服,想給我老公買,但又沒帶人來,怕不合適,老板娘是個爽快人,直接跟我說“你拿回家試試,能穿紅包給我,不能穿再拿來”。其實,我就喜歡去她家買衣服,不為別的,就為她的爽快。給媽媽買的衣服要寄回家,正好也想給我小妹家外甥買個保溫杯,到了另外一家店,看了我心儀已久的杯子還有貨,就一下子買了兩個,紅綠組合的老虎圖案杯子送小外甥,粉粉兔子杯送女兒。又到嫂子家的童鞋店給我女兒買一雙皮靴子,春節(jié)穿。上周在萬達(dá)給女兒買了一件羽絨服,配這雙靴子正合適。
午飯后,跟女兒約定游樂場玩的,不能失信??!陪女兒游樂場玩了兩個小時,期間還完成了一副砂畫。然后我們出來,到樓下蛋糕房買了兩個蛋撻,給小女當(dāng)茶點,吃過后,小家伙意猶未盡,又想吃糖葫蘆,她一說吃,也惹得我口水直流,于是我們一起去步行街,給女兒買了草莓糖葫蘆,我又被大嘴巴的香味吸引了,女兒不吃辣,她陪著我過了過魷魚和雞排癮!
晚飯后,我發(fā)放音樂,女兒指揮我和老公一起跟她跳舞,跳累了,老公端了水果給我們吃,正吃著,女兒說好久沒做餅干了,要求做蔓越莓餅干!哎,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看看時間還來得及,女兒背著烘焙順序“先把蛋清蛋黃分離,再加入低粉……”,我打住她“做餅干不要分離蛋清蛋黃,做蛋糕才要分離”,我們一起合作,后來小丫累了,窩沙發(fā)上睡著了,剩下的步驟總得做完吧,這會兒烤箱正在烤著餅干,我在無聊地等著,拿出手機編輯一下,記錄今天的流水賬!
教師假日生活隨筆 小學(xué)教師寒假生活隨筆篇二
清明節(jié)前回家祭掃,沒有遇到清明時節(jié)的紛紛細(xì)雨,一路奔波,終于踏上歸途。高速路上卻碰到接二連三的一起連著一起的車禍,我們的車以六十邁的速度“龜速”行駛著。原本一個小時的車程,快兩個小時了,還沒有看到希望。坐在副駕駛座上昏昏欲睡的我,忽然聽到兒子興奮地喊:終于快到家了!我一下就醒了,車終于從繞城高速上要駛?cè)胧召M站。
路邊,匝道旁的幾棵行道樹映入我的眼簾,我驚呼:停車,停車!那是榆錢!匝道上的車速也不慢,幾棵長滿嫩黃色榆錢的樹在我的眼前一晃而過,出于安全的原因,我沒能下車去摘榆錢,心頭有點小小的遺憾。兒子好奇的問我:媽媽,什么樹上還會長錢呀!九歲的兒子,從來沒有吃過榆錢,也沒有見過榆樹!我告訴他,那是一種長在榆樹上的一嘟嚕一嘟嚕像銅錢形狀的可以吃的東西,因為形狀長得很像古時候人們用的圓形方孔錢,所以人們都叫它“榆錢”!
仿佛還是在昨天,爺爺坐在家門口的樹墩子上,穿著他的那件深色的大棉襖,手里拿著那個熟悉的煙袋鍋,一面從小布袋里裝上一袋煙絲,點上。抽一口,然后,在那一圈一圈升騰起來的煙霧里,他開始給我們講那些曾經(jīng)的過往。這個季節(jié),他總會指著那些高大的榆樹對我說:榆樹可是救命恩人呀!五八年的時候,沒啥吃,我們就吃榆錢,榆錢吃完了,就該吃榆葉了,榆葉摘下來放在面條里當(dāng)菜吃;榆錢榆葉都吃完的時候,就把榆樹皮剝下來,曬干了,磨成面蒸成饃吃……我不知道五八年是什么時候,爺爺他們究竟窮成什么地步,我只關(guān)心,榆樹皮蒸成的饃饃好不好吃,因為我從來沒有吃過!
母親總會在清明節(jié)前后,拿起長長的鐮桿,把高高的榆樹上面新長出來的嫩嫩的黃綠色的榆錢連枝砍下來,我們拿著籃子小心的躲過掉下的樹枝,把榆錢擼下來放在籃子里。有時候也會淘氣的爬到樹上,拽下一串榆錢,直接就放在嘴里大嚼起來。原生態(tài)無污染,不會擔(dān)心沒有洗,吃了以后會生病。榆錢沒有槐花的香甜,卻自有一股隸屬于這個春天的獨有的清香,在嘴里吃起來微微發(fā)甜。樹下的仰起頭指揮著,樹上的我們拿著鐮桿砍著,春日里的暖風(fēng)里,我們都知道,今天又有一頓好吃的榆錢飯了!
摘回來的榆錢,母親把它們洗好,放在篩子里晾的半干,然后放在蒸鍋的的篦子上,鋪上抹布,再放上拌上白面或者玉米面的新鮮的榆錢,大火燒開,十幾分鐘,蒸榆錢就新鮮出爐了!澆上蒜汁,可以當(dāng)成一盤菜,也可以當(dāng)成一頓飯,春日里各種各樣的蒸菜,總是能勾起我們的味蕾,讓我們開心的接受這大自然最好的饋贈!
和兒子這么大的年紀(jì),我們都是一群“猴”在樹上的“熊孩子”,高高的樹上摘榆錢,沒有絲毫的緊張與害怕,有的只是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屬于孩子的嬉鬧,我們的快樂從來都那么簡單!
我的孩子,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不僅沒有見過榆樹,更沒有吃過榆錢,他們的童年不能說沒有快樂,他們的快樂來自于今天玩得什么游戲,來自于今天去了哪個游樂場,來自于爸爸媽媽送他了什么禮物;沒有享受過來自大自然的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高高的樹上,他的母親曾經(jīng)在上面摘過榆錢,而他只能在樹下仰望,只能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孩子,你聽得可開心?
教師假日生活隨筆 小學(xué)教師寒假生活隨筆篇三
小長假的第二天,我和老公開車來到八里溝。
臨近景區(qū),就看見一塊塊風(fēng)景石立成一片,千奇百狀。中國有句俗話,叫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里的農(nóng)民與大山為鄰,石頭就成為他們生活經(jīng)濟(jì)的來源。不過附近的.田地也有栽桃樹,種油菜的,不過麥田很少。大片的油菜花開的正濃,不僅引來了蜜蜂嗡嗡采蜜,也引來了久居城里的人駐足觀看,油菜花和后面綿延起伏的高山形成了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油畫,大家都想成為畫中人,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讓自己定格在畫中,成為美好的回憶。
我們買了票,乘坐景區(qū)的大巴,進(jìn)入到八里溝景區(qū)。八里溝顧名思義是沿著溝旅游。我們沿著石梯而下,有幾顆桃樹花開正濃,一對情侶正在樹下拍照,姑娘面如桃花,粉中透白,把鼻子貼近桃花,仿佛要與桃花媲美,男孩正在用手機拍下這美好的一切,希望他們能今生今世,永遠(yuǎn)像花下這樣相親相愛。
我們來到溝邊,沿著石梯邊走邊看,八里溝就是一個長長的畫廊,有時有一潭清水,引得孩子們不時用漁網(wǎng)水槍玩耍,我靜靜觀看,水中一條小魚也沒有,可能是水至清者無魚的緣由吧,不過并沒有少了孩子玩水的興致,因為在城市里,這樣親臨水的機會都沒有。今天有爸媽陪伴,有山水為鄰,豈能錯過玩水的機會。我們走著看著,被一個廣播吸引,原來是往上去,就是一個桃花庵,有一顆千年古栗子樹,又稱為許愿樹,叫人們上山許愿的。既然來旅游,何不一看究竟。我和老公沿著臺階往上走,來到古樹下,樹上纏滿了人們一個個美好的愿望。相傳新莽末年,海內(nèi)分崩,天下大亂,劉秀被王莽追殺,逃難至此,無處躲身。突然大樹自動張開口讓劉秀藏入,躲過追兵后,正在饑渴難忍之際,一陣大風(fēng)吹來,樹上掉下滿地栗子,劉秀仰天大呼,天助我也,撿吃栗子后,又喝山泉之水解渴,頓覺體力充沛精神抖擻,遂對天發(fā)誓,日后若稱帝,一定要來祭拜這棵樹。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藁城千秋亭登基稱帝,史稱東漢。公元30年,漢武帝劉秀率眾臣前來祭拜還愿,敕封“板栗王”。明朝初期,當(dāng)?shù)匕傩战琛肮馕涞蹌⑿恪钡募臃忪`氣,捐資在此修建“桃花庵”,希望子孫后代都可以成就大業(yè)和長命百歲。流傳至今,成為人們許愿的一個依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有了千年歷史的積淀,有了仙人的庇護(hù),但愿人們都能如愿以償。
我們來到靜心潭,這里的石頭之大,在其它的大山中是沒有見過的,隨處都可以見到整塊的大石頭平躺在小溪邊,人們就石而坐,享受大自然清爽的風(fēng),風(fēng)中似乎飄著花香,真正成了靜心潭。
我們在溝邊餐廳吃了點午餐,繼續(xù)往前趕,來到太行天河瀑布。八里溝到這也就到了盡頭。瀑布從山頭的一個凹口下來,被稱為“中原第一瀑”,真有點李白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走近天河瀑布,明珠閃爍,白帳飄落,飛沫四濺。如珠似雪,霧雨彌漫;上有七色彩虹飛跨,下有水簾溶洞橫穿,鐘乳倒掛,鐘筍林立,水霧蒙蒙,珠沫四濺。我們定睛一看,可以從瀑布的背面通過,瀑布下是個水潭,潭成弧形,從這邊繞過瀑布可以到對面,瀑布隨風(fēng)勢忽大忽小,我們見風(fēng)稍小連忙用脫下的外套擋住上身,向瀑布的背面跑去,還是感到了水珠的涼意,好在已是春天,也不是太涼。經(jīng)過天上之水的浸潤,讓我們感覺雖累也是值得的。
大自然真是神奇,八里畫卷清新溫婉,到了盡頭恢弘壯麗,讓人意猶未盡,流連忘返。漫山遍野桃花隨處可見,今生今世,八里桃花,永遠(yuǎn)定格在我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