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一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2、思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蘊含的道理。
3、說說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4、說說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
要求:1、小組內(nèi)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nèi))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讀課文,可以適當作點批注。
②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朗讀中所獲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fā)言,并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fā)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nèi)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各小組可以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展示,如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
2、各小組討論交流讀過課文后,你想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3、匯報書信的格式和寫法(要求點出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即同學常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
如果張國強同學的這封信是寫給你的,那么你會想些什么呢?你會怎樣看待這些問題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者聯(lián)系自己,是否也見過或自己存在過像張國強同學這樣的困擾呢?
給你最想要傾訴的人寫一封信,要求格式要正確,還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二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1、查找資料,了解書信的書寫格式?!?/p>
2、了解柯巖其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平時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談話、電話、收發(fā)信息,還有書信。)是啊,書信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讓我們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的例文,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那就讓我們走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自由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解課文寫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來寫的?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也作“尺短寸長”。尺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紅眼病:在課文里指看到張國強取得好成績非常羨慕而忌妒。
碰釘子:比喻遭到拒絕或受到斥責。
摔跟頭: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3、了解課文寫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來寫的?
4、指名介紹作者柯巖。
三、采用自學的方式學習兩份書信
自己小聲讀課文,用鉛筆劃出以下兩個問題: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2、在回信中柯巖老師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四、學習思考并討論
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1、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2、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個人見解)
3、從柯巖老師的回信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五、學習書信格式
1、讀了這兩封書信,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從兩方面談: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后學會了與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2、重點學習書信格式。
(1)結合文后的提示,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導書信的寫法)
稱呼:第一行,頂格,后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此致”、“祝你”等話,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寫。
(2)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3、學習信封的格式。
六、作業(yè)布置
同學之間互通書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溝通、消除誤會等。請你給自己的朋友或同學寫一封信,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三
預設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預設重難點:
1、讀懂信的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教學課時:1課時
預設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如果你想和家人、親戚、朋友或同學溝通想法、分享快樂、傾訴煩惱,你會用哪些方式?(面談、通電話、發(fā)電子郵件、書信……)
2、從古至今,書信都是人們之間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書信的內(nèi)容包羅萬丈,除了分享快樂、傾訴煩惱,還有請求幫助的、匯報情況的等等。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28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里就有兩封信,請大家看看這兩封信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二、自由閱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自由閱讀課文,看兩封信主要講了什么。
2、學生簡單概括書信內(nèi)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師:對于張國強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經(jīng)有過這種感覺嗎?你是怎樣做的?
2、柯巖老師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覺得有道理嗎?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況說一說。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討論交流,了解書信好處
1、猜一猜:這么多可以和柯巖老師傾訴煩惱的方式,張國強為什么選擇寫信而不選擇打電話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寫信好友那些好處呢?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
a、有的地區(qū)還沒有先進的通訊設備,可以用書信與外溝通。
b、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話,可以用書信表達。
c、有時候見字如見人,書信讓人有溫暖的感覺。
d、……五、觀察發(fā)現(xiàn),認識書信格式
1、自由觀察兩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小結邊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書:
(1)稱呼。(把對說信任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后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2)正文。(正文的開頭空兩格,通常是先寫問候的話。如果說的事多,就應該分段些,寫完一件再寫一件。每段起行空兩格,轉行頂格。)
(3)結尾。(正文完了,結尾應該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應該緊接正文之后,或單獨占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工作順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4)署名。(結尾寫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寫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寫。)
六、鞏固練習,緊記書信格式
1、出示練習,讓學生根據(jù)內(nèi)容改成書信的格式。
練習內(nèi)容:今天,小明寫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請哥哥收到信后馬上回家。
2、學生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3、指名在黑板寫,全班校正。
七、作業(yè):寫信
溫馨提示:
1、先確定要寫給誰。
2、考慮清楚要說些什么內(nèi)容。
3、注意書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四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8課(需1課時)。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本課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見解。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出示一個信封。)
1、提問:
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談話:
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
1、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
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2、討論:
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
(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3、自讀回信,思考: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朗讀課文,感悟柯老師信中的語氣特點:真誠、耐心。
1、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fā)現(xiàn)去信與回信的異同。
2、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3、辯論會:
結合本班實際,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正視自己
善于溝通
1、給自己的親友寫一封信,注意書信格式。
2、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讀后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五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二、教學時間
1課時。
三、教學準備
1.放大的書信(便于講解格式)。
2.了解柯巖其人。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個信封)提問: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談話: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就給著名的作家柯巖老師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幫助。想聽聽是怎樣的一封信嗎?(課件出示張國強的信)
2.師范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生邊聽邊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煩心事了?(課件出示)
3.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二)、指導閱讀
1、自學感悟:(課件出示)
用喜歡的方式自讀柯巖老師的回信,思考:
(1)、柯巖老師幫張國強分析出了什么?
(2)、你從回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法。
2.匯報交流:(課件出示)
我從中悟出了什么?
(1)、我學著發(fā)現(xiàn)人家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
(2)、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發(fā)現(xiàn)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fā)樂觀。
(三)、學習書信格式
(課件出示)
1、學習書信格式。
結合文后的提示,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2、怎樣寫信:(課件出示)
師結合幻燈,總結寫法。
稱呼:第一行,頂格,后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按酥隆薄ⅰ白D恪钡仍?,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寫。
(四)、拓展活動
給遠在外地的父母、親戚、朋友寫一封信,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六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難點:書信格式的掌握。
教學準備:課件及信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前一段時間,我們收到了江陰包老師和五(6)班同學寄給我們的短信。大家由此感到,寫信是一種很不錯的交流方式。
2、一位名叫張國強的小學生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所以他寫了一封信給著名作家柯巖。沒想到,柯巖阿姨給他回了親筆信。你們想知道這兩封信的具體內(nèi)容嗎?
二、指導自學
1、學生自主閱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思考:張國強同學遇到了什么麻煩?
2、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阿姨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她給張國強的回信。
3、學生默讀,適當批注:柯巖阿姨建議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4、指名匯報,指導朗讀。
5、結合“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本意和引申義的理解,重點感悟最后一個自然段。
6、拓展延伸: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三、學習書信格式
1、以兩封信為例,歸納書信的格式。
2、投影真實信件,強調(diào)注意事項,板書關鍵詞:
稱呼
正文
結尾
署名
日期
四、布置作業(yè)
閱讀園地七的寫信內(nèi)容,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問題,思考該怎樣給她寫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別于其他傳統(tǒng)課文,它由小學生張國強和大作家柯巖的信構成,形式新穎活潑,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這篇課文屬于略讀課文,因此本人在設計和對學生實施指導時,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自讀和指導的重點放在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中。在學生自讀理解的同時,引導、提示學生掌握書信的基本格式。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自讀課文。通過自讀,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書信的格式。
4、認識課文中的7個生字。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柯巖的資料(包括多媒體的圖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給少年兒童的書信。查字、詞典并結合課文說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
1課時。
1、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寫過信嗎?給誰寫信?為什么寫(寫了什么內(nèi)容)?
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交流。沒寫過信的同學,可讓其說說“你或者父母收到過別人的信嗎?信中都說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封書信,一封問一封回。
(教師邊說邊板書課題。)
3、簡介柯巖:
(如果是多媒體或圖片資料,教師應進行播放)。
師: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了相關的資料,大家拿出來看看(學生出示資料)。
柯巖,當代著名詩人,作家,已出版專著50余部,最著名的詩歌有《周總理,您在哪里》。
(根據(jù)學生收集的資料,可以說得更豐富一些。)
4、說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長(老師或者學生出示它們各自的長度),但尺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了(出示比尺長的物體)。寸雖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東西相比,它又顯得長了(學生或老師出示比寸短的東西)。
(設計意圖: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書信導入,能使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一種親近感。通過展示課前準備的資料,既是對辛勤勞動了的同學的一個肯定和對大多數(shù)學生的激發(fā),又幫助學生認識了柯巖,為深入自學作了一些鋪墊。)
1、出示導讀提示:
師:同學們,這是由兩封書信組成的略讀課文,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讀懂這篇課文,并有所收獲。自讀的時候,下列問題或要求也許對同學們會有所幫助:
⑴ 張國強同學為什么要給柯巖老師寫信?信中他敘述了哪些苦惱?
⑵ 柯巖老師是怎樣幫助張國強分析原因的?柯巖老師在回信中還敘述了一些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這有什么作用?
⑶ 你明白了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來作題目的原因了嗎?
⑷ 你還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或者問題(請簡要地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2、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學生自讀的時候要給足時間,同時老師要參與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設計意圖:這篇略讀課文,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重點在于讓學生讀懂信的內(nèi)容。但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問題的引導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師與同學一道設計了一些引導題,而且有些引導題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問題⑷),這樣,有利于滿足不同的學生。)
可先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再全班進行。交流中,老師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導:
1、交流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
交流時,要讀(讀有關的原文)和說(說自己的理解)結合,問題⑷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啟迪和挖掘,但又要區(qū)別對待。
2、這封信對你有幫助嗎?你妒嫉過別人嗎?別人妒嫉過你嗎?通過學習柯巖老師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讓學生交流,要盡可能的說得具體一點。
3、通過學習這兩封信,看看書信在格式和語言上有什么要求?
(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作適當歸納。)
⑴ 格式:
① 稱呼(頂格寫,后面加冒號,怎樣稱呼,依人而定,稱呼下面加問候語)。
② 正文(將要敘述的事情和說的話寫清楚,格式按常規(guī)的行為格式)。
③ 結語(單獨一行并空兩格寫上祝語,內(nèi)容因人而定)。
④ 寫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兩行寫)。
⑵ 語言方面:
相當于與收信人進行面對面的說話,一般用你或者“您”,寫給很多人的要用“你們”或“您們”。語言親切與否,根據(jù)收信人和要敘述的事情決定。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交流討論”的內(nèi)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點是交流對柯巖老師的回信的理解與收獲。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了解,幫助學生認識書信的格式。)
1、質(zhì)疑解惑: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 出示冰心的《寄小讀者》或《再寄小讀者》,魯迅的《給顏黎民的信》(具體的內(nèi)容略)。讓學生讀一讀內(nèi)容,看一看格式。
⑵ 練筆:
張國強收到并閱讀了柯巖老師的回信以后,對他會有什么啟發(fā)?他會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張國強,圍繞上述問題仔細想一想,然后給柯巖老師寫封回信匯報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疑惑在不同的學生中是永遠存在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安排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質(zhì)疑不僅能幫助“疑”者,而且還能使大多數(shù)學生得到啟迪。給柯巖老師再寫封回信,既能促使學生再深入地讀原文,又有益于學生實踐書信的格式。)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討教:作文獲獎──嫉妒、寂寞
從自身找原因
回復: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書信格式:1、稱呼
2、正文
3、結尾
4、署名和日期
(設計意圖:簡單明了,同時,通過老師一筆一畫的書寫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美觀及其書寫規(guī)律。)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其訓練目的在于鞏固學生已經(jīng)形成或者本單元獲得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略讀課文是課內(nèi)檢驗或者鞏固學生自主讀書能力的重要憑借。所以,作為語文老師要敢于放手。針對這篇自讀課文,在實施上設計者特別建議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明確本單元或者近幾個單元的閱讀訓練重點是什么,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閱讀的方法,這樣有利于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訓練。二是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去讀去思考。當然,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導是不可少的。學生課內(nèi)讀書提倡有目標的自主性,反對無目標的自由化,無目標的“自主”不僅不能達到訓練目標,還容易使學生養(yǎng)成漂浮的讀書習慣。教師在閱讀中的科學、合理的提示是閱讀的方向而不是閱讀的圈子。三是要進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要做到四個適度:交流的內(nèi)容適度,教師的指導適度,學習小組的形成適度,不同的學生目標的達成要適度。四是要注意拓展。在這個設計中,安排了讀《再寄小讀者》(或《寄小讀者》)和《給顏黎民的信》以及幫張國強寫封回信。這樣安排,意在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不要作過多、過高的要求。最后一點建議是:因為書信中張國強遇到的事情在學生生活中較為普遍,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與收獲,以趨起到一定的啟迪和教育作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八
學習目標
1、認讀8個生字,以及“冒昧、疏遠、采訪、寂寞、分析、飄飄然、行只影單、和睦相處、患難與共、受益匪淺、年少氣盛、年逾古稀”等詞語。
2、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3、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課前準備
調(diào)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根據(jù)實際問題搜集辯論資料。
教學過程
結合生活,理解課題
1、教師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引出課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學生體會,模仿舉例,理解課題。
自讀課文,學習字詞,感知內(nèi)容
1、學生輕聲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讀生字詞:柯巖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誡受益匪淺年逾古稀
1、? 再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紹了什么事。
深讀課文,質(zhì)疑歸納
1、讀讀議議。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問題?你對這些問題有什么看法和體會。
b、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開想象,合情推理。
2、讀讀悟悟。
a.朗讀課文。
b.感悟柯老師信中語氣的特點:真誠、耐心。
3、讀讀想想。
a、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fā)現(xiàn)去信與回信的異同。
b.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課后延伸,拓展訓練
辯論會:結合本班主要問題由師生共同商定論題,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電子課本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班會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優(yōu)秀教案教學設計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發(fā)思考
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封信——齊讀課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看著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說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閱讀提示,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說說這兩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處。
3、讀第一封信,說說張國強同學碰到了什么煩惱的事?他認為引發(fā)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3、讀第二封信,說說柯巖的回信中哪幾段話對國強幫助最大。
4、指名朗讀6、7兩段話,說說柯巖是怎樣幫國強找到朋友與他疏遠的原因的。劃出能幫助國強解決煩惱的句子。
5、讀句子,談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談過話,給我講過‘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話?!?/p>
“我學著發(fā)現(xiàn)人家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p>
“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發(fā)現(xiàn)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fā)樂觀?!?/p>
6、討論:當自己取得些榮譽,朋友和你疏遠時,該如何處理?
7、將柯巖的回信中對你有幫助的句子背下來,或?qū)懴聛碜鰹槊銊钭约旱脑挕?/p>
三、聯(lián)系實際,明白道理
1、讀了這兩封信,從國強的事與柯巖小時候的經(jīng)歷中,你又有什么收獲?
2、出示句子:
《楚辭.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p>
齊讀,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你還從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
四、了解信的格式,學習寫回信。
1、讀課后的泡泡,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自己去讀信,再去尋找寫信在格式上還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做上記號。
3、全班交流,并歸納出信的一般格式。說說回信在寫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閱讀
馬老師:
您好!我是一名中學生,有個難題想請教您。
我有個好朋友,我們親如姐妹??墒牵罱覀円驗橐稽c小事分手了。我知道這回鬧別扭是我的錯,也知道應該向她道歉??墒牵揖褪菦]有勇氣面對她。不跟她道歉和好,我們都感到很別扭,特別是我,心里總是很難受,有愧于人的感覺真不是滋味。幾次想對她開口,又欲言又止,怕說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怕……您說我該怎么辦?
敬祝
身體健康
李萍
9月10日
5、嘗試著給李萍寫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學反思
推薦上完了這篇課文后之后,我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學時,建議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么”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柯巖在回信勸告國強時是非常真誠、耐心的,這樣才可能令國強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推想: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暢所欲言,還要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形成互動。
還應根據(jù)文后的提示,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從課文中發(fā)現(xiàn)的書信的格式、寫法。
2.對要求認讀的詞語,應讓學生多讀幾遍,并結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課題富有哲理,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舉例的方法說說自己的理解。
4.課后,可以建議學生之間互通書信,內(nèi)容可以是互相溝通、消除誤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對成長中遇到問題的一些看法,在實踐中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