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感悟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心得感悟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感悟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讀書心得及感悟200字 讀書心得感悟50字篇一
好句:碰到桃花、杏花、玫瑰花……
競放的時候,那斑雀兒在那里
歡歡喜喜的跳舞。
但是不多時他又不耐煩了——
無情的河水,兇巴巴地向他身上亂撞。
讀后感:老青蛙離開了田地,在樹上和河里都沒找到快樂,所以田地才是最適合它生活的地方。以后,我要按照自己的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免得像老青蛙一樣。
讀書心得及感悟200字 讀書心得感悟50字篇二
我最近看了兩本書,都非常受益,這兩本書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但所講的道理,卻有很多相同之處,書的風格,也很一致。
一本是著名中醫(yī)師李辛的《經(jīng)典中醫(yī)啟蒙》,看這個書名,很多人恐怕要搖頭了,覺得肯定很抽象,也看不懂。但實際上,這本書雖然講的是很高深的中醫(yī)理論,但一點也不枯燥難懂,全書不講什么藥方,也不講什么穴位,卻讓我們對生命、身體和中醫(yī)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個完全不懂中醫(yī)的人,也可以看懂并受益。
另一本就是我今天要重點推薦的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的《你不知道的自己》。
凡是了解一點心理學的人,都會知道曾奇峰的大名,可以說曾奇峰是中國心理學界的權威,也是最有名的心理學家,他的語錄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所以我原本以為曾奇峰的書會比較深奧難懂一些,會比較學術化。沒想到,和上面那本中醫(yī)書的風格神似,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非常深刻的內容。全書很少有讓大家難懂的概念和術語。一個完全不了解心理學的人,也可以看懂并受益。
兩本書都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一個人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看“神”是否安定。中醫(yī)所說的“神”,類似心理學里的“整體的精神狀態(tài)”。
中醫(yī)這本書提到,當一個人神是定的,而且是舒緩的,他的身體一般就不會有大問題。有問題也容易自愈。但如果一個人每天神不定,比如每天惶恐不安、緊張焦慮或茶飯不思、神不守舍,甚至發(fā)癔癥等等,那無論他的軀體、器官,用儀器檢測出多健康的數(shù)據(jù),都沒有用,他都是非常不健康的。
同樣,心理學里,最看重的也是精神狀態(tài)。曾奇峰在書中說:
最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是——神情內斂。這樣的人如果要做點事,就會輕而易舉地調動內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而神經(jīng)癥患者恰好相反,他的人格不統(tǒng)一,不太容易調動內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一件他們想要做的事。精神內斂的人的人格,像一個國家的中央集權狀態(tài),神經(jīng)癥患者人格就像這個國家的,諸侯紛爭的狀態(tài)中。跟他打交道,我們會因為他在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幻莫測而不知所措……
曾奇峰說:所有健康的嬰兒和兒童都符合我們上面說到的神情內斂的人的所有標準。所以,小孩子其實心理都是比成年人更健康的。尼采等大思想家也提倡人最終要回歸嬰兒,這時才是最強大的。道家老子同樣認為嬰兒才是最強的。
想想我們曾經(jīng)都是神情內斂的人,只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干擾才變得散漫的。所以父母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別傷害了孩子的“神”。
作為心理學著作,雖然書中一篇篇文章都通俗易懂,但卻講述了眾多與我們密切相關的深刻的心理學觀點,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比如,曾奇峰談孤獨、談恐懼、談嫉妒、談興趣、談言說的局限性和意義等等,都讓我很受啟發(fā)。特別是關于言說這部分。
他提出:如果不言說,每一個人都像一個孤島,而且中間沒有海水相連。
這段話讓我想到,我老婆曾經(jīng)好長時間都處于無人可交流的狀態(tài),特別是七八年前在縣城的時候,她沒有朋友,沒有工作,每天就逛逛街、看看電視,玩玩游戲,對我發(fā)泄發(fā)泄,完全沒有生活重心,她的神非常不安,也無法言說。她曾說感覺自己像無根的浮萍。
可惜我當時感受不深,只覺得她沒事找事,太懶散了。殊不知,正因為神不定,她才會無心做事;正因為無法言說,她才陷入痛苦和無助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她沒有絕望,真的可以說,已經(jīng)是很強大了。
該書共分五章,每一章一個大主題,都是與我們的人生密切相關的`,相信可以給大家很多啟發(fā)。
最后我來談談曾奇峰提到的一個對心理咨詢師,以及普通人都非常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如何做自我分析。
曾奇峰說:
要成為一個精神分析師,自我分析是必須的一個過程。在西方國家,自我分析的時間大約是六百到八百小時。絕大部分搞心理治療的同行認為,缺乏有自我分析經(jīng)歷的心理咨詢師是我國心理治療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瓶頸。但我們的患者不能等,心理治療的事業(yè)不能等。我們應該也必須找到一種相當于自我分析,甚至可以代替自我分析的方法。
找什么方法呢?
曾奇峰問資深的德國精神分析師,弗洛伊德也沒有在別的治療師那里做過自我分析,但這并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分析大師。這是為什么?對方回答:弗洛伊德通過長時間不間斷地分析自己的夢,理解了自己的潛意識,從而達到了與在其他心理治療師那里做自我分析同樣的效果。
由此,曾奇峰發(fā)現(xiàn),給自己解夢,也是一個很好的自我分析的方法。
看到這里,我很開心,因為和著名心理學家盛曉春教授一樣,我也有記錄自己的夢的習慣,也記錄了好幾大本,而且我是從高中開始就記錄了。后來也學習了釋夢,并和幾個同學建了釋夢小組,每周集體釋夢一次。
曾奇峰還發(fā)現(xiàn)了第三種可以作為很好的自我分析的方法,這是在他女兒出生后,他想到的,就是觀察女兒的成長,并且與他自己的成長做反復的比較,使自己重新過一次童年,重新走一次人格成長的路。他堅信這是非常好的方法。
看到這里,我就更開心了。因為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從女兒出生開始,我就開始寫育兒日記,記錄她的一舉一動,記錄她的成長變化和生活環(huán)境。
就這樣,在她三歲五個月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知疲倦地記錄了三百多篇,六十多萬字了。這些記錄大都是按時間順序不加增刪的寫的(哪怕有些情節(jié)很瑣碎,沒趣味),原汁原味,沒有任何修飾和加工,以至于被不少讀者嘲笑為流水賬、文筆差之類的,還有人說,我不該把妻子對女兒發(fā)脾氣也寫上去……但我都不為所動。我知道如何寫得更有意思,更吸引讀者,但是我不想這樣做。我不是為讀者寫的,我是為我女兒寫的,真實、完整才是第一位的。
我當初想的是,大家都知道童年,特別是七歲前的人生經(jīng)歷對一個人的影響最大。但是我們大都不記得我們七歲前的經(jīng)歷和特點了。如果知道,會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上Ц改笡]有寫什么育兒日記,那就從我做起,我不知道我七歲前的多少人生經(jīng)歷,但我女兒可以非常輕松且清晰地了解她七歲前的所有過往(育兒日記,我打算寫到她12歲)。
另外,寫育兒日記,也是對自己的鞭策。如果我對女兒漠不關心,對女兒的近況不了解,我的育兒日記自然寫不下去。如果我對女兒不好,育兒日記也會成為公開的檢討書。所以,我提倡大家寫育兒日記,也會讓大家在無形之中,更關心孩子,更關愛孩子。
曾奇峰提出的和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反復比較,我和妻子都發(fā)現(xiàn)女兒比我們小時候的生活環(huán)境好多了,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從我父母對我女兒的態(tài)度上,我也發(fā)現(xiàn)了我小時候的部分成長環(huán)境(限制非常多)。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創(chuàng)辦了自傳寫作班,提倡大家寫自傳(自傳分前傳、本傳和后傳三部分。前傳類似家族史,比家族史更豐富,本傳就是非常好的成長記錄和自我心理分析,后傳是對未來的規(guī)劃)。雖然曾奇峰沒有提到寫自傳這一點,但是我認為,這同樣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自我分析。
不是只有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詢師才有必要做自我分析,每個希望自己過得更好的人,都需要做。讀讀這本書,會有助于你更了解自己。結合這本書講的內容,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分析呢?
讀書心得及感悟200字 讀書心得感悟50字篇三
對于“君子中庸”,確實存在一個認識的過程,擱在30歲以前,我是絕對不會認可這一種思維方法的。我會覺得,人生就在于“轟轟烈烈”,怎么可能“溫溫吞吞”呢?那時候的對“中庸”的看法,頗為不屑,在倡導個性的年代,“中庸”是個陳舊迂腐冥頑不顧的老頭形象,甚至有些腹黑,這肯定不是我所想要的。
這一切,和這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語境有很大關聯(lián),余秋雨說,“現(xiàn)代社會有一個重大誤會,常常以為中庸是平庸,激烈是高尚。進一步,又把中庸者看成是小人,把激烈者看成是君子,但是,偉大的古代哲人們告訴我們,事情正好相反?!蔽以诮佑|到余秋雨這本《君子之道》后,開始為30歲后的覺醒找回了源頭。
但是我察覺到,或者歷史的吊詭之處在于,盡管“中庸”才是長久立足之道,是成事之本,但那些走“極端”的人,卻常常讓我們記憶深處的硬盤扇區(qū)高速運轉。想一想商鞅,項羽,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深處的人影,他們的故事為什么那么讓人著迷,僅僅是因為他們另類的存在嗎?
30歲以后,我終于知道了我疲憊的原因:人雖未老,但是血卻不熱了!
那些歷史深處的英雄人物,自所以讓人著迷,就在于作為我們普羅大眾,無法完成他們的牛逼劇本,只能一日復一日的機械生存,電影里臺詞說這種狀態(tài):這不叫活著,這是沒死。
難道我們不想當英雄?披光芒萬丈,被萬人敬仰?就連紫霞仙子中意的人,也是踩著七彩祥云的大英雄,但是“英雄”的孫悟空卻不能成全她的愛情,城頭上的定情一吻依舊是個平庸的凡人——只是,平凡的他接受了那個看上去“像狗一樣的”神吹一氣,繼而鼓起勇氣,走向紫霞。
后來我明白了,即使作為凡人,也不能阻擋我們的靈魂,思想,精神,追求卓越。換句話說,30歲以后,我接受命運的先天安排,但在內心,我不能讓自己甘于平庸。我們追求內心的強大,就在于我們不想被繼續(xù)安排,而是要探尋人生的真理,讓自己真正成熟起來。
知乎上說人的成熟有三個特征,不需要靠一切阿諛外界的行為來獲得安全感;不需要靠一切貶損外界的行為來獲得優(yōu)越感;不需要靠外界的一切褒揚來獲得存在感;安靜公平的面對一切。
血不熱了,并不是讓人擔心的事。涼到冰冷,才讓人絕望。所謂“中庸”,大抵如此。
讀書心得及感悟200字 讀書心得感悟50字篇四
約1830年,偉大的詩人和小說家——人們還對其冠以很多令人仰望的稱號——維克多·雨果偶然經(jīng)過兩座鐘樓之一的暗角的墻壁時,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手刻的詞:
這幾個大寫的希臘字母,由于歲月的侵蝕與自然的沖刷而發(fā)黑,深深地嵌入石壁中,仿佛入骨的傷痕與孤獨。在維克多·雨果的眼里,其形貌與筆勢是借鑒了哥特字體的風格,仿佛昭示了這是一個中世紀的人所寫,其中包裹或隱喻著難逃定數(shù)的命運讓維克多·雨果心顫。而他的心顫隨即推開了自己想象和情感的大門,進而把人們帶到了那個久遠的圣母院里。
那個刻在圣母院鐘樓暗角上的神秘文字以及那個慘然無法考證的命運漸漸被近乎兩個世紀的歲月湮沒了。寫下這個詞的人,也在幾個世紀前消逝了,甚至這個大教堂恐怕也會從這個世界消逝。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雨果定會被不絕如縷地追懷了。
書中美與丑的對比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那一幕幕或悲或喜的場面,讓人的心隱隱疼痛。
我的眼前總能浮現(xiàn)那個吉卜賽姑娘,那個集美艷相貌和純美心靈于一身的愛斯梅拉達。由于“丑惡”而兇狠主教一次又一次的踐踏,這個原本活潑無憂的姑娘仿佛在一夜之間墜入了黑暗可怖的地獄,一切快樂都成了往事。外丑內美的卡西莫多帶著孩童般的稚樸與純潔,虔誠地敲著他的大鐘“瑪麗”。
在我腦海最深處的是愛斯梅拉達在慌亂中與母親相認的片段:就在愛斯梅拉達被藏在屋角即將脫險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弗比斯,她瞬間忘記了自己的兇險處境,炙熱的愛情遮住了她的雙眼,她失聲喊出了通向地獄的罪惡之聲。這是怎樣的悲與喜的沖擊呀!此刻的愛絲美拉達讓我心疼的落淚。
在卡西莫多將他無限崇敬的養(yǎng)父退下后,絕望地回首,久久地注視著他心愛的吉卜賽姑娘——隔著那白色的衣裙還能看見她臨終時的顫動。他再次回顧那主教,已是血肉模糊……無比絕望而混沌的他從心底發(fā)出哀嚎:“哦……都是我所愛過的人??!”
可想而知,此刻的卡西莫多是怎樣的悲慟欲絕,他能在孤獨悲涼一生中保留著純美透明的內心是多么的難能可貴!他的那只獨眼常常流露出對美的渴求和對世俗的厭惡,而愛絲美拉達的出現(xiàn)無疑給他帶來一線曙光??蛇@一刻都隨著他破碎的心一同入葬了……
就在讀完這本書的那天夜里,我夢見在雨果的葬禮上:不僅有兩萬民眾浩浩蕩蕩地前來送葬;還有帶著孩童般容顏與神態(tài)的卡西莫多爬在大鐘“瑪麗”上使勁搖晃;還有明麗的愛斯梅拉達和她的溫順的小羊;還有她那潔白的衣裙與世人的嘆息都將隨著雨果,這位偉大的詩人一同入葬,那低徊的哀樂在空曠的墓地上空久久回蕩……
讀書心得及感悟200字 讀書心得感悟50字篇五
“讀書,打造教師專業(yè)底氣。”為了提高語文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積淀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jīng)驗,推進校園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我校將教師讀書活動當作一項常規(guī)任務來抓,把閱讀與教學有機結合,積極開展讀書活動?,F(xiàn)對我校一學年來教師讀書活動開展情況作以總結。
首先建立教師讀書活動領導小組,由厲校長任組長,業(yè)務副校長任副組長,確定具體負責的領導。校長親力親為,除了帶頭參與“讀書沙龍”,親自撰寫專題講稿,還認真聆聽每位主講人的心得,并提出中肯意見和建議。教導處將“讀書沙龍”筆記摘錄、心得體會裝訂成冊,納入常規(guī)管理。工會組織一年一次的讀書心得撰寫現(xiàn)場賽,并集合人力展開評比,形成激勵機制。老師們積極閱讀,逐步養(yǎng)成了推薦好書、交流心得的好習慣。
今年讀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提出了“讀好書將終身受益”的讀書宣傳口號,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除了將“讀書沙龍”日常化、正規(guī)化外,領導小組負責人定期檢查教師的摘記筆記,對教師自學情況作以評定,并且作為常規(guī)檢查的重要內容。為確保讀書活動取得實際效果,我校努力做到讀書活動與校本培訓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讀書與培訓的雙贏效應,實現(xiàn)集中學習及學習交流活動與校本培訓相統(tǒng)一。
根據(jù)計劃安排,開學初迅速地開展了讀書活動的動員工作,多渠道、深層次在全體教師中宣傳讀書、學習的重要意義。通過強勢宣傳營造文化氛圍,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為教師讀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確立閱讀書目。閱讀書目包括《不跪著教書》、《教海漫記》、《好課是怎樣煉成的》、《我的語文人生》、《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陶行知教育名篇》等自購書目。二是深研細讀。教師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及時到圖書室借閱規(guī)定的書目和刊物,勤學善思,精讀細讀。三是讀寫結合。發(fā)揚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精神,提倡將讀書摘要和讀書感悟結合起來,也可以對所讀內容寫出讀書心得,確切保證讀書活動的質量。四是交流研討。領導做好帶頭,寫出讀書心得體會,作為教師考評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周舉行教師讀書交流活動,讀書報告會,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學校教師隊伍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五是讀書評價。根據(jù)我校教師全員讀書活動工作安排要求,并結合我校實際,每名教師假期至少讀一本必讀書籍,至少寫一篇高質量的讀后感,有學校讀書活動領導小組組織評價,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推薦,并予以表彰。
通過一學年的讀書活動,我校的每位教師都能按計劃進行讀書,寫出讀書筆記、讀書心得以及讀書活動總結。教師通過學習,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受益非淺。引導廣大教師把學到的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能夠促進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將會不斷的提升,為使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讀書心得及感悟200字 讀書心得感悟50字篇六
一直以來學校都注重培養(yǎng)我們教師的讀書習慣,通過讀書提高我們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積淀自己的文化底蘊,讓書香飄滿校園。一年來,我認真貫徹柳州市教師閱讀年的精神和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認真制定閱讀計劃。按照計劃,我認真閱讀了必讀和推薦讀的書目。我將一年來的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每天堅持抽時間讀書,認真做好筆記,每個月撰寫4~6篇讀書筆記以及讀書心得。通過讀書,我學會了怎樣正確地去引導教育孩子,讀書使我再提起筆來寫些什么,不再會覺得那是一件難事。我要做個真正的職業(yè)讀書人,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再把這些營養(yǎng)輸送給我的學生們。
學校認真落實了讀書活動方案,開展了豐富的讀書活動。我積極參加學校每個月開展的主題讀書活動。這些活動分別有“好書我推薦”、“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征文活動、“好書我交流”、“好書我導讀”、“讀書隨筆”、“讀書名言”、“讀書與成就”的論壇活動、“講述我的教育故事”、“閱讀、工作、成長”演講等主題活動。按照學校要求,我們每個月都將自己的學習心得上傳到學校的網(wǎng)絡硬盤上,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這種跨越空間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我們教師學習的興趣。
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寒假、暑假和平時觀看讀書光碟等各項培訓活動,并且仔細傾聽,認真做好筆記,及時記下點滴收獲。培訓結束后,都能按要求寫一篇學習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論認識,并把這種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今天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知識的更新無時無刻,作為一名教師,對于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樣我們才能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真正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
讀書心得及感悟200字 讀書心得感悟50字篇七
即將回家,挑燈夜讀《浮生夢》,完了《浮生夢》。而我聽到所有的關于公務員的好處,核心就是:徇私。
閱讀是一種手段,可以接觸到文化。讀書的導向作用,人物角色的切換作用,往往能提供多方面的思考方式,幫助建立起同理心,生活要通過時間教會你的東西,便可通過閱讀解決。
當別人的思想通過紙上的漢字化解在你腦子里的時候,傳播就已經(jīng)完成。完成了類似一代人的繁衍。當然,這種傳播只是一種形式,還有其他的很多形式。
所以每一個時代才會有相同的人,相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人。
這時候的人除了是動物。就是知識的結合體。那些知識也會從你的言行舉止或者文章中流到別人的腦中去,你充當了傳教士的角色,完成了一次文化復制。
而經(jīng)典作品,就是這種待傳播文化的源頭。源頭的東西太過原始,所以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而重點在于都是林黛玉而非別人。只是每個人看到了林黛玉的不一樣的面而已。知識的儲備,就是你的腦海有多少知識的殖民地,顯然,殖民地越多,你越聰明。
這本書來自去年七月份的跳蚤市場,封皮寫的是愛情,所以久久沒有閱讀,你知道吧,單身狗總是會避免接觸到這類東西。不過該來的總是會來,所以四天前的下午,我打開了包裝。
外國作家的作品讀來總有相似的環(huán)境,一開篇的村鎮(zhèn)描寫,和腦子里《殺死一只知更鳥》的環(huán)境頗為相似,如果我是導演要拍這兩部電影,可能會在同一個地方取景。還有那可以忽略的眾多復雜關系,誰是誰的教父,誰又收養(yǎng)了誰。
前文飽滿的鋪墊使得后面的轉變來的容易,就像夢一樣,可以稱得上神奇。像是沒有讀懂這本書,還有書里的人。不過顯然,因為他愛她,他變成了一個愚蠢又聰明的人。
我不相信人物,我只相信故事,還有故事里面的愛情。我沒有懷疑過菲利普和瑞秋的愛情,也沒有懷疑安布盧斯和瑞秋的愛情,我懷疑的是愛情本身。讀后感·故事情節(jié)跌宕,從16章開始轉折,只是轉折的還不明顯,從一開始你就知道劇情會反轉,而每一次的描寫你都感覺要轉折了,就是沒轉。作者可真是好耐心,甚至有點拖拉,但是轉起來卻不拖泥帶水,把讀者扔到一個無助的境地。
環(huán)境的描寫也凸顯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陽光明媚,狂風大作,風平浪靜。就像古代詩人們總喜歡借景抒情。一開始我并不想將這本書推薦給女孩子,可是作者本身就是女孩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