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chǔ)。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dāng)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rèn)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笠翁對韻讀后感300字篇一
“天對地,雨對風(fēng),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泵慨?dāng)讀到《笠翁對韻》這些經(jīng)典讀本時,我心里就充滿了寧靜和詩意。
《笠翁對韻》作者李漁,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戲劇家,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一本《笠翁對韻》寫得絕妙,用對仗、用韻來組織詞語,從單字對到雙字對,直到十一字對,聲韻協(xié)調(diào),朗朗上口,內(nèi)容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在這本書中,還包含著許多知識,有古代歷史、神話、名人的故事以及許多常見的典故及俗語。
我最喜歡書中這一句了——“賈島詩狂,手?jǐn)M敲門行處想;張顛草圣,頭能濡墨寫時酣”。這兩句對韻引用的是這樣兩個故事:賈島進(jìn)京趕考,騎驢賦詩,做了“僧推月下門”的詩句,到底是“推”還是“敲”呢?于是用手作推敲的樣子。張旭每次飲酒醉時就草書,揮筆大叫,將頭浸入墨汁中用頭書寫,世上人稱他為“張顛”,酒醒后看見自己用頭寫的字,認(rèn)為它神異而不可重新得到。讀了這兩句,我一下子就認(rèn)識了古代兩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還知道了推敲的典故,你們說讀這本書是不是增長很多知識啊。
書中還有許多詩詞格律知識,如物色、無情、對反、隱如、飛白、標(biāo)點、平仄、詞義、雙關(guān)等。我覺得這平仄就算有點難啦!平,代表拼音中一、二聲,而仄,就是三、四聲。既要講聲調(diào),又要求順口,古人寫詩真不容易啊!不過,如果真將這本書讀透了,明白了,那以后在寫作文時用幾句,肯定有人會說你文采飛揚呢。
同學(xué)們,多讀經(jīng)典吧,讓我們與經(jīng)典同行,在經(jīng)典的熏陶下,變得知書達(dá)禮、心寬廣;讓我們胸與經(jīng)典同行,與圣人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