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篇一
1.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擅長領域對應錯誤的是( )
軍事∶白起、李靖
b.經濟∶桑弘羊、酈道元
c.天文∶張衡、郭守敬
d.藝術∶吳道子、顧愷之
【答案】b。解析:分析各選項,并尋找熟悉選項。a項,白起不認識,李靖認識,“托塔天王”,是天庭將軍(其實是隋末唐初的將領),與軍事有關,50%正確。再看b項,桑弘羊不認識,酈道元耳熟啊,歷史課上學過,寫過一本書《水經注》,好像是關于地理的,跟經濟無關。暫定答案為b項。c項,張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關系,排除c項。d項,吳道子、顧愷之都認識,都是畫家,跟藝術有關,排除d項。綜合上述判斷,a、b兩項均有一人不確定,但b項中的酈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經濟無關的,因此,大膽地猜測b項是正確答案。
2.下列語句描述的現象與經濟學名詞對應錯誤的是( )
a.覆水難收--機會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
c.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邊際效用遞減
d.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負外部效應
【答案】a。解析:這對于非經濟專業(yè)或者不了解經濟學的同志們來說,最熟知的就是b項的“完全壟斷”,先看熟知的b項,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明顯對應正確,排除b項。再看a項,有點模棱兩可,先放棄。c、d兩項最陌生,不用怕,先從字面意思理解,c項“邊際效用遞減”,“邊際”是邊緣,界線的意思,“遞減”是逐漸減弱的意思,“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就是在很香的屋子里待久了,就聞不到香味了,對應的意思相似,可以先排除。d項“負外部效應”,“負”一般指的都是不好的意思,比如負面,勝負,因此可以大膽猜測“負外部效應”的意思應該是給外面或者其他部分帶來不好的影響,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意思相近,暫時排除d項。只剩下最有嫌疑的a項,細細品味,“覆水難收”的意思好理解,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意思,與“機會”相聯系的話,應該是錯失機會的意思,“機會成本”雖然不了解其真正含義,但貌似沒這意思啊。因此,大膽地猜測a項就是對應錯誤的那項。
二、從關鍵詞下手
常識考題,考官有意測試考生文言文功底,此類題目甚為考生所頭疼。此類題目大家注意不求懂得每一個選項每一個字,而是要從全局出發(fā)。從題干中的關鍵詞出發(fā),把握主旨意思。
1.下列哪項不屬于古人的林業(yè)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
c.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
【答案】c。解析:第一,審題。不屬于林業(yè)思想,那就選擇與林業(yè)思想無關的。第二,分析選項。a項,“禁止伐木”,有關,排除。b項,“斧斤”、“山林”,有關,排除。c項,“牧民”、“倉廩”,明顯與林業(yè)無關,當選。d項,“山林”、“斧”、“草木”,有關,排除。因此選擇c項。
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與下列哪一觀點屬于同一學派( )
a.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b.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答案】c。解析:往年考查古語,一般是古詩或者一句文言文,今年變本加厲,這一題全是文言文,難度瞬間飆升。下面來解題:第一,看懂題干?!皹芬蕴煜?,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前兩句不難理解,從字面就能了解其含義,可以替換成我們熟知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簡單來講,就是“愛民”、“仁政”。后兩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樣還不能稱王,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相對難理解,這時候千萬不要死摳其含義,這是命題人設置的干擾,因為本題知道前兩句的意思足矣。第二,分析選項。a項,一眼掃過,“刑”、“賞”是關于法律的,直接排除。b項,看了一遍又看一遍,還是沒理解,看字面,應是對比“天道”和“人道”,與“愛民”沒多大關聯,暫時先排除。c項,關鍵詞“民”、“國”、“天下”,題干中也有“天下”二字,很相近。從字面大概理解整句大意:不用邊疆的界線域民,不用山溪的險惡固國,不用兵革威脅天下,與“仁政”相關,暫定為c項答案。d項,關鍵詞“戰(zhàn)”、“鈍兵”、“攻城”、“暴師”、“國用”,跟打仗有關,排除d項。綜合來看,c項的嫌疑最大,就選它。
三、秒殺之技
1.關于《四庫全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編修于乾隆時期
b.反映了清代圖書的全貌
c.在編纂過程中紀曉嵐貢獻突出
d.分經、史、子、集四目
【答案】b。解析:《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獄”的背景下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10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紀曉嵐授編修,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營13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四庫全書保存了中國歷代大量文獻,但在編纂過程中,其中不利于清朝統治的書籍被大批銷毀、篡改,因此b項說法錯誤。
2.血漿包括各種礦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激素和維生素等。在上述各種物質中,造成血液顏色為紅色的是( )。
a.激素
b.蛋白質
c.糖類
d.維生素
【答案】b。解析:血液的顏色是由于血紅蛋白的存在,血紅蛋白是高等生物體內負責運載氧的一種蛋白質,所以本題選b。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篇二
常識判斷
國考常識包羅萬象,如果題目讀完發(fā)現一點也不會,那恭喜你是個正常人。但這并不意味要放棄這個模塊。細細研究真題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比如常識前三題,一般都是最近的時政新聞,所以考前可以多留心一些國際,黨政,國家大政方針的新聞。其次,備考的范圍那么大,腦子的內存那么小。這就要求我們要多樣的運用排除法,逆推法等。
言語理解
其實輔導書上很多答題技巧是很難去學習的,畢竟文字類東西很多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多時候除了你以前就積累過的、熟悉的一些詞,很大程度上要憑感覺,但是感覺并非無法訓練。對于這一部分,做題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練出較好的語感以及做題的速度。
就個人經歷而言,一共將近40題的言語理解,我一開始需要30-35分鐘,平均錯10-15題。但是刷題多了之后,到筆試前一個星期,我做完相同量的題大約只需要20-25分鐘,且錯題保持在5個左右。所以說語感真的是可以練出來的。
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是很多小伙伴自動放棄的一部分,其實大家自己算一筆賬,在行測如果想拿到80分以上的成績,數量是萬萬不可輕易放棄的(如果行測目標70左右,幾乎不用考慮數量,目標70-80需要適當做上幾道數量,目標80+,數量需要高準確率),而且我在這里想告訴大家,其實我覺得數量真的一點都不難(請不要打我,哎呦),我就是那種奇葩的做題先做數量的選手,因為我相信我心愛的數字是不會欺騙我的哈哈,建議大家不要學習。
數量的考點是十分十分固定的,套路也沒有那么多,而且公考里的數學題真的算是比較忠實的,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沒有那么多文字游戲,幾個數據就能揭示出答案。如果實在沒有太多時間去做數學的話我建議大家熟悉掌握幾個簡單的考點,不要太追求那些所謂的巧方法,因為很多巧方法都是就題而論的,當一道嶄新的題出現在你的面前時那些巧法子你真的一個也套不進去。
判斷推理
怪題最多的模塊,沒有之一。公考行測看起來像奧賽題主要是因為這個模塊。
覺得復習的時候有個誤區(qū),有些總結了太多太多的小點。圖形推理四十種,數字推理三十類,類比推理二十招,花了大量時間總結記憶,到考試的時候基本用不上。什么全真、逆否命題,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有些人(比如我)這輩子都不會搞懂。
大類記一記,比如圖推點線角面素,素面角線點的觀察順序等等。其它憑思維感覺選,不懂就蒙。公考行測答案是不公開的,網上的都是各大機構自己做的,每年都至少有十來題答案不一樣。不公開據說主要是因為很多答案是有爭議的,糾結半天也未必能選中出題者心中那個答案。不如放棄,節(jié)省點時間把簡單的做完。
資料分析
套路不多,無非就是換換名詞,換換年份,換一些你比較容易看走眼的詞,多注意就好,還有一個就是計算公式必須全部掌握,看不懂的就自己推算(有助于加深印象),熟練掌握是你速度的保證。要學會基本技巧了這個題目就是送分題,注意是資料分析,是要你去分析,不是讓你去計算,計算資料分析都是錯誤的方法。
資料分析有很多基本統計術語,同比環(huán)比之類的,理解這個,懂得一些資料分析技巧了基本就是沒問題了,就那么幾個題型,錯誤的坑把它找出來下次注意就行。平時練習都跳完了考試才不會跳下去,讓沒練習的人跳下去為你鋪平道路吧。不去掌握一些技巧蠻干的話,非常消耗時間而且正確率很低。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篇三
山水田園詩歌起源于南北朝的謝靈運和晉代陶淵明,唐朝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活情趣。下面我們來看幾首王維、孟浩然的代表作品。
1、王維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終南別業(y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度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2、孟浩然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二、邊塞詩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邊塞詩初步發(fā)展于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據統計,《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余首。邊塞詩人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為代表,主要描寫戍邊守戰(zhàn)部隊的艱苦環(huán)境以及報國思鄉(xiāng)的情緒。我們來積累一下這四位詩人的代表作品。
1、高適
《塞上聽吹笛》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jié)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塞上聽吹笛》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
2、岑參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王昌齡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王之渙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篇四
2016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筆試內容調整的最大變化莫過于取消《公共基礎知識》,原《公共基礎知識》中 的相關內容將以常識判斷的形式納入《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中考查。那么新加入的常識判斷考什么?根據2016年江蘇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規(guī)定,常識判斷主要測查應試人員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發(fā)生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內容。所以考生在備考時,需要了解的內容的內容非常全面。
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
時事政治: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間發(fā)生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立即查看)。
總體來說常識判斷的考試范圍往往要大于公共基礎的考試范圍,但是公共基礎知識對考試內容要考查的深度要深于常識判斷。兩者的知識框架基本相同。所以考生在備考時一要緊扣考試大綱,二要全面結合教材復習,江蘇公務員考試是一次選拔性的考試,考察的是從事公務員職業(yè)應當具備的綜合能力與素質,裸考的考生多是炮灰,腳踏實地備考才有成功上岸的機會。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篇五
2.太陽系九大行星中位于最外側的是:-冥王星,
3.“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語出:-元好問,
4.下半旗是把旗子下降到:-距離桿頂的1/3處,
7.最早進入青銅器時代的國家是:-阿拉伯敘利亞,
8.我國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陜西、山西、內蒙,
9.最初與“馬上”這個詞有關的人是:-包拯,
10.象腳鼓是哪個民族的打擊樂器?-傣族,
12.我國海洋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八月,
13.漢字中只有一筆的字有幾個?-3個,
17.環(huán)境舉報電話是:-169,
19.“奧斯卡金像獎”是哪個國家的獎項?-美國,
20.中國銀行發(fā)行的信用卡是:-長城卡,
2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是:-南極洲,
22.我國規(guī)定“綠色食品”分為:-a和aa兩檔,
23.青銅是一種合金,它的成分是:-銅和錫,
24.導彈是“一次性用品”,對嗎?-對,
26.“輕于鴻毛”中的鴻毛是哪種動物的毛?-大雁,
27."長調”是屬于哪一個少數民族的民歌?-蒙古族,
29.云和霧:-不是水蒸氣,
30.下列典故,不是發(fā)生在“赤壁之戰(zhàn)”前后的是:-群英會,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篇六
多次相遇問題看似過程復雜繁瑣,但是只要掌握結論并且熟練運用,計算簡單完全能夠通過口算解決。
從兩地同時出發(fā)的直線異地多次相遇的問題中,有如下兩個結論:
(1)每個人行走的路程都等于第一次相遇的2倍;
(2)從出發(fā)開始到第n次相遇,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的2n-1倍。
a.35 b.36 c.37 d.38
解析:首先由題可知甲乙第一次相遇路程和為100米。若一共相遇n次,則12分鐘的總時間內,路程和應該為第一次的2n-1倍。12分鐘(720秒)內兩人的路程和為720(6+4)=7200米,是第一次路程和100的72倍,則2n-1=72,n取36。答案為b。
a.24 b.28 c.32 d.36
解析:行程圖是幫助我們解決行程問題的關鍵點。第一次相遇共走了1個ab,到第二次相遇時,共走了3個全程。由此可知,ab距離為64乘3減48,為144千米。故兩次相遇的距離為144-64-48=32千米。答案為c。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篇七
第17條 《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第18條 《晏子春秋》: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
第19條 《國語》: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第21條 《漢書》:班固撰寫,第一部斷代史
第22條 前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第24條 《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第25條 《楚辭》: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第26條 《爾雅》:第一部詞典
第27條 《說文解字》:第一部字典
第28條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第29條 《燕歌行》: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詩,作者曹丕
第30條 《搜神記》:古代志怪小說最高成就,東晉干寶,搜集整理
第31條 《世說新語》:劉義慶著,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
第32條 《文心雕龍》:劉勰著,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
第34條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第40條 岑參:邊塞詩派代表之一,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第41條 王昌齡:邊塞詩派代表之一,代表作《出塞》
第42條 劉禹錫:字夢得,代表作《陋室銘》《烏衣巷》
第56條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第57條 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竇娥)、《救風塵》(趙盼兒)、《望江亭》(譚記兒)
第58條 馬致遠:代表作《漢宮秋》(王昭君、漢元帝),《青衫淚》(白居易)
第59條 元曲四大悲?。骸陡]娥冤》《梧桐雨》《漢宮秋》《趙氏孤兒》(紀君祥)
第60條 湯顯祖:明代劇作家,代表作“玉茗堂四夢”:《牡丹亭》(杜麗娘)、《紫釵記》(霍小玉、李益)、《邯鄲記》(盧生)、《南柯記》(淳于棼)
第61條 明代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
第62條 《三國演義》:羅貫中著,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
第64條 《西游記》:吳承恩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
第71條 《儒林外史》:吳敬梓代表作,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