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陌上輕風篇一
臨江的五月天,煙雨一場接著一場,一點沒有初夏的樣子,仿若春天沒走遠,雨水充沛怎不攜陽光而至,于是,夏情難為,于是,小荷初露。其實,春夏就一暖墻之隔,你看那篷樹翠草間,山花己應時而謝,甚至路邊稀少的野薔薇也成了五月的第一抹驚艷,小桃列嘴對春輕喚五月芳菲歇。雨里尋緣,路如宋詞的韻律,天如水墨青釉,小雨點細細小小或是點點滴滴,仿佛真的是南國佳人的清淚,惹人憐愛,還不會肆意失份。這樣的雨天,踏著這樣濕濕的石徑,抵了尋緣的浮山。歲月注定有痕,我懂,卻仍不喜青苔滿徑,不喜曲徑深幽。且那煙雨籠山原就不是我的所期,于是,步履如擂鼓,石道幾欲被我踏碎。還好啊,浮山為文山,有石刻可觀,有廟宇可參,有綠茶可采,還有青頂小亭作綴。這樣情景里若可以伐竹為杖來模仿東坡偶作千古輕狂亦好。
行走間有禪音梵語繞耳不去,抬眸見前方有寺立于巖間,云里霧里如同天國之府,拾階而上,有僧輕問參佛否?我持竹杖青芒,凈臉含笑作東坡問佛印語:佛說:求人不如求己,試問,是否因為求己,才會懂得不來不去,才會懂得相遇本來不生,更無不滅?因我有世間凡愚之心,所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執(zhí)迷,不變,于是,難忍愛憎,常念取舍。僧曰:佛有凈土無疆之懷,世人卻僅有塵埃方寸之心,大千世界一禪床,世人不懂,因為他們坐在紅塵的厚氈之上,或許世人有懂,只是,終究舍不得軟枕夢粱。我笑答:佛語難猜,那柄拂塵因緣而定,大千世界不亂法章就好。
這寺院青瓦、黃墻、朱門寺名會圣,門前有青顏蒼痕的石階,亦有芳菲正艷的花草,還有爬滿寺墻的藤蔓。許是這花草藤蔓沿石而上,是為理佛參禪,或許與我此行曲意相通,尋山問緣??v是一番無意相訪,遇見便是有緣。院中抬頭見得微雨青山一統(tǒng),問佛:雨起,必有雨滅,是吧。佛笑而不語。微雨青草星點的山花有兒時青梅煮酒的味道,而此時煙雨檀香纏繞不去。前生后世,惚如眼前,青衫袈衣,就只是前生后世的距離。若靜默的蒼煙與渺渺的禪香也是一種涅槃,那么這一刻禪鋒一世,也不過是佛前徹悟時明潤的一笑。
跟隨花藤的足跡一路緩行,并無參佛理禪的執(zhí)念,當一樹紅絲飄動的祈愿與禪音牽引我走到寺前,我亦不敢妄言與佛有緣。寺間有薔薇片片散落佛前,此花凡俗,是否亦可抵蓮。因世人不懂花非花、蓮非蓮,才笑它朵朵凡俗吧。綠枝之上無瓣之蕊微微闔目如著黃衫入定的僧者,佛顏凈面,竟讓人在暮然轉身之間,似已看遍紅塵萬丈的因果,殘瓣落地的終究不過是最初那抹單純的梢頭粉靨。
正殿內度母彩印于正梁之上,蓮花經(jīng)幡無風自動,抬眸處銀燈盛雪,佛則靜立在光影婆娑之下,身著黃袈,手握凈蓮慈眉善目間透一臉莊重。一地跪拜的蒲團如舟化慈航普渡,只是,天雨雖廣難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寬亦難度萬惡之人。也許佛之慈念可度塵里塵外,但大千世界眾生所求甚多,紅塵難免未滿,是以,總有柴門竹屋難討一缽玉堂富貴,總有癡男怨女難討一缽春風春雨春光燦。
記得兩百年前那個情僧常說:寂靜、歡喜。因兩詞意義相反,總不太懂,其實細細地觀之,這寺間,處處皆是。看燃燭的經(jīng)堂,燭身是寂靜的燭心卻歡喜小躍,看垂縵的僧房,僧房是寂靜的縵帳是無風自佛的,看檀香輕繚,檀香是寂靜的禪煙輕繞卻歡喜彈在行人的鼻息間,看眼前禪僧,禪僧是寂靜的`,可是,我輕問:若有美人釵襪步階手提縷鞋,你是否亦如百年前的那個情僧所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他持手捻珠后的笑容,似在告訴世人,僧俗無別,因愛而生無上歡喜。
木魚禪音伴著寺間檐下的銅制風鈴聲,行覓間回首,見風鈴下懸著一方木牌,上面寫滿個種姓名的善男信女,這鈴聲便如佛陀拈花時的輕誦,誦語便是塵世的種種善緣。有鏡頭將我的出塵落成剪影,檀木色的衣衫,無覺中竟如披了一身袈衣。天光若明若晦,我蜷起身蹲在石階之上看爬蔓的石墻高籬,雨打之下那些綴滿水鉆的細密小葉像我泛起的澈笑,原來萬事可忽略不計,萬般可隨緣起隨緣滅,萬物于鏡中空相,終儲相無相。
離去的時候,斜風細雨里竟覺,寺前那臺如明鏡那樹如菩提,那千絲萬縷的祈愿條如一樹紅花未凋,那葉的態(tài)像極了那眸如溫玉不悲不喜的佛顏,那飄動的緞帶卻在佛的靜默里含盡萬山千水,佛緣合一。歸來時,亦無風雨亦無睛。
陌上輕風篇二
今年寒假,《輕風掠過心靈——99個感人的教育故事》是我閱讀的精神食糧。這本書講了發(fā)生在校園里的99個平凡而感人至深的師生故事。99個教育故事并不是99種教育的解決之道,而是99次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讀著書中的一個個故事,由衷的感到親切,因為書中的許多故事似乎就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那些發(fā)自內心的感悟,一次次引發(fā)了我心靈上的共鳴,書中所有的故事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一位老師都有著一顆滾燙的、熱愛孩子的、真誠的心!
《長大了想當新娘子》是這本書的第1個故事,那是一位年輕教師唐佩蘭的回憶錄。文中這樣寫到:那是一個清朗的夏日,老師像往常一樣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不一樣的是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個大字:長大了想干什么同學們頓時像炸了鍋似的大聲嚷嚷,使勁地把小手舉得高高的。老師一個個地問,同學們一個挨一個地回答:科學家、老師、醫(yī)生、解放軍每個同學回答后,老師都會給他一句鼓勵的話。
輪到我了,我激動地大聲說:“老師,我長大了想當新娘子。”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起來,我一下子愣在那里。新娘子在小小的我的心目中是美麗、圣潔的化身,我不知道想當新娘子有什么錯,只好委屈地站著。老師一下子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對我大聲說:“老師希望你長大了當一位美麗的新娘子?!苯又鴰ь^鼓掌,同學們也跟著鼓起掌來,我就在掌聲中洋洋自得地坐下了。讀到這里,我真的被女教師的博大的愛震撼了。這句話,傾注了一位老師對一個無邪孩子博大的愛,維護了一個無知孩子可貴的自尊。試想,如果沒有教師的愛,如果老師沒有說“老師希望你長大了當一位美麗的新娘子”并帶頭鼓掌,孩子的委屈就不再是委屈了,可能自尊也受到傷害,她也不可能“在掌聲中洋洋自得地坐下了”。正是因為老師的愛,才造就了一位充滿愛心的老師。
書中,作者這樣寫道,要用愛去感染學生,而不是暴力。有時候或許我們不該把這只當成一份普通工作,我們面對的不是一般的工作那樣是一堆文件,一份材料,而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我們應當用愛去對學生,上課所面對的也是一群孩子,而不是機械地講解。
小孩子的思想是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他不受任何約束,當一個人成年后他會有很多顧慮,因此他反映的東西有時候并不是本質的,所以我們要重視和尊重小孩子的想法,這些想法沒有對錯之分,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和正確引導。教育本質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是教師與學生的兩個大腦系統(tǒng)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前提條件是我們要對自己的學生及家庭背景有充分的、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但是要完全做到這一點,的確需要很多的時間和付出,我們愿為之努力!
閱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你從事的是何種職業(yè),都應該具有一顆“愛”心!閱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感謝書中的每一位同行,因為是他們使我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完這本書,我也要感謝我的每一位學生,因為有了他們,我的生活才會這樣的多姿多彩,因為有了他們,我的工作才會那樣的快樂無限。
陌上輕風篇三
曾經(jīng)讀過王曉春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從哪里來》,也讀過高萬祥老師的《教育有樂》和袁衛(wèi)星老師的《教育有夢》,還讀過“感恩系列”圖書中的《感恩老師》,一個個動人的、智慧的故事給人以感動與啟迪。如今看到張文質老師的這本充滿詩意名字的圖書,回味著張文質老師那詩意的教育教學報告,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本詩意的圖書:《輕風掠過心靈》——99個感人的教育故事。
閱讀它,恰似輕風掠過心靈,心靈感受的是一份清新和恬淡,心湖的漣漪慢慢的蕩開,柔波里洋溢的是感動與幸福。
書中的一個個教育故事都讓人感到親切、自然,也讓人感到振奮、感動。原來愛可以在無聲無息中付出,不留痕跡的傳遞。打開第一篇《長大了想當新娘子》,一個二年級的女孩子,在同學們暢談理想的時候,她激動的說:“老師,我長大了想當新娘子。”在其他人的眼里,二年級的孩子想當新娘子這是一個丟人、沒有出息的想法,所以同學們都哈哈大笑,老師也笑,卻笑著大聲說:“老師希望你長大了當一位美麗的新娘子?!苯又鴰ь^鼓掌。多簡單的一句話,我覺得這是最美的一句話,因為它傾注了一位老師對一個無邪孩子博大的愛,維護了一個無知孩子可貴的自尊。“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做的不單單是在課堂上做到駕輕就熟,我們應該以慈愛、和諧、人性的教育方式去解讀自己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呵護孩子的心靈,關注孩子的成長。
讀完另一個故事,我問自己一個問題:課堂上,如果興致盎然的你發(fā)現(xiàn)了學生在為你立墓碑,你會怎樣?大發(fā)雷霆?聲淚俱下?或許這能夠讓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并發(fā)誓再也不這樣了,可這只是一時的功效,只能讓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隔閡更深。林義忠老師是這樣處理的:他親切的對同學們說:“大家請安靜,我不怪小輝同學,可能是我的過失與錯誤,造成他的誤會與痛恨,才為我立此‘墓碑’。確實,他的這種想法與做法令我一時無法接受,但他恨中還是帶有三分的崇敬,畢竟,他還為我立碑以做紀念吧?!绷掷蠋熡米约簩掗煹男貞褜捜萘撕⒆拥倪^錯,呵護了孩子的心靈,如此博大的胸襟,縱然孩子心中有千丈冰山,也會化作萬道暖流呀!
書中感人的故事有99個,讀起來很是普通,都是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發(fā)生過的事情,細細品來,每一個故事中都蘊含著老師的濃濃的愛,都體現(xiàn)著一位教師的寬容與智慧。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每一個小故事都透視著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
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這樣的故事也曾發(fā)生,也曾巧妙的處理過,但也曾敷衍塞責過。細細閱讀此書,慢慢品味教育,又一次感到:愛孩子,就要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走進孩子幼小的心靈。用我們明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用我們博大的胸懷去包容孩子的過錯,用我們智慧的頭腦去分析每一件事情,用我們熾熱的情感去感染孩子,用高尚的人格去熏陶孩子,真摯的'愛心滋潤孩子,孩子對我們道德上的肯定、知識上折服和感情上的依戀將讓我們獲得教師的真正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