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監(jiān)測地震 科學家目前是如何監(jiān)測地震的?篇一
這些前兆異??蓺w為十大類,即地震學、地殼形變、重力 地磁、地電、水文地球化學、地下流體(水、汽、氣、油)動態(tài)、應力應變、 氣象異常以及宏觀前兆現(xiàn)象。每一類前兆又包含多種監(jiān)測手段和異常分析項目。
如地殼形變包含有大面積水準測量、斷層位移測量、海平面觀測、湖面觀測、 地面傾斜觀測等手段。地震學前兆分析項目是各大類前兆中最豐富的,包括地 震活動分布的條帶、空區(qū)集中、地震頻度、能量、應變、b值、震群、前震、 地震波速、波形、應力降等三十多種異常分析項目。
宏觀異常項目亦是豐富多 彩,如地聲、地光、火球、噴水、噴油、噴氣、地氣味、地氣霧,井水翻花、 冒泡、突升、突降、變色、變味、井孔變形、各種動物行為的反?,F(xiàn)象等等。
總之,由于地震孕育和發(fā)生過程的復雜性,決定了地震前兆具有豐富,多樣和綜合的特點。歸納起來,前兆現(xiàn)象可分為十大類,其中包含的異常分析項目和觀測手段可達近百項。
目前應用于地震監(jiān)測的主要手段及方法有以下幾種:
1)測震:記錄一個區(qū)域內大小地震的時空分布和特征,從而預報大地震。人們常說的“小震鬧,大震到”,就是以震報震的一種特例。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小震鬧”并不一定導致“大震到”。
2)地殼形變觀測:許多地震在臨震前,震區(qū)的地殼形變增大,可以是平時的幾倍到幾十倍。如測量斷層兩側的相對垂直升降或水平位移的參數(shù),是地震預報重要的依據。
3)地磁測量:地球基本磁場可以直接反映地球各種深度乃至地核的物理過程,地磁場及其變化是地球深部物理過程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震磁效益的研究有其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更有震例的事實。
4)地電觀測:地震孕育過程中,將伴隨有地下介質(主要是巖石)電阻率的變化及大地電流和自然電場的變化,由於這些變化與巖石受力變形及破裂過程有關,因此提取這一信息可以預測地震。
5)重力觀測:地球重力場是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地球物理場之一,它與觀測點的位置和地球內部介質密度有關。因此,通過重力場變化可以瞭解到地殼的變形、巖石密度的變化,從而預測地震。
6)地應力觀測:地震孕育不論機制如何,其實質是一個力學過程,是在一定構造背景條件下,地殼體中應力作用的結果。觀測地殼應力的變化,可以捕捉地震前兆的信息。
7)地下水物理和化學的動態(tài)觀測:地下水動態(tài)在震前異?,F(xiàn)象,宏觀現(xiàn)象如水井水位上漲,水中翻花冒泡、井水變色變味等;微觀現(xiàn)象如水化學成分改變(如水中溶解氡氣量變化等),固體潮(天體引潮力引起的地下水位漲落現(xiàn)象——就像海水潮漲落一樣)的改變等。通過地下水動態(tài)的觀測,可以直接地瞭解含水層受周圍的影響情況和受力的情況,從而進行地震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