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牛郎織女》教學實錄 牛郎織女教學設計教案篇一
1、快速閱讀課文、知道這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的部分內(nèi)容。、
2、弄清牛郎勤勞、能干、吃苦耐勞、善良的品質是牛郎能與織女成婚的重要因素、使學生從中受到這樣的品德教育。
3、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地復述這一故事。
1、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2、使學生受到勤勞、能干、吃苦耐勞、善良的`品德教育。
獨立閱讀課
談話法。
用“課文錄像片斷”輔助教學。
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我國地大物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的文化、其間有不少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民間動人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則民間故事。
<二>板題、揭題、讀題。
<三>引導學生圍繞課題和課文內(nèi)容談話。
1、釋題:牛郎、織女分別是誰、作簡單介紹。“(一)”是說這個故事篇幅較長、這里分為幾個部分、先介紹它的第一部分。
2、簡介本文作者葉圣陶。
3、試著介紹故事內(nèi)容。(觀看錄像后)《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介紹了一個貧苦的孩子牛郎自小受到哥嫂的欺凌、吃盡了苦、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后來在老牛的指引下、認識了織女、結為夫妻。(后面的內(nèi)容為28課的內(nèi)容、學生可介紹也可先不介紹、留到下一課教學時補充。)
<四>出示“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先把課文通讀一遍、看看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他又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2、選讀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
3、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和大家討論。
<五>按以上要求自學課文。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一)用“我認為牛郎是個———的孩子”的句式來談問題1.
1、牛郎是個貧苦、孤獨、吃苦耐勞、有愛心的孩子。
2、他的童年是在哥嫂的虐待、勤勞地干活、老牛的陪伴中孤苦地度過的。(課文①一④節(jié))
3、他是在與哥嫂分家后、在老牛的指引下認識了織女、他的善良、勤勞和孤苦的身世感動了織女、織女就嫁給了他。
(二)從這些事情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1、要做一個吃苦耐勞、有愛心的人.
2、好心必有好報。
(三)課文同時還介紹了哪幾個方面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哥嫂兇殘、自私、貪財。
2、天庭冷酷、無趣、人間鳥語花香、充滿美好與自由。
(四)學習過程中遇到哪些疑問:提出來同學互相解決。
牛虹(m6ng):昆蟲類、像蠅那樣大、生活在野草叢中、雄的吸植物的汁液、雌的吸人奮血液。
(五)自由讀文、選擇自己喜愛的部分起立匯報讀。
無拘無束:不受拘束、很自由。
<六>小結?!杜@煽椗?一)告訴我們什么呢?(只要勤勞就會過上好日子)
<七>作業(yè)。將故事講給親戚朋友聽。
<八>板書設計
牛郎:貧苦、孤獨;吃苦耐勞、有愛心渴望自由與歡樂
織女:勤勞能干、渴望自由有愛心(結為夫妻)
《牛郎織女》教學實錄 牛郎織女教學設計教案篇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心急如焚”、“霎時間”造句。
4、觀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織女星,將觀察的結果寫下來。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1、相關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詞小黑板;
3、學生自己搜集的有關民間故事的資料;
4、一張夏夜星空圖。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
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著重強調“釀”的讀音;“妻”的書寫筆順;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別組詞。
四、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yǎng)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結束):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織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核窃鯓雍涂椗叩揭黄鹕畹??
五、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nèi)交流。
(二)全班匯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學生?。号@傻耐晔桥c牛在一起的。通過他對牛照看得那樣周到,簡直就是把它當作人來看待的,說明牛郎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對牛很好,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讓牛吃好的、住好的、過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說明他是勤勞的孩子。
2、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呢?
(1)學生甲:長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沒有什么改變,但是干活卻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學生乙:哥嫂怕他分遺產(chǎn),于是不給他分文,把他趕出了家。牛郎勇敢地離開了家,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學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勞動得來的,從無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師追問:他會受哪些苦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進行想象。)
(5)學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這頭牛,是他們共同的努力勞動,才有了一間茅屋,一塊地,才會安了家。
(6)老師追問:從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勞動換來的。)
3、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的?
(1)學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織女下凡的消息,引導牛郎找到了織女。
(2)學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動了織女,也是使他們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寫道“姑娘聽他說,聽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愛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訴他了?!笨椗牫隽松瘢榕@杀瘧K的遭遇,是牛郎勇敢離開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品質打動了織女的心,對他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
(3)學生丙:織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織錦最好的外孫女,王母娘娘只讓她們干活,織女厭倦了這種生活,她勇敢地擺脫了受壓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歡他們嗎?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七、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試著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說說牛郎是怎樣與老牛相處的。
2、說說牛郎跟織女是如何認識的。
二、指導精讀,復述故事。
1、師:牛郎織女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誰愿意來做故事大王,還可以帶上你的圖片呢!
2、指名上臺講故事。
3、補充提示:他講出了這個民間故事的特點了嗎?誰來給他補充。
4、閱讀相關小節(jié),出示思考題:
(1)牛郎有什么特點?
(2)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勾畫出來。
(3)該用什么語氣來表述?
5、請小導游出示圖片和影音文件,請同學們感受這些特點。
6、指導朗讀: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導說話:現(xiàn)在,誰愿意做個故事大王,來為我們有條有理地介紹一下這個情節(jié)。
三、出示要求,豐富情節(jié)。
1、師:課文有些情節(jié)比較簡略,你能把它們說得具體點嗎?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老牛。
3、問:想一想,牛郎會把什么事情告訴老牛呢?
(引導學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話,從中體會牛郎和老牛之間的親密關系。)
4、出示句子2:仙女們商量著瞞著王母娘娘去人間看看。
5、問:仙女們會怎樣商量呢?(引導學生想象仙女們的話,從中感悟仙女們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6、在交流的基礎上,把想象到的內(nèi)容演一演。
四、拓展練習,體會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方法。
課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說話了,他知道織女何時會下凡。你在課外讀到哪些民間故事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與同學交流。
結合交流的內(nèi)容,老師總結民間故事的特點(出示課件):
1、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jīng)久不衰。
2、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
3、情節(jié)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xiàn)了人們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內(nèi)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
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yōu)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fā),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nèi)。
8、牛郎織女(一)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
織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
1、《牛郎織女》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拿耖g故事,由于這個故事孩子們大多已經(jīng)從書報、電視上了解,再加上課文淺顯易懂。課堂上,在輕聲的朗讀中,在和學生們的交流討論中,我們輕松地結束了對整個故事的學習。孩子們通過課文,不但重新認識了善良、誠實、勤勞和敢于通過斗爭來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夫婦,也知曉了古代勞動人民就是通過這么一個個淺顯易見、便于流傳的民間故事來表達當時他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男耕女織普通生活的追求這一最樸素的思想。
2、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通過拓展練習,激發(fā)他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