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文昌閣導游詞作文篇一
在趙以炯考取文狀元之后僅隔12年,即光緒24年,貴州麻哈今麻江縣人夏同和又考取了文狀元,這對貴州考生是一次極大的鼓舞。但就在這時,清朝統(tǒng)治發(fā)生巨大變化,出現了戊戌變法高潮。光緒30年宣布停止科舉考試。
貴州兩狀元
清代貴州一共出了兩個狀元,據清朱彭壽著《舊典備征》載:清朝自順治3年開科起,至光緒甲辰停止科舉止,這258年間,共舉行殿試112科(次),錄取狀元人數114名(其中貴州2名),按112科計應為112名,多兩名是因順治壬辰、乙未兩科滿漢分榜,各取狀元一名,故多2名。
明清兩朝貴州產生了多少舉人進士?據民國《貴州通志·選舉志》載:
貴州自明代開科鄉(xiāng)試以來至清末,共有文舉人約6千名(包括明代舉人1145名),清代舉人4800余名);共有文進士714名(包括明代進士105名,清代進士609人)。故有6000舉人,700進士的總稱。
另有武進士134名(包括明代武進士32名,清代武進士102名)。
這些舉人、進士,除一部分擔任文武官吏外,大部分從事教育工作,擔任府學教授、州學學正、縣學教諭及各級訓導、書院院長、山長,或私人開講授徒等,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對貴州文化、教育的奠基、開拓、發(fā)展有不可磨滅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