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毛遂自薦成語解釋篇一
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dān)任某項工作。
毛遂,戰(zhàn)國時期趙國(今河北雞澤)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趙孝成王九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戰(zhàn)國時趙國平原君的一個門客;薦:推薦,薦舉。一個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去做某項工作。
【】
趙國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他的門客據(jù)說有數(shù)千人之多,毛遂便是其中的一個。公元前257年,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惠文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援助。但楚王不是個容易對付的角色,于是平原君帶了二十個門客前去,如果能通過談判達成協(xié)議,固然最好,萬一不行就用武力強迫楚王同意??墒撬魜硖羧ミ€缺一個人。
這時,有個人站起來,對平原君說:“主公,我自認(rèn)為符合去的條件。”
平原君覺得他眼生,便問他:“你叫什么名字,到我門下多長時間了?”
門客說:“我叫毛遂,來了3年了?!?/p>
平原君說:“有才德的人,就像錐子在口袋里一樣,很快就會顯露出來。你在我門下這么久了,卻從未聽到有人稱贊過你,可見你才能一般。這次任務(wù)關(guān)系重大,我看還是免了吧?!?/p>
毛遂說:“正因為您沒有把錐子放在袋子里,所以才沒有冒尖?!逼皆犆斐鲅圆环玻瑒偤糜终也坏礁鼮楹线m的人選了,就決定讓他跟著一同去。
到了楚國,楚王果然沒有合縱抗秦的打算。眾門客都束手無策,只見毛遂不慌不忙,拿了寶劍,來到平原君與楚王面前,楚王命他退下,毛遂按著寶劍說:“你用不著仗著人多勢眾,如此嚇唬我。如今我離你只有十步之遙,我主公在這里,你發(fā)什么火!”
楚王看他拿著寶劍,便和氣地說:“那我倒要聽聽先生的高見了!”接著,毛遂向楚王詳細(xì)分析了與趙國結(jié)盟有百利而無一害,楚王聽了當(dāng)即與平原君歃血為盟,并派春申君黃歇為大將,率領(lǐng)八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前去援助趙國。毛遂也因此贏得了平原君和其他門客的尊重,一舉成名。
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一個人要使自己脫穎而出,得到最佳的發(fā)展空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應(yīng)該有毛遂自薦的勇氣和精神,這也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那些習(xí)慣于守株待兔的人都將被淘汰出局。我們應(yīng)該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身上具有別人沒有的閃光點。唯有自信的人,才敢坐在第一排的位置,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侃侃而談,才敢將自己的鋒芒展露出來。同理,在交往中,如果你想贏得別人的友情,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就必須主動交往。只有躬身自省、主動做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毛遂自薦成語解釋篇二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今少一人,愿君以遂備員而行矣?!?/p>
釋義“毛遂”,戰(zhàn)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白运]”自己推薦自己。后比喻白告奮勇,自我推薦去從事某項工作。
故事公元前251年,秦國的軍隊包國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相國平原君出使楚國,要求楚考烈王與趙國聯(lián)合起來抗擊秦國。
平原君打算從食客中挑出20個有智有勇的人,隨同他前往楚國。挑出19人后,還有一個再也找不到合適的了。
有個名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薦道:“聽說您要帶20人前往楚國,現(xiàn)在尚缺一人,請您讓我來湊滿數(shù)吧。”
平原君不熟悉毛遂,問他道:“先生到我門下有幾年了?”“已有三年了?!薄耙粋€有本事的人在世上,好比一把錐子裝進口袋,馬上可以看到誰尖戳破口袋鉆出來。你來這里三年,我從未聽別人有稱贊你的話??梢娔阋粺o所長,所以你不適合去,還是留下吧?!?/p>
“今天,我就請您把我當(dāng)作銀子放進口袋。如果早放進口袋,那么不僅是錐尖鉆出口袋,恐怕整個錐子會像禾穗那樣挺出來呢?!泵旎卮鹫f。
于是,平原君同意他隨同前往。途中,同行的人在與他交談過程中,逐步發(fā)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都很欽佩他,不料,楚王不愿聯(lián)合抗秦,平原君也說服不了他。毛遂代表其他19人上臺去說服楚王。楚王聽說毛遂是平原君門下的食客,怒氣沖沖地要他下臺去。毛遂按著劍走近楚王,大聲說道:“大王所以敢當(dāng)眾叱責(zé)我,是因為楚國人多勢眾。但如今大王與我處于十步之內(nèi),楚國縱然強大,大王也倚仗不著,因為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里!”
楚王被毛遂勇敢的舉動嚇呆了。接著,毛遂又向楚王分析說明共同抗秦對趙、楚雙方都有好處,道理是如此清楚、明白,沒有理由反對。
毛遂的一席話,終于說服了楚王。楚王決定和平原君歃血為盟,聯(lián)合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