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喀什古城導游詞篇一
你們好!非常高興與大家相距、相知在美麗的烏魯木齊,這里不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更是我們可愛的故鄉(xiāng)。俗話說的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做為地主的`我,代表**旅行社和新疆各族兄弟姐妹熱烈的歡迎大家來大到美麗的烏魯木齊,希望大家在這里能夠吃的開心,玩的盡興!
我們的新疆之行已經(jīng)開始了,首先請容許我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叫侯蕾是你們這次烏魯木齊之行的導游旁邊是司機胡師傅,在這幾天里各位有什么困難和疑問請及時提出,我和胡師傅會盡力解決和安排,同時預祝我們的新疆之行圓滿、順利!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烏魯木齊肯定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的確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西部大開發(fā)的嘹亮號角,往日閉塞落后的絲路重鎮(zhèn),正在經(jīng)濟改革中飛速前進。烏魯木齊位于亞歐大陸的腹地,為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世界是里海洋最遠的城市,他位于天山中斷山脈北麓,準葛爾盆地的南端環(huán)山帶水,水土肥沃。烏魯木齊河自南向北,從市區(qū)穿過,城東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雪峰,城南是雄偉壯麗的南天山山脈,城西是充滿神話色彩的妖魔山,上空有云即積,積云即雨,城正中的紅山,小巧而陡峭,如飛來之物,山頂是聳立著一座青灰色的九級鎮(zhèn)龍寶塔,它是烏魯木齊的標志和象征!
首先大家最感興趣的是烏魯木齊的這個名字的由來吧!“烏魯木齊”是蒙古語意思是“優(yōu)美的牧場”,在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這也許就是著美麗地方的由來,但清朝乾隆年間,清朝政府建造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改用烏魯木齊原稱。
在市區(qū)中既有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又有歷史悠久的居民巷道;既有穿著時髦前衛(wèi)的青年也有蒙著神秘面紗的伊斯蘭婦女:既有商品琳瑯滿目的大商場,更有走街穿巷的小推車小地攤。著是一個古老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新興城市。
其次,烏魯木齊的歷史可謂久遠,2000多年前,這里曾是游牧民族聲息之地。公元1世紀以后,漢朝政府派遣田卒在此屯耕。隋朝時,這里設立了最早的貿(mào)易互市。在后來的唐朝,明朝時期,都不斷地對這里進行開發(fā)和建設,越來越具規(guī)模,為形成一個集中統(tǒng)一的城市打下了基礎。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在烏魯木齊河以東修建了土城,作為駐軍營地,這就是烏魯木齊的雛形。在之后的五年,又在北側建筑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因有“啟迪教化”之意改用烏魯木齊原稱一直到今天。短短的彈指一揮間,烏魯木齊就發(fā)展到了今天的的規(guī)模!
比什凱克,莫斯科,巴基斯坦等中亞地區(qū),直飛香港的航線也已正式通航。30年前,新疆還沒有鐵路,短短的幾十年來,已建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發(fā)達的鐵路線網(wǎng)絡,這其中就有戰(zhàn)略意義非常重大的蘭新鐵路,是新疆最早肩負著通向內(nèi)地貨物、客運任務的一條鐵路線。還有東起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的有一條國際鐵路干線,由于他橫跨亞、歐兩大陸,故有亞歐第二大陸橋之稱,而烏魯木齊在這歐亞大陸橋上所扮演的角色則是不言而逾的。以通過烏魯木齊的216,217,312,314等國道,成為公路運輸中的樞紐。 走在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自由市場,那充滿神秘色彩的雪蓮花、絢麗多彩的艾得來絲綢,做工精美的英吉沙小刀,全手工制作的地毯、掛毯以及令人垂簾三尺的烤羊肉串,更有那晶瑩溫潤的羊脂玉雕無不深深的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各地朋友,留戀忘返于這花花綠綠的世界。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著名的貨物集散地物產(chǎn)豐富的烏魯木齊一定讓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好了希望大家在烏魯木齊玩的開心,玩的充實,謝謝大家!
喀什古城導游詞篇二
你們好!非常高興與大家相距、相知在美麗的烏魯木齊,這里不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更是我們可愛的故鄉(xiāng)。俗話說的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做為地主的我,代表**旅行社和新疆各族兄弟姐妹熱烈的`歡迎大家來大到美麗的烏魯木齊,希望大家在這里能夠吃的開心,玩的盡興!
我們的新疆之行已經(jīng)開始了,首先請容許我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叫侯蕾是你們這次烏魯木齊之行的導游旁邊是司機胡師傅,在這幾天里各位有什么困難和疑問請及時提出,我和胡師傅會盡力解決和安排,同時預祝我們的新疆之行圓滿、順利!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烏魯木齊肯定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的確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西部大開發(fā)的嘹亮號角,往日閉塞落后的絲路重鎮(zhèn),正在經(jīng)濟改革中飛速前進。烏魯木齊位于亞歐大陸的腹地,為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世界是里海洋最遠的城市,他位于天山中斷山脈北麓,準葛爾盆地的南端環(huán)山帶水,水土肥沃。烏魯木齊河自南向北,從市區(qū)穿過,城東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雪峰,城南是雄偉壯麗的南天山山脈,城西是充滿神話色彩的妖魔山,上空有云即積,積云即雨,城正中的紅山,小巧而陡峭,如飛來之物,山頂是聳立著一座青灰色的九級鎮(zhèn)龍寶塔,它是烏魯木齊的標志和象征!
首先大家最感興趣的是烏魯木齊的這個名字的由來吧!“烏魯木齊”是蒙古語意思是“優(yōu)美的牧場”,在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這也許就是著美麗地方的由來,但清朝乾隆年間,清朝政府建造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改用烏魯木齊原稱。
在市區(qū)中既有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又有歷史悠久的居民巷道;既有穿著時髦前衛(wèi)的青年也有蒙著神秘面紗的伊斯蘭婦女:既有商品琳瑯滿目的大商場,更有走街穿巷的小推車小地攤。著是一個古老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新興城市。
其次,烏魯木齊的歷史可謂久遠,2000多年前,這里曾是游牧民族聲息之地。公元1世紀以后,漢朝政府派遣田卒在此屯耕。隋朝時,這里設立了最早的貿(mào)易互市。在后來的唐朝,明朝時期,都不斷地對這里進行開發(fā)和建設,越來越具規(guī)模,為形成一個集中統(tǒng)一的城市打下了基礎。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在烏魯木齊河以東修建了土城,作為駐軍營地,這就是烏魯木齊的雛形。在之后的五年,又在北側建筑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因有“啟迪教化”之意改用烏魯木齊原稱一直到今天。短短的彈指一揮間,烏魯木齊就發(fā)展到了今天的的規(guī)模!
比什凱克,莫斯科,巴基斯坦等中亞地區(qū),直飛香港的航線也已正式通航。30年前,新疆還沒有鐵路,短短的幾十年來,已建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發(fā)達的鐵路線網(wǎng)絡,這其中就有戰(zhàn)略意義非常重大的蘭新鐵路,是新疆最早肩負著通向內(nèi)地貨物、客運任務的一條鐵路線。還有東起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的有一條國際鐵路干線,由于他橫跨亞、歐兩大陸,故有亞歐第二大陸橋之稱,而烏魯木齊在這歐亞大陸橋上所扮演的角色則是不言而逾的。以通過烏魯木齊的216,217,312,314等國道,成為公路運輸中的樞紐。 走在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自由市場,那充滿神秘色彩的雪蓮花、絢麗多彩的艾得來絲綢,做工精美的英吉沙小刀,全手工制作的地毯、掛毯以及令人垂簾三尺的烤羊肉串,更有那晶瑩溫潤的羊脂玉雕無不深深的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各地朋友,留戀忘返于這花花綠綠的世界。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著名的貨物集散地物產(chǎn)豐富的烏魯木齊一定讓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好了希望大家在烏魯木齊玩的開心,玩的充實,謝謝大家!
喀什古城導游詞篇三
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喀納斯湖位于布爾津縣境北部,距縣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積44.78平方公里,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達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處達198米左右。湖面碧波萬頃,群峰倒影,湖面還會隨著季節(jié)和天氣的變化而時時變換顏色,是有名的“變色湖”。
喀納斯湖呈彎豆莢形,湖東岸為彎月的內(nèi)側,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臺,使湖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灣。每一道灣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其中第一道灣的基巖平臺有一個巨大的羊背石,恰似一只臥羊昂首觀湖;三道灣的觀湖臺,是賞湖上落日的最佳地點;當旭日東升或夜幕降臨時,乘船或站在第四道灣平臺上探尋湖心秘密,運氣好的話還可能看到時隱時現(xiàn)的神秘“湖怪”。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帶,大片沼澤濕地與河灣小灘共存,地形平坦開闊,各種草類與林木共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斯湖上端,有湖心島浮于水面,四周皆森林茂密,湖水碧綠純凈。
環(huán)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陽坡被茂密的草叢覆蓋,每至秋季層林盡染,景色如畫。這里是我國唯一的南西伯利亞區(qū)系動植物分布區(qū),生長有西伯利亞區(qū)系的落葉松、紅松、云杉、冷杉等珍貴樹種和眾多的樺樹林、已知有83科298屬798種。有獸類39種,鳥類117種,兩棲爬行類動物4種,昆蟲類300多種??{斯湖水中生長的有哲羅鮭、細鱗鮭、江鱈、阿爾泰鱘、西伯利亞斜鳊等珍稀魚類。特別是哲羅鮭,體長可達2―3米,重達百十公斤,因魚體呈淡紅色而被稱為大紅魚。有專家考證喀納斯湖怪就是所謂的哲羅鮭。
橫亙在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雄偉壯觀,其主峰友誼峰終年被冰雪覆蓋,是我國海拔最低的現(xiàn)代冰川之一,喀納斯湖就位于風景秀麗的友誼峰南坡,面積約25萬公頃的喀納斯國家保護區(qū)內(nèi)。
喀納斯湖不僅自然資源和生物物種非常豐富,而且旅游環(huán)境和人文資源也別具異彩,喀納斯具北國風光之雄渾,又具有南國山水之嬌秀,加之這里還有“云海佛光”、“變色湖”、“浮木長堤”、“湖怪”等勝景、絕景,怎能不稱得上西域之佳景、仙景!北面是白雪皚皚的阿勒泰山脈、高聳如云的'友誼峰,湖周重巒疊嶂,山林猶如畫屏。不同的植物群落層次分明,色彩各異。每至秋季更是萬木爭輝:金黃、殷紅、墨綠各呈異彩。葉茂,枯葉朽木上苔蘚、野草遍生。林間空地草甸如茵,山花鮮艷。風靜波平時湖水似一池翡翠,隨著天氣的變化又更換著不同的色調(diào),自晨至夜變換著風采。每當煙云繚繞,雪峰、春山若隱若現(xiàn),恍若隔世。夏季,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駱駝峰則可觀覽佛光奇景。二道灣景區(qū)是湖怪出沒的地方。
2006年7月阿勒泰地區(qū)行署成立喀納斯景區(qū)管理委員會,行使準政府職能,對喀納斯地域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保護實行統(tǒng)一管理。
2007年5月8日,喀納斯景區(qū)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喀什古城導游詞篇四
喀什位于新疆南部,總面積14. 16萬平方公里,人口295萬多人,它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燦的明珠??κ驳貐^(qū)有瑰麗的山川水色、神奇的名勝古跡,獨特的民俗風情。其主要的古跡游覽點有:艾提尕爾清真寺、阿巴克霍加墓、馬赫穆德喀什噶里墓、大巴扎、公主堡、石頭城、喬格里慕士塔格峰等。
艾提尕爾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物,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該寺由禮拜堂、教經(jīng)堂、門樓、水池和其它一些建筑物組成,南北長140米,東西寬120米,總面積為16800平方米。寺門是用黃磚砌成,石膏勾縫,線條清晰。清真寺的正殿長160多米,廊檐十分寬敞,頂棚上面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繪圖案,每當伊斯蘭的盛大節(jié)日——“肉孜節(jié)”和“古爾邦”節(jié)到來時,清真寺廣場便成為了維吾爾族群眾盡情歡樂的地方。
阿巴克霍加墓:阿巴克霍加墓又稱香妃墓,位于喀什市東北約5公里處,是一座圣裔的陵墓,始建于公元1640年。整個陵園是一組構筑得十分精美宏偉的古建筑群,其中包括陵墓、教經(jīng)堂、大禮拜寺、門樓、水池和果園等,寺外有一池清水,林木參天,清幽宜人。傳說埋葬在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名叫伊帕爾汗的女子是乾隆寵愛的香妃,死后葬于此地,故又稱“香妃墓”。
馬赫穆德喀什噶里陵墓:位于疏附縣烏帕爾鄉(xiāng),陵墓土坯穹頂,樸素無華掩映于綠樹叢中。馬赫穆德喀什噶里為公元十一世紀人,是我國維吾爾族杰出的學者、語言學家。著作有《突厥語大辭典》。這部巨著對于研究新疆和中亞地區(qū)使用突厥語的各民族古時期的語言、文學、文字、音樂等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該書已在世界上用10多種文字出版發(fā)行。
石頭城:位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縣城以北100米外,石頭城處在絲綢之路中道、南道上的交匯之地。在其廢墟上,可尋覓到唐玄奘、馬可波羅的足跡,可遙想當年石頭城的偉岸繁盛。石頭城漢代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王都,在唐、元、清時期,都有守防駐軍。登城遠望冰峰、碧水、草原、牧群以及塔吉克牧民構成了一幅高原風景圖,會使你久佇城上,流連忘返。
公主堡:位于塔什庫爾干城南的明鐵蓋峽谷內(nèi),它前臨奔騰咆哮河水如墨的塔什庫爾干河,后倚高聳藍天的皮斯嶺達坂,突兀高聳,險峻挺拔,有城垣、重門、地穴和石室,當?shù)厮巳朔Q它為“克孜庫爾干”。它來源于當?shù)厝嗣裰辛鱾鞯囊粋€神話故事,據(jù)說一個中國漢族公主曾在此與太陽神結合,實則為保衛(wèi)古絲綢路交通安全所設的一處軍事工程,建于南北朝。
塔什庫爾干:維吾爾語意"石頭城堡"。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原名蒲犁,又名羯盤陀,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位于帕米爾高原東部,喀喇昆侖山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疆南部。東西寬488公里,南北長329公里。西與塔吉克斯坦、西南與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總面積2. 5萬平方公里,現(xiàn)行邊境線888. 5公里。境內(nèi)冰川聳峙,峽谷縱橫。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全縣轄14個鄉(xiāng)、鎮(zhèn)、場,總人口27000多人。是一個以塔吉克為主體,漢、維吾爾、柯爾克孜等多民族聚居區(qū)。塔什庫爾干是連接中亞、西亞的紐帶和橋頭堡。她距巴基斯坦邊境口岸城市蘇斯特只有200公里,距首都伊斯蘭堡1000公里,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也只有近千公里。1986年5月1日紅其拉甫口岸向第三國開放,每年都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成千上萬的旅游者到此觀看縣境內(nèi)五千年至一萬年的古文化遺址、公元前八至五世紀的文化遺物,飽覽和領略帕米爾的雄奇曠涼。
喬格里峰和慕士塔格峰:在喀喇昆侖山中有世界第二高峰喬格里峰,海拔8811米,這里是盛夏季節(jié)喀喇昆侖山最美的地方,不但繁花似錦,而且可作為高山旅游者的駐地。位于帕米爾高原山的慕士塔格山峰,又稱“冰山之父”,海拔7546米,它不但終年積雪,而且雪深冰厚,山體龐大,雄偉壯觀,慕士塔格山因其龐大的山體,溫和的山坡氣候,成為中國登山運動的搖籃。
大巴扎:喀什大巴扎是新疆最大的農(nóng)貿(mào)市場,早在2000年以前,這里就是“絲綢之路”上的商品集散地了。如今這里更是熱鬧非凡,每逢星期日趕巴扎這一天,郊區(qū)的各條道路上,車水馬龍,人流滾滾。各種土特產(chǎn)品、手工藝品、日用百貨、瓜果蔬菜以及生產(chǎn)資料、大小牲畜,應有盡有,郊區(qū)的農(nóng)民一大早就騎著毛驢、趕著馬車進城,到處是歡歌笑語,一派購銷兩旺的繁榮景象。
喀什古城導游詞篇五
作為世界級文化遺產(chǎn)的平遙古城,她留給我們的主要遺產(chǎn)有:古樸典雅、勝景迷人的鎮(zhèn)國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雙林寺;雄偉壯觀的古城墻;聞名全國的中國第一票號“日昇昌”舊址;以及明清一條街上的古寺廟、古市樓、古店鋪和古代民居。
平遙城南高北低,四方開門,民間以朝向和地勢相區(qū)別,將六道城門分別叫南門、北門、上東門、上西門、下東門、下西門。城池既面南而偏東,南門迎納著東南方的和薰之風,是為“迎熏門”;古人以北極星作為北方的標志,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遍T稱“拱極門”,取四方歸向,眾人共尊之意;上東門地處朝氣方位,取生機盎然、保合太和之意,“太和門”;上西門命名“永定門”,期冀江山永固,國泰民安;下東門自古為本邑戰(zhàn)略要沖,門匾書“親翰”二字,意在告誡人們“戎事乘翰”,務以衛(wèi)國保家為己任;下西門之取名“鳳儀門”,似乎受到早年關于西門外有鳳凰來朝的神話影響,“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凰來而有容儀,是吉祥的瑞應,令人進而想到德政惠民,國運隆昌。
女兒墻:
墻,并把它叫做女兒墻。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墻的保護性功能。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墻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臺.墩臺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衛(wèi)城墻的。有了墩臺,可以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wǎng),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墩臺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平遙古城上共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那是象征著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龜城之說:
乎遙俯視似龜形,歷來有龜城之稱.據(jù)說是取神龜壽水長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門,南門似頭,城門和甕城外門都向南.任龜首自由伸縮,北門似尾,甕城外門拆而東向,好儡龜尾東甩:東西各二門似龜腳.三座甕城外門拐向南開,好像神龜正續(xù)緩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們剛才進來的下東門甕城外門不向南拐而向東開,傳說是伯神龜爬向別處,所以用一根無形的繩索把左后腳牢車地拴在城東lo公里的麓臺塔上,把這條腿都拉宜了。在南門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們說那就是神龜?shù)囊粚γ髁恋难劬?。在市中心,也就是龜心的位置,還修有一座市樓,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座高踞眾屋之上的樓,在市樓樓頂兩坡上,還用黃、藍兩色琉璃瓦拼出雙喜字相壽字,它充分體現(xiàn)了古城獨特的文化氛圍,表達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這可以說是龜城城建構思的畫龍點暗之作了。
下東門甕城:
我們進來的這個地方是下東門甕城,它是為保衛(wèi)城門而設立的。城門本是城墻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了甕城,就大大增強了防衛(wèi)。這里地方很小,四周為高墻圍護,即便敵人進來也只能是進來少數(shù),并且會立即陷入包圍圈,成為甕中之鱉。
大家看,甕城里還有一個建造講究而且小巧的院落,這是一座小關帝廟,關帝是武圣人,把關帝修進甕城里,是平遙人的獨特創(chuàng)造。
楚悠聲音游記——平遙古城
0開篇
這些年來,平遙古城的知名度在國內(nèi)是越來越高了。你聽聽就知道:它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根據(jù)史料上的記載,平遙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是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在這里時建造的。自從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都是地方行政中心,并且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jīng)變遷,成為了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古城的城墻、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沒有動過,它們都是平遙古城現(xiàn)存歷史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如此,古城有著“中國古建筑的薈萃和寶庫”的美名。
平遙的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在國內(nèi)都是罕見的。古城內(nèi)現(xiàn)存有4000處古、近代民居建筑,其中的400多處是典型的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
1古城墻
對于很多游客來說,平遙古城留給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古城墻。都說平遙有“三寶”,這古城墻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主持修建古城墻的人是西周的名臣尹吉甫。如今的平遙城上東門太和門外不遠處就有尹公祠、尹吉甫墓、尹吉甫點將臺。
修筑城墻最初的原材料只不過是些夯土,規(guī)模是很小的。楚悠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墻已經(jīng)是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進行擴建后的模樣了。
古城墻現(xiàn)在的周長大概是6公里,高10米,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jù)說這象征了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人。此外,清朝后期,在古城東南角還曾修建了一座象征古城文運昌盛的魁星閣,由此可見孔子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
站上古城墻,楚悠發(fā)現(xiàn),平遙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國漢民族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縣城。在封閉的城池里,以市樓為中心,有四條大街、八條小街及七十二條小巷經(jīng)緯交織在一起,它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條。城內(nèi)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特別是磚砌窯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濃的鄉(xiāng)土氣息。
平遙古城在民間就被叫做“龜城”,并有“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修建,依此為勝”的說法。平遙共開有六個城門。南門,又叫迎熏門;北門,又叫拱極門;東邊兒的上東門、下東門分別有著太和門、親翰門的叫法;西邊兒的上西門、下西門也分別還有著第二個名字:永定門和鳳儀門。迎熏、拱極、太和、親翰、永定、鳳儀的名字都是清朝道光年間一次大修后由當時的平遙知縣給重新定的。
六座城門出于軍事防御的需要都建有甕城,四座甕城外城門朝南開,下東門和北門的甕城外城門則是朝東開。民間傳說這是怕這只烏龜爬走,而將其左腿拉直并捆在麓臺塔上。所謂“龜前戲水”,說的是城南的柳根河。平遙城墻其它三面都是筆直的,只有南城墻蜿蜒崎嶇,就是因為南城墻是順著柳根河的流向修建的。1977年,汾河泛濫,尹回水庫垮壩,平遙城正是靠著城墻的保護才把那場造成70人死亡、讓同蒲鐵路中斷10天的巨大洪水擋在了城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就鑲嵌在下西門的甕城城墻上。
2西大街
進了甕城,直走不遠,眼前就是平遙自古最為繁盛的西大街,當年中國的華爾街,近代中國銀行的“鄉(xiāng)下祖父”、“日昇昌”票號就座落在這條街上。
在許多人眼中,平遙古城與晉商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晉商幾乎可以與票號劃上等號。巧得很,中國第一家票號與最后一家票號都出自平遙,他們就在這西大街上面對面地隔街相望,中國票號從起源與繁榮走向衰落與消亡的歷程,它們最形象的直線距離,就是這條西大街的寬度。
家就出自平遙。他們控制著全國80%的資金流向。西大街,因為票號的集中而成為了中國的“華爾街”。
如今的西大街已經(jīng)不再是金融街,而只是一條地地道道、古色古香的商業(yè)街了。街道上的店鋪里買賣著古瓷器、古玩玉石、古幣票證、桌木器具、工藝服飾、字畫碑帖等上千個品種,吸引了眾多的海內(nèi)外游人和古玩收藏者。
3日升昌
說平遙就不能不說“晉商”和“票號”,因為這里是“晉商”的發(fā)源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家現(xiàn)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
許多第一次走進“日昇昌”的游客絕不會想到,這個“天下第一號”的前身會是一家名為“西裕成”的顏料莊。
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與存放款業(yè)務的票號誕生了,其創(chuàng)始人是山西商人雷履泰。
這家票號的名字取自“如日初升,繁榮昌盛”的意思,就名叫“日升昌”。有意思的是,過去商家的招牌幌子都是豎掛的,“日昇昌”招牌上的三個字排列起來就是“日日升日日”,非常好的口彩。打“日昇昌”成立以后啊,票號就像雨后春筍般的一樣地都冒了出來。
跟今天那些豪華氣派的金融機構辦公地點比起來,“日昇昌”的三進院落顯得實在簡樸。事實上,“日昇昌”平遙總部在鼎盛時期,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也不過十多人,而全國其他分號的員工也通常只有三、四人。
五開間的門面,就是“日昇昌”當年的營業(yè)大廳,墻上張貼著“日昇昌”的規(guī)章以及一篇看似普通的詩作。這詩其實是“日昇昌”的密碼表,客戶的匯款地點、匯款金額、提現(xiàn)地點都要以被當做密碼的漢字書寫在匯票上,從而達到保密的目的。
喀什古城導游詞篇六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歡迎諸位到昭化古城游覽觀光。我是昭化古城景區(qū)講解員,我叫 __x,今天,我非常高興為各位導游,我將盡我所能把昭化最美好的景觀介紹給各位。
首先,我在這里把昭化古城概況介紹一下,讓大家對昭化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有一個大致地了解,然后再進古城,與每一個景點零距離接觸,我相信在游完昭化古城后,大家對“到了昭化,不想爹媽”的名諺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昭化古城,位于川蜀之北,秦嶺以南,金牛古驛道與嘉陵江、白龍江水道交匯之處。四面環(huán)山,三面臨水,北枕秦隴,西憑劍閣,南通閬、巴,而且周邊關隘森列,形成了“東來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有天雄關以鎮(zhèn)之,南下蒼、閬有梅嶺關以間之,北渡陰平有白水關以守之”的獨特地勢,成為了縣、關并稱的水陸要衢,被譽為“全蜀咽喉,川北鎖鑰”,是古代重兵布控的要地和川北政治、經(jīng)濟中心。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
昭化是與巴、蜀同為四川早期最開化的區(qū)域之一。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西周時,已有聯(lián)盟式的部落定居,稱為“昔阝”春秋時,建立了東防巴、北拒秦的苴侯國,治地吐費城,即今境內(nèi)石盤村的土基壩;秦滅蜀并巴、苴后,始在吐費城置葭萌縣、屬蜀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建縣最早的地區(qū)之一,史稱“巴蜀第一縣”,至今已有2300多年建縣史;東漢末,移治地于今天的昭化古城,屬廣漢郡;三國、晉、西魏、北周、后唐分別為漢壽縣、晉壽縣、晉壽郡、益昌縣、京兆縣、益光縣治地;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改稱昭化而沿用至今;1953年移縣治地于寶輪院后,昭化古城先后為昭化區(qū)公所、鄉(xiāng)、人民公社、鎮(zhèn)駐地。昭化,完整地展示了地方政權連綿不斷的建置沿革,被專家稱為地方政權建制的“活化石”。
昭化的古代文明受現(xiàn)代文明沖擊較小,是國內(nèi)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東、西、北三座城門雄姿仍在,古城墻殘垣尚存,三橫兩縱的青石板街風格獨特,融合了我國古代南北建筑文化風格的明清民居保存也較為完整,大街小巷均保持著良好的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
昭化古城,“舊系土城”,明朝正德年間“包筑以石”。古城面積29公頃,城池外形微圓,狀若葫蘆。昭化古城的選址,城池形狀,以及城內(nèi)衙門、街道、廟宇的修建,均與風水學有關,照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昭化古城是按環(huán)境學的標準來建造的,尤其是奇異的山水太極圖構成了昭化古城和諧的人居環(huán)境。太極圖由呈反s型的嘉陵江河道分割,面積為20平方公里,直徑5公里,昭化古城正好位于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之上,故而謂之“太極天成”。據(jù)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資料,如此宏大氣勢的山水太極圖在國內(nèi)尚屬罕見,因為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昭化交通便利,寶成鐵路、綿廣高速穿境而過,在昭化設火車站和高速出口,至廣元僅30分鐘車程。昭化經(jīng)大朝至劍門關的旅游公路,全長38公里,將昭化與劍門蜀道三國游線更好地連接起來。白龍江與嘉陵江在此交匯,并可通航。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后,航船可上達廣元,下溯重慶等地。
昭化是一座古代文化的傳承之城,尤以三國文化著稱于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無數(shù)的傳世之作。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然而從劉備入主葭萌(公元211年)到蜀漢滅亡(公元263年)短短的52年歷史,卻將昭化推向了歷史的最前沿,使昭化三國文化成為眾多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環(huán)。史載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霍峻、費祎、龐統(tǒng)、魏延、馬超、嚴顏等眾多三國英雄人物曾在昭化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躍馬揚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國蜀漢遺跡:葭萌古關、費祎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zhàn)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因此,昭化古城有“蜀道三國重鎮(zhèn),世外千年古城”之稱。
喀什古城導游詞篇七
喀什地區(qū)深居歐亞大陸中部,中國新疆西南部。地處在東經(jīng)71.39~79.52、北緯35.28~40.16之間。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北與柯坪縣、阿瓦提縣相連,西北與阿圖什市、烏恰縣和阿克陶縣相連,東南與皮山縣相連,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邊境線總長888千米。周邊鄰近國家還有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3個國家。全區(qū)總面積16.2萬平方千米,東西寬約750千米,南北長535千米。
喀什地區(qū)三面環(huán)山,一面敞開,北有天山南脈橫臥,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喀喇昆侖山,東部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諸山和沙漠環(huán)繞的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猶如綠色的寶石鑲嵌其中。
整個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輪廓是由穩(wěn)定的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侖山地槽褶皺帶為主的構造單元組成。印度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北冰洋的寒冷氣流也較難穿透,造成喀什地區(qū)干旱炎熱的暖溫帶的荒漠景觀。而山區(qū)的冰雪融水給綠洲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條件,形成較集中的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河兩大著名綠洲。境內(nèi)最高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最低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海拔1100米,喀什市城區(qū)的平均海拔高度1289米。
喀什地區(qū)水系受地形地貌、地域降水影響,各河系的源頭都位于冰川、山區(qū)積雪帶,隨著山區(qū)水分的融凍而使各河的年內(nèi)枯洪變化明顯。各河都為融補型河流。全區(qū)有5大河流,另有短程河3條。
葉爾羌河是喀什地區(qū)最大的河流,支流眾多,較大的支流為塔什庫爾干河、克勒肯河。它發(fā)源于喀喇昆侖山的喬戈里峰,屬融雪補給型,河流全長1000千米,流域面積10.81萬平方千米,灌溉著全區(qū)農(nóng)田面積最大的綠洲——葉爾羌河平原。即莎車、澤普、麥蓋提、巴楚、農(nóng)三師11個團場及葉城、岳普湖部分農(nóng)田。夏洪期有余水灌溉下游胡楊林區(qū),在阿瓦提縣匯入塔里木河(占塔河水量的17%)。年徑流量為64.33億立方米,少水年份為54.9l億立方米。
克孜勒河發(fā)源于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的特拉普齊亞峰,河長778千米,中國境內(nèi)流長900千米,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千米。克孜勒河進入平原及疏附縣蘇乎魯克處分為南北兩支,南支喀什噶爾河,北支克孜爾保依河。
庫山河源于慕士塔格、公格爾冰峰,以融冰補給為主。河長200余千米,流域面積 0.892萬平方千米,由卡拉塔什和且木干兩條支流匯合而成,另有皮河克和罕鐵列克小溪注入。灌溉區(qū)包括疏勒、英吉沙及東風農(nóng)場,并消失于疏勒和英吉沙兩縣。年徑流量為6.3億立方米,庫山河流域易春旱。
依格孜亞河發(fā)源于昆侖山北麓的不勒干積雪帶,雖有融雪補給,但其徑流形成主要依賴于降水和泉水補給。河長76千米,年徑流量2.02億立方米,灌區(qū)只有英吉沙縣依格孜來鄉(xiāng)農(nóng)田,下游消失于山前洪積扇。另有恰克馬克河,因上游引水量大,至喀什地區(qū)境內(nèi)基本上斷流,只有在暴雨時才有山洪下泄(歷史上曾流入克孜勒河),平時河床干涸。
吐曼河為地下水補給河,由山前洪積扇、沖積平原的降水下滲補給,灌溉疏附縣英吾斯坦鄉(xiāng),阿克喀什鄉(xiāng)。
提孜那甫河發(fā)源于昆侖山的陽吉峰,屬融雪補給型。河長430千米,流域面積1.456萬平方千米。提孜那甫河流經(jīng)葉城縣境界,最后消失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河水灌溉葉城縣農(nóng)田及少量麥蓋提縣農(nóng)田。年徑流量7.768億立方米。春季水量少,個別年份甚至斷流,時有春旱發(fā)生。
喀什地下水的動儲量約在50~60億立方米(包括上層滯水)。地下水徑流主要補給區(qū)是在洪積扇、沖積扇。各大河流在出山口后的礫質(zhì)洪積物上大量滲漏,其滲漏量約占河水的30%以上,是平原區(qū)地下水徑流形成的主要來源。地下水運動規(guī)模在上游扇形地上主要為補給形成區(qū),至下游則為蒸發(fā)消耗區(qū)。
喀什古城導游詞篇八
各位來賓:
大家好!歡迎來到麗江古城,我叫劉錦鵬,大家可以叫我劉導,今天,我非常高興能成為各位的導游,我將盡我所能把麗江最美麗的景觀介紹給各位。
麗江古城,在1997年12月4日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單,成為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麗江縣城雖然地處云南西北高原,終年看見雪山,然而這里沒有嚴寒,沒有酷暑,不要暖氣,不要空調(diào),是一個冬暖夏涼的地方。
麗江工業(yè)不多,所以空氣清新潔凈,到處青山碧水,天空分外
湛南,陽光充足明媚,令人賞心悅目。但麗江晝夜之間的溫度比較大,所以大家到麗江后應注意適當增減衣服,以免引起感冒。
從麗江往北眺望,高聳云天的玉龍雪山壯美雄奇。民謠說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它的海拔5596米,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云南省級保護區(qū)。這里素有“動植物寶庫”的美譽,這里的植物有杜鵑、牡丹、丁香等人間庭園的奇珍,動物有金錢豹、云豹、羚羊等國家保護動物,同時這里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庫。下面,請大家自由瀏覽古城吧!
教師點評:將麗江古城介紹的很清楚,好。文章的開頭用詞也很好,“將盡我所能把麗江最美麗的景觀介紹給各位”,這樣會贏得游客的好感。但最后的提醒不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