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一
讀書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讀書不僅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知識,還能幫助自己鍛煉思維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我長期的閱讀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許多讀書的心得和感受,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讀書讓我更加自信和積極向上
我喜歡閱讀一些勵志的書籍,因為這些書籍中的主人公往往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毅力和能力。他們能夠在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堅持不懈,不斷努力奮斗,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讀這些書籍讓我看到了一種充滿信心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也讓我更加自信地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
二、讀書讓我更加充實和有趣
我喜歡讀一些各種類型的書籍,包括小說、散文、歷史、經(jīng)濟、科技等等。讀這些不同類型的書籍可以讓我的視野更加寬闊,對生活的認識也更加深刻。通過讀書,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更多的話題可以和朋友們交流,也因此感到更加充實和有趣。
三、讀書讓我更加睿智和沉穩(wěn)
讀書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智慧和思維能力。通讀一本書,可以讓我從這個世界的某一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也可以學會分析和解決其中的問題。讀書讓我變得更加睿智和沉穩(wěn),不會輕易陷入沖動和盲目樂觀的情緒中。
四、讀書讓我更加清晰和深入
讀書可以讓我建立起自己的學術(shù)框架和理論體系。通讀一本書,我可以清晰地了解這本書中所傳達的思想和意義,也可以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深入的探索。在讀書中我不斷地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也因此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深度和分析能力。
五、讀書讓我更加有見識和人格魅力
讀書可以讓我拓寬自己的人生視野和認知領(lǐng)域,讓我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和見識。擁有內(nèi)在魅力的人是不會輕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或者改變,因為他們內(nèi)心感覺得越真實,就越有價值和吸引力。通過讀書,我有了更加豐富的經(jīng)驗和見識,從而成為了內(nèi)外兼?zhèn)?、性格井井有條的人。
總之,在我的讀書經(jīng)歷中,我不斷地收獲著啟示和境界的提高。閱讀使我深夜清晰的思考和坦然的心態(tài),讓我能夠更加洞悉和進取,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不斷前行。我相信讀書的魅力將會一直伴隨著我,成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二
這本書的里描寫了四只可愛的小老鼠在一個迷宮里找奶酪的故事,在找奶酪的過程中的,它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這些發(fā)生的變化,讓我看了之后,想到了很多事情。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奶酪,就是好的成績,好的學校,我們現(xiàn)在為了這個目標,每天都起早貪黑的讀書,不辭辛苦,從當年無憂無慮的小孩子,變成了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理想并為之奮斗的大孩子,我們的生活也在尋找“奶酪”的時候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會運用書里所描寫的內(nèi)容,結(jié)合著我的自身情況,好好的讓自己面對改變了的以及即將改變的環(huán)境,以更好的成長。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三
讀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娛樂自我、豐富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閱讀是開啟我們心靈之門的鑰匙,它可以啟迪我們的思想,豐富我們的閱歷,讓我們從中獲取到更多的知識、智慧和啟示。在我不斷地探索閱讀世界的過程中,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不斷地思考、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也為我?guī)砹撕芏嗟某砷L和啟示。下面將從三個方面來談?wù)勎覍ψx書的心得與感悟。
第二段:語感的提升
隨著讀書逐漸深入,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初始階段,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攝取各種范字,培養(yǎng)了自己對于文章句式結(jié)構(gòu)的敏感度。時間久了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可以輕易地找到語句中的錯誤,對于別人的寫作也可以有更加熟練的判斷,作為一名IT工程師,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也直接影響到自己的職業(yè)表現(xiàn),不斷地閱讀,強化語感,是一個人在自我修養(yǎng)上取得成績的不二法寶。
第三段:思維的拓展
讀書的過程中,閱讀可以拓展我們的思維,打開我們的思維空間,讓我們從各種方面思考問題。閱讀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取到更為廣闊的知識面,也可以幫助我們強化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習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旅程,只有不斷地拓展自己的領(lǐng)域、認識不斷的推進,才能夠在職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第四段:感性的啟示
在閱讀中,有時候我們會被一些思想所吸引,被一些經(jīng)典的文字所狠狠地震撼到。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到很多的感性啟示,培養(yǎng)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名著旗幟鮮明,深深地打動我們的心靈,每次讀到《紅樓夢》這本書,我都會不自覺地被我們先民的智慧所傾倒。
第五段:總結(jié)
閱讀是一場充滿艱辛和好處的精神探險,只有不斷地閱讀、自我學習和實踐,才能夠在未來職場上具有一份競爭力。不管哪種方式,閱讀時要耐心、專注、把握,自我提升和改變之路也就因此開啟。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四
豫章書院,書院原址位于東書院街8號內(nèi),現(xiàn)為南昌市第十八中學所在地。古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始建于南宋,為清代江西省城書院。先后以理學祠、孝廉堂、書院等形式出現(xiàn),為古代江西學術(shù)思想的傳播、人才培養(yǎng)的著名官學機構(gòu)。
豫章書院源于江西豫章羅氏,漢惠帝時大農(nóng)令羅珠奉守九江郡,郡人張交獻地,乃與灌侯筑新城,并在溝內(nèi)手植豫章樹,豫章郡因此而得名。羅氏此后以豫章為堂號顯于天下,各地的豫章書院基本都由羅氏后人創(chuàng)建。
書院滄桑
古豫章書院是今江西南昌豫章書院的前身,創(chuàng)于南唐升元二年(938),距今1000余年,為江西四大書院之首。南宋,為當時理學家們傳播朱程之學的基地。明朝初年書院處于沉寂狀態(tài),至明嘉靖年間才又得以發(fā)展。明萬歷三年,首輔張居正禁院,豫章書院像全國其他書院一樣停辦,被迫賣田充邊需。明萬歷七年(1579),江西巡撫凌云翼、潘季訓先后重修,改祀宋、元、明諸儒,稱“豫章二十四先生祠”即羅從彥(豫章)、陸九韶(梭山)、陸九齡(復(fù)齋)、陸九淵(象山)、李燔(文定)、黃灝(商伯)、張洽(元德)、吳澄(草廬)、吳與弼(康齋)、羅倫(一峰)、胡居仁(敬齋)、張元禎(東白)、歐陽德(南野)、鄒守益(東廊)、羅洪先(念庵)、魏良弼(水洲)、舒芬(梓溪)、羅欽順(整庵)、胡直(廬山)、羅汝芳(近溪)、王時槐(塘南)、鄧以贊(定宇)、李材(見羅)、鄧元錫(潛谷),他們都是江西省內(nèi)的理學名家,蜚聲海內(nèi),象山先生陸九淵更是一代儒學巨擘。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改名為“理學名賢祠”。康熙三十一年(1692)巡撫馬如龍重建,聘南昌進士熊飛渭為山長,選江西各府、州、縣、廳學之生員俊秀者入學。五十六年(1717)官方再次重建,而且布局有所不同,右為講堂,左為祠堂,面向全省選拔數(shù)百名學子讀書其中;第二年(1718),康熙皇帝御書“章水文淵”四字門額賜予書院,使書院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fā)展時期。乾隆對書院亦較為重視,并對師長、士子兩方面作了嚴格規(guī)定,強調(diào)人品為上的原則:“凡書院之師長,必選經(jīng)明行修,足為多士模范者,以禮聘請。負笈生徒,必擇鄉(xiāng)里秀異、沉潛學問者,肄業(yè)其中。其恃才放誕佻達不羈之士,不得濫入”,并明令仿效白鹿洞書院“立之規(guī)條,以檢束其身心”。在這種形式下,陳宏謀與郝碩兩位巡撫分別從院規(guī)與院舍兩個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奠定了書院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chǔ)。道光(1821―1850)及同治(1862―1874)時期,豫章書院在規(guī)模與藏書量方面得到了繼續(xù)擴展。光緒(1875―1908)初,一度改為舉人書院,名曰“孝廉堂”,堂稱“孝廉書院”,并立有《孝廉書院碑記》。由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重視,豫章書院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型書院之一。
書院歷史
書院創(chuàng)建于南宋時期,當時在朱熹理學的影響下,這里成為江西地區(qū)傳播朱程之學的基地。元明兩朝書院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其中明萬歷年間,因為政府的政策而一度被迫停辦。后來江西巡撫凌云翼、潘季訓修葺后改祀宋元明諸儒,稱“豫章二十四先生祠”。
書院在清朝初期恢復(fù)了當初的辦學規(guī)模,招生對象不再局限于南昌府轄地,開始選拔江西各府、州、縣、廳學之生員俊秀者入學??滴跷迨吣辏?718)年,康熙皇帝御書“章水文淵”四字門額賜予書院,其后的雍正、乾隆也對書院予以了充分的重視。江西巡撫陳宏謀與郝碩則從院規(guī)與院舍兩方面下了較大的功夫。正由于康雍乾三位皇帝以及政府的重視,書院在清中葉發(fā)展到達頂峰:名師云集、藏書豐厚,成為當時全國聞名遐邇的大型書院之一。
晚清,受西學東漸觀念的影響,書院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江西省大學堂”。1949年以后,一度改作南昌大學工學院、洪都大學。
陳弘謀與豫章書院
陳弘謀,字汝咨,號榕門,清廣西臨桂(今桂林)人。早年刻苦自勵,素有大志,堂書座右銘:必為世上不可少之人,為世人不能做之事。雍正元年舉鄉(xiāng)試第一,旋中進士。歷任吏部郎中、浙江道御史、楊州知府、江南布政使、直隸天津道、江蘇按察使、布政使及陜甘、江西、兩廣、福建、湖南、江蘇、云南等省(區(qū))督撫,加授兵部、吏部、工部尚書,太子太保、太傅。死后謚號文恭。陳弘謀在京外任官31年,遍及12個行省。為官,他熟諳民風,體察民情,知了得失,深明利害,興利除弊,盡心盡責,興修水利,引導(dǎo)百姓養(yǎng)蠶織布,教導(dǎo)百姓灌溉、植樹、鑿井、開礦富民、賑濟貧苦,無所不做;為學,他以不欺為本,力主學以致用,言政則引之于學,故嘗謂“仕即學”。陳弘謀在湖南任官期間,曾于乾隆二十八年用皇上賞賜的錢及借有公帑銀共計4000兩,貸給商人,獲得年息銀1400余兩用作岳麓、城南兩書院經(jīng)費,并親自制定了經(jīng)費收支條例,且十分詳細,便于管理。任職云南期間,陳弘謀督促順定知府建造了鳳山書院,各府、州、廳也建造了義學700所,使少數(shù)民族子弟大都能入學就讀。廣刻《孝經(jīng)》、《小學》、《居家雜議》、《近思錄》及所輯的《綱鑒》、《大學衍義》等書,頒發(fā)給各級書院、學校作上課所用的教材,讓邊疆各民族子弟多能受教育,其中有許多人也參加錄取科舉中第了。詳細檢查了,云南各義學和書院的財產(chǎn)數(shù)量、產(chǎn)權(quán)所有、經(jīng)費收支、膏火束修、師生教學等管理情況,并以此編成《義學匯記》一書,為研究云南義學、書院教育的重要文獻。治學方面,主要以宋五子之學為根基,又宗承明薛,渲高攀龍,內(nèi)行修飭,自求自得。以政為學,計必久遠,措置審市詳,規(guī)模宏大。常言:“是非度之于己,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shù)。”考古今利害得失,集自漢至清約80位著名學者的有關(guān)著述,編成5種“遺規(guī)”,即《養(yǎng)正遺規(guī)》、《教女遺規(guī)》、《訓俗遺規(guī)》、《學仕遺規(guī)》等,主旨在于“蓋冀天下無論男女少長,貴賤賢愚,均有所觀感興起”。作為江西巡撫的陳弘謀,對書院十分重視,曾于雍正二年對豫章書院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葺。豫章書院創(chuàng)建于南宋,是江西較大書院之一,曾與白鹿書院、鵝湖書院、白鷺洲書院等書院齊名。自創(chuàng)建至今已有8的歷史,曾以古代之理學祠、書院,近代之大學堂、工業(yè)學堂及現(xiàn)代大學、中學、職業(yè)學校等形式出現(xiàn),為江西學術(shù)思想的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縱觀豫章書院的發(fā)展史,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一、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時期朱熹任南康郡太守時,重修白鹿洞書院,為書院訂規(guī)立章,親自教授生徒一事,極大地推動了南宋書院的發(fā)展。豫章書院就是此時期創(chuàng)建的,它的創(chuàng)建不僅成為理學家們傳播理學的基地,而且培養(yǎng)了一批封建統(tǒng)治人才,對維護封建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到了元朝,由于元統(tǒng)治者把理學作為治國安民之道,對書院采取了扶植與控制相結(jié)合政策,豫章書院受此政策影響,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明朝初年因統(tǒng)治者對書院采取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政策,致使明建國初的整整100年中,書院處于沉寂狀態(tài),至明嘉靖年問才又得以發(fā)展。二、毀廢和改建時期明萬歷三年,首輔張居正曾在以“請飭學政以振人才”為名的疏中提出:“不許別創(chuàng)書院,群聚黨徒及號召地方游食無行之徒,空談廢業(yè)?!币源碎_始,豫章書院像全國其他書院一樣完全被毀,被迫賣田充邊需,后又經(jīng)江西巡撫凌云翼、潘季訓修葺后改祀宋元明諸儒。稱豫章20位先生祠,如陸九淵(象山)等,他們都是省內(nèi)13郡的理學名家,這一行為也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和學術(shù)的情況,說明了江西學者對理學的崇敬。清初,朝廷對書院控制得很嚴。順治九年世祖曾立《臥碑》于各地,明令“軍民一切利病,不許生員上書陳言,如有一言建白,以違制論,黜革治罪”。并令敕:“各提學官督率教官生儒,務(wù)將平日所習經(jīng)書義理,著實講求行實踐,不許別創(chuàng)書院群聚徒堂?!笨梢?,由于政府的控制,書院得不到恢復(fù)和發(fā)展,成為豫章書院史上最沉寂的時期。興復(fù)和極盛期順治前后,豫章書院與全國其他書院一樣進入了興盛期。康熙五十七年,清圣祖御書“章水文淵”四字賜豫章書院。府志載:“……恩頒賜章水文淵四字,前家人章二保捧到臣當即祗領(lǐng)題報在案,隨募匠鳩工虔制備,于康熙五十八年八月敬謹懸?!痹诳滴醭?1年中,對書院較為重視,這與清圣祖對理學的推崇、對朱熹的崇敬有關(guān)。從康熙五十一年敕命朱熹開配l0哲,及編匯《性理大全》、《朱學大全》等事例說明了康熙朝執(zhí)行的是提倡程朱理學的國策。豫章書院在這種國策下得到了發(fā)展,成為豫章書院史上燦爛時期。雍正年間,清世宗對書院有所壓抑,但至雍正十一年情況又所改善,清世宗曾親詔:“……俾遠近士子觀感奮發(fā),亦興賢育才之一道也,督撫駐之所,為省會之地,著該督撫商酌舉行,各賜帑金1千兩。將來士子群聚讀書,豫為籌劃,資其膏火,以垂永久,其不足者,在于存公銀支用……”據(jù)《南昌府志》載“豫章書院所得一千兩,購田279畝地,每年額收租金310余石,以供書院食用。由縣經(jīng)管支收,如有不敷濟,以南新節(jié)備倉谷”。自豫章書院在經(jīng)費上得到官方的資助,實際上逐漸成為官學的一種形式。乾隆七年,江西巡撫陳宏謀制訂了豫章書院學約10則:立志向、明義利、立誠敬、敦實行、培仁心、嚴克冶、重師友、立課程、讀經(jīng)史、正文體,并附定儀第10條。此學約不僅發(fā)至省內(nèi)各書院仿照執(zhí)行,而且對全國書院都有一定的影響,也標志著豫章書院無論在教學內(nèi)容、師生選擇或管理上都有了較大的改進,已成為省內(nèi)外有影響的書院。豫章書院在乾隆期間得到多次修葺,規(guī)模日益擴大。光緒七年,商紳將豫章書院西北隅舊有考棚改建為舉人院,名日孝廉堂,堂內(nèi)設(shè)孝廉書院,前為山長講習,后為齋舍。并令龍文彬志其始末,撰孝廉書院碑記,以存永久。這一時期,豫章書院由沉寂到復(fù)興到極盛和不斷完善,在豫章書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書院過渡到西學時期光緒二十四年清德宗下令:“各省府州縣之大小書院改為高等中等與小學堂?!本S新失敗后西太后那拉氏下令“停止各省書院改建學堂之舉”,至光緒二十七年八月清廷迫于形勢不得不又復(fù)令各省將所有書院于省城改設(shè)大學堂,各府廳及直屬州等改設(shè)中學堂,各縣改設(shè)小學堂。據(jù)此,江西巡撫李興銳于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將豫章書院改為江西省大學堂,以汪瑞愷為總辦,學生收舉貢監(jiān)為合格,由各府縣保送。
發(fā)展壯大
此后,豫章書院隨羅氏家族文化名人的致力推廣,很快在全國發(fā)展,形成以江西豫章書院、黔東豫章書院、廣東豫章書院、福建豫章書院四大豫章書院為主體的全國性的書院體系。
江西豫章書院
江西豫章書院在豫章書院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發(fā)展,及至晚清,受西學東漸觀念的影響,光緒二十四年(1898),朝廷明令停辦,二十八年(1902)江西巡撫李興銳乃將之改建成“江西省大學堂”,學生由省內(nèi)各府縣保送,三十年(1904)又改作“江西省高等學堂”,校舍遷往貢院;宣統(tǒng)元年(1909),改成“江西實業(yè)學堂”;民國建元,為適應(yīng)新型工業(yè)的發(fā)展,改稱“江西省高等工業(yè)學堂”。1949年后,一度改作南昌大學工學院、洪都大學?,F(xiàn)江西豫章書院已通過教育局審批重辦。
廣州豫章書院
豫章書院現(xiàn)位于長堤大馬路348號廣州市第九中學內(nèi)西側(cè),現(xiàn)作為學校圖書館使用。豫章書院是廣東省各縣羅姓族人集資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建成的合族祠,在南??h居住的紳耆羅應(yīng)鏗等人,看到省內(nèi)各族人紛紛在省會設(shè)置書院和試館,為了便利羅姓子弟“赴鄉(xiāng)試之寄宿者”,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遂向散居南海等地的羅姓族人倡議,集資興建這所跨地域性的合族祠,得到族人的贊同,共籌到白銀2萬余兩,于光緒十六年動工,十九年落成。合族祠是集社會性、經(jīng)濟性、文化性與紀念性于一體的公共性的建筑,除了方便子弟到省城參加鄉(xiāng)試有個住宿點外,同時也是祭祀祖宗的場所。豫章書院坐北向南、三進,人字形風火山墻,主體建筑有下堂(頭門)、中堂和上堂(祖堂),東側(cè)原有的襯祠有議事廳和魁星樓。現(xiàn)東面的襯祠已被拆,但祠堂主體布局尚存,頭門的封檐板、梁架的木雕、墀頭的磚雕還相當精細,頭門的名額“豫章書院”為左丞相大學士李鴻章所題。全院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是研究廣州書院建筑很有價值的實體。豫章書院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章程,1946年2月,豫章書院整理出版《廣東豫章書院志》,書名為當年廣東省長羅卓英題書。廣州現(xiàn)還有一些書院,但出版書院志的極為罕見。7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24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廣州組織了3千多人的洋務(wù)工人罷工,這次的罷工委員會就設(shè)在豫章書院,因而也給這座舊式書院添上了特殊色彩。
福建豫章書院
寧化城關(guān)小河豫章書院,其前身為羅氏家廟,共祀四十二世祖元盛公以下列祖。始建於明永樂壬辰(公元14),己有的六百年歷史。歷經(jīng)滄桑變故,先后經(jīng)七次整修,均按始建規(guī)模,保持原有古貌。自清同治三年大加修固后,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經(jīng)120馀年風雨侵蝕,于1986年底修復(fù)告竣。仍保留原有古貌,掛牌為“豫章書院”,并成立理事機構(gòu),負責主持每年春秋祭祀及維護管理。
貴州豫章書院
黔東豫章書院在貴州巡撫羅繞典的大力推廣下,成為與江西豫章書院、廣東豫章書院、福建豫章書院齊名的四大豫章書院之一。公元黔東豫章書院遷到貴陽市烏當區(qū)羊昌鎮(zhèn)羊昌村,距省會貴陽30余公里,占地30余畝,三面環(huán)山,綠水護繞,交通便捷,視眼開闊,是一個適合文化傳播的好地方。書院入口“九羊雕塑”:新田原名為羊九軍田,始于明朝,原為南京都閫林銓的食邑。史載:林鈺,字槐元,明洪武四年調(diào)夜郎,即貴州,鎮(zhèn)守施州衛(wèi),為將軍。生兒林銓,封南京都閫,食邑千戶,即羊九軍田。人們有別于原名,始稱林家新田,后因省略稱,新田因此而得名。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五
站在湍急的流水前,向著對岸的山谷,我一次又一次地高聲呼喚,為的是想要聆聽,那婉轉(zhuǎn)而又遙遠的聲音。
那種比我原來的呼喚要美麗上千倍百倍的聲音。
是不是也正因為如此,記憶中的一切演出,才總會完美得令我們落淚?
不知道這樣是生命給我們的懲罰呢?還是獎賞?
在時光的幽谷中,不斷反復(fù)回響著的,是你我心中無數(shù)次呼喚的回音吧。
一次比一次微弱,一次比一次遙遠,卻又一次比一次地更讓人詫異。
原來曾經(jīng)是多么粗糙和狂烈的音質(zhì),時光如何能將它修飾得這樣精致和優(yōu)雅?
像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欺騙嗎?
在真正的深谷里,潭水的水色碧青,好像假的一樣。
在真正的愛里,說出來的.話也永遠令人無法置信。
真實的現(xiàn)場,我們總是無法接受。
唯一的方法是將它放進歷史之中。
或者是——寫在詩里,畫在畫上。
德爾浮就真的畫過“回音”。
月光下,洛神的女子舉起手來,仿佛有所追尋,同樣的人體,同樣惶惑的姿勢重復(fù)了三次,一次比一次稍稍縮小,一次比一次稍稍退后。
在畫前,我?guī)缀跸腴_始大聲呼喚。
當然,沒有人會準許我這樣做。
甚至我自己也不同意。
于是,我只能夜里,在我的燈下安靜等待。
等待那遙遠的聲音,從時光的幽谷中向我輕輕傳送回來。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六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边@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書就像一把金鑰匙,為我們開啟知識的大門。我愛讀書,因為它讓我快樂,讓我增長見識。
書和我情同姐妹,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吃飯的時候“在一起”,上廁所的時候也“在一起”。記得有一次,我在上廁所的時候津津有味地看著漫畫書,看得忘記了時間。爸爸媽媽以為我出了什么事,便又敲門又喊。因為我沉浸在了書的海洋里,所以茫然不知,繼續(xù)看著令人發(fā)笑的漫畫書。過了一會兒,爸爸把門撞開了,我終于反應(yīng)過來,嚇得屁滾尿流,于是把書藏進了衣服里(擔心被老爸發(fā)現(xiàn))。父母進來一看,我安然無恙,也沒多追問,都匆匆離開了。我也只好轉(zhuǎn)移基地——到我的臥室去看了。
不光是我愛讀書,我的父母也特愛讀書。有一天中午,我正在看《笑貓日記》,爸爸也在看《歷史的天空》,媽媽到姥姥家去了。我倆都看得很認真,我看得忘記了上學,抬頭一看表:天哪,兩點半了!于是急忙穿上鞋,迅速跑到了學校??上?,已經(jīng)上課了,跟老師解釋完,卻挨了老師的一頓批評。爸爸呢,比我還慘,因為遲到而被罰款。真不知道,書帶給我們的到底是福還是禍。
我愛看作文書,因為它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我愛看漫畫書,因為它讓我捧腹大笑;我愛看文學名著,因為它讓我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我愛看青春勵志小說,因為它讓我感受到了青春期的美好。我在讀書時,會先找到這篇文章的中心,然后在腦子里繼續(xù)把這個故事編下去。遇到一些好詞好句,我會把他們摘抄在一個筆記本上,并盡量把它們用在自己的文章中。最后,我會寫上讀后感,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杜甫曾經(jīng)在書中提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就像太陽,能照亮世界每個角落;書就像一粒種子,能結(jié)出億萬枚碩果;書就像春天的燕子,為我們銜來醉人的春光。讓我們一起來靜心閱讀,體味書香吧!
……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七
第一段:介紹愛的教育和讀書的重要性(200字)
愛的教育是一種注重培養(yǎng)孩子愛心、責任感和關(guān)愛他人的教育方式。在這個物質(zhì)與競爭為主導(dǎo)的社會,愛的教育顯得尤其重要。而讀書是培養(yǎng)孩子情感、人格和智慧的重要途徑。通過讀書,孩子們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物、故事和觀點,從而培養(yǎng)出關(guān)心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能力和品質(zhì)。愛的教育和讀書相輔相成,能夠培養(yǎng)出更加全面、健康和有愛心的下一代。
第二段:培養(yǎng)愛心、責任感的重要性(200字)
愛心是人們對他人關(guān)懷和支持的表現(xiàn),而責任感是人們對自己行動和影響他人后果的承擔和擔當?,F(xiàn)代社會存在著競爭激烈和利益至上的現(xiàn)象,人們往往忽略了對他人的關(guān)懷和支持。而愛心和責任感的培養(yǎng)正是愛的教育的核心。通過讀書,孩子們可以體驗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和故事,從而激發(fā)出對他人的關(guān)心和理解。同時,讀書也能讓他們體驗到角色的責任和擔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種培養(yǎng)對于孩子們成長為有責任心的成年人至關(guān)重要。
第三段:讀書對人格的影響(200字)
人格是一個人的形象和氣質(zhì)的集合,而讀書對于人格的塑造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讀書,孩子們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的人物,了解到他們的性格特點和為人處事的方式。他們可以從中學習到積極向上的品質(zhì)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讀書也能使孩子們對自己形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自信和有個性的人格。讀書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通過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孩子們的人格也會逐漸得到塑造和完善。
第四段:讀書對智慧的培養(yǎng)(200字)
智慧是人們運用知識和經(jīng)驗解決問題和面對挑戰(zhàn)的能力。讀書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讀書,孩子們可以學習到各種各樣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和思維方式。他們可以通過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沖突,學習到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閱讀也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不斷探索和學習。這種追求智慧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孩子們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第五段:總結(jié)愛的教育和讀書的重要性(200字)
通過愛的教育和讀書的培養(yǎng),孩子們可以得到廣泛的知識和教育。他們會體驗到關(guān)懷他人、擔當責任的重要性,同時對自我形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閱讀使他們的人格更加全面,智慧更加豐富。愛的教育和讀書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們不僅對孩子們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益,也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我們應(yīng)該重視愛的教育和讀書的重要性,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關(guān)愛和教育的機會,培養(yǎng)出更加有愛心、有責任感、有智慧的下一代。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八
自從畢業(yè)后參加工作開始已經(jīng)很少靜下來好好的看看書了,就在今年的某一天單位發(fā)了本《你在為誰工作》的書,意為讓每個寧煙的員工思想上的學習,正確的樹立好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入工作不久的我來說感觸很深。每個人曾經(jīng)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拿這點錢,憑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而已?!?/p>
“我只要對的起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點我都不干。” “ 工作嘛,又比是為自己在干,說得過去就行了?!钡鹊纫恍┫敕ǎ挥锌催^這本書你才知道你在為誰工作了。
一個人對工作的態(tài)度是他的志向的表示,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就是了解那個人答對生命的態(tài)度。我們年輕人對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其實,薪水只是工作的一中回報方式,剛剛踏入的社會的年輕人更應(yīng)該珍惜工作本身帶給自己的報酬。比如,艱難的任務(wù)能鍛煉我們的意志,新的工作拓展我們的品性,公司是我們成長中的另一所學校,工作能夠豐富我們的經(jīng)驗,增長我們的智慧。與在工作中獲得的技能與經(jīng)驗相比,微薄的薪水就會顯得不那么重要了。無論你做什么工作,無論你的工作環(huán)境是松散還是嚴格,你都應(yīng)該認真的工作,不要領(lǐng)導(dǎo)一轉(zhuǎn)身就開始偷閑,沒有監(jiān)督就沒有工作。你只有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斷提高,加薪升職的事才能落到你的頭上。其實。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座寶貴的鉆石礦。年輕人在展望未來的時候,不要浮燥,務(wù)必要認識到自己正在擁有的一切。年輕人往往充滿夢想,這是件好事,但年輕人還需要盡快懂得:夢想只有在腳踏實地的工作中才能得以實現(xiàn)。 許多浮躁的人都曾經(jīng)有過夢想,卻始終無法實現(xiàn),最后只剩下牢騷和抱怨,他們把這歸因與缺少機會。腳踏實地的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創(chuàng)造了機會,捉住了機會,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而不愿注意手上的工作細節(jié)的人,只能在等待機會的焦慮之中,度過了并不愉快的一生。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工作就意味著責任 ,每一個職位所規(guī)定的工作任務(wù)就是一份責任,你從事的 這份工作就應(yīng)該擔負起這份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對所擔負的 責任充滿責任感。
在公司里,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智慧與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態(tài)度,一個人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的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與現(xiàn)狀是是積極進取。滿足現(xiàn)狀意味著退步,一個人如果從來不為更高的目標做準備的話,那么他永遠都不會超越自己,永遠只能停留在自己原來的的水平上,甚至會倒退。
忠誠是職場中最值得重視的美德,只有所有的員工對企業(yè)的忠誠,才能發(fā)揮出團隊的力量,才能凝成一股繩,勁往直前,推動企業(yè)走向成功,公司的生存離不開少數(shù)員工的能力和智慧,更需要絕大多數(shù)員工的忠誠和勤奮。一個業(yè)務(wù)專精的員工,如果他仗著自己比別人優(yōu)秀而傲慢地拒絕合作,或者合作時不積極,總傾向于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這是十分可惜的,他其實可以 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使自己更加優(yōu)秀。很多時候,一個團隊所能給予一個人的幫助,更多的在于精神方面,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能夠鼓舞每一個人的信心 ,一個充滿斗志的團隊能夠激發(fā)每一個人的熱情,一個時時創(chuàng)新的團隊,能夠為每一個人創(chuàng)造力的的研展提供足夠的空間,一個協(xié)調(diào)一致,和睦相處的 團隊能給每一位成員良好的感覺,培養(yǎng)自己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吧,在團隊中感染積極的氛圍,讓自己在團隊中工作得更加順利,更加美好!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九
白鹿洞書院位于廬山五老峰南麓(今屬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內(nèi)第一書院”之譽。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設(shè)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星子縣)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guī)條和宗旨,并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shù)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白鹿洞與岳麓、雎陽、石鼓并稱天下四大書院。
目錄基本信息歷史沿革書院學規(guī)基本信息書院簡介(藍田白鹿原曾存有一書院名曰白鹿書院,可參考陳忠實的《白鹿原》)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陽,江西省星子縣內(nèi)。書院傍山而建,一簇樓閣庭園盡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間,白鹿洞正式辟為書館,稱白鹿洞學館亦稱“廬山國學”。宋仁宗五年,改稱“白鹿洞之書堂”,與當時的岳麓書院、應(yīng)天府書院、嵩陽書院并為“四大書院”,并譽為我國四大書院之首。后又與吉安白鷺洲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并稱為“江西四大書院”。廬山五老峰南約十公里處的后屏山之陽,于群山綠樹之中,掩映著一組樓閣庭院式的古建筑,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書院。
書院是我國古代傳播文化、交流學術(shù)、培養(yǎng)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設(shè)立的書院極多,居全國首位。而“海內(nèi)書院第一”的白鹿洞書院,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完備的書院。
歷史沿革書院的創(chuàng)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個人認為,此李渤即蘇軾名篇《石鐘山記》中“蓋笑儷道元之簡,而李渤之陋也”中的那個。因為兩人活動時間類似,活動地點類似,身份類似。
白鹿洞書院在唐代時原為李渤兄弟隱居讀書處。李渤養(yǎng)有一只白鹿,終日相隨,故人稱白鹿先生。后來李渤就任江州(今九江)刺史,舊地重游,于此修建亭臺樓閣,疏引山泉,種植花木,成為一處游覽勝地。由于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為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間,曾在此建立“廬山國學”,這算是白鹿洞書院的前身。宋代初年,經(jīng)擴充改建為書院,并正式定名為“白鹿洞書院”。當時有士子數(shù)十百人,與岳麓、睢陽、石鼓等,并稱為天下四大書院。正如《白鹿洞志》所記:“白鹿洞者,唐李渤讀書處也。貞元中,渤與涉隱廬山,蓄一白鹿甚馴,嘗隨之,人稱白鹿先生。寶歷中,渤為江州刺史,就今書院地創(chuàng)臺榭,引流植花,遂以白鹿名洞。……南唐升元中,即其地聚徒建學,……號曰廬山國學。宋初置書院,與睢陽、石鼓、岳麓三書院并名天下。這里所記的,就是白鹿洞書院的.簡單歷史。但不久即廢。白鹿洞書院累經(jīng)興廢。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戰(zhàn)爭頻繁,烽火連天,書院遭到毀壞。至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著名的哲學家朱熹出任南康太守(治所在今九江星子縣地),他親至書院廢址踏勘考察后非常滿意地說:“觀其四面山水,清邃環(huán)合,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真群居講學、遁跡著書之所?!苯?jīng)朱熹的竭力倡導(dǎo),才又重建了白鹿洞書院。朱熹在南康知州任上三年,為興復(fù)白鹿洞書院殫精竭慮,不遺余力。他曾親訂洞規(guī),置田建屋,延請名師,充實圖書;且又親臨講課,與學生質(zhì)疑問難。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著名哲學家陸象山也來到白鹿洞書院講學,朱熹、陸象山又有“白鹿洞之會”,書院也因之而聞名天下。
《白鹿洞書院教條》不但體現(xiàn)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經(jīng)典為基礎(chǔ)的教育思想,而且成為南宋以后中國封建社會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樣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guī)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書院“一時文風士習之盛濟濟焉,彬彬焉”它與岳麓書院一樣,成為宋代傳習理學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毀于戰(zhàn)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維修為正統(tǒng)元年(1436年),以后還有成化、弘治、嘉靖、萬歷年間的維修。進入清代,白鹿洞書院仍有多次維修,辦學不斷。19世紀末期,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生急劇的變化,出現(xiàn)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變法,改書院為學堂。白鹿洞書院于光緒二十九年停辦,洞田歸南康府(今星子)中學堂管理。宣統(tǒng)二年(19),白鹿洞書院改為江西高等林業(yè)學堂。國民黨時期,蔣介石準備要南昌中正大學接管白鹿洞書院,但未實現(xiàn)。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維修。1959年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qū),同年設(shè)置作為學術(shù)研究機構(gòu)的白鹿洞書院建置;1990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書院管理委員會。已是屋宇倒坍,塵莓滿院,荊棘叢生,滿目凄涼。建國后,經(jīng)及時搶救修繕,古老的書院才又煥然一新?,F(xiàn)在,白鹿洞書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學、學術(shù)研究、旅游接待、林園建設(shè)五位一體的綜合管理體制。
書院學規(guī)白鹿洞書院的學規(guī),由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所作,反映出了做人在做學問之前的教育思想。正文如下: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別如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右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右接物之要。
...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十
我從很小的時候起,就開始聽爸爸媽媽講故事,那時侯只是覺得書里面的內(nèi)容很好玩,很好笑,根本沒有在意,但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了書,因為從中能知道許多事情。上了小學,就開始學著自己讀書,一、二年級時,有許多字還不認識,便標著拼音一個個地看,只是粗略地看一遍,完全沒有注意那動人的情節(jié)、特殊的環(huán)境;更沒有發(fā)現(xiàn)主人公與眾不同的個性、堅毅的品質(zhì);沒有理解書里的喜怒哀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fā)現(xiàn)讀書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不再粗略的看一遍,而是一個個字細心的品味,理解更深層的含義。
由于我喜歡上了讀書,因此我的書已經(jīng)超過上百本了,里面既有文學名著,也有故事小說,還有期刊雜志,這些都幫助著我的學習,豐富著我的知識,告訴了我一些道理,讓我如何面對生活、學習、挫折,鼓勵我堅強的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書不僅能夠從中學到新的知識,還能從中學到新的常識,學會生存。
讀書要自己融入到書里面才能讀懂書中的含義,理解書里人物的喜怒哀樂。冰心說過:“要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弊x書是好的,要自己好讀書,而且要讀好書。
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讀書,那你就得看看《做時間的主人》這篇文章了,它告訴你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書可以隨身攜帶,既可以讓你學到知識,也可以大大增加你的風度,讓人一看就覺得你是個有知識的人。既然可以隨身攜帶那就可以從空閑的一分一秒抽出時間,比如等人時看一看、休息時看一看都行。
讀書有感其一其二篇十一
閱讀是一種快樂,那讀完書后,大家怎么寫感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讀書有感
作文
,一起來看看。向命運挑戰(zhàn)一個女孩患了白血病,在常人眼里這象是一張死亡宣判書。而她卻奇跡般的活了下來,她叫趙敏哲。
看了《與死神對話的女孩》,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坎坷的命運,而是她對生活的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她七歲就開始住醫(yī)院,醫(yī)院似乎是她第二個家。她不象其它病友,忍受不了治療時的痛苦,整天愁眉苦臉哭哭啼啼。她卻像個沒事人一樣,躺在床上輸液,嘴里閑不住,一會兒哼小曲,一會兒背兒歌。輸液針頭一拔下來,她立刻成了一只快活的小燕子,又跳舞又唱歌。而我呢?卻是那么脆弱,平時發(fā)高燒,肚子痛都會大驚小怪,哭鼻子,更別說得了白血病了。趙敏哲有十分堅強的毅力,每次做穿刺,會有一種無法忍受的痛苦,而他卻兩手一抹眼睛,燦爛的一笑,這使醫(yī)生們驚嘆不已。平時,我拉雙杠總是因為怕疼而躲在最后,有一兩次練一練已經(jīng)算很了不起了。比起她,這又算什么呢?盡管趙敏哲生重病,隔三差五地請假,而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
我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成績卻時好時壞。比起她,我又能說什么呢?樂觀、開朗、自信和堅強寫在她的臉上,流在她的血里,這或許就是她戰(zhàn)勝死神的法寶。
小男孩哈里因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正等著去天藍色的彼岸,但他還掛念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姐姐老師和同學們,卻又不知如何傳達他的心聲,直到他碰上了一個叫啊瑟的幽靈,啊瑟帶著哈里偷偷地溜回了人間,向親人好友告別,并向他們表示歉意和愛……我看完后不由淚流滿面,書里單純清晰溫暖的文字喚起了我心中最美好純潔的感情。它告訴我:學會關(guān)愛和珍惜生命。安妮寶貝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其實是他們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他們?nèi)绾蚊鎸λ劳鰧Q定他們?nèi)绾蚊鎸ι?。小男孩哈里死了,可是他無法去天藍色的彼岸,因為他還有一件事沒有完成——對他的姐姐說一聲:“對不起,我愛你,姐姐。”哈里死前與姐姐發(fā)生了糾葛,他出門前對姐姐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你等著吧!如果哪一天我死了,你會后悔的!所以,為了對姐姐表達歉意和愛意,哈里用盡了身上最后一絲力氣,但他滿足了,他微笑著飛向了天藍色的彼岸。既然現(xiàn)在我們都活著,為什么不好好對待生命,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呢?在心里對那些愛著我們關(guān)心著我們的每一個人說聲謝謝。
開始哈里曾一度自私地認為沒有了自己,別人都會為自己難過一生而懷念自己,這樣該多么光榮啊。后來他見過他的同學父母和姐姐以后,他明白了這是多么的自私,讓別人悲痛一生嗎?不。如果你愛他們,就不該看著他們難過,既然自己已經(jīng)虛脫了,就該圓滿地離開了,而他們也將有一個新的開始!生命是美麗的、無私的、純潔的。因為生命中有了愛的存在,人與人才能走得更近,世界才會更美好。如果一個人活著卻沒有愛,他不會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快樂!既然我們的生命中有了愛和其他美好的事物,我還能看不開生死?安妮寶貝說:死不是絕對的終結(jié)和虛無。要珍惜生命,但別畏懼死。衡陽11。3火災(zāi)事故中的官兵們,為了保護藏羚羊的人們,等等,他們面對死亡鎮(zhèn)定自若,毫不退縮,他們的生命就不是終結(jié),而是一種開始。想想,看看天上的云,有什么不可以呢?珍惜生命的每一秒,讓生命留下我們的輝煌,那么死又有何懼?死,永遠是個忌諱的話題,但只要有了愛的填充,就會是美好的。就像小男孩哈里一樣,他是幸福安詳?shù)仫w向了天藍色的彼岸,飛向了另一個起點。
讀了《天藍色的彼岸》一文,我真的很感動,它呈送給我們最真切的感動與最偉大的愛,在人性的啟示中感悟生存和死亡。
讀了史鐵生的文字,你會覺得是品過了一杯珍藏的清醴,回味清香悠長,在某個時刻,也許會應(yīng)景地涌上心頭,不急不緩,恰到好處地催人淚下。因為文字充斥著感性,更因為理性的敘述,更讓人的心顫然一抖。
多舛的命運讓本就心細的他更加感性。翻開書,你會發(fā)現(xiàn)那字里行間,全都是感情——就像是一碗炸醬面,醬汁沾染了每一根面條……原諒我的俗氣,對于清貧的我來說,炸醬面確實很美味。不,也許這文字真的就如炸醬面,平白,卻深入人心。
靜夜時,閱讀著《插隊的故事》,我是九零后,沒插過隊。但讀著讀著,我似乎覺得那個年代同我并不遙遠,我甚至能感受到清平灣,仲偉,小彬……這些景和人是我見過且親身經(jīng)歷過的。那種啃著摻麩的窩頭想著燒雞味兒的日子,那種見了心愛的男孩女孩卻不得不遮遮掩掩的羞澀,那種忍受著十足的青春干勁被不平和心酸磨得一干二凈的痛苦……我不知如何評論那個時代,因為畢竟我沒真正經(jīng)歷,更多的苦痛細節(jié)我無法理解。也許,即使我經(jīng)歷了那個時代,我也無資格評論,因為我于那段時光,只是一個平凡的經(jīng)歷者,一個普通的記敘者。
我認為史鐵生感性,是因為還有他對母親的一份心。經(jīng)典之作《我與地壇》中,他覺得自己沒能早些理解母親,沒能盡孝,愧疚之情溢于言表。可是,他能在母親有生之年重新振作起來,想必也是一種安慰吧。母親的愛永遠是博大無私的,她甚至可以為孩子心細地著想一切而忘記自己的存在。
而感性是與理性并存的,這才構(gòu)造成一個完整的人。能將二者處理得十分得當?shù)模闶且粋€識大體、有大愛的人。史鐵生便是如此。
感性的文字是用理性來表達的?!缎值堋贰段绮桶胄r》里,便是對現(xiàn)實的辛利理智地揭露。如一根長矛,直指社會最陰暗亦最易被人忽視的一面。《兄弟》里,以一個善良女孩子的視角,表達了對貧苦家庭的一對兄弟的同情,更有對世事的無可奈何和對條條框框的思索?!段绮桶胄r》的文字則充分展現(xiàn)了史鐵生先生對光影和聲音掌握得敏感、到位,十分精彩。一群工人一起談話的場面映入眼簾。描寫了底層勞動人民的辛勞與期冀,以及社會的不公與欺壓。
……
很多人喜歡史鐵生先生的文筆,覺得純凈柔軟,像是一大朵一大朵的棉花,在棉花下,又是一片貧瘠鋒利的土——這是現(xiàn)實。再怎么美好的文字,都是建立在現(xiàn)實之上的,否則就是無病呻吟。這說的也是理性。
當今,很多年輕的寫手愛堆砌華麗的辭藻、賣弄文采,浮得像一片油,沒有質(zhì)量。對此,我想說:去閱讀史鐵生先生的文字吧,深厚而純凈、柔軟而現(xiàn)實,那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沉穩(wěn)。相較而言,那便是一股清泉,干凈而有質(zhì)量。
因為那其中,有感性,亦有理性。感性在前,理性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