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姥姥語錄讀后感獲獎作品篇一
《姥姥語錄》敘述的事情樸實,簡單,溫暖。卻又讓人如此敬佩,敬佩于一個大字不識的老太太,用淳樸博大的胸懷,將許多“文化人”也看不清,理不明的事情,處理的那么透徹,那么在理。一時找不出什么樣的詞匯來形容這個老太太,就是能感覺到,她是多么了不起的姥姥!一個活到99歲的老太太呀!
我羨慕倪萍有這樣一個姥姥,但是,倪萍又何嘗不是因為自己的偉大,才有了幾十年那么多輝煌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依然善良,依然努力,依然不忘初心。
姥姥語錄讀后感獲獎作品篇二
小時候春晚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里提到過倪萍的《日子》,宋丹丹說她要寫本《月子》,還好不是坐月子。
讀了才知道倪萍原來是山東人,書里也有些山東的韻味,即使她刻意避著。我常覺的有些道理得是方言講出來才有感覺,普通話太普通,像在念天書。
我有個山東同學給我多次講過她母親的育兒觀:養(yǎng)娃就像種樹,即使有些枝枝岔岔,只要給它定時施肥澆水,它是能夠長大的。這說法形象。
我媽也是愛說能說的人,而且很多話一經她口就特別有水平。我學習不順,我媽說,人生的路總是彎彎曲曲,平坦的路往常都在后面,你鼓點勁,堅持一下,就能看著了。相比之,我爸不愛說,更多是身教而非言傳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小時候我一直生長在縣城,沒有機會體會隔輩親這種情感。仔細回想,只在老家待會一個暑期,和我爺我婆的記憶也很難串聯(lián)。記憶里,打我初面見到他們二老直至他們離世,他們的樣貌在我記憶里幾乎沒有發(fā)生變化。我想是我沒有仔細觀察過他們吧。說來遺憾,我甚至不知道我爺我奶的名字。我婆是基督教信徒,但她識字不多,一本圣經翻來覆去讀了無數(shù)遍,我真希望她最終在書里找到了生死的答案。我爺是大家長,很有威嚴,對我父親很嚴厲。因為家里男娃多,且我是最小的,自然待我不親。他最后生病的時間里,我去看過他,他不認識我。
日子在過,人在日子里老去,這是生活無變的真理。上周和家里打電話時,我媽給我又把舅家娃要結婚的事說了一遍,我爸和我的話也越來越多了,而這就是父母老態(tài)。
姥姥語錄讀后感獲獎作品篇三
其實在張校長發(fā)這條信息之前,我們的杜老師就已經讓我們閱讀《姥姥語錄》了。
這是一本充滿愛和善的書,字里行間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撿麥穗,聊閑話……但卻在作者的筆下生動了起來,如果沒有對姥姥那份無微不至的愛,對生活的感觸深厚,怎么會寫出那么生動,那么活躍,那么活躍;更激活了心中對愛的理解,對孝的理解,對人和生命的理解。
這本書啟發(fā)了我兩點: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語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極為深刻,其中,就有這么一句: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這叫別人幫你?!蔽乙婚_始對后半句很奇怪,給別人盛飯,怎么能叫別人幫你呢?后來想了想,正因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鍋米自己吃不了”,這句話才能讓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為了能讓97歲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讓姥姥剝瓜子來掙錢,作者是想讓姥姥快樂地過完一輩子;為了能讓姥姥補補身體,補品從幾元一斤買到幾千一斤,為了能讓姥姥開心,作者真是費盡心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著家人還健在,只要讓長輩感到滿足,幸福,這即是孝了。
姥姥語錄讀后感獲獎作品篇四
久沒有看過一本書,拿在手里就想一口氣讀完。一個99歲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書,吃過大苦,也享過大福。樸素無華的語言里飽含著世間最透徹的智慧。兩個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經常是潮濕的,想到兩年前已經離開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話語曾經我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要為我的外婆寫一點東西,幾度提筆,幾度垂淚,幾度止筆。外婆是個佛教徒,每天過著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動葷腥,正月七月要守齋。外婆的腿動過兩次大手術,這讓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終認為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這一生才會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點燃一支香和一盞油燈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團上前額著地,低聲細語,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減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著保佑一大家四代幾十口人能夠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夠工作順利,讀書的能夠學習好考個好學校。最后扶著灶臺艱難的站起來。20xx年的國慶,我回老家看她,帶著相機專門想要給她和外公照相,對著鏡頭她雙手合十習慣性的做了一個禮佛的姿勢,神態(tài)安詳,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媽媽翻著以前的老照片對小侄女說:“姍姍,奶奶現(xiàn)在已經沒有媽媽了呀?!毙≈杜艅傄粴q,這話更多的是呢喃自語。聽到我覺得很心酸。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我也會說同樣的話。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時想要為父母做一頓飯,洗洗碗,幫媽媽帶帶小侄女,陪他們買買菜,甚至什么多不做,就是在家呆著。卻發(fā)現(xiàn)能夠為父母做的卻是少之又少,內心的愧疚無以言說。
摘錄倪萍《姥姥語錄》部分語句如下: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恪?/p>
心里有氣有怨,說出來就好了,不管真對真錯,別留著,留日子長了,就長在身體里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裝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認命不是撂下,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給你希望,你就趕緊起來去往前走,有多大勁就往前走多遠,老天會幫你。別再黑夜里耗著,把神兒都耗盡了,天亮就沒勁了。
人的手不能輕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來,救命的事。
錢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錢才值錢。
二十幾塊錢買個啥?買個吃的一會就吃完了,買本書吃一輩子,好的書下一輩兒又接著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
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有一百個快樂,一輩子能碰上幾個這樣的日子。
姥姥語錄讀后感獲獎作品篇五
看見這本《姥姥語錄》,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趕上假期,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倪萍通過文字轉述著姥姥的話,滲透著她對姥姥的愛。書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樣,但我隱約間感受到——一個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讀完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扉頁上微笑著早年的照片,和藹、可近的倪萍,在經過了生活中的風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潤的臨家大姐,而是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為了兒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個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個心里、肩上承載太多的女人,她是一個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她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個個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講她的姥姥,讓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經88歲的姥姥,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誰找她,她都熱情相迎,姥姥常說:”別人信任咱,咱就得實心實意對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爺都看著呢“。雖然姥姥說的話沒有倪萍轉述姥姥語錄的精彩,但是理兒是一樣的,都喜歡拿老天爺說事。如今,我已經參加工作了,她還經常囑咐我們要多看書多學習,哪怕一天多認一個字,一年還能認識365個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學習就是認字,我可愛的姥姥。
這本書,文字間褪去了華麗的修辭,卻體現(xiàn)了最簡單最質樸的人生哲理,一時間我很難想象這位不識字的老人家能將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徹,并且用非常簡單的充滿智慧的語言表達出來,字里行間讓人讀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顯而易見的道理。讀了這本書,突然覺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覺得那些一時的不順都過去了。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是?。〗裉煳覀內绻覀兌寄芤赃@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會發(fā)現(xiàn)溫暖無處不在?!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親人還健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感覺幸福、滿足。這本書及時提醒自己愛我的親人。再多一點!
姥姥語錄讀后感獲獎作品篇六
逐行逐句讀完《姥姥語錄》,時而欣慰,時而溫暖,時而鼓掌叫好,時而傷心落淚……倒不是作者倪萍的文學造詣有多高,就是她這般平鋪直敘的大白話,更襯出了99歲的姥姥一輩子真實淳樸的人生哲學,發(fā)人深省。
這是來自著名主持人、演員倪萍心底的一則則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作者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倪萍的孝心,二是姥姥的智慧。
倪萍為了讓97歲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就想了一個點子:說歐洲某國家收購瓜子仁,要求必須是手剝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須是完整的,15元一斤,問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剝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開始剝瓜子。那時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給姥姥發(fā)工資,并動員全家偷偷吃掉這將“出口歐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來臨走也要讓朋友帶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掙了錢。這件事可見倪萍是費盡心思讓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樂樂。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guī)湍恪!?/p>
“遺憾就是專門留下的,要不就沒這倆字了?!?/p>
“快樂比別嫌它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一天老想著一百個快樂,你這一輩子能碰上幾個一百個快樂?”
“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夠數(shù)了,福又回來了?!?/p>
“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p>
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透著豁達,透著大度,透著善良,透著哲理,透著一個大寫的人的人格魅力!
姥姥是真正用智慧點亮人生的人!
姥姥語錄讀后感獲獎作品篇七
讀一本好書,就如喝一杯咖啡,喝完后就會體會到其中的美好和醇香,所以讀完后就肯定會有一些感受。
《姥姥語錄》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寫的,寫的是她與99 歲姥姥共同過的日子的書。
當我讀完《姥姥語錄》這本書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著書中的姥姥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那前不久已經去世的姥姥。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很慈祥又很可愛的姥姥。她愛吹牛,她愛罵人,但是罵人的話只有兩個詞,加上她一把年紀了,更多人都愿意逗她,讓姥姥罵他。其實我姥姥和她很像,每次當我犯錯或調皮的時候,我姥姥總是罵我‘敗家子’,罵完以后就會問我餓不餓渴不渴,想吃什么之類的問題。倪萍的姥姥愛叫人起床。老年人睡得少,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來,然后開始輪流叫人起床,她會大叫‘起床啦’如果沒有反應,她會用大冰手去凍你,如果還不齊,她就會掀開你的被子。
倪萍能在自己的姥姥生前為姥姥做這么多,對姥姥這么孝敬,讓我很羨慕,因為我已經沒有機會為姥姥做一些孝敬的事情了。以前每當過節(jié)的時候,我會和媽媽一起去老家看姥姥,那時候姥姥就會一大早搬著板凳在門口坐著等我們,看到我們時,會很開心的站起身來招呼我們,屋里飯菜都準備好了。每當這時候我都感覺很幸福,真想一直在姥姥身邊。吃過飯,我和媽媽想幫姥姥收拾,姥姥總是板著臉說: ”我有那么老嗎? 老到什么都需要你們幫忙的地步嗎?“ 這個時候我們誰也不敢再幫忙,因為姥姥已經生氣了。姥姥就是這么可愛??墒抢牙呀K究是老人,每個老人都會面臨著去世,姥姥當然也不例外,就在前不久姥姥永遠離開了我們,看著姥姥那像熟睡的臉,我想起姥姥總愛對我說的那句話‘小靜啊,什么時候你有時間多陪我?guī)滋彀?’姥姥對我那么好,她的這一個小小的愿望我都沒有幫他實現(xiàn),如果在姥姥生前我能為她做一些事該多好啊。姥姥也是這樣期望吧,但是直到她老去我都沒能為她做任何事,還真是可悲呢。雖然會很,但卻彌補不了什么。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倪萍對姥姥的一片孝心,而且也讓我及時明白了:如果你想為你的親人做一些事就要抓緊時間,不要等失去機會了才在原地獨自后悔。
姥姥語錄讀后感獲獎作品篇八
當我這個還算年輕的姥姥走進99歲姥姥平凡的日子,享受質樸無華的人生智慧時,我感到那一刻是充滿快樂的,是極其享受的。
老人一生沒念過書,卻那么崇尚念書人,那么明事理,那么有哲理,那么有心氣,那么有骨氣!怪不得養(yǎng)了那么一大群成功的后輩兒孫!
倪萍的文筆是平實的,樸素的,沒有太多的修飾,完全是質樸的白話兒,卻讓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勤勞善良,胸懷博大,充滿智慧的姥姥躍然紙上,仿佛就在身邊。之所以那么打動我的緣故,讀著倪萍的《姥姥語錄》,我想起了自己沒有文化的小腳老奶奶,有些地方一如相近,也深刻地影響了我的一生??赡苓@就是沒有文化卻不乏智慧和品德的老人們共同的地方吧。
如今,俺也進入了姥姥的行列,看看倪萍姥姥對她的深刻影響,想想自己的言行將對后輩兒孫的潛移默化,姥姥深感責任重大。
倪萍姥姥說:“心閑著閑著就麻了,麻了就跳的慢了,慢了就上床躺著,躺著就是心臟有病了。”我雖然退休了,沒有工作的心可操了,人很容易思想犯懶。我很佩服倪萍為了不讓姥姥閑著,給姥姥安排了整理報紙和嗑瓜子兒出口的“掙錢工作”,看到此我啞然失笑。
姥姥我可別讓心閑著,好書還是要經常讀讀,好戲也要經常看看才不致于落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