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網絡培訓個人研修日志篇一
這次學習,我還認識到: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師德為先,履行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有一顆熱愛教育事業(yè)、喜愛孩子的心。其中包涵著尊重孩子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等。時刻注重為人師表、自尊自律、要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權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學生快樂健康成長。
這就要求我們在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時,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入手,在活動中尊重每一名學生,要考慮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對每一名學生進行教育。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善于學習、反思、總結。多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根據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及時反思活動中的不足之處,總結后再次實踐,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同時,使自身的教研能力不斷的得以提升。
21世紀倡導的主旋律是“和諧進取”,新課程倡導的主旋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平時,我們在工作和學習中,多數情況下還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過這次學習,我徹底打開了固步自封的思想,無所顧慮的和學友們、同事們共同交流,共同研討,開拓了教研視野。
平時由于工作忙,很少潛下心來學習,通過這次學習,真是感受頗深,更顯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總之,這次學習我的收獲很大,進步也很大,我將繼續(xù)堅持網上學習,堅持終身學習。
教師網絡培訓個人研修日志篇二
只要我們付出努力、認真對待,研修就會大有收獲。對于現在已經嘗到了網絡研修甜頭的我來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網絡研修中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還要帶動其他老師積極參與,以促進學校、學生的發(fā)展。同大家一起在網絡研修中健康、快樂的成長!讓我們與網絡研修同行!讓網絡研修因我們而精彩我認為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tài)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努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因素必然影響著教學的進程和活動的展開。因此,我們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預設,以確保課堂生成的空間。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學設計往往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為營,問題一個接一個,時間計算合理精確。這樣的設計是牽制課堂教學的無形的繩子,讓教師與學生圍著它團團轉,束縛了學生的思想?,F在提倡讓教學設計粗放些,從僵化的、呆板的線型設計走向靈活多變、有廣闊發(fā)展余地的板塊設計,為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保留空間。所謂“板塊教學設計”,即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問題,然后將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設計幾個不同的板塊,這幾個活動的板塊可以根據課堂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
課程拓展的學習領域為課堂帶來多方面的內容和信息,同時也要求課堂必須具有吸引孩子學習興趣的推動力。只有在課堂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情感空間,才會使能力的形成融匯于統(tǒng)一的整體布局中,才會使學生在充滿情感、美感、和想象的教學情境中不斷體驗,從而發(fā)現學習的樂趣。
課堂上,提出問題很容易,但要提一個好的問題卻很難。在問題設計上盡量與學生日常經驗相聯系,力求有實用價值;具有開放性,以便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過程中獲得學習過程的體驗。
課堂應是學生們親自經歷發(fā)現、體驗、探究與感悟過程的課堂,孩子們的主動參與使課堂變得生動,充滿生機。同時,也是生生互動、合作交流的課堂,合作意識的樹立,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都蘊涵在教學之中。
為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為他們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和氛圍,還要盡量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猜測、操作、試驗、調查、信息搜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
教師和學生應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jié)教和學的活動,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反饋時間要及時。教師要做到每一節(jié)課都有反饋,表揚好的做法,提出問題和缺點,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強化重要內容,加深學生對當堂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能靈活理解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要耐心地多講解幾遍并加上適當地練習。
(2)反饋方式要多樣、靈活。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幾個重點問題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考試的方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態(tài)度,同時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
(3)反饋應該貫穿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學的完整過程指教師備課、上課、作業(yè)、輔導、評價,而反饋就貫穿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時反饋可以促進教學活動又快又好地完成,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