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一
《只有一個地球》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1)篇課文,是一篇科學說理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家園的呼喚”通過教學,要使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環(huán)保教育,同時培養(yǎng)其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文本題材與表達形式都比較嚴肅,如何寓嚴肅于生動之中,使學生得到知識、情感、能力多方面的提高,是教學難點所在。
一篇文章往往包蘊著豐富的內涵,若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能力范圍之內的最深刻理解、得到最大提高,就必須緊扣中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小學生對知識產生渴求的起點,萌發(fā)創(chuàng)新欲望的基礎。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能激發(fā)孩子無盡的想象力和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因此,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折服于地球的美,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為這么美的地球正遭受著破壞埋下伏筆。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著“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边@句話進行教學,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本課的重點,這句話理解了,也就讓學生明白了“只有一個地球”,懂得應該珍惜資源、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 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接著讓學生再深入理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搖籃的比喻意義。文中把地球比作母親,說明地球給人類生命,把地球比作搖籃,說明地球哺育我們成長。這樣,學生再讀第一自然段時,就能把對地球母親的喜愛及贊美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讀中了。
再讀文本找出體現地球可愛易破碎的句子,然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同時,運用師生平生生平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生生互動的對話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調動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激情,實現真正的以生為本,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守住語言文字的根本,融入文學審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組織學生進行自讀與小組探討。充分的讀、議,使學生全面而清楚地了解到由于人類對地球的無節(jié)制破壞,已使地球面臨資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機,認識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學生心靈受到較大觸動,水到渠成地發(fā)出“保護地球”的呼吁。
課上到這,孩子們想對我們人類說的話也就多了,但是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只有一個地球,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話——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都記住——只有一個地球,課雖終而情未了,課雖終然思考不止!
盡管課堂還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足,但明顯可以感覺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課堂氣氛越來越凝重,而洋溢在其間的情感就像一壺老酒,時間越長,它的香味就越濃。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我們把老師所教的知識全忘記后剩下來的東西。一堂課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能為學生的生命鋪上一點底色,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有一點微薄的貢獻,就已經是功不可沒了。若干年后,學生們也許忘記了自己曾學過《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忘記了文中的所有詞句,也許忘記了我這個給他們上過課的老師,但只要還記得曾經有這樣一份令他們難忘的感動;在扔垃圾時,能多走幾步,主動扔進垃圾箱;在用水時,不浪費水,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我想,這就夠了!
有人說,課堂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在遺憾中總結剖析進步,雖然忙碌,可是收獲不小,學無止境。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今天,教學方法,教學思路,可謂是百花齊放,作為第一線上的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適合自己學生的,能發(fā)展學生的,能提高教學水平的就是很好的。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二
《只有一個地球》此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文本,聯系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谖覀儼鄬W生的年齡特點和農村孩子知識面比較狹窄,他們對宇宙與地球的感性認識很淺顯。學習此課如果沒有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很深地了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習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決定把本課的教學分為第一課時重點講地球的可愛,讓學生通過說、看、寫來體會地球的可愛。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球的易破碎。因為只有學生在心里真正認識到地球的可愛才能激發(fā)學生愛護地球、保護地球資源的情感。
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接著我讓學生談談對地球的了解,然后我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后再談談對地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寫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最后我用地球四季圖片激發(fā)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
1、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并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系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自由與文本對話的空間。
2、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系生活來理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由于學生對地球了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
3、由于課件制作方法不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理想。如地球全貌圖就不大清晰。有些生活圖片內容相似導致學生回答相近或者無法回答,即耽誤時間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努力改正,并將對教學繼續(xù)探究、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三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里?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并能熟讀成誦。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麗——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
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然而面對養(yǎng)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根本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都告訴我們,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在課外補充人類對地球破壞的圖片時,學生的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越發(fā)感受到人類的做法是不對的,從而認識到今后該怎么做,在聆聽了邁克?杰克遜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后,學生們?yōu)榈厍蚰赣H寫宣傳標語,“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為了生存,保護地球”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們的焦慮、心痛、熱情與決心。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四
今天我執(zhí)教了《只有一個地球》第二課時的教學?!吨挥幸粋€地球》是一篇科學知識說明文。課文就告訴我們這個地球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兩個問題。課文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課前、結合新課程理念,經過反復的思索,我給這節(jié)課定了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以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為主,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我執(zhí)教的第二課時重點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地球“渺小不能在長大”、“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樹立環(huán)保意識。難點是理解“本來、至少”等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宇航員的感嘆“地球太可愛,又太容易破碎”是理解上的難點。現就這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與大家切磋:
我覺得自己最滿意的是:課前設計“新”,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新”,結尾激情朗讀“新”,突破難點方法“新”。在“新”中踩“實”,在“新’中高效!
1、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那幾個方面的內容?(課前老師在板書時留了三條橫線也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的三個內容)
我們采用搶答的方式來完成。(出卡片)
a、世界環(huán)境日為每年的(6月5日)
b、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c、宇航員遨游太空時發(fā)出的感嘆是:
d、地球母親的可愛表現在——實實在在地檢查了學生上節(jié)課和課外知識掌握情況。
2、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新”:在學習“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這一部分,我巧設曲問:學習了第二段,聽了交流討論,老師覺得同學們都和宇航員一樣覺得地球又可愛有臺容易破碎了,為人類的命運而擔憂??墒?,老師并不擔憂,老師覺得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想到了別的方法(反語設“曲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fā)爭論)。你知道老師在想什么嗎?(生:老師在想地球被破壞后移居別的星球)還有誰也和老師一樣有這樣的想法請站起來。”剛開始只有幾個大膽的同學舉手,然后我又笑著裝著很可憐樣子說:啊,我好可憐啦,愿意和我一起想去移居的站起來’",呼啦十幾個同學站了起來。然后我又說,“坐著的同學請你們想辦法說服我們?!蓖瑢W們開始用書中的知識回答,我又接著說:”站著的同學誰能幫我在想想辦法?”一位女生迅速用書中科學家提出的設想到火星到月球去。反方馬上又接著用書上的內容回答。站起來支持我的一男生甚至舉手也幫助勸說我了。然后我就請站著的同學一起讀6-7自然段,進一步通過讀感悟目前人類不能移居的道理。這一精彩的新穎的師生之間的愉快互動方法博得了聽課老師的贊賞!孩子們也是興趣盎然!我自己也感到非常興奮。實實在在讓學生去讀書去感悟去說話。
3、結尾激情朗讀“新”:在指導學生理解"至少"這個詞語時再一次得出結論:我們想移居的想法是無法實現的。此時我又問道: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我們人類能生活的更好一點,資源能使用的更久遠一些?學生紛紛回答要保護地球要珍惜資源。我激情地說:“同學們真會想辦法,為了我們的地球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讓我們一起向全班同學向在座的老師向全世界的人們高聲呼吁吧:現在請全體起立我們一起起深情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吧!此時全班同學是激情滿懷,情緒高昂。實實在在讓學生感悟到保護地球勢在必行!
4、理解詞語方式新:在理解“濫用”時,學生出現了理解上的困難。我舉例說明“濫用”就是當一個人拉肚子時,醫(yī)生讓他每天吃兩顆藥,兒他每天吃六顆藥,用得太多,沒有節(jié)制地用。而“亂用”是,你拉肚子了,醫(yī)生卻給你吃治感冒的藥,沒有選擇地用,胡亂的用,用的不恰當。這一例子巧妙地化解了理解上的難點。實實在在讓學生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
1、因為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在學習第二段時,沒有給足時間感情朗讀。
2、在體會“本來”“至少”這些關鍵詞時,沒有很好的安排最合適的環(huán)節(jié)來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性,這是我本節(jié)課最大的遺憾。
3、因為條件的限制,我沒有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課件或者視頻來設計教學,這也是我本節(jié)課的遺憾之一。因為說明類的文體適合運用多媒體,借助網絡手段,拓展學生視野,擴展學生知識面,提高教學效率,加大課堂信息量。如臨其境地感受、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和掌握課文內容,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形成能力。
這節(jié)課,我感覺自己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突破了重難點,容量大,落實好。通過本次教學比賽活動,我進一步認識到,打造高效課堂必須從老師深鉆教材,精心備課,用心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始。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五
執(zhí)教本課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地球的可愛。緊接我讓學生接龍讀課文后再談談對地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其次我引用宇航員的話引出可愛,讓學生圍繞可愛一詞從文中找出描寫地球可愛的語句或段落,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談體會等。然后同多課件和深入讀文,感受地球是易碎的。最后引導學生寫環(huán)保宣傳語激發(fā)學生保護地球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
1、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并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系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自由與文本對話的空間。
2、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系生活來理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由于學生對地球了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努力改正,并將對教學繼續(xù)探究、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六
柏拉圖說:“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我非常的喜歡這句話,并力圖以它來做為我教學的精魂——讓學生樂學、好學。本課是第六單元《短文兩篇》之其一,是人與自然渾然交融的精品之作,融入了作者的細膩情思。本節(jié)我圍繞一個“美”字進行教學,雖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但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現反思如下:
一、 小組合作討論不是膚淺功夫。
對于小組合作的任務,我只停留在了對文本釋義的層面上。讓學生邊讀邊譯,小組合作解決重難點,而對于文章中體現的作者情趣、思想感情等未讓學生進行深層的對比思考和探討。特別是對“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一句中體現的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之情體會不深。所以,我認為搞好小組合作教學的關鍵是對學生徹底放手,相信學生,深度的問題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激情。
二、 綱舉目張,有效教學。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雅。我的初衷是把文章與《三峽》對比教學,結果設計地內容過多,課堂結構過于冗雜。在處理思考問題“這兩篇短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試加以說明”時,只是把思想感情做了簡單的對照,未能聯系時代背景進行深入的分析。既想把文本知識說透,又想把兩課對比深化,結果是的兩項都渉入不深。想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所以教學中一定要敢于放棄,抓住重點進行教學才能綱舉目張,有效展開。
三、 有“讀”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自讀是基礎,誦讀是重點,悟讀是關鍵。古文教學中我一直本著“自讀,通大意——誦讀,理文脈——悟讀,重積累”的原則進行。在自讀,誦讀的基礎上悟讀,美讀。文中的“高峰入云”的“入”、“猿鳥亂鳴”的“亂”、“沉鱗競躍”的“競”······都是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如果能讓同學們賞析、體會這些詞語的美妙,我想讀起來肯定是另一番效果。沒能賞析語言美,不能不說是這節(jié)課的遺憾!由于條件限制,教學情境也未能達到更好,學生朗讀未能真正放開,那種由衷的美讀未能引導到位。有“讀”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所以我想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種因素,如加上舒緩的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努力讓學生做到體會文章之美,美讀,悟讀。
課堂上還學生一片自主的天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鍛煉的機會。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討論的氛圍,讓課堂成為智慧閃爍的課堂。這樣才能真正的置學生于主體的位置,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才真正是學生的課堂!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七
這個星期,我們進入了語文課本第四單元的學習,本單元的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了解人們?yōu)榇俗龀龅呐Γ埂罢湎зY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并轉化為日常的行為。
《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闡述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積極參與到保護環(huán)境的行列中。下面我將談談我對上完此課后的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樹立“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可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缺少了對學生現在環(huán)境遭到污染,地球遭到破壞的知識的介紹,而且現在的學生雖然時時把保護環(huán)境掛在嘴邊,張口就來,但是,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依然不強,覺得電視上了解的,書本上了看到的,老師介紹的關于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后果離自己很遙遠。沒有切身的體會,他們也就難以引起他們的重視,所以這節(jié)課下來,雖然“珍惜資源,保護地球”這一口號掛在了他們嘴邊,但是很難融入他們心中,更別提落實在他們的行動中。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課前,我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上網查資料或翻閱書籍收集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事例和環(huán)境污染給我們的人類的生活和地球帶來的影響,并在班級內相互交流。
2.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fā),找一找環(huán)境污染的現象,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更能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八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即說明文中的一種。課文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第一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解決字詞問題,以及理清課文的脈絡,知道課文主要寫了關于地球的三方面的內容。
第二課時,首先圍繞著課文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引導學生探討:為什么宇航員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然后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方法——說明方法及修辭方法。
下面,我主要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反思。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為什么宇航員會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樣的感嘆?”這一問題直奔課文主題,再輻射全文。這樣,既避免了瑣碎的分析,又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學進程。
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外在的美麗,讀出對地球的喜愛贊美之情。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地球是慷慨的、無私的。讓學生體會到: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接下來自然過渡:然而面對養(yǎng)育我們的母親,人類又是怎樣對待她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自然資源的有限”,“人類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因為有了前面對地球母親的情感積淀,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抓住“不加節(jié)制”、“濫用”、“隨意破壞”等關鍵詞的理解,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沖突——人類是多么自私,多么貪婪,多么無知!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隨意毀”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從而引導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這雖是一篇說明文,卻有著記敘文同樣強烈的情感。所以,我打破學習說明文的一般方法,主要從情感方面進行啟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地球母親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破壞地球行為的痛恨之情,增強保護地球的使命感。激發(fā)情感方面,主要引導抓住關鍵字詞,體會含義,想象畫面,再輔以直觀的圖片,使學生的情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最后,引導學生和作者一塊發(fā)出號召——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此時,從學生強烈的語氣中,我能感受他們的痛心、熱情與決心。
在學生感受了課文內容、體會了情感之后,再引導他們領會作者的寫作方法——說明方法及修辭方法。我是這樣過渡的:這是一篇說明文,卻如此深切地激發(fā)了我們的情感,啟迪我們的思想。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回顧一下,剛才已經通過體會“本來”“至少”等詞,感受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嚴謹性(板書:準確用詞)。下面我們再來看看作者還用了哪些方法?引導復習鞏固說明方法和修辭方法后,以“說明地球的美麗可愛”那段為例,師生一塊感悟寫法。再布置同桌之間討論:課文在說明“渺小、資源有限、無法移居”這三方面分別運用了哪些方法?之后交流。學生在交流反饋時,積極性非常高,可見同桌交流效果好。這樣,讓學生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在老師的鼓勵下,以后相關作文定能運用到相應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開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于是努力啟發(fā),當時我顯得有些急躁。因為前面花的時間過長,所以后面體會寫法時,就顯得有些倉促,留了點尾巴到另一節(jié)課解決。不過,好在前面的環(huán)節(jié)都抓實了,留點尾巴也不覺遺憾。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九
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很久,他是六年級上冊書中第一篇說明文,所以一定要上好。幸好在此課之前,我專門講了關于說明方法方面的知識,學生掌握的還不錯,我認為這一步設計的很有必要。
今天把課上下來,回來躺在床上回味起自己的教學過程,還真想出來東西來。這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主要是生字詞,理解段落大意及結構,總攬全文,弄清主題“只有一個地球”,當我問到同學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時,學生基本只回答出一點“人類無法移居”。“自然資源有限”卻怎么也找不到。備課時我認為這一點是簡單的便沒有做較多的考慮,一時便不知道怎樣去引導,于是情急之下就直接說出了答案?;貋碇笙肓讼耄瑧撨@樣去引導:“人類為什么會有移居其他地球的想法?”
生:“那是應為地球無法生存了。”
師:“為什么地球上無法生存了?”
生“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了?!?/p>
師:“為什么會枯竭呢?”
生:“應為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p>
順其自然的就引導出來了,當時怎么就沒想到呢?又讓學生少了一次思考的機會。
從這件事中我得到一個經驗教訓:不可高估學生,備課時備學生是很重要的。另外,課堂應變能力也要加強,這些都需要我們在課下踏踏實實的鉆研教材,吃透教材。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十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幾個地方值得反思,現就反思與大家商討。
一、教學中我利用課文題目中的“地球”一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地球的理解,感受地球的可愛,并且讓學生自主讀書、聯系課文深入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自由與文本對話的空間。特別是聯系地球四季圖片讓學生說一句話,更是尊重了學生獨特理解。
二、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為了使學生感受地球的可愛及與人類的關系,我出示宇宙中看見的地球圖片,特別我用了幾幅生活中的圖片讓學生來觀察、談話,特別最后讓學生合作編成一首贊美地球的小詩,有效的解決的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對地球的感情油然而生。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遺憾。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學生理解課文第二段時,學生的理解面較窄,沒有聯系生活來理解。出現這種情況和我的引導沒有引導好有很大關系,也說明了我課前備課不夠充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不到位。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由于學生對地球了解不夠,朗讀課文不能融入到情境中去,課文朗讀缺乏美感。這時我應該及時給學生范讀或者準備錄音讓學生聽讀,但是我沒有這樣做,而是草草結束。
3、多媒體課件教學作用發(fā)揮不夠。由于課件制作方法不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理想。如地球全貌圖就不大清晰。有些生活圖片內容相似導致學生回答相近或者無法回答,即耽誤時間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努力改正,并將對教學繼續(xù)探究、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十一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說明文,它介紹了有關地球的知識,說明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條理清晰,說服力強。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同學們了解人類對地球資源的破壞,導致了怎樣嚴重的后果,從而明白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授課時,我讓學生理解過課文的文字內容后,又設計了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拓展環(huán)節(jié),從而更加深學生的理解。
一、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兩處:
1、課前,經過反復的思索,我給這節(jié)課定了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重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方法。《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我讓學生抓住主線引導學生從“可愛”和“破碎”兩方面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突破難點。同時我以表格的形式重視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結合文本并跳出文本聯系生活認識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從而喚醒學生對地球的保護意識。
2、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的地位較為充分地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學生課前搜集資料,舉例說明人類所造成的生態(tài)災難,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3、升華情感
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話寫在課題后面,再與同學們交流。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二、教學不足
1、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從發(fā)言中體會得到,學生的自學情況較好,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是大部分,有的學生做的不夠到位。合作學習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參與學習以及表現自我的機會。在交流匯報中,學生回答問題不夠積極。
2、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全面,學生回答的面有點窄。而教師又沒有很好的去引導。
3、作為科普性的說明文,學生肯定有很多的疑問,而我卻沒有留給學生質疑的機會。
4、本科教學讀的訓練落實不夠到位,有待今后的改進。
三、產生的疑惑
本課中我為了突破教學重點,落實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這一教學理念,設計了表格,課件展示地球母親受破壞的情況,內容更系統(tǒng)化,但卻導致教學時間的短缺,影響了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以及讀的訓練。那么,到底怎樣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呢?懇請大家指教。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十二
《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是小學社會課第六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這樣二個方面:一、使學生明確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而需要養(yǎng)活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口增長過快、資源和能源緊張、環(huán)境污染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二、使學生明白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必須保護地球。
通過課前的設計和教學實踐,我覺得本節(jié)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突破了教學重點。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新的理念:
首先,針對社會課信息量大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把教材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課前,我讓學生搜集了大量我國資源環(huán)境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將課內與課外相聯系,豐富了課堂的容量,而且增長了學生的知識。
其次,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讀自己所搜集的資料的方式;在探究環(huán)境污染形成原因的時候,采取了讓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
再次,巧妙地使用課件。播放地球在太空中旋轉的動態(tài)畫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組環(huán)境遭到污染的照片,觸動了學生“憎恨破壞,保護地球”的渴望。這些手段的運用,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到動起來,我讓他們參與了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了與環(huán)境保護有關的各種資料;課堂上,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暢談自己對地球的了解;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環(huán)境污染的形成原因等。這些全是學生自行完成的。
課前的資料搜集體現了本課知識化的特點,而學生通過親自參與也學會了搜集資料及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另外通過課件播放環(huán)境污染的照片,讓學生談觀后感,激發(fā)了學生對環(huán)境遭到破壞所產生的痛心之情及要保護地球的正確價值觀。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十三
《只有一個地球》是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文本、聯系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本文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教學的難點是:如何將這樣一篇科學小品文讓學生學得有情有趣,使之既能理解課文內容、知曉課文的表達方法,同時內心又能真正被打動,將環(huán)保意識內化為行動。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了解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首先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去充分地感受。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對學習課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總覺得還有很多知識點落實不夠到位?,F就這堂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與大家切磋:
1、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自主讀書,邊讀邊劃,聯系課文,深入思考,并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和同學交流討論,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的、自由的與文本直接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與思考。在全班交流時,我根據教材特點,采用了變序教學的方法,首先抓住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為什么會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這一問題直奔主題,再輻射全文,避免了瑣碎的、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
2、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的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讓學生體會地球的美麗、渺小時,在學生讀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認識后,再輔以課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麗、渺小,使學生對地球媽媽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生動,這時再次讀文,理解和朗讀就比較到位了。
3、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的補充有關圖片資料:人類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tài)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文字資料:地球資源的現狀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進而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的出路何在?通過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精心保護地球!”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該怎樣保護地球。有利于促使學生將環(huán)保意識內化為行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遺憾: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
學生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深刻,學生回答問題的面有點窄,這和老師的引導有很大的關系。這也證明課前備課不夠充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到位:
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這段話還應通過朗讀訓練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后的內容,“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人。
3、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用發(fā)揮不夠:
由于本人課件制作方法不夠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理想,如:出示地球資源遭破壞以及由此帶來的生態(tài)災難圖片資料時,應適當配以音樂渲染氣氛,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4、對于這篇科學小品文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
如:“本來”、“至少”等詞語的運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嚴謹的特點。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繼續(xù)努力去探索、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十四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課文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關鍵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通過抓住關鍵句“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1.情境激趣。通過美麗的地球美景照片和入情的導語,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以讀促情。本文雖是科學小品文,用詞嚴謹的同時,表達卻很生動。文中贊美地球的語言特別生動,通過指導朗讀,讀出贊美之情,感受地球的可愛,與后面“地球容易破碎”的內容相照應,可以使學生更加由衷地熱愛地球,熱愛我們的家園,更加發(fā)自內心地要保護地球。
研讀“地球的易碎性”這一部分內容時,通過課前查找資料、課上交流、觀看圖片等,使學生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為,傷痕累累的家園與前面看到的、感受到的美麗家園形成了對比,內心形成沖擊的同時,更是希望用實際行動保護地球。
3.升華情感,內化行動。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碑攲W生有了保護地球的愿望時,讓學生動筆設計宣傳語,更具說服力,所寫的宣傳語更是發(fā)自內心的呼喚。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篇十五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科學說明文,這篇文章的條理非常清晰,結構嚴謹,從地球的美麗而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三個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說明了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提醒人類要精心的保護地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孫后代。
教學中我根據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引導學生:
1、抓關鍵句,體會課文是怎樣一步步得出結論;
2、引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說出對句子的理解,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
3、找出有關句子,了解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以及這種方法的好處。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抓住這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中心理解文本。引導學生抓住“美麗渺小”,學習課文的前兩步自然段,然后接著引導學生,抓住“容易破碎”,來理解地球上資源的寶貴有限,抓住3、4自然段中的關鍵詞,感受自然資源的有限和面臨的危機,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最后引導學生關注,目前為止沒有第二個星球適合人類居,體會作者的用詞的嚴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又讓學生回顧《宇宙生命之謎》這篇課文,讓學生明白,地球是目前適合人類居住的唯一星球。自然而然引出文章的結論:“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拓展呼吁:地球是生命的搖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地球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保護環(huán)境,為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設計環(huán)保宣傳標語。
不足之處:讀書的時間不夠多,特別是第一自然段地球的美麗可愛應該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更能激起學生對地球的愛護。學生自主學習時忽略了個別不愛說話的孩子,今后教學中應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