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一
對于草原的熱愛是出自于我本身對于自由的一種向往吧,不知從何時起,我總是向往那美麗的草原,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
早就聽說內蒙古大草原景色宜人,這個暑假終于有幸一游。20xx年7月8日早晨,我隨夏令營的老師和伙伴們到達了向往已久的內蒙古。
早餐后,去了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清新的空氣,湛藍的天空,飄逸的白云,讓我們心曠神怡。綠油油的草原上開著朵朵白色的野花,散發(fā)著清香。低頭仔細觀察那一根連一根的草葉,牽著目光一直到遠方,像一條條長長的綠色緞帶,以至連太陽的顏色由金黃變綠,這綠色的光波經富有彈性的綠毯反射到空中,使天空的顏色也變成了翠綠。這種翠綠的顏色,只有天空開的染料廠才能生產。廣宇和大地,都是綠的,這是青春的綠,生命的綠。面對這美麗的景色,我們情不自禁的歡呼雀躍。
第二天下午,我們到了響沙灣。遠遠望去,連綿起伏的沙丘在太陽的照射下像金山一樣發(fā)出金黃色的光芒。我順手抓了一把沙子,細細的沙子從我指縫中淌出來,沙子很燙,據說中午可以燙熟雞蛋呢!即使熱浪滾滾,但是從沙丘上往下觀看那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金黃色的沙丘躺在藍天白云下,有一種茫茫沙海入云天的壯麗景象,好似一條金黃色的臥龍盤在大地上,我陶醉在這景色之中。后來通過查閱資料知道,這里因沙子會唱歌而得名“響沙灣”。傳說這兒有一座宏偉壯麗的喇嘛廟,有一天,一夜之間,狂風吹來的砂石把這座廟埋了起來,堆成一座沙山。埋在地下的喇嘛們還在不斷的念經、擊鼓、吹號……我們聽到的,就是喇嘛念經、擊鼓的聲音。響沙灣高110米,沙寬200米,地勢呈彎月狀,形成一個巨大的沙灘回音壁,多少年來迎接著日出日落的輝煌,也擁抱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
這次內蒙古之行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而且豐富了我的暑假生活,增長了知識。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地大物博,和大自然的奇異風光。我愛美麗的內蒙古,我更愛偉大祖國的山山水水和每一寸土地。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二
呼倫湖位于呼倫貝爾市,東經117000'10''~117041'40'',北緯48030'40''~49020'40'',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為構造成因的半咸水湖。呼倫湖西岸為起伏的山巒和俊俏的懸崖陡壁;東岸和南岸地勢平坦開闊。湖底為泥底,比較平坦。呼倫湖的位置水的補給除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外,主要來自發(fā)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的克魯倫河,以及連接貝爾湖和呼倫湖的烏爾遜河。
呼倫湖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最大的湖。位于呼倫貝爾市。有克魯倫河和烏爾遜河注入。湖面海拔539公尺,面積2,31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8公尺。舊時呼倫湖北與海拉爾河相通,湖水外洩入黑龍江?,F(xiàn)已斷流成為內陸湖。1958~1962年間因與湖相通的穆得那亞河被堵塞,湖水上漲2.5公尺。近年湖面蒸發(fā)量與湖泊補給水量取得新的平衡,水位又趨穩(wěn)定。冬季封凍。呼倫湖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內湖,與貝爾湖為姊妹湖。
呼倫湖的自凈能力與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關,首先湖的面積大,與多條草原河流溝通;其次由于地處高緯地區(qū),氣溫低,對湖體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湖體構造特殊,露出30余個泉點,有大量地下水的補給。因此,呼倫湖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在區(qū)域環(huán)境保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呼倫湖呼倫湖在史前已經有人類居住。歷史上曾數易其名:《山海經》稱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楞湖,當地牧人稱達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稱,“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慣為兩湖命名。清初,游牧在湖邊的蒙古人開始稱呼倫湖為“達賚諾爾”。“達賚”蒙古語意為“?!?,“諾爾”意為“湖”,“達賚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呼倫湖湖水的范圍變化非常大,在《山海經》、《唐書》這些古書中都有記載。呼倫湖以前叫大澤,在漢語文獻里面叫很大的湖泊,有時候可能達幾千平方公里,但有的時候又很小,比如說在清末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它干涸了,就剩下幾個小水泡和大量的濕地。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及20世紀60一80年代,這個湖又都有一個擴大的過程。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風情園!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以蒙古族傳統(tǒng)歷史文化、宮遷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核心,以草原景觀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蒙古風情園,于20_年6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開工建設。
蒙古風情園是經內蒙古自治區(qū)計委批準立項,列入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先項目。園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西北側,距市區(qū)8公里,總投資3。4億元,一期工程用地1萬畝,投資1。2億元。蒙古風情園集蒙古族建筑、草原風情、歌舞表演、飲食服飾及歷史文化、宗教禮儀為一體。
蒙古風情園是內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重點建設工程,是由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投資建設的特大型旅游景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昭君路8公里處(昭君墓北側),園區(qū)占地1萬畝,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
蒙古風情園是按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有:可汗宮大酒店(四星級標準)、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群、白云塔拉、小召寺、王爺府、知青園、騰格里敖包、賽馬場、篝火臺、人工湖、游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游覽交通服務中心、草原神舟航天臺、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生態(tài)停車場、甘迪爾草原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qū)。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確內蒙古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業(yè)主單位,我公司根據經營需要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園林部、保衛(wèi)部、市場營銷與項目研發(fā)部、經營管理部、游客服務部8個職能部室和可汗宮大酒店、蒙古風情藝術團2個經營實體。
我公司將本著政府創(chuàng)造投資環(huán)境、企業(yè)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yè)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將本著文化經營、市場動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yè)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四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從南京出發(fā),一路向北。在山西晉城的皇城相府,我看到了陳廷敬編纂的《康熙字典》,4萬多個漢字,讓我驚嘆不已;在恒山腳下的懸空寺,懸崖上的樓臺似乎是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呼之欲出;在云岡石窟,1500多年前的佛像仍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繼續(xù)向北,我們來到了內蒙古,來到了克什克騰旗的達里湖。達里湖也稱為“達里諾爾”,意思是像大海一樣的湖。傍晚,來到達里湖邊,我光著兩只小腳丫,大聲地喊著,在沙灘上跑來跑去。我抓起一把沙子灑向碧綠的湖水,沙子在空中形成了一條美麗的弧線。我在沙灘上堆了一座小山,用水草把小山圍住,又在小山上插了一面小旗,小旗隨風飄揚。
我轉過身,看見圓圓的太陽已經一半沉入了湖面,而另一半在湖水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美麗。直到太陽完全沒入湖中,天漸漸黑了下來,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達里湖。
第二天,我們的車行駛在草原大通道上,平坦的公路一眼望不到邊,似乎伸向了天邊。公路的兩邊是一望無際的扎魯特旗草原,深綠色、淺綠色、黃綠色,一條條、一塊塊,拼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一群群小牛、小羊在草原上悠閑地吃著草。
爸爸把車停在路邊,我跑向一片草叢。草兒很高,比我的膝蓋還要高。草兒很軟,一陣風吹過,草兒彎下了腰。
我拔了一根長長的草,編了一只手環(huán),美美地戴在手上。這時,我轉頭一看,咦,爸爸哪兒去了?原來,爸爸躺在草叢里。我也在爸爸身邊躺下,爸爸指著天空說:“看,多美的云?。 蔽页职种傅姆较蚩催^去,藍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有的像溫柔的小綿羊,有的像活潑的小白兔,還有的像甜甜的棉花糖。
回到車上,我們沿著草原大通道繼續(xù)著北行之旅。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的是內蒙古第一大湖――呼倫湖。
呼倫湖與貝爾湖為姊妹湖,位于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中心地帶的呼和諾爾的湖畔,距海拉爾市61千米,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呼倫湖湖面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為東北至西南走向,長度為93千米,最大寬度為41千米,湖周長447千米,湖水面積2339平方千米,為構造成因的半咸水湖。呼倫湖西岸為起伏的山巒和險峻的懸崖絕壁;東岸和南岸地勢平坦開闊。湖底為泥底,比較平坦,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呼倫湖水的補給除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外,主要來自發(fā)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的克魯倫河以及連接貝爾湖和呼倫湖的烏爾遜河。舊時呼倫湖北與海拉爾河相通,湖水外泄入黑龍江?,F(xiàn)已斷流成為內陸湖。
1958年一1962年間因與湖相通的穆得那亞河被堵塞,湖水上漲2。5米。近年湖面蒸發(fā)量與湖泊補給水量取得新的平衡,水位又趨穩(wěn)定。呼倫湖的自凈能力與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關,首先湖的面積大,與多條草原河流溝通;其次由于地處高緯地區(qū),氣溫低,對湖體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湖體構造特殊,露出30余個泉點,有大量地下水的`補給。因此,呼倫湖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資源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在區(qū)域環(huán)境保護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各位游客朋友,呼倫湖地區(qū)在史前已經有人類居住。歷史上曾數易其名?!渡胶=洝贩Q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愣湖。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稱,“呼倫”是由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湖盛產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來命名山、河、湖、泉的名稱。清初,游牧在湖邊的蒙古人開始稱呼倫湖為“達賚諾爾”。“達賚”蒙古語意為海,“諾爾”意為湖,“達賚諾爾”意為“海一樣的湖”。呼倫湖湖水的范圍變化非常大,在《山海經》《唐書》這些古書中都有記載。
各位游客朋友,從海拉爾乘車沿301國道北行,在茫無邊際的草海里,迎著車窗外撲鼻的花香和悅耳的鳥鳴,視野里滿目碧綠,愈走愈會感到綠的色彩愈重,遠山綠得滴翠。車過陳巴爾虎旗旗府巴彥庫仁鎮(zhèn)10千米,一個明鏡般的湖泊便闖進了你的眼簾,這就是呼和諾爾湖。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點,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妝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在湖西岸的山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大建筑為主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潔的白蓮花開放在綠野上,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諾爾旅游點,也是近年呼和諾爾草原旅游節(jié)和那達慕的會場所在。這座磚木結構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廳建筑面積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廳寬敞明亮,正對廳門處擺放成吉思汗畫像,四壁鑲嵌著成吉思汗版畫組合系列。大廳和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還可以舉辦舞會、小型音樂會。大廳兩側設有24個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艷麗、金壁輝煌的蟠龍立柱支護,寬敞明亮,顯得高貴、寬敞,氣度不凡;壁毯壁畫制作精美,圖案古樸,色彩明快。牛、馬、羊、胳駝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極富民族特色。在這里可以吃到草原風味全羊宴一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湯等,還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湯白似乳、香味撲鼻的鯽魚湯。
各位游客朋友,這里還備有供大家乘騎的馬匹、胳駝和乘坐的勒勒車、米力干車等。穿著蒙古袍,以藍天白云、草原銀湖為背景,拍一張騎胳駝或策馬馳騁的照片,將會給游客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這里既可以參加口徑槍有獎射擊比賽,還可以狩獵野鴨。游客既可在湖邊垂釣、乘游船在湖中搖櫓搬槳,也可以觀看賽馬、蒙古式摔跤、烏蘭牧騎演出。參加草原篝火聯(lián)歡晚會最富有詩情畫意,游客可以盡情唱歌跳舞。在小賣店,還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在這里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空氣,花香和鳥語,體驗比較原始的游牧生產方式,一定會使游客領略和感受到繁華的都市從未有過的情趣。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六
朋友,當您步入令人心馳神往的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察爾森水庫的時候,一定會感覺到,秀美挺拔的青山在向您會意點首,巍峨屹立的大壩向您伸出了溫柔的臂膀,碧波蕩漾的湖面向您敞開了廣闊的胸懷,撥弄綠水的錦鱗向您唱起了“賓至如歸”的歡迎曲。水庫風光獨特,氣候宜人,這里有當今旅游所崇尚的陽光、空氣、綠色三大基本要素,不失為避暑、度假的旅游勝地。
察爾森水庫位于嫩江支流洮兒河中游、科爾沁右翼前旗境內,距烏蘭浩特市32公里,距烏蘭浩特機場20公里,是我國東北地區(qū)四大水庫之一。水庫三面環(huán)山,一面與草原和國家森林公園接壤,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旅游環(huán)境。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7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8.3億立方米,總庫容為12.53億立方米,是洮兒河干流上唯一的水流控制性工程。20_年8月,庫區(qū)晉升為國家水利風景區(qū)。
地處科爾沁草原西部腹地的察爾森水庫,始建于1973年。1980年暫停緩建,1987年開始復建,于1991年竣工并投入運行,被列為國家“十五”重點工程,隸屬于水利部松遼委管轄。水庫保障6個旗縣市的213萬畝農田、487萬畝草原、4個城鎮(zhèn)929個自然屯的人民水源和財產安全。1992年水庫向游人開放。巍峨的水庫大壩高40米,險峻的岸坡上,陡槽式溢洪道設四孔9×9米弧形閘門,最大流量3500立方米/秒。輸水洞為二洞合一形式,主洞用于灌溉輸水,支洞用于發(fā)電引水;擁有現(xiàn)代化管理的水電站,四臺3200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800千瓦,構成了水庫旅游區(qū)的主體工程設施。
旅游區(qū)內,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fā)展,特別是環(huán)保工程的實施,使旅游設施日臻完善。除秀美的自然景觀和主體工程外,還修建了多處人文景觀。樓亭花壇,賞心悅目,草木蔥蔥,生機盎然。西山頂部設有夕陽亭,杏花山設有報春亭,還有漫山遍野的“柞樹”,每到秋天,姹紫嫣紅,景色誘人,形成當地特有的生態(tài)風景線。
還有數公里的黃金垂釣水岸、人工浴場、精養(yǎng)魚池,造型奇特的水庫迎客大門、噴泉,智力迷宮、明珠園、生態(tài)園、益園、吊橋、休閑廣場、蒙古村等設施和景點,可供游人盡興游覽;還有果樹園,游人可以品嘗到各種綠色果品。水庫偏南處建有水上樂園,開設各種水上游樂項目;樂園南側有一大片水洼草地,久旱不涸,那里昆蟲齊鳴,蛙聲疊起,仿佛將游人帶入童話般的世界……在水庫中心,有一個4000平方米的湖心島,因離陸地較遠,每到春季,這里就變成了鶴、鷗、鴻雁等十幾種珍貴水鳥繁衍生息的“自由王國”。
您如果有興致,可乘坐快艇或游船,繞鳥島兜上一圈,在這寬闊的水域上,既可領略大自然賜給我們的那種鳥語花香、漁帆點點的勝境美景,又可使我們在內心升騰一種身處“小漓江”之感和“超凡脫俗醉山水”的感覺。兜游之后,當你住進豪華高雅的賓館,便能品嘗到由特級廚師料理的鮮活魚宴。旅游區(qū)內還設有大屏幕歌舞廳、美容室、洗浴室、大中小會議室、高中低檔客房。走進淺白色大小不同的蒙古包用餐時,一對身著蒙古盛裝的青年男女,伸出熱情的雙手,托起潔白的哈達,在鑲金鍍銀的酒杯里斟滿“瓊漿玉液”,敬獻給來自遠方的客人。
隨之,悠揚的馬頭琴聲回蕩在蒙古包內,婉轉淳厚的蒙古族歌聲回響于耳畔,歌聲與琴聲交織在一起,歌樂聲伴隨著蒙古族特有的飲食習慣,會使您如癡如醉。當您坐在舒適柔軟而又漂亮的蒙古包內,品著“奶油茶”,吃著“手把肉”和水庫盛產的各種鮮魚,定會有種走進草原、貼近自然的回味無窮的感覺。待茶余飯后,禮儀小姐伴您跳起舞來,會使您在濃郁的民族風情氛圍中,解除一天的旅途疲勞,度過難忘的休閑時光。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七
大家印象中的內蒙古是不是遼闊的大草原,其實還是有很多其他景點的。那么關于內蒙古景點的
導游詞
應該怎么寫呢?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內蒙古景點的導游詞,歡迎大家參閱。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現(xiàn)在我們乘車前往青山地質公園游覽觀光。這里的地質地貌以冰臼遍布而稱奇。
冰臼,就是冰川時期留在山巖上的臼坑石窩,亦稱“巖臼”。那里,由花崗巖形成的山體巖石經第四紀冰川作用后極具美感。從1997年開始,青山園區(qū)發(fā)現(xiàn)大規(guī)?!疤烊诲佈ā?冰臼群)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998年8月青山園區(qū)被赤峰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自然保護區(qū),1999年8月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20_年被國土資源部批準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20_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組成部分之一。青山位于經棚鎮(zhèn)東25公里處,地處大興安嶺的東南邊緣,峰巒疊嶂,連綿起伏近20公里。青山地形地貌奇特,地質構造復雜,山體土石分明,全境露出地層,青山主峰海拔1572米。境內主體水系為西拉沐淪河,屬地表水,是遼河的正源。青山總面積9200公頃,山頂面極為平坦,長800米,寬不到400米,呈橢圓形,北面山峰高1574米,南面最高點為1534米,巍峨壯美、景象萬千、峰巒疊嶂、林茂花繁,有“小桂林”之稱。景區(qū)系中生代發(fā)生的巖漿活動和火山噴發(fā)所形成,并有世界罕見的大規(guī)模第四紀冰川地貌遺跡冰臼群。青山主體渾然雄奇,遠看似神像,近看似大佛端坐,有風韻天成的實在感和神秘感。
青山真可謂山有山形,巖有巖相,景區(qū)內所發(fā)現(xiàn)的大規(guī)模冰臼群分布于堅硬的花崗巖山脊和山峰上,其分布之廣、規(guī)模之大、特征之明顯和保存之完好,實屬國內外罕見,堪稱“世界奇觀”和“天下一絕”。青山自20_年開發(fā)建設以來,先后建起了青山壇、洞吧、觀景臺等,恢復了古石廟,可供游人祭拜、游覽。還修建了索道、游步道、馬道等游覽基礎設施。青山共有景源129處,其中特級景源16處,一級景源58處,二級景源28處,三級景源27處。主要景觀有青山壇、山頂大型冰臼群、花崗巖峰林、山形巖相景觀、天然林景觀、高山草甸疏林景觀、野生動物景觀、植物季相、特色植物景觀、古石廟等可謂絢麗壯觀,青山象形石景觀數量堪稱國內之最?;氐酱笞匀坏膽驯В剿鞔笞匀坏膴W秘,青山,是您不虛此行的好去處。在那里,各位不僅能欣賞到青山的巍峨壯麗,峰巒迭起,還能看到怪石林立,懸崖峭壁;尤其難得的是一睹世界奇觀——青山冰臼群的萬千形態(tài),領略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的奇妙。青山冰臼分布在青山頂部,山頂平坦開闊,由北向南傾斜。四周較高,中間低洼如長蝶狀。草地與裸巖并存,而裸巖上就是冰臼的分布地帶。當地民謠說:九缸十八鍋,不在前坡在后坡。
冰臼群主要分布在平緩起伏的花崗巖巖面上,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形成最早、類型最多的“冰臼”群。說是“九缸十八鍋”,然而青山之巔的前坡后坡又何止九缸十八鍋?這“九”和“十八”只是一種形容,究竟有多少,誰也數不清。冰臼在平面上一般分為圓形、橢圓形、匙形和不規(guī)則形。其形狀如臼如缸,如杯如桶,口小、肚大,底部平坦。大的冰臼直徑3-5米,小的十幾厘米,冰臼大小不均,深淺不一。有的光潔如洗,臼內不存任何充填物;有的只存積水,水中有小石蝦;有的臼內積土,長滿了草或白樺樹,整“盆”整“盆”地分布在平坦的花崗巖山巔上,這些天然“盆景”獨一無二,十分美觀。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我們馬上就要到達當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在此駐兵的風水寶地—金沙灣了。國家3a級旅游區(qū)——金沙灣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烏海市政府所在地海勃灣城區(qū)北14公里,占地面積20_公頃,與110國道、機場路、京藏高速公路緊緊相連。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像一條彩帶緊系在它的胸前,金沙灣得到了內蒙古自治區(qū)旅游局、發(fā)展改革委員會,烏海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已被烏海市政府列入“_”規(guī)劃,并被列為全國青少年生態(tài)教育基地。是烏海市“_”期間要全面建成的唯一的一個生態(tài)旅游區(qū)?,F(xiàn)在矗立在我們眼前的就是成吉思汗騎馬掛劍征戰(zhàn)的雕像,它是由108塊石頭組成的,重108噸。他手中拿著的就是代表戰(zhàn)神的軍徽——劍狀的小蘇魯錠(又作小“蘇勒德”)。我們依稀可見當年成吉思汗馳騁疆場的雄姿。20_年張祥父子開發(fā)金沙灣時在灣內發(fā)現(xiàn)了成吉思汗時代的10余種30多件文物,現(xiàn)在烏海文物博物館珍藏。為了紀念這位流傳千古的蒙古英雄,便樹起了這座雕塑。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大家順著我的手的方向向北看,兩根高高直立的象征著軍徽的蘇勒德旗桿,各安一支明晃晃的三叉,叉上有日月圖形,這叫大蘇勒德,二者中間用細繩連接,上面垂掛著紅、黃、藍、綠、白五色彩旗。這些彩旗在風中嘩啦啦地飄揚,彩旗上的圖案,好像有一匹駿馬騰飛。那三叉中間的一股像箭頭、兩邊形狀酷似一張弓,如挽弓搭箭放射之狀。你立于旗下莊嚴神圣,總覺得有些神秘,以為這里供奉著什么神物。其實,就是長矛、旗幟、弓箭。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南征時,就是高舉著這面旗幟,用弓箭、長矛圍攻乃至消滅西夏的。后來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圣主,就把他的旗幟和武器仿制下來,豎于自家門前,逢年過節(jié),必得祭拜,這是蒙古族通常希望興旺發(fā)達與幸福吉祥的象征性活動的標志?!部矁壕车裣裼液蠓降木褪侵袊唤^——坎兒井,具有新疆特色。
據說當年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孫悟空借用牛魔王的芭蕉扇撲滅了火焰山上的大火,但是仍然高溫難耐。人類為了生存,大概在千余年前,便在地下鑿洞納涼避暑,后來又將水引入洞內,使其成了流水的通道,便起名叫坎兒井。年代最長的一口現(xiàn)在吐魯番地區(qū)火焰山一個山洞處的伯西哈千佛洞遺址中,全長18.5米。金沙灣的開拓者,獨具慧眼,讓它在金沙灣安家落戶。把現(xiàn)代文明溶進了古老的井中。當你盡興地玩過了沙漠項目后,坎兒井會消去你渾身的燥熱,會把你帶進清涼的世界?!矎目矁壕鰜怼吃谖矣沂址竭@些白色的建筑就是蒙古包。金沙灣有大小20余個蒙古包,是展示蒙古民族風情最好的舞臺。
景區(qū)建有可供100余人住宿、相當于二星級標準的別墅式賓館,內部裝修具有蒙古特色,衛(wèi)生間、閉路電視等設施齊全。另外還有十頂可供住宿的蒙古包,會讓游客度過一個又一個安詳的夜晚。中間這頂最大的蒙古包可容納200多人就餐,同時欣賞鄂爾多斯婚禮等民族歌舞節(jié)目和民族服飾表演。
來到金沙灣,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就是流傳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晨好!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舉世聞名的元上都遺址。明媚絢麗的金蓮川草原,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察哈爾文化,同時,偉大勤勞的蒙古人,也在這片金燦燦的草原上留下了不朽的遺跡!元上都就是其永恒炫赫的證明。元上都遺址,位于正藍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鎮(zhèn)東約20公里的閃電河北岸。元上都是元朝的夏都,與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遙隔南北。因其地處灤河北岸,又有灤陽、灤京之稱。元上都遺址現(xiàn)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正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從地理位置上看,元上都北依臥龍山,南臨閃電河,東、西、南為遼闊的金蓮川,河山相映,氣勢宏偉,景色秀美,確實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如前已述,公元1251年,蒙古國第三任大汗蒙哥任命其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后者則立足于金蓮川,廣招天下名士俊杰,建立了蒙元史上著名的“金蓮川幕府”。為了安置豪杰學士,在125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桓州東、灤水北這塊吉祥寶地選址建城,歷時三年宮城建成,命名為“開平府”。就在這座規(guī)模宏大的宮廷之城建成的同一年,即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率大軍討伐南宋時中箭身亡于四川合州(今合川縣)。
1260年1o月,忽必烈在開平府自行召開忽里臺(蒙古語,意為會議),在部分蒙古貴族的支持下繼位為蒙古大汗,是為元世祖。即位伊始,他面臨著治理中原和處理漠北阿里不哥不臣的兩大問題。首先他率兵北上,平定了在漠北哈喇和林自稱大汗、與他唱對臺戲的阿里不哥。除掉阿里不哥后,忽必烈將哈喇和林的宮帳南遷,而以自己的大本營——開平府作為“大蒙古國”初期的首都;之后,忽必烈就開始了其統(tǒng)一中國的宏偉大業(yè)。1263年,忽必烈將開平府升為上都;次年,又改燕京為中都。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改中都為大都 (即現(xiàn)在的北京)。正式確立了兩都制度(大都為正都,上都為陪都)。但在當時,忽必烈大部分時間住在上都。同年,元上都開始大興土木,進行擴建,最終形成了北方草原上規(guī)模最宏偉的一座都城,成為當時東方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之一。
元上都最初是由漢人劉秉忠設計建造的。對這次的增修,忽必烈非常重視。他仍然讓劉秉忠總負責。后者則依據傳統(tǒng)的城市布局觀念,又考慮游牧生活的特點而修繕了這座城市。
所以上都城既有傳統(tǒng)城市的布局,又適應蒙古游牧生活需要,是一座極富民族特色的草原城市?!策z址實地講述〕總體上看,元上都由外城、皇城、宮城和四關城郊等部分組成。外城大體呈方形,實際上分為兩部分:自皇城北門甕城西墻起,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土墻,直抵外墻,寬約2米,使南北不能相通;北部是一片東西走向的山崗,地勢平坦,無街道,是皇家園林。南部有兩條東西大街,一條南北大街,靠近街道有不少建筑。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首先代表我們青年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沈陽——內蒙古大青溝兩日游活動,我們這次行程一共210公里,大約需要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到達,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的話,請隨時找我,我將盡力為大家解決,為了使大家完的開心、愉快,請大家協(xié)助我做好幾點:
1、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車中不要在車廂內走動,不要把頭或手伸出車外,以免發(fā)生危險。
2、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請大家保持車內的衛(wèi)生,不要吸煙。
3、請您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車票是往返車費,不含其它的費用,并且全程對號入座。
4、請您注意我們的返城時間是明年下午1點,請大家準時到指定地點集合,最后祝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完的開心、愉快。
大青溝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它位于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的內蒙境內。從沈陽出發(fā)沿102過道至304過道途徑,新民市,彭武,內蒙甘旗卡鎮(zhèn),在西行余公里,便可到達內蒙古大青溝風景區(qū)。
提到大青溝,大家就會想到“藍天、白云、綠地、沙漠”等美麗的圖畫,大青溝風景區(qū)就座落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
我們北方的草原共有三大類型,有呼倫貝爾草原,西林格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綠草茂密,“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正是在這里的真實寫照,錫林格勒草原,牧草稀松,面積廣大。沙漠對我們沈城人來說充滿了神奇??茽柷呱澈,F(xiàn)在開展大規(guī)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它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綠色長城”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保衛(wèi)沈城人的艱苦努力,說起“保衛(wèi)沈城”是因為流沙的速度經科學測定為每年20公里,這樣用了是年的時間流沙將淹沒沈城。科爾沁沙海是遼闊的沙丘地帶。雖然正開展大規(guī)模的“綠色”工程但我們仍可觀賞到沙漠景觀。
歡迎大家來到內蒙古風情園!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以蒙古族傳統(tǒng)歷史文化、宮遷文化和民俗文化為核心,以草原景觀為背景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蒙古風情園,于20_年6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開工建設。
蒙古風情園是經內蒙古自治區(qū)計委批準立項,列入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先項目。園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西北側,距市區(qū)8公里,總投資3.4億元,一期工程用地1萬畝,投資1.2億元。蒙古風情園集蒙古族建筑、草原風情、歌舞表演、飲食服飾及歷史文化、宗教禮儀為一體。
蒙古風情園是內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重點建設工程,是由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投資建設的特大型旅游景區(qū),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昭君路8公里處(昭君墓北側),園區(qū)占地1萬畝,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
蒙古風情園是按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標準建設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集蒙古族歷史文化、軍事文化、宮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有:可汗宮大酒店(四星級標準)、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廣場、成吉思汗紀念堂、馬文化博物館、蒙古大汗營、蘇勒德群、白云塔拉、小召寺、王爺府、知青園、騰格里敖包、賽馬場、篝火臺、人工湖、游客服務中心、購物中心、游覽交通服務中心、草原神舟航天臺、草原浩特、草原漁村、生態(tài)停車場、甘迪爾草原等多個景點及功能區(qū)。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明確內蒙古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有限責任公司為該項目的業(yè)主單位,我公司根據經營需要設綜合辦公室、財務部、工程部、園林部、保衛(wèi)部、市場營銷與項目研發(fā)部、經營管理部、游客服務部8個職能部室和可汗宮大酒店、蒙古風情藝術團2個經營實體。
我公司將本著政府創(chuàng)造投資環(huán)境、企業(yè)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yè)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將本著文化經營、市場動作的基本原則,傾力打造中國旅游業(yè)的名牌產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綠色的、風情萬種的蒙古文化旅游圣地。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八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呼倫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又名達賚湖。呼倫湖湖面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軸為東北至西南方向,長度為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湖周長447公里,湖水面積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呼倫湖水的補給來源一是承接大氣降水,二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的注入。“呼倫”是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俗稱“達賚”,也是蒙古語,意為“?!?。意為達賚湖就是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區(qū)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觀看日出和蜃景,要等天公作美。
夏季的呼倫湖區(qū)氣候溫涼,是避暑佳境。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民族風情,又使呼倫湖成為一方旅游勝地。呼倫湖水天一色,煙波浩渺,原始而粗獷,秀麗且潔凈。靜若處子微波蕩漾,動如蛟龍驚濤拍岸。若能在呼倫湖觀看“水上日出”,必然會使您心曠神怡;在蘆葦王國的烏蘭諾爾觀鳥,則讓人如入神話般境界;游覽“湖中柱石”、“老虎嘴”、“象鼻山”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令人驚嘆不止。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九
各位游客,朋友們:
到了內蒙古,我們來到旅館蘇息了一下,就坐車前去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的構筑宮殿,這就是有名遐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陵墓。一走進成吉思汗陵,一個手持利劍的成吉思汗展此刻我們眼前,走上臺階,成吉思汗的隊伍威武的站在草地上,做好了戰(zhàn)斗的籌備。我看了,每個戰(zhàn)士的`樣子都紛歧樣,顯然不是一個模型打出來的。再往前面走是一個天下輿圖,上面有成吉思汗征服過的國度。我輿圖上表白成吉思汗其時征服過的國度比中國大了5倍尚有余。
游覽完成吉思汗陵,我們又向響沙灣進軍。遠眺望去響沙灣一望無際,金黃色的沙坡掩映在藍天白云下,有一種茫茫沙海入云天的絢麗情況,恰似一條金黃色的臥龍。我們坐索道進入了響沙灣,沙子從耳邊吹過,發(fā)出“嗚嗚”的鳴啼聲?!皢鑶琛甭暰d延不絕,匯成了一首首動人的交響曲。我來到了駱駝場,只見一個個駱駝的駝峰不是沒有,就是倒到一邊去了。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里的駱駝必定都營養(yǎng)不良。我聞風喪膽的坐上了一個皮包骨頭的瘦駱駝,恐怕它把我摔下去。
它站起來了,我發(fā)明它的肉也不是出格少,只是都垂在肚子哪里,它坐下時我沒看到。駱駝走了幾步,我感受還蠻愜意的,我在騎駱駝的同時,華北地區(qū),也在摸后頭那只駱駝的頭,我看著它那副忠實敦樸的面頰,不禁笑了。突然我感受它看懂了我的心思,似乎對我也笑了笑。駱駝在下坡,我的屁股也跟著駱駝顛來顛去,疼死我了。只聞聲后頭的弟弟顛一下就陪伴著一聲慘叫,拼音叫完了又叫字母表。我們都笑的合不攏嘴。騎完駱駝我們就去坐樹葉越野車,一上車我就把最后一排的搶得手了。樹葉車啟動了,在戈壁中飛快地穿行,此起彼伏,每顛末一個山坡我就飛起來一次,爽斃了!溘然,不知是哪個缺德鬼,往車外倒水。
雖然坐在最后一排的我就把這些水“享用”了,使我當了一回十足的落湯雞。我們要走了,大人坐纜車歸去,我們小孩則從100米高處滑沙下去。我作為老大,被他們的“辣手”一舉選為第一個,我一坐上滑沙的板子,剛籌備說:“我做你們的后勤!”就被他們幾個一路推了下去。我剛開始還哄騙欠好,板子總閣下?lián)u晃,差點翻了車。其時我想:假如這個板子翻了,下去我和你們沒完!后頭,我知道了要往哪邊拐,腿就要往何處傾。達到終點了,我感受出格開心,但褲子里滿是沙子。
他們滑下來后,我們一路去與大人們會和。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
各位團友,由科爾沁區(qū)向西南行駛四十五公里 ,我們就到了目的地莫力廟水庫沙湖旅游區(qū)了。莫力廟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1992年被評為自治區(qū)旅游先進集體,1993年被推薦為全國國內旅游協(xié)會首屆會員單位。
1997年12月10日經通遼市人民政府(現(xiàn)科爾沁區(qū)政府)批準確定為地方級自然保護區(qū)。水庫面積40平方公里,水量容積為1.5189億立方米,壩長1.1萬米,是世界最長的人工沙壩。
景區(qū)有莫力殿、八柳坪、碧蓮池、響水橋、龜池島、南半島、燕窩群島、北冰洋游樂園、水上餐廳等水湖景點。還有萬人浴場、湖灣、沙灘供游人水浴、沙浴。莫力廟水庫的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有魚類25種,鳥類164種,其它野生動物有15種。經調查發(fā)現(xiàn)的野生植物有118種,平均覆蓋率為60%,除草木植物外,造林存活面積占陸地面積的14.5%。關于莫力廟,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據說,莫力廟建于清朝嘉慶十九年。
傳說建廟的起因是達爾罕王去京城看外甥順治皇帝,醉酒宮中引起外甥不悅。達爾罕王爺一怒之下回了草原,串聯(lián)幾個盟的王公要發(fā)兵打進京城,多虧來自五臺山的一個胖臉厚唇卻巧舌如簧的喇嘛從中調解,僵持不下的外甥和舅舅都有了個體面的臺階可下,又和好如初。于是,這達爾罕王要為那喇嘛建藏式召廟——風格又具中原廟宇特色的一座主寺、十二副寺、喇嘛住房一十八棟多達五六百間的“莫力廟建筑群”,實現(xiàn)自己“籌建一座大廟以酬之”的愿望。香火鼎盛時,廟中有喇嘛20_多人、護廟僧兵3000多人。
當年在無一樹一石的草原上建一座寺廟其艱辛難以想象,卓里克圖親王用一千戶民工、一千輛勒勒車在寒冷的冬季澆一冰道負重緩緩而行,整整用了十年才備完了建筑材料。
遙想當年,暴風雪深處透出民工們悲涼的號子聲,一串串掛在石料車上的馬燈涌往遠處長夜不熄的燈火所指明的方向,無數人化為朽尸白骨,無數人又執(zhí)著地跟上來。終于,建成了號稱“科爾沁草原第一寺”的莫力廟,鑄就了科爾沁建筑史上的輝煌。
傳說這莫力廟本來叫“集寧寺”,因其坐落在一條河西來南下又忽而東去的灣子處,就有了這么個蒙古語、漢語相結合的名字。“莫力”,是灣子的意思,莫力廟,實際上就是“河灣子處草甸子上的廟”。這名兒叫得真好!點清了地理位置,亦點明了當年達爾罕王所選之地確為一處水流潺緩之地。好名千古不廢,雖然莫力廟已蕩然無存,這名卻留在一代代老通遼人的心里。
傳說當年的莫力廟每年要舉辦四次廟會,從蒙古、俄羅斯的商人到山海關以里的進香者,成千上萬的人聚于廟前,跳鬼的盛會,小攤的叫賣,香客的長流,馬市的交易,游人的歡笑,等等、等等,僅一個熱鬧非凡怎能了得。
莫力廟以其濃重的宗教色彩,以其無可形容的魅力,形成了蒙古草原上的一個歡樂的漩渦,年復一年地旋轉著,成為山海關以外關東大地上年年出現(xiàn)的盛景。莫力廟遺址距莫力廟水庫僅12公里。莫力廟水庫好似北國美女明眸善睞的、攝人魂魄的眼睛,恰是莫力廟水庫沙湖旅游區(qū)美妙之所在、精華之所在。來這里乘船戲水、品嘗魚宴,其樂也融融。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一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首先代表我們青年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沈陽——內蒙古大青溝兩日游活動,我們這次行程一共210公里,大約需要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到達,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難的話,請隨時找我,我將盡力為大家解決,為了使大家完的開心、愉快,請大家協(xié)助我做好幾點:
1、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車中不要在車廂內走動,不要把頭或手伸出車外,以免發(fā)生危險。
2、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請大家保持車內的衛(wèi)生,不要吸煙。
3、請您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車票是往返車費,不含其它的費用,并且全程對號入座。
4、請您注意我們的返城時間是明年下午1點,請大家準時到指定地點集合,最后祝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完的開心、愉快。
大青溝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它位于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qū)交界處的內蒙境內。從沈陽出發(fā)沿102過道至304過道途徑,新民市,彭武,內蒙甘旗卡鎮(zhèn),在西行余公里,便可到達內蒙古大青溝風景區(qū)。
提到大青溝,大家就會想到“藍天、白云、綠地、沙漠”等美麗的圖畫,大青溝風景區(qū)就座落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
我們北方的草原共有三大類型,有呼倫貝爾草原,西林格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綠草茂密,“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正是在這里的真實寫照,錫林格勒草原,牧草稀松,面積廣大。沙漠對我們沈城人來說充滿了神奇??茽柷呱澈,F(xiàn)在開展大規(guī)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它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綠色長城”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保衛(wèi)沈城人的艱苦努力,說起“保衛(wèi)沈城”是因為流沙的速度經科學測定為每年20公里,這樣用了是年的時間流沙將淹沒沈城。科爾沁沙海是遼闊的沙丘地帶。雖然正開展大規(guī)模的“綠色”工程但我們仍可觀賞到沙漠景觀。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二
內蒙古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guī)韮让晒胖包c
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游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么叫呼倫貝爾草原。這里(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伙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于勞累,使他昏倒在地?;糜X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后,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lián)尰亓撕魝?。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yōu)榱擞肋h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xiàn)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為“綠色凈土”。
(進入草原時)
現(xiàn)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著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群、牛群、羊群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yōu)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著“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制品請大家品嘗,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制品請大家品嘗,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jié)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xiàn)代民族舞蹈?,F(xiàn)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著嫻熟騎馬和有著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桿、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說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yǎng)育了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著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著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面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凈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里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里透著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yǎng)。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松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征。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 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說說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桿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墻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并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納”和“烏尼” 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著地,雪不易堆積,網狀墻便于搬遷時折疊,適合游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游客朋友們,歡迎大家來額濟納旗旅行游覽。我們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黑城遺址。我是阿拉善×旅行社的導游賽娜。賽娜,蒙古語意為優(yōu)秀的,我愿意給大家當一名優(yōu)秀的導游員。黑城(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古城)遺址,位于額濟納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zhèn)東南約25公里的荒漠中,是“絲綢之路”上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殘廢古城,蒙古語稱“哈拉浩特”(意為“黑城”)。西夏時,在此設“黑山威福軍司”及“威福軍城”,為軍事重鎮(zhèn)。西夏時代的城垣,每面長約240米,現(xiàn)尚存南墻及南城門遺跡,暴露地表高約2米。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在此設置亦集乃路總管府。亦集乃為蒙古語,是黨項語“額濟納”(意為黑水)的音譯漢寫,改筑和擴展了城垣,成為南北長384米、東西寬435米的中等城郭,并在東城墻外興建了東關廂地帶的街區(qū)。
城墻東、西兩面各設1門,墻高10米許,城墻西北隅建有覆缽式佛塔5座,最大的一座高達13米,遠在數十里之遙就可望見。當初,西夏為增強對遼、金、蒙古的防御能力,筑城時巧妙地借助自然地形優(yōu)勢,將城址選定在高凸、開闊的戈壁礫石之上,具有居高臨下,一覽無遺的氣勢;并有黑河環(huán)繞,形成天然屏障,達到了易守難攻的效果。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曾記述了這座城市的繁榮景象。1220xx年,元軍第四次南下,攻破黑城,使之遭到嚴重破壞。1387年,北元亦集乃路總管府城(即黑城)又被明軍攻占,遭到徹底破壞。黑城真正遭受滅頂之災,始于20世紀初期。1920xx年,科茲洛夫率領俄國探險隊曾先后幾次在黑城大肆盜掘。
所獲文物竟征用了近百峰駱駝才得以運走。消息一經傳出,震動了世界史學界。此后,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等相繼到黑城進行挖掘,并掠走了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他們將無法帶走的藝術精湛的建筑物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被外國列強盜掘的珍貴文物,大部分流失海外。城內先后出土過大批宋夏遼金時期刻印、佛道經典,西夏文、藏文、波斯文、回鶻文、漢文等文書和其他文物。其中《番漢合時掌中珠》為夏漢語雙解詞典,極其珍貴?,F(xiàn)藏于俄羅斯圣彼得堡艾爾來塔什國家博物館的黑城出土藝術珍品中,一批表現(xiàn)阿彌陀凈土、水月觀音等題材的絹本、麻布繪畫作品,可與敦煌同期壁畫作品相媲美。此外,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的圣彼得堡分所、英國的倫敦、印度的新德里、日本的東京、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法國的巴黎等地還藏有不少黑城出土的珍貴文物。解放后,我國考古工作者曾多次在黑城遺址進行了科學調查和合理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珍貴文物。特別是獲得了我國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和最早的元代紙幣。新出土的天文歷法文書,更進一步證實和豐富了《元史·歷志》中的有關內容。1年,黑城遺址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劃入居延遺址保護區(qū)。這里現(xiàn)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歷史遺跡旅游區(qū),在中國民族文化史冊上閃爍著奇異奪目的光輝,吸引著世界上無數考古旅游愛好者前來觀光游覽,探尋黑城昔日的文明。朋友們,黑城游覽到此結束。歡迎大家對我的講解和整體導游服務以及景區(qū)的管理與開發(fā)利用提出寶貴的意見;歡迎大家常來阿拉善做客。謝謝,再見。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們下一個即將游覽的旅游點是清真大寺。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清真大寺的概況。極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濃郁伊斯蘭風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通道南路南端東側,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的禮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民眾舉行宗教儀式的專用寺宇。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據《清真寺南北講堂碑記》記載:“自大清定鼎以來,建立多年。”初建時較為簡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規(guī)模擴建。1920xx年-1925回族群眾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重修時大殿增高1.7米,擴大了七間,南北講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總面積擴大了數十平方米。
伊斯蘭教傳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遼、金、元時期,當時就有許多“回回人”居住在豐州城內。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駐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歸化城),并允許山西、河北的農民前來開墾耕地。由于這里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土質肥沃,很多中原地區(qū)農民都紛至沓來。也有許多回回人來到這里經商做生意。清朝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葛爾部落在首領噶爾丹的率領之下占據天山南北,派遣了許多商隊來到呼和浩特進行貿易。隨著噶爾丹的野心膨脹,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禮,對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康熙皇帝開始御駕親征,最終迫使噶爾丹兵敗被殺。在開戰(zhàn)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還鄉(xiāng),但是有170多人不愿離開,在請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隨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將張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歸化城北,在現(xiàn)在的舊城北門外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座最早的清真寺。清乾隆年間,清廷再次發(fā)兵征討準葛爾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隨清軍討逆,并屢建奇功,戰(zhàn)爭勝利后隨八旗軍來到了歸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來,建起了“回回營”。之后,還有許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的回回人也來到呼和浩特定居下來。他們多數以經商為主,并逐步發(fā)展了屠宰、餐飲、皮毛、牲畜交易、駝隊運輸等,為呼和浩特商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香妃被選入宮,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護送香妃進京?;貋淼穆飞辖涍^呼和浩特,發(fā)現(xiàn)在這里風光秀麗,水草豐美,流連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請求當時的乾隆皇帝在歸化城賜給他們“一馬之地”(跑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說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滿弓射出一支箭的距離),這些人后來就定居在這里。據說現(xiàn)在呼和浩特姓馬的回族就是當年護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來回族人越來越多,多數居住在舊城北門外。他們有的經商做生意,逐漸變得富裕,就共同集資在舊城北門外數里弧形區(qū)域內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這一區(qū)域就形成現(xiàn)在的回民區(qū)。
清真寺,又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穆斯林們朝拜真主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地方。漢語中“清真”一詞,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開始使用。但從南北朝到宋朝約800多年的時間里,“清真”一詞在文人筆下只是用來贊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寫清雅幽美的環(huán)境,與伊斯蘭教寺廟無關。元代以后,“清真”一詞開始與宗教相聯(lián)系。明中葉后,回族穆斯林賦予“清真”一詞以新的含義。他們認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無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獨一至尊”。伊斯蘭教信仰的中心是:“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這兩句話一般被稱為“清真言”。這樣,直至解放前,在我國社會上都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后來,人們把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習慣制作的各種食品,稱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點”。此外還有“清真餐廳”、“清真小吃店”等。
現(xiàn)在,“清真”一詞已成為世人共知的特殊專項用語了。 〔實地導游講解部分〕現(xiàn)在我們已到達清真大寺的門前。請大家下車跟我來,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別具風情的清真大寺吧!清真大寺坐東向西,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是朝向伊斯蘭教圣城麥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間的門為朱紅色正門。門楣上有清代光緒年間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額及楷書“國泰”“民安”四字磚雕。寺門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現(xiàn)已拆除。大殿的外墻后壁正對正門。正門南北兩側的門是旁門,兩邊是藍色的墻面。大家請看,大門內正面是莊嚴肅穆的禮拜殿,系水磨青磚的中式建筑,面積有25間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時容500人進行禮拜活動。殿后的墻壁上,鐫刻有1920xx年擔任綏遠都統(tǒng)的甘肅回族人馬福祥題寫的“認主獨一”、“正心”、“誠意”、“修身”、“明心”、“見性”14個正楷大字,筆勢圓潤飽滿、端莊有力。禮拜殿是寺院內主體建筑,造型別致,殿門朝東,是三開拱形門。上楣刻有精細的阿拉伯文,意譯為“安拉是天地間的光輝”。大殿前有“月臺”,登上月臺可進入大殿,殿內只允許男性穆斯林集體參加教內重大活動。清真大寺內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殿內壁上飾有經文。殿頂由十二根紅漆大柱立撐,支柱上刻著《古蘭經》,寺內也藏有《古蘭經》三十卷,是研究伊斯蘭教的重要文獻,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貴的伊斯蘭教經典和地區(qū)歷史文物。大殿房頂上有五座六角頂樓(象征穆斯林必須堅持和恪守的“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兩側建有南北講堂。大殿正東有過廳,廳內壁上繪有麥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圖”。經過廳可通往后院。院內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凈身后方可入殿禮拜。另外,還有望月樓、教長辦公室、鄉(xiāng)老會議室、海里翻(海立凡)學經堂等建筑。入寺門后,大殿南北兩側有甬道通往寺院內。大殿南側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輝教百圣字號碑”和“重修綏遠清真大寺碑”有較大研究價值。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三
游客朋友們:
大家早晨好!
歡迎大家光臨紅花爾基樟子松國家森林公園。紅花爾基樟子松國家森林公園系國家3a級景區(qū),位于大興安嶺西麓、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南端紅花爾基林業(yè)局紅花爾基林場境內;北鄰呼倫貝爾草原,西南與興安盟阿爾山市及蒙古國毗鄰。距海拉爾區(qū)120公里。是集休閑娛樂、觀光度假、科普探險、野營狩獵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大型國家森林公園。
紅花爾基樟子松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67.3平方公里,自然景觀以四季常青的沙地樟子松系統(tǒng)和浩瀚無垠的草原濕地為主,兼有連綿逶迤的岡巒山嶺、風光旖旎的湖光山色、銀裝素裹的北國冰雪、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等景觀資源。公園與內蒙古紅花爾基樟子松自然保護區(qū)相鄰,該區(qū)是亞洲最大、我國唯一集中連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帶。樟子松是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樹種,以其特有的防風固沙、抗旱、耐貧瘠等特點而著稱于世,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公園建立以來,始終把握“保護生態(tài)、回歸自然、休閑度假”的開發(fā)思路和功能定位。規(guī)劃為三個功能區(qū),即:翠月湖森林度假游樂區(qū),以翠月湖為中心布設若干游覽、游樂景點和項目,以人文景觀和接待必需設施體現(xiàn)了公園的主體風貌和功能;草原濕地科普區(qū),體現(xiàn)了公園的水域景觀;森林狩獵區(qū),體現(xiàn)了公園的探險、狩獵娛樂功能。它們是按照維護林區(qū)特色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要求進行建設的。目前公園已具備1200人同時就餐和300人住宿的接待能力。主要景觀有——原始森林:原始林中,天然樟子松散布其間,樹齡高達300-500年,千姿百態(tài),樹冠枝披葉漫,濃蔭蔽日,連綿數十里,如綠色的大海,無邊無涯,是園區(qū)最為壯觀的景色。
林中棲息脊椎動物236種,生長高等植物886種。翠屏峰:位于翠月湖東側,海拔878米,呈東西走向,西高東低,像一只雄獅俯臥在翠月湖東岸。因峰體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高,主要樹種有樟子松、黑樺、楊樹等,故取名翠屏峰。翠月湖:公園的核心,湖面0.2平方公里,碧波粼粼,清澈透底;水中魚兒游,湖邊游人嬉。湖岸楊柳成蔭,別墅錯落有致,遠山近流倒映水中,若隱若現(xiàn),平添幾分“鳥度屏風里,人行碧鏡中”的情趣。
神水泉:位于公園西6公里處。泉眼的發(fā)現(xiàn)、神水泉的得名,流傳著美麗神奇的傳說。泉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水溫在0-5℃之間,屬低溫泉。由于是地下裂隙水,四季水流不斷。泉水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長期飲用對人體十分有益。朋友們,我代表森林公園全體員工歡迎大家常來這里作綠色之旅,飲神水泉之水。
文檔為doc格式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四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歡迎到呼倫貝爾觀光游覽!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美麗的草原為什么叫呼倫貝爾草原。這里(呼倫貝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的時候,草原上有一對情侶,姑娘叫呼倫,小伙叫貝爾,一天妖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黃,牲畜倒斃。為了救草原,救呼倫,貝爾日以繼夜,長途跋涉尋找妖魔。由于勞累,使他昏倒在地?;糜X中,他看到了呼倫被妖術變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風沙中受煎熬。貝爾醒后,用水澆灌,呼倫恢復了人身,妖魔不罷休,重新?lián)尰亓撕魝?。為了救草原,呼倫設計智取了妖魔頭上的神珠吞下,變成了湖水,同時,貝爾也殺死了眾小妖。貝爾在湖邊找不到呼倫,悲痛欲絕,縱身躍入湖中。頓時,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烏爾遜河把兩湖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草原上的人們?yōu)榱擞肋h懷念他(她)們,就把這版草原取名為呼倫貝爾。
呼倫貝爾面積為250.557平方公里,現(xiàn)有266萬人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其中有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漢滿、俄羅斯等36個民族組成。呼倫貝爾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稱之為“綠色凈土”。
(進入草原時)
現(xiàn)在,我們已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你我遠離了城市,遠離了鬧市,走進了草原,你看,草原猶如碧綠的地毯,綠茵茵、軟綿綿。往遠看,草原上盛開著無數種野花,星星點點的蒙古包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馬群、牛群、羊群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年羊”的優(yōu)美景象。
(來到蒙古包)
這就是剛才我們在車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來迎接我們了,當然了,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進蒙古包前,素以熱情好客著稱的蒙古牧民在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時,他們總是走出包外熱情迎接你。迎客時,他們將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禮,隨著“賽、賽白努”(好!您好!)的問候,客人被請入包內,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間,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制品請大家品嘗,過一會兒,又會端上奶茶和各種奶制品請大家品嘗,過一會兒,又會端上“手扒肉”,同時,還會向您獻上“哈達”,敬上美酒。美酒和歌聲在一起,就像藍天和白支、綠草和鮮花在一起。在民間有無歌不成酒宴之說。草原牧人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揚動聽的馬頭琴廣袤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僅能歌而且善舞。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傳統(tǒng)的民族舞蹈,還會看到節(jié)奏歡快,舞步剛勁在現(xiàn)代民族舞蹈。現(xiàn)在我們就進蒙古包,當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藍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騰的駿馬和有著嫻熟騎馬和有著嫻熟騎馬技能的牧民手持馬桿、揮動馬鞭,策馬馳騁的英姿。想體驗一下嗎?膽大的不妨騎上蒙古馬跑上幾圈,要不騎上駱駝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騎馬或駱駝的話,沒關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車”,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樂趣。
(介紹蒙古族人的身體狀況)
到草原親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個不是風姿綽約、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個不是盤腱突露、充滿誼氣與力度?據說這與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馬上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同時對長期以來養(yǎng)育了解空虛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壯盤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紹蒙古族飲食習慣)
先說奶茶:主人把磚茶搗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鄭著茶末嘩嘩響起時,倒進鮮牛奶,喝著這樣的奶茶,從風雪嚴寒歸來的牧人頓時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幾塊奶豆腐、幾塊羊肉,就算一頓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黃油等。正餐可以肉食與面食調劑。
來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遺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凈的全羊切成幾大塊放在清水里煮,開上兩滾,離火起鍋,持蒙古刀,邊割邊吃。蒙古人認為肉的外表剛變白,肉里透著微紅的血絲,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營養(yǎng)。
(介紹蒙古族服飾)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會生產實踐的產物。穿袍要配上腰帶和頭飾。袍子領高袖長,為的是保護脖子手腕不被蚊蟲叮咬;袍身松弛寬展,既能馬上運動自如,又可裹住膝蓋腿腕不受風寒。而今,草原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各位服裝已進入草原,但是,袍服畢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遺產,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觀念的象征。
(介紹蒙古包)
來到草原,親眼見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傳的歷史和它的構造嗎?
根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早在唐堯、虞舜時,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氈裘、住穹廬,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中的“穹廬” 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氈帳——蒙古包。從那時算來,蒙古包的歷史少說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個偉大民族濃縮的歷史。
說說蒙古包的構造:牧民用石塊壘起圓形房基,把木桿和皮毛繩穿成的“哈納”(墻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狀,并搭上“烏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納”和“烏尼” 片的外面包上毛氈或獸皮,一座呈圓形尖頂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圓形蒙古包對大風雪阻力小,下雨時包頂不存水,門小且連著地,雪不易堆積,網狀墻便于搬遷時折疊,適合游牧生活,這也許就是蒙古包的結構幾千年不加改變的原因吧。
如果說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話,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車”就是蒙古人一個移動的“家”。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五
君島旅游區(qū)位于包頭市九原區(qū)全巴圖鄉(xiāng)政府西南約4公里處。在您進入旅游區(qū)之前,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昭君與包頭的歷史淵源。大家知道,早在漢朝的時候,漢朝和匈奴等少數民族進行了多次的和親,而與我們包頭地區(qū)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當數“昭君出塞、胡漢和親”這段千古佳話。
昭君出塞是一次民族融合的盛大舉措,為中原民族同游牧民族的和睦友好,奠定了堅實基礎。昭君出塞時攜帶的大量中原器物、服飾和典籍以及宮女和工匠,使得中原文明更大規(guī)模地向北方傳播。昭君出塞是在公元前33年。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漢朝的友好關系,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前往漢朝廷,請求和親,愿為漢家婿,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欣然應允。
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親。漢元帝為紀念這次和親,改元為“竟寧”,意為邊境安寧。據考證,漢朝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從西安啟程后,極有可能是走秦直道經榆林、東勝至包頭九原,與呼韓邪單于迎親的隊伍在黃河渡口會合。迎娶禮儀規(guī)格之高聲勢之大實為空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考古工作者從麻池古城周邊的召灣漢墓中,清理出大量秦漢時期的陶器、銅器、漆器、金銀玉器和秦漢貨幣。最為難得是在一墓穴中發(fā)現(xiàn)了“單于和親”、“單于天降”、“四夷盡服”瓦當。
其直徑分別為17厘米和15厘米,圓形篆書,屬國家一級文物,現(xiàn)收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這些瓦當在麻池古城周邊發(fā)現(xiàn),證實了“昭君出塞”與包頭地區(qū)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證實了在五原郡治九原城附近建有按漢制漢俗的“和親行宮”。王昭君于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單于庭,受到呼韓邪單于的喜愛和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并被封為“寧胡閼氏”。
呼韓邪單于死后,昭君“從胡俗”,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單于,并與之生下二女,母女幾代人為民族團結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昭君出塞后的40余年,這里出現(xiàn)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zhàn)亂之苦后享受了40多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據統(tǒng)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著名詩歌有700余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文人有500多人,古代有蔡邕、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現(xiàn)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等。昭君文化作為中國先進的歷史文化和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最主要的一點是反映了中華民族“以和為貴”、“以親為榮”的民族凝聚力。所以作為民族友好使者角色的王昭君,不僅受到中華各族人民的極大敬仰,而且也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各族人民的重視和歡迎。昭君文化的研究和弘揚,其意義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
昭君島南臨黃河,與鄂爾多斯市昭君墳隔岸相望,其余三面被黃河支流所環(huán)繞,“昭君島”因此而得名。島內有月牙灣、龍門灣、無源溪等自然水道和面積為8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一年四季均有候鳥在島上棲息和繁殖,并且有赤狐、蒙古兔、麝鼠和國家二類保護珍禽白天鵝。
島上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登上觀景樓,南望是廣闊浩渺的黃河,北面是茂密的蘆葦蕩,游人泛舟其間,可領略水鄉(xiāng)風光。島上建有懷抱琵琶的昭君雕像,長有奇特的“三葉樹”(一種長有三種不同樹葉的樹),供游人觀賞。為了方便旅游者在島上觀光、度假,旅游區(qū)內設有摩托艇、游艇、渡船、蒙古包以及民族風味餐廳等服務設施,游人在飽覽大自然的旖旎風光后,還可以進行游泳、騎馬、釣魚等娛樂活動。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六
內蒙古除了美麗的大草原,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下面分享一些景點的
導游詞
給大家,希望你們喜歡呀。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富饒的巴彥淖爾市。巴彥淖爾市地處河套平原腹地,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與蒙古國接壤,總面積6.44萬平方公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住著蒙、漢、回等29個民族,20xx年總人口173.61萬。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共同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河套文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巴彥淖爾旅游業(yè)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和北方少有的鳥類觀賞點,素有“塞外明珠”之美稱,是全球范圍內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區(qū)極為少見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緯度最大的濕地,已被列入《世界濕地名錄》,目前正按照國家4a級旅游區(qū)標準進行建設。烏拉山大樺背國家次生林自然保護區(qū),是林業(yè)部早年確定的全國45個國家森林公園中最大的一個,其海拔高度為2322米,暑期晝夜平均氣溫在12℃—16℃左右,既是消夏避暑的絕好去處,更是登山運動愛好者的首選之地;維信高爾夫球場在西部五省區(qū)唯我獨有,也是世界五大草原高爾夫球場之一,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沙地林克斯球場,被譽為中國的圣安德魯斯,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qū);磴口三盛公黃河樞紐是亞洲最大的閘壩工程;烏蘭布和沙漠是我國八大沙漠之一,總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沙漠明珠納林湖水域面積667公頃,平均水深2.5米,是我國西北地區(qū)重要的鳥類繁殖和棲息地,同時也是西部地區(qū)的重要濕地之一;烏拉特草原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九大草原之一,戈壁灘90萬畝梭梭林和野驢保護區(qū)保持了尚好的原生狀態(tài);林茂糧豐、瓜果飄香的八百里河套久負盛名。
巴彥淖爾市地理位置優(yōu)越,距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市350公里,距包頭市200公里,110國道、包蘭鐵路、包銀鐵路、京藏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旗縣級油路全部開通,交通、通訊十分便利,甘其毛道口岸為境外游客進入創(chuàng)造了條件。全市現(xiàn)有星級飯店14家、旅行社12家,良好的服務將會給您帶來更大程度的滿意。到巴彥淖爾旅游將會使您領略烏蘭布和沙漠的浩瀚飄渺,傾聽母親河——黃河脈搏的跳動,飽覽烏拉特草原的遼闊與廣袤,體驗河套田園的優(yōu)美恬靜,感慨黃河水利樞紐的壯觀雄偉,品味草原高爾夫運動的高貴典雅,感受藏傳佛教的莊嚴與凝重,驚嘆陰山巖畫的質樸與生動。遠方的朋友,請到巴彥淖爾來!這里的民風最淳樸,這里的人民最好客,這里的山水最多情,這里的美酒最甘醇。巴彥淖爾將展開寬廣博大的胸懷,歡迎最尊貴的客人——您的到來!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非常歡迎并感謝大家前來我們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旅游、休閑、度假。這里青山碧水、藍天白云和陽光綠地的自然融合,一定會令諸位的假期平添更多的娛悅。我相信各位在這里打球,一定旗開得勝,獨摘桂冠;在這里休閑、度假,一定清新怡然。下面我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度假村的概況。度假村于20xx年10月1日破土動工,經過近兩年的建設,20xx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正式命名為國家4a級旅游區(qū)。度假村內擁有高檔完善的18洞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高爾夫球練習場、13000平方米豪華會館、66棟高雅別墅、500畝園林景觀花園、室內外游泳池、溫泉洗浴中心和網球、桌球、保齡球、健身房、會員俱樂部、兒童游樂場、游戲室、會議室、中西日式餐廳等游樂、食宿基礎設施。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度假村住宿設施,它是由俱樂部會所及維信假日別墅組成。共24間標準間、2間豪華套房、66套度假別墅。每一間客房都可以保證最好的隔音效果,使您免受任何雜音的干擾,也最大限度保證您的休息權,使您盡享生活的極致與優(yōu)雅。因為我們度假村是以高爾夫運動為主題的綜合性度假村,那么我就著重向諸位介紹一下我們的球場。球場是由我國著名高爾夫設計師盧軍先生設計,屬國際標準18洞72桿錦標賽級旅游觀光球場,占地面積1489畝,全長7128碼。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和植物,借鑒蘇格蘭林克斯風格,設有大面積的原始沙地和茂密的綠草地,高品質本特草球道碧綠如洗,蘇格蘭式直壁沙坑顯現(xiàn)不凡,整個球場自然、古樸、寧靜而又彰顯貴族氣派。戰(zhàn)略性設計匠心獨具,每條球道都有不同的擊球路線,適合不同水平的球手,趣味性與挑戰(zhàn)性共存,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沙地林克斯球場。
我們球場最具特色的洞是7號洞,該洞為par4,藍tee360碼,球道兩邊是沙地,中間是綠草,果嶺前面有兩個直壁沙坑,直徑4.5米,極具挑戰(zhàn)性。我們球場最大的特色就是沙地、草坪和高茂荒草的自然結合,是目前國內最具規(guī)模、最具特色的沙地林克斯球場,被業(yè)內人士譽為 “中國的圣安德魯斯皇家古老高爾夫球場”現(xiàn)在我們進入的是度假村的500畝園林景觀區(qū)。它位于度假村東側,內含農牧場、網球場、園林走廊、日本櫻花林、法國梧桐林、加拿大楓葉林、鮮食葡萄果品園、休閑極致的園林走廊等,所有這些都為社會精英人士及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游客提供了一個商業(yè)交往、親友聚會小憩的幽雅之處、棲息心靈的自然領地。這里充滿田園情調,園中的溪水、林木、建筑等所有景觀都是本區(qū)主題載體。當游人拋卻繁忙的工作、處世的心機,融入景區(qū),看看藍天白云,翠坡青草,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油然而生。閑暇之余,欣對潺潺溪水,怡然靜林聞蟬,定會令諸位疲憊的身心得到徹底舒展、解脫。
度假區(qū)內設有羊絨精品區(qū)和維信羊剪絨精品區(qū)、維信葡萄酒展區(qū)、高爾夫用品展區(qū)、高爾夫裝束展區(qū)等。在這里,您可以為自己或是親朋好友選購您中意的精品羊絨服飾及高爾夫裝束。在黃河樓中餐廳,您可以盡享中式美味及極具特色的蒙古風味飲食。在馬可·波羅西餐廳,讓您在盡享意大利、法國等傳統(tǒng)美食之余,盡情領略古絲綢之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這里還有一個不錯的選擇,就是跳進室外浴場,一洗城市中揮之不去的喧囂與疲憊。
下邊,請各位就餐,而后自由活動……。短暫的相逢就要結束,揮揮手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非常榮幸有機會與諸位共同欣賞、感受我們度假村的恬靜與悠然,也十分感謝大家選擇我們度假村作為您旅游休閑的目的地。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的大門永遠為五湖四海的朋友敞開著。再一次衷心希望諸位能夠喜歡并常來我們度假村做客!
各位游客,東河區(qū)作為包頭的老城區(qū),這飽經滄桑的土地,在近現(xiàn)代的歷史進程中,英雄輩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去東河區(qū)的兩個紅色旅游景區(qū)(點)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吧。革命烈士陵園1975年8月,包頭市人民政府決定在轉龍藏建革命烈士陵園,于1981年7月1日正式開園瞻仰。陵園正殿里安放著34位烈士的骨灰盒:有為解放包頭而陣亡的將士;有為保衛(wèi)勝利果實、鞏固紅色政權而獻身的革命前輩;有為撲滅烈火、保護國家財產殉職的消防戰(zhàn)士;有為守衛(wèi)祖國領空、苦練殺敵本領而殉難的飛行員;也有為維護社會治安、捍衛(wèi)人民生命財產不受侵犯而英勇犧牲的人民警察。正殿內還安放著20位老紅軍和118位老干部的忠骨。
1989年,包頭市人民政府投資92萬元,在九原區(qū)和東河區(qū)接合部的一座高坡上,修建了一座占地72畝的革命烈士陵園。陵園內松柏翠綠,莊嚴肅穆,還有一座高22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白色的大理石上雕刻著各族人民為奪取革命勝利而前赴后繼的浮雕像,人物神態(tài)栩栩如生。王若飛紀念館內蒙古自治區(qū)紅色旅游重要景點。位于包頭市東河區(qū)通順街3號(原泰安客棧)。
1931年,時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書記(西北工委特派員)的王若飛同志在內蒙古從事革命活動時的秘密場所,也是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的地方。1962年,為紀念王若飛同志在內蒙古地區(qū)從事革命活動的光輝業(yè)績,包頭市政府在原泰安客棧舊址上所建立。紀念館內設有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烏蘭夫為“四·八”烈士題詞的石刻碑廊和王若飛同志半身雕像,以及王若飛同志生前的題詞碑刻。常年展出革命文物30余件,包括王若飛同志穿過的西服(國家一級革命文物)和使用過的筆硯、衣物等生活用品及往來書信,還有王若飛同志由第三國際回到內蒙古開展工作時使用過的手提箱、烏蘭夫夫人云婷親手為王若飛縫制的棉背心等珍貴文物,以及珍貴圖片260余張、紀念性報刊書籍100余冊(份)。
1964年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確定為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若飛紀念館原為泰安客棧,客房有兩排(四棟16間)正房,東西廂房各6間。后排東側正房3號房間,王若飛在1931年10月前后自蘇聯(lián)回國開展革命斗爭至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前就住在這里。泰安客棧因此成為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上的遺跡。 王若飛紀念館3號房間照昔日的炕、被褥、炕桌、煤油燈、桌、凳原樣陳列布置,鄰室置王若飛半身塑像一尊并展出衣服3件,硯、筆、手章各一,王若飛在獄中給大舅黃千夫寫的祝壽信復印件、敵人強加給王若飛十年徒刑的“判決書”等復印件以及照片20余張。紀念館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1991年復館。
1997年包頭舊城改造中周圍居民房屋拆遷,包頭市環(huán)西工貿運輸公司出資106萬元,資助王若飛紀念館改建。在原址依原式建北房8間作為展室,東房2間作接待室,西房2間作辦公室,由占地169平方米擴展為1050平方米,1999年11月舉行了復館典禮。該紀念館即“王若飛同志革命故址”,由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于1964年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將紀念館列為自治區(qū)級、市級和東河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步入原泰安客棧小門,迎面墻上鑲有王若飛手跡“精通業(yè)務、埋頭苦干”刻石,院中立有王若飛白色大理石半身塑像,南墻上鑲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為“四·八”死難烈士的題詞和烏蘭夫在1983年為紀念王若飛的題詞。在正房開辟3個展室,介紹王若飛光輝的一生。3號房間——王若飛與烏蘭夫交談工作的地方按歷史原貌陳列,共展出文物20件,照片156張及復印件等。王若飛(1896—1946年)原名王運生,字繼仁,貴州安順人。早年曾留學日本。
1920xx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參與發(fā)起組織“工學世界社”,后又組建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中共旅歐總支部成立,為負責人之一。1920xx年轉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0xx年回國,任中共豫陜區(qū)黨委書記,中共中央秘書長。1920xx年協(xié)助周恩來等領導、組織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并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大革命失敗后,在蘇北發(fā)動秋收起義,開展武裝斗爭。1920xx年出席黨的“六大”后,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1931年回國,同年11月在包頭被國民黨逮捕,在包頭、歸綏(呼和浩特)和太原獄中不屈不撓,堅持斗爭。1937年夏經黨營救出獄。后歷任中共陜甘寧邊區(qū)黨委宣傳部部長、八路軍副參謀長、中共中央華北華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共中央秘書長和中央黨務研究室主任等職。
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谷諔?zhàn)爭勝利后,隨同毛澤東、周恩來參加重慶談判。1946年2月?lián)沃泄渤鱿螀f(xié)商會議代表,同年4月8日由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因飛機失事遇難。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七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西部,距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經棚鎮(zhèn)約90公里,保護區(qū)地跨達來諾日、達爾罕烏拉和阿其烏拉三個蘇木,保護區(qū)的西北部與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qū)相鄰,南部為小騰格里沙地的東段,西以錫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邊界為界,東距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約80公里,保護區(qū)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2′—117°00′,北緯43°11′—43°27′,總面積119413.55公頃。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候鳥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濕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qū)。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內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內陸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遍布保護區(qū)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澤及濕草甸等構成了占保護區(qū)總面積35.8%的重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對該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穩(wěn)定起到了主導作用。保護區(qū)西北部的玄武巖臺地及湖積平原上是寬闊坦蕩的大草原,這里發(fā)育著內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義的栗鈣土禾草草原。在保護區(qū)南部的小騰格里沙地上是別具特色的榆樹疏林草原景觀區(qū),它是草原地帶較特殊的一種類型。在保護區(qū)東南部的波狀沙丘中,沙坨地植被與濕地植被鑲嵌分布,這里疏林、灌叢、草甸、植被及沼澤植被環(huán)狀分布,從而構成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沙地草原景觀類型。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qū)現(xiàn)已查明有鳥類16目36科160種。在保護區(qū)內分布的國家重點動物中,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的鳥類物種多樣性保護優(yōu)先序列屬a級—1的有:黑顴、丹頂鶴、白枕鶴、大鴇、玉帶海雕、黃嘴白鷺等6種;屬a級—2的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等3種;屬中國特有種b級的有:赤頸小天鵝、鳶、雀鷹、普通狂、白尾鷂、灰背隼、紅角隼、黃爪隼、長耳號鳥 等11種。
保護區(qū)的涉禽、游禽的種類和數量在珍稀鳥類中占絕對優(yōu)勢,每當春秋兩季,都會有幾千只大天鵝和幾百只白枕鶴、灰鶴、蓑羽鶴等在此棲息,另外還有幾十只大鴇在該地區(qū)棲息繁衍。
該保護區(qū)有著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及豐富的珍稀物種資源。從景觀生態(tài)系統(tǒng)看,保護區(qū)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巖臺地——湖積平原——湖盆低地——風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觀生態(tài)格局,與之相應的是臺地平原及湖積平原植被——低濕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布。另外,加上以達里諾爾為中心的湖群景觀、以達爾罕山和砧子山等組成的山地景觀,為豐富的物種資源提供了多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區(qū)現(xiàn)已查明有鳥類160種,嚙齒類15種,魚類21種,浮游植物72種,浮游動物36種,底棲動物20余種,高等植物約434種。此外保護區(qū)境內還有幾種小型獸類。
保護區(qū)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物種資源吸引著當今中外的眾多專家學者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游客前來考察、參觀和旅游,并給每一位來訪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保護區(qū)既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又是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的最佳場所。這里到處是景,到處是畫面,來到這里,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保護區(qū)的西部、北部的玄武臺地和湖積平原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這里綠草茵茵,百花盛開,牛羊在草地上漫步,藍天與綠草間古樸的蒙古包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蒙古人”歌中唱到的“蒙古包的縷縷炊煙,輕輕地飄向藍天……”,使人真正感到藍天離我們那樣的近。
保護區(qū)南部的達爾罕山,綠樹成蔭,怪石林立,當你站在山頂可以一覽保護區(qū)的全貌。南部是連綿起伏的小騰格里沙地,那里榆樹疏林、丘間低地、大小不等的水泡鑲嵌分布,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沙地草原景觀。在達爾罕的西麓,是波光瑩瑩的達里湖,看上去真是海天一色,遠處的砧子山好像浮在水面,山下湖邊的柳灌叢和沙灘,是游泳、垂釣的最佳場所。
應昌路遺址,也稱魯王城,位于保護區(qū)的西部,西靠蘇布爾,南依耗來河,依山傍水,環(huán)境幽雅,這里已被列入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城是元末惠宗妥歡鐵睦爾從大都逃出避難的地方,凡二年病故與此。宣光帝受,識里達拉在應昌繼位,史書稱兆元。明初建應昌衛(wèi),成祖朱北征時,曾四次駐應昌,改名為清平鎮(zhèn),后城毀于火廢去。
自應昌路向西為鯉魚泡子,這里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幽雅,湖底遍布泉眼。湖南岸的沙地是茂密的榆樹林,湖北岸是石質低山,傳說康熙皇帝曾在此釣魚。
內蒙古景點導游詞講解篇十八
呼倫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又名達賚湖。呼倫湖湖面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軸為東北至西南方向,長度為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湖周長447公里,湖水面積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呼倫湖水的補給來源一是承接大氣降水,二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的注入?!昂魝悺笔敲晒耪Z“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俗稱“達賚”,也是蒙古語,意為“?!?。意為達賚湖就是海一樣的湖。
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區(qū)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觀看日出和蜃景,要等天公作美。
夏季的'呼倫湖區(qū)氣候溫涼,是避暑佳境。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民族風情,又使呼倫湖成為一方旅游勝地。呼倫湖水天一色,煙波浩渺,原始而粗獷,秀麗且潔凈。靜若處子微波蕩漾,動如蛟龍驚濤拍岸。若能在呼倫湖觀看“水上日出”,必然會使您心曠神怡;在蘆葦王國的烏蘭諾爾觀鳥,則讓人如入神話般境界;游覽“湖中柱石”、“老虎嘴”、“象鼻山”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令人驚嘆不止。
到居住在呼倫湖西畔的新巴爾虎蒙古族牧民家中作客,勤勞質樸的新巴爾虎蒙古族牧民會熱情地以醇香的奶茶和奶制品來歡迎你。蒙古包、勒勒車、羊群,還有牛、馬、駱駝和牧羊犬,它們同藍天、白云構成了一幅幅絕妙的風景畫。您身在其中,就是那畫中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