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一
1. 學會本課3個生字。
2. 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 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搜集重陽節(jié)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搜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1~2課時。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 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 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揭題、質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釋、插圖,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后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本詩指重陽節(jié)。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jù)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弄懂了些什么。(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并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后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搜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后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xiāng)、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二
學習目標: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體驗王維思親,思鄉(xiāng)之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p>
2、體會詩人王維的思親,思鄉(xiāng)之情。
一、情境導入
秋天到了,氣溫也產(chǎn)生了明顯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
是呀,在這段時間里,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秋的涼意,大自然就是這么神奇,一年四季的溫度各不相同。其實,在我們的古詩世界里,也有他的溫度,有的古詩,讓人讀起來像是感覺到春天般溫暖,有的古詩讓人閱讀后像是身處秋夜,讓人感覺涼絲絲的。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感受古詩的溫度。
揭題: 9、古詩兩首? (大屏幕: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在我們書香校園古詩文朗誦的活動里,我們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已經(jīng)相當熟悉了,可是,藏在這首古詩里的溫度,我們卻未必都已感受,就讓我們先走進詩人王維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他內(nèi)心的冷與暖吧?。ù笃聊唤翌})
二、解題
1、九月九日是什么節(jié)日?
2、在重陽節(jié)這天,他在想念誰?板書:憶山東兄弟? (華山:陜西省華陰市境內(nèi),王維的家鄉(xiāng)在華山東面的蒲州。)
(注:這一環(huán)節(jié)著重引導學生利用古詩下方的注釋幫助閱讀理解)
三、理解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p>
1、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a、王維的這首古詩是在離開家鄉(xiāng)兩年后重陽節(jié)的有感而發(fā)。
(大屏幕:十五歲時,他就獨自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
c、讀相應的詩句,體會詩句溫度。大屏幕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你認為這句詩的溫度是怎樣的?生回答后馬上讓他讀。
引導體會兩個“異”
異鄉(xiāng)是什么意思?它相對應的詞語是什么?異客是什么意思?
大屏幕提示:他想,在家鄉(xiāng),當他(???????? )時,他的親人會(????????????? )。
俗話說: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他不禁感嘆————引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2、研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大屏幕: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到了。一大早,長安城的大街上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你覺得這句話的溫度是怎樣的?哪些詞語能體現(xiàn)出來?引導討論:
a、你有沒有全家上下一起出游的經(jīng)歷呢?這種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b、可是這樣的情形,這樣的心情當時詩人王維擁有嗎?
c、當時的場面越熱鬧,他的心里就越羨慕,想想自己孤身一人過重陽節(jié),他的心里就更凄涼,從而更思念自己的親人。
d、遷移想象說話:端午節(jié)的時候……
中秋節(jié)的時候……
四、放手讓學生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談話,想象王維思親。
2、朗讀,感受王維思親。
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他不禁寫道——(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引讀:重陽節(jié)這天,王維獨自在異鄉(xiāng),他猜想他的兄弟一定在干什么?請學生讀。
引讀:從前兄弟歡聚,如今唯獨少了誰?請學生讀。
引讀:王維不能與兄弟團圓,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學生讀
五、誦讀詩歌,情感升華
詩人王維漂泊他鄉(xiāng),兩年沒見到親人的面,沒聽到親人的聲音。重陽佳節(jié)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他只能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化作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讓我們也做一回大詩人王維,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
多么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孩子們,讓我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W生配樂齊背古詩。)
六、會寫字的學習
詩句填空,特別提醒“異、佳、插”的寫法。異的上半部分是封口的;佳的右邊是兩個土;插的右邊先寫好千,在寫剩下部分。
七、布置課外作業(yè)
同學們,今天,我們靜靜地走進了詩人葉紹翁的心靈深處,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其實,還有一個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更能讓我們動容,因為他是我們龍泉的大詩人葉紹翁。明天的語文課,我們將要感受《夜書所見》中的冷與暖,所以老師先布置一個任務給你們。
1、傍晚放學,到華樓街去了解我們龍泉古代十大名人,了解葉紹翁。
2、周末到芳野曾家大屋參觀,二樓有葉紹翁的生平介紹。
3、有感情地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給家人聽聽。
4、收集有關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歌。
教后反思:
課上完了,應該很輕松,但是事實并沒有如此。課后仔細思量,發(fā)現(xiàn)如梗在喉的原來是自己引導學生對詩句的誦讀上。自認課前預設的引讀比較巧妙,可是學生朗讀出來的效果卻不太盡如人意。回過頭想想,自己是被為了整個課堂環(huán)節(jié)圓滿完成的想法所左右了,所以在有位學生一字一頓的讀詩時;在個別學生沒把握詩歌情感基調(diào)時,少了一份耐心做具體的引導,錯過了引導的好時機。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三
1、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nèi)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4、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1、學生預習并了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2、教師準備好課件。
一、揭題、解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組詩,首先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件出示古詩及背景)
3、是誰在思念?你對王維有什么了解?師補充簡介詩人。
過渡:王維為什么要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課外知識與所學內(nèi)容有機結合,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以問題過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詩句。
1、范讀,齊讀古詩。
2、學生自學,理解詩意:先自由讀理解詩句并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再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首先指名說說已懂得的詩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再指名說;最后齊讀古詩。
5、學生分組自由討論。
6、交流發(fā)言。(重點抓住獨、異、倍、遍、少一人等詞語進行體會,相機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并感情朗讀)
7、感情朗讀。
(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信任學生,學生是可以讀懂詩句意思的。這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讀詩不僅是懂得意思,還要讀出蘊含在詩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給學生從詩句中去體會感悟。)
三、復習《宿建德江》
1、(出示詩句)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誰來讀一讀?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詩中寫了詩人所見景物對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讀。
(復習這首詩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應怎樣去理解體會詩中所蘊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詩中的詞句,去想象,去體會,才能真正的讀懂古詩。)
四、學習《泊船瓜洲》。
1、(出示詩句)說說題目的意思,對王安石的了解,簡介寫作背景。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3、班級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學所得。
(這一步驟是讓學生試著用所學到的方法去學習,以實現(xiàn)遷移、運用,使知識和方法逐漸內(nèi)化為一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小組學習討論,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交流中增強合作的意識,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互補。)
五、總結。
2、這三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說一段話用上這句詩嗎?
3、感情朗讀三首詩。
(我們今天學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文的藝術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閱讀古詩的作用。)
六、作業(yè)。
1、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親人,來到我們實驗學校,肯定也會想家,想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嗎?試一試,寫一兩句詩來抒發(fā)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誦三首詩。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 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 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美。
教學重點: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藝術形式的美。
教學流程:
一、導言
二、讀詩
(一)、出示詩,請同學們小聲的誦讀這首詩注意把語句讀通順,生字要讀準確。
(二)、強調(diào)“茱萸”
1、強調(diào)寫法
2、什么是茱萸?
(四)、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孤獨思念)再來讀讀這首詩,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字里行間。
三、解詩
這到底是怎樣的愁緒呢?下面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結合書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理解一下詩句的含義自己練習說給同桌聽。
(注意逐句逐字的理解)
四、品詩
(一)“異鄉(xiāng)異客”
背景介紹:作者王維十五歲便離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永濟,遠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首詩相傳是少年離家后第二年所做,當時的“異鄉(xiāng)”指的是(國都長安)那時的長安是繁盛的,唐代詩人盧照鄰在她的長詩《長安古意》中曾描述過那時的盛景(屏幕出示)
(二)“獨”
(三)“倍”
轉眼離家已兩年有余,徹骨的孤獨讓思念越發(fā)深刻,也讓詩人寫下了這樣一個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那個字最能打動你?從“倍”字你能讀懂什么?“每逢佳節(jié)”單指重陽節(jié)嗎?
2、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千多年來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
a、每當國慶佳節(jié),還在他鄉(xiāng)的莘莘學子,會用詩句對家人說:——
b、中秋來臨,異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d、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哀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四)、詩人用濃烈的情感直抒胸臆后,筆鋒一轉,又為我們鋪設了這樣一幅畫面,請同學讀后兩句。
1、是呀!離家已有兩年,此前每年的重陽節(jié)王維都會和家人一起登高遠眺,那又是一幅怎樣其樂融融的情景呢?同學們,愿意和王維一起追憶一下那久違的畫面嗎?讓我們閉上眼靜靜地想一想。
2、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xiàn)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讀這兩句。
五、讀詩
(一)、音樂,教師范讀
(二)、教師渲染
1、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我獨自站在異鄉(xiāng)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誦著——
3、全班一起讀
六、結語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五
同學們現(xiàn)在可能沒辦法理解作者那種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因為現(xiàn)在交通工具那么發(fā)達。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希望對大家理解詩人的感情有幫助,更多內(nèi)容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
1、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nèi)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4、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1、學生預習并了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2、教師準備好課件。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組詩,首先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件出示古詩及背景)
3、是誰在思念?你對王維有什么了解?師補充簡介詩人。
過渡:王維為什么要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課外知識與所學內(nèi)容有機結合,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以問題過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范讀,齊讀古詩。
2、學生自學,理解詩意:先自由讀理解詩句并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再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首先指名說說已懂得的詩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再指名說;最后齊讀古詩。
5、學生分組自由討論。
6、交流發(fā)言。(重點抓住“獨、異、倍、遍、少一人”等詞語進行體會,相機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并感情朗讀)
7、感情朗讀。
(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信任學生,學生是可以讀懂詩句意思的。這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讀詩不僅是懂得意思,還要讀出蘊含在詩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給學生從詩句中去體會感悟。)
1、(出示詩句)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誰來讀一讀?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詩中寫了詩人所見景物對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讀。
(復習這首詩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應怎樣去理解體會詩中所蘊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詩中的詞句,去想象,去體會,才能真正的讀懂古詩。)
1、(出示詩句)說說題目的意思,對王安石的了解,簡介寫作背景。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3、班級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學所得。
(這一步驟是讓學生試著用所學到的方法去學習,以實現(xiàn)遷移、運用,使知識和方法逐漸內(nèi)化為一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小組學習討論,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交流中增強合作的意識,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互補。)
2、這三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說一段話用上這句詩嗎?
3、感情朗讀三首詩。
(我們今天學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文的藝術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閱讀古詩的作用。)
1、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親人,來到我們實驗學校,肯定也會想家,想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嗎?試一試,寫一兩句詩來抒發(fā)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誦三首詩。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美,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大致理解詩文含義,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學習方法。教學方法與手段
小組合作,以讀為主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解題,扣詩眼“憶”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先請大家讀讀詩的題目。
師:讀了題目后,你知道了什么?
介紹重陽節(jié) 插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的習俗。
師:說得多好哪!那你們是在什么時候才會想、才會思念你的親人?
師:對!思念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哪!大家能不能把這種“思念”的感覺讀出來?
二、初讀古詩,讀正確,讀通順,感受掌握古詩節(jié)奏。
(一)、出示詩,請同學們大聲的朗讀這首詩,注意把生字讀準確,語句讀通順。(二)、強調(diào)生字讀音,正音生字。
理解“茱萸”等生僻詞
(三)、指名讀古詩。評議,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能將古詩讀正確,讀流利,是一個進步,離學懂課文更近了。下面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結合書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可以和同桌討論,試著理解詩句的含義,實在不懂的,可以到講臺這里請求幫助。
四、品讀詩文,感悟思念之情。
緊扣詩中關鍵詞語,點撥指導,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一)“異鄉(xiāng)異客”
背景介紹:作者王維十五歲便離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永濟,遠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二)“獨”
(三)“倍思親”
想著和兄弟手足情深;想著享受父母的慈愛關懷,想著和伙伴嬉戲玩?!?/p>
角色扮演,利用對話具體化情景,一情景一誦讀,體會感情。
轉眼離家已兩年有余,徹骨的孤獨讓思念越發(fā)深刻,也讓詩人寫下了這樣一個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那個字最能打動你?從“倍”字你能讀懂什么?“每逢佳節(jié)”單指重陽節(jié)嗎?
2、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千多年來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
a、每當國慶佳節(jié),還在他鄉(xiāng)的莘莘學子,會用詩句對家人說:——
b、中秋來臨,異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c、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異國他鄉(xiāng)的海外游子,會面向祖國的方向,深情地說:
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憂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四)、體會想象情景。
2、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xiàn)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讀這后兩句。
板書設計:
獨異客 倍思親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七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理解詩句的意思。
課件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你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可以以連線方式表現(xiàn)節(jié)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解釋課文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古詩,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練習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
(1)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2)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3)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直覺讀準節(jié)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學習收獲。
(3)質疑:還有什么不懂之處?
老師重點指導“異鄉(xiāng)”“異客”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按卡片連詞背誦。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起來,并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詩人,加動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的目的。
4、賽詩會。
(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兩首詩,一首課內(nèi)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富有感情。
課后習題
背誦并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八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1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3.體會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古詩。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出示古詩。
2.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中稱之為山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這一點請大家注意。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只有十七歲,當時他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
二、解題:
01.、學生讀題,思考問題,然后指明回答問題。
02、教師指導: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憶:思念,想念。
山東:華山以東,指詩人的家鄉(xiāng)。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詩中指家鄉(xiāng)的親人。
03、那么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問題。
04、教師強調(diào):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jié),詩人無比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請大家自讀這首詩,注意詩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讀音,并寫到課文里來。
3、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4、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三、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
1、齊讀詩的第一行。
01.解釋詞語:
獨: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故鄉(xiāng)以外的地方。在詩中指的就是長安。
為異客:做他鄉(xiāng)的客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齊讀詩的第二行。
01、解釋詞語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節(jié):
節(jié)日。詩中指重陽節(jié)。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親:家鄉(xiāng)的親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04、詩人為什么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請用詩中的一句詩來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05、教師小結詩的前兩行:
06、齊讀詩的前兩行。
3、齊讀詩的第三、四行。
01、解釋詞語;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處。古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種有香味的草。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jù)說可以避邪,肖災。
02、詩中說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合詞語的解釋,想想這兩行詩的意思。同坐間討論。
04、指名回答。
05、教師指導:
我在遙遠的地方猜想,家里的親人們一定都頭插茱萸登上了高處,可是單單少了我一個人。
06、教師小結詩的后兩行:
07、齊讀詩的后兩行。
4、教師總結全詩意思:
這首詩可以分兩層意思來理解,詩的前兩行寫詩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更加思念親人。詩的后兩行寫詩人在遙遠的外地想像家鄉(xiāng)的親人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5、齊讀全詩。
7、教師小結: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讀、背誦古詩,加強理解。
1.男生齊讀古詩。
2.女生齊讀古詩。
3.全班齊讀古詩。
4.思考問題
01.說說這首詩中的哪兩行最能表達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
5.背誦這首詩。指名背誦。
6、學生自讀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2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
教材簡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全詩抓住重陽節(jié)登高這一習俗,抒發(fā)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了解詩意,背誦古詩。
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
*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這里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
*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薄胺辍?,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這里指重陽節(jié)。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 “遙知兄弟登高處?!薄斑b”,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xiāng)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 “遍插茱萸少一人?!薄败镙恰?,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 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為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可以參考以下節(jié)奏朗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課后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 課后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
* 課后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
教學設計參考
一、揭示課題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
2.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
3.學生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的大意。
三、自讀自悟,體會意境
1.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
(楊蔚、李金瑤)
參考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3【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朝詩人王維在重陽節(jié)因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作。游子在外,舉目無親,正逢佳節(jié),百感交集。全詩寫得非常樸素,感情十分自然?!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就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形表達出來,同時傳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為下面思念的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個“倍”字,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jié)極度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傳誦的佳句,表達了億萬炎黃子孫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新穎,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質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針對學生情況,我追求了這三個字:“新、活、放?!?/p>
【教學設計】
一初讀,二淺思,三深悟,四背誦,五表演。
【課堂實錄采擷】
一、在解題中不經(jīng)意地出現(xiàn)的小高潮
生:(齊答)記得!學生齊背《望廬山瀑布》和《山行》。
(開課前復習舊知識,既可以溫故,集中學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壯大氣勢,烘托一個熱鬧的氣氛。)
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老師贊美的語氣回顧已學古詩,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到了古詩的美,也自然地進入了新詩的學習、品味中。
師:(簡介詩人王維)請同學們齊讀題目。(生讀題目)
師:看到這個題目,能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嗎?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古人有在重陽節(jié)登高,佩帶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師:有誰知道,誰能幫助他?請高高地舉起你的手。
生:我是從書上的注釋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據(jù)說可以辟邪、消災。
師:很好,你讀書的時候很仔細,大家都要向他學習。課題中還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請繼續(xù)!
(孩子們長在城市里,都沒有見過茱萸,雖然書本上也解釋得很清楚,但如果能親眼看一看這種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東西變得直觀清晰。所以,應該在學生介紹茱萸這種植物的同時,老師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畫面。)
生:山東,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說明作者的家鄉(xiāng)在那里。
生:不,你的說法是錯誤的。山東是指華山以東,今山西一帶,因此王維的家鄉(xiāng)應該是在山西。
師:對,這里的山是指華山。那么兄弟你們是怎樣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對,應該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生:老師,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還包括他家鄉(xiāng)所有的親人。
生:老師,我補充,兄弟還可以包括他在家鄉(xiāng)的朋友。
師:這樣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兄弟這個詞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親人和朋友。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字被我們漏掉了,就是“憶”字。
生:我知道“憶”就是回憶的意思。
師:沒錯,但誰能把這個“憶”字的意思說得更貼切一些呢?
生:我覺得“憶”字在這里解釋為“思念、想念”更好,因為從“憶山東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鄉(xiāng),重陽節(jié)到了,他不能和家鄉(xiāng)的親人朋友在一起登高,暢飲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時候,卻可以和親人們一起歡度重陽節(jié),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時的他是多么想念家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啊?。崃业恼坡暎?/p>
(僅僅是解釋詩的題目,孩子就能通過一個“憶”字領悟出整首詩的深刻意義,確實是我沒有想到的。孩子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詩的內(nèi)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詞逐詞理解的鋪墊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個“憶”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陽節(jié)時憶親人,不就已經(jīng)明明白白地訴了讀者,此時的作者正是背井離鄉(xiāng),孤單寂寥,落寞惆悵,正是在這樣舉目無親的時候,才會更加真切地思念家鄉(xiāng)親朋。因為有了解題時的深切領悟,所以進入古詩學習環(huán)節(jié)時,不管是小組討論,還是課堂匯報,學生能把握住重點,水到渠成,異常輕松地學習。)
二、在表演中捕捉學生靈魂,強化訓練目標
眾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師:你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就是想象,大膽的想象,這不正是“超級變變變”嗎?(齊笑,掌聲)
注:“超級變變變”是日本的一個娛樂節(jié)目,該節(jié)目要求參賽者發(fā)揮出大膽的想象,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現(xiàn)象。該節(jié)目不僅在日本創(chuàng)下了很高的收視紀錄,在全球發(fā)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績,我班就有很多這個節(jié)目的超級fans。老師急中生智,用上這個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的名字,在無意當中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激了趣,造了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下面是兩個學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維);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請問是姑姑嗎?我是您的侄子王維。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維??!你現(xiàn)在在哪里呀?
(在口語交際中隨時注意使用禮貌用語,表示對別人的尊重,這樣的訓練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生2:大家都很好,剛才在賞月的時候,我們?nèi)巳丝啥加洅熘隳兀?/p>
生1:姑姑,中秋佳節(jié),正是人月兩團圓的時候,你們吃著香香的月餅,可千萬別忘記了我,一定要記得給我留一份啊,我已經(jīng)好久沒能吃到家里的月餅了。
生2:好的,一定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時候能回家來看一看?。?/p>
生1:姑姑,窗外是萬家燈火閃爍,窗內(nèi)是家家戶戶共享天倫,而我就只能一個人孤單的在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們!雖然我不能和你們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我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頭上的事,我一定盡快和家人團圓!姑姑,祝大家中秋節(jié)愉快!再見!
生2:別難過,我們會想著你。保重身體,早點回來,再見!
(這段學生的表演不可否認是經(jīng)過了老師的加工,但學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詩的主題來進行即興的表演,優(yōu)點是應該值得鼓勵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學生的語言功底太過淺薄,語言隨意且不夠嚴密。誠然在表演的時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說出來的話都應該緊扣住整首詩的基調(diào)和感情,而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還有就是學生的臺風太過拘謹,緊張,學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來進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不足與老師平時是否嚴格訓練大有相關。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張力,倡導人性的釋放,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做到童言無忌、童真無損、童趣無限、童心無畏、童愛無拘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重大的責任?。?/p>
【自我思索】
聽聽學生在匯報時的精彩發(fā)言,品品學生在朗誦時的入情陶醉,讀讀學生在黑板上所寫的板書:“思念親人”,“想念朋友”,“孤單寂寞”,看看學生精彩的即興想象表演,不僅聽課的家長為之動容,為之喝彩,就連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著,澎湃著。一位家長在參加完開放日的活動之后,激動地在“學生成長記錄手冊”上寫道:“聽了兩節(jié)課,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體會到,現(xiàn)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是一個尊重的課堂,這是一個開放的課堂,這是一個生命的課堂!老師不僅注重了對知識的傳授,還注重了對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導……”另一位家長聽完課以后,就急忙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老師啊,我從來沒有上過這樣的課,真的。以前都是由我們的老師講授,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們腦海里可充滿了無數(shù)的小問題,做老師沒有兩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家長的贊譽固然可喜,但無形中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一種責任!
古代詩歌言簡意豐,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是不朽的文化財富。教科書中節(jié)選的詩歌,以及老師的排疑解難,悉心誘導都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教學古詩的最終目的,是要激發(fā)孩子對古詩的興趣,要孩子做到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它,愛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只是那寥寥幾字,就足以令人振奮、傷懷,這正是古代詩歌的魅力所在。學習詩歌也好,散文也好,讓學生在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勵,相互競爭,相互幫助中思維得到啟迪,精神得到喚醒,潛能得到顯發(fā),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鳴,身心得到愉悅正是新課標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發(fā)展的教育,而這,正是需要我們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真心,飽含對孩子的真誠,傾盡我們的真愛去努力實踐,熱忱奉獻!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九
鄖縣譚山金燕
一、教學目標
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wǎng)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nèi)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nóng)歷重陽節(jié),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吧綎|”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xiāng)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jié)里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jié)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成為他鄉(xiāng)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xiāng)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chǎn)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
少一人
兄弟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讓幼兒熟讀、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2.相關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nèi)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
三、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1.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2.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3.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四、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合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jié)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jīng)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小百科:《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一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1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3.體會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古詩。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出示古詩。
2.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中稱之為山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這一點請大家注意。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只有十七歲,當時他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
二、解題:
01.、學生讀題,思考問題,然后指明回答問題。
02、教師指導: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憶:思念,想念。
山東:華山以東,指詩人的家鄉(xiāng)。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詩中指家鄉(xiāng)的親人。
03、那么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問題。
04、教師強調(diào):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jié),詩人無比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請大家自讀這首詩,注意詩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讀音,并寫到課文里來。
3、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4、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三、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
1、齊讀詩的第一行。
01.解釋詞語:
獨: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故鄉(xiāng)以外的地方。在詩中指的就是長安。
為異客:做他鄉(xiāng)的客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齊讀詩的第二行。
01、解釋詞語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節(jié):
節(jié)日。詩中指重陽節(jié)。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親:家鄉(xiāng)的親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04、詩人為什么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請用詩中的一句詩來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05、教師小結詩的前兩行:
06、齊讀詩的前兩行。
3、齊讀詩的第三、四行。
01、解釋詞語;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處。古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種有香味的草。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jù)說可以避邪,肖災。
02、詩中說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合詞語的解釋,想想這兩行詩的意思。同坐間討論。
04、指名回答。
05、教師指導:
我在遙遠的地方猜想,家里的親人們一定都頭插茱萸登上了高處,可是單單少了我一個人。
06、教師小結詩的后兩行:
07、齊讀詩的后兩行。
4、教師總結全詩意思:
這首詩可以分兩層意思來理解,詩的前兩行寫詩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更加思念親人。詩的后兩行寫詩人在遙遠的外地想像家鄉(xiāng)的親人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5、齊讀全詩。
7、教師小結: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讀、背誦古詩,加強理解。
1.男生齊讀古詩。
2.女生齊讀古詩。
3.全班齊讀古詩。
4.思考問題
01.說說這首詩中的哪兩行最能表達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
5.背誦這首詩。指名背誦。
6、學生自讀古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2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
教材簡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nóng)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全詩抓住重陽節(jié)登高這一習俗,抒發(fā)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了解詩意,背誦古詩。
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
*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這里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
*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薄胺辍?,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這里指重陽節(jié)。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 “遙知兄弟登高處?!薄斑b”,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xiāng)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 “遍插茱萸少一人?!薄败镙恰?,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 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為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可以參考以下節(jié)奏朗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課后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 課后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
* 課后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
教學設計參考
一、揭示課題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
2.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
3.學生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的大意。
三、自讀自悟,體會意境
1.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
(楊蔚、李金瑤)
參考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3【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朝詩人王維在重陽節(jié)因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作。游子在外,舉目無親,正逢佳節(jié),百感交集。全詩寫得非常樸素,感情十分自然?!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就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形表達出來,同時傳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為下面思念的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一個“倍”字,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jié)極度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傳誦的佳句,表達了億萬炎黃子孫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新穎,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質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針對學生情況,我追求了這三個字:“新、活、放?!?/p>
【教學設計】
一初讀,二淺思,三深悟,四背誦,五表演。
【課堂實錄采擷】
一、在解題中不經(jīng)意地出現(xiàn)的小高潮
生:(齊答)記得!學生齊背《望廬山瀑布》和《山行》。
(開課前復習舊知識,既可以溫故,集中學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壯大氣勢,烘托一個熱鬧的氣氛。)
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老師贊美的語氣回顧已學古詩,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到了古詩的美,也自然地進入了新詩的學習、品味中。
師:(簡介詩人王維)請同學們齊讀題目。(生讀題目)
師:看到這個題目,能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嗎?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古人有在重陽節(jié)登高,佩帶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師:有誰知道,誰能幫助他?請高高地舉起你的手。
生:我是從書上的注釋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據(jù)說可以辟邪、消災。
師:很好,你讀書的時候很仔細,大家都要向他學習。課題中還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請繼續(xù)!
(孩子們長在城市里,都沒有見過茱萸,雖然書本上也解釋得很清楚,但如果能親眼看一看這種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東西變得直觀清晰。所以,應該在學生介紹茱萸這種植物的同時,老師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畫面。)
生:山東,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說明作者的家鄉(xiāng)在那里。
生:不,你的說法是錯誤的。山東是指華山以東,今山西一帶,因此王維的家鄉(xiāng)應該是在山西。
師:對,這里的山是指華山。那么兄弟你們是怎樣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對,應該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生:老師,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還包括他家鄉(xiāng)所有的親人。
生:老師,我補充,兄弟還可以包括他在家鄉(xiāng)的朋友。
師:這樣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兄弟這個詞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親人和朋友。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字被我們漏掉了,就是“憶”字。
生:我知道“憶”就是回憶的意思。
師:沒錯,但誰能把這個“憶”字的意思說得更貼切一些呢?
生:我覺得“憶”字在這里解釋為“思念、想念”更好,因為從“憶山東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鄉(xiāng),重陽節(jié)到了,他不能和家鄉(xiāng)的親人朋友在一起登高,暢飲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時候,卻可以和親人們一起歡度重陽節(jié),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時的他是多么想念家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崃业恼坡暎?/p>
(僅僅是解釋詩的題目,孩子就能通過一個“憶”字領悟出整首詩的深刻意義,確實是我沒有想到的。孩子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詩的內(nèi)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詞逐詞理解的鋪墊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個“憶”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陽節(jié)時憶親人,不就已經(jīng)明明白白地訴了讀者,此時的作者正是背井離鄉(xiāng),孤單寂寥,落寞惆悵,正是在這樣舉目無親的時候,才會更加真切地思念家鄉(xiāng)親朋。因為有了解題時的深切領悟,所以進入古詩學習環(huán)節(jié)時,不管是小組討論,還是課堂匯報,學生能把握住重點,水到渠成,異常輕松地學習。)
二、在表演中捕捉學生靈魂,強化訓練目標
眾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師:你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就是想象,大膽的想象,這不正是“超級變變變”嗎?(齊笑,掌聲)
注:“超級變變變”是日本的一個娛樂節(jié)目,該節(jié)目要求參賽者發(fā)揮出大膽的想象,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現(xiàn)象。該節(jié)目不僅在日本創(chuàng)下了很高的收視紀錄,在全球發(fā)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績,我班就有很多這個節(jié)目的超級fans。老師急中生智,用上這個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的名字,在無意當中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激了趣,造了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下面是兩個學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維);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請問是姑姑嗎?我是您的侄子王維。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維??!你現(xiàn)在在哪里呀?
(在口語交際中隨時注意使用禮貌用語,表示對別人的尊重,這樣的訓練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生2:大家都很好,剛才在賞月的時候,我們?nèi)巳丝啥加洅熘隳兀?/p>
生1:姑姑,中秋佳節(jié),正是人月兩團圓的時候,你們吃著香香的月餅,可千萬別忘記了我,一定要記得給我留一份啊,我已經(jīng)好久沒能吃到家里的月餅了。
生2:好的,一定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時候能回家來看一看啊?
生1:姑姑,窗外是萬家燈火閃爍,窗內(nèi)是家家戶戶共享天倫,而我就只能一個人孤單的在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們!雖然我不能和你們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我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頭上的事,我一定盡快和家人團圓!姑姑,祝大家中秋節(jié)愉快!再見!
生2:別難過,我們會想著你。保重身體,早點回來,再見!
(這段學生的表演不可否認是經(jīng)過了老師的加工,但學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詩的主題來進行即興的表演,優(yōu)點是應該值得鼓勵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學生的語言功底太過淺薄,語言隨意且不夠嚴密。誠然在表演的時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說出來的話都應該緊扣住整首詩的基調(diào)和感情,而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還有就是學生的臺風太過拘謹,緊張,學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來進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不足與老師平時是否嚴格訓練大有相關。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張力,倡導人性的釋放,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做到童言無忌、童真無損、童趣無限、童心無畏、童愛無拘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重大的責任!)
【自我思索】
聽聽學生在匯報時的精彩發(fā)言,品品學生在朗誦時的入情陶醉,讀讀學生在黑板上所寫的板書:“思念親人”,“想念朋友”,“孤單寂寞”,看看學生精彩的即興想象表演,不僅聽課的家長為之動容,為之喝彩,就連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著,澎湃著。一位家長在參加完開放日的活動之后,激動地在“學生成長記錄手冊”上寫道:“聽了兩節(jié)課,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體會到,現(xiàn)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這是一個尊重的課堂,這是一個開放的課堂,這是一個生命的課堂!老師不僅注重了對知識的傳授,還注重了對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導……”另一位家長聽完課以后,就急忙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老師啊,我從來沒有上過這樣的課,真的。以前都是由我們的老師講授,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們腦海里可充滿了無數(shù)的小問題,做老師沒有兩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家長的贊譽固然可喜,但無形中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一種責任!
古代詩歌言簡意豐,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是不朽的文化財富。教科書中節(jié)選的詩歌,以及老師的排疑解難,悉心誘導都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教學古詩的最終目的,是要激發(fā)孩子對古詩的興趣,要孩子做到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它,愛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只是那寥寥幾字,就足以令人振奮、傷懷,這正是古代詩歌的魅力所在。學習詩歌也好,散文也好,讓學生在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勵,相互競爭,相互幫助中思維得到啟迪,精神得到喚醒,潛能得到顯發(fā),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鳴,身心得到愉悅正是新課標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發(fā)展的教育,而這,正是需要我們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真心,飽含對孩子的真誠,傾盡我們的真愛去努力實踐,熱忱奉獻!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篇十二
1 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 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 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wǎng)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nèi)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nóng)歷重陽節(jié),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xiāng)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jié)里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讀準字音??纯茨阕x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事。)
1 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jié)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成為他鄉(xiāng)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1、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xiāng)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chǎn)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 兄弟
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