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優(yōu)秀8篇)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優(yōu)秀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2 13:02:05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優(yōu)秀8篇)
時間:2023-12-02 13:02:05     小編:JQ文豪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篇一

知道溫度的概念,知道溫度的常用單位和國際單位制中單位。

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溫度計的過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1、體會對溫度進行準確測量的必要性,養(yǎng)成采集科學準確數(shù)據(jù)的好習慣。

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和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溫度計的使用。

各種溫度計各一只,演示溫度計一只,三只燒杯,分別盛冷水、溫水、熱水。

水無常形,變化萬千,無處不在。

云,形狀各異!似魚鱗,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云從哪里來?

雨,時而悄然無聲,時而瓢潑傾盆。他來自何處,又落向何方?

雪,使大地“銀裝素裹”!傳說雪花來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頭,你相信嗎?

1、水變化萬千,它不僅可變成云、雨、雪,而且還可以化為露、霧、霜等,那么自然界的水是怎樣循環(huán)的呢?讓學生討論,看教材p3.

2、將冰放入水壺中,然后加熱,觀察冰的變化。

不斷加熱,水沸騰后,用勺子靠近壺嘴。

通過觀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找學生總結:水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

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稱為物態(tài)變化

1、什么是溫度?符號?

2、生活中常用的溫度單位及單位符號?

3、攝氏溫度是怎樣規(guī)定的?

4、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怎樣讀?

5、還應了解自然界中哪些溫度值?

6、國際單位制中溫度的單位是什么?它與攝氏溫度的關系是什么?

請一位同學將手伸入三只分別盛冷水、溫水、熱水燒杯中并說明感覺。

教師:從這個實驗中可知憑感覺來判斷物體的溫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準確地測量物體的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篇二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思考并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二、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fā)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fā)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啟發(fā)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jié)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布置作業(yè)。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jié)課的評估與交流。

課后小結。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篇三

教師進行實驗,反復幾次,然后請同學回答上述問題.

小球下落,它的速度越來越快,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由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可見小球受到了力的作用.

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回答出“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實驗二:教師向上拋出一個小球,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小球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情況.

教師進行實驗,反復幾次,請同學敘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提問:為什么小球在拋出以后運動的速度越來越慢,為什么小球會改變運動方向?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指出:以上現(xiàn)象都說明小球受到了一個向下的力,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拋出小球以后、小球向上運動,速度越來越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改變運動方向,向下運動,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產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于小球受到了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了力.這個力我們叫它重力.

(二)新課教學。

1.重力的方向。

[學生]都受到重力.

[老師]重力的施力物體是誰?

[學生]是地球.

[老師]在地面附近有沒有不受重力的物體?

[學生]沒有.

[學生]這些方向都是一樣的.

我們把這個方向叫豎直向下,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重力的大小。

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重力是有大小的,這里有兩個金屬球,一個大一個小,我們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把這兩個金屬球放在手心感覺一下.

請一位同學到前邊來拿起金屬球.

[老師]這兩個金屬球哪個質量大?

[學生]大金屬球.

[老師]根據(jù)你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哪個金屬球的重力大?

[學生]大球.

[老師]金屬球的重力和它的質量是什么關系?

[學生]質量越大的金屬球,它的重力也越大.

[老師]回答的很對,但這只是一個定性的結論,下面我們定量的研究這個問題.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一下,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把大小兩個金屬球用膠條固定兩根小線,并掛在兩個彈簧秤上)大金屬球彈簧秤示數(shù)大,掛小金屬球的彈簧秤示數(shù)小,彈簧秤的讀數(shù)就等于物體的重力.我們每個同學的課桌上有一個彈簧秤和3個100g的鉤碼,請同學們分別測出100g、200g、300g的鉤碼所受的重力,并計算出重力跟質量的比值,把測量值和計算結果填在教材p96的表格中.下面開始實驗.

實驗過程中教師在同學中巡視,進行指導,了解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后請同學說出自己測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體的重力與它的質量的比值,將學生測得的值寫在黑板上.由于彈簧秤不十分精確以及測量中不可避免的誤差,計算出的比值不會正好等于9.8n/kg.應要求學生實事求是的說出自己的測量值,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值不準確的原因.

大量的實驗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都告訴我們,質量增大幾倍,重力也增大幾倍、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它們的比值是9.8n/kg,如果用g表示重力,m表示質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可以寫成如下表達式.

請同學考慮一下g=9.8n/kg,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質量是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這個結論如果學生一時說不出,教師應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逐步進行引導)。

利用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已知質量計算出物體的重力,也可以已知重力求出物體的質。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練習結束后請學生說出計算過程,教師將學生回答內容寫在黑板上,最后形成正確解題過程的板書.

例題質量是450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答物體受到的重力是4.41n.

4.重心。

請同學們把直尺、鋼筆、鉛筆放在手指上并且讓它們能靜止不動.

學生進行小實驗,實驗結束后教師提問.

是不是隨便怎么放,直尺、鋼筆等物品都可以在手指上靜止不動.

不是,對每一樣東西總是有一個固定的位置.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個點上,如果這個點正好在手指中間的位置,物體就可以不掉下來,這點是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我們叫它重心.

老師:剛才實驗中同學們是否注意到,直尺重心的位置與鋼筆、圓珠筆等物體重心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沒注意的同學可以再試一下.

[學生]直尺重心的位置正好在中間的位置,鋼筆、圓珠筆就不在中間.

[老師]同學們觀察的很好,這說明物體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材料是否均勻有關.

外形規(guī)則,密度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如球心、圓心、正方形對角線的交點.

現(xiàn)在同學們的課桌上都有兩塊不規(guī)則的紙板,大家能不能想一個辦法,迅速、準確的找到它重心的位置.

組織學生討論,最后引導大家利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這一物理規(guī)律,利用幾何中兩條。

直線相交確定一個點的數(shù)學規(guī)律歸納出用吊線法來確定不規(guī)則物體重心的位置.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了重力,實際研究了兩個問題,首先,我們研究了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概念比較復雜,初中只能作一般的了解.17世紀末,英國科學家牛頓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引力稱之為萬有引力,地球與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地球引力,但是一般地說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引力,所以我們的教材中在講重力時只說“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并沒講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也沒有給出重力的定義.由于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今后到高中還要作進一步研究.今天研究的第二個問題是重力的三要素,即重力大小的計算、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點.這三個問題對于今后學習物理十分重要,因此一定要掌握.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篇四

1.知道利用內能的兩種重要方式:加熱和做功。

2.知道熱機中能的轉化。

鐵架臺,試管,試管夾,試管塞,水等。

1.復習。

什么是內能?如何才能改變物體的內能?(答略)。

敘述能量守恒定律(略)。

2.引入新課。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轉移、轉化是能量運動的普遍形式。人類在利用能量方面所從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廣泛地尋找其來源,有效地控制其去處,以達到駕馭它,利用它,讓它為人類造福的目的。

那么人們是如何利用內能的呢?這一節(ji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3.進行新課。

板書:(第二節(jié)內能的利用)。

(1)利用內能來加熱。

學生:是通過加熱,利用燃料燃燒放出的內能使米變熟。

教師:類似的例子還有哪些?

學生:冬季取暖利用了內能。

學生:熱水袋暖胃利用了內能。

(教師還可補充一些加熱的例子,如工廠的熱處理、吹制玻璃工藝品等)。

教師:上面的例子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直接利用內能轉移來加熱物體的,這是利用內能的一種方式。

板書:

一、直接加熱物體。

教師:用內能直接加熱物體,可以有多種方法。目前人們最普遍運用的還是用火直接加熱?;穑侨祟愇拿鞯南笳?,它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也為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煙囪林立,家家生火,也有它不利的一面。

首先是能源浪費大。早在100多年前,門捷列夫就曾說過:“燒煤等于燒盧布”。因為煤、石油、天然氣等本身都是寶貴的化工原料,其產品遍及醫(yī)藥、化工、紡織、交通運輸?shù)雀鱾€領域,將它們付之一炬,就失去了自然資源綜合利用的機會。再加上直接燃燒效率較低,勢必造成很大的浪費。

其次是對環(huán)境的污染。燃燒后的廢渣、廢氣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這就造成了對大氣、環(huán)境的污染。

為了趨弊興利,人們做出了種種努力。例如在冬季取暖問題上,把各家生火取暖改為分片供熱(暖氣)。用效率高的鍋爐替代簡易爐灶。有些地區(qū)還采用了大型工業(yè)鍋爐的余熱實行集中供熱的方式。在家庭用火上,推廣了以(煤)氣代煤,從而提高了內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同時也保護了環(huán)境。

(2)利用內能來做功。

學生:是發(fā)電機發(fā)出來的。

教師:不錯,是發(fā)電機發(fā)出來的。那么發(fā)電機利用的又是什么能量?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個實驗。

演示:書中圖3—5所示的實驗。

教師:誰來說一下該實驗中能量的轉化過程?

學生:燃燒酒精放出的內能,傳遞給水蒸氣,水蒸氣內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動塞子做功,水蒸氣的一部分內能轉化為塞子的動能。(機械能)。

(以上回答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

教師:這是利用內能的另一種方式。

板書:

二、對物體做功。

教師:發(fā)電廠發(fā)電就利用了上述實驗原理。發(fā)電廠,首先要用煤加熱鍋爐中的水,水蒸氣獲得內能后,帶動發(fā)電機工作,水蒸氣的一部分內能先轉化為發(fā)電機的機械能。接著發(fā)電機又在運轉過程中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后一轉化將在電學中學習)。

利用上面實驗的原理,人們還制造出了汽油機、柴油機、噴氣發(fā)動機等。這些機器的共同之處都是利用內能來工作的。我們稱之為熱機板書:

熱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

熱機的發(fā)明,是在17世紀末期。近300年來,經過人們的不斷研制和改進,它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重要的動力機器。熱機做為工業(yè)化生產飛速發(fā)展的催化劑,必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熱機的種類很多,我們將在后面幾節(jié)介紹它們中的幾種。

4.小結(略)。

5.布置作業(yè)。

(1)知道內能利用的兩種方式。知道什么是熱機。

(2)閱讀:熱機的發(fā)展。

(李瑞海陳海鴻)(人教版教材)。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篇五

1、知識與技能: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法與學法。

閱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xiàn)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xiàn)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超聲振動除結石。

超聲波潔牙。

課堂小結:

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課后作業(yè):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相關內容。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篇六

知識目標:

1、理解質量的概念;

2、知道質量的單位及換算關系;

3、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會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能力目標:

1、體驗一些物體的質量,對一些常見物體的質量有估測的能力.

2、通過用天平測量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空間位置而改變的物理量。

情感目標:

1、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協(xié)作精神.

2、通過對物體質量的測量,獲得成功的喜悅.

學生對生活中的質量單位較熟悉,對各種秤也有所見,好奇心較強,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問題的能力,但思維方式還是比較形象,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維過程。對于托盤天平的使用,動手操作學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對于為什么要這樣使用還會感到一些疑惑。教學參考書要求2課時,我安排1課時講授新課,1課時復習鞏固訓練,為以后學習密度及力學打好基礎。

1、重點: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來測質量.

2、難點: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中考擷要: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

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一、質量

學生閱讀教材108頁,了解并掌握質量的概念、符號、單位及換算,閱讀109頁,了解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閱讀后回答老師提問,同時老師播放課件,學生邊看邊回答。

二、質量的測量

1、閱讀109頁“質量的測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內容,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利用什么儀器測量物體的質量?

(2)實驗室中用什么儀器測質量?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4)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有哪些?

2、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驟:

(1)調水平: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將_______撥至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2)調平衡:調節(jié)橫梁右端的_____________(若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調,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調),使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處,此時橫梁平衡。

(3)稱量:將被測量的物體放在_______盤,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后,用____________向_______盤里加減適當?shù)捻来a,并適當移動標尺上_______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4)讀數(shù):天平平衡時,左盤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所有_______的質量加上_______對應的刻度值。

(5)測量結束要用鑷子將砝碼夾回砝碼盒,并整理器材。

3、學生分組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上報測量結果)

(1)分組測量各種硬幣的質量;

(2)分組測量杯內鹽水的質量。

三、質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通過討論111頁想想議議,并實際用天平測量橡皮泥變形前后的質量;鹽溶于水前后鹽水的質量。得出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和狀態(tài)改變。根據(jù)舉例及投影得出質量還不隨物體位置及溫度而改變。

結論: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學生結合所講內容談本節(jié)收獲。

質量:

1、概念:xxx

2、單位:xxx

3、實驗室質量的測量工具及使用方法:xxx

4、性質:xxx

投影習題,學生回答。

1、請?zhí)畛龊线m的質量單位。

(1)一元硬幣的質量約為6_______。

(2)一頭大象質量約為6_______。

(3)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_______。

(4)一枚大頭針的質量約為80_______。

3、下列操作不正確的是()

a.調節(jié)天平平衡時,如右盤下沉,則應調節(jié)右側平衡螺母向左移

b.稱量時,左盤放被側物體,右盤放砝碼

c.稱量時,可用手增減砝碼使天平平衡

d.稱量完畢,將砝碼及時放會砝碼盒.

4.10千克冰融化成水,則水的質量( )

a.大于10千克

b.小于10千克

c.等于10千克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篇七

1.知道什么是杠桿。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

2.知道有關杠桿的一些名詞術語。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力臂。

3.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并能用來解決簡單的問題。

(二)教具: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

(三)教學過程。

由學生閱讀課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學習內容。

教師指出,常用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

由學生閱讀本節(jié)開頭的大問號后的一段。并參閱圖13、23、圖13、24,圖13、25說明杠桿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的應用。引出杠桿一節(jié)。

“板書:第十三章簡單機械一、杠桿”

1.什么是杠桿?

提問: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塊很重的石塊?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并結合課本圖13、

2甲或出示事先畫好圖的小黑板講解。給出杠桿的定義。

教師指出: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觀察和演示:抽水機的手柄、切紙的鍘刀、剪刀都是杠桿。觀察裝置中哪個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哪個固定點轉動。

板書:

“1.什么是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1)教師以講什么是杠桿時所畫的撬杠撬石頭的板圖為基礎,邊講下列名詞邊在圖中規(guī)范標畫出三點、兩力、兩臂。并板書寫出各名詞及其定義。

板書:“2.名詞術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簡介力的作用線概念。)。

教師說明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2)以課本圖13、2丙,抽水機的柄為例(出示小黑板,圖中暫不畫出兩個力臂),結合演示抽水機柄模型,由一名學生在板圖上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要求用直尺三角板規(guī)范畫出。其他學生在各自筆記本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講評。如有不足之處予以糾正。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教師: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靜止不轉動或杠桿勻速轉動。今天研究杠桿的平衡是指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不動的平衡。

(2)實驗目的: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3)學生閱讀課本中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的課文。并檢查實驗器材。

要求學生答出: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

提問:實驗器材中一個鉤碼的質量是多少克?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要求學生答出。

提問:課本記錄實驗數(shù)值的表格中力和力臂的單位是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是牛和厘米。教師指出,表中“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單位是?!だ迕祝ǔS门!っ妆硎尽#ㄓ每潭瘸吡块L度,不要求讀出估計數(shù)值。)。

(5)學生實驗,實驗數(shù)值記錄在課本表中教師巡回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器材。

(6)總結:由多個小組報告,根據(jù)實驗數(shù)值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數(shù)學表達式。

板書:“3.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上式的意義是: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例如用抽水機抽水時,加在抽水機手柄上的力是150牛,如果動力臂是60厘米,阻力臂5厘米,即動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四分之一。由此可知抽水機的柄受到的阻力是600牛。

(1)什么叫動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畫出節(jié)后練習第3題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各杠桿的示意圖,畫出它們的支點、動力和阻力,由四名學生分別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進行講評。

各杠桿示意圖如圖1所示。

(2)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初中物理教案詳案篇八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明確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4、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推理、歸納的科學意識和方法。

理解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節(jié)的重點。

掌握并靈活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是難點。

一、課前提問: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

二、自由落體運動。

結論:第一次金屬片先落下,紙片后落下,第二次幾乎同時落下。

提問:解釋觀察的現(xiàn)象。

顯然,空氣對紙的阻力影響了紙片的下落,而當它被撮成紙團以后,阻力減小,紙片和金屬片才幾乎同時著地。

假設紙片和金屬片處在真空中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會不會同時著地呢?

演示2:牛頓管實驗。

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顯然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氣阻力。

(2)從靜止開始下落。

實際上如果空氣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物體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體運動。

三、自由落體運動是怎樣的直線運動呢?

學生分組實驗(每二人一組)。

將電火花計時器呈豎直方向固定在鐵架臺上,讓紙帶穿過計時器,紙帶下方固定在重錘上,先用手提著紙帶,使重物靜止在靠近計時器下放,然后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小點。

運用該紙帶分析重錘的運動,可得到: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重錘下落的加速度為a=9.8m/s2。

四、自由落體加速度。

學生閱讀課文。

提問: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標準值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規(guī)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頁表格可知,緯度愈高,數(shù)值愈大。

五、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1、閱讀《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2、教材練習(1)至(4)題。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