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認(rèn)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一
讀顧城的詩歌總是讓人感到一種挑戰(zhàn)想象力的快意,因為他筆下的世界是與我們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童話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讓你在五彩斑斕之間忘記了現(xiàn)實。他的詩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罷不能的奇幻活潑的想象,并非詩人刻意為之的技巧,事實上,真正的詩人是拒絕技巧的,詩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觸摸本真的感覺,他只是在記錄,而不是在創(chuàng)造。換句話說,詩不是他靈感的產(chǎn)品,詩是對面飛來的精靈,她可能來自叢林,可能來自溪水,可能來自蝴蝶輕輕舞動的翅膀,可能來自神秘的時間深處。
《許多時間,像煙》這一首詩,也會就會喚醒我們的這種奇妙的感覺。時間,以及與時間相關(guān)的往事,當(dāng)我們站在某一個地方驀然回首的時候,常常能有煙波浩渺之感。秦觀的《滿庭芳》中有“多少蓬萊往事,回首處,煙靄紛紛。斜陽外,歸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時間里的浪子為之唏噓不已。西沉的落日,萬點的歸鴉,無語東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朧的煙靄中輕輕地裹著,仿佛是一幅以追憶逝水年華為主題的水墨,讓人想來就有無涯的落寞。
而與這種落寞緊緊地綰結(jié)在一起的,就是時間。時間是永恒的,但是與往事相關(guān)的時間又是飄忽不定的。而我們生活的每一分鐘又都在變成往事,這就是我們的命運,每一刻都生活在煙云籠罩之中。
“許多煙從花草中出發(fā),小紅眼睛們勝利地亮著”這一句就讓我們見到一幅詩人獨對火堆的剪影。夜色降臨,一堆火輕輕地燃起,那些溫和的火苗里,裊裊的白煙靜靜地升騰。在詩人的眼中,那閃閃爍爍的火苗,就是煙的眼睛。詩人反復(fù)地嘆惋“有些晚了”,因為那些美麗的火苗,都要變成“美麗的圖案,燭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將要熄滅了,我們也應(yīng)該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火將熄未熄的時候,那柴草上閃爍的火星有著另外的一種攝人心魄的美感。
這種美不是靜止的鏡像,但詩人卻用“精致的水瓶”這一個比喻將其傳神地描繪了出來。那將而那裊裊地升騰的白色的煙霧,如花一樣覆蓋下來,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天所發(fā)生的一切,已經(jīng)成了為與煙有關(guān)的記憶。昨天是什么?有著“子彈擊中銅盤”的響亮的聲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著與甜蜜有關(guān)的狂歡。
這些,在今天都只是留下了一些必將沉入港口的碎片?!坝悬c晚了”,我們又一次聽到了詩人的嘆息,因為在時間里,很多的東西都已經(jīng)成為無法拯救的舊事,那曾經(jīng)如此真實的一切,包括愛情與理想,包括成功與失敗,都已經(jīng)變成時間里的塵埃。今天,懸浮在夢想之上的今天,必將是另外的情形。
與昨夜相關(guān)的時間,已經(jīng)像隨風(fēng)漂走的煙的花朵一樣消失了,帶走的還有詩人無法挽留舊夢的嘆息??墒牵瑢τ谏鼇碚f,光是一條永遠(yuǎn)流淌的溪流,已經(jīng)走了千年之久,而且還將永遠(yuǎn)的行走下去。既然如此,擁有光的人們,還有必要為昨夜的逝去而嘆息嗎?青蔥的歲月,金色的年華。
如煙的往事,清晰的今日。生命中有太多的色彩令我們不忍割舍。正如我們在童年的夏天里,赤腳行走在水里的清涼,或者在狂暴的風(fēng)雨里騎著自行車瘋狂地奔馳和放歌。正如年輕時候和心愛的姑娘所牽手走過的綠蔭,共同擁有的月色,以及無數(shù)次的誤會與眼淚,還有無言相對的身影。
這都是我們在昨夜燃起的火光,然而其實即使在火苗最美麗最溫暖的時候,讓人忘記時間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奢望過,它能一直伴我們走過如此富有詩意的長夜,我們只是看著空中綻放的煙的花朵,祈禱著,能在黎明后的某一個時候,擁有一個有你的夢。
我們已經(jīng)成熟了。有時候想來,成熟真是一個讓人感到蒼涼的詞語,當(dāng)你說自己成熟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把自己完全交給了現(xiàn)實。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美麗而又莊重的詞語包裝它,比如善良、責(zé)任、忠誠等,我們一任自己被現(xiàn)實的水磨平自己的棱角,一任自己逐漸地適應(yīng)各式的面具,自如地扮演各樣的角色。生活里不再有看星星的心情,我們只是在有的時候,看著鏡子里不再年輕的面容,看著漸已蕭疏的頭發(fā),心里悄悄地掠過一絲的凄涼。
也許真的,有點晚了。但是,當(dāng)整個世界的陽光都照在我的身上,我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晚上,煙的形狀。
文檔為doc格式。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二
顧城,像一顆熠熠閃亮的星星,過早地隕落了,在詩人早已對生命看得通透的詩篇里早已有了預(yù)言:
在這寬大明亮的世界上。
人們走來走去。
他們圍繞著自己。
像一匹匹馬。
圍繞著木樁。
在這寬大明亮的世界上。
偶爾,也有蒲公英飛舞。
沒有誰告訴他們。
被太陽曬熱的所有生命。
都不能遠(yuǎn)去。
我們讀顧城的詩,感嘆詩人的命運,也許顧城決絕地離去是他的童話世界里唯一的傷口。一直拒絕長大的他活得離現(xiàn)實很遠(yuǎn),他用兒童的眼睛捕捉著五彩斑斕的自然萬物,讓生命變得無比豐盈有趣。
顧城的一生放在現(xiàn)實世界是一種不可否認(rèn)的悲劇,然而放到他的童話世界里僅僅是一種追求愛情的純真,他在我們無法進(jìn)入到世界里只是個不想變成大人的孩子,他一直用孩子的眼睛窺視著當(dāng)愛情走出了他的童話世界,他無法接受,也不會放手,結(jié)束就成了他唯一美好的選擇。他用我們成人無法理解的方式執(zhí)著地追求著。
也許我們追念詩人,也是期望自己擁有一顆純粹的孩子心,期望自己擁有一雙憐愛大自然的眼睛。正如詩人所寫: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三
很早就買過顧城的詩集,印象里的是人應(yīng)該是執(zhí)著于“黑暗的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朦朧詩人。他就像一個純粹的藝術(shù)家,將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與色彩轉(zhuǎn)化為飄忽、絢麗的詩句,童話般明媚,還帶著些許憂傷。我始終記著形容他的那句話:“當(dāng)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說的很矯情,卻又很妥帖。
大眾印象里的顧城總是戴著一頂用褲腿改造成的帽子,為什么呢?按照他的解釋,是為了避免塵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為他的靈魂告訴我們,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一層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卻是與生俱來的。拿頂帽子,讓他遠(yuǎn)離了世界,也親近了世界。
顧城,也算是個偉大詩人了,可是他卻和很多偉人一樣,自己拿著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也許也沒有把自己寫東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偉大永遠(yuǎn)是口頭禪,文章中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卻很難做到,何不從現(xiàn)在開始,打開心扉,吸取自己所產(chǎn)生的精華,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兵演練,所有人都做個“偉大的人”。
顧城的詩很難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詩人的心。
膚淺地談下我的讀后感:這是詩人的一個夢,顧城試圖通過詩將夢重現(xiàn):我將鐵鏈理解為陽光(一節(jié)節(jié)陽光的鐵鏈),因為此夢和水有光,所以出現(xiàn)一系列意向:泉水、大海、魚而有水則有岸則有“臺階”,大海同"晴空"一樣都是青色,魚與‘鳥’相戀象征宿命的絕望。
白馬從森林深處踏著閃爍的陽光奔來,開遍鮮花。青色的大海翻滾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這晴空最強的兵,它們可以沖破一切束縛奪向自由。在海中,我望見飛鳥與魚相戀,我想起了你……然而這陽光確如鐵鏈般沉重,我的自由只在夢中。
這是一曲對心中美好的'頌歌與哀歌,表達(dá)了詩人對真善美的追求(或許是愛情),我所有的花都從夢里出來,我所有的夢都從水里出來,面對大海,我低聲說了聲你的名字。我所有的花只為你開。表達(dá)的愛慕之意溢于言表,然而字里行間卻充滿絕望與孤獨,我們都在陽光的鐵鏈下行走,你我的結(jié)局逃不了飛鳥與魚的宿命。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四
在我的印象里詩人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有一種“羅紗輕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無情。櫻唇欲語又還羞,婷婷裊裊似煙飛?!钡纳衩貧赓|(zhì)。
顧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會問:“他為什么走到哪兒都會帶著一頂帽子?”顧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條牛仔褲的褲腿做的,在訪談錄中張穗子也曾問過顧城:"為什么你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永遠(yuǎn)戴著這頂帽子?"顧城說:"當(dāng)我完全不在意這個世界對我的看法時,我就戴著這頂帽子,也就是說,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這頂帽子確實是我和外界世界的一個邊界,戴著它給我一種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著帽子我就能夠在我的家里走遍天下。"這是為了避免塵世污染的思想,也是想持續(xù)自己有一顆純潔,干凈的心。
一首《遠(yuǎn)和近》最觸動我的心靈。雖然只有短短的兩段,簡簡單單的兩個表示距離的用詞,卻能確切地表達(dá)出,人心與人心之間的距離,和社會的現(xiàn)狀。就如作者所說:“這首詩很像攝影中的推拉鏡頭……”在實際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比人與云之間的距離要近很多,但卻是”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yuǎn),你看云時很近”??梢娙诵呐c人心之間的戒備,信任已經(jīng)消失的無影無蹤。此刻的人們都是為了利益拼搏,自私得甚至不惜傷害身邊的人,原本一顆單純,懂得信任的心,在鏡頭的推拉中,漸漸地,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扭曲,甚至失去了當(dāng)初的模樣。信任已無存,何來單純?就像一塊純潔無暇的碧玉,在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被摔得支離破碎,又被煙熏得烏黑,變得一文不值。戒備心也是如此恐怖:它帶走了人性的美,帶來了人性的惡;它帶走了純潔的友誼,帶來了笑里藏刀;它也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皩飘?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每一天如此勾心斗角,不如快快樂樂的過,多去為別人著想著想,收獲心靈的快樂,這也不嘗是給自己最大的回報。
人心與人心之間的距離遙遠(yuǎn),但“你看云時很近”。這云代表的是大自然,可見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戀,對大自然的崇敬。大自然的鳥語花香,能夠使人拋開一切凡塵俗世的雜念,來凈化心靈的圣地,它能夠讓你敞開心扉,大聲傾訴自己的心聲與難以說出口的苦衷。站在原地,讓鳥兒的歌聲來安撫你的心靈,把疲憊的雙腳伸進(jìn)涼爽的清泉,撫平浮躁的心,微風(fēng)帶來一陣陣花朵的清香,時刻圍繞著周圍,就像一片片柔軟的花瓣,輕輕地落在身上,盡情的把自己融入大自然,放松情緒,這世界就與你無關(guān)了。
《一代人》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边@是一種對黑暗的抗衡,對光明的渴望。黑暗想要吞噬光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但這黑暗反而激起眼睛要尋找光明的渴望這是一種叛逆,這是一種反抗,對光明的向往。黑暗與光明的對立,可見顧城的清澈,純凈的心,是一種與生俱來,也是對心靈上的光明的憧憬,就像泥土對水分的憧憬;就像花朵對陽光的憧憬;就像大人們對童真的憧憬。
塵世紛雜,便多給自己留一席清凈之地吧。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五
人類表達(dá)情感的方式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行為,另外一種是語言。行為是直接的,發(fā)生于主體和客體之間,相對于兩者以外的人起不到最為直觀的感染力,語言彌補了這個不足。
但是,語言是不是或者說能不能夠成為表達(dá)情感最為適宜的方法呢?我想,不能。語言是禁錮的,它只代表了一種外型,是一種符號,旁者能不能夠懂得它的精神(語言的精神),是不可預(yù)測的。所以,有的人不喜用語言表達(dá)情感,甚至認(rèn)為除了精神外的其他主體性存在都是剩余,包括語言、軀體、行為、交流。
顧城愛詩,但不是說他愛詩句和語言,他是愛精神,愛自然的精神、自然的境界,享受的是返璞歸真的自由。一個人追求這種境界,我想,要分刻度。成為寫詩撰文的大家,這只是最初層次,這一層次只是喜好語言,透過語言表達(dá)情感,靠語言歡喜,靠詩句夢想,終其一生停留在斟詞酌句上,這是個圈子。不如放大了說,語言是符號,它依靠代表性涵義同思想共鳴,就像一個彎路,而用思想去描繪情感、去體驗自然真諦,是很直接的。顧城做到了,他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過著魯濱遜般的日子,但又和那不一樣,只要滿足生存則夠了,其余時光,他用來聆聽自然、品味世界——他精神的世界。他笑著,不會用語言描述什么,因此,他變的沉默,但不拘謹(jǐn),深邃的眼光伴隨著幸福的笑,顧城把自我的一切都用在了對自然的夢想上了,好似思鄉(xiāng)般的深情,他沒有時光照顧其他,對生命、甚至是靈魂的歸宿都不注意了,我想,如果有再生的話,他甚至不必添飽肚皮,而讓每個輪回都轉(zhuǎn)化成對自然的渴求而永久的留存于他的頭腦,他的精神世界,還有他那深邃的笑里。
心是你的眼。
為世界著色。
綠的黃的。
吮吸著味道。
自然用自然的。
生命用生命的。
我只用我的。
抱歉,我說的這些“語言”是不是也禁錮了我的情感呢?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六
《別》(在春天,我把手帕輕揮)。
顧城。
在春天,
我把手帕輕揮,
是讓我遠(yuǎn)去,
還是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為,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風(fēng)能體會,
只有嘆息驚起的彩蝶,
還在心花中紛飛……。
《遠(yuǎn)和近》。
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yuǎn),
你看云時很近。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小巷》。
顧城。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墻。
《山影》。
顧城。
山影里。
現(xiàn)出遠(yuǎn)古的武士。
挽著駿馬。
路在周圍消失。
他變成了浮雕。
變成紛紜的故事。
今天像惡魔。
明天又是天使。
《微微的.希望》。
我和無數(shù)。
不能孵化的卵石。
壘在一起。
藍(lán)色的河溪爬來。
把我們吞沒。
又悄悄吐出。
沒有別的。
只希望草能夠延長。
它的影子。
《雨行》。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凈。
我們打開雨傘。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緩緩飄動的夜里。
有兩對雙星。
似乎沒有定軌。
只是時遠(yuǎn)時近......
文檔為doc格式。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七
記得一年前讀這本書時,也許是因為心不夠靜,總是一目十行,很多句子只是掃了一眼,而今再讀時,一字一句地讀,心便真實地沉浸到這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沉浸到這淡淡的卻又似鉛一樣沉重的憂傷中。
最初認(rèn)識到顧城,是看到他對爸爸說的一段話:“爸爸,我最神往的地方,就是你年輕時去過的西藏。我認(rèn)為沒有一個夢境,是睡在現(xiàn)代化的摩天樓里,它總是隱藏在云深霧濃處,冰山雪嶺中。越高的地方,越接近天國?!笨吹竭@段話的那一瞬,我振奮了,仿佛在布滿齒輪的城市,在狹小混亂的街巷中看到一個會唱很多安靜而悲壯的歌曲的靈魂抬頭凝望著接近黎明的天空,我聽見他說:“我要心?!迸?,是的,是的,我們的心在那最純凈的雪域,在那會盛開大片大片格?;ǖ牟歼_(dá)拉宮的山巔,在那最接近天國的地方。
在中考后,爸爸說要帶我旅游,我便站在中國地圖前,長久地看著西藏,長久地看著那塊青紫色的版圖,可是我放棄了這次去西藏的機會。因為我不知道,當(dāng)我看到現(xiàn)代化的、被柏油馬路分割得支離破碎的西藏時,我有沒有接受幻想瞬間崩塌的能力。西藏在我的心中已然太過神圣,寄托了太多我的夢境。它如今現(xiàn)實的樣子,我不愿、也沒有勇氣看到。或許,顧城也是這般,他一生都沒有踏進(jìn)西藏一步。
顧城是一個悲哀的孩子,始終沒有長大。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凝視雨云下忙于搬家的螞蟻,在護(hù)城河里游動的蝌蚪和魚苗,在屋檐下筑窩的燕子和覓食的麻雀……可他不太凝視人,似乎人是種令人生畏的動物。就像。他從始至終都沒有學(xué)會凝視現(xiàn)實。他一直神往古老的文明,崇尚清新的夢幻。只有在那遠(yuǎn)古的夢境中,他的眼睛,才有星云的流動。
他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他希望,用彩色蠟筆在心愛的白紙上畫出笨拙的自由,畫下一只永遠(yuǎn)不會流淚的眼睛,畫下最年輕的沒有痛苦的愛情,畫下未來,畫下因為熱愛未來而熄滅的心。他說:“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xí)慣黑暗的眼睛,都習(xí)慣光明?!笨墒牵麤]有領(lǐng)到蠟筆。一個讀過太多書的人,一個太過敏感而細(xì)膩的人,一個憎惡現(xiàn)實、與自己用幻想建起的世界相依為命的人,再多走一步,便會是整個生命和世界的坍塌。他在自己想像的完美世界上付出了所有的情感,然而這愛,卻像最透明而清脆的琉璃。
或許,他也曾掙扎著想要融入現(xiàn)實。他曾這樣寫過:“我像孩子一樣,緊拉住漸漸模糊的你,徒勞地要把泡影,帶回現(xiàn)實的陸地。”是呵,我明白,倘若讓他接受現(xiàn)實,讓他放棄那些從夢海深處升起的遠(yuǎn)古的夢境,對他來說,無異于毀滅。是的,在激流島,一切還是真正地毀滅了。愛,把新鮮的死亡帶來。像顧城這樣透明而脆弱的生靈,無論如何都不適合整日出沒于霓虹閃爍的地方,不適合在金融界賺大把大把的錢,不適合影視歌三棲,不適合政壇勾心斗角,也不適合活到七老八十、子孫滿堂地坐著等待老死。慘烈而決絕地拒絕在銹蝕的死亡上尋找一絲生的空間,或許是他最好的選擇。
我愿意相信,天空和海上迸濺的水滴會覆蓋一切,覆蓋那無法尋找的墳?zāi)?。我知道,那時,所有的草和小花,都會圍攏,在燈光暗淡的一瞬,輕輕地親吻他的悲哀。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八
黑暗的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很早就買過顧城的詩集,印象里的是人應(yīng)該是執(zhí)著于“黑暗的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朦朧詩人。他就像一個純粹的藝術(shù)家,將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與色彩轉(zhuǎn)化為飄忽、絢麗的詩句,童話般明媚,還帶著些許憂傷。我始終記著形容他的那句話:“當(dāng)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說的很矯情,卻又很妥帖。
大眾印象里的顧城總是戴著一頂用褲腿改造成的帽子,為什么呢?按照他的解釋,是為了避免塵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為他的靈魂告訴我們,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一層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卻是與生俱來的。拿頂帽子,讓他遠(yuǎn)離了世界,也親近了世界。
顧城,也算是個偉大詩人了,可是他卻和很多偉人一樣,自己拿著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也許也沒有把自己寫東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偉大永遠(yuǎn)是口頭禪,文章中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卻很難做到,何不從現(xiàn)在開始,打開心扉,吸取自己所產(chǎn)生的精華,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兵演練,所有人都做個“偉大的人”。
顧城的詩很難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詩人的心。
膚淺地談下我的讀后感:這是詩人的一個夢,顧城試圖通過詩將夢重現(xiàn):我將鐵鏈理解為陽光(一節(jié)節(jié)陽光的鐵鏈),因為此夢和水有光,所以出現(xiàn)一系列意向:泉水、大海、魚——而有水則有岸則有“臺階”,大海同"晴空"一樣都是青色,魚與‘鳥’相戀象征宿命的絕望。
白馬從森林深處踏著閃爍的陽光奔來,開遍鮮花。青色的大海翻滾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這晴空最強的兵,它們可以沖破一切束縛奪向自由。在海中,我望見飛鳥與魚相戀,我想起了你……然而這陽光確如鐵鏈般沉重,我的自由只在夢中。
這是一曲對心中美好的頌歌與哀歌,表達(dá)了詩人對真善美的追求(或許是愛情),我所有的花都從夢里出來,我所有的夢都從水里出來,面對大海,我低聲說了聲你的名字?!宜械幕ㄖ粸槟汩_。表達(dá)的愛慕之意溢于言表,然而字里行間卻充滿絕望與孤獨——我們都在陽光的鐵鏈下行走,你我的結(jié)局逃不了飛鳥與魚的宿命。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九
朦朧詩在詩人顧城的手上,已達(dá)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有時如水清澈,有時似云無垠,但當(dāng)一切寂靜無聲,反復(fù)閱讀它,便會讀出其中最真摯、最富有哲理的東西。
讀到《自信》時,是期末考試的前一周。寒風(fēng)嗖嗖地吹著,透進(jìn)圍巾的縫隙,使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這像是在告訴我期末考試,將會像潮涌般襲來并無聲覆蓋。而我的數(shù)學(xué)也將會卷進(jìn)這場風(fēng)暴中。這擺在眼前的事實,讓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翻開了《顧城詩選》,知道只有這些小詩才能讓我拋開煩惱。
第一次讀到《自信》時,還不是特別理解,但當(dāng)再一次讀時,便有了自己的體會。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個小男孩,他不屈服于命運的安排,用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驕傲的在前面走著,面帶微笑。而另一個與他長得一模一樣,但卻是虛幻的,他皺著眉頭,像是要哭了,這個是他的命運。多么形象的一首詩,簡潔但又富有真理。
雨果說過:“當(dāng)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讓我們設(shè)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檸檬汁?!笔堑模總€人的命運都不相同,在他們剛出生時,就像是擁有了一幅新的畫卷,這畫卷也就是他們的人生路程,至于最后是暗淡無光,還是絢麗多彩,就看他們自己是怎樣涂寫的了。所謂:“是燕雀,是鴻鵠,就在一念之間”。
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覺得現(xiàn)代社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你是男是女,是貧窮或富有,是白種人,黃鐘人或黑種人,都有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美國黑人總統(tǒng)候選人奧巴馬,憑著自己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打破了美國黑人當(dāng)總統(tǒng)候選人的紀(jì)錄,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奇跡。過去的社會由于嚴(yán)重的種族歧視,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賤,但現(xiàn)在,事實證明,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敢于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能成功。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在我的數(shù)學(xué)成績頻頻“創(chuàng)造新的紀(jì)錄”時,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強科去彌補我不高的數(shù)學(xué)成績。這種聽天由命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是我總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開始慶幸我現(xiàn)在明白了這一點,雖然時間不多了,還剩下一周,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變現(xiàn)實,就一定會有進(jìn)步。
冬天的陽光是溫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絲希望,啟示人們不要放棄,前面就是光明……手中的《顧城詩選》被撒滿了陽光,我忍不住再讀了一遍,感謝它在我迷惘時給予我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十
我以前寫過篇名為《麻雀》的作文,老師在評語中寫到“頗有些顧城的味道”,那是我第一次好奇顧城是誰。之后讀到了《一代人》、《遠(yuǎn)和近》才算真的與顧城的詩有了接觸。但大多都是朦朧詩。
透過查閱資料,我發(fā)現(xiàn)顧城并不單單創(chuàng)作朦朧詩。所以在那里我更想說說朦朧詩外的顧城與顧城本身。
在《走了一萬一千里路》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存在于我記憶之外的顧城。
這是一本用來紀(jì)念的書。每首詩旁都影印著顧城手抄的詩稿,上方還會有些他隨性畫下的圖案,許多詩后都附上了顧城姐姐的注解,或是校正詞句,亦或是描述弟弟寫作時的情緒、背景,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記憶的味道。
這本新的詩集帶給我的是另一個顧城,一個寫著古體詩和寓言敘事詩的顧城。他的不少古體詩會讓人驚訝,“才高凌天庭,狂歌萬世行。自嫌天地小,卻到山??铡!薄霸~若清泉酒,命如黃花消。塵世葬千回,詩魂總輕飄。”。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飄逸與灑脫。仔細(xì)看來,發(fā)現(xiàn)寫作時光大多在他少年時,開始超多寫朦朧詩后,古體詩變得少了,也依然斷斷續(xù)續(xù)地寫著,味道卻和他晚期的現(xiàn)代詩一樣,有一種澄清的悟性。
書后半部的寓言詩,詩寫得十分生動,想象豐富又鞭辟入里。在手抄詩集的扉頁上有這樣一段話,“諷刺多有點荒誕,于一時一事,及至真荒誕,便成大諷刺,已不是對某些不存在的事,而是對存在本身了?!庇腥苏f“這話說得很透徹,用在他自我的寓言詩上是再恰當(dāng)?shù)橇??!倍业酱丝桃琅f是似懂非懂。
顧城認(rèn)為“詩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啟天國的門”,去表現(xiàn)“純凈的美”。這種詩觀,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現(xiàn)實世界的不可彌合的分裂,不和諧的痛苦將在詩觀中得到解決,以實現(xiàn)人的心靈的“絕對自由”。他在用稚氣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xí)慣黑暗的眼睛/都習(xí)慣光明?!北瘺鲇殖绺?,崇高又圣潔。一語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駁,用孩子般的夢想訴說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吶喊更具震撼。北島呼喊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時,顧城卻在執(zhí)著的畫著“笨拙的自由”,他讓小河快樂,讓“長滿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愛”。他沒有詛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進(jìn)詩中,就像一場暴風(fēng)雨后,一切都十分平靜,世間甚至沒有一星半點的塵埃飄動,受了洗禮般變得干凈,心也不染風(fēng)塵。在物欲橫流的人寰世界里,會出現(xiàn)一個十分無辜的小孩,便是顧城。
我很長一段時光無法理解顧城最終殺妻后又自盡的行為,我父親說正是顧城到末了也沒有看透人情與世故,才沒有舒婷一樣的超然與恬淡。此刻想來顧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終也無法理解,妥協(xié)。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為與生俱來的高潔才更加憎惡丑惡吧,終究是無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結(jié)局。這樣的顧城變,脆弱的內(nèi)心一觸即發(fā),而做出了最后令人詫異的行為,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
對于顧城最后的做法,雖然我不明白自我的理解對不對,但無論如何我都不能認(rèn)同。這樣的高潔過于極端,過于偏執(zhí),而導(dǎo)致最后精神上的分裂。雖然是因為心中所向往的,編織的世界過于干凈純潔,而應(yīng)對世俗的心里落差也就越大。顧城的結(jié)局就像海子的臥軌自殺一樣,讓人萬分遺憾。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十一
顧城的詩一直充滿著童趣天真,就像他的詩《安慰》: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fā)愁了
怎么做果醬
我說: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紅太陽”
他好像從來沒有長大,又從來充滿最高的智慧,他的詩很少會陰郁沉重,相反,他有著一個成年人不該有的天真,他的詩也隨著他的人生路程有所改變,像《安慰》這種單純明麗童心的作品逐漸被依然保持濃郁童話色彩,但有了更深內(nèi)涵的詩作所取代,顧城開始思考現(xiàn)實與理想的沖突了,他不能一成不變地只寫詩了,不得不處理內(nèi)心的矛盾,所以在這段時期,像《表達(dá)》:
“我要到大世界去
去看那些小玩具
這邊刷刷漆那邊刷刷漆
玫瑰
如血之日
如水之時
一些簡單的詞
‘如花似玉’
在眾人中傳奇
我害怕
瘦弱的人看過的春天”
這種詩不再只有可愛的童心,倒是像用童心來解決自己的困惑一般,知道他人生的后期,寫詩對他來說已經(jīng)是一種最基本的純自然生命現(xiàn)象,他的詩會寫在任意地方,他完全獨立在時世之外,跟從的是夢與靈感。童話之美一直貫穿在顧城的作品中,他直到老依然用孩童的眼光看世界。
讀顧城的詩,會被他的童稚之心所吸引,他構(gòu)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隔離外界的世界,他的這種童心,獨特至極,其實他的作品遠(yuǎn)遠(yuǎn)不止童話美這一個內(nèi)涵,其中的幽暗的、人性的深刻問題和疑惑都包含在他的詩中。顧城寫詩大部分靠的是感覺,感覺至上,他習(xí)慣了用心去觀察,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寫得出安靜、舒緩、抑郁,又不缺少生機的新詩出來。
詩,從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而是一種靈魂的舒展,是一種自然地流露,顧城在后期創(chuàng)作中,真正理解了“以詩為生命”,他的詩寫在報紙上,餐桌上,他不會放過每一個從腦海竄過去的靈感,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個真正的童年,以孩童真實的眼光打量這個有自己截然不同的世界,只是有著成人成熟的身軀罷了。當(dāng)一切陷入困境時,不妨回到最開始的地方,重新來過,重新活過,只要堅守自己的本色,對于顧城來說,童話之美則是他的生命本色。在這個日趨繁忙嘈雜的世界,有時候被世俗所包圍時,不妨回到自己的出發(fā)點,一孩子的眼光看這個已經(jīng)成熟的身軀,總會有詩意般的感受。
顧城的一句話最適合總結(jié)他的所有:
我知道我的道路是最美的。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十二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與顧城的相識,大約是從這首詩開始的。
當(dāng)然顧城不認(rèn)得我,但我很熟悉他。
記得大約六年前,課堂上老師偶然間說起了一首詩。我記不得老師怎樣描述顧城,只記得那簡單的兩句話“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無法形容一個孩子懵懵懂懂的震撼,只覺得這首詩與眾不同。“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類似的工整詩句是那個時期我接觸的全部?;亓思?,我照起自己的眼睛,不是黑色的,是深棕色的,可我相信我也在尋找光明。
仿若是在初中畢業(yè)那年的某天,我在《讀者》文摘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天真的創(chuàng)傷》,我驀然間看到了那首詩,《一代人》。我始終沒有忘了它,這一次,它又躍入眼簾的時候。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我仿佛看到了一群黑夜中的行者,執(zhí)著的走向那虛幻的并不見得真實的光明。時代與環(huán)境的黑色給了人審視生命命運的能力,卻要用這樣的賦予完成對荒謬的戰(zhàn)勝。詩中有種力量,推動著我,我說不清是重還是輕。于是我來了興趣,漸漸的入了文章。沒有讓我想到的是,文章提到了顧城的死亡。它提到了顧城用斧頭先砍死了妻子,然后上吊自殺。文章接著分析了顧城的性格以及詩中透露的性格缺憾,可我再沒看下去。雖然我們現(xiàn)在知道顧城的死亡一團(tuán)重重,可是當(dāng)時的我至為相信。那時正是我對于死亡的理解正要加深而未能深刻的時候,到現(xiàn)在我也不能確認(rèn)是否當(dāng)初了解顧城的死的震撼影響了我的人生觀世界觀。我也了解海子的墜落。那時我始終認(rèn)為兩個人自我犧牲式的毀滅難以理喻,是不能容忍的,是對于生命的褻瀆。讀《一代人》的時候,我不知道詩人是誰,我懷著神秘的崇敬;再讀《一代人》的時候,我認(rèn)識了顧城,可我懷了偏頗的鄙夷。
時間的馬,累倒了。
后來大約就上了高三,就是不遠(yuǎn)之前。我生日的時候,朋友送我一本書,《顧城的詩與顧城的畫》。她在封面上寫道:希望你能享受活在書中的片片刻刻。又是這個人,我心想。我打開書,讀詩,品畫,然后徹底沉淪。手不離這本書,就算去剪頭發(fā),吃飯的時候,我依然捧著。捧著看的時候,什么都忘了?,F(xiàn)在很多時候我想到那時景象都是感到幸福與恬靜?!拔夷冒雅f鑰匙/敲著厚厚的墻”“我和無數(shù)/不能孵化的卵石/疊在一起”“我的心愛著世界”“夢太深了/你沒有羽毛/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等等的詩句縈繞在腦際。也許是高三忙碌的生活讓人喘不過氣,在顧城那些詩與畫毫無關(guān)系又深有關(guān)聯(lián)的藝術(shù)中,我的呼吸舒暢極了。久違的自然味道,久違的真實呈現(xiàn)。再想到他的死時,我已不想從前的那樣妄下推斷,我尊重他的選擇。我漸漸明白有些東西比生命要重要的多,當(dāng)這些東西失去的時候,死又足兮呢?我也明白,一個8歲開始寫詩,十幾歲就讀完個中國名著的天才而言,他自有他的理由。他的詩,雖然童真,夢幻,意識和印象,也許我看不明白,但確實是發(fā)自靈魂的作品。顧城,給了我在生活中停下來,慢下來的機會。
最后的最后,我想的是,與顧城的相識是一場旅程,既是走向顧城,也是折返回自我。我難以評判他的詩作,還是用他自己的話作結(jié),正如開篇一樣:
《我的詩》。
我的詩。
不曾寫在羊皮紙上。
不曾侵蝕。
碑石和青銅。
更不曾。
在沉郁的金頁中。
劃下一絲指痕。
我的詩。
只是風(fēng)。
一陣清澈的風(fēng)。
它從歸雁的翅羽下。
升起。
悄悄掠過患者。
夢的帳頂。
掠過高燒者的焰心。
使之變幻。
使之澄清。
在西郊的綠野上。
不斷沉降。
像春雪一樣潔凈。
消溶。
文檔為doc格式。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十三
我想一定會有人并不喜歡這本書。
快樂的人,長大的人,無所畏懼的人,每天乘地鐵上下班從來沒有表情的人,有很多錢的人和想有很多錢的人,生活精彩的人和生活蒼白的人,不會發(fā)呆和浪費時間的人,說謊和不說謊沒有分別的.人,堅強的人,幸福的人。
幾乎所有人都背得出只有一句的《一代人》,我買到這本書后開始追究要去尋找白晝的顧城,他用褲腳裁成的廚師帽,島上的日子,愛情或者僅僅只是糾纏,血和死。越看越?jīng)]有頭緒,這是個匪夷所思的人,他活著只為了自己,死了也是。找到他生前一次詩會的錄影資料,只見單薄的南方男子,腔調(diào)細(xì)軟矯揉,草草看到一半就關(guān)掉窗口,我也不知是怎么了。
想要認(rèn)識一個人需要讀他的歷史,但想要認(rèn)識一個詩人,或許就只需要讀他的詩歌。
他的很多話并不像真正意義上的詩,不太刻意和修飾,沒有斟酌過用詞和斷句,也沒有特別固定使用的意象——然而,卻非常好聽,如果你讀出來的話。
絕大多數(shù)時候他用第一人稱寫作,只用眼睛看你會覺得它們撲進(jìn)你的目光里尋求庇護(hù)和溫暖,他說“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他說“我唱自己的歌”,他說“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他說“在你的門前/我堆起一個雪人”。你的心會不由自主被他的句子軟化,你會不忍心責(zé)難這個可能隨時垂下眼瞼無聲哭泣的孩子。我試著讀出來:“在紙角上/我還想畫下自己/畫下一只樹熊/他坐在維多利亞深色的叢林里/坐在安安靜靜的樹枝上/發(fā)愣/他沒有家/沒有一顆留在遠(yuǎn)處的心/他只有,很多很多/漿果一樣的夢/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試著讀出來,陌生的句子,卻那么像是我自己的聲音。
他常常說使人啞然失笑的句子,星星月亮是怎么來的,喜歡發(fā)言的鳥雀討論貯存谷粒的方法,不要告訴廟里的烏鴉那個偷蘋果的故事,裝著花籽而不是錢幣的生日小錢夾,人要用布把星星蓋好然后把燈碰亮。我常常在看的時候笑,讀出來的時候哭。
夾雜在這些夢話一樣的句子里,也有一些突然之間冷靜了的話?!跋律桨?人生需要重復(fù)/重復(fù)是路”;“有門,不用開開/是我們的,就很美好”;“村子里有樹葉飛舞/我們有一塊空地/不去問命運知道的事情”。他喜歡用祈使句,微微有些疲憊,但飽含真誠。把這樣的句子截出來用即時貼粘在隨處可見的地方,就能布下溫暖,埋下力量。
有時候我覺得他是個根本就沒長大的孩子,可能直到死他都沒明白這個世界的真相。但又有些時候,我覺得他深邃得可怕,嘴角時刻都潛藏輕蔑,舉起利斧時都不恐慌。他用孩子的口吻說話,一字一頓,認(rèn)真用力;他也用復(fù)雜和迷離的詞句,像昂著頭的法師說出的讖語。他的世界大概就是黑白交疊的,是顛倒的,時老時幼,時真時幻。就像這個版本里選入的顧城手繪的插畫,有些根本就是兒童簡筆畫,另一些卻顯得詭異奇譎。你很難說,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顧城。
但不管怎樣,我也相信,一定會有一些人喜歡這本書。
做錯事會臉紅哭泣的人,收集糖紙和星座卡片的人,對著公車?yán)锏男∨笥盐⑿ψ龉砟樀娜耍さ沽俗约号榔饋聿坏粞蹨I的人,正在長大的人。
一頭一尾的兩種人不一定不會是同一個人,他們有時候是這樣,有時候是那樣,有時候長大了,有時候變小了,有時候醒著,有時候睡著。就像這個在黑夜和白晝之間徘徊的詩人,他是誰,我們永遠(yuǎn)也無法說清楚了。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十四
初次接觸顧城的詩是因為那首“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焙髞?,“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你看我時很遠(yuǎn)/你看云時很近”也讓我印象中的顧城多了一份浪漫氣息。但直到我真正看完了他的詩集后,我才對他有了更全面的認(rèn)識。
從他詩中我能夠感受到他豐富而溫柔的內(nèi)心。他的詩就像是一個孤單而又笨拙的小孩。不論是《野草》中略帶寂寞的無名小花,又或是《遠(yuǎn)和近》中因為感情而蒼涼的心思,還是《結(jié)束》中悲壯的被上帝藏進(jìn)濃霧的砍殘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斷低吟,吶喊的心。
這本新的詩集帶給我的是另一個顧城,一個寫著古體詩和寓言敘事詩的顧城。他的不少古體詩會讓人驚訝,才高凌天庭,狂歌萬世行。自嫌天地小,卻到山???。詞若清泉酒,命如黃花消。塵世葬千回,詩魂總輕飄。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飄逸與灑脫。寫朦朧詩后,古體詩變得少了,也依然斷斷續(xù)續(xù)地寫著,味道卻和他晚期的現(xiàn)代詩一樣,有一種澄清的悟性。詩集中后半部的寓言詩寫得十分生動,想象豐富又鞭辟入里。
顧城認(rèn)為詩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啟天國的門,去表現(xiàn)純凈的美。他在用稚氣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xí)慣黑暗的眼睛/都習(xí)慣光明。悲涼又崇高,崇高又圣潔。一語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駁,用孩子般的夢想訴說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吶喊更具震撼。
北島呼喊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時,顧城卻在執(zhí)著的畫著笨拙的自由,他讓小河快樂,讓長滿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愛。他沒有詛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進(jìn)詩中,就像一場暴風(fēng)雨后,一切都十分平靜,世間甚至沒有一星半點的塵埃飄動,受了洗禮般變得干凈,心也不染風(fēng)塵。在物欲橫流的人寰世界里,會出現(xiàn)一個十分無辜的小孩,便是顧城。我很長一段時光無法理解顧城最終殺妻后又自盡的行為,我父親說正是顧城到末了也沒有看透人情與世故,才沒有舒婷一樣的超然與恬淡。此刻想來顧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終也無法理解和妥協(xié)。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為與生俱來的高潔才更加憎惡丑惡吧,終究是無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結(jié)局。
可是無論最后結(jié)果怎樣,從顧城的詩中卻始終都能感受到他清澈、純凈的心,裹這一種與生俱來,對心靈上的光明的憧憬。塵世紛雜,便多給自我留一席清凈之地吧。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十五
不知道什么時候,我迷上了那本《顧城的詩》,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
這是朦朧詩人顧城的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詩集,收錄了顧城近一百首詩歌,在這些作品中,詩人用他那雙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般的口吻訴說著他最原始的想法。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蔽腋惺茏钌畹摹兑淮恕分械倪@詩句,已經(jīng)成了中國新詩的經(jīng)典名句,這是顧城最想表達(dá)的主題,也是我理解這本詩集的鑰匙。詩人從小好發(fā)高燒,孤僻成性,可固執(zhí)的詩人,不安于現(xiàn)狀,他對這個世界的復(fù)雜、黑暗與殘暴有清楚的認(rèn)識,正如他自己說的,自己就像一個任性的孩子,固執(zhí)堅毅卻也純潔。我想,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同時也給了他一支黑色的筆,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和孩子般天真的口吻描繪這個世界。在文字的背后,在那個哀傷幽怨的文~時期,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不免彷徨,卻也斗爭,卻也吶喊。他注定要用這支筆寫破他人生的黑暗,去寫破所有令他不滿的黑暗,同時他用那雙眼尋找光明,一作文步步發(fā)現(xiàn)光明,讓陽光與光明充斥身旁,讓正義和美好回到身邊。雖然顧城僅僅活了37年,但他卻一直認(rèn)真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好與光明。
我不免想到我們自己,生活中難免有痛苦和不快,心里彷徨也正常,難過也正常,但我們總是要學(xué)著去面對,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去超越,去看透陰云,用自己的心,試著撥開陰霾。像顧城那樣,即使再不如意,也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仍然保留著心中的那一份快樂和對生活的信心。“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么見彩虹”,這句話通俗易懂人人皆知,其實就是需要一顆勇于面對困難的心,在失敗后,在挫折后,鼓起勇氣,收拾行囊,繼續(xù)前行。
顧城早已逝去,但他那份積極和樂觀,仍留存于那一首首簡短精煉的詩句中。我也向往,也迷戀顧城詩中的快樂世界,所以我也要讓我的眼睛,變得積極樂觀,去發(fā)現(xiàn),去看破一切的繁雜之事,撥開陰云,去發(fā)現(xiàn)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因為喜歡《顧城的詩》,我也要像顧城那樣,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讓生活變得簡單快樂。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十六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fā)愁了。
怎么做果醬。
我說: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紅太陽。
他的詩簡約明潔,自然純凈,充滿童稚和夢幻。詩人曾專門對童話的“童”作過解釋。他強調(diào),這個“童”是《童心說》(明·李贄)中的“童”,是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兒童幼稚的心。
《安慰》是首童話短詩,作于1980年10月。全詩分二節(jié),共九行。第一節(jié)從孩子的角度,以詩人特有的童稚的想象力描繪了成人世界的現(xiàn)實生活,只有“青青的野葡萄/淡黃的小月亮”,母親在在為生計發(fā)愁,怎么做甜美的果醬?詩人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孩子眼中“冷月映青果,寒燈照愁顏”的清冷畫面,而暖色調(diào)的'甜果醬只是母親遙不可及的奢望。第二節(jié)是這個懂事而又充滿想象力的孩子安慰母親的話,“我說:/別加糖/在早晨的籬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紅太陽”,充滿了溫暖的色調(diào)。盡管生活清苦、艱辛,可明天一切都會變好。不用發(fā)愁,不要煩惱,明天會有一枚紅紅的太陽,會有一個甜甜的希望。當(dāng)時正是顧城人生出現(xiàn)轉(zhuǎn)機的時候,他開始“把自己的心交給世界”,在全國刊物上陸續(xù)發(fā)表他的詩作,并引起強烈反響。他從此“帶著自己的小詩,走進(jìn)了一個新的領(lǐng)域。”對于顧城,一切剛剛開始,新的生活充滿希望,而“最美的永遠(yuǎn)是明天”。顧城在同年的散文《少年時代的陽光》中寫道:我要“使人們相信美,相信明天的存在,相信東方會像太陽般光輝,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終都會實現(xiàn)?!痹娙说倪@句話是對這首小詩完美的詮解。
在音韻上,九行詩共押韻五次,即第一節(jié)的“月亮、果醬”和第二節(jié)的“加糖、籬笆上、太陽”,皆為仄韻。全詩讀起來輕松自然,節(jié)奏流暢。在色調(diào)上,二節(jié)詩形成了冷(青葡萄,黃月亮,發(fā)愁)和暖(糖果醬,甜甜,紅太陽)的鮮明對比。這是現(xiàn)實和希望的對比,是生活與夢幻的對比。整首詩明潔唯美,即便是成人世界中油鹽醬醋的煩惱,無米下鍋的窘迫,在詩人筆下也變成了一個“青青的野葡萄/淡黃的小月亮”的唯美的童話世界。這是對塵世生活的純美的凈化。顧城“酷愛一種純凈的美,新生的美”?!八悄敲催h(yuǎn)離喧鬧,他干凈得像一條無人知曉的小溪,僅僅流淌在他自己遠(yuǎn)離塵世的深山里?!保ㄎ年俊蹲詈蟮念櫝恰罚┱窃从谀穷w未被生活污染的童心,詩人才得以創(chuàng)作出這首色彩明潔、意象純美的童話詩。
顧城的詩讀后感篇十七
一看這個題目就覺得新鮮,也有許多個問題。那我們就帶著新鮮感和許多問題。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圣地亞哥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牧羊少年。一、牧羊少年一般不會看書,也不愛看書。但他會、也愛看書。二、牧羊少年只負(fù)責(zé)養(yǎng)羊,與羊沒有感情。但他的生命竟然和那些羊的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就是因為感情。感情居然可以把兩個人并和成一個人。這讓我有些吃驚!三、他做牧羊少年的理由于平常的牧羊少年不同。他是因為想四處飄游,多走幾個地方。大部分的人做牧羊少年的理由是養(yǎng)活自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為圣地亞哥對羊群好,所以羊群才對他好。他對羊群好在于,給它們充足的水和草,認(rèn)為它們能聽懂他說的話,給它們讀一些給他留下的書籍。羊群對他好在于,羊群了解了主人的作息時間。
無論學(xué)習(xí)什么,只要努力了,都有收獲。有一次,我學(xué)畫畫,開始我的作品還不行。我因此畫了許多張,日積月累,我畫的畫終于好看了!
這本書既好看又讓我學(xué)到了東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