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金色的草地》篇一
《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意境優(yōu)美,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真童趣。課文不僅為我們再現(xiàn)了俄羅斯鄉(xiāng)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麗,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而且還向孩子們滲透了觀察、了解自然的意識和方法。
由于本課是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學習主題是“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生剛升入三年級,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對課文內(nèi)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問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jù)這樣的學情和課標對本學段的具體要求,我預設了以下的學習目標:
1、認讀“釣、攏兩個生字,識記、會寫“耍、裝”等12個字。結合語境和生活實際理解“一本正經(jīng)、使勁、引人注目、觀察”等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
3、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增強孩子們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鑒于以上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設定,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對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另外,小男孩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草地變色的奧妙,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是未見過蒲公英開放,合攏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也難體會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為: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
1、美讀感悟法:文章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瑯瑯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伴喿x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睂τ谌昙墝W生來說,更不必過多的講解分析,最主要讓學生多讀,同時教師要巧妙地借助課件,借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多媒體情景法:因為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fā)興趣,因此,我運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質(zhì)疑問難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闭n堂教學中,運用恰當?shù)氖侄?,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能激發(fā)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為“我會學”。結合本課語言優(yōu)美,情境奇特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自讀自悟、美讀交流、入景體驗,升華情感”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體驗探究自然之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閱讀期待。
期待在學習上表現(xiàn)為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與文本對話的期待,學生才會主動走進文本,和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因此我將這樣導入新課:在教學開始,我先問孩子:“你們喜歡郊游嗎?好,今天我就帶你們?nèi)ソ加??!比缓笠龑麄兓貞涍^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張孩子們在草地上嬉戲的圖片,板書:( )的草地,結合圖片問“你見過怎樣的草地?誰來說?”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板書完整的課題——《金色的草地》,并且問“你見過金色的草地嗎?”借此引起學生對本課的閱讀期待,對下面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詞。
本課生字較多,在初讀課文之后,我問學生:“你們想去見見金色的草地嗎?但總不能兩手空空啊,那我們就帶上生字寶寶作為禮物去看看??纯凑l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場券?!比缓蟪鍪旧衷~,通過各種形式如開火車讀、指名領讀、同桌互讀檢測、齊讀等方式,檢測學生認讀情況。并重點區(qū)分“耍”和“要”、“釣”和“鉤”的字形,進行書寫指導。并且出示幾句帶有生字比較難讀的句子來讀一讀。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初步朗讀了課文,自己疏通了課文詞句。在自學檢查反饋中,我還相機進行生字詞的正音和難讀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語文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特點。
(三)再讀課文,初窺課文大意。
讀而不死則罔,讀中有思,才是高質(zhì)量的讀,才是有意義的讀。本篇課文文字和內(nèi)容都比較前線,學生通過自讀,大體上能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請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哪兩件事情?用自己的話簡單地來說一說,并且將兩件事概括為:一是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二是“我”發(fā)現(xiàn)了草地會變顏色及變色的原因。鍛煉了學生從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為主線,生成教學過程
在了解了課文大意之后,我準備抓住課文最后一段“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這句話展開教學,以“趣”為切入口,讓學生說說“你感覺課文哪里寫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開一條清晰的教學主線。由于學生回答的不確定性,我預設了以下兩塊的教學:
1、抓住第2段體會草地的“美”和“可愛”。
這段話寫的是“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的事。當學生說到“蒲公英”一詞時,我引導學生回顧一年級下冊的《植物媽媽有辦法》里關于“蒲公英”的內(nèi)容,并結合詞語手冊里“蒲公英”的插圖和說明文字,先引導學生了解蒲公英的情況。這段話里面充滿了哥倆的對話和他們有趣的神情、動作,我首先讓學生通過朗讀,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這時可能會說“我感到謝廖沙哥倆在這片開滿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鞓?。”然后我就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句當中能看出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呢?引導學生抓住哥倆的神情“裝著一本正經(jīng)”、“使勁一吹”、“假裝打哈欠”等重點詞語體會互相吹絨毛的有趣。并且指導朗讀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該段的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說“引人注目”一詞的意思,并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在什么情況下,有什么東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課文,理解蒲公英開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過的,可是課文為什么說“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在熟讀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再鼓勵幾個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課文當中的這段內(nèi)容。讓學生在朗讀和表演中仔細揣摩哥哥假裝一本正經(jīng)的叫和弟弟假裝打哈欠的用意,體會孩子在游戲中表現(xiàn)的智慧和為對方上了自己的當而開心得意的神態(tài)。讓那種真正屬于孩子之間的樂趣,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得以再現(xiàn)。
2、抓住第3段“發(fā)現(xiàn)草地變色,以及變色的原因。”體會蒲公英的“有趣”。
學到這里,我用語言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有趣:“可愛的小男孩發(fā)現(xiàn)草地在變魔術,他多想快點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來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細觀察起來,請大家自由讀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學生讀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發(fā)現(xiàn)。
在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展開過程中,我還將隨機引導學生去體會個別詞語在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例如這句話:“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怎么讓學生體會“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小朋友,為什么以前我沒有發(fā)現(xiàn)草地的顏色會變呢?”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便豁然開朗,原來,以前我從沒有起這么早過,所以一直誤以為開滿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這里又有什么含義呢?為了讓學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來讀這一句,再加上“并”字讀這一句,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到,用上“并”這個字,給人的感覺是“我”過去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來那種想法是錯的。然后讓學生再通過自己的朗讀去體會這些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實踐課后,我還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yè):
1、摘錄描寫鮮花的詞語。
2、平時你一定見過許多美麗的鮮花,你能向大家介紹一種你最喜歡的花嗎?介紹的時候要說清楚花的形狀、顏色等,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這樣的練習,由摘錄寫鮮花的詞語到介紹鮮花,體現(xiàn)了一定的梯度。將語文學習的平臺延伸到了課外,加強了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金色的草地》篇二
《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致,肖其貌,傳其神。在柳宗元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以其高度的藝術技巧和藝術獨創(chuàng)性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八年級的學生,通過三個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文言知識,基本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能夠正確解釋重點詞語,翻譯重點句子,把握課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兩課時
說明:本節(jié)課設計的內(nèi)容是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
1、鞏固本課所學的重點文言詞句。
2、學習本文描摹細致、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
3、正確理解作者的情感。
4、幫助學生樹立豁達樂觀的人生觀。
重點:學習本文描摹細致、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
難點: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法: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多媒體輔助。
學法:朗讀、勾畫、批注、想象相結合,自主,合作,探究。
(一)達標檢測
教師就第一課時所學的重點文言知識,檢查學生在字音、字義、句意及課文誦讀方面的情況,并加以鞏固。
(設計意圖:落實重點文言知識,全面及時地掌握學情,為本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點撥構建
1、精讀課文,把握景物特征及作者的寫景技巧。
問題設置: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模?/p>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寫作順序。)
(2)讀課文1至3段,思考:文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體現(xiàn)了景物的什么特點?運用了怎樣的寫景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寫景方法。)
2、研讀課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問題設置:
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并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三)合作探究
問題設置: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啟發(fā)點撥。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內(nèi)心。)
(四)拓展升華
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進行比較閱讀。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樹立豁達樂觀的人生觀。)
課堂小結。
作業(yè)布置:
(1) 背誦全文。
(設計意圖:落實語文課標關于古文背誦的要求。)
(2) 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本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致。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訓練學生寫景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景——幽深冷寂
情——孤凄悲涼
(情景交融)
教學評價
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金色的草地》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能借助在現(xiàn)代游記散文中學到的游記類文章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即弄清游蹤,抓住景物特征,品讀語言,借景抒情的寫法;在閱讀中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能通過有感情的誦讀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
2、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內(nèi)容〗
疏通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熟讀課文。
一、導入新課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柳”導入;介紹“記”這一文體。(課件展示:“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指名試讀課文。
二、自主學習,疏通課文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憑借工具書,注釋自讀課文,通過師生、生生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2、互動交流,積累文言詞語。(課件展示)
⑴實詞意義:
水清尤洌(寒冷)
皆若空游無所依(依托)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樣;像蛇一樣。)
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
四面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繞合抱)
日光下澈(向下直射入水底)
⑵一詞多義:
以:全石以為底:用
為:全石以為底:作為
卷石底以出:相當于“而”
為坻,為嶼……:成為
以其境過清:因為
清:水尤清洌:清澈
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以其境過清:冷清
不可知其源:能夠
3、翻譯接龍:
學生每人一句,依次下傳,教師適當點拔。
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意境
1、指名讀課文:
讀后,請其他同學評評,看他(她)讀的節(jié)奏是否合理,語氣語調(diào)處理是否恰當。
2、全班齊讀課文。
3、自由讀文,研討讀法:文章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diào)來讀?
4、師配樂《高山流水》,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讀課文。
5、嘗試背誦。
四、作業(yè)
1、預習任務:利用網(wǎng)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2、書面翻譯你喜歡的三至五個句子。
〖教學內(nèi)容〗
精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一、復習游記閱讀方法,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本學期的第一單元學習中,就讀到了一組優(yōu)美動人的游記散文,也學習到了一些閱讀游記的方法,今天,我們又要跟隨古代的名人大家,文人墨客一起去飽覽秀美的山光水色了。我們不妨把在第一單元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今天的學習中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閱讀游記的一般方法(師生共同回顧生,師展示課件相關內(nèi)容)。
二、細讀課文,欣賞如畫的美麗意境
1、自讀課文,看看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它們又各自有什么特征?如果讓你為這個小石潭作一幅畫,你認為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
⑴指導學生在課文中劃出所描寫景物,并概括其特征,再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說說這幅畫的風格。
⑵學生發(fā)言后,師總結(展示課件相關內(nèi)容:潭石──異石紛呈;潭水──聲悅水澈;潭源──曲折,多姿,神秘;潭境──清幽凄涼):這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山水圖畫。
2、如果把課文拍成一部導游的風光記錄片,你覺得應該拍攝哪些鏡頭,畫面?
⑴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作者的游蹤,再想像鏡頭和畫面。
⑵學生發(fā)言后教師總結,并以課件展示教師自己心目中的小石潭的鏡頭及畫面:作者給我們展示的就是一部游蹤清晰的風光片,它可以拍攝下面一些鏡頭及畫面:行進中的鏡頭(“從小丘西行”)、近景畫面(石潭)、特寫畫面(魚)、遠景鏡頭(潭西南而望)、全景鏡頭(坐潭上)。
三、品讀課文,體會詩般的語言藝術
學生自由品析語言。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么,或者自己欣賞的優(yōu)美語句,并說出原因。
1、學生活動前,教師引導:這是一篇言簡意豐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我們讀游記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品味語言,學習語言。我們?nèi)匀豢梢酝ㄟ^分析句子的修辭,表達,寫法等方面入手,去品析你喜歡的詞句。
2、學生獨立思考,并將自己的品讀結果寫下來,完成任務后,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品讀結果。
3、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作總結。
四、賞讀課文,感受音樂般的幽凄的情感
1、聆聽教師的文章配樂朗讀(課件配樂《高山流水》),說說你聽后的整體感受(或者說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么風格的音樂?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根據(jù)發(fā)言情況作出相應評價,并作總結: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可以說是“淡淡的哀傷”,“幽靜凄美”等都可以,(如有異議,例如說“悠然自樂”的,放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去解決。)
2、找出文章點明情感的語句,質(zhì)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
學生劃出文中的兩“樂”一“清”(或“凄”)后,教師引導:作者為什么而“樂”?又為什么覺得“清”(即凄清,冷清)?
3、為了更好的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遣內(nèi)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的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老師總結:對于經(jīng)歷宦海失意的柳宗元來說,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悅是短暫的;空寂的環(huán)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所以說《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
4、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
五、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教師總結:(課件展示板書)《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缎∈队洝肥且徊坑污櫱逦娘L光片?!缎∈队洝肥且皇滓钟魬n傷的古典樂曲。
2、宗元懷才不遇失意的悲涼郁悶,透過文字顯現(xiàn)出來了。那么還有那些中國文人用文字來書寫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感?
學生自由發(fā)言,如: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陸游……教師總結: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灑脫、或大氣……
六、作業(yè)
1、隨筆寫作練習: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開想象的景物,仿照課文中的描寫方法進行描寫,300字左右。
2、背誦課文。
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金色的草地》篇四
這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生活在鄉(xiāng)村的小男孩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的變化并尋找原因的過程。課文語言平實,意境優(yōu)美,充滿童真童趣。本課的教學重點仍在讓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觀察所得,增強自己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因此,本課的教學就不能僅停留在草地上的游戲和蒲公英的變色上,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引領學生體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抓住典型語言信息,領悟觀察帶來的好處。通過設計情境表演、有感情朗讀、對比發(fā)現(xiàn)、資料補充、讀寫結合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引領學生感悟大自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
1、認識“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鄉(xiāng)下、窗前”等18個詞語。
2、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3、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通過觀察實踐進一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難點: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主動觀察的意識,積累生活素材。
課時安排:2課時
1、認識“蒲、英”等6個生字,會寫“蒲、英”等13個生字,會寫“鄉(xiāng)下、窗前”等18個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描寫的場景。
1、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感悟草地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引導學生說說平時觀察到的草地。
導語:生活中我們隨處都能見到草地,公園里、山坡上、操場邊、田野里……。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草地?用一個詞來形容形容。
預設:學生可能會說“綠色、碧綠、嫩綠、寬廣、廣闊、柔軟、軟綿綿、美麗、可愛、有趣、荒涼”等,如果有學生預習過課文,也會說“金色”,教師可進一步追問,有沒有見過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樣兒的。
3、出示課文題目,引導學生思考質(zhì)疑。
過渡:在讀課文之前,大家看到“金色的草地”這個題目,會有哪些疑問?(草地怎么會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黃以后的草地嗎?草地上的什么東西是金色的呢?)預習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是“金色的草地”了嗎?(蒲公英的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了。)對,就是蒲公英!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出示蒲公英的圖片,指名學生介紹蒲公英。
蒲公英小小傘兵隨風飛,飛到東來飛到西,降落路邊田野里,安家落戶扎根基。這則謎語的謎底就是“蒲公英”。我們平時看到的一個個白色的、毛茸茸的小球,實際上是蒲公英的種子,它的花其實是黃色的。每當春天來臨,蒲公英就會開出一朵一朵黃色的小花。這種黃色的小花有個特性,中午花瓣張開,早上、傍晚花瓣合攏,特別有趣!
2、教師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相機糾正字音,學生識記生字。
公開玩叫打哈魚是
觀合有愛覺一本正經(jīng)引人注目
3、指導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
钅:釣(釣魚)錯(錯誤)錢(金錢)鈴(鈴聲)鋤(鋤禾)
鉛(鉛筆)
4、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及筆畫,討論交流怎么把字寫好。教師示范書寫重點字,指導生字書寫。
◆書寫指導:
[察]注意各部件的擺放位置,寫的時候要緊湊些。
[睡]注意“垂”的筆順,撇、橫、豎、橫、豎、豎、橫、橫。第一橫最短,第二橫最長,橫畫間隔均勻。
[喜]上下窄中間寬,要把字寫緊湊些,下“口”略寬于上“口”。
◆易錯提示:
[蒲]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
[耍]上部是“而”,不要多寫一橫,注意與“要”區(qū)分。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糾正坐姿、握筆姿勢、書寫錯誤等。
6、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及難句,指名朗讀,教師相機點撥重點詞語,指導朗讀。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裝著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喊:“謝廖沙!”
預設:先讓學生根據(jù)上下文說說什么是“一本正經(jīng)”,或是演一演,再用這個詞說句子?!耙槐菊?jīng)”形容很規(guī)矩,很莊重。
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預設:引導學生聯(lián)系近義詞理解“引人注目”的意思,再用這個詞說句子?!耙俗⒛俊笔恰拔俗⒁?,受人關注”的意思。
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
預設:做一做“合攏”的動作,或是集體演一演?!昂蠑n”是“合到一起,閉合”的意思。
(2)標出段落序號,分小組接讀課文,或指名學生接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聲音洪亮,盡量讀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讀后說說草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匯報草地給人的印象。
預設:先讓學生自主歸納出“美麗”“可愛”“有趣”等詞,再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贊美的語句“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3、聽課文朗讀音頻,體會歡快的感情,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思考:課文中描寫的哪些場景讓你覺得有趣和可愛呢?
4、指名學生交流、匯報,教師歸納小結。
明確:(1)蒲公英盛開以后,草地變成了金色。
(2)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吹蒲公英的絨毛。
(3)草地早上、中午、傍晚不停地變色。
(4)蒲公英的花瓣中午張開,早上、傍晚合攏,就像我們的手掌一樣可以張開、合上。
(5)草地變色是蒲公英的花瓣張開、合攏造成的。
小結:同學們的發(fā)現(xiàn)真多!讓我們一起按照課文的順序來理一理。開頭介紹了蒲公英生長的地點,描寫了蒲公英盛開使草地變成金色的場景;接著描述了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快樂情景;然后重點描寫了“我”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會變化的奇妙現(xiàn)象,通過仔細觀察,又發(fā)現(xiàn)了蒲公英花朵開閉的秘密,解釋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了“有趣”“可愛”!
5、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歸納出每一層次寫了什么。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蒲公英的盛開讓窗前的大片草地變成了金色。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寫“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以及“我”在草地上的發(fā)現(xiàn)。(寫草地和蒲公英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花。
6、學習第1自然段。
(1)出示金色的草地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看到這幅畫,你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示例:整片草地既像一片金色的稻田,又像一張巨大的金色絨毯,多神奇??!原來,那是一朵朵盛開的蒲公英,舒展著一片片金色的花瓣,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呢!陽光暖暖的,微風香香的,小鳥嘰嘰喳喳,蝴蝶翩翩起舞,還有那柔軟的白色小絨毛,隨風拂過你的臉,癢酥酥的……
(2)教師引讀第1自然段。
過渡: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帶著我們剛才的美好想象,把這份喜愛之情融進第1自然段中,美美地讀一讀吧!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適當總結本課時教學內(nèi)容,點評表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過渡:同學們,一片長滿了蒲公英的草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也帶來了歡樂!那么在這片美麗的草地上,我們又會有哪些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呢?下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到草地上去玩一玩,看一看,尋找金色草地的秘密。
今天這堂課,老師想著重表揚一下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想一想,今天從老師或同學那里,自己學到了什么新知識或新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
1、觀察作業(yè)。繼續(xù)觀察身邊的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在“觀察記錄單”上簡要地記錄觀察所得,為單元習作做準備。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2、能自己觀察某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的變化情況并和同學交流。
1、引導學生了解“我”是怎么觀察的(選擇不同的時間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
2、結合學生的“觀察記錄單”,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教師小結指導。
蒲公英盛開玩耍叫喊打哈欠釣魚而是
觀察合攏有趣喜愛睡覺一本正經(jīng)引人注目
2、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第1自然段描寫的場景。
3、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是呀,蒲公英金色的花開了,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無限樂趣!如果你置身于這片金色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圖片,引導學生描述畫面,交流感受。
2、指名學生朗讀段落。說一說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兄弟倆在草地上快樂玩耍的情形。)
3、自讀第2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最能體現(xiàn)他們玩耍時“快樂”的感覺,畫一畫,讀一讀。
4、師生交流圈畫的詞句。抓住兄弟倆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來體會他們心中的快樂。
(1)你能透過對哥哥的神態(tài)描寫,體會哥哥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嗎?
示例:這么多蒲公英,讓我來逗一逗謝廖沙,最好趁他不注意,讓他打個噴嚏才好!
(2)弟弟為什么“假裝打哈欠”?他的心里又在想什么?
示例:哼!哥哥剛剛捉弄了我,看我怎么反擊他!我要趁他不注意,打個哈欠,把絨毛往他臉上吹。
5、小組合作,設計表演。
過渡:多么親熱的兄弟倆!一個跑,一個追;一個鬧,一個笑,玩得多開心??!讓我們來演一演吧!
(1)全班分成幾個小組,組內(nèi)進行分工,有表演者,有文本朗讀者。
(2)可以根據(jù)文本大膽設計動作、神態(tài)等;還可以發(fā)揮想象,加入其他用蒲公英玩樂的場面,如比賽用蒲公英花朵編花環(huán)、把蒲公英吹得更高更遠,等等。
(3)請一組同學表演展示,師生評價,可以把自己組內(nèi)的設想大膽說一說。
6、教師小結,集體朗讀第2自然段。
小結:就這樣,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為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無限的樂趣,所以作者才會說: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那就把這份快樂融入朗讀之中吧,大家一起齊讀第2自然段。
(二)學習第3、4自然段。
1、自讀第3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想一想每個時間點草地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填空,引導學生填一填,再按照時間順序說一說草地的變化。
早上,草地是(綠色)的;
中午,草地變成(金色)的了;
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小結:草地的變化主要是顏色的變化。在不同的時間,草地的顏色是不同的。
3、探究思考。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草地的秘密的?
明確:“起得很早”去釣魚,無意間發(fā)現(xiàn)的?!安⒉皇恰恰北砻鬟^去“我”一直以為草地就是金色的,強調(diào)了對過去錯誤認識的否定。
(2)當作者有了這樣的發(fā)現(xiàn),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明確:驚訝、驚奇,想一探究竟,所以會格外留心,仔細觀察。
4、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再讀第3自然段,進一步思考草地變化的原因。
小結:正是作者的留心觀察,使他很快發(fā)現(xiàn)了草地顏色的變化: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為什么會有這樣奇妙的變化呢?作者又有怎樣的發(fā)現(xiàn)?再讀一讀第3自然段,在書上畫出你找到的答案。
5、指名學生交流畫出的句子,教師相機點撥。
(1)我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哦,你發(fā)現(xiàn)了傍晚的時候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攏的。)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來,伸出你們的手掌,我們一起做一做張開、合上的動作。這里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xiàn)象,一下子就說清楚了。作者以前有沒有發(fā)現(xiàn)蒲公英花朵的秘密?沒有。過去他是怎么認為的?他認為蒲公英一直就是金色的,就是花瓣張開時的顏色。那蒲公英花瓣的變化與草地顏色的變化有什么關系?)
(3)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一邊演示花朵開合的動作,一邊在腦海中想象這樣的畫面:花朵張開,金色的花瓣顯露出來,一朵一朵的花兒挨挨擠擠,就像是給草地蓋上了一條金色的毯子?;ò曷蠑n,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又露出了原本的綠色。)
6、出示課后第二題,引導學生再填一填。
早上,草地是(綠色)的,因為蒲公英(花朵合攏了);
中午,草地變成(金色)的了,因為蒲公英(花朵張開了);
傍晚,草地又變(綠)了,因為蒲公英(花朵又合攏了)。
7、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朗讀第3、4自然段。
小結:你們現(xiàn)在理解作者說的“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的原因了吧?(學生自由表述)是呀,蒲公英花朵的開合,跟我們的生活起居節(jié)奏,是多么相似呀!都跟晝夜變換相關。它們就像是陪伴我們、與我們一起成長的小精靈,多么可愛!多么有趣!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再來讀一讀第3、4自然段吧!
三、再讀課文,深化認識
1、出示組句,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
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
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討論:讀一讀這三句話,說一說作者的觀察有什么不一樣?
明確:花朵盛開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場景;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的變化,是作者在不同時間對同一事物觀察所得,更加用心了;發(fā)現(xiàn)蒲公英花朵的秘密,是發(fā)現(xiàn)草地變色以后進一步仔細觀察所得,更加深入了。
2、教師小結,引導學生感受觀察的好處。
小結:是呀,課文中的“我”不只觀察了草地的顏色,還在不同時間觀察了草地顏色的變化,通過更進一步的觀察發(fā)現(xiàn)了草地顏色變化和蒲公英花朵張開、合攏的關系,三次發(fā)現(xiàn)一次比一次深入,作者的觀察越來越仔細。正是這種細致的觀察,讓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探索到大自然的奧秘,從而不禁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最后又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這是把大自然當成了有血有肉的人來親近、來熱愛呀!這就是觀察帶來的美好享受!
四、拓展延伸,指導觀察
1、出示課后第3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記錄”或知識積累,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過渡: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fā)現(xiàn)事物是變化著的。如,向日葵會隨著太陽轉(zhuǎn)動,含羞草被觸碰后會“害羞”地低下頭……。你留意過哪些事物的變化?和同學交流。
(1)小組交流,組內(nèi)同學互相說一說。
(2)匯報展示,教師相機點撥,注意引導學生說出“變化”并思考變化的原因。
2、播放課件,展示自然界中一些動植物的獨特之處,教師小結。
示例:捕蠅草的“小夾子”能將外來物體包夾其中。跳舞草在聲音刺激下會自動跳舞。楓樹的葉子到秋天就變紅。夜來香夜晚開放,白天閉合。睡蓮白天開花,夜間閉合。放置的香蕉由綠變黃,再過幾天還會長出麻點,慢慢腐爛。陽臺上花草枝葉的疏密會隨著擺放的方向發(fā)生變化。變色龍會隨環(huán)境改變身體的顏色。壁虎的尾巴斷掉以后會重新長出來。小蝌蚪先長出后腿,后長出前腿,最后尾巴變短變成小青蛙。蠶寶寶會不斷蛻皮長大,然后結成繭子,最后破繭成蝶。……
小結:大自然就是一個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不管是旅途中看到的一只鳥兒,還是身邊隨處可見的蒲公英,再尋常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仔細觀察,一定會有許多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
3、出示新的“觀察記錄單”,指導學生課后繼續(xù)進行觀察實踐,記錄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
觀察記錄單
(1)引導學生與之前的“觀察記錄單”進行比較,明確這次課外觀察實踐活動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時間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記錄觀察所得,側重觀察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
(2)教師隨機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單”,指導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觀察。
預設:
①觀察小動物的,可引導學生觀察得更細致,如“小狗的尾巴在不同情況下有哪些變化”“小貓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的不同狀態(tài)”“爪子的伸縮變化”等。
②觀察植物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植物在不同階段生長形態(tài)的變化,或是不同時間段狀態(tài)、顏色的變化。
③觀察場景的,要注意提醒學生觀察隨著時間的流逝,場景中的景物(事物)有什么變化。
④如果之前觀察的事物或場景不容易發(fā)生變化,可適當調(diào)整觀察對象。比如在課后第3題中交流過的某種事物。
(3)明確觀察要求。
選擇不同的時間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
發(fā)現(xiàn)事物出現(xiàn)變化后,要進一步仔細觀察,思考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隨時在“觀察記錄單”上記錄觀察所得。觀察時間、觀察所得不受表格內(nèi)次數(shù)限制。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
1、觀察記錄。選擇其中一項完成即可。
(1)繼續(xù)觀察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在之前的基礎上,側重觀察事物或場景的變化情況。填寫新的“觀察記錄單”。
(2)繼續(xù)觀察豆芽的生長變化情況。填寫新的“觀察記錄單”。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重點教學片段實錄】
◆抓住典型語言,感悟草地變色的秘密。
師:作者是如何發(fā)現(xiàn)草地變色的秘密的?
生:“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p>
師:這段話里有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你能找到嗎?
生:起得很早、中午、傍晚。
師:這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和草地的顏色有什么聯(lián)系嗎?你們細讀課文,然后回答老師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很早去釣魚呢?
生:作者以前起得沒有這樣早,因此未能發(fā)現(xiàn)早上的草地與自己其他時段見到的草地有什么不同。
師:你說得真好!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是呀,這里強調(diào)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作者說——(引生齊讀)“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通過這個“并”字你們又能體會到什么?
生:“我”過去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不是。
師:是呀,這一次的發(fā)現(xiàn)打破了作者以前的認識。你們?nèi)绻俏恼碌淖髡?,此時會有怎樣的心情?
生: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片草地居然會變色!真讓人好奇!
師:是呀!多么奇妙的“變色草地”,發(fā)現(xiàn)這樣的奧秘怎能不讓人感到興奮、感到好奇呢?那你們現(xiàn)在會怎么做?
生:繼續(xù)仔細觀察,弄清楚草地為什么會“變色”。
師:結合相關語句說說作者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ǘ鋸堥_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p>
師:作者說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這是運用了什么方法?
生:打比方的方法。
師:蒲公英的花張開時是什么顏色?合上時又是什么顏色?
生:“張開”時可以看到蒲公英的花瓣是金色的,“合上”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師:真神奇呀!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úシ牌压堥_、合上的畫面)
師:看來,這奧秘就在蒲公英身上了。(出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多么形象的句子呀,誰能加上動作演示,讓大家了解蒲公英的奧秘?
(學生一邊讀句子,一邊做動作演示)
師:終于知道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了!現(xiàn)在這樣美妙的畫面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播放不同時間不同顏色的草地),那你們能按照時間順序,結合蒲公英的這一特點,為這些美妙的畫面配音,介紹變色的原因嗎?(學生練習復述)
(出示提示語句: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師:面對這片草地,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生: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師:作者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蹦銈兡芾斫膺@句話嗎?你們覺得它好在哪里?
生:這句話非常生動。蒲公英開放、合攏的時間點與我們起床、睡覺的時間點相近。
師:是呀!這怎么能是普通的蒲公英花呢?它就是我們的朋友!面對這樣可愛、神奇的朋友,我們怎么能不喜歡呢?那就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賞析:“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變化原因”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抓住“起得很早”“中午”“傍晚”這3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明確草地顏色的變化與時間有關;接著探究顏色變化的原因,引導學生抓住“張開”“合上”這兩個詞語,運用畫面、動作演示等方法充分理解草地變色的奧秘,并順勢完成了復述的教學任務。
本課語言平實,內(nèi)容也比較簡單,重點仍然是引導學生通過對內(nèi)容的理解,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感悟觀察帶來的好處,并能將自己的觀察與同學進行交流。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一是以朗讀為線,在讀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樣既突出了語文課的特點,又能引導學生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學生對草地、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二是以“發(fā)現(xiàn)”為線,圍繞“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這兩句話,引導學生從感悟游戲之樂過渡到體驗觀察、發(fā)現(xiàn)之樂。
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讓學生想象蒲公英盛開后草地上的美麗景象,激發(fā)情感。等學生通過讀課文,大體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后,我就用“課文描寫了哪些場景”這個問題來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在學習課文內(nèi)容時,我采用了表演朗讀法,在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揣摩兄弟倆的心理、神態(tài),并據(jù)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在我看來,只要不脫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金色是蒲公英給草地帶來的新裝,因為有了蒲公英,草地就更有趣、美麗了,這是大自然美容師的功勞。怎樣讓學生找到發(fā)現(xiàn)的快樂呢?我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發(fā)現(xiàn)”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利用復述、小練習和動作演示的形式,使學生了解蒲公英在不同的時間段,它的花瓣的形狀、顏色都有所不同,滲透自然知識。通過讓學生自讀第3、4自然段,勾畫詞句這一教學方法,向?qū)W生滲透自主閱讀的學習方法,從而體會蒲公英的可愛,以及花朵開合與草地顏色的關系。課文學到這里,學生很自然地領悟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一份深情,但這種感情又是如何深入人心的呢,還需要進一步升華。因此,我列出描寫小作者觀察到的三個場景的語句,讓學生進行比較感悟,從而引導他們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并借機對他們進行思想滲透: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關于最后的課外觀察實踐,我聯(lián)系了上一堂課布置的內(nèi)容,從學生的實踐活動中了解他們的觀察意識,并有針對性地做出了具體的方法指導。但是由于時間關系,這部分沒有來得及細細展開,收束略顯倉促。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通過從讀中體驗,能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能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蘊含的美。展開想象是孩子們樂意做的事情,教師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就學得興趣盎然,教師和孩子們同樂,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