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2022年南澳地接導游詞(六篇)

2022年南澳地接導游詞(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11 18:10:58
2022年南澳地接導游詞(六篇)
時間:2023-06-11 18:10:58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南澳地接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

我們今天游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征,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于青島灣,目前全長440米,寬8米,與市區(qū)繁華的中山路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遠處看,它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上,盡頭的"回瀾閣"如同飄浮在大海之顛,因此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首、青島市鄉(xiāng)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為之留下詩賦和贊譽,國內(nèi)外的重要賓客、要員、知名人士在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20__年包括棧橋在內(nèi)的海濱風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qū)。

為什么叫棧橋?關于棧橋的定義,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稱為棧橋。"那它為什么又會成為青島的標志呢?原來青島在100多年前是一個小漁村,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扎青島,為便于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xiàn)今的棧橋。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長200米,寬10米。另一座位于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港最早的碼頭建設。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武力占領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占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占青島后,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南端下立,鋼制橋架上面鋪有木板,并設輕便鐵軌,南端仍是鐵木橋,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后,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游人開放。1922年青島被中國收回,1931年老蔣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半圓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取名"回瀾閣"。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一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建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全面整修,兩側(cè)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砌花崗巖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要求,保持原有的風韻,又與兩側(cè)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fā)了青春。

棧橋是青島歷史的見證,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她身上即刻錄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記錄了解放后青島市的建設與發(fā)展。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站在棧橋橋頭,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氣息,體驗到海的寬廣偉大。碧波拍打著橋面,白云在頭上飄過,海鷗在天空中飛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的紅瓦、綠樹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逐漸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個沙灘是棧橋海水浴場,它是市區(qū)浴場中最小的一個,它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看團島方向的高大建筑,我們首先看到的那座玻璃幕墻樓是山東省國際貿(mào)易大廈,它于1991年1月份動工,同年12月份封頂,施工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創(chuàng)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shù)谝桓邩?。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筑是青島的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于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jiān)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xù)五年監(jiān)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游覽、娛樂、演出、餐飲于一體的旅游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筑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huán)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各位團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我們可以在閣樓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和著名建筑。個別景點,我們等一會還將去參觀游覽,現(xiàn)在我簡要地給大家介紹一下:回瀾閣對面那座小島是小青島,小青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郁郁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后,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在小青島南面還有一座島,那就是"薛家島"。薛家島原來是一個荒僻的小島,在明朝初年,島上漁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員大將叫薛祿,從此逐漸發(fā)展成為規(guī)模較大的漁村,改名為薛家村,此后小島又改名為薛家島。它的面積為2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38公里,并有青島最長的一個沙灘-"金沙灘"。

大家看到與小青島僅一水之隔停泊著許多軍艦的是中國海軍博物館,她是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航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征集,經(jīng)過兩年的緊張籌建,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xiàn)每年接待游客達幾十萬人之多。新的海軍博物館正在原址規(guī)劃建設,再過幾年這里將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國海軍現(xiàn)代風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國海軍博物館。

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北面那兩座高高聳立的塔樓,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于1932年動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兩個十字架分別為4.5米,是青島地區(qū)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對外開放的一個宗教景點。

與棧橋北端相接的是青島最繁華的商業(yè)街"中山路"。德國占領青島后于1899年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碼頭,于是開辟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占領青島時期,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qū),命名為"斐迭里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qū),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并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范點之一。

在棧橋的東側(cè),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筑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筑。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筑于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國占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并曾下榻于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于1912年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tǒng)。3個月后讓位于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后,轉(zhuǎn)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tǒng)治下的青島,曾下榻于此飯店。

謝謝大家!

南澳地接導游詞篇二

仙居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早在4000―7000年前,就有人在這塊土地生息繁衍,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下湯新石器遺址與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遺址相比毫不遜色,相繼顯露了中華早期文明曙光。據(jù)下湯遺址考證,距今6―7千年前,在永安溪中下游西部的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著仙居人的`祖先――甌越族人。在東晉穆帝永和3年,仙居立縣,名樂安。隋、唐間幾經(jīng)廢置,五代后唐于成五年,因治理盂溪水患樂安縣改名永安縣。人們以此希望永保平安。仙居建縣于公元347年,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趙恒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wèi),而多神仙之宅”,下詔命名為仙居,意為“仙人居住的地方”。立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境內(nèi)有距今約7000多年新石器時代的下湯原始社會村落遺址。)

仙居是個“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區(qū)縣,全縣總面積為1992平方公里。行政區(qū)劃:7鎮(zhèn)10個鄉(xiāng)3個街道辦事處,722個行政村。全縣總?cè)丝谌f,常住人口萬人,常住人口密度為185人/平方公里。漢族約占99%,土著少數(shù)民族有等。

仙居山川疊翠,風光旖旎,以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文化史跡遍布全境。地上地下文物資源豐富,現(xiàn)有省級文保單位5處,縣級文保單位26處,現(xiàn)已收藏文物器件20__多件。有朱熹講學過的桐江書院;還有高遷古民居及宋窯遺址等。宋張君房的《云笈簽》天宮地府圖中,把括蒼洞、麻姑洞、丹霞洞分別列為道家第十洞天、第二十八小洞天、第十福地。東漢興平元年(194年)興建的石頭禪院(今名大興寺)為臺州第一個寺院,寺外有現(xiàn)存世界上最大的晉代摩崖石刻“佛”字。歷代人才輩出,唐代著名詩人項斯,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歷代流傳逢人“說項”經(jīng)典佳話。宋代名臣吳芾敢直諫秦檜賣國專權,遭貶后,著《湖山集》被收于《四庫全書》。元代著名鑒藏家柯九思,深得元文宗賞識,在元代藝術史和鑒藏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明代吳時來敢直諫嚴嵩,頗有政聲。晚唐有著名詩人項斯;宋代食用菌專家陳仁玉寫下了世界第一部《菌譜》;為世界最早的食用菌專著。元代大畫家奎章閣監(jiān)書博士柯九思善詩文、工書畫,時人稱為“三絕”;現(xiàn)代出了玻璃雕花大師吳子熊、書法家徐子久等。

仙居長期的民間文化活動,如卷地龍、長板龍、跳跳馬、疊羅漢,以及各類民歌小調(diào)久傳不衰。近年挖掘、整修、創(chuàng)新的有:長板龍燈、“退彈蝦”、長旗燈、水口山卷地龍、五獅挪球,參加臺州市民間藝術大賽獲金獎、銀獎殊榮;仙居無骨針刺花燈,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博覽會獲金獎,并被專家們稱為“中華瑰寶”、“中華第一燈”。20__年6月文化部授牌仙居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針刺無骨花燈)”。有填補中國東南空白、具有重大考究價值的春秋時期廣度古越族文字和漢代朱溪巖畫;有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照明路燈――石柱燈;有至今尚未破譯的國內(nèi)八大奇文之一的蝌蚪文;皤灘古鎮(zhèn)更是一個罕見的古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致,保存完整,有“江南第一古鎮(zhèn)”、“華東第一古街(龍型)”、“中國唐宋元明清時代的民俗民居活標本”之稱。景星風景區(qū)于20__年9月14日對外開放??偼顿Y3000多萬元開發(fā)的景星巖風景區(qū)20__年5月17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位于仙居城西27公里處,總而積平方公里,海拔742米,與神仙居景區(qū)相鄰。景星巖整座山體南北長而東西狹,首尾昂起,象一艘巨型的大輪船停泊于此,兩臺高速電梯將您直送景區(qū)鬼斧神功的奇峰峭壁,使得仙臺鹿頸亭、響鈴巖、神龜探月等景點更加維妙維肖,綺麗如畫的翠竹秀林構成了這里奇特景觀。景星巖景區(qū)不僅自然景觀秀麗,同時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景觀及燦爛的歷史文化,唐代以來就有宏大的凈居寺,全國罕見的和尚圓寂塔,集日月星辰之靈氣的風水寶地讀書堂等名勝古跡源遠流長。開發(fā)后的景星巖建有全世界高山上最長的望月長廊(2廊5廊8廊米),典雅幽靜的望月樓、夢月樓、奔月樓(客房),古色古香的醉月樓(餐廳),另有詩意的休閑中心,風情無限的頌月場(娛樂),景星巖景區(qū)是旅游、休閑、度假、會議的最佳去處。

高速電梯:

登景星巖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一是乘觀光電梯直達山頂;二是步行從十八盤上山。今天我們選擇的是乘電梯上山。這臺高速觀光電梯從豎井式的山洞中起降,下半部隱入洞中,上半部凌空突現(xiàn),只需要45秒就可將您送達128米高的山坡。當您登上山頂,古人那"可上九天攬月"的情思夢想即可縮短時空距離,星移斗轉(zhuǎn),定能激起您的美好遐思。這座海拔742米的山體,橫空出世、鶴立眾山,總面積27。3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流紋巖地貌特征,歷來就是仙居著名的旅游勝地。"景星望月",人們登高賞月如遇晴朗天際,但見皓月當空,橫臥蒼穹,旁有銅鏡般似的映月池將天上明月倒映水面,山風吹來,碧波輕泛漣漪,水天一色,令人吧為觀止,從古到今一直吸引眾多游人前來賞月。

飛馬迎客:

山頂?shù)搅?,下了電梯,先來欣賞遠景,站在望月長廊的一側(cè),遠眺對面山勢,只見一匹展翅欲飛的駿馬正向我們奔來,這就是景星巖作景之一的"飛馬迎客",對各位的到來,這匹馬正撲騰著雙翅,表示熱忱的歡迎。游客們我們景星巖風景名勝區(qū)建設完工,正式迎客是在20__年九月十四日,這一年是家歷壬午年,即十二生肖中虎年,于是"飛馬迎客"就有了雙重意義。

神仙洞:

神奇的神仙洞:冬天天山頂其它地方冰天雪地,洞口卻溫暖異常,無半點霜冰。距洞口幾百米外就看見熱風洞口熱氣騰騰、煙霧彌漫。有人說是神仙在下面燒飯,只是水蒸氣常年往上升,不妨伸手感受一下,帶點仙氣回去。

百獸共鳴:

那邊綿險峻的群山恰似各類神獸在仰天長嘯,這一景稱之為"百獸共鳴"。細心的游客會發(fā)現(xiàn)神獸中有昂首回望的萬年龜;有展翅欲氣的雄鷹;有一對情意綿綿的鴛鴦;有展開翅膀奔馳的天馬等等。

涼風洞:

站在這里,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也感覺絲絲涼意,他細聽的話可聽到水滴嗒滴嗒的聲音,這就是涼風洞。原來涼風洞庭湖是一條北端開口,南端封閉的巖不斷裂帶,由于和南面洞口相連,常年茂林修竹掩蓋洞口氣溫較低,加上裂隙中水的冷卻作用,冷風從裂隙往上吹,炎熱的夏天給人絲絲涼意。

響鈴巖:

這是一座高百余米,由三座懸崖形成一條寬不足一米的縱深溝壑。響鈴巖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將石關投進山壑之中擊撞左右碉壁,"鈴聲"震蕩、余音叮當,至上下聲音達半分釧之久,因而當?shù)厝藢⑵浞Q之為"響鈴巖",游客們到了景星巖,都會在這響鈴巖上拿起兩塊石頭扔上一扔,而且扔的方法又不一樣。前一塊是用右手舉起使勁扔,后一塊則是放左手心慢慢扔,為什么呢?因為前一塊代表晦氣、煩惱,所以要狠狠地扔;后一塊則代表心愿,你心想什么,這塊石頭扔出后今后一定會如愿得到從今后會吉祥如意,所以要慎重地輕投。所以響鈴巖也叫"洗心谷",只扔上這么兩面三刀塊石頭,你就會覺的心曠神怡、豁然開朗,大家不妨試試,之投石取響之樂事,真可謂;左右碰壁誰說便是苦惱之事,投石聞聲你聽且不樂趣無窮。

醉月樓:

西南面這座古今結合的大樓就是"醉月樓"。醉月樓是游客用餐的地方,這里的包廂按大酒店規(guī)格設計建造。一,二樓大餐廳寬敞明亮,這里的菜肴由高級廚師掌廚,色香味俱全。這里的菜有仙居地方特色的土菜,如萌干菜,三黃雞等,到時請大家來這里品嘗我們仙居有名"山里菜"。左側(cè),這一小巧玲瓏的白樓,便是景區(qū)內(nèi)的奔月樓(住宿樓)。

象鼻巖:

站在觀景臺向下望去,只見一巨大巖體,中間突出,兩側(cè)微微凹陷酷似大象頭部,由于其惟妙惟肖神似巨象,于是人們就把它稱為"象鼻巖",這是景區(qū)的經(jīng)典景點之一"神象守巖"。攝影愛好者只要將鏡頭對準它,按一下快門,就有一張好照片出來。在20__年6月底全國報影大賽中,一等獎的作品就是從這里產(chǎn)生的。作品是雨后仙霧繚繞的神象守巖和響鈴亭的絕妙組合像畫家筆下的國畫,美極了!

摘星亭:

來到摘星亭只見亭上楹聯(lián)寫道"登上不易無論無畏可摩星,攬月何難有志有為可折桂"。即褒揚了先賢,又激勵了后人。摘星也喻意期盼后人向先賢努力學習,勇攀高峰,摘取桂冠,成為一顆耀眼閃爍的新星。讀書堂:稱它為堂,其實并非堂屋建筑,只是在一處凹進的巖壁上鑿了石桌和石椅,上方懸崖突??烧陲L避雨,前方瀕臨千丈深淵,環(huán)境清幽,就是在這簡陋險峻的地方,造就了歷史上三大名人在此苦讀養(yǎng)性,他們分別是宋龍圖閣直學士吳芾;明朝的左都御史昊時來以及副都御史李一翰等。這里我要向各位特別介紹一下吳時來。吳時來是仙居白塔鎮(zhèn)厚仁村人,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卒于明萬歷十八年(公元1590年),最后官至左都御史,人稱吳都堂(都察院長官)。吳時來幼年京試因病落弟,回家后,立即來到景星巖,子然而居,整整三年不下山,后下山趕考,終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進士級第。吳時來為官期間,最著名的是對抵抗倭寇,對內(nèi)智斗奸臣。在仙居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吳時來智斗嚴嵩"的故事呢!吳時來雖然是封建時代的大官僚,但他那種"力除弊政忠心不渝,勇斥權奸矢志不移"的事跡,光照史冊,廣為流傳,為歷代民眾所稱頌。所以當?shù)乩习傩斩紩д谇髮W的子女們來這里上香點燭,還讓孩子們在吳時曾經(jīng)坐過的地方坐上一坐,希望他們也能成為有識之士,國家的棟梁。這就是吳時來曾經(jīng)坐過的地方,這位置還真奇怪,它的上面有塊出來的巖石,像是一個龍頭,據(jù)風水先生說:這個位置集日月星辰之靈氣,又有龍頭護頂,人們都稱它為"狀元椅"只要在這上面坐上一坐,求學的學習將更進步,當官的必將官運亨通,經(jīng)商的也將財源廣進。各位游客,不妨坐上一試,定將給你帶來好運,順便大家可以一下這里的風景窗,別有一番構意。

這里有幾個有關吳時來的故事。第一個故事講他"抗倭衛(wèi)國建功"。嘉靖三十二年(即1553年),吳時來擔任上海淞江推官,推官秩正七品,是掌理刑獄的職位。那年倭寇犯淞,大兵壓境,居住城外的百姓大批擁進城里。許多官吏提出關閉城門,阻止百姓進城,以便減輕城內(nèi)負擔。吳時來力排眾議,說:"城外非吾民耶",大開城門讓百姓入城避難,并組織兵馬堅守城池,多次打退倭寇進攻。他分析倭寇久攻不下,肯定持攻嘉興,于是密令吳江縣令,決湖(太湖)放水,使倭寇阻于水中,吳時來親率伏年兵,乘勝追擊,在王江涇、沈家莊兩個地方斬了倭寇數(shù)千首級,其余統(tǒng)統(tǒng)入江中淹死。這是明史記載(吳時來)的"王江涇、沈家莊"大捷。第二個故事題目叫"富貴可如此圖耶"王江涇、沈莊大捷后,吳時來名聲大震,奸臣嚴嵩干16子趙文華巡視江南,召見吳時來,吳時來參拜趙文華,見他傲氣十足,端坐在上下回禮,轉(zhuǎn)身就走,趙文華大怒,立即"遺騎回薦章"改薦他人。事后有人對吳時來說,趙文華現(xiàn)在是朝遷重臣,有權有勢,別人千方百計拍馬附和高攀他都攀下上,今天趙總督主動提攜你,你卻轉(zhuǎn)身就走,只要稍妒忍一時,你榮華富貴終身享不盡。吳時來說:"富貴可如此圖耶"。

南澳地接導游詞篇三

嗨!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王文慧,是這次青島之旅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王導,或“王姐!

大家知道,“八仙過海吧!今天,我們就去了解,游覽一下青島這著名的海域哦!

這片汪洋大海位于山東青島一帶。據(jù)說,有八位神仙都喝醉了,呂洞賓搖搖晃晃地說:“看這片海無邊無際的,不如咱們用自己的法力渡過大海,看看誰的神通廣大,“好主意!七仙異口同聲的答道。于是,他們都去做了準備。最后,各顯神通,到達了彼岸。這就是八仙過海的傳說之地!

大家再看這里的貝殼的顏色,紅彤彤的,知道為什么嗎?告訴你們吧??涓缸啡諘r路過這里,那時,她已經(jīng)累得沒有力氣了,所以,一下子撲倒在地上,陽光照射在他的身體上,從他的身體里流淌出來的血,把奇形怪狀的貝殼都染成紅紅的了。

大家看!在這里有座石橋,橋邊有一座寺廟,廟里掛著八仙威武的畫像,并且,還有他們的簡介呢!可以好好看看哦!

青島處處有美麗的地方,希望你們有機會細細的游賞。同時,我希望有緣再做你們的導游,再見!

南澳地接導游詞篇四

陽江市傳統(tǒng)手工業(yè)產(chǎn)品久負盛名,五金刀剪生產(chǎn)歷史悠久,是最具特色的優(yōu)勢產(chǎn)業(yè)之一。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陽江現(xiàn)有五金刀剪企業(yè)1500多家,占全國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日用五金刀剪產(chǎn)量占全國的60%,出口占全國的80%。產(chǎn)品遠銷歐洲、美國、日本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陽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刀剪生產(chǎn)基地和出口基地。

陽江刀剪歷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兩陽,在陽江地區(qū)制作兵器,清《馮氏族譜》載:“……馮大將軍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鵝眉錦大刀納于冢中”。馮大將軍即冼夫人孫子馮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陽江北山。這“鵝眉宣錦大刀”即陽江俗稱的“大殺刀”。其后,制刀工藝傳至民間,生產(chǎn)各種民用刀,奠定了陽江制刀業(yè)的悠久基礎。

清初,陽江刀一直以小作坊(打鐵鋪)形式生產(chǎn),縣城形成了大規(guī)模的制刀作坊,其生產(chǎn)基地即現(xiàn)在的打鐵巷。打鐵巷附近一帶集中了十數(shù)間這類打鐵鋪,打出的產(chǎn)品時時供不應求,打鐵鋪除生產(chǎn)菜刀外,同時還生產(chǎn)禾鐮、鐮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產(chǎn)品多是木柄的低檔產(chǎn)品。從那時開始,陽江刀逐漸被人認識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至此,陽江小刀聞名海內(nèi)外,推動了陽江制刀業(yè)的迅猛發(fā)展。1949年,全縣約有300多名個體小刀生產(chǎn)者,年產(chǎn)小刀60多萬把。

目前,陽江刀剪企業(yè)達1500多家,成為陽江工業(yè)的重要支柱和優(yōu)勢行業(yè)。經(jīng)過多年的不斷發(fā)展進步,陽江刀剪已經(jīng)成為集小刀、菜刀、剪刀、套刀、多用鉗以及與刀剪生產(chǎn)相配套的特種鋼、塑料、電鍍、機械設備生產(chǎn)的五金刀剪產(chǎn)業(yè),涌現(xiàn)出“十八子”、“銀鷹”、“永光”、“盛達”、“廚樂”、“巧媳婦”、“美惠子”等一批知名品牌,進一步提高了“陽江刀剪”的知名度,有力地提升了陽江刀剪產(chǎn)品在國內(nèi)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1998年,“中國菜刀中心”落戶陽江市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中國剪刀中心”落戶廣東宏鷹集團公司。20xx年10月,“中國小刀中心”又落戶陽江市陽西永光刀剪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生產(chǎn)力促進中心和中國日用五金行業(yè)生產(chǎn)力促進中心授予陽江市“中國刀剪之都”。20xx年6月,陽江市在中國(陽江)刀具城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陽江)國際刀剪博覽會。成為舉世公認的刀剪之都。

陽江建市以來,基礎設施建設超前發(fā)展,水陸交通日新月異,成為鏈接粵中與粵西的交通走廊。陽江地處廣州和湛江兩城市之間,毗鄰港澳,距廣州247公里,距湛江230公里,距珠海160公里,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門129海里,是連接粵中與粵西的交通走廊。325國道、廣湛高速公里、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茂鐵路橫貫市境。陽江港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 航空:陽江在合山建有民航機場,已開通陽江──廣州、陽江──珠海等直升機航線。交通已形成立體網(wǎng)絡。

陽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地級市,轄陽春市、陽東縣、陽西縣、江城區(qū);東與江門市相鄰,西與茂名市交界,北與云浮市相接,南臨南海。市區(qū)距廣州219公里,距湛江220公里,距香港165公里。325國道(廣湛公路)和廣茂鐵路橫貫全市,面積7813平方公里,人口240多萬人。

陽江市是廣東省著名的濱海旅游城市,旅游資源豐富,有濱海沙灘、峰林溶洞、溫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其中,海陵島、陽春春灣——凌霄巖為省級旅游度假區(qū),海陵島的大角灣于20xx年又被評為4a級國家旅游區(qū)。目前,全市已開辟五大旅游組團線路,兩大特色旅游專線:一是“千年國粹”——東水造紙景觀再現(xiàn)東漢時期蔡倫造紙術;二是程村海灘吊樁養(yǎng)蠔,可現(xiàn)場摘蠔嘗試,別有一番情趣。

南澳地接導游詞篇五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游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征,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于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為青島市內(nèi)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贊美它的詩詞,國內(nèi)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各位男士特別熟悉的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為圖案設計而成的。

為什么此橋叫做棧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漢語字典是這樣解釋:凡是伸到海里的簡易碼頭都可以稱為棧橋。那棧橋何以稱為青島的標志呢?原來,在100多年前,當年清朝欽差大臣李鴻章,要到青島(當時稱膠澳)來巡視,按李鴻章的級別,他應當坐大型官船,但當時的青島只是一個小漁村,根本沒有??看笮凸俅哪芰?,所以就臨時修了一個港口,后來幾經(jīng)翻修,一直使用,這就是棧橋的原形。1891年,清政府下令在青島進行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兵駐扎青島,未來方便軍需物質(zhì)的運送,就修建了兩座碼頭,一座就是現(xiàn)在的棧橋,他原名為“海軍棧橋”“淺海棧橋”“李鴻章棧橋”等,它長200米。另一座就是衙門前方的“衙門橋”亦稱“蝸牛橋”,它長100米。這兩座橋都是中國人自己設計的,它是青島最早的碼頭,也可以說是與青島同齡的建筑,見證了青島成長。

棧橋是當時惟一的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1897年,德軍以演習為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占領了青島,棧橋成為德軍侵占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占青島后,于1901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制橋架上鋪設木板,并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用碼頭。1904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后,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游人開放。

2.攔海大堤

我們現(xiàn)在停車場所在的位置就是棧橋的攔海大堤了。攔海大堤是20世紀40年代日本人修筑的,長720米,將對面的小青島與海岸連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占領青島后,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閱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2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后,中國水兵在此閱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棧橋從此成為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全面整修,兩側(cè)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巖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cè)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fā)了青春。

20__年包括棧橋在內(nèi)的海濱風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aaaa級風景區(qū)。

3.棧橋回瀾閣

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仿佛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仿佛將自己置身于大海環(huán)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著橋面,白云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游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臺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為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遠處大家看到的亭子為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nèi)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zhàn)爭的“功績”?,F(xiàn)在“回瀾閣”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筑。

4.中山路

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5.百盛商廈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筑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yè)。它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yè)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為齊魯商業(yè)第一樓。

6.第六海水浴場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毗鄰火車站,又稱“棧橋海水浴場”。

許多從未見過大海的外地人,初識大海便是在這里,對青島以及對大海一直以來的美好想像終于成為一個圓滿的現(xiàn)實。該浴場面積較小,它是市區(qū)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它可以同時容納上千游客戲水。沙灘的沙子大部分是新?lián)Q的,沙質(zhì)細軟,尤其適合沙灘嬉戲。第六海水浴場距離小青島即琴島不遠,每到晚上琴島上的導航燈光影與浴場波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如癡如醉的夜景。

7.山東省國際貿(mào)易大廈

造了4.5天建一層樓的當時的全國最高紀錄,它共有39層,地下3層,地上36層,高是118.5米,是90年代齊魯?shù)谝桓邩恰?/p>

8.青島海關大樓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那座高大建筑是青島的海關大樓,海關大樓始建于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整個山東口岸進出境監(jiān)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xù)五年監(jiān)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國第一。

9.海上皇宮

海關大樓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宮,海上皇宮是一座集游覽、娛樂、演出、餐飲于一體的旅游場所,投資一億多人民幣,整座建筑是由幾個四分之一的圓體組成的,共6層,地下一層,地上5層,整體用108根柱子支撐,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環(huán)境,五星級的服務,被列為青島餐飲特一級店。

10.棧橋賓館

各位現(xiàn)在看到的是棧橋王子飯店它位于棧橋的東側(cè),原是德國青島大飯店附屬的旅館部,由德國建筑師保爾·弗里德里希設計,為典型德國古典式建筑。而原德國大飯店的主要建筑于1993年拆毀,在原址上蓋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在德國占領青島期間,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多次來過青島,并曾下榻于這座飯店,因而當時俗稱"亨利親王大飯店"或"亨利王子飯店"。當時的德國墨克連堡親王、清朝郵部大臣盛宣懷也曾在此住過。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覆滅,孫中山先生于1912年1月出任臨時大總統(tǒng)。3個月后讓位于袁世凱。同年8月,孫中山到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后,轉(zhuǎn)道青島返回上海。9月28日,孫中山抵達德國統(tǒng)治下的青島,曾下榻于此飯店。

11.小青島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回瀾閣對面的小島,此島上因為植被茂盛,郁郁蔥蔥,看上去一片翠綠因此得名"青島"。青島建市后,便以它命名,這個島便改名"小青島"了。

面積僅有0.012平方公里,海拔17米。因該島形如古琴,水如弦,風吹波音錚錚如琴聲,故又被人們稱為“琴島”。小青島和回瀾閣就像兩顆璀璨的明星點綴這青島這片海域。

12.琴女

大家看眼前的這座雕塑,一位年輕女子手撫豎琴眺望大海,她就是“琴女”。關于“琴女”,還有一個凄美的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會彈琴的仙女,看上了島上一位青年漁民,就偷偷下凡與他結為夫妻。每天早上丈夫出海捕魚她就在家中織網(wǎng),傍晚時分,她就站在海邊彈琴,讓丈夫?qū)ぶ俾暁w航。玉皇大帝知道后大為震怒,讓海龍王興風作浪,將小伙子的般掀翻了。琴女一直在海邊彈著琴等丈夫歸來,一等就是幾十年,頭發(fā)白了,眼睛也瞎了,丈夫再也沒有音訊。人們?yōu)榧o念琴女便塑造了這座雕像。

13.燈塔

小青島最高處有一座白色燈塔,它于1900年由德國人建造,是青島市重點保護文物,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內(nèi)裝有水晶棱鏡鑲成的反射鏡,并以牛眼形旋轉(zhuǎn)式閃光燈發(fā)光,1997年更換為西班牙制造的航標燈,原燈送到秦皇島航標博物館收藏。這座燈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過往船只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它與棧橋一起,被視為青島市的主要標志。有“茫茫海灣有紅燈,時明時滅自從容,翠島白塔沐夜色,琴嶼飄燈傳美名。”之說。

好了,棧橋景區(qū)的講解就到此處,謝謝大家!

南澳地接導游詞篇六

嶗山旅游分南線、北線、東線,每條線如同一顆珍珠項鏈,串連著無數(shù)個景觀。本文將按照“嶗山生態(tài)旅游”的習慣旅游線路,介紹南線上幾處主要景觀。

基本旅游線路(南線):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龍?zhí)镀?/p>

嶗山風景區(qū)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歷史悠久,古跡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

總之,清新而濕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生態(tài)旅游的豐富內(nèi)涵。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shù)厝艘卜Q下宮。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郁,夏納清風,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nóng)”、“軒轅”三帝。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nèi)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云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宮位于嶗山南部叢山峻嶺,這里因入山已深,煙塵遠隔,空氣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蒼松翠綠,修竹滴翠,清泉飛鳥,奇石屹立,不但怡靜,而且特別清幽。上清宮屬全真道華山派道觀,是嶗山中別具一格的“叢林”廟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宮稱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絕霞之外,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宮也”,故而得名。又因與太清宮對稱,又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部的主要道觀。

龍?zhí)镀儆置颀執(zhí)?,水源來自海?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shù)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沖出數(shù)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后,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云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zhí)镀佟保傧碌纳钐度∶褒執(zhí)丁?,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游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zhí)秶娪辍钡膲邀惥吧?/p>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