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狼圖騰》讀書筆記400 《狼圖騰》讀書筆記800字篇一
這一曲草原狼的頌歌,唱出的是尊重自然的曲調(diào)、唱出的是人狼有情的詞句、更唱出了敢爭敢搏的精神內(nèi)涵。狼之魂給我?guī)砹松钸h的影響與震動,合上書后,我仿佛一抬頭就可以望見在風中舞動的狼皮筒旗幟,聽到來自草原深處的野性呼喚、來自遠古的野性禮贊。
我認為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中應有狼性。所謂狼性,并不是指野蠻的動物性,而是值得去學習、研究、崇敬的“不息、不移、不淫、不屈”的強韌精神。用儒家之言來概括狼性并不奇怪,從一開始儒家就不是軟弱精神的代言,它是先秦時民族交融的激蕩中迸發(fā)的有力火花,而正是先秦時秦國的征伐把西戎狼性擴散到整個中原。秦后之漢,“漢承秦制”,農(nóng)耕添國力、狼性添豪情,又令中華達到了一個振奮期;中國第一盛世唐,從血統(tǒng)上來講即是游牧鮮卑族,這是從骨子里流露出的霸氣狼性。而到了宋代,這是一個很好的反面例證:重文輕武的統(tǒng)治方針改變了整個中華的民族性,有學者所認為的“崖山之后無中國,明亡之后無華夏”我是贊同的,當一個民族失了拼搏心與血性,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放眼看歷史上的四大古國,只有中國靠著游牧民族帶著狼性一次次的融合才至今仍站在世界上。
魯迅先生對舊中國的人民發(fā)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慨,也提出了中國“家畜病”的概念。前幾天我也讀到李漢榮的《說羊》,正是這一病癥的絕好例證。他說羊“以和平立身,以溫柔為德”、“角是和平的裝飾”??杀?喪失了血性與韌性即是善了嗎?你和平、你繳械,你就安全了嗎?羊性帶來了安逸舒適,同時也帶來了致命的懈怠與軟弱!自然即是優(yōu)勝劣汰,金滅宋、日侵華,還是一場場血淋淋的教訓最終使人走出軟弱、激發(fā)狼性。一切都說明了時代需要競爭力,不需要軟弱來侵蝕強悍的民族精神。
狼性并不能完全替代我們追求的'民族性,但它勢必改變我們的民族性。當人們真正理解了狼之魂的深遠影響后,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性格、改變世界。
中華魂的覺醒須靠狼之魂。
《狼圖騰》讀書筆記400 《狼圖騰》讀書筆記800字篇二
這本書也是飽負盛名很多年了,小的時候就聽說是個養(yǎng)狼的故事,長大以后又聽身邊的朋友推薦,那些什么必讀書目里也有,就愉快的借了來讀,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興趣。雖然拖拖拉拉了很久,可終于還是讀完了。
摘抄:
打仗,光靠地廣人多沒用,打仗的輸贏,全看你是狼,還是羊。
難道他們靠的是狼的智慧和馬的速度?狼的素質(zhì)和性格?以及由狼圖騰所滋養(yǎng)和激發(fā)出來的強悍民族精神?
這本書基本上講的是一個北京去庫侖草原插隊的知青陳陣,與草原上的狼之間的故事。大致上可分為看狼,捉狼,養(yǎng)狼,了解狼。故事的大背景是一群種地的“羊”進入草原去管理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狼”。完全秉承了農(nóng)耕文化中對狼的仇視,甚至是對除了所需的動物以外所有動物的仇視,大肆破壞草原上的生態(tài)平衡,無視當?shù)啬撩竦闹腋?,最后草原沙漠化,造成了惡果?/p>
中間還有一段天鵝湖的插曲,一個野生天鵝湖被外來戶民工毀壞的過程讓人無論如何都不能使心情輕松愉快起來。對于暴殄天物的氓流的憤怒與對當時國內(nèi)政治上的混亂災難的不滿糅合在一起,有良知有知識有素質(zhì)的人被淹沒在過度夸大了的毛主席語錄和畸形化了的人民文化運動中,正義的聲音被為了利益紅了眼的別有用心之人歪曲,讓人心痛。
說回小說,小說的最后有一段關(guān)于主旨的論述,是以兩個當年插隊的知青回到草原,去尋找當年的老狼洞的過程中的聊天內(nèi)容的形式完成的。主要說的是民族精神。中原的統(tǒng)治者是一個輪回的過程,需要邊境草原游牧民族的輸血。狼性的回歸和羊性的同化形成了一個輪回。甚至往前追溯,中國的龍圖騰都很可能是由狼圖騰而來。再甚至我們賴以自居的炎黃子孫的炎帝和黃帝,都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吃虧在文化水平上的落后。沒有自己的文字,無法記錄自己的輝煌。
另一方面,讀小說的過程中,身為“羊”的我也經(jīng)常會被“狼”和“羊”雙方的觀點所左右。一邊驚詫于狼對草原甚至是中華文明的貢獻,心疼于草原民族的無力辯白無法保全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狼,體力最好的駿馬;另一邊也驚異于草原上惡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狼給人造成的巨大損失,也懼怕于草原狼的威力。草原上的生態(tài)平衡本就脆弱,草原人民和草原狼都努力維持著這延續(xù)了千年的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只需要輕微的變化,就足以讓這微妙的平衡萬劫不復了吧。
啰啰嗦嗦了這么多,總之就是這是一本讓人思考的書,很好的書,給人以啟發(fā)甚至震撼的書,有空的時候還會再讀的。
關(guān)于電影:
狼圖騰剛剛上映的時候,出于對這本書的熱愛,以及提前看了拍攝花絮積攢的好奇,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跑去電影院看電影,回學校以后還又看了兩遍,足可見我對這部作品的熱愛了。
關(guān)于電影本身,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暴風雪那一段。暴風雪中的場景,狼對馬群的圍獵,提前計劃好的目的地,以及第二天看到的冰雪中凍僵在那里的尚呈奔跑姿勢的馬群,都給我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雖然強行加進去的愛情戲碼讓人無語,但是大致來說,對草原生活的還原還算真實,又用了貨真價實的狼,主要是那場暴風雪,我還是很推薦沒看過的小伙伴去看一下的。
當然了,最好還是去看原著!真的特別好看特別震撼!反正我是原著黨!
《狼圖騰》讀書筆記400 《狼圖騰》讀書筆記800字篇三
獨自在夜深人靜,漫步在柳岸,靜靜的徘徊,已是一種慣然的行為。就像每日在夜幕之際,靜靜把自己鎖在門里,躺在賴椅上,面朝夕陽,徹一懷碧茶,聽一曲箏音,捧一本書籍,靜靜等候黑與。高爾基曾說過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
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對于狼大家應該并不陌生,在我眼中狼是一個壞的不可以再壞的動物,可當看望這本書便不這么認為了.
狼,是陸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鏈終結(jié)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殘的不良族群;也因為有狼的威脅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被迫進化得更優(yōu)秀,以免被狼淘汰,所以狼使生態(tài)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沒有狼的存在,生態(tài)上將出現(xiàn)莨莠不齊、傳染病眾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穩(wěn)定、健康的平衡發(fā)展。
《狼圖騰》一書作者姜戎先生,以其在內(nèi)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的親身經(jīng)歷,為我們講述了神奇的草原狼的故事,該書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jié)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秘,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技術(shù);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饒;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guān)系,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艱難的成長過程,還有游牧民族古老神秘的“以肉還肉”的葬儀式,還有狼嚎、狼圈、狼耳、狼食、狼煙、狼旗等等傳說與現(xiàn)實描寫,使讀者沉迷其中,欲罷不能,一氣讀完。
作者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為什么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作者同時給于讀者明朗的答案:馬背上的民族信奉狼圖騰,全在于草原狼的那種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這種偉大強悍的狼圖騰精神就是中華游牧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草原的靈魂,它時刻地影響了西北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也深刻影響了全世界。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庭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還有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tài)的保護,均深深嘆服,是狼的神奇魔力,使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于狼形成至尊崇拜,以至于狼圖騰成為西北和蒙古草原上無數(shù)游牧民族的民族圖騰。
陳陣蹲下身子,把蓋在狼崽身的一些土塊碎石小心地撿出來,仔細數(shù)了數(shù)這窩狼崽,一共七只。小狼崽比巴掌稍大一點,黑黑的小腦袋一個緊挨著一個,七只小狼崽縮成一團,一動不動。但每只狼崽都睜著眼睛,眼珠上還蒙著一層薄薄的灰膜,藍汪汪的,充滿水分,瞳孔處已見黑色。
吉普車開到第一處開槍的地方,兩條健壯的成年大狼倒在血泊里,兩小群大蒼蠅正在叮血。陳陣不忍再看,獨自一人走開去,又坐在草地上呆呆地遠望邊境那邊的天空。如果阿爸知道是他帶著兩輛吉普抄了狼群,老人會怎么想?是老人手把手地傳授給他那么多的狼學問,最后竟被他用到了殺狼上。
當陳陣猛地轉(zhuǎn)頭向山谷望去時,他幾乎嚇得栽下馬背。距他不到40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現(xiàn)了一大群金毛燦燦、殺氣騰騰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側(cè)頭瞪著他,一片錐子般的目光颼颼飛來,幾乎把他射成了刺猬。離他最近的正好是幾頭巨狼,大如花豹,足足比他在北京動物園里見的狼粗一倍、高半倍、長半個身子。
前半部分是多讓人驚恐,晚上走在樹林里,在不知情的時候四周多了好多的眼睛,月圓的時候狼對著月亮叫,可最后,狼逐漸減少,羊成了災難的源頭,人們不可以破壞大自然地生態(tài)……
“陳陣離開電腦,獨自佇立窗前,愴然遙望北方。狼群已成為歷史,草原已成為回憶,游牧文明徹底終結(jié),就連蒙古草原狼在內(nèi)蒙草原上留下的最后一點痕跡——那個古老的小狼故洞也將被黃沙埋沒?!?/p>
《狼圖騰》讀書筆記400 《狼圖騰》讀書筆記800字篇四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題記
我小時候非常淘氣,每天晚上都不愿意按時睡覺,媽媽常常嚇唬我:“快睡,再不聽話就會有‘大灰狼’來吃掉你”,我總是笑著跳著,朝媽媽做個鬼臉,說:“現(xiàn)在的狼都在動物園里關(guān)著呢,跑不出來!”反正我是不怕狼的。
再大一些,我在好多地方的動物園里都看到過狼,那里的狼從一出生就呆在鐵籠里,吃被人類加工過的食物,被人類觀賞。百科書中對狼的描寫:兇惡、狡詐、勇敢、團結(jié)等這樣的詞語在我心中仿佛只是個虛影,根本不能把它們與動物園里大狗一樣的狼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在我讀完《狼圖騰》后,我的心被書中蒙古草原狼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兇猛進取、威武不屈、追求自由、剛毅堅強……這樣的精神一直支撐著蒙古草原狼走過無數(shù)個世紀,存活了幾百年,也是因為這種精神,使狼成為了蒙古人古往今來的圖騰。
蒙古人對狼又愛又恨。
他們視打死狼的人為勇士,卻又施行xx,抱著以肉還肉的心態(tài)將自己死后的身體奉獻給狼。他們常常殺狼,卻將狼看為真神騰格里最忠實的伙伴。在他們看來,草原母親最愛的孩子不是馬,不是羊,而是草原狼,她賦予了狼完美的體型、尖利的爪牙、厚實的皮毛、敏銳的嗅覺……
蒙古人的忍耐是狼教的。
草原狼能忍,它們可以在零下30多度的時候,在冰天雪地里圍獵黃羊,整整兩天兩夜不動聲色,在黃羊群吃得很飽,跑不快的時候猛沖上去,幾乎每只狼都能抓到羊。
蒙古人的責任感是狼教的。
《狼圖騰》讀書筆記400 《狼圖騰》讀書筆記800字篇五
《狼圖騰》,從題目中就透露出狼的優(yōu)秀、莊嚴與神圣。作家姜戎以史詩般的敘述手法和深邃的人文胸懷吟唱了一曲游牧文明和草原生態(tài)的挽歌。
整本書都在以事件來描述狼的精神、特質(zhì),還有蒙古人既受狼害又與狼不可分離,既恨狼又敬畏、崇拜狼,所謂“學狼,護狼,拜狼,殺狼”的圖騰崇拜和精神悖論。
在閱讀《狼圖騰》時,看到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狼群捕食獵物的故事,更是能使我鮮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指揮,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協(xié)同作戰(zhàn)。比如圍捕黃羊的時候,有狼去尋找大雪坑,有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狂而不亂。更讓人稱絕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沖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后,完全沒有混亂。
身處草原,就會置身于這個巨大的食物鏈中,任何生物都有被吃的命運,要想占據(jù)食物鏈上端的位置,就必須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磨練自己,造就卓越的品質(zhì)。草原殘酷的生存狀態(tài)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存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狼擁有血性,它們十分勇猛,有尊嚴。草原狼決不屈服于人類,即使小狼從小就被人類飼養(yǎng),但在它骨子里還保留著草原狼的尊嚴與氣概。
在戰(zhàn)略上,狼十分精湛,草原狼圍捕黃羊的戰(zhàn)役,縱橫捭闔,一氣呵成。真正的作戰(zhàn)時間不過十幾分鐘,但是作戰(zhàn)前狼群耐心的伏擊、細致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氛圍;而作戰(zhàn)時迅雷不及掩耳,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贊嘆不已。這動靜之間,卻又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了出來。
狼在自衛(wèi)時的機智與狡詐也是驚人的,它摸清了人類的動機,知道對自己不利,指引錯路,誘導人類。
自古以來,在漢人眼里狼是奸詐的動物。什么狼狽為奸,狼心狗肺都是關(guān)于狼的貶義詞。但其實狼在這個蒙古草原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也是畢利格老人年對漢人不尊重狼而不滿的原因。在蒙古人眼中,狼的一切都是優(yōu)秀的,雖然有時會捕殺自己的馬、羊,但他們只是阻止,并不會無緣無故的殺掉大群狼群,如果沒有了草原狼,黃羊就會大量繁殖而不削減,草原上的草也會被黃羊大量啃食,牛羊馬沒有了食物會被餓死,牧民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與食物來源對蒙古民族來說正是最大的毀滅。不僅是狼重要,在這個龐大的生物鏈中,每一樣都不可缺失。
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我們應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不能因為一己私利去擾亂生態(tài)系統(tǒng),不然會有毀滅性的后果。還有,做人要擁有一些狼性,不能像羔羊一樣任人宰割。現(xiàn)在,我們中華民族就像是一個羊羔民族,沒有狼的機智、勇猛,更沒有狼的骨氣與尊嚴。但愿我們能夠做到書中所表達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