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班會教案篇一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多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我由于飯菜不好吃,所以就沒吃多少。爸爸只見我碗里一粒粒的飯,語重心長地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nóng)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苯又?,爸爸給我講了農(nóng)民伯伯是怎么種出稻子的,并且說要帶我去田地里轉(zhuǎn)轉(zhuǎn),感受農(nóng)民伯伯的艱辛。
田野一片綠色,就像是一塊塊綠色的大毯子鋪在那里,在這綠色的毯子上,有著許多人在忙碌的干著農(nóng)活,有的在耕田,有的在挑秧苗,有的……你瞧,那邊一個三十多歲的農(nóng)民伯伯在拋秧,他從一塊奇特的板子上拿出翠綠色的秧苗,撒到田中,讓它們自己成長。他每撒一把秧苗,手臂上的汗珠都隨著秧苗飛灑向田中。此外,還有一個農(nóng)民婆婆在除草,婆婆輕輕的彎下腰,用那潔凈的雙手去接觸那骯臟的雜草和污泥,雖然雜草出去了,卻臟了自己潔凈的雙手?;鹚频奶栒丈湓诿總€農(nóng)民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衣服,每一個農(nóng)民從田里走出來,都是一身污泥一身汗。
忽然,我看到了六十歲的一個老人也在地里干活,他彎下腰大概只有五六分鐘又站起來伸伸腰,并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的腰。太陽火辣辣的烤著,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正一滴一滴地落在田里。這時,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jīng)常吃一些樹皮、野菜,如果誰家的粗糧能填飽肚子,那就非常好的了。當時爺爺?shù)脑竿褪且院竽軌虺燥?,能夠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飯。聽他這么說,我突然一下子醒悟了,決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糧食不能浪費。
為了糧食,農(nóng)民冒著嚴寒酷暑,在田間地頭辛勤地勞作;為了糧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詠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詩句。
今后,每當我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時。不由自主地就會想到農(nóng)民伯伯一滴一滴的汗來換取的糧食。
我們好好的珍惜農(nóng)民伯伯辛苦耕種出來的、粒粒都和著汗水的糧食吧。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班會教案篇二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薄边@首詩寫了農(nóng)民伯伯種糧時辛苦的景象,作為城里人,而我也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留心發(fā)現(xiàn)身邊有許多浪費糧食的景象,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多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在一場婚宴過后,桌子上的:雞腿,,菜湯,魚……很多很多,甚至有一些人把飲料倒在了米飯中,伴著玩,看到了這些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農(nóng)民伯伯面向黃土背朝天的景象,手上沾滿了泥土……
我的姥姥和姥爺也是一位農(nóng)民,每當我看見太陽落山他們回來時,那雙粗糙而有力的大手,說到這里時我的鼻子酸了……
去年暑假我去杭州游玩時,發(fā)現(xiàn)有50%的公共汽車上貼著“光盤”行動的標語,我到了賓館,看著電視機又發(fā)現(xiàn)了一組驚人的數(shù)字:中國擁有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yǎng)活著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全國一年浪費的糧食可解決10萬人一年的溫飽……我問媽媽:“媽媽,我每次吃飯的只留5。6顆的米渣呀!為什么還浪費這么多呀?”媽媽說道:“全國有13億人,如果每人浪費5顆米,那就要浪費65億顆米呀!”我驚訝的聽著這一個個驚人的數(shù)字,發(fā)現(xiàn)了我國的浪費情況竟然如此嚴重。
“我們需要改正的機會,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jié)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jié)約內(nèi)化為自覺,成為習慣。我們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這短短的一周——所謂的每年的糧食周,其實只要我們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節(jié)約糧食日。節(jié)約糧食和低碳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jié),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
馬克思說過:“節(jié)約無異于增產(chǎn)。提出建設(shè)節(jié)約型社會,也正是基于對中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yè)、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jié)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guān)社會和諧乃至中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jié)約成為一種生活態(tài)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內(nèi)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jié)約型社會不遠了。”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shù),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jié),則常不足……”朗朗的讀書聲透著活力,希望我們可以把愛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班會教案篇三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碧拼罴澋倪@首古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節(jié)約糧食,愛惜糧食。吃飯時不能浪費糧食,因為我們吃的糧食都是農(nóng)民伯伯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換來的啊!
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好多人都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卻有許多人不在乎糧食。就如飯店里客人吃剩的飯菜,一只雞連動都沒有動。那些人為了面子,就把整只雞都扔進了垃圾桶。不難想象,那些人這么做,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可是,他們這么做,雖然沒有丟面子,但是卻丟棄了對農(nóng)民勞動的尊重,無視了農(nóng)民的汗水。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我由于飯菜不好吃,所以就沒吃多少。爸爸看見我碗里剩下的一粒粒飯,語重心長的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nóng)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
經(jīng)??吹?,在炎熱的夏天里,田地里有很多農(nóng)民在勞動,有的五六十歲的老人在除草,他輕輕的彎下腰,用那潔凈的雙手去接觸那么骯臟的雜草和污泥,大約五六分鐘站起一次,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的腰,然后又彎下腰開始勞動。雖然雜草除去了,但火似的太陽照射在每個農(nóng)民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個人的衣服,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一滴一滴地落在田地里。這時我不禁再次想起了李紳的那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jīng)常吃一些樹皮、野菜之類的一些東西。當時爺爺?shù)脑竿褪悄軌虺燥?,能夠餐餐都吃上一碗白米飯。聽他這么說,我突然醒悟了,決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記得小時候,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飯菜,我就會把它們挑出來,偷偷地扔進垃圾桶里。我知道,爸爸發(fā)現(xiàn)后我會很慘,但是菜真的很難吃!現(xiàn)在,我腦海經(jīng)常浮現(xiàn)爸爸對我說的那句話,要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nóng)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呀!現(xiàn)在回想起那一碗沒動過多少的米飯,我滿腦子的愧疚!
10月16日,世界愛糧日,難道只有今天,大家才會珍惜糧食么?不是的,其實,每天都是世界愛糧日,任何人每天都有勞動,難道只有今天----愛糧日,他們的勞動才可以受到人們的尊重么?
都成為世
珍惜糧食,說簡單,但又很難;說難,但又是簡單的。
珍惜糧食,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人人有責。愿每一天都成為世界愛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