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單元整體備課心得體會單元整合備課篇一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并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夠根據(jù)上、下、左、右、前、后和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而且通過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已經初步認識了在平面內可以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fā)展空間觀念。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難點:能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關鍵: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
四、教學措施
1.注意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
在這個年級,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并且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五、課時安排:
方向與位置??????????????????? 共 4課時
第一課時?? 例1 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第二課時?? 例2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第三課時?? 例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第四課時?? 例4描繪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單元整體備課心得體會單元整合備課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教學重點:為什么在描述兩個城市位置關系的時候會有兩種方式。
教學難點: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內容:第22頁例3和做一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觀察書上插圖
小組討論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識說一說這些城市的位置關系。
(2)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2、匯報討論結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圖上的位置。
(2)確定以誰為觀測點。
(3)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3、答疑解難
二、復習鞏固
1、完成做一做
(1)組織學生做游戲(可兩人一組也可四人一組)
(2)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人人開口說一說。
三、復習反饋
1、完成練習第1、2兩題
2、當堂匯報
(學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離約是900米。)(小剛)
(你家在學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2、在合作交流中能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根據(jù)觀測點的變化來重新確定方向標觀察物體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線
小組討論:
1、作為越野隊員我們將怎樣確定越野路線?
2、我們是怎樣確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線
為什么要到達一個目標就重新畫出方向標?
10千米
二、沙漠驅車越野:繪制簡單路線圖
根據(jù)所給信息畫出越野路線
1、在起點的東偏北40°方向距離350千米的地方是點1
2、在點1的西偏北25°方向距離200千米的地方是點2
(2)說出具體路線:
三、開放題:公園游覽
單元整體備課心得體會單元整合備課篇三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覺得在教學方法中沒有很大的改變,只是在指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變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一寸寬,一里深”?!耙淮鐚挕笔侵冈跀?shù)學課堂教學中知識內容要盡量少些、精一些?!耙焕锷睢笔侵竷热菀归_,展開了才有了可能“深”,才有可能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接受數(shù)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育。這對數(shù)學教師的備課極具現(xiàn)實指導意義。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備課正是以此作為準則去凌駕課堂教學。而我們搞的單元整體備課就是對整個單元知識系統(tǒng)的讓教師掌握,知道那是重點、那是必須掌握的。從而在教學中很好地針對教材實行恰當?shù)倪M行教學。在實際教學的踐行中,有沉甸甸的收獲體會。
1、單元教學整體意識凸顯。主題單元教學備課有別單課時備課的顯著特點是強調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和課時教學的連貫性。
2、數(shù)學人文素養(yǎng)教育加強了。把每課時涉及到的人文教學點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單元教學獨特的數(shù)學人文氣息,使學生浸染數(shù)學人文精神熏陶。
3、單元教學內容豐潤有深度。
4、動手實踐欲望激發(fā)
1、知識的掌握。
2、知識的練習。掌握和練習是相輔相成,掌握了再加上練習的`及時、鞏固才能使知識讓孩子熟記在心中。才能為以后再學打下基礎。因此盲目地傳授知識只是“一片空白”。所以我覺得應該在單元整合中,對主要的知識重點及時練習而且循序漸進的,從而在這“一寸寬”的課堂上,讓孩子找到自己的“一里深”的數(shù)學知識,也使孩子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在這“一寸寬”的課堂上,不知不覺得到熏陶、發(fā)展。真正地在孩子身心中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形成。
單元整體備課心得體會單元整合備課篇四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教學設計也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每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應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一是在室外辨認方向,二是在室內辨認方向。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具體我覺得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圖上方位與實際方位的聯(lián)系區(qū)別
二、西南、西北、東南、東北的區(qū)別認識
由動物園圖認識全部八個方向后,為了幫助學生區(qū)別和認識其他4個方位,可以將八個方位寫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間的一豎區(qū)分左邊為西,所以分別是西南、西北。右邊是東南、東北。并且告訴學生由于西和東,北和南相對,所以西北對東南,西南對東北,再以米字一橫劃分,上方是北,即西北、東北;下方是南,即西南、東南。
三、圖上方位要確定標準
在確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時,以某一建筑物為標準,它是一個方位,而以另一個建筑物為標準,它又是另一個方位。以花壇為標準是在花壇的北面,而以大門為標準,則在大門的東北角上。所以,確定標準是關鍵。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边@一內容時,關鍵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以什么為觀察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為觀察點。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彼且陨虾橛^察點。如果學生把握好了觀察點,就比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約30°的方向上。
四、采用表格式進行路線描述是個好辦法,既清楚又簡潔明了。
總之第一單元雖然內容不多,但要讓學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還需要教師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總之,這節(jié)內容開始和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教室的有效資源,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為學生提供了包含數(shù)學問題的活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用數(shù)學的頭腦想問題,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把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shù)學和理解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感受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數(shù)學的魅力。
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單元教學反思
一、內容的確定
由于每個學段都有“圖形與位置”這個教學內容,我們學校把這個內容定為學校研磨精品課程的內容。教材先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安排學生初步接觸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根據(jù)行列確定物體的位置。接著,二年級上冊學習觀察物體,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三年級下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要求在教學中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四年級下冊繼續(xù)學習位置與方向,主要是用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位置及描述線路圖。
二、教學感悟與體會
(一)研磨的過程
在確定了研究課題四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后,由數(shù)學科組長組織集中進行研討,科組成員對整個單元進行研究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注意的地方也進行了討論。經過討論后,根據(jù)各個老師的特長和分工。
第一課時由何老師進行了多次的磨課,何老師不累不苦地不斷地進行磨課。在第一次磨課過程中,何老師利用外國人在小學去國貿、酒店的路線,引出確定位置需要方向和距離。學生學得比較扎實,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教師說得比較多,學生說的機會比較少,缺少指導畫角的過程。經過第一次的磨課后,我們聚集一堂,討論研究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找好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教學設計也進行了一些改動,如:指導畫角注意的地方;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等。何老師進行了第二次磨課,這次的課堂上,老師把地點改成國貿、文化公園,但還是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指導學生方面還是缺乏。何老師進行了第三次磨課,課前的互動游戲吸引了所有的學生,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擊起,老師的和藹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身體語言,促使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提高了,鞏固練習里的設計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了學習任務。第一課時的教學錄像完成了。老師們繼而及時地對聽課或上課進行了反思,有利于第二課時的開展。
第二課時是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制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高老師承擔了第二課時的研磨。在第一次磨課過程中,教學流程是清晰的,但教師缺乏激情,學生的積極性不夠。課下,大家共聚一堂,尋找原因,主要是老師的引導與激情不夠,致使學生學起來的興趣不濃。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qū)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shù));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繼而進行了第二次的磨課,根據(jù)這個原因,高老師繼續(xù)進行了修改,并自我進行了調整。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這些情況,角的度數(shù),表示距離的段數(shù)等都應該提醒學生多注意,還要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經過幾次的調整,高老師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向有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濃了,學習的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第三次磨課中,老師把之前出現(xiàn)的問題都能很好地解決。
第四課時由何老師進行研磨。第一次試教時,我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交流,從中觀察、分析,然后獨立思考完成練習。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大膽主動地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思考、討論,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或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運用到實際中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經過多次的研磨,何老師把學生分成男女兩大組,同學們學習起來更有激情了,通過觀看短片,大家都了解了什么是定向運動,也會看定向運動的路線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家相互幫助,學習的效果明顯。在畫路線圖時,注重了細節(jié)的教學,以及個別學生的輔導,在第一次上課時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都明顯的減少了。在實地測算時,每組選派三名代表來參加比賽,一人負責測量方向,一人負責找出距離,一人負責畫出路線,大家都明確了任務,合作性更好了,其他同學做拉拉隊,在觀看的同時也動腦筋為本組的代表出謀劃策,都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最后,還加入了“生活中的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為“六一”游園活動項目設計路線,并說說怎么走。同學們在愉快輕松的音樂中快樂的學習著。
(二)我們的體會
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在互助中進步。每一次的試教,我們都能針對存在的問題直奔主題,有的教學設計甚至是幾個人一起,一句一句討論記錄。真是這樣,才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1、教師對于教學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做好知識點的鋪設,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提高,對于新知也不會感覺太難了。2、讓學生以上海為觀測點來描述??诘奈恢脮r,有許多學生不知所措,說明學生還沒有建立起以一個物體為觀測點來描述另一個物體位置時,先要以觀測點為中心點畫出方向標的概念,這一點對于學生的預設還是不夠準確。3、對于一些臨時的引導語言表達不夠簡煉,仍然是有拖泥帶水的現(xiàn)象。4、不過在相對應的練習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還是掌握得較好的。整的來說這節(jié)課效果還可以,只要的原因是對于學生學習知識點的把握上,對于知識的鋪設上做好了文章。所以學生的學習就不需要老師太多的去引導,因為學生有了這些基礎后,就能夠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
本次精品課程的研究,迫使我們梳理我們的教學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在高效率的運轉中,我們體會到幫助、支持的可貴。通過這次活動,相信我們教研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每個參與研磨的老師,都在研磨的過程中,得到提升。不僅僅是在教學上的提升,在理論和研磨的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單元整體備課心得體會單元整合備課篇五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 數(shù)學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二課時(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p22例3、例4。)
教學目標:
(1﹚理解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并能分別描述物體相對關系。
﹙2﹚會根據(jù)描述,畫出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
2.畫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教學準備:
自制幻燈片、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請兩個同學根據(jù)方向說一說自己和身邊同學的位置關系。
(2)教師引入課題并板書:位置與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1、問題一: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這時以哪地為參照物?﹙出示幻燈片2 )
(1)組織學生討論,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說一說。
(2)組織學生匯報本組討論、測量結果,其他組評價。要求學生匯報時句子說完整,意思表達清楚。
(3)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3
小結: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的方向約1067千米處,這時以北京為參照物。
2、問題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這時又以哪地為參照物?﹙出示幻燈片4 )
(1)組織學生討論,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說一說。
(2)組織學生匯報本組討論、測結果,其他組評價。
(3)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5 小結: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約1067千米處,這時以上海為參照物。
(4)引導學生把問題二和問題一作比較,討論兩問題不同之處?
學生匯報兩問題的區(qū)別:參照物選擇不同,兩物體位置關系就不一樣。
(5)教師:兩物體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方向剛好相反,但距離是一樣的。
(二)、教學例4:出示例4的路線圖,幻燈片9 根據(jù)路線圖,說一說每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1)組織學生討論:從圖中你能得知哪些信息?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量出每段賽程所走的方向角以及路程,并相互說一說所走的路線。
(4)分組匯報各賽程的方向和路程,要求匯報時語言要表達完整。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相機出示幻燈片10 (從起點出發(fā)沿著東偏北45°方向行200米到達1號站點。)11 (從1號站點出發(fā)沿著西偏北30°方向行150米到達2號站點處。)12 (從2號站點出發(fā)沿著西偏南40°方向行250米到達終點。)
課堂練習: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組織學生討論畫路線示意圖,先要確定什么?
(3)引導學生明確先要確定方向標、1厘米代表多少米、出發(fā)的位置等。
(4)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 由小組內的一名學生描述自己確定的那條路線路,其他學生按這名同學的描述繪制路線圖,再小組內討論每個人繪制的路線圖是否清楚、準確,并加以修改和完成。
(5)展示各小組畫的路線示意圖,全班評價。
課堂小結:
位置與方向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好位置與方向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作業(yè)安排:教材第23頁“做一做”
單元整體備課心得體會單元整合備課篇六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p17—1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jù)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的應用。
3、使學生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借助一定的工具根據(jù)方向和距離找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確定方向一般先說比較接近的方向,角度應該測量較小的那個角。
【教學過程】
一、結合預習提綱進行自學
1、收集有關“定向運動”的資料。
二、匯報交流,共享資源
1、出示書本主題圖,同學們匯報“定向運動”的資料。
2、匯報交流:描述一下比賽的路線;如何確定各檢查點的位置的?
小結:要想確定一個物體的準確位置,只知道方向是不行或距離是不行的,要同時知道這兩個條件才行。(隨機板書:“方向”和“距離”)
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一個點在地圖上的準確位置。
板書課題。
3、出示18頁例1
提出問題:以哪點為觀測點,1點檢查點在什么位置上?(目的是使學生明確可以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小組討論:如何確定任意的方向?
匯報交流:1點檢查點位置:東偏北30度或北偏東60度。
三、層層遞進,練習鞏固。
1、完成書本p18的做一做。
學生借助量角器量出所需角度,并完成填空。(引導學生觀察“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是多少”,“在圖中這一段距離被平均分成了幾份”,再思考如何確定其他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離)
匯報交流。
師:這些距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做一做要求學生自己借助量角器獲得相關的角度,并根據(jù)一段距離推導出比例尺的大小,從而確定其它的距離。)
2、說一說
學校在中心廣場(??? )偏(??? )的方向上,距離是(??? )米。
學校在中心廣場(?? )偏(?? )的方向上,距離是(???? )米。
商場在中心廣場(??? )偏(??? )的方向上,距離是(??? )米。
3、實際應用。
展示中國地圖
⑴找一找寧波在哪個位置。
⑵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城市,分別在寧波的什么方向上。
⑶打開書本量一量,選擇沈陽、香港、海口、昆明、烏魯木齊和西安中的一個城市,說一說它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拓展一下:如果學生有興趣了解更多城市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可以繼續(xù)在地圖上測量,并在小組內說一說)
(適當滲透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思想。)
4、布置作業(yè)。
課后利用手中的指南針,以本班教室為起點,確定操場、食堂、旗桿等建筑的位置。
四、本課總結。對于本課所學內容,你有什么想說的?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不僅知道根據(jù)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還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所要具備的四個要素:觀測點、方向、角度、距離。這對于后面學習在平面圖上標出校園內各建筑物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個別同學對于量角哭的放置出現(xiàn)了問題.下節(jié)課要側重于對量角器放置問題的解決,真正讓學生明白東偏北就是把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東對齊,從東向北數(shù)30°,也就是從0刻度線向北數(shù)出30°。
單元整體備課心得體會單元整合備課篇七
第9頁例5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說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qū)。
二、新知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fā)可以怎樣走?(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說說行走路線。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說得準!
5、小結: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說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jù)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shù)奈恢蒙?。講評。
四、總結
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