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fù)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美一切皆美讀后感篇一
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說:心美,一切皆美,就連身邊拂過的風(fēng)也是美的。讓我想到蘇軾和佛印的故事——心中有佛諸事皆佛。演化到今天成為流行語——心態(tài)決定一切。
讀文章,解人生,是讀內(nèi)涵;讀文章,看熱鬧,是讀詞句。曾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處于讀詞句,賞華麗階段,也曾臨摹不少文章,賞韻律運柔情,深沉于情感,希冀能喚醒某些人的思想,不要偏離、固執(zhí)。但做的多了,反招來一堆的不是,正如“隨業(yè)”故事中的蟑螂,想要保護的美麗,終究卻消失了;想要消滅的丑陋,卻更強勢的增漲,只好隨業(yè)一切任他而去。
當一切發(fā)生的事實蒞臨生活,最好的應(yīng)對就是淡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心態(tài)處于平和,放諸事于自然,莫強求,也許就是最好。
心美,一切皆美;心善,一切皆善;心誠,一切皆誠。在孩提時代,心中只有對美好的向往,加之生活環(huán)境的單純,所以,回憶總是美好,就連疲憊,也感覺充滿了歡欣。心善,一切皆善。心向菩提,往往善根卓著,認為所有事情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不存在齷齪,即便是被欺騙、被利用、被陷害,也會為對方找到合理的無奈。心誠,一切皆誠。心中沒有欺詐的念頭,就會相信一切言語和行為的真實,不去懷疑,不去猜測,不去妄想,所以,同樣一種事實,同樣一篇文字,不同心態(tài)的人去看,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認知。也許原本隨手拈來的文字,就會被指證為某種罪名的證據(jù),而某些真實存在的邪惡,亦會被冠以美麗的帽子,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心而起,心決定了一切事情、事態(tài)的最終認定。佛說:佛是自心作得,因何離自心而外覓佛?前佛后佛只言真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釋尊釋迦牟尼曾經(jīng)開示:“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獄,皆心所為也”對于為善的人,心是甘露法;對于為惡的人,心是萬毒根。
所以,心美,一切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