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粥的來歷篇一
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時期。于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里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了,俗稱“臘八節(jié)”。 臘月初八,家家戶戶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這讓我想起了一段段幸福的往事。
母親是個很傳統(tǒng)的中國人,每年的這一天她都要煮臘八粥和家人一起吃。在農(nóng)村時,是用大鍋來煮臘八粥。我生火,用木柴燒,水開了,母親便把泡好的臘八米放進鍋里,用大火燒個開,再變成慢火煮。晚飯時,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張大桌前,熱熱鬧鬧的,吃著“臘八粥”,品著家制的小咸菜,其樂融融。那時因為家里條件不好,我家的臘八米主要是粘黃米、大米加紅小豆,只有三樣,還要煮得比干飯略稀一點點,稠稠的。煮好的粥里再加入紅糖拌一拌,又滑又甜,又禁餓。這種感覺讓人甜在嘴里,美在心里,那種幸福更是回味無窮。
濃濃的親情讓人倍感溫暖,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也讓我體會到了人間的“愛”。臘八時節(jié),又讓我想起了樸實、厚道、正直的姥爺。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在他的身上,有著中國式農(nóng)民最質(zhì)樸的品質(zhì):勤勞、善良、誠實。
小時候,我家有七口人,姥姥、姥爺、父親、母親,還有我們兄弟三個。大人們的負(fù)擔(dān)特別重,除了每日不停地勞作之外,生活上更要精打細算,每頓飯都要煮的剛剛好,不能有絲毫的浪費。印象最深的是臘八節(jié)那天,晚飯時又來了兩個討飯的人,一副饑餓相,父親給他們每個人盛了一碗臘八粥吃,也許是出于家中實際情況的考慮,母親接下來向他們提到我家人口多,意思是說我們只能幫這么多了。姥爺聽了很不滿意,他堅持讓那兩個人吃飽了為止。那天晚上,我們家人吃飯時臘八粥中就只能兌著開水了,稀得能看見碗底,成了名符其實的“粥”,可我仍然吃得很香。雖然那時我還小,可我覺得姥爺做的是對的。姥爺常說,幫人嘛,總要盡些力。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dāng)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那種溫情,會讓人久久難忘。
往事歷歷在目,時刻提醒我“什么是幸?!薄?/p>
而如今,我學(xué)會了母親的手藝,經(jīng)常做“臘八粥”給家人吃?,F(xiàn)在的臘八米種類特別多,各式各樣的小豆、雜糧、粘米都加入其中,營養(yǎng)價值和口感都比以前好得多。要說做臘八粥也是個技術(shù)活,臘八粥的米一定要泡透,尤其是豆類,要和糯米分開泡,煮開后要用慢火,還得加上冰糖,要用木勺子不停地攪,掌握不好火候,會有硬、糊、不熟、稀等不良的結(jié)果。掌握了這門“技術(shù)”的我,可以和家人坐在一起,吃著臘八粥,品嘗它特有的香甜,再有糯米滑過舌尖油油的感覺,那就是幸福的味道。
今年的臘八節(jié),我們一家人再次坐到一起,吃著臘八粥,感受著生活的幸福。祝愿普天下人再也沒有饑寒和痛苦!祝愿每個家庭都歡歡喜喜,和和美美!
臘八粥的來歷篇二
昨天剛見媽媽買了幾個又大又紅的紅薯,今天又看見媽媽買了花生、紅棗和桂圓,一問媽媽才知道明天就是臘八節(jié)了。說到臘八節(jié),我就想到了甜甜的臘八粥,想起了去年的臘八節(jié)。
離臘八節(jié)還有幾個星期,媽媽就開始采購做臘八粥的材料了。糯米、花生、桂圓、紅小豆、冰糖、紅薯,每一樣媽媽都是精挑細選。看著媽媽忙前忙后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問媽媽:“媽媽,超市里有現(xiàn)成的臘八米,你怎么不買點呀?”媽媽笑了,拍了拍我的頭說到:“兒子,現(xiàn)成的哪有媽媽配的好呢?到時候你嘗嘗,看看一樣不一樣?”
臘八節(jié)那天,我睡得正香,忽然聽到廚房“嘩嘩”的水聲。我一看鬧鐘,才剛剛五點,還早呢!可能是聽錯了,繼續(xù)睡覺!
迷迷糊糊的,我聞到了一股甜甜的、香香的味道,咦?這到底是什么味道呀?我大聲的問:“媽媽,今天早飯吃什么呀?”媽媽高興地說:“兒子,快起床!來嘗嘗媽媽做的臘八粥!”我立馬起了床,沖到廚房,看著鍋里熱乎乎的臘八粥,不由得埋怨著:“媽媽,你幾點就起床了?晚上再吃臘八粥不也行嗎?”媽媽笑了笑,就忙著催我快洗臉?biāo)⒀溃瑴?zhǔn)備吃飯了。吃著香甜的臘八粥,品味著媽媽的愛,我不由得淚眼模糊······
又是一年臘八節(jié)了,我既想吃到那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又不想讓媽媽忙前忙后的準(zhǔn)備,真矛盾呀!
自評:今天老師布置的作文是通過一兩件事把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愛表達出來,正好明天就是臘八節(jié)了,我就寫了媽媽做臘八粥這件事,大家看看行不行,多提意見呀!
臘八粥的來歷篇三
兒時的記憶中,每當(dāng)邁進了臘月的門檻,母親便開始扳著手指數(shù)起日子來,念叨著:“快到臘八了,又該給你們熬臘八粥喝了……”
在我小的時候,鄉(xiāng)村還是比較貧困的,粥可謂是莊戶人家的主食了。那年頭,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寬裕的家庭,因為舍不得多放米,有時稀得能照出人影兒。只有富裕點的人家,那粥才濃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們就夸張地說成“豎勺子不倒”了。這粥,最好喝的當(dāng)然還得數(shù)臘八粥,但除了過臘八節(jié),尋常的日子里更是難得吃上一頓的。
每到農(nóng)歷臘月初八,母親就會早早起床燃起炭爐給家人熬“臘八粥”。臘八粥的食材是很豐富的,除了可以選用米、豆等糧食作物之外,還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薺、紅棗、白果、蓮子、杏干、核桃仁等蔬菜和干果混合煮成。聽母親說,據(jù)“臘八”一詞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時都是以湊齊八樣為宜,搭配可隨各人喜好而定。
熬“臘八粥”是很費時的,但母親卻總是很有耐心。她先將豆油在鍋里燒熱,再放進蔥花和鹽爆鍋,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鍋燒開后才會放點菜葉進去攪勻。其中,花生米是母親用菜刀在面板上挨個切成碎塊的,喝著母親的臘八粥,每當(dāng)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時,感覺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臘月正是呵氣成霧、滴水成冰的季節(jié),每當(dāng)從被窩里鉆出來,渾身早已凍得發(fā)抖,然而一家人坐在飯桌前,圍著一大鍋香噴噴冒著熱氣的臘八粥,你一碗我一碗,一邊品嘗著香稠的美味,一邊稱贊著母親的廚藝,待到額頭上、鼻尖上沁出細密的汗珠時,那心窩里就別提有多溫暖了!
冬去春來,物換星移,近三十年的時光一晃而過。如今,家鄉(xiāng)人如果不怕麻煩,天天吃、頓頓吃臘八粥都不成問題了。前些日子回老家,我便嚷著叫母親給我熬臘八粥喝,說城里的粥店吃不出當(dāng)年的味道了,我就饞那一口。母親笑了,說,還是等到臘八再說吧,現(xiàn)在別說在你們城里,就在咱鄉(xiāng)下這也早成稀罕物了,誰還愿意去操那份心呢?
我沒有堅持再要臘八粥,倒不是怕麻煩母親,而是我覺得許多留在記憶深處的美食,只有讓它塵封在心底,久經(jīng)歲月的發(fā)酵,那味道才會是最美的。
臘八粥的來歷篇四
今天是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一歲之末為“臘”,“臘者,接也”,寓意著新舊交替,又有“臘者同獵”之意。人們會在這時用獵物祭祀神靈祖先,祈求豐收吉祥、福氣綿延之意。
傳統(tǒng)佳節(jié)傳承千年,很多習(xí)俗都隨著時節(jié)流逝而漸漸失卻了,文明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使得佳節(jié)增添了新的元素,但一脈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最本源的部分終得以流傳和保留。
所以這天,幾乎所有人家都要吃上一頓臘八粥以示重視和歡慶。當(dāng)然,我家也不例外。
從小到大,我吃過很多類型的臘八粥,有勾芡粉勾的極多以使粥濃稠的早點店里的八寶粥,有米類放的多的湯色灰白的粥,有紅豆類居多的湯色深紅的粥等等,我卻始終覺得家中熬的粥最是好吃。
在家當(dāng)姑娘時,臘八粥的掌廚者是已故去的姥姥和我親愛的老爹,間或是外面的早點鋪子。初結(jié)婚時,便換與老肖,后來便都是婆婆了。每至臘八前好久,婆婆便開始戴著花鏡挑那麥,豆,芝麻等谷物,挑出那模樣好看,顆粒飽滿的備用,并提前一天便把粥米泡好。
我是賴床的人且不擅長做飯,婆婆也心疼我們工作辛苦,很少用我?guī)兔?。故而每個臘八的早晨,我都是在睡夢中被香甜的粥香喚醒的,今年也不例外。
天還未亮,婆婆就已在廚房忙活,火上坐著的鍋里,米已開花,豆已爆裂,花生已脫了皮,紅棗已裂開嘴,所有的食材溫順地在鍋里咕嘟咕嘟炸裂著,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
婆婆不斷的用勺子攪拌著粥,又仔細聽著側(cè)臥中甜甜寶貝的動靜,我則在臥室忙著收拾也聽著外面她們的動靜。鍋中臘八粥漸稠,心中暖暖愛漸濃。
臘八粥的甜香里,氤氳著家的味道,醞釀著春節(jié)的喜樂。小孩大人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年,慢慢,慢慢地近了,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