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一
每個孩子都有被誤解,被傷心,可是這承受能力并不大。一直被罵了九年的笨蛋,被唾棄了九年,被冷落了九年……閱讀障礙使伊桑變得永遠抬不起頭來。雖然只看了一部分,但眼前已是模糊。感謝那個老師,感謝所有理解他的人。 永遠都不要以為孩子是無聊是笨,就像所有事情都有原因,每個墮落后面都有一扇破舊不堪的門,那里關的是永恒的失落。 順便說一句,下午看到放學,放學后電腦旁人山人海,都在搶著下載copy - - 感謝謝老師。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二
今天晚上,我花了差不多三個小時,看了江偉英教師工作室給我們推薦的教育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這是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一個叫伊夏的男孩因為“讀寫障礙”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造成學習落后,也因此受到父母、老師、鄰居、伙伴的責怪、冷落、處罰等等負面的待遇。小男孩因此也自暴自棄,甚至出現了逃學等問題。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在這里,開始,他也受到了以前同樣的問題,但是,正是一個代課的美術老師發(fā)現了他的問題,而這個老師以前也有類似的經歷,因此,他通過家訪、找校長、跟學生講故事等等,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幫助他克服閱讀和書寫的困難。通過一系列的幫助,孩子慢慢開朗了。最后,老師通過精心設計的繪畫比賽,發(fā)揮孩子的特長,讓他獲得了人生中的一個大成功,他的畫成了學校紀念冊的封面。
我感悟最深的第一個道理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常常在尋找教育的方法,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把孩子教好,但是,并不是每個家長和老師都能把孩子教好。于是乎,書店里,家教和學校教育的書賣得那么火。其實,我們常常在舍本逐末,丟了芝麻撿了西瓜。教育的真諦在于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只有愛孩子,愛學生,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護,更多的寬容,更多的引導,那么,孩子在寬松的愛的氛圍自然會慢慢成長。對于后進的學生,或是孩子的缺點,我們往往出希望孩子好的角度出發(fā),常常打著愛的旗號在傷害孩子,過多批評孩子,甚至是吹失毛求疵,但是,這樣會使我們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把關系搞砸,教育的效果的就要打折扣了。
電影的結尾,學友楊帆說:“我們教書的人,確實需要經??纯催@樣的電影,讓我們工作多年來已有些麻木的神經被不斷地被碰撞,不斷地被喚醒?!蔽矣X得很有道理,感謝江老師,感謝工作室的成員為我們推薦了這么好的電影。
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是未來的星星,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用你的愛心,你的責任,你的耐心,你的寬容去打造。讓我們共同托起明天的每一顆星星,讓他們在我們的庇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三
從這部影片中我在思考現在的教育,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應該怎么去幫助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
一.受社會影響下的家庭教育
現在的社會過重地強調競爭,而在無形中忽視了對孩子自身的關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師所說:“我知道外面是一個無情,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績,醫(yī)學、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別人差就是無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5分…95.6…95.7分,只要比別人差就是可恥的,對不對?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才能跟夢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著要圖和讓自己的手指脫穎而出……然后忙著去修飾,讓它們看起來更長。如果哪天手指頭斷了,你們還要繼續(xù)嗎?”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溝通,給孩子建構一個“說”的環(huán)境。讓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父母溝通。同時游戲也是增加父母與子女溝通的一個方式。兩個人一起玩時,能幫助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而一個人在玩時,則能發(fā)揮它的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作為我們的學生家長,你們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你們能真正理解一個孩子嗎?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長甚至不經意間壓抑他們的成長,教育只是引導與發(fā)現,讓他們順著自己的方向,走一條屬于他們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強加于孩子!
二.學校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現在更多地強調科學教育,而在無形中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F在認識論一個特點就是把直觀的經驗提升到“知識”的水平,即認為科學知識是客觀存在的,是學生認識的對象,學生的任務就是獲取知識,學校的任務就是傳授科學知識,從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體驗。結果,生動多樣的教育過程就變成了客觀的科學技術的灌輸過程,教育成為科學化活動,教學效果更多地依賴于教師的教授水平和學生的理解能力。而電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于其語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導致他被排斥在學校教育之外。
這讓我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再次的思考??涿兰~斯倡導班級授課制的前提是確信每一個個體的認知能力是一樣的,因為人具有“學問,德行與虔信”的種子,就像是樹植根泥土一樣,只要給予同樣的知識學習條件,學生就能實現相近的學習目標。但是由于遺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們知道個體的認知能力還是存在差異的,面對這些“弱勢”群體,班級授課制似乎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從而成就了大多數人,而犧牲了他們,使他們成為“陪讀”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三.作為老師我們該怎么做
尼克老師翻閱著伊夏的畫稿和使他受到責罰的作業(yè)本、考試卷,漸漸的,心里有盞燈開始變得明亮,那顆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澳阌袥]有注意到他犯錯的模式?他把字母寫成反向,同一個詞在一夜之中有不同的拼寫,相似的字就會混淆…….所以,這些并不是普通的錯誤,他是一個有讀寫困難的孩子。
尼克老師常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后用鉛筆寫,一點一點,伊夏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
尼克老師組織的學校繪畫比賽中,伊桑的畫勝過老師尼克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老師的懷抱。伊夏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夏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快樂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夏回家,伊夏依依不舍地與老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老師的懷抱,尼克老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夏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伊夏成功了,這更是尼克老師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師智慧地發(fā)現伊夏的特點從而因材施教才發(fā)掘了孩子的天性,發(fā)揮了他的特長。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的杰出物理學家,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讓他們健康地學習,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不是應該多思考自己的教書育人理念是否正確呢?是不是需要像尼克老師這樣,慧眼識千里馬,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走屬于自己的人生路,實現屬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四
想寫它,卻一直沒有動筆,給自己找了多個不寫的理由,但還是沒法說服自己。
伊桑,一個患閱讀障礙的孩子,被老師鄙視,被父母冷漠,最后被尼克老師發(fā)現,才開始了他的正常的生命之旅。
在所羅門群島,原住居民想要毀掉樹林來種地,他們不是把樹砍倒,而是圍著樹聚集起來,憤怒、詛咒、謾罵,很快樹木就死掉了。
孩子也是,給他一個什么樣的期許他就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
故事就是故事,當你看到伊桑因被冷落而無助的眼神時,明明知道這一切都會過去,可還是不能接受眼前的殘酷,于是急于想知道孩子是怎樣被救治的,而導演卻只用一首歌曲的時長來完成主人公被救治的過程。
想起這部影片的導演阿米爾汗主演的另一部片子,叫《三傻大鬧寶萊塢》,同樣講的是教育的話題,只不過前者是對兒童而后者是對大學中的成人。同樣教育題材的影片還有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弗的《放牛班的春天》,那些生活在池塘底的孩子就是一群特殊的被教育群體。
兩部反映教育問題的印度影片,如果說“影視是社會的傳達”的話,那么它向我們傳達的就是當前的印度教育現狀。可惜的是我沒有看到我們自己的這方面的影片,即使有教育題材的也多是歌頌老師的,就如《水鳳凰》、《一個都不能少》,——有的網頁上給它貼的是勵志的標簽。
看著伊桑被老師奚落很讓人心痛,在沒有尼克老師之前,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魚,色彩,圖畫,想象中的童話,爸爸的禮物,腳手架上工人滴下的涂料,這些都是伊桑的所愛;但是,時空、文字、符號、數字乃至運算、記憶統(tǒng)統(tǒng)離他那么遙遠,所以上課不好好聽、思想有問題、智力障礙就成了伊桑的標簽。
我們也在給孩子貼著標簽:優(yōu)等生,學困生,中游學生;問題學生;以成績排出來的小組的1、2、3號。
讓他們自生自滅嗎?
記住那些地球上的星星們:愛因斯坦,畢加索,愛迪生,伊桑,還有尼克老師。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五
伊桑有豐富的想象力,從他的畫中我們不難發(fā)現,但是父母卻忽視了這個優(yōu)點,總是說他的缺點。對,伊桑的學習成績是很差,那是因為他的接受能力比同齡的孩子慢,在其他同學,都會朗讀文章時,伊桑的拼音都沒有掌握,這時候,家長,老師把他和同齡的孩子相比,自然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差生”。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尼庫巴老師學習,他說得對:孩子不是賽馬,更不是搖錢樹,應該讓他們成為小鳥展翅飛翔,不要讓他們背太重的負擔,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健康成長,快速進步。我的父母雖然平時不打我,但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會把我當成“出氣筒”。以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會用更有效的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每一顆星星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芒。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六
這部影片借講述小主人公伊桑.阿瓦斯蒂的成長及成才故事,反映了很多的教育問題,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乃至國家教育制度。在這些教育問題上,深富經驗的老師,校長都有一些獨到正確的觀點。所以,作為實習生的我們,在此不必班門弄斧,僅僅聯(lián)系自身,聯(lián)系大學生活,談一下影片觸動自己的一些體會。
主人公伊桑.阿瓦斯蒂之所以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本身富有天才的想象力,是一個很有才的孩子。另一方面是因為他遇到了那位獨特的美術老師,也就是他的伯樂。美術老師和普通的老師不一樣,不會在他搗亂的時候罵他“不要臉”,也不會在他認不出字母的時候打他的手指五寸處。而是走到了他的內心深處,用愛去拯救了他。如果沒有這位美術老師的出現,我真的不敢想象伊桑的結果會是怎樣,很可能放棄自己,甚至自殺。是這位美術老師拯救并成就了他。所以,老師的力量在孩子成長路上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伊桑的故事讓我很自然的問自己:在中國,又有多少像那位美術老師一樣的老師?我也不知道有多少,起碼我16年的求學經歷中,在自己以及別的同學身上都很少碰到過這樣的老師。當然,我們也不是象伊桑那樣天才的學生,所以,沒有伯樂一樣的老師出現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每個學生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很多成績好的同學不一定有成績差的同學思維快,想象力豐富,記憶力強,品行高,所以對于差生,老師們要多從其他方面去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去鼓勵,去肯定。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讓我印象很深,我的導師湯老師有一個兒子,在美國的時候,老師發(fā)給了兒子一朵小紅花,回家以后,導師問他為什么,他說老師讓他們寫下自己的理想,他寫的是做一個公園的balloonman。我的老師很不理解并且開始擔心,他擔心兩個phd孩子的理想竟然是公園里賣氣球的人,然后他找到了老師問老師為什么表揚兒子,老師的回答是:這孩子很有愛心……我們明白導師的用意了,他希望我們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做老師的時候,應該給與孩子多元化的肯定,而不單單是學習成績。
然而現實是,在學校這片土地上,老師對學生在學習成績方面的衡量幾乎成了對一個學生評價的全部,就像電影中除了美術老師以外所有的老師衡量伊桑一樣??戳诉@個電影,我有了一個希望,希望將來我們的教育,不單單在成績方面對學生列出名次,給予獎勵,還應該在其他方面,比如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設計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愛心,責任心,音體美等多方面給出多元化的肯定和獎勵,多舉辦相關的比賽活動,不要等到大學,因為那時就晚了。很多大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也僅僅是為了加分,為了獎學金,而不是興趣,不是為了提升自己。我相信,也許創(chuàng)造力強的孩子經過發(fā)現和培養(yǎng),將來就會有很偉大的發(fā)明;表達能力強的孩子經過鍛煉就能成為很強的公關人員;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經過深造,將來會成為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對于很多方面不出眾,然而富有責任心的孩子,將來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保護者。……而如果真的做到這些的話,每個孩子也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成功。
而要實現這些,對老師的要求該是多么高啊,就需要老師們具備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然而,并不是每一位老師都具備這樣的眼睛,畢竟像電影中美術老師那樣的老師少之又少,那該怎么辦?我想那就用愛心來填補吧,對于差生們用心去了解,用心去愛,走進他們的心里,就像《全城高考》的范老師一樣,用盡方法,突破每一個學生的難題。我想,學校和老師如果做到這些,對于孩子們來說,找到自己的成功也就不遠了。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七
有一些人,你只能看見他,卻不能感受他的心、他的念。而他們卻是一群在等待的、地球上的閃亮的星!
伊桑無疑是不幸的。因為,他是一顆掉落在地球上,并被沙土掩埋起來的星星,還在種種踐踏下失去了光輝。然他一直在等待有那么一個人發(fā)現他,用關愛與鼓勵讓他找回光芒,重回天空。從而成為那夜里為人們指路照明的、最閃亮的星!伊桑等到了。尼庫姆巴老師用睿智、熱情的眼睛發(fā)現了他。關愛的心更是令他找到了了依靠、找回了自我!這看似容易,卻又何其困難?也許,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那寫不完的試卷及學習名次,將學生變成了一些讀書做題的“書生”。雖是完美卻千篇一律的答案也泯滅了無數學生的特性、天賦。如此缺乏靈性的成長我想并不是孩子們所需要的。而也只需多一份關愛、少一份壓制,便能成就一個七彩的童年,而創(chuàng)造世上一顆閃亮純潔的心!
同學們,多一些自信、陽光吧!老師們多一些關心、幫助吧!我堅信,快樂、幸福、創(chuàng)造就在眼前!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個小男孩,他有著讀寫障礙癥,卻被認為弱智,因此差點崩潰,所幸被美術老師鼓勵,展現繪畫天賦,重拾自信。
經同事推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我連著看了2遍。第一遍時我完全將自己溶入到伊桑這個角色中,跟他一起感受孤獨、無助、痛苦、絕望、喜悅,我是哭得一塌糊涂??吹诙闀r我冷靜了下來,從孩子、學校、家長這3個角度去看待教育:
1、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上帝賜于我們的禮物。他們都不是完人,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與缺點,也有著自己的夢想和精彩的人生。他們更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最需要的是愛,需要我們的幫助與引導,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關愛與呵護,讓他們的夢想插上翅膀。
2、看完此片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那位尼克老師,或者孩子能遇到這樣的老師,更希望的是所有的老師都象尼克一樣,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美好愿望。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去發(fā)掘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克服困擾他的缺點。不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并讓他也感受到父母的愛,他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愛最亮的小星星。
3、目前中國的教育都是應試教學模式、批發(fā)教育,以分數定孩子的好壞,以分數將孩子分級?,F實是殘酷的,無形中給老師帶來壓力,也給家長帶來了壓力和困惑。
張舜性格活潑、特別好動,每天我都是苦口婆心的早說晚說。每天都是一大堆的道理講給他聽,但孩子自控能力太差,管不住自己。今天下午幾個孩子上課時間跑到操場上去玩,把老師氣得不行了,結果是罰站。吃完晚飯再跟他講道理,要有集體觀念、要有紀律性、要管住自己,甚至讓他站在老師的角度去看待此事。但從接下來做作業(yè)不認真的情況來分析他還是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說起來我已經幾年沒有打孩子了,我總是怕傷害孩子,總是耐心地跟他講道理。看來溫柔戰(zhàn)術不起作用,我只能先禮后兵。于是借罰站一事狠狠將他揍了一頓,屁股肉多就照它打了,小家伙哭得傷心啊。沒辦法,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教育不排除暴力,要就不打,打就要打到心里去,否則孩子不長記性,白打了。打了還得觀察后果,看有無不良反應。寫作業(yè)好認真,收拾書包、收拾桌子、刷牙洗澡睡覺也自覺得很。明早還得繼續(xù)教育,還得跟蹤在學校的表現是否有進步。
我現在最關心的是這頓打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會否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孩子是否產生逆反心理,是否有其它不好的副作用。
真是難啊!
今天是西方的愚人節(jié)。
接到師訓科通知,下午1:30到教育局看電影,不準請假。說實話,馬上清明放假,學校里有許多事情,真的不愿去開會,可沒辦法, 常老師犀利的語言對我還是有一定的震懾作用,今天注定要被“愚”一次了。
常老師并未“愚弄”大家,真的是讓我們共同觀看電影,是一部印度教育題材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已經很少經歷這么多人同時看電影了。我對印度電影的感覺還不錯,印度電影情感描述很細膩,情節(jié)跌宕起伏,春節(jié)時看過的同樣是教育題材的電影《三個白癡》給我的印象還記憶猶新。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個九歲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他有著讀寫障礙癥,卻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弱智,還被父親送到了寄宿制學校,但情況愈加嚴重,并有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患上了自閉癥。幸運的是,此時遇到了一個富有愛心,永不放棄的美術老師,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逐漸讓伊桑走出了心理的陰影,并展現了他的繪畫天賦,重新找回了自信。
這部電影的選材很普通,盡管國家不同,但對于老師們,象伊桑這樣的孩子,我國的每所中小學中都有很多,他們有共同不幸的特點:性格活潑好動,不時給學校和家庭帶來“麻煩”;他們文化課成績很不理想,甚至不愛學習;他們與同學們相處有困難,經常由于各種原因與同學們沖突,甚至打架;他們在老師的眼中是壞孩子,甚至是“弱智”;……他們在學校里體驗最多的是失敗和打擊,最終多數會沉淪下去,甚至輟學。
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是異常豐富,他們的想像力也異與常人。影片中的一個細節(jié)對我印象很深刻,在一次數學考試中,伊桑面對“3×9=__”一題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他把“3”當作了“地球”,把“9”當成了“冥王星”,自己架著飛船,載著地球去撞擊冥王星,結果冥王星被撞的粉碎,只留下了完好的地球。于是,他得出了“3×9=3”的錯誤答案。雖然這個錯誤很幼稚,但作為老師,如果僅僅以錯誤答案給孩子扣上一頂“弱智”的帽子,而不是思考和分析錯誤背后的深層原因,我們就很難去改變這種錯誤。影片以美妙的動畫展示了伊桑內心世界的復雜活動,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對我的啟示很大,讓我再一次想起了在上海培訓期間,吳剛平教授講的幾句話“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差生’,這是老師們無法避免的問題,而‘差生’的形成千差萬別,那么擺在老師面前的主要問題就是找出‘差生’形成的原因”。
伊桑是不幸的,因為開始時沒有一位老師去試圖尋找他“差”的原因,包括他的父母,當然,他的父母很愛他,尤其是母親,一直保護他。但是,“僅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影片正是告訴了我們這個淺顯的道理。于是,伊桑又很幸運的遇到了一位徹底改變他命運的老師——尼庫巴老師。
整個影片中,尼庫巴老師的出場無疑讓所有觀眾精神為之一振,正所謂“未見其人,先聞笛聲”,相信導演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是煞費苦心,當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個另類的美術老師以小丑的裝扮出現在孩子們面前。
尼庫巴老師不但聰明,還很細心,他很快發(fā)現了伊桑的與眾不同;他不但富有愛心,還擁有教育的智慧,他知道僅憑關愛伊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他不辭辛勞地遠赴伊桑家里與其父母進行溝通,并發(fā)現了伊桑有著天才的繪畫稟賦,他以此為突破口,讓伊桑從繪畫中找到了自信。
音樂始終是印度電影的靈魂,這部電影也不例外。音樂和歌舞始終貫穿了整部電影,并成為亮點,結合電腦動畫的設計,把情緒渲染的恰到好處,而且歌詞的內容也極其符合電影情節(jié),簡直就是為電影量身制作,極大地讓觀眾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更增添了電影的詩意。
當然,就情節(jié)內容來說是非常普通的,不夠新意,在這一點上無法和《三個白癡》相比,因此使得這部電影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大打折扣。但從另一角度來說,正是這樣的普通事件和平常人物,讓觀眾尤其是老師更能深刻體會到教育的真實和震撼,就好像故事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該電影的教育意義更加顯著,更能引發(fā)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地球上的星星有感篇八
《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一個小男孩,他有著讀寫障礙癥,卻被認為弱智,因此差點崩潰,所幸被美術老師鼓勵,展現繪畫天賦,重拾自信。
經同事推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我連著看了2遍。第一遍時我完全將自己溶入到伊桑這個角色中,跟他一起感受孤獨、無助、痛苦、絕望、喜悅,我是哭得一塌糊涂。看第二遍時我冷靜了下來,從孩子、學校、家長這3個角度去看待教育:
1、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上帝賜于我們的禮物。他們都不是完人,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與缺點,也有著自己的夢想和精彩的人生。他們更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最需要的是愛,需要我們的幫助與引導,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關愛與呵護,讓他們的夢想插上翅膀。
2、看完此片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那位尼克老師,或者孩子能遇到這樣的老師,更希望的是所有的老師都象尼克一樣,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美好愿望。我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去發(fā)掘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克服困擾他的缺點。不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并讓他也感受到父母的愛,他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愛最亮的小星星。
3、目前中國的教育都是應試教學模式、批發(fā)教育,以分數定孩子的好壞,以分數將孩子分級?,F實是殘酷的,無形中給老師帶來壓力,也給家長帶來了壓力和困惑。
張舜性格活潑、特別好動,每天我都是苦口婆心的早說晚說。每天都是一大堆的道理講給他聽,但孩子自控能力太差,管不住自己。今天下午幾個孩子上課時間跑到操場上去玩,把老師氣得不行了,結果是罰站。吃完晚飯再跟他講道理,要有集體觀念、要有紀律性、要管住自己,甚至讓他站在老師的角度去看待此事。但從接下來做作業(yè)不認真的情況來分析他還是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說起來我已經幾年沒有打孩子了,我總是怕傷害孩子,總是耐心地跟他講道理。
看來溫柔戰(zhàn)術不起作用,我只能先禮后兵。于是借罰站一事狠狠將他揍了一頓,屁股肉多就照它打了,小家伙哭得傷心啊。沒辦法,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教育不排除暴力,要就不打,打就要打到心里去,否則孩子不長記性,白打了。打了還得觀察后果,看有無不良反應。寫作業(yè)好認真,收拾書包、收拾桌子、刷牙洗澡睡覺也自覺得很。明早還得繼續(xù)教育,還得跟蹤在學校的表現是否有進步。
我現在最關心的是這頓打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會否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孩子是否產生逆反心理,是否有其它不好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