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一
課時
個人復備欄
1、學會本課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 理解詞語。課前準備: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鄰居送給田野
歡樂童年往日替
2、檢查自學效果。
3、齊讀生字詞。
4、各自試讀課文。
5、指名讀課文。
6、分小節(jié),理清脈落。
看下面四個小節(jié)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給盲婆婆送蟈蟈。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7、齊讀課文。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年級語文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本課初備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
2、激發(fā)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殘疾人。
重點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課前準備: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精讀訓練。
1、看圖。
出示投影片。
(1)圖上畫了那兩個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樣?
2、分小節(jié)學習。
第一小節(jié)
(1)指名讀。
(3)小結。
第二小節(jié)
(!)指名讀(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小節(jié)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3)小結。
第三小節(jié)
(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清波想起歡樂)
(2)這一小節(jié)有幾句話?這句當中的歌聲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圖上盲婆婆手里拿著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樣?
第四小節(jié)
(1)這一小結有幾句話?為什么讓蟈蟈來替他做事呢?
(2)紅領巾說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3)指名朗讀,小結。
二、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xiàn)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愛心。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年級語文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本課初備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指導背誦。課前準備:錄音機。教學過程:
一、朗讀指導。
1、把握朗讀感情的基調。
2、教師范讀。
3、學生練讀。
4、指名讀。
二、背誦。
1、放錄音欣賞。
2、指著板書引導背誦。
3、各人輕聲試背。
4、指名背誦,評議指導。
5、同座二人交替換背,聽給一次。
6、全班齊背。
三、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它要描紅的生字。
四、作業(yè)練習。
教后記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閱讀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我為盲婆婆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3.通過學習課文,使小學生明白幫助別人尤其是殘疾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
4.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其中的八個生字。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顆愛心。
幻燈片
二課時
要求:學生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去掉拼音也能達到此要求。在逐步縮小語言單位的過程中,都能夠準確迅速地認讀句、詞、字。認讀應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
1、范讀課文,配多媒體課件。
(利用聲情并茂的范讀和直觀生動的音像刺激學生的感官,從整體上強化感知,對于學生認識事物具有積極意義)
2、學生自由讀,通過反復的誦讀理解課文內容,品味詞句,體會感情,達到熟讀成誦。
3、理解:第一節(jié)的教學中要結合課后練習第三題,重點理解樂呵呵、喜滋滋所蘊含的情感,反復誦讀,讀出高興的.情趣。
第二節(jié)的教學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田野里鮮花開放、百鳥齊鳴的情境,讓學生想象并進入這種境界進而體會出這種優(yōu)美境界的情趣,從而感受到我對盲婆婆的愛,品味付出愛所帶來的無限歡樂。
第三節(jié)的教學要抓住后兩句,反復朗讀,讀出味道,進而體會童趣
引導學生讀出層次,讀出情趣,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上去指導朗讀,關鍵是童趣要濃。
盲 讀音mang 上下結構 與育相近;
滋 左右結構 右下角易錯
鼻 下邊不出頭
1、背誦課文;
2、正本生字作業(yè);
3、同步訓練。
全詩字里行間充盈著一名天真純潔的兒童對盲婆婆的愛。這篇教材既貼近學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義。通過學習課文,使小學生明幫助別人尤其是殘疾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三
閱讀兒童詩,這對于提高孩子的修養(yǎng)、欣賞水平、表達能力和陶冶性情是十分必要的,讓孩子們朗誦從內容到形式都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詩歌吧。對于小學低年級兒童來說,盡量使他們從很小時候接觸的諸如“排排坐,吃果果”,“你拍一,我拍一”的層次,上升到稍為高一些的層次;也使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從比較機械、呆板、單一的格式,發(fā)展為比較自由、變化、多樣化的地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yǎng),從《家》、《雨點》、到《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光小學低年級就收入了十余首兒童詩歌,孩子們在兒童詩的天空歡樂地飛翔。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我是抓住課題展開兩個問題來組織教學的。問題一,小男孩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問題二,蟈蟈給婆婆帶來了什么?圍繞第一個問題展開前兩節(jié)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認識小男孩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他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我隨即板書:歡樂。然后,抓開篇一個“樂”字指導朗讀,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圍繞第二個問題展開三、四節(jié)的朗讀指導,先體驗婆婆的生活本來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噓——別出聲?!毙∨笥褌兩酚薪槭碌拈]上眼睛。我又問:“婆婆的生活里有紅花嗎?有綠草嗎?有青山綠水嗎?有藍天白云嗎?有的只是——”生齊答:“一片黑暗!”一生又脫口而出:“婆婆的生活很孤獨!”體驗到了盲婆婆的孤獨,才能感受到婆婆的歡樂?!笆茄?,蟈蟈給孤獨的婆婆帶來了什么?”生答:“歡樂!”
接著讀第三節(jié),體驗婆婆的歡樂。我說:“現(xiàn)在大家都是盲婆婆,請閉上眼睛,聽——咯咯,咯咯,吱吱,吱吱,嗞嗞,嗞嗞,咯咯,咯咯,嗚嗚,嗚嗚,嘩嘩,嘩嘩……”在蟈蟈的叫聲中,我有意滲透了風聲,溪流聲,小動物的叫聲等?!靶∨笥?,蟈蟈的歌聲領你到了哪里?你仿佛聽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們睜開眼睛,興奮的交流著:“歌聲領我走進森林,聽到小鳥在枝頭唱歌?!薄案杪曨I我走進森林,看到草地上小朋友正在和梅花鹿一起舞蹈?!薄案杪曨I我走進田野,看到青蛙正在莊稼地里忙碌著?!薄案杪曨I我走進山谷,聽到泉水正在彈琴?!薄涣髦?,小朋友走進森林、田野、山谷,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聽到鳥鳴、蛙聲、泉水叮咚,想到了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戲,在森林與動物玩?!∨笥褌兊南胂?,在蟈蟈的歌聲中色彩繽紛!
“對!同樣,歌聲會領盲婆婆走進——看到——,歌聲會把她帶回——想起——”引讀詩歌第三節(jié)。至此,突破了第三節(jié)這個理解難點,同時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使學生親身體驗到了盲婆婆的孤獨和歡樂。
我們生活在詩的國度,詩之國的孩子應該從小汲取詩的營養(yǎng)。從短小清新的兒歌開始,一直發(fā)展下去,去接觸兒童詩——屬于他們自己的精神食糧,進而去接觸艾青、臧克家、李白、杜甫……當然,這一發(fā)展過程需要老師給予扶持幫助,營造氛圍,給孩子親身體驗的機會!
愿我們的后代充滿詩情!
愿他們的生活充滿畫意!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四
課文是一首兒童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贊揚了少年兒童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全詩緊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寫“送”的用意和蟈蟈的歡叫,洋溢著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現(xiàn)了兒童美好的心靈世界。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五
1、朗讀課文,找出生字。
2、教學生字。
生字
讀音
部首
筆畫
組詞
筆順
盲喜鄰替野童難忘
3、理解詞語。
喜滋滋:歡喜的樣子
鄰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農(nóng)田的野外地區(qū)
歡樂:歡喜和快樂
童年:兒童時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六
書空下列字的筆順,并組詞。
盲喜鄰替野童難忘
1、齊讀。
2、“我”提回蟈蟈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3、“我”送蟈蟈給盲婆婆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1、指名讀。
2、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美麗,會唱歌)
蟈蟈真的會唱歌嗎?“我”為什么會這樣說?(因為蟈蟈的叫聲很動聽)
從第二句你知道平時“我”是怎樣為盲婆婆解悶的嗎?哪一個字能體現(xiàn)“我”對盲婆婆的尊敬?(您)
1、指定小組齊讀。
2、“歌聲”指誰的?“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蟈蟈長在田野里,它的叫聲會讓你聯(lián)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嗎?(不會,但她可以想像,從而看出她心里很高興。)
3、出示投影片。
(1)圖上描寫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隨著蟈蟈的叫聲,仿佛來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歡樂的童年。)
(2)從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蟈蟈為盲婆婆帶來了不少歡樂)
(3)盲婆婆還會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較2、4小節(jié),(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節(jié)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蟈蟈唱得好聽有什么用意?(蟈蟈會為婆婆帶來更多的歡樂。)
3、鞏固認識“。.。.。.”省略句。
這首詩通過描寫“我”送蟈蟈給盲婆婆,為盲婆婆送去了許多歡樂的故事,表現(xiàn)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關心,幫助,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指名讀,引導背。
3、自由練背。
4、同桌互背,教師抽背。
1、指名背誦課文。
2、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蟈蟈,()滋滋地送給了(0家的()婆婆。
(2)、歌聲會領您走進(),()小溪流淌的()。歌聲會把您帶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這是一只會()的蟈蟈,在我()的時候,就讓它(0我給您()。
1、組詞。
你()鄰()里()居()
您()領()野()尾()
2、把詞語組成句子寫下來。
婆婆一只我綠色送給蟈蟈的
想起讓歡樂婆婆了歌聲童年的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七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齊讀課題。
2、檢查生詞
1、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是誰把蟈蟈送給了盲婆婆?
2、你知道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嗎?
綠色的蟈蟈(看到的)
會唱歌的蟈蟈(聽到的)
樂呵呵,我們來做一個樂呵呵的表情,現(xiàn)在就讓我們樂呵呵地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
(笑呵呵的、笑瞇瞇、喜洋洋、笑哈哈)
師:這樣的詞都可以用來表示開心。
4、小男孩喜滋滋地把蟈蟈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你知道我們二(6)班的鄰居是誰嗎?所以盲婆婆就住在小男孩家的(隔壁),離得非常得近。
5、就讓我們開心地讀一讀第一小節(jié)
過渡:對呀,把自己剛捉到的蟈蟈送人,我們都會有些舍不得。那小朋友為什么“喜滋滋”地送蟈蟈呢?我們讀一讀第二小節(jié),從里面找一找原因。
1、自由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
2、瞧,一進門,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節(jié)(齊讀),
3、這兩個詞語怎么讀呢?指名讀(有點著急,想快點把這只蟈蟈送給婆婆,很開心,因為今天我捉到了一只蟈蟈。)
4、小男孩這么開心,是因為這還是一只——(生接讀)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它替我給你唱歌。)
5、點紅“替”理解替。
那不上學的時候,小男孩就自己為盲婆婆唱歌。為什么要為婆婆唱歌呢?
她眼睛長期看不到光明。所以她看不到(),指名說。
然后完成練習:鄰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xxx,看不到xxx,也看不到xxx,她感到xxx。
這是一位很有愛心的小男孩。今天,他捉到了一只蟈蟈,很開心,他喜歡蟈蟈,但更喜歡鄰居家的盲婆婆,他怕自己上學的時候盲婆婆孤獨,所以,他要把這只會唱歌的蟈蟈送給盲婆婆,讓蟈蟈代替他給婆婆唱歌,解悶。
7、誰來讀一讀這一段。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盲婆婆?
8、小結:無論是上學還是不上學,小男孩都想方設法地幫助盲婆婆,真是一位熱心的好孩子。
1、蟈蟈的歌聲給盲婆婆帶來快樂了嗎?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
指名說
3、“往日”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上文“童年”理解詞語的意思)
你們猜猜盲婆婆往日有哪些難忘的歡樂?(說后讀好“難忘的歡樂”)
同學們,聽?。úシ畔X蟈叫聲錄音)你們知道嗎?盲婆婆也有著快樂的童年,那時的她能看到一望無邊的藍天,聽到唧唧喳喳的鳥叫;能看到自己美麗的村莊,聽到小伙伴們歡快的笑聲;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聽到小溪流淌的聲音,她還時常和曉伙伴們光著腳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聽到這一切,看到這一切呀!
5、指導朗讀
(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鳥語花香。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我們就把婆婆心中的歡樂讀出來吧!)
男生讀,女生讀
(我們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歡樂的生活。讓我們也來做一只蟈蟈,給她帶去歡樂。)
齊讀
5、你們瞧,盲婆婆聽到這樣的歌聲,笑得多開心??!小組比賽讀,讀出盲婆婆的快樂。
過渡:盲婆婆笑得這么開心,看來這只蟈蟈唱得怎么樣?
1、齊讀第四節(jié)
2、蟈蟈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點紅省略號,這是(省略號)。在這里,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內容?(那這個咯呼就表示它還在叫。這是蟈蟈的聲音,它還像什么聲音?課文中是誰在笑?他們?yōu)槭裁丛谛Γ浚?/p>
3、讓我們一起聆聽蟈蟈的歌聲,感受盲婆婆的快樂。(齊讀第四小節(jié))
4、文中的小男孩是多么熱心地幫助了盲婆婆,讓我們帶著他的這份熱心再讀讀課文。
總結:有了這善良,樂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見了光明和幸福,快樂又回到她的身邊。我們也要向課文中的小朋友學習,生活中學會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們要關心身邊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體有殘疾的人。給別人帶來快樂,也使自己更加快樂,一起讀好課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八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詩歌,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但與學生實際生活經(jīng)驗的直接聯(lián)系不夠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發(fā)學生想象,為理解詩歌內容,走進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作鋪墊。
師: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說說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見。
生:看不見鮮艷的花朵,看不見碧綠的樹葉。
生:看不見藍藍的天空,看不見紅通通的太陽。
師:這個世界是如此美麗,五彩繽紛,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卻是一片黑暗。她會感到怎樣?
生:她會感到寂寞、孤單。
生:她會感到傷心、難過。
生:她會感到孤零零的,會有許多煩惱。
師:在生活上,會有哪些困難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燒飯、掃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過馬路很危險。
師: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會為她做什么呢?
生:幫她掃地,干干一些簡單的家務活。
生:扶著她上街、過馬路。
生:陪她聊天,解悶,幫她消除煩惱。
生:給她唱歌、跳舞,給她帶來歡樂。
生:陪她散步。
師:對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見,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當她的眼睛。
師:有了我們這些善良,優(yōu)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現(xiàn)光明,幸福、快樂又回到她的身邊。我們詩歌中的這位小朋友也是這么做的,可是,我們都要上學啊,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誰來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蟈蟈,就想到讓學生模仿盲人,閉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進盲人的內心深處,學生的體驗深刻了,才能走進詩歌,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理解詩歌中小朋友提回蟈蟈,送蟈蟈時的喜悅,并與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蟈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聲讓婆婆產(chǎn)生無限遐想。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目的是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在教學中,以讀貫穿,抓住“盲”展開教學,突出婆婆因“盲”間隔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我”送的這只蟈蟈對盲婆婆的重要意義。在教學第三節(jié)的時候,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歌聲會……歌聲會……”兩個句子,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注意婆婆的表情,激發(fā)學生想象:盲婆婆聽著蟈蟈歡樂的叫聲,仿佛來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是“看到”,讓盲婆婆感受現(xiàn)實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讓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學生對于“我”送蟈蟈的用意也有了進一步的感悟。于是,讓學生展開想象,“想想蟈蟈的歌聲還會把婆婆帶到哪?”用這樣的句式說話,使學生與文本感情的一同升華,也對學生口語表達進行了訓練。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后記
同學今天上《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這一課。課前帶學生做一個游戲:叫闞緒偉到講臺上去,用一個紅領巾把他眼睛蒙上,讓他回到座位上去。于是,他慢慢地往回摸,在同學們的嬉笑與提示下,好不容易摸回了座位。我乘機讓大家談感受。闞緒偉說:“很難受,什么都看不見。”便問同學們:“很好笑嗎?”有的同學說:“好笑?!庇械暮孟衩靼琢耸裁?,不吱聲了。我便對同學們說起國外有一所小學,輪流讓學生做一天殘疾人的事,讓學生體會雙目失明,或者腿不能走路,你會怎樣生活,會有什么感受,同時周圍的同學要照顧身邊的殘疾同學,在活動中懂得決不可以嘲笑他們,要用一顆愛心尊重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學生聽了我這一番話,表情嚴肅起來,我知道他們小小的心受到了一些震動。于是便自然地走進了《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兒童詩,寫出了殘疾人盲婆婆受到關愛時的幸福神情,同時,一個活潑可愛,非常有愛心的少年兒童形象也躍然紙上。通過這首古詩的學習讓孩子們學會去關愛別人,尤其是殘疾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愛,愿這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在孩子們身上也能發(fā)揚光大。
(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孩子們理解“盲”字。)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也是一首兒童詩,題目叫~~~生說,師板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前面我們也學過一篇兒童詩是~~(生齊說:鄉(xiāng)下孩子)
師:板書到“盲”時,故作疑問狀,問: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呢?誰知道?
生插嘴:是很忙很累的意思!
師瞪大眼睛看著他,然后微微一笑。再看著其他孩子問:是這個意思嗎?
生:不是不是!
師:那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指你什么看不到了。
生:就是指瞎子。
生:就是指失明的人
師,你們說得很對。其實不用多想,看看這個字,你們就明白了。
(我用手指著這個“盲”字。)
生:哦!“目”是指眼睛,上面是個“亡”(以前孩子就接觸過這個“亡”字了),就是說眼睛死亡了。
師:對,眼睛死亡就表示失明了。它有先天性的,就是一生下來就已經(jīng)看不見了;還有后天形成的,可能是生病,可能是個意外,都有可能造成雙目失明,所以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的雙眼。
師:那看不見的人就是盲人,她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孩子們,你們知道嗎?
生:就看不到任何東西了
升:看不見太陽,月亮,星星。
生:看不到黑板,書本
生:看不到老師和同學,也看不到爸爸和媽媽了。
師:這樣吧,我們來體驗一下盲人的感覺。請穿了兩件衣服的同學,把外面一件脫下來,請你的同座幫你把眼睛蒙上,看誰動作快!
(學生各個都很興奮,很快就弄好了。)
師:蒙著眼睛的同學,你還看得見嗎?看不見,那好,請你們把教室后面的笤帚拿來給老師。
(生開始了,一個個像個無頭蒼蠅,在教室里亂碰亂撞,其他孩子也笑成了一團。這時發(fā)生了一幕誰也沒有想到的事:張輝小朋友他走到同桌面前扶著她來到教室后面,并把笤帚拿著交給她,又扶著她來到我的面前。此時,教室里一點聲音也沒有,那些蒙著眼的學生也好象擦覺到了有些不對緊,就停了下來扯下了衣服,看著,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只一會,教室里就爆發(fā)出了熱烈的掌聲。課文雖然還沒有學,但學生已經(jīng)明白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了。)
師:現(xiàn)在來說說你們的。體會?
生:我感覺到我看不見的話很難受,走路都很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我感覺到我看不見,就不敢往前走。
生:假如前面有溝或河的話,我也不知道,可能會掉下去。
生:我體會到我想到那里去,可不知往哪里走,要走多長時間,老是撞到臺子和板凳。
生:我感覺到我很難過,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道。
生:我感覺到我一個人很害怕。
生:需要拐杖
生:需要幫助
生:需要眼睛
生:需要領路的人
生:需要朋友
生:需要親人
師:說得好,剛才張輝小朋友的做法就非常好,他成為了盲人的眼睛。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助,他不是掛在嘴上,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表示了。今天我們學的課文中也有這樣一個人,他是誰呢?請你們聽老師來讀課文!
學生對盲人的生活一無所知,無法真正理解盲人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一開始,孩子們的說話雖然也是事實,只是浮于表面,沒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教學中,我借助角色換位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真切而深刻的體驗,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學生轉換到他人的位置,去體驗不同的情緒反應,并以某種角色直接進入情感共鳴狀態(tài)。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學生有了真實的生活體驗,這源頭活水才能水到渠來。在課堂上,學生真因為體驗了盲人的生活,雖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一點震撼,也足以讓他們體會到了作為一個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幫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幫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領路人?!彪m然孩子們只是短短數(shù)語,但說出了他們的真實感受。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從中可見他們的感受之深,體驗也切。
后來,當一個孩子站起來默默地幫助別人的時候,教室里靜了下來,此時無聲勝有聲,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能吝嗇,應及時的伸出我們的雙手。無須多言,這就是他們最深的體驗。
我想這樣再去學習課文,學生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九
1、圍繞課題,閱讀課文,發(fā)揮想象,明白小學生送盲婆婆一只蟈蟈的用意。
2、理解詩歌后,激發(fā)學生自己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
一、出示蟈蟈圖:1、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呢?
練習填空:( )的蟈蟈
2、師小結:多可愛的蟈蟈,小男孩喜歡它嗎?
3、讀一讀兒童詩的第一段,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他的喜愛之情?
4、學生自讀,匯報:樂呵呵 喜滋滋
5、這兩個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給他們換個說法嗎?(笑呵呵 笑哈哈 笑咧咧 笑瞇瞇 笑嘻嘻 喜沖沖 喜洋洋 樂陶陶 樂滋滋)
6、你能把小男孩的喜悅之情讀出來嗎?(指導感情朗讀)
7、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送盲婆婆蟈蟈?
二、自讀詩歌2、3段
過渡:你們讀一讀2、3自然段,就會找到原因的。
1、學生自讀,再說說理由。(沒有人做伴會孤獨,小朋友上學了不能陪她了,盲婆婆看不見只能聽了) 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適當教學生字“替”字。
2、誰來幫小男孩送蟈蟈?(指導朗讀第2段)
3、出示插圖:你們看,盲婆婆接過了蟈蟈,正聚精會神地聽著,讓我們跟著她一起聽聽這美妙的歌聲吧!(播放音樂)
(1)在這美妙的歌聲中,她仿佛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還會看到了什么?)
(2)總結:蟈蟈的歌聲是盲婆婆走出小屋,走進田野,來到了大自然,盡情的享受著大自然的美景,傾聽著大自然的聲音。
(5)指導朗讀第3段,并指導背誦。
(6)繼續(xù)聽,歌聲也許會把盲婆婆帶到——————(聽音樂,看句式填空)
(7)這真是一只神奇的蟈蟈,有了它的陪伴,盲婆婆一定會享受到無限的歡樂,感到生活的幸福。你們還想聽蟈蟈的叫聲嗎?(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齊讀)
(8)你們喜歡這只蟈蟈嗎?難道僅僅喜歡這只蟈蟈嗎?(引導學生說到喜歡小男孩)
(10)學生自由說自己曾經(jīng)做的好事。教師評價。
(11)看來,我們都和小男孩一樣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心。其實,哪怕送一只小小的蟈蟈,哪怕一次小小的讓座,哪怕------只要我們心中有他人,只要我們把快樂帶給別人,我們就是獻愛心。希望小朋友們每人都擁有一顆愛心?。ó嬌蠍坌模?/p>
4、齊讀課文。結束。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兒教案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一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激發(fā)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背誦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關心、幫助他人。
投影片、詞卡、小黑板。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會,人們都非常關心殘疾人,幫助他們解決難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關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課題,解題。
1、學生字"盲",學生書空。
2、齊讀課題。
3、解釋"盲婆婆","蟈蟈"的意思。
三、初讀指導。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一讀。
2、出示小黑板:讀生字詞。(指明讀、齊讀、開火車讀)
3、自讀課文,分小節(jié)。
4、指名讀、分組比賽讀、齊讀。
5、看下面四小節(jié)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給盲婆婆送蟈蟈。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寫。
7、小結。
四、指導寫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結構。教師范寫。"喜"教師邊示范邊講述。
2、同樣方法學習其它的字。
五、描紅練習。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指導看圖。
出示投影片:(1)圖上畫了哪些人?
(2)系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樣?他拿什么?
(3)小結圖意。
2、分小節(jié)學習。
第一小節(jié):(1)指名讀。(板書:送蟈蟈)
(2)這一節(jié)說了什么?他為什么這樣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4)齊讀第一小節(jié)。
第二小節(jié):(1)指名讀。(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節(jié)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學生答)
(4)小結。
(5)齊讀第二小節(jié)。
第三小節(jié):(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想起、歡樂)
(3)第二句說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時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5)小結。
(6)齊讀第三小節(jié)。
第四小節(jié):(1)指名讀。
(2)按以上學習方法學習這小節(jié)。
(3)學生自學。
(4)檢查自學效果。指名說這節(jié)寫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節(jié)。
(6)小結。
三、總結。
四、指導朗讀。
五、指導背誦。
六、作業(yè)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忘()你()鄰()古()
盲()您()郊()居()
2、擴詞。
野--()()()()
喜--()()()()
童--()()()()
居--()()()()
忘--()()()()
4、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蟈蟈
領看到清波
讓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帶想起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