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陋室銘教學設計一等獎余映潮篇一
知識目標:背誦默寫,掌握相關的文言文字詞,理解課文內容。能力目標:了解“銘”的特點,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寫作練習,掌握“銘”這種文體。
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引導學生朗誦并背誦課文。
結合學習重點文言詞匯,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學會仿寫。
一課時。
誦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提問法。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我們教室取名“德馨陋室”(教室布置時取名)嗎?這個詞有何意義呢?這個名稱是由何而來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劉禹錫的《陋室銘》。(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寫作背景簡介。
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柳”、“劉百”、“劉兵客”,作品《竹枝詞》、《秋詞》等(學生根據預習介紹)。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創(chuàng)作了《陋室銘》。
2、文體介紹。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座右銘”、“墓志銘”)。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朗讀感知,熟悉課文。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學會流暢的朗讀,流暢的朗讀時理解文意的基礎。)。
學生自由讀一遍,讀時注意字音、停頓。讀準、讀順。
聽教師范讀,對照字音、停頓,糾錯。認真聽并揣摩體會字音、停頓。
抽生單獨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讀,聽后進行評價。
學生齊讀,體會感受。
2、疏通文意。
(1)學生自由默讀,同時結合注釋和工具書,口頭翻譯全文,了解課文大意。(提醒學生注意勾畫重點字詞,寫好筆記)如果有疑難處可前后桌小聲討論,仍不能解決做記號等會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該環(huán)節(jié)為按照預先設計實施,主要由學生逐句翻譯。)。
(2)組織解疑,檢查自學效果并引導解疑。
(3)翻譯重點文言詞匯和語句(提問學生單獨回答),學生思考、回答、識記。老師點撥、指導。名:著名。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案牘:官府的公文。鴻儒:博學的人。勞形:使身體勞累。(強調“形”是使動用法,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不好)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里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的呢?(賓語前置:有何之陋?)。
3、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感受音韻美。這是一銘文,有押韻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一遍,感受它的音韻美。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a、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這句話是怎樣引出的?
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句話先由說“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b、作者寫陋室,那陋室真的“陋”嗎?
答:不是,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處,雖寫陋室卻表現了“陋室不陋”。
c、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边@是寫陋室自然環(huán)境清幽寧靜。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边@是寫陋室往來客人的高雅不俗。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边@是寫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恬適。
答:引古代賢士的名室來證自己的“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同樣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結尾引用孔子的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e、身居陋室,作者卻以為陋室不陋,那么作者想借陋室表達他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答: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四、寫作手法分析:
文章一開頭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接著從自然環(huán)境、交往人物、生活情趣三方面來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又以“諸葛廬”“子云亭”作比,表明“惟吾德馨”,最后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文章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高尚情趣。我們把這種寫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陋室:對陋室的環(huán)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描寫。
言志——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文章主題思想)。
五、課后作業(yè)。
1、熟練背誦并默寫全文。
2、文言字詞積累。
陋室銘教學設計一等獎余映潮篇二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本文。
2、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
3、體會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背誦并默寫課文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一)課堂導入(3分鐘)
ppt展示圖片金箍棒和羽毛扇,問同學們是否認識這兩樣東西,是否也想擁有它們。大家之所以喜歡金箍棒可能是因為孫悟空,也可能是因為它本身能夠變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為何能夠婦孺皆知,流傳千古?原來是因為它的主人諸葛亮。這樣說來,某樣東西的價值似乎與使用它的主人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要去看看一間簡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間,微妙的關系,一起學習《陋室銘》。導入課題,并圖解“銘”這一文體。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5分鐘)
1。聽示范朗讀。要求一邊聽一邊給拿不準的字注音,并且劃分節(jié)奏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齊讀。要求聲音洪亮,整齊劃一。
(三)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過渡:讀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訴我,這“陋室”真的“陋”嗎?如果不能,也沒關系,可能對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為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現代漢語有很大區(qū)別,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內容就讓我們一起來疏通文意。
具體操作:本文共計九句話,全班12個小組,前9組,每小組翻譯一句話,其余三組做評委。然后每組推選一位發(fā)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釋重點字詞,再翻譯整句話。
(四)抽絲剝繭,感悟情思
經過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經了解了文章內容,那么現在能回答老師前面提出的那個問題嗎?(ppt展示問題)作者筆下的這間“陋室”真的“陋”嗎?請說說理由。(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板書)
1?!八故锹?,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認屋子簡陋,又不覺得簡陋,因為主人品德高尚。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泵鑼懧噎h(huán)境清幽
3?!罢勑τ续櫲?,往來無白丁?!睂懼魅私煌?/p>
4?!翱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睂懼魅饲槿じ哐牛钣崎e,同時也看出作者較清貧,但作者卻苦中作樂,體現出作者的安貧樂道。
5?!澳详栔T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校俊薄边\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賢人的志趣和抱負。
(五)遠觀全文,探究寫法
問:作者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在寫物,可真實情況是寫物還是寫人呢?答:寫人。
問:主要寫人的什么?
答:品德高尚
問:那同學們,作者借陋室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這種寫法叫什么?
答:托物言志
(ppt展示)托物——陋室
言志——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六)回顧全文,歸納主旨
揭示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平樂道的志趣。
(七)當堂背誦
比一比,看誰背得準又快
具體操作:以大組為單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龍”形式背誦,比比看哪一組最流暢、清楚、快速。
(八)拓展延伸
(ppt展示兩組寢室圖片,一組是巴蜀中學的,另一組是本校的。前后豪華與簡陋相對比)
教師:雖然我們住得沒有其他學校豪華舒適,但我卻希望這簡陋的屋子因為有了優(yōu)秀的同學們而綻放無限光彩。老師期待有一天你們能成為柏家中學的驕傲。讓我們深情齊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九)板書
陋斯是陋室
主人品德高尚
陋環(huán)境清幽安貧樂道
室不陋交往之雅
銘情趣之雅高潔傲岸
反問引用
托物言志
本堂課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朗讀環(huán)節(jié),每一次朗讀都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其次是重點較突出——翻譯課文。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改進。首先,課堂整體氣氛不活躍,尤其是在翻譯環(huán)節(jié)的發(fā)言,形式過于單調,沒有充分發(fā)動大部分同學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譯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必要的方法指導,本課較簡單,可以讓學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譯,有疑問時看課后注釋,若不能及時解決,可提出來讓同學們一起討論,若還是沒有結果,老師再進行點撥指導;再次,本課采取小組逐句翻譯的形式,這不適用于簡單的文言翻譯,不妨大膽讓學生自行翻譯;最后,本堂課最大的弊病是教學時間掌握不當,內容不夠精當,故導致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今后的教學任重而道遠,希望能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大進步。
陋室銘教學設計一等獎余映潮篇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2、了解“銘”這一文體的特點。
3、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4、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學生回答:選擇后者,因為……)。
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說到劉禹錫,那我們當然就要來了解作者及其相關的資料。
1、介紹作者及作品。
點撥:劉禹錫因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的背景。2、解題:了解“銘”的特點:
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下面,大家速讀全文并圈出本文韻腳是什么?所押的韻是什么?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青ing,丁ing,經ing,形ing,亭ing押的是:ing韻(學生回答)。
聽老師朗讀課文,并注意下面兩個問題:a、識記生字詞。幻燈片8。
b、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感情的投入等。劃出朗讀的節(jié)奏?;脽羝?。
辨音識字:(學生齊讀)。
讀準節(jié)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之有?”
學生翻譯整篇課文。(教師點撥指導)。
看著幻燈畫面:齊讀課文。
疏通文意:再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并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出來,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共同解決。(討論、演板)重點詞:
名:出名德馨:品德高尚絲竹:奏樂的聲音鴻儒:博學的人亂:使……擾亂勞:使……勞累(使動用法)。
重點句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呢?(賓語前置)。
研讀課文:(再讀課文)弄懂下列內容:1、作者怎樣引出陋室?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
比喻起興山仙陋室(比興)水龍德馨。
2、在作者看來,陋室真的簡陋嗎?從哪一句可以看出來?(主旨句)。
不陋惟吾德馨(學生回答)。
3、從哪些方面看得出來?(小組討論)。
居室環(huán)境高雅。
陋室不陋人物交往高雅。
生活情趣高雅。
4、作者在本文提到古代名賢有何用意?(討論作答)。
自比古代賢人,希望也像他們一樣因為自己的高雅脫俗獲得別人的尊敬與景仰。
5、“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用意?(提問)。
畫龍點睛,深化主旨。
小結:
本文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和贊頌,抒發(fā)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拓展遷移:
學完陋室銘之后,有同學寫了一篇銘,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學生銘。
天賦不高,有志則行;。
成績不佳,發(fā)奮則靈。
斯是求學,唯我辛勤。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談笑添學問,思辯助長進。
可以明事理,冶性情。
無世俗之亂耳,有墨香之賞心。
學海巧為舟,書山行捷徑。
吾輩云:“何樂而不為?”
作業(yè):
板書設計:
山仙陋室設喻引題比興水龍德馨。
居室環(huán)境高雅陋室銘陋室不陋人物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
引古賢以自況反問點題。
托物言志-安貧樂道高潔偉岸。
陋室銘教學設計一等獎余映潮篇四
1、理解背誦;。
2、學習駢句特點;。
3、品析作者的情趣。
【設想】。
以讀為主線,分四塊推進,促進語言的品味。
【課時】。
1課時。
【程序】。
一、導入。
到廟山去的.路上有一個標牌:“山不高而林深,水不深而澄清,城不大而潔凈,人不多而文明?!边@里的景:清新幽雅;這里的人:文明潔凈。美不美?大家知道,它是仿照哪篇文章寫的嗎?對,劉禹錫的《陋室銘》。學了這篇文章后,我們將學寫自己的居室。
二、初讀。
感受語言:
1、齊讀:注意字詞句;。
2、自讀:找出寫景、寫人、寫趣的句子。
3、默讀:《陋》中的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三、析讀。
領悟語言:
1、本文寫句有一個特點:駢散結合,舉一個例子。先請大家分讀,然后分組對讀,分工表演讀。
2、“陋室”是何意?請從景、友、趣三方面證明它的陋?作者說它“不陋”,什么原因?請從“德馨”的角度證明它不陋?(品“上”、“入”;“有”、“無”;“無”、“無”)。
3、你還能找到能證明作者德馨的句子嗎?試分析(品:“在”,自喻)。
四、背讀。
積累語言:
1、抄背背;。
2、自由背、小組背誦、分角色;。
3、背誦表演。
五、回讀。
運用語言:
1、回憶廟山路上標牌是仿照哪句話寫的?
2、欣賞仿銘新作《教室銘》: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惟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尋思看電影??梢源蝾瑢懠倚?。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苦心。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廳。心里云:混張文憑?!?/p>
3、請你也來仿一仿,寫寫你的居室看?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景:幽雅。
惟吾德馨人:儒雅何陋之有。
趣:高雅。
陋室銘教學設計一等獎余映潮篇五
理解作者借描繪陋室,表現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體會本文語言凝練、聲調和諧的特點。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方法分析能力訓練與朗讀能力訓練同步進行。
教學過程。
一、朗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1.標出不會讀的字,查字典給這些字注音。
2.放聲讀課文,在讀準每個字音的基礎上,按標點讀出停頓。
二、討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作者寫“山不在鬧,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目的是什么?提示:為比喻因“德馨”而陋室不陋。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描繪了陋室周圍的環(huán)境,可以用怎樣的詞語概括這里環(huán)境的特點?提示:環(huán)境幽雅。
3.對居室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與表明作者“德馨”有什么關系?提示:“綠苔漫上階沿,青草長滿庭院”,表明作者安居陋室,恬然自得,絲毫不感到荒涼、寂寞。這種心境,正是“德馨”的反映。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怎樣表明作者“德馨”的?提示:作者只與“鴻儒”交往,表現出對權貴的蔑視,這也正是“德馨”的反映。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北憩F了作者怎樣的情趣?這與表明“德馨”有什么關系?提示:作者用“調素琴、閱金經”的恬淡生活與“絲竹”“案牘”的煩亂對比,流露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抒發(fā)了安居陋室的情趣。這種情趣,正是“德馨”的反映。
6.作者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諸葛廬”“子云亭”都因主人“德馨”而不陋。作者用來自比,既表明自己的陋室也因“德馨”而不陋,又以諸葛亮、楊雄自況,表明自己非凡的抱負。7.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提示:結構上,與開頭呼應。內容上,總結全文。引孔子的話證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顯其陋的哲理。
8.試用簡明的話概括:作者的“德馨”表現在哪些方面?提示:安居陋室,只與鴻儒交往,悠閑自得,胸懷著諸葛亮、楊雄那樣的抱負。
三、朗讀:讀出語氣,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按下面提示練習讀出相應的語氣:。
1.“山不在高……惟吾德馨?!币x出議論語氣,即用“有仙”使山著名,“有龍”使水靈,并證明“德馨”使“陋室”不陋。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币x出描寫語氣,也就是要再現綠苔漫上階沿,青草長滿庭院的情景,表達出作者喜愛這幽雅的環(huán)境、安居陋室的感情。
3.“談笑有鴻儒……無案牘之勞形?!币x出敘述語氣,仿佛在向人們介紹自己日常在陋室中的活動。要流露出對污濁的官場生活的厭惡,安居陋室、自得其樂的感情。
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币x出抒情語氣,仿佛作者自豪地說:我的陋室啊,多么象南陽的諸葛廬,多么象西蜀的子云亭。我感到驕傲!
5.“孔子云:何陋之有?”要讀出反問語氣,表達作者以“行馨”自勉,甘居陋室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課文,讀出語氣,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討論: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1.聯系作者所處的時代和他的經歷,談談作者表明的“德馨”有哪些積極意義。提示:作者恬淡樂觀始終不改變自己的操守。他蔑視那些當朝權貴,厭惡污濁的官場生活。他的甘居陋室,以諸葛亮、楊雄自比,正是他正直、高尚節(jié)操的反映。
2.作者的“德馨”反映出怎樣的消極因素?提示:自命清高,超然脫俗的情調是消極的。反映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
五、背誦這篇課文。
陋室銘教學設計一等獎余映潮篇六
理解文章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品質和志趣追求。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具體“物”的分析與討論,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體會作者的志趣和品德。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高雅志趣的追求以及面對挫折樂觀不屈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大意,體會作者的志趣和追求。
教學難點。
體會托物言志的“志”。
教學過程。
導入。
ppt上展現“陋室”。師:同學們看,這是一間什么樣的屋子呀?生:(破舊、小、偏僻……)。這樣一間破舊的小屋子,里面只容得下一張床、一個桌子和一把椅子,如果讓你們一直住這里,你高興嗎?生:不高興。但是屋子的主人卻不以為陋,自得為樂,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禹錫的《陋室銘》。(板書)。
新授。
走進作者,了解背景。
師:“銘”是什么意思呀?生:用來警示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章,一般押韻。師:我們生活中經常用來警示自己的叫什么銘?提示:有人以前刻在課桌上提醒自己的。生:座右銘。師:那用來稱述功德的銘文我們一般叫什么呢?生:墓志銘。銘文還有個特點,一般會押韻。我們翻開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哪些字押韻,壓了什么韻呀?(名、靈、馨……in/ing)。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劉禹錫,上節(jié)課讓大家回去預習,現在誰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劉禹錫的生平?生: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他熱心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改革失敗后多次被貶,這篇文章是他被貶和州刺史時寫的。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師:同學們都已經預習了,現在哪位同學來讀一下ppt上的字詞,并解釋它們的意思?生:德馨,品德高尚……師:他解釋的對嗎?同學們給他一點掌聲。師:好,同學們都已經掌握了作者寫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大意,那我們現在一起來讀一遍。生齊讀?,F在給同學們3分鐘的時間,把課文翻譯出來。如果有不會或者不確定的,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一會我請小組代表來發(fā)言。
陋室銘教學設計一等獎余映潮篇七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等文學常識;。
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譯。
能力目標:1、能夠當堂成誦;。
2、理解文章的主旨,領會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學習并了解文中對偶等修辭。
德育目標: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偉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養(yǎng)學生高潔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1、朗讀與背誦;。
2、文章的主旨;。
3、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調素琴”和“絲竹亂耳”之間不矛盾的關系。
四:教學方法。
多媒體錄音、課件的使用和重點內容的手寫板書相互配合,以多媒體調節(jié)課堂氣氛、加大課堂容量,以板書提醒學生重點知識。多有感情地誦讀,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誦。把課前的預習帶入課堂的學習中,提高課堂效率?!币徽n時教學。
【課前預習】。
1、生字注音;。
2、《評價手冊》第一題找出本課的韻腳;。
3、搜集作者的相關背景知識。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簡介劉禹錫、陋室銘的來歷和“銘”這種文體。(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唐順宗時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連任刺史等官職,《陋室銘》就是他被貶后任和州刺史時所寫。他和柳宗元交誼很深。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2、根據頁下注釋理解課文內容(先個人譯,有疑難小組解決,
小組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來理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可以給課文內容配上怎樣的畫面。
3、提供一些畫面讓學生們匹配相應的課文語句。
三、精讀細品,把握主旨。
先小組合作解決兩個問題,
1、你知道統(tǒng)領全文的詞語是什么嗎?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全班交流:
學生發(fā)表見解并評價。
陋室銘教學設計一等獎余映潮篇八
教學目標:1、熟讀成誦,并能結合課下注解及參考書里同文意。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熟讀成誦理解其中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儀器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型自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那首膾炙人口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它的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劉禹錫。今天就讓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篇激情昂揚的文章《陋室銘》。解題:銘,是古代鑄在和刻在器物、碑碣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fā)展成為一種記述功德行為或勉勵自己的文體,如座右銘、墓志銘、鐘鼎銘等。這種文體一般都要押韻。
2、課文的題目是《陋室銘》那么這陋室到底陋不陋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遍這篇課文體會這陋室到底陋不陋,文中哪句話最能體現你的觀點?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三、擴展發(fā)散1、關于作者寫這篇文章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呢?(根據當時的情況來決定講不講)據資料記載: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guī)定,他應住衙門里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小鞋穿。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于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并請人刻于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由此可見《陋室銘》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賞之作,而是憤世疾俗之作。所謂清高是“不問政治,與世無爭,安貧樂道,潔身自好”。劉禹錫寫《陋室銘》本身就是與惡勢力進行不屈的抗爭,為官而不計較居室的大小、陋與不陋,恰是他為政清廉的真實寫照。
2、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用它來鼓勵自己、鞭策自己?,F在就讓我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座右銘,先在紙上寫好你的名字,然后我們在班里猜一猜這是誰的座右銘。(學生活動)。
四、總結1、一起將此文試著背一遍;2、你學到了什么?(學生自己總結)。
五、作業(yè)1、背誦課文,翻譯課文2、預習《愚公移山》。
課后記。
作者郵箱:fangyan9375@。